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

时间:2024.4.7

陶艺校本课程总结

塔山中学 王溢

中国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这其中的陶器精品、名品不计其数。三彩文官俑、三彩武士俑、三彩天王俑、三彩陶骆驼载乐俑、三彩骑马女俑、唐三彩马……这无一不是各中精品。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而唐三彩在这一时期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

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

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而在这诸多的唐三彩珍品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唐三彩马与三彩陶骆驼载乐俑。

马是唐代文化艺术中最常见的题材。唐太宗李世民取得政权后,为了追念跟随他征战四方、同生共死的六匹战马,曾命当时

的能工巧匠在昭陵雕刻了“昭陵六骏”,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对唐代马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为中国艺术瑰宝,唐三彩马可以多方位地折射出唐文化的绚丽光彩,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中国唐文化历史价值的宝贵实物资料,而且也使得一批又一批中外藏家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倾倒。唐三彩马具有巨大的投资保值潜能,因而长期受到国内外商家的关注,并稳坐中国陶瓷艺术品拍卖最高价的宝座。三彩马形体硕大、构造复杂,无法使用普通手工拉坯法来完成,所以多用模制法成型。虽然是合模制作,但所有三彩马都各具特点,几乎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三彩马来。从现存三彩马可以看出,唐代三彩匠师们不仅对马的外貌特点十分熟悉,而且对马的神态、秉性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塑造起来得心应手。他们不仅使三彩马在外形上做到了十分逼真,而且充分发挥了艺术想像力,恰当地运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使马的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唐三彩马的造型看,大致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五类:一是奔马俑。如腾空奔马俑,19xx年西安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处。唐代三彩雕塑者抓住了奔马四蹄腾空一瞬间的景象,塑造了一匹极具动感的三彩马,其“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形象有着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回味无穷。奔马俑在出土彩绘陶器中屡有发现,但在出土唐三彩中却极为罕见。据现有资料显示,国内馆藏三彩器中挂蓝釉腾空骑马俑仅此一件,国外尚未发现有类似的三彩马俑。二是提腿马俑。唐三彩提腿马俑通常是三蹄落地,

右前蹄抬起 。这匹挂蓝釉三彩马的构思非常精妙,三蹄踏于三角形底板之上,前腿直,后腿弓,右前腿略微抬起,腿部肌肉突显矫健。唐代匠师抓住了马的特点,塑造了一匹栩栩如生、异常健美的战马形象。三是马上人俑。马上人俑是唐三彩马中的重要品种。三彩马上人俑的坐骑一般都采用立姿,而马上人则多姿多彩,既有狩猎射箭者,又有打马球者;既有胡人,也有汉人;既有男人,还有女人。马上胡人通常都是深目高鼻,落腮胡子,面容粗犷,肌肉发达,反映出强悍豪放之气。马上女俑则婀娜多姿,衣着华丽,发髻高耸,体态丰腴,飒爽英姿。四是马拉车俑。在三彩马俑中,马拉车俑较罕见。拉车马体形虽然不大,但造型格外逼真。马头高昂,双目圆睁,仰天长啸,同时马尾上翘,富有生气,使一件静态的作品突显动感。五是立马俑。立马俑是唐三彩中最常见的品种,即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之上的三彩马,但三彩立马中也不乏精品。该马高40厘米,通体呈白色,伸颈低头,装饰工艺极为精湛,任何细部都处理得一丝不苟,比如梳理整齐的马鬃,杏叶形的饰片和鞍鞯上的绿边饰等,无一不是如此。唐代三彩马的装饰非常丰富,装饰手法变化多端,使人大有常见常新的感觉。其装饰手法主要有:彩带装饰法、点彩装饰法、贴花装饰法、绞胎装饰法、拉毛装饰法等。

除了数量较多的三彩马,三彩陶骆驼载乐俑也有它独特的风格。它通高58厘米,长43厘米,19xx年陕西西安墓葬出土,陕西省博物馆藏。此三彩乘驼乐俑,为唐随葬明器,骆驼全身白色,背上

