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总结

时间:2024.3.3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

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

病理状态:是指发展极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理过程的后果,如创伤后形成的瘢痕、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关节强直等。

植物状态:指脑认知功能和意识的丧失,但有睡眠-觉醒周期,有自主呼吸,有脑干反射,因此有恢复的可能。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器官的萎缩包括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是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称为变性。

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机化: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除时,则由肉芽组织长入而代替坏死组织。这种由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或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最后可形成瘢痕组织。 凋亡: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肉芽组织: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梗死:局部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血管反应时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 炎症介质:指炎症过程中产生并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亦称化学介质。

绒毛心:发生在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搏动,渗出的纤维素被牵拉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蜂窝织炎:指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肉芽肿性炎(特异性增生性炎):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烟花的细胞增生为主,并形成境界清楚地结节状病灶,又称炎性肉芽肿。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癌: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指来源于间页组织的恶性肿瘤。 癌肉瘤: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成分称为癌肉瘤。 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有少数可能转变成癌。 原位癌:一般指累及上皮或表皮全层的重度非典型增生或癌变,但尚未突破基膜而向下浸润性生长,称为原位癌。 水肿:指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过多。

缺氧:组织和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而致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指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氧含量差,正常值约为5ml/d。反映组织细胞对氧的消耗量,其变化取决于组织从单位溶剂血液内摄氧的多少。

过热:属于病理性体温升高,其调定点未发生移动,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或散热障碍(皮肤鱼鳞病和环境高温引起的中暑等)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甲状腺亢进)等,导致了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而出现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内生致热源: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内生致热原细胞)被激活,产生并释放的致热物质,称为内生致热原(EP)。

应激:机体受到各种强烈或有害的刺激后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应激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出现应激反应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多数应激反应在应激原消失后机体恢复自稳态。但如刺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会表现为动态的连续过程。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可分为三期: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 热休克蛋白(分子伴娘):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细胞新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在细胞内起作用,属于非分泌型蛋白。基本功能包括细胞结构的维持、更新、修复和免疫,可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和抵抗能力。其基本功能与蛋白质代谢有关。

休克:指机体受到强烈刺激后发生的一种危机状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智烦躁不安或者表情淡漠甚至昏迷等。目前认为休克是机体在各种强烈有害因子作用后出现的以阻止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细胞和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及结构损害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裂体细胞:外形呈新月形、盔型、星形等,这些细胞脆性极高,容易破裂溶解。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引起的溶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的基本特征是在某些治病因子的作用下,机体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在微循环中产生大量纤维蛋白构成的微血栓。这个过程中机体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同时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火星增强,导致机体的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形成的出血倾向。DIC临床的主要表现是出血、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

贫血。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病变特征为血中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导致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从而使动脉壁变厚、管腔狭窄。 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骤增导致的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心肌纤维化:指由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发生中~重度的狭窄,引起心肌长期缓慢的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细胞萎缩或肥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广泛多灶性的心肌纤维化。 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持续性供血中断,引起一定范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冠心病最严重和常见的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的全身性、独立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细小动脉,造成全身细小动脉硬化。 风湿病: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其特征性病变时形成风湿性肉芽肿。

心力衰竭:又称泵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

肺气肿:指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支气管和肺疾病时常见的合并症。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引起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肺炎: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呼吸衰竭: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肺吸入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功能不足,出现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的病理过程。

CO2麻醉:CO2潴留使PaCO2超过80mmHg时,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嗜睡、昏迷、抽搐呼吸抑制等CO2麻醉症状。

肝性脑病:指严重肝脏疾病发

生肝功能衰竭时所继发的一种颗粒的巨噬细胞) 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 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及类型: 2、恶性:浸润性生长和外

