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研

时间:2024.3.10

美 术 教 研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管理、 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功能作用,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 的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 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本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落实到实处。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通过常规月查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强化备课组的建设。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认真研究教材、教参,确定集体备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讨论教学疑点,谈重点内容的教学设想,设计每天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6、继续开展本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运用,本组所有教师根据自己实情制定相关措施。

7、加强网络研修交流学习。推荐优秀教育网站《上海教育资源库》等网站。

三、具体安排

三月份

1、作好开学准备工作,提前备好一周课。

2、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3、教研组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两周一次教研活动。

4、组织参加区美术学科备课研讨会活动,认真撰写发言材料。

四月份

1、继续开展校本教研

2、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周重点研究课活动。

五月份

1、开展美术教研展示活动

2、各位教师拿出所辅导学生作品准备校园美术展览

3、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4、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检查。

六月份

1、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2、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3、准备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4、继续开展美术艺术节成果展示活动。

七月份

1、举办校园书画作品展

2、组织制定复习计划、上好美术复习课

3、开展读书活动——全组教师(每位教师介绍一本书) 4收集本学科教学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反思、论文。 5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二篇: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南京师范大学 边霞

一、园本教研概述

1、什么是园本教研

2、园本教研的研究内容

二、园本教研的组织

1、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行动研究

2、园本教研的多种方式

参与式研讨、专题性培训、课题化研究、案例分析与诊断

3、开展园本教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立制度,定期教研

园长重视,亲自参与

尊重坦诚,平等宽松

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走出去,请进来,利用多方资源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三、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美术欣赏活动实施的前提

对儿童艺术潜能的充分认识

2、美术欣赏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专门的美术欣赏课:具有较强情感表现性的抽象和具象作品 围绕美术欣赏的专门主题活动

渗透在综合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欣赏

3、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

感受整体

要素识别

形式关系分析

回到整体

心理回忆与构思

创作

作品评议

4、美术欣赏活动实施的方法:对话法

1

立足园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宿州路幼儿园 王芸

园本教研,基于教师专业的教研,正日渐为我园教师们认可。我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开展了一系列园本教研的实践活动。对园本教研的内容、形式、途径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与研究,通过园本教研活动,充分激发起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发现并探索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唤醒教师园本教研的自觉性

教育科研是幼儿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提升教科研水平的基本途径是园本教研,唯有让全体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园本教研中,变“要我研”为“我要研”,才能将园本教研落到实处。我们精心营造学习之风,倍加呵护教研气氛,用教育大师的人格魅力,开启教师的教育理想,用名家大师的教育思想启迪教师的教育智慧。组织教师学习了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交流学习心得,教师们真切的感悟到“万世师表”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同时,幼儿园为教师参加教研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在加大资料室书量的同时,为教师订阅大量的专业期刊杂志,供老师学习。为满足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替各办公室配置了电脑,利用网络获取教育教学资源,扩展教育的时空。

二、创新形式 提升教师园本教研的能力

(一)专家引领

在园本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最大的困惑在于没有专业高度的理论指导,因此我园采取了专家引领的教研形式,让教师及时获得专业理论上的支持。

1、“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名家指导

为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实践,我们定期邀请省、市、区教研专家来我园讲座和指导工作,就教育教学、教育观念、纲要解读和实施、认知及行为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引领和探讨,这种互动交流的教研形式开拓了教师的眼界,提升了理论修养,对新课改的内涵与实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幼儿园根据需要派教师外出学习,及时了解吸收幼教界新的信息和动态。

2、“搭平台,挖资源”打造本土专家

每所幼儿园都有一些骨干教师,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幼儿园搭建了多种交流平台,挖掘优质的教师资源。目前我园涌现出省骨干教师2名,省特级教师1名,区“教坛新星”5人,以及多名市、区优秀教师,这些骨干教师是幼儿园的“本土专家”,他们滚动开设教学专题讲座,或上示范研究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体会、论观点、说反思,毫无保留地贡 2

献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见解。在参加区、市课堂教学评比中,由教研组长牵头,大家共同探讨课题,设计环节,准备教具,一人上课,多人牵挂;一人主上,众人研讨;使活动圆满完成,并获得很好的成绩。