执一长方形毡子,毡子边缘蓝色,中间刻划菱形纹,分施赭、绿、蓝、白各色相间的釉彩,背上驾成平台,平台上有七个男乐俑,各执笙、箫、琵琶、竖琴、托、拍板、排箫,皆作演奏状。乐队中间站一翩翩歌舞的长袖女俑左手空奉,右臂后摆。匠思巧运,造型新颖,形态逼真,令人仿佛耳闻悠扬悦耳的乐曲。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天面对的是有着生命活力的学生,由于学生是有生命活力的,因此,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教学活动往往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如在互动对话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教师在备课中无法想像的新情况、新问题。带领学生从一个陌生的课室接触了陌生的老师、陌生的课程一直到熟悉的一个过程,留下了许多的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总体来说学生有所得而有所失。学到了新的一些知识与一些解决方法,失去了完整的其中一些拼图组件。

课程整体上总结了一些问题:

第一、从作品来说,要让学生掌握三维课程并创作作品,时间确实有点短。所以在作品方面有部分学生出现简单的趋向。这与学生适应材料的时间有着一定的关系,预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让学生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好材料的工艺知识,并且调动好学生的创作心态。

第二、课程开始时,一些工具使用注意事项没有很好的被学生接受与运用。这与学生适应课室环境有关,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工

具与课室的一些物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三、学生对劳技课责任感不够强。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自己学校在考试制度,在没有考试等一些硬性规定这门学科,他们容易对牢记课产生责任感下降趋势。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硬性的分数制度虽然是有提高他们责任感的手段,但并非长远之技。这点在课堂上应该设计某些内容或方式使学生认识实践的重要性,理解“理论来源实践,实践证明理论”。

第四、在学生遇到信心问题的类型比想象中的更多。例如:作品问题、自身在学校成绩问题、性格问题、爱好问题、等??。这几个类型是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竭力想出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方法,预想最好能与课程内容想结合。既能解决学生信心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好学生学习的时间。并要继续收集与调查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日后遇到新问题做好准备。

第五、课程管理与时间的安排。

如果放任学生自学与操作时间太多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有些学生容易出现兴趣突然降低,感觉乏味。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是学生劳逸结合。适当的操作时间与理论授课时间互相错开。使学生感到时间的充实并不乏味。

陶艺制作课时,除了展现一些比较成功的学生作品外,如果可以的话,还应展示一些失败的作品。让学生真正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误。这样比仅用口头表达更有印象,能使学生少犯相同错

误。适当扩大每个班放作品的面积。有些同学太高产,会导致作品放置时太拥挤,作品可能会在碰撞中变形。


第二篇: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

一、理论欣赏篇

总结性的来说我们的理论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中华陶瓷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1、在80000-9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彩陶浮出水面。那时的陶瓷都是在8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用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作画料,这些画料耐高温,且在高温下易显色,如铁红(氧化铁)。

2、在夏、商、周出现了釉陶,这是“釉”的第一次出现,是陶瓷艺术史的一次飞跃,而在这时的陶瓷上的釉都只有几十微米厚,但却因为有釉的加入而变得很好看;

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越窑便出现了青瓷,这种青瓷是在釉陶的基础之上转变而来的,青瓷的釉变厚;

4、隋唐五代,南青北瓷和天马行空的造型设计成为了陶瓷艺术是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其广阔的想象力为以后的器型设计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无法超越的巅峰;

5、宋代五大名窑的出现导致了瓷器的出现,这是第二次飞跃,使得瓷器到达顶峰状态;

6、元明,一枝独店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在明代清幽古镇宜兴(中国陶都)出现了紫砂、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7、在清代的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这是陶瓷艺术的第三次飞跃。

二、中国陶瓷的艺术特点:

1、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欢;

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4、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三、各个时代的陶瓷简介

1.陶的起源

人类在制造工具和定居之后,开始需要储存食物和饮用水,容器的概念和容器的发明就同时产生了。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或仰韶文化时期有一个相当长的使用葫芦容器的时期,然后将葫芦容器作为陶器的天然模型,从而制成陶容器。陶器的烧制和使用,被认为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

2.新石器时代彩陶。

(1)仰韶文化大地湾类型彩陶

彩陶的发现和制作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

绘饰内容:主要是形形色色的几何形纹,如∽形,十字形,网形,水波形,涡纹形和勾叶形等;也有造型生动的动物(如鱼、蛙、龟、鹿)和植物(如花果,谷叶,树枝等),以及人物纹样。这些花纹多装饰在细泥红陶钵、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