生性生长,无包膜,一般与周的综合征。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指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超敏反应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尿量异常、水肿、高血压等,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以肾盂和肾间质化脓性炎为特征的疾病。 肾功能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肾泌尿功能严重障碍,使体内代谢产物堆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尿毒症:指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由于肾单位大量破坏,使终末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68.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由狭窄性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脏病称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95.新月体(crescent) 常见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多层的细胞团块,在切面上呈新月形或环状小体。 111.硬下疳(hardchancre ) 为Ⅰ期梅毒的病变特点,在苍白螺旋体侵入的局部,先形成水疱,水疱溃破形成质硬、基底洁净、边缘耸起的溃疡,称硬下疳。 一、充血和淤血 1、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即动脉性充血。 2、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1)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病变:肉眼——大紫凉 镜下——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 3)后果: 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病变、淤血性硬化 发绀: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皮肤呈紫蓝色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 肉眼:体积增多,暗红色,质地变实 镜下:①肺泡壁变厚,间隔水肿 ②肺泡腔水肿出血③心 衰细胞,肺褐色硬化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可见胞浆内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镜下:①小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 ②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 ③小叶外围汇管区 附近肝细胞脂肪变性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区呈暗红色,两个以上构造红黄相间的条纹 三、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栓子 栓塞类型(最常见的栓子是血栓) 1)血栓栓塞:由血栓或血栓的一部分脱落引起的栓塞 ①肺动脉血栓:95%以上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 后果:a、 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 b、出血性梗死 C、骑跨性栓塞 d、猝死 ②体循环动脉栓塞:80%来自左心 后果: a、梗死 b、下肢、肠坏疽 c、双重供血,很少发生梗死 2)脂肪栓塞: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 3)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①空气栓塞:多由于静 脉损伤破裂,外界空气由缺损处进入血流所致。②减压病——氧气栓塞,是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大于80% 四、梗死:器官或局部乚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梗死原因:①血栓形成 ②动脉栓塞 ③动脉痉挛 ④血管受压闭塞 2、梗死形态特征:①脾、肾、肺等呈锥形 ②心肌呈地图状 ③肠呈节段状 3、梗死的质地:心、脾、肾的梗死为凝固性坏死(硬) 脑梗死为液化性坏死(软) 4、梗死类型:①贫血性坏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 好发部位:脾、肾、心和脑组织 梗死的早期,出现充血出血带,为韩铁血黄素而变成黄褐色。晚期,质地变坚实,由肉芽组织取代,形成瘢痕组织。 ②出血性梗死 好发部位:肺、肠 颜色;暗红色,称红色梗死 ③败血性梗死 5、梗死的结局:①溶解、吸收、排出 ②机化 ③包裹 ④钙化 1、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粘集而成,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 大体:灰白色、粗糙。 镜下:珊瑚状血小板小梁,表面有白细胞。 2、红色血栓:又称凝固性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大体:暗红色,如血凝块。 镜下:纤维素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3、混合性血栓:由白色和红色血栓交错构成,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及左心房内球形血栓。 4、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DIC。 三、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纤溶系统激活及蛋白水解酶释放,致血栓溶解吸收。 2、脱落栓塞:血栓软化后脱落,形成血栓栓子并随血流运行而致血栓栓塞。 3、机化再通: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的过程称机化。血栓中出现新生血管使血流得以部分恢复称再通。 4、钙化:血栓中出现固体钙盐的沉积称钙化。表现为静脉石和动脉石。 2、肿瘤的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3)外生性生长:是良、恶性肿瘤共同具有的生长方式。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一、分化程度: 1、良性: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2、恶性:分化差,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二、核分裂: 1、良性: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 2、恶性: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 三、生长速度:1、良性:缓慢 2、恶性:较快 四、继发性改变: 1、良性:较少发生坏死,出血 2、恶性: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等 五、生长方式: 1、良性:膨胀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

六、转移:

1、良性:不转移 2、恶性:可有转移

七、复发:1、良性:很少复发 2、恶性:较多复发 八、对机体影响:

1、良性: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

2、恶性: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组织引起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等处的恶性肿瘤。

一、霍奇金淋巴瘤

(一)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

其特点为:1、临床特征: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蔓延扩散 2、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见 3、瘤组织成分多样,典型的瘤细胞是R-S细胞 (二)病理变化:

1、肉眼观:淋巴结肿大、质硬,可相互粘连呈肿块或结节状。 2、镜下观:由肿瘤性成分—— R-S细胞(镜影细胞)及反应性成分——炎性细胞及间质组成。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1、病变: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普遍。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有散在的点状坏死。

2、临床病理联系: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的原因。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等升高,肝功能异常。黄疸。 3、结局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桥接坏死、碎片状坏死;间质胶原纤维增生。

