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文学评论的写作

时间:2024.3.23

第十七章 文学评论的写作

第一节 文学评论的性质与特点

一、文学评论的性质

广义地说,文学评论是指对各种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理论、文学传播与接受等)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和评价的议论性文章;狭义地说,则是指对当下具体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议论性文章。广义的文学评论其实就是文学研究,它涉及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现象和文学发展规律,侧重于文学史的探讨,往往要求有较强的理论色彩和宏观的把握;狭义的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当代特色,侧重对当代文学现象尤其是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往往有较强的倾向性和时效性,与当代社会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例如《论〈诗经〉与〈楚辞〉艺术风格之相异》和《论〈沧浪之水〉的问题意识》,前者属于广义的文学评论,而后者属于狭义的文学评论,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强的当代性和时效性。

我国的文学评论产生得很早,《尚书·舜典》中就有“诗言志,歌咏言”的论述。此后以诗论为核心的文学评论,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西晋陆机的《文赋》、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评论著作。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我国的文学评论逐渐发生了变化,新的理论、方法和语词出现在各类文学评论的文章之中。新中国建立之后,马克思主义经典地位确立,历史唯物主义成为文学评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武器。目前,我国的文学评论提倡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汲取中外一切合理的思想文化成果,对文学现象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导文学向正确健康的道路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

文学评论是以文学欣赏为基础来进行的。所谓文学欣赏,主要是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性解读,它侧重于感性的审美体验,强调娱悦、畅神、移情的效果。我国古代有“品”、“赏”、“悟”、“味”等说法,其实都是指文学欣赏。文学欣赏偏重欣赏者个人的感受,而非宏观的理论性把握,因而尚未达到评论的层面。然而文

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文学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本身就具有突出的感性色彩,因而感悟性的阅读和欣赏,成为文学评论的重要前提。没有感性的阅读欣赏,就没有理性的评论研究。

文学评论又称为文学批评。这里的“批评”并非专指针对错误和缺点,而是评价和判断的意思。“批评”一词来自亚里斯多德,并在西方学术界得到长期而广泛的采用。当代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文学原理》中,将文学批评界定为文学“对价值的判断”。

二、文学评论的目的

首先,文学评论旨在客观公正地评价当下各种文学现象,对具体的作家作品、创作倾向、文学风尚、传播方式等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判断包括艺术价值、思想高度和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同时,文学评论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分析,揭示当下各种文学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寻绎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导作家的文学创作走向正确健康的道路,从而促进文学的繁荣与进步。例如近年来,我国短篇小说创作日益地“个人化”和“私人化”,成为文人手中的精致小品,却脱离了底层社会和现实生活,以致正在走向衰落。面对这种情况,批评家的任务就是指出其错误的创作倾向,鼓励短篇小说创作回到民间,回到现实生活,从中汲取新的营养,以恢复短篇小说应有的生命力。

其次,文学评论也是联系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任何文学作品,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总是存在着某些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同样对于作者而言,其作品在接受者那里有何反映和评价,也很难得到普遍的反馈。而文学评论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判断,既可以帮助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阅读和欣赏,从而提高普通读者的审美水平,而且能让作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读者的意见和理论的评判,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例如《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普通读者对于其情节和人物下面隐含的文化意义,对于这部作品在当代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许不易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但批评家的分析阐述,对引导他们的阅读将产生很大的帮助;

同时对《白鹿原》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评论,也将成为作者提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的重要参考。

文学评论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整理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学传统,并吸取外国文学的精华,为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家,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遗产,并开创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当代文学可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对屈原、陶渊明、李白、鲁迅等著名作家作品乃至整个文学史进行认真严肃的评论和研究,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民族文化和文学之“根”,并从中获取丰富的艺术养料,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好作品来。同时,文学创作也不能闭关自守,但丁、莎士比亚、普西金、托尔斯泰等杰出的外国作家,以及他们所创作的文学经典,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认真研究外国文学的创作经验,并对中外文学进行必要的比较,显然有助于我国当代文学的提高和发展。毫无疑问,对中外文学史的研究应该构成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因为它的存在而使文学评论具有了更为厚实的学术品格。