(二)同伴互助

积极融洽互助共勉的优秀团队,促进了园本教研,我园努力营造教师间通力合作的教研氛围,让教师在教研中发展,在教研中成长。

1、实施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园将全体教师分为了六个备课小组,每组有专人负责,组长提前一个月对下月的课程内容进行筛选、调整、补充,提出方案后大家进行讨论,每周一、二为集体备课时间,老师们分工合作,准备教具,分析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共同完成备课,老师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开展师徒传帮带活动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的生力军,谁抓住了青年教师,谁就能掌握未来教育,在“青年教师拜师会”上,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老教师结成师徒特色对。学期中,老教师每学期上一堂示范课,青年教师每月上一堂汇报课,师傅要将徒弟扶上马并送一程,帮助和激励青年教师过“三关”:第一关教学常规入门。包括备课、上课、组织活动等环节;第二关教学活动过关。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包括听研究课、上汇报课、看检查课;第三关教学能力达标。包括说、弹、唱、画、跳、写六大基本功合格;能进行教学研究与反思,写出一定质量的教学笔记、教学案例和教育教学论文。学期末评选出若干对“模范师傅”及“优秀徒弟”,老师们在指导与被指导中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开展学习和教育论坛活动

教研组一直坚持定期学习制度,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宗旨,加强教研组的学习力度。由业务主任和教研组长牵头带领组员们研讨幼教教研成果、教学实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灵活的理论学习方式。组员们采取轮流主讲、书面学习、活动前有针对性的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吸收新的信息、萌发新思路,变枯燥的理论学习为教师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变形式上的理论学习为真正意义上的求索学习,并且通过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使学习成为教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适时的讨论能促进教师更多地吸收,教育论坛是我园一直坚持开展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在每月一次的教育论坛中围绕一个中心议题,或交流教育信息,或表达自己的教育见解,或畅谈自己的教育理想,形式不限。老师们进入彼此的心灵,在互动中,在不断反馈、调节、体验中,贡献自己的思想,吸取别人的创意火花, 3

相互切磋,取长补短。

(三)行为跟进,在反思中成长

为了促进幼儿园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把探索教师实际教学中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作为园本教研内容,以行动研究来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积极投身到研究情境之中,不断发现并探索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先后开展了“同课异构”、“案例研究”、“连环跟进”、“专题论坛”等以园为本、以师为本的教研活动。

1、不断反思 “一课多研”

在“一课多研”教研活动中,我们分别尝试了:教师连环跟进、同课异构等教研方式。

如:科学活动“桥的承重实验”,我园姚红老师先上第一轮,同伴研讨改进后,王芳老师上第二轮,再次研讨改进后其他教师在班级再上。又如:“瓶子的秘密”,董莉莉老师经过“一试二上三改进”,通过同伴互助,个人进行不断跟进。再如:社会活动“喜欢和你在一起”,我们分别在大、中、小不同年龄班进行了同课异构和连环跟进。

通过开展“一课多研”活动,用研究的视角梳理课堂,教师还是那些教师,活动还是那些活动,但教研的效果却发生了质的变化。

2、变“效果检查”为“课后反思”

“观察”和“聆听”是了解孩子的前提,是教育实践的依据,而“反思”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杠杆。我们把传统备课笔记上的“效果检查”变为“课后反思”,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质,有闪光点。课后反思既可以是面也可以是点,范围和深度更加注重某一个点,可以写出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写出在教学中不足的地方,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方法,还可以及时记录自己教学的灵感和思考。这一变化,把教师的地位从主宰者拉回到观察者、支持者、研究者的位置,教学与反思结合,使教师们逐渐走向用脑思考,用心教学。

三、课题研究 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速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园采取了分层目标管理的模式,合理推动教科研工作的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研究要求,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提出了青年教师的研究重点是:怎样把所得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目标是能独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尽快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研究主要涉及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等,其目标是努力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专家型教师在研究中重点探索学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以及改革新动向,目标是不断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成功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在分层目标的作用下,教师研究的方向更明确,任务具体,针对性更强。

4

以课题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我园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共有四个,省级课题:《教师指导策略与幼儿创新素质的相关研究》、《幼儿关心品质的年龄特点及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结题);市级课题:《幼儿语言学科创新教育研究》(已结题)、《幼儿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研究》。教师们结合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增强了教研的目的性,开展了多通道的学习和研究,在省、市、区幼教专家的引领下,多次开展了课题的研讨和预操作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帮助教师理清思路,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开拓思维,提高水平,从而推进课改的进程。

园本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活水源头”,我园园本教研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全面成长,持之以恒,扎实地进行园本教研是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5

交流·互助·分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幼儿园园本教研经验介绍

多年来,我园一直坚持教研活动,对开展教育专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围绕一节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园本教研,对全体老师来说还是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为此次活动献计献策。市教委曹老师和区教研员也多次帮助和指导我们。以下是我们开展本次园本教研活动的思路和方法,现总结出来,与姐妹们共勉。

