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学数学教学大赛”,感悟小学数学新课改

时间:2024.3.31

走进“小学数学教学大赛”,感悟小学数学新课改

武功县五七〇二小学 齐玲玲

沐浴着新课改之风,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的研讨学习,接受了又一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洗礼。

此次学习令我感触颇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各位参赛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教师应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每位教师 讲课风格各具特色,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现代化教学工具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巧妙相结合,严谨而生动,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多元化,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顺应了新课改的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信心。

学习中,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优化的思考:

我深刻地感受到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创设的情境应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积极性就高。学生感到数学 1

问题新颖、亲近,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更好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较高的培养,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精彩的课堂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会起到积极的影响。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教坛无边,学海无涯。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教师的教学理念倘若不更新,教学方式不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领悟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研究教学。认真反思自我工作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昂扬的斗志和更加饱满的热情,为我校数学教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


第二篇:数学赛课听课所获


我听六节数学赛课的收获

贵州黔南福泉学员:杨绍秋

10月31日,在重庆市璧山实验小学,很荣幸有机会倾听了学校开展教验活动举行的六节数学赛课,在以推进“卓越课堂”建设教学研讨活动为目的的这六节赛课中,我收获很多!

教室内,学生座位前的那三尺讲台早已不再是教师的独台戏,学生不仅是观众,更是一个个出色表演的主角,是使教学活动圆满成功的重要角色。

教育界没有两节相同或相似的课堂,六节数学赛课,不同的教师,不同年级的学生,展示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使同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并工作了十多年的我为之一振,激起了我强烈的跃跃欲试的念头。由于连续听了六节课,今夜我只能简单回忆自己的感想:

“圆的面积”听课感想

第一节由璧山实验小学的陈邦玲老师执教,她为我们展示的是六年级上册西师版的“圆的面积”的教学活动。陈老师利用教材主题图切入课题,直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没有活跃的教学气氛,没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习活动。有的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层序一步步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过程。学生获得了新知识,初步会计算了圆的面积,会结合公式S=∏R²解决相应的问题。但是,公式的推导不应该是在教师幻灯示范讲解了如何剪、拼圆的方法后,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操作活动,这样的操作活动还有探索的意义吗?教师已经提前把答案展示出来了。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发现剪、拼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当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完全的引导者。当学生拼好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老师要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讨从而发现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于圆的那部分有密切的关系,最后在学生学会圆周长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不应该是老师急于总结公式S=∏R²。这样获得的新知,远远比老师一路提示、牵着学生向前的效果好。

因此我想,教师传授的知识与精心组织学生探索发现的知识相比,就是体现学生仿用和自己灵活运用知识的区别,最后的效果差距更大。

 “周长的认识”听课反思

“周长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由璧山实验小学的刘庆雨老师为我们展示,她所上的是西师版教材。

刘老师在赛课前的磨课已经是我很欣赏的、成功的课了,所以我坚信今天的这节赛课对我来说,一定是一节享受课。因为刘老师不仅声音甜美、表情丰富,更令我着迷的是她那丰富的肢体语言。在台上,她就像一位十足的艺术家,为我们展示着她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刘老师笑容满面、精神抖擞地走进了课堂,很快在情境导入的教学中让学生融入学习氛围。课堂伊始,刘老师的导课还是磨课时的伴随着音乐展示秋天风景图 ,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三只小动物进行跑步比赛,它们分别是怎样跑的?(小蚂蚁沿着叶边跑一圈、七星瓢虫在叶面上跑了一小圈、蜗牛沿着叶边跑了大半圈)这样的赛跑方式公平吗?谁会获胜?引发思考,师生轻松愉悦地走进了探究知识的数学课堂。学生很快区分,小蚂蚁获胜,它是从树叶的叶尖开始沿着叶边跑一圈又回到叶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归纳出像这样围绕图形一周,就叫做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导分析“围”、“一周”等重点字,紧接着启发学生指、比、画物体一周的长度,最后进行相应的练习,再通过测量老师腰围、同桌腰围等学以致用,理解周长从而并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扮演了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课堂落实得很好。但与她的磨课相对比,学生缺少了那更积极、更主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饱和状态也落了一定的距离。体现在“周长”的认识不是在学生自己层层深入的理解中获得,重难点的落实没有很好地照顾全体而是来源于个别优生,突破难点周长的认识时,教师对学生初步感知周长没有像磨课那样放手于学生探索、在质疑中思考、在感知中归纳。刘老师似乎担心时间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就主观而浅显地归纳出“周长”这一名词,所以她的这个班学生没有达到磨课时的那种饱和状态。但是,与磨课相比,练习题的设计更能围绕重难点展开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从练习的落实中,学生由易到难地层层深入,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特点,更加体现数学的价值。