三、文学评论的特点

与社会评论、思想评论等不同,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而文学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审美性的语言艺术形式,所以文学评论必须适应评论对象审美性的要求;然而文学评论也不同于文学本身,因为它毕竟是“评论”,与社会评论、思想评论一样,属于一种理论性文章。概言之,文学评论是一种不同于文学文体、也不同于一般理论性文章的特殊文体,其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第一、理论性与科学性

文学评论既然是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理论性文章,而不是文学创作,也就决定了它不能虚构,不能主观随意,而必须对评论对象进行客观的解读和归纳、理论的阐述和提升。从问题的提出,论证的展开,到结论的获得,始终伴随着逻辑思维的活动。逻辑思维方法中最常使用的是归纳法,也就是通过对若干个别事例的分析,概括出此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例如我们通过对鲁迅《论“他妈

的!”》、《一点比喻》、《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篇篇具体作品的分析,自然可以得出其杂文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的结论。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具体的实例分析到理论的概括提升,这样的评论才能透过现象,触及文学的本质。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演绎法,也就是从某类事物所具有的一般属性,来推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例如“豪放飘逸”是李白诗歌的总特点,我们在分析研究其《将进酒》、《蜀道难》等个别具体的作品时,便可以使用这样的推断。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与归纳法刚好是逆向的思维方式。比较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通过性质相类或相异的事物之间的比较,来凸显事物特征的方法。例如《诗经》和《楚辞》、李白和杜甫、鲁迅和郭沫若、莎士比亚与关汉卿,都可以构成颇有意味的比较。当然,在文学评论中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思维方法,也并非在一篇评论中仅运用单一的方法,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使评论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文学评论是一门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既然是一门科学,文学评论就应该尽可能揭示出对象的本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虽然任何评论都不可能不受到作者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等的影响,但评论者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客观的立场,尽量去接近真理,既不要过于被个人的偏好所左右,也不要被某种外在的压力或利益所驱使,而应该坚持真理,维护学术的良知。在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曾经有一些评论家迫于政治的压力,或者为了获取实际的利益,无限上纲地批判,或毫无原则地褒扬。这样的评论,不可能科学地阐释和揭示文学现象的本来面貌,也就违背了文学评论作为科学的本义。

文学评论的理论性,仅仅靠对评论对象直观的把握,局限于具体作家作品本身的分析,是无法真正实现的,还需要有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的介入和指导。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往往采用诗话、词话、赋话、评点等方式,虽论述精粹,语言生动形象,但毕竟属于直觉式的领悟和鉴赏,缺乏体系化的理论支撑。现当代的文学评论,虽然并不排斥传统的方法,但理论化、思辨性日益成为其发展的趋势,因此扎实的哲学、美学理论功底,是评论家极为重要的基本素养。

第二、艺术性与审美性

文学评论的对象无论是文学流派、文学风格还是作家,都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来进行,因为其价值的判断,都是以作品为依据的。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思维

的方式,用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个人情感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是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评论者首先具备艺术感受的能力,从艺术的角度去阅读、体察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手法等要素,并与作家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灵沟通。艺术感受是文学评论展开的前提。假如不能感受到李白诗歌强烈奔放的情感、出人意表的想象、自由不羁的语言形式,以致产生心灵深处的震荡和艺术上的认同,就不可能对他的作品和性格作出正确的评价。

艺术感受是评论的前提,但仍然需要提升,否则只能停留在鉴赏的层次。所谓提升即指理论的介入,只不过这种理论不同于一般的抽象思维,而是审美性的抽象思维。也就是说,在将艺术感受中的具体形象提升到概括性的理论层面时,始终要坚持审美的原则,不能脱离文学的艺术本质。如果说艺术感受是为了进入作品,感知具体的艺术形象,那么审美性的理论提升则是为了跳出作品,尽量摈除个人的主观偏颇,以便全面而客观地评价文学现象。

文学评论审美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指评论文章本身的要求。评论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作品,应当在理性评价的同时,饱含感情,运用简练而优美的语言形式,既能帮助读者认识评论对象,而且使读者从评论中获得美的享受。例如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不但是文学批评方面的名著,同时本身也是优美的文学作品。现代学者刘大杰、朱光潜等人的文学批评,也具有突出的审美特性。