轻度慢性(普通型)肝炎 中度慢性(普通型)肝炎 重度慢性(普通型)肝炎 一、肺炎

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一)细菌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好发部位: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 病因:90%以上由肺炎球菌引起,10%由肺炎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便、尿液和血流等会受感染。③白细胞接到的内皮细胞损伤 浸润 起 发热为首发症状,畏寒伴头痛,④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3)脓肿:局限性化脓性 病变分期:①充血水肿肌肉关节酸痛、干咳、少痰,炎性水肿:意义①稀释中和毒炎症 好发部位:皮下、内期:肉眼:肿胀、暗红 镜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 素,减轻损伤作用 ②带来营养脏 下:毛细血管弥漫性充血,浆1、肺部病变:弥漫性肺泡损伤 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 ③利于 病变特点:a、金液性渗出液,少量红细胞、中2、脾和淋巴结病变 消灭病原体 ④有利于白细胞黄色葡萄球菌 b、局部组织坏性 (四)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吞噬修复 死 、形成脓肿细胞c、血浆凝粒细胞、巨噬细胞 听诊:原体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 ⑤有利于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产固酶 d、黏连蛋白受体 e、脓捻发音、湿罗音 ②红色肝样病原体:肺炎支原体 生 肿灶 变期:肉眼:肿胀、暗红 镜 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疖:毛囊、皮脂腺及周围组织下:毛细血 五、发病机制: ①渗出意义:⑴是炎症反应最的脓肿。 痈:多个疖的管弥漫性充血,浆液性渗出液, 1、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重要特征 ⑵防御 融合,在下皮脂肪和筋膜组织腔内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 2、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②渗出过程:⑴白细胞边集、中形成许多相互沟通的脓肿 叩诊:浊音 ③灰色肝样变期: (1)T细胞功能正常,感滚动 ⑵白细胞粘附 ⑶白细 4)出血性炎:出血性炎肉眼: 染病毒量多,毒力强时受感染胞游离和趋化 ⑷作用 ⑸功症灶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充血消退、灰白色、质实如肝 及免疫损伤的肝细胞多而重,能缺陷 中含大量红细胞 镜下:腔内渗出纤维素增多,大量中性粒细胞 ④溶解消散期:肉眼: 病变肺组织质软 镜下:腔内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 并发症:①肺肉质变:由于肺内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种的纤维素被肉芽组织取代。 ②胸膜肥厚和粘连③肺脓肿及脓胸④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⑤感染性休克 2、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性细菌引起,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以细支气管为中心 1)病因:由细菌引起,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等 2)病理变化: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 肉眼:灰黄、质实,以下叶和背侧多见,直径0.5—1cm 镜下:①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性渗出物 ②周围肺组织较多中性粒细胞 ③病灶周围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 3)临床病理联系:咳嗽、痰液为粘液脓性,湿罗音 4)并发症:呼吸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脓毒血症、肺脓肿和脓胸等 (二)病毒性肺炎: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引起该类肺炎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 1、 病变部位:肺间质 2、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3、诊断依据:病毒包涵体 (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以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为主,直接接触病人粪 表现为急性重型肝炎; (2)T细胞功能正常,病毒量较少,毒力较弱则发生急性普通型肝炎; (3)T细胞功能正常,病毒量甚少,毒力很弱则表现为轻型或亚临床型肝炎; (4)细胞功能不足,免疫反应仅能清除部分病毒和损伤部分受感染的肝细胞,未清除的病毒可继续繁殖并感染,反复发生部分肝细胞损伤,结果表现为慢性肝炎; (5)机体免疫功能缺陷,T细胞呈免疫耐受状态,此时病毒与宿主共生。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感染的肝细胞也不受免疫损伤,此时则表现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炎症: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引自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中心环节:血管反应,渗出。) 1、原因①物理性因子②化学性因子③生物性因子(最常见)④组织坏死⑤变态反应 2、病理变化 ①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②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 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③在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数目增 多,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3、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 ①发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外源性和内源性致热源刺激的结果。②白细胞计数增加。③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急性炎症 1、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充血) ★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渗出) 机制①内皮细胞收缩和穿胞作用增强 ②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趋化作用: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 具有吸引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化学刺激物为趋化因子。 特点:1)特异性 2)不同类型细胞对趋化因子反应不同 白细胞在局部三大作用:1)吞噬作用:指白细胞游离出并抵达炎性病灶,吞噬病原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种类: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过程:识别和附着、吞入、杀伤和降解 2)免疫作用 3)组织损伤作用 4、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产生、参与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 5、类型和病理变化 ①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 好发部位: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黏膜的浆液性炎又称浆液性卡他性炎。 ②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形成纤维蛋白。 好发部位:黏膜、浆膜和肺组织 伪膜: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形成 病理特点:1)伪膜性炎 2)绒毛心:发生在心包的纤维性炎 ③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原因:化脓菌感染所致 病变特点:脓性渗出物称脓液脓细胞 脓细胞: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粒细胞 分类:1)表面化脓和积液:发生在黏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积脓:当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胆囊、输卵管,脓液在其中积存) 2)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好发部位:皮肤、肌肉、阑尾 病变特点:a、溶血性链球菌 b、透明质酸酶 c、链激酶 d、中性粒细胞 6、结局 :血形蔓延 ①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 ②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 ③败血症:细菌由局 部病灶入血 ④脓毒败血症 三、慢性炎症 1、一般慢性炎症: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 分炎性息肉和炎性假瘤 2、慢性肉芽肿性炎:一肉芽肿形成为特点 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以肉芽肿的形成为基本特点的炎症称肉芽肿性炎 一、肾小球疾病:又称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伤和改变为主的一组疾病,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病因 :①抗原(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②抗体 ③补体 2、机制:①循环免疫复合性肾炎: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是非肾小球性的 电镜下:高致密物,似驼峰状循环免疫复 合物成绩因素:1、复合物分子的大小 2、合物携带的电荷②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③肾小球损伤的介质: a、补体-白细胞介导的机制b、肾小球固有细胞 3、基本病变:①增生性病变:细胞增多,基膜增厚,硬化性病变 ②渗出性病变 ③变质性病变 4、临床表现 ①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伴有氮质血症 ②急进型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进展快 表现;水肿,血尿蛋白尿,迅速发展为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急性肾衰竭 ③肾病综 合征:表现:三高一低 1)大量蛋白质 2)明显水肿 3)