这节课让我反思,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把备教材与背学生相结合,要注意全面地体现新课程目标,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注意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每一个细节都要在自己最大能力上去用心执教,只有用心做,才能更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所获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由璧山实验小学五年级组数学老师代表巫虹霖老师为我们展示赛课,由于跟随了她对这节内容的两节磨课、并倾听了年级组的老师的指导改进,在这个年级组准备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我有种主人翁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五年级组数学老师当中的一员。

结合今天这节赛课的相对成功,我深切地体会到成功课背后的艰辛,更加明白教师教学成长中所需的一些必不可缺的因素。见证了老师个人成长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思想上,要用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更要把自己的成长建立集体之中,集思广益地帮助自己快速前进。从磨课的评课环节中,我感受到了巫老师的努力与虚心,巫老师所表现出的那种常人难以达到的“度”: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的态度;把握区分、舍去的尺度;更新改进的程度;一次次磨课的进度;赛课时展现出的大家希望达到效果的风度;在集中更多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努力使自己不断进步认真程度!

因为巫老师的教学成长建立在自己根深蒂固的思想和行为上,所以巫老师的这节赛课给予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我深深地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到并坚定自己成长的集中方向。

在磨课环节中所,巫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第一、第二次试课时,教学效果和我们很多老师的课堂差不多。整节数学课上,老师没有丰富的表情;没有与学生真心交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行为;没有科学严谨的教学语言;新知识点都在老师平铺直叙的习惯用语中完成;甚至在落实教学活动时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这是一节我平常能轻松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课。

经过不断磨课后的今天,巫老师的课堂焕然一新,几天下来居然打造了一堂全新的、令人满意的课。老师课堂刚刚结束,就迎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掌声中蕴含着磨课的艰辛,映射着课堂的成功!巫老师的这节课有重大的转变:

第一、老师笑容可亲,语言甜美,特别是精神焕发,整个人就像变了一个似的,一改往常的严肃、皱眉、无精打采状态。

第二,课堂展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合作的角色。虽然巫老师还是不能相信自己的学生、大胆放手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探索新知。但在引导时注意力争启发学生思考,尊重学生思想,学生已从“听众”向“主角”地位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

第三,知识点的过度衔接自然,内容层次有序,注意了环环相扣,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练习的设计更具有阶梯性和严谨的科学性。

这节赛课结束了,赛课前的准备过程和赛课的成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做不到,只是做不做的问题。是个人价值观的决定作用的体现,是态度与行为是否统一达成有效落实的问题。

“相交与垂直”的听课所思

结合巫老师这节成功的课堂,我想到了下午第六节张桂铭老师为我们展示的四年级上册西师版的“相交于垂直”这节课。因为这两节课的对比更能体现不同价值观的两位老师的出发点和结果,这将是我今后懒惰时鞭策自己的借鉴。

从调查得知,张老师因某种理由很不情愿上这节赛课,所以拒绝磨课。当然,相对于一位上了十多二十年的有经验的老师来说,这种赛课活动对他来说可能是“小菜一碟”了。课堂一开始,张老师设计了谜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物体,它的一端尖,有两边很锋利,且可以活动,猜猜是什么?(剪刀),然后教师让学生把剪刀的两边看成是两条直线,说说打开后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比划比划,从而揭示相交。板书相交符号“×”,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两根筷子举起来摆各种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相交,引导转化成直角教学“垂直”,新课十二分钟左右就落实了,接着是练习。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老师的语言组织思考,张老师的问题很随意,知识点的落实不够严谨。语言没有激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好,但老师在课堂却上至少两次当面质问学生怎么不回答问题,责怪学习不积极,把责任推卸在学生身上。从教学设计分析,老师并没有认真备课,更没有主动请教而集体备课,体现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用两根筷子当作两条直线举着操作,这样教学“相交与垂直”能建立在同一个平面吗?垂直能随意转化就肉眼判断吗?所以,练习时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相交与垂直立体空间与面混淆不分,老师还一直引导不断举例,当师生举了很多例子后才发现似乎不对。这时,老师虽然发现了,却没有进行补救,而是简单带了一句“我们所说的相交和垂直是对于同一个平面来说的。”

这样的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不进则退。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功。张老师之所以会责怪自己的学生,之所以会推卸责任,是因为他的价值观不正确,没有那种力求进步、反思自己行为的思想。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是因为他没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如果他能像巫老师那样认真学习,虚心接受,不断实践从而改进,相信他今天的这节课一定是一节很成功的,学生乐学,为听课老师带来享受的课堂!