第三、倾向性与创造性

文学评论是批评家在一定理论思维的指导下,对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并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需要鲜明的态度。什么好,什么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样克服不好而达到好。这就是批评家的任务。在时效性很强的当下文学批评中,倾向性尤为重要。当然,对作家作品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非廉价的、简单的赞美或抨击,而是通过批评家的艺术感受和理性分析所得出的令人信服的评价。文学评论正是以其倾向性的评价,让读者和社会认识文学作品的价值,并引导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

文学评论不是文学的“仆人”,而是具有独立品格的科学。批评家既是文学的接受者、阐释者,也是文学的欣赏者和批评者,同样应该具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创造性。从接受和阐释的角度看,它并非被动的注解,而是创造性的阐发。因为文学创作的形式和手法多种多样,普通读者受到各方面的主观制约,在阅读时会遇到

诸多障碍,无法真正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而有的作品因其文体或表现手法的原因,所表达的意蕴隐藏在语言形式表层之下;甚至有些作品的深刻含义,连作家自己也未曾意识到。这就要求批评家将这些意义创造性地揭示出来,帮助读者去认识其价值。从批评的角度看,文学评论不能仅仅停留在阐释的阶段,还要通过对文学的“价值判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就是文学评论的创造性的“理论自觉”。因此,高水平的文学评论,总是渗透着批评家本人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体现出他的主体人格和个性特征。

文学评论的创造性,同时还指选题的新颖和观点的原创性。目前我国的文学评论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病,那便是选题的重复和观点的雷同。同一个题目,相似的观点,千人一面,毫无新意,甚至抄袭剽窃,令人生厌。高水平的文学评论,不应该去重弹别人的老调,而应该有其精妙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发人之所未发,从而体现文学评论应有的价值。

第二节 文学评论的类型

由于文学现象的复杂多样,文学评论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我国古代的文学评论,除了一些正规的文论外,还经常以章句、序跋、书信等方式来进行。从类型上看,古代文学批评常采用诗话、赋话、曲话、评点等形式。例如“诗话”,就是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言行的一种特殊的评论形式。诗话的著述宋代开始盛行,明清两代也很多。清人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收录了28种诗话,实际数目远远超过此数。又如“评点”,又称“批点”,是我国古代小说、戏曲批评的一种样式,是我国典籍评注形式在小说、戏曲理论批评领域的运用和发展。“评”指评论、批评,“点”指在精彩处加圈加点。评点虽无理论体系的支撑,但往往言简意赅,挥洒自如,引人入胜。因为批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评点者可以纵横捭阖,自由发挥,所以在明代中叶以后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运用。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石头记》,都是很有名的文学评论。

现当代的文学评论理论性越来越强,类型也日益丰富细密。文学评论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例如从文学作品的体裁角度,可分为小说评论、散文评

论、诗歌评论、戏剧评论;而小说评论中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古典小说评论、现代小说评论、当代小说评论、长篇小说评论、中篇小说评论、短篇小说评论、微型小说评论等。从评论本身样式的角度,则可分为札记、随笔、杂感、论文,乃至序、跋、书信、对话等。为了较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文学评论的基本类型加以简要的介绍。

一、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

据此主要可分为作品评论、作家评论、文学流派评论、文学批评评论等。 第一、作品评论

指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评论类型。它可以是对某一部具体作品的评论,如《论〈芙蓉镇〉的叙事特色》;可以是某一类作品的综合评论,如《十年来我国短篇小说创作综述》;也可以是两部作品之间或两类作品之间的比较评论,如《〈曾在天涯〉与〈北京人在纽约〉之异同》。这类评论有的是全面评论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的则是评论作品的某一个方面,甚至是一个很小的点,如《谈谈〈白鹿原〉的场景描写》。

文学作品是一切文学现象的基础和出发点,因而作品评论在所有各类评论中最为重要。事实上,在其他类型的评论中,也离不开对作品的分析和评论,因为无论是作家评论还是流派评论等,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显然,作品评论是批评者开展文学评论的起点和旨归,是决定文学评论能否成功的关键。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评论,尤其是以文学史为对象的评论中,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那就是不太关注作品本身,而主要围绕作品产生的外部条件或作家的身世,基本脱离具体作品,做文化学、社会学的研究。针对这种现象,许多学者发出了“回归文本”的呼声,要求文学评论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二、作家评论

指以作家为对象的评论类型。它通常是对某个具体作家的评论,或是对多个作家的比较性评论。作家评论一般是围绕作家的创作道路、创作方法、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等来进行。就作家类型而言主要有三类:其一是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如李