低清蛋白血症 4)高脂血症 A、病变特点:弥漫性肾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性病变 部位:肘、腕、膝、④无症状性血尿 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踝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结缔或蛋白尿:持续或反复的血尿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质沉积 ①病变:肉眼:体积增大、组织光镜:风湿小体 或轻度蛋白尿,IgA肾病 B、病变:肉眼:肾脏肿充血,有散在、稍隆起的黄白 ⑤慢性肾炎综合症:表现多尿,胀,色苍白,黄白色条纹 色脓肿,黄色条纹病灶,有脓 夜尿,低比重尿, 光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性渗出物 ②临床病理联系: 高血尿,贫血,氮质血症,尿现大量脂滴和蛋白小滴免疫荧1)起 毒症 光: 病急,发热,寒战,白细胞增 5、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 多 2)尿频、尿急、尿痛 2)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 电镜: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腰部酸痛和肾区叩痛 4)脓 ①病变特点;弥漫型毛突消失 尿、蛋白尿、菌尿 5)血尿 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 ③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慢性肾盂肾炎 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②病理变化:肉眼:大红肾或蚤咬肾 光镜: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 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内颗粒状 IgG、IgM和G3沉积 电镜:电子密度较高沉积物,呈驼峰状 ③临床病理联系:1)尿改变 2)水肿 3)高血压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由蛋白尿、血尿等症状迅速发展为少尿和无尿 临床表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①组织学特点: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 ②类型:I型: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引起的肾炎 II型: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III型:免疫反应缺乏型肾炎 ③病理变化:肉眼:体积增大,色苍白,出血,柔软 光镜:有新月体形成 电镜:基膜缺损破裂、增厚 新月体: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附着于球囊壁层 ④临床病理联系:A、血尿、蛋白尿 B、新月体形成和球囊腔阻塞、少尿、无尿 C、氮质血症 D、玻璃样变 3)肾病综合征及相关肾炎类型 (肾病综合征 三高一低:大量蛋白质、明显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①膜性肾小球病: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 A、病变特点: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侧出现含免疫球蛋白的电子致密沉积物 B、病变:肉眼:双肾肿大、色苍白、“大白肾” 光镜: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电镜:上皮细胞肿胀、有大量电 子沉积物,虫蚀状空隙,基膜明显增厚,毛细血管腔缩小 ②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 A、病变特点:部分肾小球的部分小叶发生硬化 B、病变:光镜:系膜基质增多,基膜塌陷,管腔闭塞 电镜: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基膜剥脱 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特点: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 B、病变:光镜:肾小球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白细胞浸润 染色:增厚的基膜呈双轨状 电镜:I型免疫复合物沉 积,II型补体异常激活,C3过度消耗 ⑤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病变特点: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 B、病变:光镜: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肠基质增多 电镜:电子致密物沉积 4)IgA肾病 特点: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IgA沉积 临床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 5)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肾,为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 ①病变:肉眼: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肾体积缩小,苍白质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 ②组织学改变:部分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毛细血管球血流量减少病变肾单位的其他部位也发生缺血性损伤。 ③主要症状:慢性肾炎综合征 表现:A、多尿、夜尿、低比重尿 B、高血压 C、贫血 D、氮质血症 E、尿毒症 二、肾盂肾炎:是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球的炎性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1、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①病变特点:慢性间质性炎症,纤维化合瘢痕形成,伴有肾盂和肾盏的纤维化和变形,②发病机制:反流性肾病,慢性阻塞 性肾盂肾炎③病变:体积缩小,两侧改变不对称,切面皮髓质界限不清,肾盏和肾盂因瘢痕收缩而变形,肾盂黏膜粗糙,瘢 痕数目多少不等,分布不均④临床病理联系:1)多尿、夜尿 2)低钠、低钾及代谢性酸中毒 3)氮质血症、尿毒症 四、风湿病: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是常侵犯心脏、关节和血管等,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1、病因: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1)依据 ①发病前咽峡炎、扁桃体炎 ②多发生于冬春季 ③抗生素 ④病变性质:变态反应性炎症 2)机制:抗原抗体交叉反应(C抗原) 2、病理变化:1)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基质的黏液样变性和胶原的纤维素样坏死 2)增生期(肉芽肿期) 3)瘢痕期 (愈合期)周围出现纤维细胞,使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梭形小瘢痕 阿少夫小体 特点:纤维素样坏死灶、风湿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3、各类器官病变 1)风湿性心脏病:表现为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外膜炎 2)风湿性关节炎:局部出现红、肿、热、 痛和功能障碍 部位:膝、踝、肩、腕等 临床表现:游走型 3)皮肤病变 ①环形红斑:渗出性病变 部 位:躯干和四肢的皮肤 光镜:红斑处真皮浅层血管充血、周围水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②皮下结节:增生

