土壤实习报告

时间:2024.3.19

               

土壤学实习报告

学院:xxxx

专业:         

姓名:        

学号:        

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年4月22日、4月25日

实习地点:树木园、果园,五山街茶山南坡、北坡、山顶,火炉山

指导老师:

实验背景: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土壤不仅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底。

华南地区的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分布范围: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赤红壤所处地区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绿色植物作为食物链的最底层,提供着大量的物质与能量给动物生长发育,而绿色植物的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土壤,除了光能来自于太阳辐射,其他,比如水分,养分几乎都是取自于土壤层。由此可知,动植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动物是离不开植物的,而植物也离不开土壤得以繁茂生长。植物生长的好坏是关系着我们人类及动物的生存,而植物生长繁茂与否又依赖于土壤肥力等因素。针对农业生产来说,若没有了土壤,这个基础产业将不会存在,社会经济将得不到实际性的发展。故为了人类的繁荣昌盛,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我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及改良。这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主要研究:1.农业生产方面在土壤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产量,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2.环境保护方面如何利用土壤恢复我们的绿色家园,减少对土壤的破坏;3.工程建设方面如何利用土壤建设高质量,耐用的工程项目,以服务于人民。

土壤学实习是我们一个教学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习,不仅能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巩固和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把我们学习土壤学的兴趣提高了不少,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

实习内容:

一、   土壤形成因素(土壤与环境)的野外观察

实习目的:

    认识形成土壤的自然因素,如植被、地形、母质、气候和时间对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着重分析母岩、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习工具:刀、小铁锤、卷尺、口盅、PH指示剂、瓷块、比色卡。

地点一: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

时间:20##年4月22日上午

成土母质花岗岩

土壤类型:赤红壤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土壤层很深,剖面层次分异明显。主要生长有草木藤本植物。从土壤剖面来看,根系较多,有机层多一些,集中在过度层几乎只有木本植物的主根系。

土壤剖面性状分为三层如下表:

地点二:广州茶山

时间:20##年4月22日上午

点一:茶山南坡,地势较陡峭,为红色砾岩和砂岩。土层不如树木园的分层明显,由于位于山坡脚下,有水土流失的痕迹,破顶的土壤流到坡底覆盖上来,导致土层分层不明显。土壤主要为棕红色为主,植被情况生长少,土壤根系较树木园的少。

土壤剖面性状分为三层如下表:

点二:茶山山顶,成土母质为受花岗岩入侵而成的石英岩。由于其难风化,所形成的土壤很薄,植被也生长不多,但多以灌木为主。

土壤剖面性状分为三层如下表:

点三:茶山北坡

特点:处于茶山的被阳面,植物较南坡和山顶多,土层也比南坡和山顶的略厚。成土母岩为花岗岩。

土壤剖面性状分为三层如下表:

二、   土壤侵蚀及防治的野外观察

地点:火炉山

时间:20##年4月22日下午

实验目的:

本次实习主要观察以广州地区为代表的花岗岩侵蚀区,因水蚀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

成土母质:花岗岩

土壤类型:赤红壤

观察的地点为火炉山山脚斜坡的剖面和山腰上的防火林带

1、剖面所处的地形一个斜坡上,坡面角度很大,基本呈垂直。风化非常严重,用手一摸,即有砾状碎石脱落。

 2、防火林带,均为人工种植的荷木,无灌木层和草本层。荷木着火点高,不易着火。且此地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较稀疏,可以延缓火势。各种的成土作用显著,但由于该地坡度大,在水流的冲刷下,土层积累难,成土母质裸露。山坡上石块巨大且棱角明显,为洪积物。

三、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地点:园艺学院果园

时间:20##年4月25日中午12:15~13:30

实习目的:本实验是学习田间采集土壤分析样本的方法。样本的采集,是土壤分析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没有代表性样本引起的误差,比起室内分析来,明显的大得多。

实习工具:刀、小铁锤、采样袋。

采集方法:

1、       根据田块的大小和地形特点,确定采样的布置方式,如棋子式、曲折法和对角线法。采样点一般5~10个点或更多点进行采样。

2、       在栽培作物的地里采样时,一般在株间进行。先把土面的枯枝落叶或其他杂物拨开,用小锤挖20厘米深,将剖面修成垂直。

3、       采样时要注意样品的均匀性,从田面开始一直到20里面深处的土块。

4、       在第一个点取完后,填平土坑。应先填下层挖出的土,再填上层挖出的土。

5、       以相同的方式,采6~10个样品。将所取样品均匀混合。

6、    四分法取样:当所取样品过多时,用四分法取样。将样品弄碎,混匀并铺成四方形,按对角线分成四份,然后将对角的两份并为一份。若样品还很多,继续用该方法处理,直至取到所需样品。

实验分析:

本次实习共分三个实验,我们在冯老师和实验报告的指导下完成基本数据的采集。实习结束后,我通过数据分析和查阅资料,完成后续的实验分析工作。

一、     华南地区土壤特点及主要成土岩石风化作用的野外认识和分析

华南地区的成土岩石主要有: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石英岩)。

风化作用是地表矿物、岩石由于温度变化、水、大气以及生物的作用而发生崩裂、粉碎、分解和产生新矿物的现象。岩石风化的程度和特点一方面决定于矿物、岩石本身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外界环境条件。风化作用类型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因受物理作用而发生风化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其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化学风化是指在化学因素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中稳定的新矿物。其特点是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使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生物和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崩解和分解。

在自然界中,各种分化同时并存,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同,在湿热的南方,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占优势。广州是高温多雨地区,化学风化强烈,流水侵蚀严重。风化过程在成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原有矿物的破坏以及其中养分的释放,而且还形成了次生矿物,其中尤其是形成了大量的粘土矿物。这些物质不仅成为土壤的基本组分之一,而且还初步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和一定的吸收保蓄能力。所以,风化过程对土壤系统来说是主要的一种输入过程。而淋溶剥蚀过程则是一种主要的输出过程,它可使土壤系统中的物质流失,使有效养分不能集中于表层。但正常的淋溶剥蚀作用能使土壤物质更新,促进土壤的正常发育。从此次土壤实习来看,广州的土壤淋溶严重,有机质较少,表现在土壤剖面上为黑色的有机土很少,如在树木园的剖面上,在过渡层和电离层有部分黑色的土壤,在茶山等地就很难见到黑色的有机土了,主要以红土为主。

在华南地区,主要的成土岩石的特点有:

岩浆岩类: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慢慢冷却形成的。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为块状结构,颜色一般以灰色为主。其抗风化能力强,易发生物理风化,风化后石英变成沙粒,长石变成粘粒,故形成的土壤母质沙粒比例适中。且钾素来源也丰富。风化后形成的地形较平缓, 酸性大。

【玄武岩】属喷出岩,其成分以斜长石和辉石为主,多为隐晶质结构,属孔状或块状构造,颜色多为黑色或灰色,粘性较大,砂极少。

【石英岩】:由硅质砂岩变质而成,矿物成分多为石英。质坚硬,极难风化,风化后形成砾状母质。

沉积岩:

【砾岩】:由直径>2mm的岩石碎屑经胶结而成。矿物成分多为石英,胶结物也大多是硅质的。其坚硬,难以风化,风化后形成砾质或砂质母质,养分缺乏。

【砂岩】是岩石破碎后的砂砾(石英)被搬运沉积经胶结而成,为层状结构,表面粗糙,多孔隙,淡红,灰白均有,风化后,母质含沙粒较多,较贫瘠。

【页岩】是粘土经过挤压作用、脱水作用后胶结而成,属微粒状结构。因受上层岩石压力作用,具有页状构造,能裂开成叶片状。颜色复杂,灰白、淡红均有。易风化,粘性大,成土较肥沃。

【石灰岩】主要成分为CaCO3,由化学或生物作用沉积而成。浅灰、黑色或淡红色,层状构造,隐晶质状结构,遇盐酸产生气泡。风化后CaCO3多被溶解而淋失,留下的多为不溶解的杂质。

变质岩:

【石英岩】是华南最常见的变质岩之一,是砂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行程的。风化困难,故石英岩发育成的地形,坡度陡峭,所发育的土壤,土层较浅,石砾较多。

2.土壤形成因素的野外观察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时间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几乎可以说,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个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形成的。它们紧密联系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在不同的地区,因素间的作用是因地制宜的,并不是万成不变的。