白、杜甫等;其二是当下卓有成就的作家,如王蒙、韩少功等;第三类是正在成长的文学新人。对前两类作家的评论,主要目的是总结他们的创作经验,大体确定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文学新人的评论,则是为了肯定其创作成绩,指出其不足之处,让社会认识他们,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作家评论可以是对某个作家全面系统的研究,但更多的是对其某个侧面、某个点的评论。

作家评论也是一种重要和常见的评论类型,因为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许多个别作家的创作构成时代的文学风气、多个相类风格的作家形成一定的文学团体或文学流派。正是因为一个个具体作家的创作活动,才有了源远流长的文学史长河,才有了当下文学的蔚然大观。作家评论往往具有综合的特性,批评者既要认真探讨其作品,还要深入了解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等创作背景。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第三、文学流派评论

文学流派指由在题材、表现、风格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类特点的作家所构成的团体或派别。单个作家一般不能形成文学流派,例如宋代的“江西诗派”,就是由黄庭坚、陈与义等多位诗人构成的。文学流派的形成往往是因为某些作家有着共同的创作兴趣或审美追求,如江西诗派成员都尊崇杜甫,主张“无一字无来历”,作诗重才学和议论等。一个文学流派通常都有一位或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充当此流派的旗帜,如“韩孟诗派”中的韩愈和孟郊、“王孟诗派”中的王维和孟浩然等。

文学流派评论相对作家作品评论,显得更为复杂,它要求批评家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流派内各个作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趋向,寻找他们创作的共同特点,探讨流派形成的内在原因,并做出符合流派实际的价值判断。

第四、文学批评评论

指以文学批评为对象的文学评论,也即对评论的评论。这种评论的主要功用是批评和反批评。当赞同或反对某种文学批评观点的时候,可以通过支持或反驳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有的评论文章认为,80后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此后有人就此发表评论,或表示赞同,支持此观点,或表示异议,反驳此观点。这些评论便都属于文学批评评论。

文学批评评论通常表现为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交锋,较一般的评论有着更强的理论性和思辨色彩,也具有更鲜明的倾向性。文学批评评论切忌以权势压人,或缺乏理性地谩骂对方,而应该从文学现象的客观事实出发,通过细密的分析和理论辩驳,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二、按评论本身的样式分

据此主要可分为文学札记、文学随笔、文学短论、文学论文、文学通信等。 第一、文学札记

指用笔记、读书心得等方式对文学现象进行议论的文体,与读后感相类似。札记所评论的内容以具体作品为主,也可兼顾其他,篇幅可长可短。有的札记是围绕某一部作品而记下的多方面的体会,如钱钟书的《管锥篇》,就是依次谈论《周易正义》等著名典籍,内容均是作者阅读这些典籍的体会,形式上比较随意,如《周易正义》札记27则,《毛诗正义》60则、《左传正义》67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并无一定之规。有的札记则是围绕某一个中心,将自己的有关体会串联成一篇辑录性的文章,如顾炎武的《日知录》、钱钟书的《谈艺录》等。

文学札记是一种传统文体,它要求作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例如根据某一个专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学作品,从中摘取所需要的材料;或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线索,形成专题,再去进行辑录的工作。同时还要善于取舍安排辑录的材料,从中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现今的文学札记,在材料方面已不如传统札记那么厚实,往往以议论为主,但也讲究读书感受的独特性,以及表达的简练与灵活,特别是要求抓住重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既不忽略原作的基本精神,又要就某一点写深写透,而不能面面俱到。

第二、文学随笔

指行文比较自由、构思要求新巧、篇幅短小的文学评论文体,又可称为文学杂谈,其写法与杂文相类,可以视为评论文学现象的杂文。我国古代此类文体非常发达,如《容斋随笔》以及大量的诗话、曲话、赋话等,皆属此类。

文学随笔不需要太多的材料佐证,侧重于感兴议论;也不需要严密的论证过程,笔随意走,有感则发。文学随笔往往通过联想、类比、例证等手法,用精炼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受。随笔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大多短小精悍,而非长篇大论。

第三、文学短论

指篇幅不长,但内容比较单一而集中的文学评论文体,又称为文学短评。写作短论,不要求全面铺开,而是抓住一点,深入地阐述和开掘。短论的观点一定要有新意,是作者真切体会到的独特之见,切忌空话和套话,也无须旁征博引,尽量在有限的篇幅里准确表达方式自己的看法。如鲁迅的《论“旧形式的采用”》,就是很成功的文学短论。

