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时间:2024.3.23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王祺扬

近几年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北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认真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努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规范管理,迎难而上,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全省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年来全省农发工作呈现四大明显变化:一是重视程度更高。湖北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xx年,李克强副总理在恩施州调研时,对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农发办主任王建国同志专程到湖北调研、拿方案,财政部出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恩施州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恩施州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创新的试验区,实行特殊的农发扶持政策,并一次性安排恩施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000万元。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20xx年专门要求省财政厅编制农业综合开发三年规划,2007、20xx年两次明确要求从农业综合开发中安排项目资金支持农业板块建设及七个扶贫脱困奔小康试点县的发展。清泉书记、鸿忠省长、宪生常务副省长、原汤涛副省长等领导对农业综合开发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肯定成绩,明确任务。20xx年时任副省长的刘友凡同志还专门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国家农发办副主任刘世江同志也专门到湖北调研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治理两类项目结合专题,在襄樊召开全国部分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座谈会。二是投入增加更多。三年来,中央对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每年以6000万元以上的额度增加,年均增长951%。省级财政从2006始足额到位省本级配套资金,并建立了2亿元的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和4000万元的农业板块建设省级农发资金,各级财政对农发投入历史少有。三是支持力度更大。在国家农发办加强项目县管理,实行退一进一、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三年来我省不仅没有减少一个项目县,还新增4个项目县。另外,20xx年因故暂停的一个县20xx年也顺利恢复资格。四是管理措施更实。三年来全省农发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在项目申报、额度分配、项目立项、资金管理、检查监督等方面,健全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强化了各种管理措施,创新了不少机制办法,将农发项目及资金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轨道。

一、近几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一)主要成效

2006—20xx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资金投入达到544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2209亿元,带动农民群众和企业自筹投入2394亿元、银行贷款投入845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498个(含水毁修复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228个,省集中安排的科技推广项目32个,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通过采取修建水库、泵站、开挖疏浚渠道、改良土壤等各种治理措施,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通过三年综合治理,累计改造中低产田32265万亩,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80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723万亩,新增除涝面积4819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0101万亩。项目区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增产粮食362亿公斤,其中优质粮258亿公斤,棉花1074万公斤,油料5259万公斤,蔬菜8257万公斤。项目区农民种植业增收4.86亿元。

2、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贯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以工业化改造农业、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坚持产业开发、重点开发和效益开发的原则,通过采取有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全省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培植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增加农民的收入。2006-20xx年,全省累计投入产业化经营财政资金94亿元,引导和带动企业、金融以及民间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100多亿元,共立项扶持有无偿相结合项目191个,投资参股经营项目12个,贷款贴息项目16个,以奖代补项目200个,支持农业板块项目41个。全省产业化经营项目新增产值11076亿元,新增农民纯收入1486亿元。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换,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全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费使用管理新机制,通过实施省级科技推广项

目,进一步探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开发项目区资源互补、联合推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途径,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计”,发展壮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三年来,省级集中安排科技推广费2047万元,实施省级科技推广项目32个,先后选择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为省级科技推广费的实施单位,以推广应用粮、棉、油、蔬菜、瓜果等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综合实施作物栽培、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5988万亩。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支持对农民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科技的承接能力,三年来培训项目区农民群众9829万人次,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在增加企业发展后劲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保障作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在黄橙橙的土地上孕育金灿灿的希望,在轰隆隆的工厂里创造沉甸甸的财富,日益成为粮食增产的支柱、农业增效的动力、农民增收的源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二)主要经验

三年来,全省农发部门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在传承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是“四个坚持”:

1、坚持科学发展,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基本前提。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她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 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农业综合开发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全省农发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农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农民增收作为首要目标,不仅注重土地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粮食生产能力,而且注重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不仅注重农业开发,发展现代农业,而且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不仅注重土地治理过程中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措施、林业措施、生态措施综合利用,而且注重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与排污治理、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将项目的环评报告作为项目立项的一个重要条件;不仅注重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而且注重农民增收,体现以人为本,将农民增收作为首要目标。同时,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狠抓农发项目和资金规范化管理,确保了

农业综合开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改革创新,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源泉动力。全省农发部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规范中完善制度,在创新中加大力度,着力加强了体制机制和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创新了投入办法,建立和完善了土地治理“因素法”分配机制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梯级分类管理的选项机制,建立了项目库和评审专家库,省级从20xx年始试行了农发项目异省专家封闭评审制度,实行了拟上报项目公示制,促进了项目立项和实施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创新了投入机制,开展了仙桃市和孝南区两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统筹引导支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宜城市和咸丰县两个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相结合试点工作、老河口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试点工作;创新了投入方式,施行了有无偿结合、投资参股、财政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扶持方式,发挥了财政农发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活力。