一、领会园本精髓,成为教研主角

在接受此次任务之前,我园教师多是从教育活动中的困惑入手,本着“解决难题、走出困境、自我成长”为目的开展教研活动,程序基本上是“发现问题——形成专题——分析实践——形成策略——收获成果——交流推广”。教师通过学习理论文章,开展观摩活动,说课、评课、反思等教研形式获得专业成长。但是随着对园本教研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教师逐渐领会了新课改理念下园本教研所提倡的“教研的场所在学校,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之精髓,逐步从评析、研讨他人教学的过程中感悟了自己的理论提升,进而从过分关注执教者的教学转向学会关注自我的专业成长。作为园领导,我们在进行园本教研过程中,注重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促进每一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如发挥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调动经验型教师指导教学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的能力。同时以问题为抓手,以教研沙龙的形式,帮助教师边学习边领会园本教研的精髓,使教师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展“同伴互助、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式”的教研,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而园领导也成为一个“倾听者、学习者、支持者、建议者”,与新课改同行,与教师共同成长。

二、激励教师“自学自育”,提升理论功底

(一)自助式学习

即教师不仅深入学习教研组提供的理论文章,还根据自我发展的需求,通过网络、幼教专业杂志和书籍来寻求相关理论知识,并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写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来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

(二)题卡式学习

即青年教师将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写在一张卡片上,请自己的带教老师对此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一问一答中,无论是职初教师还是职高教师,在头脑里逐步搭建起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框架,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提高了教研的针对性和实际性。

6

(三)分享式学习

即在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业务学习中由园长“一言堂”的做法,根据职初教师的疑问,请本园的骨干教师来当主角,将自己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传达给其他教师。通过轮流主讲、专题辨析的形式,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分享他人的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同伴互助交流,获得专业成长

教师互助合作是园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由于教师个体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不同,看问题的视角和观点不一,自然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就是教师的差异。不同差异的个体组成的集体,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库。我园园本教研充分体现了同伴互助。

(一)同课异构

教研组的每位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实物测量物体面积”,自己设计一节数学活动,开展“同课异构”,进行课后研讨。在同课异构过程中,执教教师与同伴一起分析教材,找准重难点,制定活动目标,并进行必要的预操作,适当调整设计方案,开展教学观摩。在课后研讨过程中,老师们将几种设计的教学活动相互比较、分析、反思,以便肯定成功之处,找出薄弱环节,使教师的教育策略得到提高。

(二)师幼预操作

预操作是指在幼儿开展某项探究活动之前先进行该项探究活动,即由小组先经历探究活动,再通过对实践的观察、反思、积累经验,对幼儿学习进行预测,从而提供更适宜的指导。

我们首先由教师对活动的操作部分进行亲自操作,明确操作过程的重难点,再体验孩子的心理,适当地修改教学指导策略。如有的老师说“当我摆完6个长方形时,发现手上还有一个长方形,我就想肯定不对,应该摆7个长方形”,根据老师的体验,我们将提供给孩子的长方形增加为8个,给孩子思考、探索的空间;如还有的老师说“我好想拿着手上长方形、正方形去量黑板”,根据老师的体验,我们增设了最后环节——“用纸板合作量桌子”,将“用实物测量物体面积”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生活中来。

幼儿预操作时,我们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能力。如一次预操作中,出现了全体幼儿千篇一律摆出6个长方形的问题,课后反思认识到幼儿座位排成两个纵排不合适,造成幼儿之间相互影响,由此把幼儿座位变成了现在的四张桌子交错排放。

通过预操作,使教师更加注重在活动前关注幼儿和研究幼儿,保证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

7

(三)师幼访谈

我们在教学观摩之后,按照预设的提纲及活动中师幼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执教者和幼儿分别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活动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的选用,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为教师更准确地指导幼儿,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四)园际交流

来自太湖路幼儿园的三位包河区骨干教师也参与了我们的园本教研。在研究过程中,大家针对问题直抒己见、开门见山,畅所欲言、互通有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建议,丝毫没有避违,没有保留,使问题共解决,成果共分享。

(五)微格式分析

我们坚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根据需要定格重播,边看录象边评议,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引发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在微格分析中,大家在观看视频教学后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课堂,分析师幼互动、分析教育机智和评价的作用等。我园的5位区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理论结合实际地分析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观点、谈体会;职初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深受感染,积极阐述自己对教学的见解,提出疑问,获得专业发展。

四、学会自我反思,实现螺旋式上升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学会反思,就是让教师学会积累经验,即教师通过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性质与结构,然后进行观察分析,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改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我们每位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的“同课异构”之后,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可以是对目标的反思,对教学程序的反思,对教学技能技巧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师幼关系的思考与分析。叶澜教授说过:“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实现螺旋式上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节数学活动的园本教研,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浓郁的研究氛围,形成了一支群策群力的研究型团队。这仅仅是开始,我们将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求索,进一步深入开展园本教研,达到更加理想的境界。