与随笔不同,文学短论虽然短,但毕竟是“论”,因而一般要求有提出问题、议论问题并得出结论的步骤,还是要讲究文章的完整性。文学短论因其短小快捷、针对性强的特点,在当下文学评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以网络平台为传播方式的条件下,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

第四、文学论文

指篇幅较长、论述较系统、展开较充分、有较强学理性的文学评论文体,它是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研究,体现出某种科研成果的文章。文学论文是专业人员表达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式,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年论文、学位论文亦属此类。

文学论文是文学评论的基本形式,也是在各类评论文体中要求最高、学理性最强的一种。其基本环节包括确定选题、搜集材料、形成观点、拟出提纲、撰写论文等,其结构通常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此外,论文中的所有引文必须详细注明出处,学生的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还须在文末附上参考书目。

文学论文是作者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和积累的结果,而非即时的兴感,因此写作前的准备极为重要。在选题确定之后,一般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搜集和阅读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材料,包括所涉及的文学作品本身、对此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等,要尽可能广泛而详细。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选题和材料,作一些读书笔记,为正式撰写论文做准备。

第五、文学通信

指就文学作品的某个方面、或某个问题进行答疑、辩论、批评、探讨而写的书信形式的文体,也称为文艺通信。我国古代以这样的方式讨论文学问题的情况很多,不过都是在私人之间进行,如西晋陆云的《与兄平原书》、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等。现当代的文艺通信,往往很快就在报刊上发表,因而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文艺评论的文体。

文学通信因其书信体的特点,大多笔调自由活泼,无拘无束,很少有做作、伪饰的痕迹;又因是对某个具体对象的信息交流,往往语言亲切随意,较少有大块理论文章的那种严肃板滞。现当代的文学通信,一般比较关注当下文坛的热点、敏感问题,往往能在寻常语言中表达出某些独到而新颖的见解来。

第四节 文学评论的写作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不同,它并非纯主观的活动,而必须以评论对象为基点。因此,批评者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对象,然后才能进入写作的阶段。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一般至少有阅读材料、形成观点和题目、写作文章、修改润色等环节。如果是正规的学术性论文,其程序更为复杂。

一、阅读材料

阅读与评论对象相关的材料,是写作评论的第一步。这些材料大略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作品,也是评论的核心对象;其二是创作此作品的作家的材料,包括他的经历、思想、性格和以往的创作情况等;其三是对此作家作品的评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都要了解。

这三类材料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类,必须认真阅读,潜心钻研。为评论而进行的作品阅读不是泛泛的浏览,也不仅仅是愉悦的欣赏,而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通过阅读,必须弄清楚作品中写了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些内容的,

其内容和表达方式与别的同类作品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相对已往的同类作品和作者过去的创作有何不同或进展,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往往需要不止一遍地反复阅读,并在阅读中进行细致的归纳和比较。

第二类材料是关于创作主体的情况,也很重要,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精神产品,与作家本人密切相关。我国传统的文论特别关注作家和时代方面的背景,也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方法,这是很有道理的。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的《文学原理》,将“知人论世”的方法称为文学的外部研究,它构成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侧面。阅读与作家有关的材料,一定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要根据评论的需要,集中搜集和阅读相关联者,而不是笼统地读。尤其是对于那些知名的作家,如曹雪芹、鲁迅等,关于他们生平、思想等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面面俱到的阅读显然不可能。而对于那些文学新人,则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搜集相关材料。完全不了解作家,就很难正确地理解和评论他的作品。

第三类材料是此前人们对这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评价,它包括人们对这个作家及其过往作品的评价,也包括人们对我们将要评论的作品的评价。如果我们的评论是随笔和通信之类,也许可以依据平时的积累去发表看法,而无需刻意去详细地阅读相关历史评价,但如果是写作正规的论文,这方面的搜集和阅读就是必不可少的。文学评论特别是文学论文,其观点和判断总是以前人研究成果为起点的。不了解关于此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评论就成了无根之木,甚至有可能是在重复别人的观点。同时,了解已有的成果,也就找到了一个出发点和借鉴体,使自己的评论有所创新和超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鲁迅先生曾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在动笔之前对相关材料的阅读,是文学评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的人忽视这个环节,对作品只是匆匆浏览,也不仔细地了解与作家作品相关的情况,就开始进行评论,其结果只能是主观武断,或肤浅片面,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违背评论所应有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形成观点和题目

上述阅读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形成观点的过程。思考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论对象的核心特质是什么?