更多相关推荐:
病理学总结精华2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随细胞数量的减少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多。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变性:是…

病理学详细总结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绪论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主要任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患病机体...

病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病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一1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1淤血的原因静脉受压静脉阻塞心力衰竭2病变1肉眼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有时伴水肿实质细胞变性3结局淤血时间...

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

病理学重点总结名解问答一名词解释0101病理学pathology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anatomyoranatomicalpathology0103病因学etiology0104发病机制pat...

病理学总结大全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类型1萎缩是已发育的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生理性病理性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萎缩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褐素颗粒是老化的标志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复习总结及习题(免费)

复习总结病理学第一章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考纲要求1适应性改变1萎缩的概念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2损伤1细胞水肿及病理变化2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毛制3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4坏死的概念类型病...

006病理总结

病理学第一单元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适应性改变萎缩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肥大体积的增大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及溶酶体增多三体一网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

病理学总结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重点内容一细胞的适应adaptation重点掌握概念1萎缩atrophy2肥大hypertrophy3增生hyperplasia4化生metaplasia二1概念2损伤的形式1可逆性...

病理学总结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总结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适应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

病理学总结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如甲型肝炎病毒可从消化道入血经门静脉到肝在肝细胞内寄生和繁殖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疾病只有机体对病原体具有感受性时它们才能发挥致病作...

医学各大系统重点精华总结

医学各大系统重点精华总结诊断公式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分享作者逆叛Luky已被分享4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公式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2胃食管反...

病理学总结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萎缩atrophy发育正...

病理学总结(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