8

合肥市西园新村实验幼儿园园本教研经验介绍

合肥市西园新村实验幼儿园园本教研专题教研组徐力 执笔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作为一所安徽省一类一级幼儿园,我园拥有一支高素质、年轻的教师队伍,她们勇于奉献、敢闯敢拼。在《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引下,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园以全面抓好园本教研工作为龙头,促进教师与幼儿一同成长。下面针对我园开展的语言讲述活动的园本教研谈一谈我们的一些想法、做法以及取得的成绩,以期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让我们从反思中得到提高、反思中得到发展、反思中力求创新。

我们通过园本教研问卷调查,语言交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园的园本教研计划,我们将计划分为几个阶段:

一、学习阶段:加强园本教研培训,使教师走上了自觉学习的快车道。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面对今天我园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园本教研调查问卷,通过书面调查和语言交流确定了园本培训及如何开展园本教研。在园本教研开展前,教师对什么是园本教研确实没有太多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为此教师们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视为导师;翻阅大量的幼教杂志《山东幼教》、《上海托幼》、《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研究》等,查找相应的内容收集并整理,在年级教研组学习时相互传阅、交流,在全园业务学习时互谈认识和体会;有条件的教师上网查阅各种幼教信息,购买大量的书籍资料和音像资料。老师们利用多种形式、多种举措进行学习,了解了什么是园本教研,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分类及如何开展讲述活动等等,极大促进了我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也促使老师们不断地从多方位补充知识。

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后大家认识到通过园本教研能够深入了解、及时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园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奠定基础。

二、专家引领阶段: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领会到园本教研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专业的纵向引领是园本教研的催化剂

在园本教研的初始阶段,幼儿园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幼教专家来园为教师讲授要点、答疑解惑;聆听了专家们对园本教研的解读;她们的多次指导帮助我们对园本教研及语言讲述活动的开展理清了思路。

三、实施阶段:

(一)确立园本教研制度,制定活动开展的计划,使园长及教师的教育 9

研究能力有了质的变化。

教研制度的制定保证了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园长听课制度,可以提醒园长经常性的深入班级参与教研活动,形成习惯。教研骨干制度,对骨干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习制度:规定教师要认真学习幼教《纲要》,领会其精神,严格贯彻教研计划。

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业务园长是集体教研的把握者、参与者,提议者,在教研活动中,园长、业务园长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明确职责,带头参加、每次教研必到,形成了教研工作的合力。及时发现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加强对教研工作的关注,从确立内容、组织活动到创设各种条件,都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参加到教研活动中,做到全力支持教研活动,带动教研组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评课中老师逐个发言,勇于阐述自己观点,提出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此次教研活动我们结合开展的语言讲述活动采取听课、评课,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真正开展讲述活动时我们才发现部分教师对这个活动的组织形式太过贫乏。教研组承担了小组培训与个别辅导的任务,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发现讲述活动设计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再进行实践,使讲述活动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顺利的开展,逐渐使教师们对讲述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日常的园本教研观摩活动中,老师们发现,开展讲述活动时,会出现一些阻碍幼儿学习的问题。诸如:教师出示的背景图等教具丰富、精致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讲述的内容;教师对幼儿观察图片顺序的指导不足会导致幼儿讲述缺乏条理性;教师对幼儿偏题的或过长的表述干预不当会使幼儿讲述的目的性不明确等。这些问题均由年级教研组在每次组织讲述活动后进行收集、汇总、交流。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研、多课多研、行为跟进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寻找相应的化解策略。

首先,年级教研组的成员采用多课多研的方式在组内进行观摩、研讨。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讲述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就讲述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化解策略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教研组成员分成两组集思广益,设计了大班语言讲述《神奇的旅行》两种活动方案,由年轻教师刘晓敏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蒋玉华分别执教。 10

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分成两组参加听评课,进行“一研”。在两节课的对比中,教师们修正活动方案中不适合的部分,对活动中教师出现的问题寻讨回应策略、对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等进行评定,商议适合的方式方法。之后,将两节课的优点进行整合由蒋玉华老师再次执教,教研组的老师们再次听课,课后进行“二研”,进行再次评析、修正。课后对比分析活动的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异同,实施行为跟进。通过反复锻炼,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师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和解读,不断与他人教学行为、教育理念产生“碰撞”,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在多次教学观摩和研究过程中,教师逐渐能够挖掘更多的材料,为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及丰富讲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的园本教研方式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使教研走近了教师,发挥了教师群体互帮互助的作用,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解决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四、反思和总结阶段: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与前提,是增强教师间的互助合作,创建学习经验交流的共同体