所谓核心特质,是指不同于其他同类事物的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异性。如果评论对象缺乏这种特异性,与其他所有同类作家作品大同小异,那么对它的评论通常没有多大的价值。文学现象的特异性,有的表现在思想方面,有的表现在艺术方面,当然也有两方面都具备的,或表现得很细微的。批评者应该在阅读各种材料的过程中,深入地发掘这种特异性,并将其作为评论的核心内容来安排。

寻绎评论对象的核心特质,是一个艰难而细致的过程,其间伴随着归纳、分析、比较等复杂的思维活动。评论作家时,对其各类作品的风格进行归纳,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评论作品时,也必须对作品中的思想倾向、人物塑造、表现形式、社会影响等进行分析。在寻找核心特质时,最常见的方法是比较,因为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最能凸显其个性和特异性。此时,批评者的阅读面和识见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平时的积累,是能否成功发掘对象特异性的决定因素。

第二、从什么角度去展开评论?

在充分了解评论对象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个性和特异性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评论角度便成了主要任务。评论角度是否合适准确,直接关系到写作的顺利与否和成功与否。所谓评论角度,也就是我们评论文学现象的视角或视点。任何一种文学现象,无论是作家作品还是文学流派,从外部看是一个整体,但从内部看,则是由多种要素、层面、性质构成的。评论时要把握它的特征,就不能停留在整一、混沌的直观上,而要从一个或几个主要的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揭示对象的本质。例如我们选择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评论《红楼梦》,那么就不同于文化学、心理学或语言学的角度,材料的搜集和阅读、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便都要围绕这个角度来展开。

一个评论角度的选择,既要受到评论对象特征的制约,同时与评论者的知识结构、理论思维水平密切相关。只有主、客两方面的契合,这个角度的选择才是成功的。选择评论角度的重要原则是新颖,尽量寻找别人未用过或很少用的角度,往往就比较容易提出新的见解。例如鲁迅的短篇小说《祥林嫂》,一般的评论都是从社会学角度,认为她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假如我们换一

个角度,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封建文化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吞噬,这样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选择评论角度的另一个原则是大小合适,不要贪大求全,尽量从小处着手,求得某一个“点”的突破,也就是所谓的“小题大做,以小见大”,角度小就便于深入,才论得透彻。当然,评论角度的新与旧、小与大是相对和辩证的,不能作机械片面的理解。

第三、用什么方法去进行评论?

方法指人们从事评论的途径、方式和手段,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说:“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就是工具。”方法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与评论对象和评论主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对象说,方法必须符合评论对象的特性,而非人为的主观规定;从评论者说,方法受制于评论主体的评论目的和已有的认识能力。方法是上述两者的中介,选择某一种或几种方法,既要考虑它是否适应评论对象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它是否符合评论者的目的,以及评论者是否具备运用这种方法的认识能力。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评论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统一:其一是归纳和演绎的统一,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相互为用,才能证据确凿而又充满逻辑力量。其二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分析是把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方面和各个要素,再分别对它们加以研究,从而揭示它们在整体中的性质和作用;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方面和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从而把握对象的整体性质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矛盾分析、因果分析、历史分析、对比分析等。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缺乏分析的综合空洞而没有说服力;综合是分析的前提和发展,缺乏综合的分析也毫无价值。其三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的方法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进程,具体地描述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全部内容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指用理论形态来概括、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尊重客观事实,逻辑的方法则侧重从大量历史事实中找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使我们的评论既从事实出发,又有规律的探寻,真正做到材料和理论的统一。其四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马克思非常重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任何抽象的理论都来源于具体的事实,并逐渐形成“抽象的规定”;这些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从而形成“理性的具体”。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闺怨”的诗歌,通过分析这类题材的形成、发展、演变,我们找到了它们共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也即“抽象的规定”,然后在具体的评论中运用这种“抽象的规

定”,去把握这类作品的研究,也就形成了“理性的具体”,这样就能更深刻而全面地把握评论对象。

从工具的角度说,批评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美学批评、心理批评、文化批评、社会批评,乃至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等。在具体的评论过程中,评论者并非仅局限于某一种方法。为了更透彻全面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往往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必须指出的是,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脱离评论对象本身,因为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四、怎样提炼一个好标题?