1、     不同母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此次实习中,我们所观察到的成土母岩主要是花岗岩,石英岩和砾岩。我就我所见到的和查的资料浅显的谈一下我的看法。在树木园中,我们的剖面有接近2米深,但仍没有挖到母岩(花岗岩),说明该母岩所形成的土壤十分厚。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花岗岩易发生物理分化。此外,处于高温多雨的华南地区,岩石的化学风化较为严重,故形成的土壤厚度很大。相比之下,在茶山的南坡和山顶,土壤厚度较薄,主要是因为南坡的母岩为砾岩,砾岩坚硬难以风化,山顶为石英岩,石英岩质坚硬,也是极难风化,故此两地的母岩形成的土壤较薄。

此外,不同的母岩对土壤肥力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没有其他测量工具,此处肥力主要依据土层中有机物的多少判定)。在树木园的土层剖面中,过渡层和电离层的土壤较黑,有机质较多,在茶山上,很少有黑色土壤。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树木园的母岩为花岗岩,花岗岩较易风化,且风化后沙粒比例适中。并且花岗岩主要有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钾素来源很丰富,所以肥力较高。而茶山的母岩为石英和砾岩,这两种都是极难风化的,且风化后形成砾质和砂质母质,养分贫瘠,故肥力较低。且树木园植被较多,落叶所形成的腐殖质有利于肥力的积累。

2、     不同地形部位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由资料知: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持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在茶山实习时,我发现山顶的土层交山底的土层薄很多。我觉得这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1、山顶的土层,由于重力作用和雨水的侵蚀,会加速表面疏松土壤的流失,故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而在山脚下的土壤,由于较难发生水土流失且其它侵蚀作用较少,再加上山顶流失下来的土壤,故山底的土层较厚。

在实习中,我发现阳光也对土壤有一定影响。茶山北坡的剖面是被阳的山坡,它的土壤表面植被的覆盖度较多,土壤湿度较高。

3、     植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在实习中,对于植物对土壤的关系,我觉得主要是改善土壤的养分。在植被繁茂的地方,由于枯枝落叶的积累,在地表会逐渐腐烂,转化成营养物质供土壤利用。从树木园的土壤与茶山土壤相比,有机质的含量多少可推测,丰富的植被有利于土壤有机物的积累。

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岩石的化学风化作用更为显著。裸露的岩石只需几年便因风化而变得疏松,风化层可厚达几十米。广州火炉山和茶山中部的花岗岩风化成很厚的土壤层。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生物活动和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小循环。生物小循环是指主要通过植物从土壤中选择吸收所需的养分并存储于活质中,再以残落物的形式归还给地表,并通过微生物等的分解进入土壤中的过程。即通过生物生长吸收、归还、分解三个过程完成一个生态周期的循环这个循环还具有更新快、范围小、效率高等特点,对土壤肥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具有重大的意义。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比如,果园实验基地中上层的土,主要是从别的地方运来的,故其土中侵入物较多(有较多的塑料袋、塑料片、石块等杂质)。

三、土壤侵蚀及其防治的野外观察

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凤和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土壤发生破坏、分散、搬运和堆积的过程。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受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被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另外,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次实习,我们主要观察火炉山半坡花岗岩侵蚀区。花岗岩极易进行物理风化,我们用手摸了一下侵蚀面,不是很大的力气,就有砂状岩石从上面剥落下来。由资料知,广州的花岗岩地区,由于降水较多,由水蚀造成的侵蚀较为严重。

在火炉山山腰上有一个防火林带,该林带全部由着火点很高的荷木组成。防火林带位于山脊,分水作用显著,土壤侵蚀现象明显。此外,也有生物侵蚀现象。我们看到有一棵荷木从一块大石头中长出,石头被荷木分成两半。听老师讲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但由于此处作为防火林,不能有其他植物生长,但对土壤来说,是很不好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日益严重。

四、土壤分析样本的采集和制备

    我们的土壤样品是在果园采集的。采集前,我们小组分析了所选的地形:两旁是果树,且为了避开果树根部的肥料,我们选择了一块长条形的土地,采用屈折法采样。我们所选的土地较硬,挖起来较困难,故我们选择了六个点进行采样。在采样时,我们尽可能保证所采的样品均匀性:如我们挖的土坑20厘米深,我们从它的表层开始采土直至20厘米深处,所挖的痕迹为立方体型。将6个点采完后,我们均匀的将其混合,然后按照对角线法进行筛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挖土会破坏土壤原有的结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在挖完坑时将土壤回填,回填时要将先挖的土先填进去,后挖的土后填,最后将枯枝落叶层铺上,故在挖土时要注意将其分开。