我们曾经很茫然,工作中要求人人反思、处处反思、时时反思,观摩现场教学之后的研讨活动也采用个人反思和团队互动的方式。学习时认认真真,研讨时热热烈列,在总结时常常停留在实践层面上,很难将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上,为此幼儿园针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每节课或园内外观摩后有简短反思并附于课后,定期不定期的进行交流、每个教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困惑。渐渐的有的教师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教育反思由原来的对表面教育现象的记录,转变为能够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教师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动等作用使我们学到了很多。

园本教研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对话”,是教师的研究意识的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体验;是教师与自我之间的挑战;是教师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11

引“活水”来浇灌,唤醒幼儿的生命活力

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基教科 方明惠

成长需要同伴,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的成长离不开他所赖以生存的社

会,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尤为重要。幼儿社会性,是指一个作为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机关以及社会制度下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对人、对己、对社会(包括其中的事物)的认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练习,具有实感性,在做中学,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现就中班平行班社会活动《喜欢和你在一起》例谈幼儿社会活动的组织策略。

背景浅析:

教材分析:“喜欢和你在一起”,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情绪,无论是一句话还

是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些行为的显现,都是幼儿作为一个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对喜欢的事物内在需求。

组织结构:两个平行班级的中班幼儿(分别穿上红黄两种颜色的衣服)。

教研方式:采取了同课异构和连环跟进等教研形式交叉进行的方式。

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12

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13

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活动分析:

以上是教师们通过同课异构吸取他人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连环跟进的三个活动方案的主要流程,不难看出,教师们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是不断地在实践着,思考着,研究着,同时也在不断进步着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显现出令人鼓舞的成效:

强扭的瓜儿不甜,努力寻找与生活的链接点。

从近处着手,从生活出发,践行生活养真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长期以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与理论距离十分遥远,在组织幼儿社会活动时仍然采取着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仍然以课堂为主要输入平台,通常是走“谈话——观察(参观情境表演)——谈话”这一较为固定的模式,易形成说教式的谈话活动,幼儿毫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幼儿收获只停留在表面。

新《纲要》理念下的社会教育不应该简单地照本宣科,而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用“活水”来浇灌,以丰富的现实生活为源泉,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途径,以渗透和熏染为主要策略,引导幼儿幼儿深入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在主动探索中收获真知、真情、真思、真品,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活动(三)中,教师汲取了他人的经验(如活动(二)中教师利用看得见的照片让幼儿讲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人和事物的接触,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待人接物的态度。从幼儿熟悉的班级入手,在班级区角和幼儿共同设置“喜欢和你在一起”的图片展和记录表,同时引发幼儿自由地交谈,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实实在在地体验有好朋友的快乐。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增进了相互了解,推动了相互的交往,促进了语言发展,激活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比教师一味地说,一味地谈,效果要好得多。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幼儿在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游戏中,自然地与他人交往、探索,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社会性品质。社会活动只有切近幼儿的生活,才能打动幼儿,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起到 14

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和熏陶的作用。活动(三)中,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情感需要出发,设计了两个不同形式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和选择道德实践的机会,使孩子们在生活中、游戏中充分体验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在活动中悄无声息地强化社会意识。

二、刻意的说教不灵,努力寻找与兴趣的结合点

“画无笔痕乃上乘”,让“无痕活动”代替“有形说教”。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教育意图越少,教育的功效就越大。组织社会活动中,要避免命令与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潜能,帮助幼儿实现自我发展。因此,熏陶和暗示就必然成为组织幼儿社会活动的重要教育策略 。

一是要恰当地运用环境暗示。社会活动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主要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并让幼儿作用于环境,引发幼儿去适应环境、内化规则。如活动(三)中,不同班级的组合、相同音乐的游戏都给幼儿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一切顺应幼儿情感的流动而行进。《猜拳游戏》中速度的变化以及最后合作游戏的组织,发挥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二是适时运用语言暗示。不是命令幼儿,不直接表明态度和观点,而是借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来引发幼儿自己去思考,从中获得某种启发。如“这遍音乐要快一点,你们准备好了吗?”“小船之间要不要太挤呢?”“暴风雨来了,掀掉了一块船板,怎么办?——”,渗透出“弦外之音荡涟漪”的韵味。

三是巧妙运用体态暗示。如教师开场白中用手划出“两个班的小朋友”时,划小船过程中,教师的左看看右看看、赞美幼儿的眼神等体态语言,显现出“于无声处现真情”的美感。

15

中班数学活动“做拼板”中的障碍及消解策略

中国科技大学幼儿园 刘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明确各种教学障碍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是教学过程得以优化及师幼共同获得快乐体验的重要保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教学就是一系列诊断与决策的过程。以下就是我对“做拼板”活动几个场景中出现的教学障碍的分析,以及为消解这些教学障碍采取的策略。 案例一: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做长方形拼板中,幼儿寻找出最佳的测量方法后,摆6块的幼儿想动手尝试一下7块的摆法,这时教师请幼儿将长方形操作材料收起,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教师问幼儿:“你们帮助了小熊,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幼儿很勉强的回答:“愿意。”教师又说道:“听声音好象不愿意,你们真的愿意