在了解评论对象的核心特质,并确定了评论的角度和方法后,通常评论的基本观点便已经得到,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提炼一个合适的标题。当然,标题也可以在文章写完后再行拟定。

首先,好的标题必须准确地概括文章的核心观点,让读者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要害之处;其次,标题最好新颖而具有冲击力,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再次,标题一定要精炼,字数不能太多,以便于编辑排版和读者记忆。此外,有的评论也可采用正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

三、写作及修改

通过上述种种准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以及表达这种见解的方式,接下来便进入了写作阶段,也就是执笔行文的阶段。写作虽然是用文字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但并非只是一中被动和机械的活动,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还会对已经形成的观点、收集的材料、选择的角度、论证的方法等,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或适度的调整。

第一、提纲的编制

如果是写作随笔一类的评论,不一定要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但倘若是写正规的论文或篇幅较长的评论,提纲的编制便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就像盖房子先要有设计图一样,有了好的提纲,才能有步骤、分层次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清晰而集中

地表达出来。提纲是使作者思路系统化和定型化的手段,是使文章基本格局成型的过程,也是文章写作的依据和修改的参考标准。

编制提纲要从文章的全局出发,重点考虑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是进一步明确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并围绕中心论点进行权衡与组合,与之符合的、关系紧密的保留,关系不大的坚决删去;同时围绕中心论点安排好各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支撑中心论点,使之形成一个周密严谨的有机结构。其二是合理选取和安排已经收集到的材料。从选取的角度看,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新颖性和代表性,真实准确的材料是正确结论的前提,新颖独特的材料是学术品格的保证,而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则是论证的有力支撑;从安排的角度看,要根据中心论点和各个分论点,将精选出来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按论点先后分别归于各个论点之下,尽量不要在一篇文章中重复使用同样的材料。其三是根据事理和文理,根据思维和语言的逻辑,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评论的结构一般也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来进行构想,既要围绕中心论点来展开,又要具体考虑怎样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安排好写作的次序和规则,尽量做到结构匀称,逻辑严密,衔接自然。编制提纲可以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也可根据文章特点和作者习惯决定提纲的详略。

第二、评论的语言要求

编制好提纲之后,接下来就进入行文写作的阶段。具体的写作方式和论证手段等,因作者的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写作习惯等的不同,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语言方面的要求则具有某些相对的共通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载体。文学评论的写作,主要运用文字书面语,有时也辅以图形、表格、符号、公式等,使表达的意义更为直观和明确。评论的文字书面语,主要有如下要求:首先是精确严谨,包括用词的贴切审慎、句子的严密规范、概念的准确无误等,尤其是不能杜撰新的语言和概念;其次是简明扼要,用尽可能节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为此就要删繁就简,尽量压缩文章的篇幅,杜绝空话套话和重复,剔除所有与论点不相干的字、词、句;其次是庄重典雅,评论不同于文学创作,要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日常生活用语、方言土语、歇后语,更不能使用低俗的语言,感情色彩较浓的形容词、副词、叹词、象声词,以及短句、单句、非主谓句、省略句,都要严格控制,尽量

少用,同时,要合适地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和理论,以增强文章的厚重感;最后是富于文采,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用语精美而生动,调整句式以破单调,通过适当的修辞以增强表现力,随笔、通信一类的评论,更要注意文采的加强。

第三、评论文章的修改

评论写成初稿,还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才能算真正完成。文章修改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去粗取精的打磨过程,是提高文章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完善环节。有的初稿需要对论点、结构进行较大的修改,有的只是对语言表达、个别细节材料进行小修补,有的则必须推倒重来,这些都要根据初稿的实际情况去选择。