实习收获:

毛主席曾说过,我们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学了这么久的土壤学理论知识,很多东西都是学过后很快就忘记了,有些较抽象的东西也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存在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实地考察,你永远发现不了问题的所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增强,实际分析能力也得到锻炼。在这次实习中,我将与实习内容有关的知识点从新梳理了一遍,感觉收获很大。

实习期间,老师的讲解,我对华南主要成土岩石有所了解;认识到土壤是由五大因素(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时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并掌握土壤采样方法;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我知道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相关特点,比如颜色、PH、质地、干湿情况、根系状况等等;学习了土壤侵蚀的危害提出了相关建议。

但作为xx专业的学生,我觉得我们这次掌握的东西还是比较表层,希望我们能深入到园艺植物实习基地等地,较细的研究土壤对园艺作物的影响及如何改良相关土壤之类的知识。

实习的这两天,十分感谢老师的细心讲解。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了。


第二篇:土壤植物实习报告


土壤植物实习报告

一 实习概况

名称:土壤植物地理实习

地点:湖北应山自然保护区

时间:20xx年4月23日——20xx年4月25日

实习人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专业

指导老师:***

二 实习目的与要求

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体要求学生:

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 实验方式与要求

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四 实习内容

(一)环境条件

环境是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影响植物生存是环境因素(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6个基本类型:

非生物因子:⑴气候因子。如光、温度、降水、风等。

⑵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⑶地形因子。有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和坡型。

生物因子: ⑴植物因子。包括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和附生。

⑵动物因子。如摄食、传粉和践踏等。

⑶人为因子。有垦殖、放牧和采伐等。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其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而且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综合作用分析中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布都很重要。

下面从环境的多个角度来分析环境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⑴光照条件。光照对于植物的生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的,所有的绿色植物都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固碳。同时光照的强度、光质以及光照长短也对植物有影响,这些影响是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

⑵温度条件。植物吸水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例如温度过低的话会限制植物的吸水。温度对蒸腾作用也有影响:一方面,温度高低会改变饱和差从而影响植物蒸腾,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蒸腾越强;另一方面,温度能直接影响叶面温度和气孔开关,叶面温度比气温越高,蒸腾越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温度还对光合作用有影响,这是通过暗反应实现的。此外温度还会通过影响酶的作用来影响呼吸作用。

⑶水分条件: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也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的参与。各种物质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植物体内运输。植物体内水分在蒸发蒸腾散失过程中,可以减低植物体温,是植物热量调节和热代谢的主要方式。

⑷营养条件:(1)矿质营养元素:矿质营养元素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其生理作用:a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b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解者,参与酶的活动c电化学作用,即平衡离子浓度,稳定胶体,中和电荷等.(2) 碳素营养:是植物的生命基础,在植物体内占干重的45%,是植物所有器官组织的组成物及有机化合物的主要骨架,这些有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为所有生物活动必需。

⑸生物条件:(1)动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动物对植物的摄食以及对植物传粉的影响。(2)植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各种气候因子的竞争及对空间的竞争,还有各种植物间的寄生共生关系等。

⑹地形条件: 地形因子主要通过对光,温,水和营养等生态因子进行空间再分配,形成多样的生境,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⑺气候条件:不同植物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植物分布会因气候的不同而不同。

(二)实习安排

1.4月23日

上午:观察路边及附近植物,认识植物结构,采集标本。

乔木层 杉木、马尾松,若无人为影响,还有阔叶林

灌木层 茂密,主要有竹子和檵木(金缕梅科)

草本 林内有蕨类植物,草本植被很少

藤本 野葛(豆科) 田里藤本状 菝(百合科)

常见的还有青葙、蓼科植物、山茶科、野牡丹科(柏拉木)等。

下午:分组压制标本。

2.4月24日

上午:登金顶,观察植物,采集样本。

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植物的分类依据;了解植物形态观察的内容植物分类的依据、植物检索表和植物标本制作的原理与方法。