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分析:

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关注幼儿的行为来评价教师行为的适宜性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幼儿行为的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特别是数学的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各自想法的平台,所以对幼儿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对幼儿的行为仔细地观察才能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得出教师下一步活动该如何开展。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哪怕是活动设计里没有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案例二:

幼儿在测量桌子时,教师请后面两组幼儿也合并到前面两组内一起进行测量,每张桌子旁边有7个人。幼儿开始测量后,都到老师处要求再拿一张红板,在摆放时有多处重叠,挤压在一起。

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16

分析:

在园本教研研讨中,教师们认为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是缺乏一定的合作协调能力。每组幼儿过多,使每个幼儿周围的空间狭小,环境嘈杂互相影响,从而导致幼儿摆放时精确性下降。而测量时提供大小不同的桌子,让幼儿用同一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面,这与前面活动中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相同面正好相反,使幼儿又有了新的兴趣点,测量时会较专注、投入。并且对测量结果的控制也能很好的控制幼儿测量的时间,让幼儿在兴趣没有转移之前完成自己的操作。幼儿在最后环节出现叠压现象,说明幼儿并不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这在用正方形和长方形量时已表现了出来),而是幼儿离开了老师预设的假想情境,进入了一个数学生活化的真实情境,说明“不能叠压”的方法并没有给幼儿留下较深的印象,所以在本次活动中加入对叠压的重点指导,可以使幼儿对为什么不能重叠有更清晰地了解。

由于每个幼儿的想法、表现均不尽相同,导致幼儿对数学活动的个性化表现尤为突出。所以教学情景是较复杂的,它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是引发教学障碍的原因。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注意处理好每一个因素以及如何整体调配这些因素,使它们互相促进,产生出最佳效果。此外,教师不仅要习得策略,更重要的是明确这些策略背后隐藏的观念:教学策略的使用不是为了帮助幼儿扫除学习中的一切障碍,为幼儿的学习铺平道路,而是为了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使幼儿日后能将学习策略进行迁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7

美术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语言讲述活动中的障碍及消减策略

合肥市西园新村实验幼儿园园本教研专题教研组 宋丽娟

讲述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幼儿思维的条理性、观察的目的性、表述的完整性以及丰富词汇量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何调动幼儿对讲述活动的兴趣,使其愿意积极参加,真正做到“喜欢说”、“愿意说”、“会说”,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一次活动,教师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引导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现结合大班讲述活动《神奇的旅行》为例,就讲述教学中的一些障碍和消减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障碍一:幼儿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的不足给讲述活动造成的障碍。 实录:“为什么孩子不会提问?”

1、教师执教看图讲述活动,在前面两幅图有了较为完整的观察讲述之后,出示了非常奇特的、充满悬念的第三幅图,教师为了鼓励幼儿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设计了新的环节“你们看了这幅图后有什么问题要问问大家吗?”谁知孩子们根本不知该如何提问,于是教师继续引导“老师有个问题,这里为什么这么黑,你有问题吗?”可幼儿却依然回答:“因为这是一个洞”,原来孩子们从未接触过这种语言交流形式。因此他们不知该如何做。

2、同样是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第二次执教,在提出相同的问题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提问:“为什么洞里黑漆漆的?”“为什么小兔的嘴巴张的大大的?”“小兔害怕吗?”“这是什么地方?”??听到的孩子也争着回答,场面很是热烈。

分析及策略:什么原因导致两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原来,教师在班级里开展了类似的游戏,如:“小问号”、“智多星”等等,都是以提问,自问自答等形式开展的,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了这种语言交流方式。由此可见,幼儿在讲述活动中的语言的丰富,并非一时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教师只有在关注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积累和丰富,才能化解幼儿因知识或经验储备不够而产生的问题。

障碍二: 教具的设计、使用不当给幼儿讲述造成的障碍。

实录:“孩子们为什么没词儿了?”

教师A组织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感知“神奇”,她将画面的内容简单化,只用了较为简单的图案,在上面出示了“●”等标志。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会发生什么事,结果孩子们是说出了很多:黑球、太阳、积木、房子等等,但却无法用具体的词汇来丰富讲述内容,并且无法将其与景物联系起来讲述,最后变成了毫无意义的“乱讲”。使一次讲述活动变成了类似于智力游戏的活动。 18

教师B同样开展这一活动,她用了色彩丰富、美丽的背景图,将标志做的类似于实物,逼真、形象。这时孩子们的表现完全不同,他们用较为完整的语言描述:“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座蘑菇房子,太阳暖暖地照着??”