听“认识图形”的教学课堂感受

“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由重庆市璧山实验小学的张亚娜老师为我们展示西师版教材的新授课,结合这节课,我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知识点的落实两方面谈谈自己在听课中的感受。

首先,从组织学习活动上分析:张老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双边关系。活动从“学生观察→动手分类→摸物体感知→教师引导分类→游戏(摸物体感知特征猜相应的立体图形)→摸物体表述特征(其他同学猜立体图形) 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由“直观→抽象→能表述物体特征”的由易到难的获取了新知识,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从知识点的科学落实角度分析:张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长方体时,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一,张老师教学长方体的六个面时引导学生归纳:长方体是由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这是特殊的长方体,而一般的长方体都是由六个长方形组成的。这样的教学没有遵循数学的科学严谨性,长方体都是由六个长方形组成的吗?一年级的教学认识图形只需要引导学生感知长方体有六个面,而六个面组成长方形的说法值得探讨。低年级学生的第一感知很重要,抽象认识长方体先落实长方体是由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更不科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今后借鉴的教学行为,如:学生分类生活中的物体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说说为什么?不要急于引导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特征。学生在正确分类时已有感知,教师只需要层层发掘,不断引导,终究能达到教学目的,没有必要急于总结归纳,多提倡学生探索、发现、在认知基础上引导归纳,使新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探究所获得的思维而不是教师的传授知识。

低年级的知识对于老师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了,如果不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我们的课堂可能会出现无事可做、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其实,语文课可以丰富多彩、而数学课则更能生动有趣,这就需要教师的用心耕耘了。

“分一分”的听课所获

“分一分”是二年级上册的知识,申洪刚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西师版的教材内容。在这节赛课之前,我先后听了申老师为这节赛课准备的两节磨课。从申老师的教学课堂中,我有很多收获:

首先,课题的揭示及板书。申老师组织的这节课堂活动是为了落实“平均分”,但展示引导学生的课题却是“分一分”。这是低年级的教学活动,课题的细化更能体现课堂重点。“分一分”的课题是不能更好地凸显“平均分”。

其次,课堂活动中重要环节的有效落实与灵活处理。在教学“平均分”时,先结合课堂导入的情境问题,孙悟空把6个蟠桃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样分?然后让学生操作分6根小棒的方法:6根小棒分为3根和3根;6根小棒分为2根和4根;6根小棒分为1根和5根。你认为孙悟空会选择哪种方法?(6根小棒分为3根和3根)为什么?(因为这两份都一样多,这样才公平)这是二年级学生很容易理解的问题,申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上“同样多(平均分)”,然后操作把8根小棒平均分,再进一步把18串葡萄平均分(学生四人合作操作18根小棒平均分)。在学生会分的基础上完成表格

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随着猴子只数的减少,每只猴子得到的葡萄串数越来越多;竖着看,每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8,总数不变。这样的教学重点只能体现了学生学会操作“平均分”,而不是在操作平均分时感受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与教学重点是否不够吻合。

在组织游戏设计环节,评价细则是让学生对自己随意抓的玩具的数进行平均分,分的方法越多,得分就越高。这样的设计公平吗?老师到底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总体感受:教育是一门永远也探究不完的艺术,没有最好、只能更好。课堂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更新以追求不断完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我们的理念要随着日益更新的时代不断更改,做到用心耕耘,力求落实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0##年11月1日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与感悟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与感悟立人学校韩艳玲时间飞逝本学期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高效课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感悟

教学中的感悟“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法则、性质、规律、公式、数量关系等都可以视作“数学模型”,数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即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与生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数…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首先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1在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这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1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主参与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石硐小学蔡艳我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师刚拿到教学课本时我觉的知识是那样浅显可是当我真正走上讲台给他们讲授这些知识时我才觉得我错了我怎么能用我这个年龄段的思维水平去衡量他们呢孩子还小认知结构还很不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实验小学郑娜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注重于实践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这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一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主参与...

小学数学听课有感 陈斌

小学数学听课有感长陵小学陈斌前段时间里我有幸观摩了小学数学数学竞赛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

参加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课有感

参加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课有感海澄中心小学杨海菊4月23日至4月26日福建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14位参赛选手的赛课和两位历届获奖教师的公开课这十六名...

小学数学教学的感想

小学数学教学的感想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触颇多收获颇多现把我个人的感受和收获跟大家一同分享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师生关系更和谐以前教师很威严地高站在讲台上享受着被学生仰视滔滔不绝的讲述...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与感悟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专题反思新的环境新的学期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虽然学生的基础都不是太好但我把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不错的效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滨河路小学勾春杰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