3、坚持规范管理,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原则。全省农发部门始终把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作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法规制度为准绳,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评审制、项目公示制等有效的管理办法,坚持多层级、全公开的项目立项审批方法,从机制上预防“寻租”行为,推动了项目的公正立项和规范实施;认真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了“三专”管理,推行了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开展了项目实施中期检查、评估验收和专项资金年度审计工作,加强了农发资金监督管理,促进了项目和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通过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促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4、坚持队伍建设,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根本保障。组织开展农发干部业务知识培训,举办大规模项目、财务管理业务培训班3场次,培训干部1000多人次,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勤政廉政制度建设,逢会必强调廉政纪律,严肃查处违纪违规干部,促进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严格干部教育和管理。正是有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农发干部队伍,才保证了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发展。 全省农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有限,土地治理标准偏低,产业化经营扶持项目偏少,市县财政配套投入不足,农民投工投劳或自筹投入不够,带动银行、企业、社会投入不多,加上相关政策资金没有整合,尚未有效形成多元的投入和共同开发的机制;项目立项尤其在基层行政干预比较普遍,“人情项目”、“条子项目”、“电话项目”屡见不鲜,财政农发干部抉择难度大,有的项目独立、客观、公正立项受到影响;有的项目评审、公

示、建设、监理、检查、验收不严格,造成项目质量不高,有的项目资金报账审核把关不严,凭证条据、签字等不规范,假票、白条入账,大额现金支付,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尚未有效实施;项目立项和资金管理中存在违法违纪现象;农发任务、责任与队伍力量、环节保障,干部素质不够适应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各级财政农发部门和每位农发干部的高度重视,认真从体制机制上改革与完善,从制度管理上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保持农发事业和农发干部蒸蒸日上。

二、充分认识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地位与作用

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还在加深。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中央做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决定,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支农工作方面有两个着力点:一是要加大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二是要持续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这与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在今年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回副总理又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必须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必须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处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农业多种功能开始日益凸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转变,农业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农村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对经济危机,实现弯道超越,需要农业综合开发“添砖加瓦”。当前,随着中央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一揽子计划的实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呈现回暖迹向,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加深。从“三农”来看,尽管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八项应对措施,但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及农产品价格下降压力依然较大,农业生产效益下滑,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加大。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是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而经济的稳步增长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市场稳定、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实现目标,最大潜力在农村;保障生活、稳定物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改善民生、安定民心、促进稳定,重点难点在农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综合开发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一是稳定农村市场,保障有效供给。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稳定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具有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扩大内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外需、扩大内需是当前保证增长的有效举措,农业综合开发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既能增加机械、建材等需求,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有效扩大消费需求。三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业种植养殖基地,扶持农产品加工及农业生产服务项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既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国内需求,为共克时艰创造有利条件;又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危机之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综合开发“大显身手”。温家宝总理曾用“四个一”高度评价过农业综合开发,他说:“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回良玉副总理也强调指出:“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业综合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日益广泛的深刻影响。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还要继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不仅不能减少,还要继续增加。”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有效联结,提高农业组织化和贸工农一体化程度;通过科技推广和农民先进实用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学化水平;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土地治理促进生产发展;通过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生活宽裕目标;通过民办公助,以农民为主体兴办,实现管理民主;通过直接开办新农村建设试点,整合相关建设资金,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等目标。实践证明,不论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生产力、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农业综合开发都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增加投入。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数量可观而且在逐年增加,是遵循WTO规则,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健全农业投入综合保障机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同时,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财政资金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可以成倍带动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农业,这是其他投入难以比拟的。因此,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有助于完

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3、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需要农业综合开发“发挥作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休戚相关。从全球来讲,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世界上仍有5亿人口受到饥饿威胁,36个国家粮食严重短缺,每年几百万人死于饥荒,而且可耕作的土地呈递减之势,粮食相关的资源纷争成为战争的一大诱因。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耕地仅占世界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既是我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大措施。19xx年,为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徘徊不前、主要农产品供应短缺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决策。20年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以粮食为主的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功不可没。但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耕地和水资源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仍然低下,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还很脆弱,面对人口资源矛盾日趋突出的现实,主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必须继续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的基础。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科技进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从而构筑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因此,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大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4、建设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开展仙洪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需要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和七个山区贫困县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有赖于农业综合开发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农业生产的主导区域,对于全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初步测算,20xx年武汉城市圈实现GDP 6972亿元,占全省61