一般说来,评论文章的修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修正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考虑是否有新的观点对原有构想进行补充和完善,原有构想是否有偏颇或空泛之处,对观点的阐述是否芜杂和枝蔓,然后有的放矢加以修订;其二是结构的调整,考虑全文的结构是否完整匀称,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文章各部分的过渡、衔接是否自然合理等;其三是材料的增删,考虑所用材料是否准确可靠,是否能令人信服地说明问题,是否堆砌太多而淹没了观点,或过于单薄而无法支撑观点,然后根据需要或增加、或删减;其四是语言的润色,考虑是否有词不达意之处、用词不当之处,或某个语词使用过多的重复之处,考虑某些长句是否有语法错误或易造成歧义。此外,标点符号、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是否有错别字,注释和参考文献是否齐全,等等,都是修改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修改评论文章的方法不可一概而论,有的作者喜欢在文章写完后立即修改,直至定稿为止,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和作者的兴奋度,对写作中的不足非常熟悉,可及时加以补正;有的作者喜欢将初稿放一段时间再行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便对文章进行更为冷静的重新审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的作者则将初稿请他人评论指点,根据别人的意见再进行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集思广益,使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而全面。

思考题:

一、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二、文学评论有哪些主要类型?

三、以湖南大学学生文学刊物《文泉》为范围,选取其中某一期,或某一篇作品,或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位作者,或某一个作者群体,自己命题,写一篇字左右的评论。 3000

更多相关推荐:
文学评论范文赏析

文学评论范文赏析生存的智慧庄周的燕子是自由的,它在人类的居所里飞进飞出,无人阻挡。庄周的燕子又是聪明的,它的身上凝聚力着几千年来的生存之道。信任。燕子总是把自己的巢筑在人居住的屋脊上,卵也产在里面,就像是把自己…

优秀文学评论范文

迷失的蝴蝶叶弥中篇小说《小女人》探析《小女人》是我阅读过多遍每每掩卷叹息的一部中篇小说。首先我喜欢小女人这个称谓。寻常我们所理解的小女人也许仅仅是那些拥有小资情调的女人,喜欢在网上化名梦呀蝶呀云呀媚呀的女人,她…

文学评论写作经验——现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写作经验现当代文学考研的路走过无意间再回首万般滋味涌上心头有过彷徨也曾无助过千种感慨尽在苏轼的一句词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暑期在家闲下来的时候翻看我喜爱的诗词说到古诗词想到了现当代文学评论的写作我想没有对...

文学评论写作知识

我是20xx年考的厦大古代文学其中文学评论写作考了137写作80分是给了一个老舍的小说节选围绕一个主题写一篇文学评论首先大致看一遍小说看的时候可以画一画一些觉得写作可以用上的句子实际上我认为就跟写论文很像你找一...

文学评论的写作

文学评论的写作丁爱华我们在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部剧本时往往对作家作品产生一些看法和见解自然地进行一番评价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文学评论随着高考作文对文体分类的重新界定论述类文章越来越受青睐即便在高考作文的命题...

文学评论写作方法

文学评论写作的方法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一阅读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阅读范围从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

文学评论写作点拨

文学评论写作点拨本短篇小说的评论文章应该从内容着手去深刻思考之所以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在去年伟大的愚蠢短篇小说的评论中我用了鲁迅看客和国民愚钝方面的材料今年我依然感觉我们可以用鲁迅的一些话鲁迅的遭遇以至于20世纪...

川大文学评论参考范文

短有短的难处评张慧敏短篇三题兼谈短篇艺术王熙凤在红楼梦里第一次接见刘姥姥时随口说出了一句很著名的话叫作大有大的难处彼时彼地的王熙凤口出此言一方面当然带有几分端架子摆谱的意思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泄露了她在荣国府初掌...

文学评论例文:《蛮师傅》文本分析

文学评论例文蛮师傅文本分析本文试图从人物塑造文本语言结构推进三方面对文章的反讽艺术进行阐释一他者视角的转化在蛮师傅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叙述通过文本中叙述者我的声音将叙述铺展开来作者采用他者视角通过我的声...

高中作文指导课件:看门道,说好处——文学评论写作

本文由jingmei89贡献看门道说好处看门道文学评论写作文学评论写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学习目标1知道命题形式学会文知道命题形式学评论的基本写作方法学评论的基本写作...

聊斋志异文学评论

读蒲松龄聊斋志异文学评论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或为轻解罗裳夜伴枕席的人生知己或为排忧解难的侠女真可谓顾盼生情光彩照人这些女性熔铸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思想和品格从这些女性身上我们来探究蒲松龄的...

文学评论

原材料最好不相见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

文学评论写作(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