仰韶文化代表:彩陶人面鱼纹盆、鱼纹彩陶钵、彩陶黑彩三角纹

钵、彩陶黑彩纹钵、黑陶兽面纹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石斧彩陶缸。

(2)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特点:图案常有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漩涡的线条变化;风格流畅、繁而有序;物体刻画简单但形象。

马家窑文化代表:水波纹彩陶纹盆,旋彩纹陶尖底瓶、彩陶十字圆点网纹壶、鲵鱼纹彩陶双耳瓶、舞蹈纹彩陶盆、菱格纹彩陶双耳壶,

(3)大汶口文化,特点:(1)描绘精细,构图严谨。(2)色彩对比强烈。代表:八角星纹彩陶杯。

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秦始皇兵马俑

秦代最有特色的是写实性大型陶俑的制作,代表:秦始皇兵马俑。 秦兵马俑的特点:1,高度写实。2巨大广博、细致精细。3规模宏大、阵容严密、形体伟岸、数量巨大。4,造型有一定类型化。兵马俑的写实性由以下几点确立:(1)身份职务明确。(2)秦俑头部都是单件雕塑,面目不同,神态各异。

(2)汉代陶俑

汉代陶俑数量和种类都超过了以往。汉俑的艺术风格奠定了中国艺术以形写神的审美基调。这些帝王陵墓随葬陶俑,包括帝后陵墓和

王公大臣陪葬墓两类,规模巨大,数量众多。

汉俑特点:1,体量小,数量大,分布广。2,取大势,去繁缛,强调整体,注重概况。3、题材多,内容丰富。

这一时期的陶俑代表:阳陵陶俑、杨家湾陶俑、安陵与霸陵陪葬墓陶俑、徐州北洞山与狮子山陶俑等。

4.唐代以后的陶器

(1)唐三彩

三彩是指釉色而言,施釉多以红、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 三彩是釉色混合使用效果的通称,并不限于三种颜色。除红、绿、黄外,还有白、黑、蓝、紫等颜色。

唐三彩虽然是陶器,但胎体不用陶土而用高岭土制成。三彩釉是由单色釉变化使用发展而来的,从两汉至隋唐,单色铅釉陶都作为随葬明器而烧制。唐三彩多为二次烧成,首先要做成素胎,然后第一次入窑烧制(也称素烧)。素胎经过1100℃高温焙烧冷却后上釉,第二次入窑再经900℃低温烧成。

唐三彩盛行的原因:1、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昌盛;2、是生活奢华,自上而下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3、还有就是唐人率真直性,崇文尚武,不喜拘束。唐三彩特点:釉色绚丽奇幻,饱满且生动。

5. 宋代四大名窑

四大名窑:汝,关,哥,均官窑特点:大量生产仿古铜、玉的器物,古朴雅致 大多平淡含蓄,一色纯净。作品:宋徽宗(天蓝色,

温润感的作品)

6.元代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的艺术成就:1、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2、开创以造型历代大成,技法繁多。釉下彩绘为装饰技法(青花五彩,青花玲珑);3、造型历代大成,技法繁多。

元朝逐渐形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原因有:1、历朝历代积累的丰富制瓷基础;2、特殊的地势使其免遭战乱荼毒“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3、高岭土的发现。4,元人的喜好。

7.明清紫砂陶

紫砂陶是用紫砂泥製作的一种质地坚硬的陶製品。该陶製品外部不施釉,但外观朴雅,表面越用越光润,极富民族特色。紫砂陶茶具有泡茶不走味、盛夏不易餿、耐冷热、急变性能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始创者为宜兴“金沙寺”寺僧,专抟当地的特产--细陶土加以煅炼,手捏为坯,经几道工序烧制而成,世代相传至今。 紫砂的特点:1、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使其能保持茶色茶味茶香,历久弥香;2、大气孔使其不仅寒冬腊月注沸水而不裂,且可以放在文火上烧;3、色泽古朴,肌理细腻,历经常时间抚摸,会发出黯然之光;4、无釉无彩,质朴自然,意境幽深。

二、陶瓷制作篇

我想陶艺课的理论欣赏固然是整个课程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这

一门课可以受到同学们如此多的青睐更重要的是它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亲自动手的过程——陶艺实践。通过手工捏制作品,我们发挥了我们的创造力,让课堂不再只有单调的教学也有了妙趣横生的实践,不仅可以了解关于陶艺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亲手做出属于自己的瓷器,而这就是关键所在。