5%;城市圈拥有农业人口1749万人,耕地面积2139万亩,粮食总产量988万吨,农业产值87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1%、45%、45%、47%。2005—20xx年,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656亿元,占全省的427%,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72亿元、省财政资金307亿元、县市财政配套077亿元、自筹资金1107亿元、银行贷款392亿元。立项391个,占全省总个数的4616%,其中土地治理项目284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07个。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9793万亩,扶持龙头企业107个,有力促进了城市圈现代农业的发展。借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逐步加大对武汉城市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的投入,创新农业综合开发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对于促进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以及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省财政厅正在加紧与财政部和国家农发办联系,提交了《关于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合作备忘录(征求意见稿)》,协商部省共建有关事项。开展仙洪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湖北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步骤。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仙洪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和山区贫困县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都需要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需要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资金的整合作用,需要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的制度机制和管理方式,以切实改善试验和试点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的优势作用

(一)强化“五种意识”,用足用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

1、强化大局意识,主动服务党委、政府“三农”中心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就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农业综合开发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带二圈、一区七县”等战略部署,完善相关政策,优化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强化责任意识,竭尽全力管好用好农发项目资金。农发惠农政策能否落实

到位,关键在于我们从事农发工作的同志责任心如何。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寄予厚望,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殷切期盼,我们肩负着发展的重任和历史的使命。责任重于泰山。每位从事农发工作的同志,都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农发事业负责的态度,恪尽职守,规范管理,把好每一道关口,建好每一个项目,管好每一笔资金,尽好每一份职责,确保资金科学分配、项目“三公”操作、管理全程公开,确保项目成功、资金高效、干部清廉,最大限度地让农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

3、强化创新意识,着力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农发体制机制。创新是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发展的源泉动力。回顾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历程,正是坚持改革和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家不断加大惠农强农政策力度、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三农新政”背景下,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规范,作用越来越突出。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就应当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机制和创新的方法来谋划实施,充分发挥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农发新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

4、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农业综合开发的宗旨就是为“三农”服务。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尊重民意,了解民情,以农业的实情为出发点,以农民的意愿为着力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多中选优、好中选优的原则,帮助解决“三农”实际问题,把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功在当代、利及子孙的德政工程做好、做实,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5、强化廉政意识,确保干部廉洁自律。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承担着资金分配、项目审批、监督管理、检查验收等职能,尤其是基层农发办集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审核、资金拨付为一身,拥有一定的权利。而且单个项目资金额度较大,绝大多数项目又直接面对私营业主。在资金、项目供求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在行政干预、情故影响压力很大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铸错。财政农发干部作为国家公权履行者,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定要秉公办事、“三公”操作。绝不允许将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公权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绝对不能因一时之利自砸饭碗、自毁前程、败坏形象。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按照中央和全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农发办的安排,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

投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化低能耗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集约化组织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努力改革创新,在优化资金结构、转变投资方式、创新开发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创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探索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具有湖北农业综合开发特色的开发之路,为推进全省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坚持立足湖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突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特色基地建设,推进区域经济特色化和优势特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组织带动农户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养基地。

2、突出重点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有限的项目资金用于重点地区和项目,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切实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以46个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集中土地治理项目70%以上的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优势农业板块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优质水稻、“双低”油菜、商品蔬菜、名特林果产品、名优水产品、优质“三元”猪等优势农业板块建设;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有效支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培育市场重要的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产业开发原则。统筹规划全省特色产业,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重点支持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项目建设,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名、优、新、特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可持续发展。按比较优势原则,一县一业,集中连片开发,使之成为规模产业,把分散的、有限的力量集中整合起来,进行梯级开发和连续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

4、择优立项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健全竞争立项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政策,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及资金使用绩效。优先扶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农特产品种养基地;优先扶持与农民订立规范收购合同,按照保护价收购

基地农产品,与农民建立了科学合理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先扶持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使用权等形式入股、参与企业二次利润分配的龙头企业。

(三)明确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

新形势下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体现为“五个着力”:一是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着力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三是着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四是着力加大生态治理工作力度,探索支持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五是着力推进机制和管理创新,探索科学有效的开发方式,提高农发项目和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效应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主要目标体现为“五个一批”:一是形成一批旱涝保收、稳定高产的高标准农田;二是建设一批优质特色、高产高效的种养基地;三是支持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四是发展一批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基地、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紧密联合的综合示范项目;五是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示范带动力强的良种良法良技科技项目。努力把湖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打造成粮食生产的核心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高产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聚集区和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循环农业、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具体目标包括:

1、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配合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从20xx年起,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用于土地治理项目的投入比例提高到75%以上,每年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以上,力争到20xx年全省中低产田所占比重降到60%以下,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每年50万亩以上,力争到20xx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40%以上,增产粮食3亿斤、棉花15万吨、油料35万吨以上。

2、配套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支持淡水产品、水禽、生猪、奶牛等养殖、双低油菜、蔬菜、水果、木本油料、食用菌、魔芋、茶叶、中药材、板栗、蚕茧、柑桔等种植的基地建设,重点扩大骨干品种的种养规模。力争到20xx年全省淡水品产量达到450万吨,出栏牲猪4400万头,水果产量480万吨,蔬菜产量3000万吨,茶叶产量20万吨以上。建立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养殖生产基地,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3、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重点、连续、

滚动扶持方式,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增强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创名优品牌。2009-20xx年,重点扶持20个优质粮食、棉花、油料加工龙头企业,20个优质茶叶、水果、蔬菜加工龙头企业、20个优质畜类、禽类、水产品和林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及1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发展,力争在项目区建成一批有竞争实力、在全国有影响、带动农民增收较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到20xx年,力争产值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5家,产值30亿元至50亿元的达15家,产值10亿元至30亿元的达25家;中国名牌农产品15个;产值过2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达10个。

4、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力争到20xx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1、抓规划,统筹有序地推进农发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划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各级农发部门要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行政策要求,结合各地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好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增强农发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时效性。今后,各地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要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注重资源节约。着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打造优质、高产、稳产粮食的核心示范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节约农业资源;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体现环境友好。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加强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以及生态综合治理。大力支持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支持防护林、保温林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三是突出优势特色。优势农业板块建设方面要着力发展水稻、“双低”油菜、商品蔬菜、名特林果产品、名优水产品、优质“三元”猪等名优新特项目。农产品加工方面,要在着力扶持粮棉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等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着力扶持其中诸如健康米、生物柴油、甲壳素、茶多酚等衍生产品项目深度开发,以及茶油、核桃油、辣椒油、蒜油、魔芋纤维、银杏产品、莼菜、鲟鱼籽等新特产品项目的发展,以优特制胜。四是做到确保重点。农业综合开发20年来总体上开发的广度较好,开发的深度和力度不足,巨大需求与有限投资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雪中送炭”更要“锦上添花”,将有限的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到重点地区、重

点项目上,打破“年年有饭吃、年年吃不饱”的现状,实行统一规划、重点投入、滚动开发的办法。同时要处理好“要我”开发与“我要”开发的关系,省市县财政都要足额配套,项目区受益农民投工投劳要真正到位,有限的财政资金要尽量多地带动企业、银行和社会的投入,变“要我开发”为“我要开发”,用更加充裕的资金投入保障重点项目的开发。

2、抓制度,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完善指标分配和项目筛选机制。进一步改进农发土地治理资金“综合因素法”分配办法,打破控制指标“终身制”,把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工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产业化项目筛选机制,坚持“自愿申报、县级推荐、市级初评、省级评审”的申报程序,实行异地专家评审制度,促进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规范化。二是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推行和完善项目库制、立项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县级报账制和绩效评价制。尽快建立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完成项目库系统升级工作,建立动态、科学、实效的项目库管理制度。完善科技推广费使用管理办法,尤其是要建立和完善省级集中科技推广费项目的申报、实施、检查、验收等操作规程。完善县级报账和“三专”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报账管理,改进工程监理费的报账办法,切实加强农发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和完善工程管护制度,巩固农业综合开发成果。切实推行农发项目和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项目和资金检查及审计工作,提高农发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完善项目县管理制度。制定项目选项与实施。资金审核与拨付等方面具体明确的考核标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项目县实行动态管理、违规否决、末尾淘汰,促使项目县加强和改进农发工作,同时为渴望进入项目县的地方提供公平的机会。四是完善农发干部廉洁从政监督考评制度。要着力从农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建立有效的教育、监督、考评和管理机制,既靠“自律”,又靠“他律”,防患于未然。

3、抓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一是创新投入机制。逐步建立“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组合”的开发机制,统筹安排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通过财政补贴、参股经营、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扶持方式,引导和带动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建立稳定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长效机制。二是创新项目开发机制。重点开展好六个试点工作,即以土地治理项目为载体,开展支持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以支持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开展两类项目相结合试点;以武汉城市圈为综改试验区重点开展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发展试点;以仙洪试验区为重点,开展整合支农资金试点;以恩施州为重点,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制度试点;以大悟等市县为重点,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促进贫