分析及策略:幼儿思维正处于具体性向抽象过渡的时期,这决定了幼儿往往会对见到的具象的景物予以关注和描述,而抽象的景物,也许他们会说很多的内容,但往往无法用生动的词汇加以点缀和丰富。这就势必导致语言的贫乏,描述的完整性也将受到影响。因此,要多用一些具体的景物引导幼儿观察讲述,会收到相对教好的效果。

障碍三:教师对幼儿观察的顺序性指导不足给幼儿有条理的讲述造成障碍。 实录:“怎么说得这么散乱?”

对于同一幅图,两名幼儿分别做了如下的描述:

幼儿A:“草地上有很多美丽的花,天上飘着白云,河里有小鱼在游着,山是绿绿的,小兔子背着包去旅行。”

幼儿B:“小兔背着包去旅行,他看见,天上飘着白云,太阳公公在微笑,风轻轻地飘,远处的山绿绿的,小河里的水清清的,小鱼在河里快乐地游着。”

分析及策略:看!同样是幼儿的描述,词语的运用并没有大的区别,但语言的连贯性、表述的条理性却有着极大的差别。幼儿B语言连贯、清晰,而幼儿A的描述则散乱无章,东一句、西一句。该幼儿思路的杂乱导致其语言组织缺乏条理。这与教师在幼儿观察的顺序性引导有较大的关系。语言讲述活动应为孩子终生的语言发展打下基础,而幼儿思维条理性的形成,也是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观察的次序性方面的引导。如:看图讲述时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方位的次序;情景讲述中时间、场景的次序;故事讲述中情节发展的次序等等。均是教师应当予以重点引导、示范和帮助的。

障碍四:教师对幼儿偏题或过长的回答干预不利对幼儿讲述产生的障碍。 实录:“该不该打断孩子的回答?”

教师:“小兔子掉进了洞里,这时,小老鼠魔法师出现了,他会对小兔说些什么呢?”

幼儿A:“小兔心里很后悔,他想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就好了”

幼儿B:“小老鼠说:小兔你别害怕,我会救你的,然后我们一起去玩,然后你到我家??然后??”

从上面的回答可以看出,幼儿A的回答明显跑题了,而幼儿B的回答则过于冗长,罗嗦。课后教师质疑:“以往的类似教学中我对孩子的回答予以否定或打断,有老师说我不尊重幼儿,现在我不知该怎么办。”

分析及策略:幼儿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包括自尊心都是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和积 19

极保护的。但同时,答案的明确性、评价的正确导向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不正确或模糊的评价不利于幼儿正确观点的形成。如对说跑题的幼儿A,教师可以说:“你说得很好,但这不是老师问的问题呀!你再听听,老师的问题是这样的??”这样,既不会让说错的孩子难堪,同时会让其他的幼儿对问题的理解更明确。对于幼儿过长的表述,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切断”,以适当的语言或动作将其“拉回”。

障碍五:教师对操作学具要求提出的不适宜对幼儿讲述产生的障碍。 实录:“为什么不能安静操作呢?”

教师请幼儿操作学具前的两次不同的要求提出形及所产生的效果记录: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照片,就在你们的桌子上,请你们??”教师的话音未落,孩子们便急着去拿桌上的照片,有的一张,有的两张,而没拿到的孩子则急着向老师告状,这时,场面很混乱,幼儿根本听不进教师的要求。

2、“今天,我要请大家看一些照片,待会儿请你们仔细看看照片上都有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人拿一张,看完后可以交换。好,照片就在你们的桌子上,请拿吧!”幼儿兴趣很浓,他们有序地拿照片,之后互相交换交流。

分析及策略:同样的一句话“照片就在你们的桌子上”,在不同的时段说,效果反差竟是如此之大,原因在那里?除了应加强日常的教学常规之外,教师重点应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特点。大多数的幼儿反应是有“瞬时”性的,他们面对新奇有趣的东西,往往会急于动手操作,很少能听完教师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幼儿关注材料的时间,使其在明确要求后再进行操作。

以上为对幼儿语言讲述活动中出现的障碍的分析、反思及化解方法的初探。重点从生活知识及词汇积累的重要性、教具的重要性、教师提出要求时间的适宜性、教师对幼儿观察顺序的指导性、教师对幼儿不正确语言交流形式的适度干预性等方面进行了关注。当然,还有很多的问题和相应的策略需要总结探索。总之,组织好一次讲述活动,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使这些因素积极地整合,充分地发挥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幼儿“积极的参与、主动地寻求学的方法”为最终目标,来评价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否,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应在思考、探索中寻找方法,积累经验,达到对幼儿高质量的引导。

20

孩子,教学活动的核心

——由中班活动“喜欢和你在一起”引发的案例思考

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 蒋杰

在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我参与了同课异构活动组织开展了中班社会活动“喜欢和你在一起”,随着每次活动的改进,我越来越关注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关注和捕捉幼儿的各种信息,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能力与需求。在此,我惊喜地发现,孩子才是活动教学的核心,抓住它,我们才能听到孩子的心声,才会让教育的理念更清晰,才能与孩子一起平等地分享快乐!