观察到银杏、柳杉、南方铁杉、香榧子(红豆杉科)、苦楮(壳斗科),人为植被为茶园。老师补充了香蕉无籽,芭蕉中间有籽(香蕉的北界为福州);枫树、漆树科等植物秋季变红。山茶科花的特点:离瓣花表现出合瓣花的特点,花掉落时整个花冠掉落。

下午:制作标本。

采集时选择植物生长均匀,且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样地,可以搜录、挖掘,采集到的标本要及时记录、编号、采集日期、地点、采集人,如记录当时的采集环境、寄主、生活习性等,更具有科学价值。

填写植物野外调查记录表,其具体内容包括样地的环境条件调查,地理位置,群落类型及名称,地被层调查,灌木层调查和乔木层调查,多度,覆盖度,优势种与建群种等。不认识的植物请教老师和查植物志,对数据的整理及其分析。

3.4月25日

上午:爬山,观察植物,挖土壤剖面。

土壤机械组成测定 称样、分散、定容、搅拌、沉降、测定

土壤PH值测定 取样、加指示剂、比色测定

下午:乘车回校。

(三)结果分析

1.针阔混交林表分析:

在针阔混交林的植物重要值表分析可以看出:从相对显度还是从重要值来看,乔木层中油松占主要地位,它的相对显度为46.3%,重要值为103.8。其次是榆树,它的相对显度为35.7%,重要值为68.2。依次往下的重要值植物是杜仲,山桃,构树。可见我们调查的地带乔木层中比较适合油松和榆树生长,说明这里阳光不是太充足,比较干旱,土壤发育程度不太好。

灌木层中,其高度、数量和冠幅均相差很大。最高的是荆条,平均有2.38米高,最低的是薄皮木,才0.8米。而三裂绣线菊的株数最多68株,而小叶鼠李只有7株,多花胡枝子有6株,数量明显少了很多。从冠幅来看,生长最茂盛却是小叶鼠李,其次为荆条,再一个为三裂绣线菊。可见灌木层中,荆条和三裂绣线菊生长最好,这里很适合小叶鼠李的生长,但是由于与其他植物存在着竞争,虽然生长茂盛,但数量却是很少。其他植物生长得也不茂盛,这得灌木层主要以三裂绣线菊,荆条为主,因为它们生长的较高,最先接受到阳光,把下面植物所需阳光给遮挡了,它们底下的灌木的长势就因此受到影响。

草本层中,羊胡子草的多度最大为17,总产草量也是最大,高达5.48。半夏虽然多度只有3,产草量却位于第二达到3.20,穿山龙多度为6,居第三位,总产草量相对也很大为

2.60,多度和总产草量都是最小的是圆叶鼠李。可见羊胡子草在草本层中优势度最大,占主要地位,这里比较适合羊胡子草的生长。总的来看草本层,分布较不均匀,植物相对集中的大。

因此,该群落中植物的生物量主要是受阳光、水分和土壤的影响。

2.针叶林表分析:

林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都有,但是乔木层中只有油松一种乔木,相比针阔混交林来讲,乔木种类和数量少了很多,这个可能与人工栽培有关或者是受土壤中的酸碱度的影响而形成的。

乔木层里只有油松一种乔木,胸径各不相同,径级在12到16得最多,最大径级是24且只有一株,密度并不大只有0.24,但重要值却是很大达到300。说明油松生长得并不粗壮,但产材量大

灌木层中主要生长有桑,荆条,多花胡枝子和三裂绣线菊,荆条数量最多高达240株,冠幅也是最大的,其次是桑,株数为84,冠幅位于第二位,多花胡枝子株数为12,冠幅位

于第三位,最少的是三裂绣线菊,只有9株冠幅也是最少的,说明这里最适合荆条生长,因为在针阔混交林中荆条生长也比较好,说明荆条适应能力强,生长范围较广。此灌木层中荆条和桑占优势大,生长的好。

草本层中只有细枝草和球迷草,而且两者差别很大,球迷草多度高达543,而细枝草仅是2,球迷草产草量为2.52。可见球迷草是次草本层的主要植物,这里的环境很适合球迷草的生长。

从位芽来看,针叶林内高位芽植物18株,小高位芽植物植物6株,矮高位芽植物890株。可见针叶林内还是矮高位芽占优势。

与针阔混交林相比,针叶林的植物明显减少,因为这里温度较低,湿度较大,阳光不够充足,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植物不多。