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着力创新农发项目的立项机制、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三是改进工作方式。农业综合开发需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各项目区行政组织的支持、项目区群众的参与。因此,县级农发办要改进工作方式,积极主动作好工作汇报,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调动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工程监理、中介机构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整体联动、合力开发的运行机制。

4、抓监管,建立健全项目监管与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引入群众评判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监督检查管理,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验收考评工作,实行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绩效评价结果成为分配资金、确定项目、提高效益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工程预决算审验制度。工程预算要由专业部门进行编制,做到合理、准确、透明并保证相对的稳定性格。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决算要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验,审验报告作为农发部门报账的依据。三是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除了中期检查和竣工验收以外,农发办要加强与财政监督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建立农发与财政监督部门联审制度,把问题发现在内部、把问题解决在内部,促进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加强审计监督,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将农发项目建成民心工程。四是建立健全参股项目监管机制。省市县农发部门要加强对16家财政投资参股企业国有股管理,要明确界定各利益主体的职责权限。按照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政企职责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机制,围绕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等指标,对资产运营机构进行考核和监管。同时,妥善处理好企业改制、上市、重组、转产等过程中国有股权益的维护问题,依法依规完善相关管理合约和措施,确保国有股保值增值。

5、抓队伍,建设一支过硬的农发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面对农业综合开发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农发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廉洁高效、作风优良的农业综合开发干部队伍,为实现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一要善于学习。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要放眼于全局、开拓创新地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要加强学习,做到经常学、干中学、边干边学,将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和习惯,努力做行家里手和权威骨干。二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吃透情况、探索规律的主要途径,是完善决策、推进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级农发办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结合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多提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多做改革创新工作。三要加强作风建设。干部作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关系个人安

身立命,尤其是对于我们从事农发项目资金管理、掌握一定权力的同志而言,作风建设尤为重要,可谓压倒一切。廉政警钟要经常敲、反复敲、不断敲,作风建设要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真正做到不厌其烦;每位同志要清醒计算眼前账与长远账、利益账与自由账、钱物账与声誉账、个人账与家庭账,切实做到自警、自重、自省、自律。四是重视机构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加强农发机构建设问题,改善农发办办公条件,充实业务骨干。农发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责任大、条件有限,经常处在矛盾的焦点,工作时常受累又受气,有时甚至吃力不讨好。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正确树立权力观、利益观、服务观,热爱农发工作,珍惜工作岗位,献身农发事业;另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切实关心农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给予真切的支持和帮助,为农发干部努力工作和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者: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查哈阳农场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汇报查哈阳农场自19xx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场经过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为农场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的过程中对高效农业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对...

农业综合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20xx年x月,本人根据组织安排任塔城市农业开发办主任。自任职以来本人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工作中的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争先创优效绩考核办法,履行岗位职责,遵守…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财政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办以“理顺关系、多跑项目、多争资金、干好项目、争创一流”为目标,严格执行国家…

13.威远县20xx农业综合开发监理工作总结

1二监理概况一项目监理组织机构我公司根据委托监理合同规定的监理范围和控制目标并结合考虑监理人员的年龄层次专业水平等条件组建了一支精干的监理队伍进驻现场开展监理工作项目监理由3人组成组织形式如下监理总工程师廖春丽...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在上级开发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认真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县...

xx县20xx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20xx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市农综办的关心和和支持下,县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县是沿淮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我县自××××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大…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综治工作责任人的年度述职报告

免费分享创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综治工作责任人的年度述职报告我的工作主要有一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今年来我始终把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责任来落实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年初成立了...

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

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打算20xx年在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办的英明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项目区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按照夯实农业基础壮大支柱产业美化...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验汇报

农四师七十二团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作汇报农四师七十二团二0一0年五月二十九日1农四师七十二团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作汇报农四师七十二团地处新源县境内位于美丽的巩乃斯草原腹地肖尔布拉克地区七十二团的前身...

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汇报片.doc11

字幕这是一块悠远而神奇的黄土地这是一块雄浑而贫瘠的黄土地这是勤劳质朴的延川人民谱写希望之歌的土地字幕打开陕西地图在它的北部延安东北部一片北接白于山区东临魅力黄河的热土出现在人们面前山区丘陵沟壑由西往东从北向南棱...

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汇报材料

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工作思路座谈会暨设区市农发办主任会议主要精神传达提纲20xx年元月13日在宜春市召开了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会期一天这次会议是为十二五开好局的一次重要会议重点研究了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