第一次课——自由发挥。上课伊始,老师严肃的讲解了陶艺课的纪律,必须认真听取每一节课的内容,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制作,为了保证作品的烧制过程中的安全,如果有同学迟到那就只好遗憾的错过这一节课离开了。接着老师讲解了在自由制作过程中几点小小的技巧和方法,还有要注意的方面,每位同学还领到了围裙,也许这是我们上完陶艺课之后唯一的一件的纪念品。讲解完毕,制作之旅正式开始,我早已经迫不及待了。

在久经思考之后,我毅然决定做一个杯子,因为一实用性强,不怕看的上用不上二操作简单。说干咱就干,把泥块缓缓的均匀压平,再用刀截取出一块长方形,这是杯壁的基本材料了,把它慢慢的卷起来,这可是一个细活儿,稍有不慎不仅做不出杯壁,反而会把泥版损坏,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泥受伤了,烧制起来会有问题(血的教训啊!!!),当然。我也是后来才在这么深刻的体会到的,当然这是后话了。二十年来幸运之神终于向我招了招她的小手(现在想起来,我怀疑她认错人了,所以后来改正了错误),第一步做的不错一个圆筒呈现在了我的手上,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自己拿着它细品香茗,干的不错,咱把底儿也盖上去试试,于是堪比911的悲剧发生了,当我把它

放在桌上的那一刻,从上到下向布做的一般瞬间垮了下去,(我心底悲呼“哥们儿,你就是纸做的也没那么快吧!”),我只能说,完美的失败。不行,有位哲人说过(虽然我现在也记不起来他是谁,但肯定不是我):“即使我只剩下两个手指,我也会用它扼住命运的咽喉。”(呃,其实哥也说的出来这么有深度的话,只是被这小子抢注了版权而已)。一边失败再来一遍,分析一下过程,从施工用材上来看鉴于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是一家(即本人),不存在偷工减料的嫌疑,从施工技巧上来看,所有的手法都按照了老师的介绍来的(通过了ISO9001认定的啊),没有违规操作,显然,失败是由预定目标过高,杯子的高度太高,超过了泥材的强度可支撑范围,所以导致的放下后就垮塌(据说911的大楼也是钢筋在火灾中融化了强度不够才垮的)。Ok,吸取教训了,失败的命运,看哥不把你扼的翻白眼儿!再来一遍,高度降低了,长方形的泥板扁了不少,再把它卷起来,熟练优雅的动作让我自己都有点崇拜自己了,放在桌上,嗯,不错占了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垮,应该没有事情了吧,接下来做底,按照圆筒的一端在另一块泥板上比照下大致的形状,用刀把它截下来,盖在圆筒的底部,杯子的形状大致差不多了。端在手上细细的欣赏,一秒钟,非常得不错;五秒,其实还可以;十秒,用起来绝对没有问题;半分钟,all right,我只能再一次悲剧的承认,额,这个“碗”做的有那么一点点不好形容,好吧,命运,再让你稍微笑那么几秒钟,记住,只有几秒钟! 我决定给杯子添加上把柄,盖子,因为大凡杰出的瓷器都拥有造型独特的修饰物来增加它的美感,(真的很不想承认我只是想让它更

像一个杯子)。把柄,杯盖??十分钟后,我终于可以欣慰的说:“这杯子”??等等,把柄掉了我把它先粘上??“真不错啊!!!” 第二三次课——拉坯严格的来说真正开始学习陶艺制作是从第二次课——拉坯开始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不管是从以后的器形修坯还是烧制,它与作品的成败息息相关。看的出来老师也很重视这一环,讲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首先是揉泥,操作者必须两手放在泥的两边,包住泥,在像和面时揉面一样,使劲的来回揉,最关键的就是不要让泥两端变长,不要出现裂横,否则的话,做出来的作品质量就会有问题。揉捏时间大概在控制在5分钟左右。总的来说,还行,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话说,刚有点怀念上一节课的刺激感,他就来了,你说如果不怀念的话我这节课会不会更顺一点?)。