3.阔叶林表分析:

这个样地是通过拉了50米样线来统计的。

乔木层的植物有:栓皮栎,槲栎,元宝枫。槲栎株数为7,槲栎株数为2,元宝枫为1,槲栎冠幅最大为3.5,其次是栓皮栎为2.6,最小的是元宝枫为1.975。可见生长最茂盛的是槲栎,虽然数量不是最大。这里阳光相对充足,适合很多植物的生长。

灌木层中植物有荆条,多花胡枝子,三裂绣线菊,雀儿舌头和蚂蚱腿子。荆条株数还是最多44株,其次为桑,依次为多花胡枝子,三裂绣线菊,而雀儿舌头和蚂蚱腿子都仅有1株,冠幅最大的为桑,其次为荆条,可见灌木层中占有是最大的是荆条和桑,这里比较适合他们生长,又因为在三个群落里它们都生长的很旺盛,所以也可看出它们的生存竞争能力很强。

草本层中植物有益母草,球迷草和紫花地丁,球迷草多度为28,益母草为3,紫花地丁是2。而产草量最大的是紫花地丁,其次是益母草,最小的为球迷草。可见这里球迷草较多,优势度较大。

位芽上说,阔叶林内高位芽植物9株,小高位芽植物1株,矮高位芽植物127株,由此可得出矮高位芽生活类型占优势。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针阔混交林内,高位芽植物1棵,小高位芽植物99棵,矮高位芽125株,针叶林内高位芽植物18株,小高位芽植物植物6株,矮高位芽植物890株。阔叶林内高位芽植物9株,小高位芽植物1株,矮高位芽植物127株。所以同种位芽的植物在不同的群落中对比,高位芽植物与矮高位芽植物在针叶林中占优势,小高位芽植物在针阔混交林中占优势。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如气候因子中的光、温度、水分与风,还有土壤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五 实习体会

这次土壤与植物实习,我们在应山自然保护区翻山越岭走了很多地方,每一次大家都汗流浃背,累的气喘吁吁,但是我们大家都倍感充实,因为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更加充分了解了植物学的内在美,使得我们更加对植物学充满了兴趣。课堂是理论是抽象的,而野外实习则是实践,可以直观地认识和分析植物,只有理论和实践、课堂和野外实习结合起来才能让我们深刻认识和记忆,野外实习是更好地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也充分感受到作为一位野外工作者的艰辛,同时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更加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江山的如此多娇,培养了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此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也充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实习过程中老师的淳淳教诲,以及同大家的细心交流,更加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我相信这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更多相关推荐: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

土壤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课程实习报告课程名称土壤学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成绩指导教师批改时间土壤学实习报告目录前言2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3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小4号宋体3三实习内容4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42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zxtecnu前言20xx年8月23日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大学20xx级地理系的学生在浙江地区进行了一次综合野外实习其中土壤学学科方面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

土壤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土管组长:实习组员:实习时间:20XX年5月21日指导教师: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2.掌握…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年班第组报告撰写人学号成绩组员20xx年12月21日目录一目的任务二材料工具人员三调查区自然条件四结果与分析五改良利用意见六总结式摘要或体会一目的任务1实习目的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综合实习报告课程名称土壤学姓名艾合麦提阿吾提学号1011111108专业年级农学161指导教师吕双庆一实习目的和要求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实习人学号年级专业班级一实习目的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班级20xx级师范一班学号2220xx318011048姓名周xx一实习目的理论结合实践展开对土壤类型的识别判读土壤剖面调查以及对不同层次的土壤酸碱度以及对土壤所含碳酸钙的...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系院资环学院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3掌握土...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姓名班级指导老师1前言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除了上述自然成土因素以外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过程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有成土因素始终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互不可代替的参与了土壤形成过程1土壤...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xx年6月6日20xx年6月11日二实习地点及路线毕节市纳雍县乌箐岭大黑箐岭六盘水市北盘江上游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毕节市威宁县毕节市赫章天上石林韭菜坪三实习人员09地理班及指导老师四实习目的实践出真知...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实习目的土壤学野外实习能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土壤的分布分类形成条件剖面特点及改良利用措施通过实习能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地观察和动手能力并对主要土壤类型的形状...

土壤实习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