接下来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拉坯,先是扶泥,老师让我把泥块狠狠地砸在机器的托盘上(怕把机器砸坏,我没敢用劲儿,事实证明没多大的影响,为了保护咱们学校的公共财产,我觉得老师可以把这步改一下,当然如果能在每一届同学面前稍微提一下发现者的名字,我在这里代表他表示感谢了),根据老师所讲解的:由外及里,从上到下,循序渐进12字方针,我开始了幸福的拉坯生活(唉,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么容易乐观)。由于第一节课的那个杯子有点像碗,我决定这次一定要做出来一个完美的杯子(事实上终于还是做出了三个血统更纯正的碗),把它作为一件浪漫的礼物送给??咳,扯得有点远了,回到主题,老师说要把泥在手和机器的作用力下扶到正中间,再

在上面拉自己想要的作品。“水少了,加水”,“你这不够,在加一点”,“我做过,你听我的准没错儿!”旁边内个哥们儿真热心,自己的作品都不关心一直在指导我,在他的如此积极的帮助下,我终于做出了一堆——稀泥,“这个,你在做之前应该看一看的??”愤怒了,对自己的相貌一直很自信的我第一次由衷的希望自己的眼睛可以再大一点,大到内个“热心哥”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在瞪他,如果目光可以把他撕成一百片,我绝不把它撕成九十九片,目光能把他撕成一百片吗,当然不能,所以我只有继续做我的稀泥,不,是杯子。

好吧,这件事我也有错,不该迷信别人的经验,我反省。再来一次,少放水,咬牙切齿的对自己说。咦,这口儿怎么这么大?看着旁边那个女生的芊芊玉手,精美的坯体婉约至极,再看看自己的熊掌,这个??“术业有专攻”不能这样比,其实碗也不错,我本来就是想做一个碗的??做碗就简单多了,左手逆着机器转动的方向向前推,而右手也是逆着力向后拉,手微微向外,把口在开大一点,好的,碗壁出来了,接下来从底部开始剪,一切顺利,碗不负众望的出来了。 临近下课四个碗华丽丽的呈现在我的面前(也尝试过做别的,但总是失败),赏心悦目,多完美呀,可我怎么总是想感叹一下,我的杯子啊!!!

第四五次课——修坯修坯比较简单,但是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把作品给修坏了。修坯主要是把作品打薄,太厚的作品是不能入窑烧制的,还有就是做出圈足,如果内壁底部有褶皱也要小心修平。修坯一种方法是用刀在侧面挤压,另一种方法使用桌上的雕刀慢慢的刮,

把需要修的部分刮掉。还有就是如果作品出现了裂缝,一定要把表面上的刮掉,直到看不见裂缝为止。

不得不说一下我第一节课费了多少力气才做出来的那个杯子好像没有看见了,当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所有梦想都开花那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杯子的梦想彻底破碎,看着面前歪歪扭扭的五个碗,无奈的接受现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修坯。拿起刻刀,选出一个最不好看的,断然下手(好看的弄坏了会心疼,事实证明,我总是最倒霉的,最好的那个碗??后面再说),看看碗底,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居然是螺旋裂纹,所有的伤口中最重的一种,号称是作品终结者的一种,竟然在我的手上完美的成现了出来,我果然很强,连失败竟然都是最强大最无法挽救的哪一种,继第一节课之后,时隔三节课之久(第一次是那个垮掉的杯子,提到就心痛),完美失败的记录再次被我打破。不敢有任何的奢望了,拿起雕刀,十二份小心的刮磨着表面,一点一点,奇迹发生了,裂缝只有表面的一层,一件作品被我挽回,避免了无法孤怜的损失。

手法一点点熟练,信心一点点膨胀,终于,拿起了我最完美的那一件作品,我终于要做出一件禁停地泣鬼神的作品了,把口削平,不错;圈足,不错;打薄??怎么老是这么厚,不行,再薄一点,再薄一点??会不会碎啊?怎么可能修了四个都没问题,继续??会不会太用力啊?不会!砰!!!碎掉的不是寂寞,是自己的心,在我孜孜不倦的打薄之下,碗终于不堪雕琢,四分五裂。那一刻,哥心如刀绞(就是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用刀搅阿搅得,表示很难受,这个比较生僻,我

特意查了字典的)有一首歌在我耳边不断的回响??(根据电影效果的渲染,这里应该加上一首悲凉的歌曲,但是我暂时想不起来,先假想它存在吧)

下课了,不淡定的走回寝室??(背景音乐继续)

最后一课——上釉上釉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先釉下彩绘,在上透明色,然后修地。第二种时直接上彩色釉,然后修地。两种上釉方法,在上釉之前都需要补水,就是用毛笔沾适量的水把作品内外均匀的抹一遍。

在这里着重的强调一下,为了让自己重温一边那时的惊喜,之前没有做过任何的暗示哟,我的杯子最后在作品架的最上层找到了,那一刻,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虽然没有修坯,虽然把柄最后还是掉了,虽然盖子找不到了(是不是有人把我的盖子当成烟灰缸拿错了?!!),虽然——还是别虽然了吧,找到就很满意了——但是,我还是把它作为一个杯子的样子找了回来,略微的修一下,上釉,啊!今天的月亮就是比昨天圆啊!

上釉有彩色釉和透明釉两种,根据个人的爱好可以自由选择,我喜欢彩釉(如果不是考虑到自己的绘画能力,其实,我更想喜欢透明釉的)所以,选择了上彩釉。接下来把底刮干净,一点都不能有,放回架子,我会在无尽的期待中等着我的杯子,希望他能度过1300度的高温??祈祷,祝福??

三、我的看法

我觉得人类发明陶器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过程,它不仅提供了我

们生活中的日常所需,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让我们数千年来自由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的一种文化,也总是因为想象力的腾飞让陶瓷艺术在快乐中无穷尽的前行了数千年,陶瓷本身就已经成为了我们文化中的快乐地天马行空的创造的象征,陶艺制作不也正式让我们在想象力缺失的年代寻回那分最纯真的快乐地方法吗?

更多相关推荐:
陶艺教学总结1

陶艺教学总结美术组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尤其在陶艺校本课程的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学校陶艺特色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

陶艺课程总结

陶艺教学总结授课教师KK一课程名称陶艺二授课时间及班级20xx年下20班三周课时4节周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熟悉陶艺名家作品掌握陶艺基本技法能独立设计创作简单陶艺作品并具备陶艺鉴赏初级...

陶艺实验报告总结

陶艺实验报告总结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匆匆短短三周陶艺实验课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验活动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对于陶艺作品而言理论方面技法和创造力都非常重要只可惜时间有些仓促我非...

陶艺课程总结

陶艺课程总结一说到陶艺这个课程大家肯定想起很辛苦很累的创作过程我们这个课程是上4周的刚开始上理论课的时候老师讲课的内容很精彩还给我们欣赏了一批学生的作品的图片而且老师讲课幽默风趣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到后来他...

陶艺兴趣小组总结20xx

陶艺兴趣小组总结20xx年x月陶艺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美术特色课,每次上陶艺课时学生都非常高兴.我作为陶艺班的教师,也深深的被学生感染着,这种变成了一种力量。让我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在上好课的同时还经常翻阅有关…

陶艺教学总结

陶艺教学总结陶艺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艺既有美术学科的共性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质地...

陶艺兴趣小组总结 2

陶艺兴趣小组总结陶艺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美术特色课,每次上陶艺课时学生都非常高兴.我作为工艺美术部的陶艺教师,也深深的被学生感染着,这种变成了一种力量。让我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在上好课的同时还经常翻阅有关陶艺手…

陶艺总结

20xx年学年陶艺小组活动总结时间太快不知不觉间到了期末回过头来看看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对社团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快乐对我来说既是平凡又是特殊的一段时光这学期我怀着满腔的热血继续接管了陶艺社团我一直认为做一件事情喜欢...

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教学反思林乐金针对学生实际有机地将基础陶艺教育与现实生活与现代审美需求新的理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学校美术教师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固陋就简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在教学活动中还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

陶艺设计总结3

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09装潢2班陶艺设计课程总结班级09装潢2班姓名戴泽伟时间20xx年6月9日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

陶艺总结

陶艺总结指导教师刘娜本学期通过小学生陶艺现场制作活动来看首先从陶艺认识上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操作角度上学生能很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制作和加工出精美的作品再次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来总之在这陶...

陶艺教学大纲

陶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陶艺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96学时适用对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陶瓷雕刻与雕塑方向二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是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陶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本实...

陶艺课总结(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