活动设计思路:

在设计本次活动以前,我细致地观察和分析了幼儿的社会行为,不断地思考幼儿的需要及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给予幼儿什么样的教育,最后确定以游戏为主线来设计活动。

活动实录:

实录一:“猜拳游戏”

为了让两班幼儿消除“距离”的隔阂,我首先设计了“猜拳游戏”,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中产生认识新朋友的欲望,拉近大家的距离,我看见孩子们表现出异常的兴奋,正是这一游戏对象的变化促使幼儿快乐地进行着。在游戏中,我发现了有趣的事情:2人找朋友时,孩子们红装找红装,黄装找黄装,4人找朋友时,孩子们有意识地去寻找认识的邻班同伴了,增加至6人找朋友时,孩子们的“距离”感在渐渐地消失,手与手相牵开心地笑在了一起。观察到幼儿的这些游戏行为,我感受到了幼儿的兴趣与教育要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于是我设想进一步通过游戏环节让幼儿体验和朋友在一起时的喜欢之情,并且用实践巩固认识新朋友的诸多方法,由此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积极的情感。

实录二:“找朋友”

经过介绍老朋友,探讨认识新朋友的方法后,孩子们利用已有经验,随着音乐开始了游戏“找朋友”,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孩子们基本上是红装找红装,黄装找黄装,看得出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仍是由近→远,由熟→生,“距离”感不可能在“猜拳游戏”后一下殆失的毫无痕迹,由此我又设计了一个合作游戏“划小船”,让幼儿在教师预设的交往空间中,认识更多的朋友。

实录三:“划小船”

开始造船了,我看见孩子们都在积极地参予,当交往能力弱的孩子拎着船板不知去向时,一个能力强的幼儿大方地招呼他过来一齐搭;为了把船搭牢搭好,孩子们相互合作,相互商量,有的说“板与板之间要紧,不留空,水就进不来啦”, 21

有的说“搭好了我们赶快上船,准备出发!”最让人感动的是水中遇险这一环节,当“大浪”一片片冲走船上的板后,孩子们在惊叫声中,自然地搂在一起,相互拉着,不让船上的同伴掉入水中,游戏中幼儿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对朋友因喜爱而关心。

活动反思与调整:

在活动后,老师们指出游戏二“找朋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介绍老朋友,认识新朋友的环节中,老师的提问过多,与幼儿缺少互动,脱离了社会活动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主线,当时,我也在困惑,于是在第二次活动时,为减轻幼儿的情感体验难度,我改成了看照片介绍老朋友,谈认识新朋友的方法,然而效果也不尽如意。我认为:进行这种混班的集体活动从幼儿本身情感来说,存在一个由远→近的体验过程,不可能寄希望于一二次活动就产生教育效果,在听取各方面专家与教师建议的基础上,我对活动做了反思与调整。

反思一,思考问题的起点——孩子的已有经验如何,可以接受怎样的挑战。在前二次教学活动中由于缺少铺垫,我与幼儿间,以及幼儿与幼儿间仍存在着距离,无形为本次集体活动留下了隐患。

调整:在第三次教学活动前我采用了课前铺垫,在每天的正常半日带班活动后,我便找来中班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学本领,一起聊天,我们玩找朋友,玩钻纸箱,学着记录交往的方法,学着画朋友的肖像,快乐的我们相互熟悉起来,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去相互认识,丰富交往的经验,有了这次深刻铺垫,我和幼儿间,幼儿与幼儿间都拉近了许多,从而为开展下次集体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反思二,设计活动不变的思考点——如何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提升。在前二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回忆经验讲述→照片讲述,意在让幼儿从讲述中提炼认识新朋友的方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讨论的话题太局限了,缺乏为激发情感应做的铺垫与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对认识新朋友方法的提炼。

调整:在第三次活动前,我除了做课前铺垫,和两个混班孩子在一起游戏,产生快乐的直接情感,还增设了大表和小表,大表的内容是《看看谁的朋友多》,每天在聊天交谈时,我会请幼儿在《看看谁的朋友多》表格中贴小鱼,用数量表明你今天在游戏中认识朋友的人数,并请同伴相互分享认识朋友的快乐。接着进一步讨论你的朋友长的什么模样?你们在哪里认识的?刚才在一起你们做了什么?你们在一起心里有什么感觉等等,帮助幼儿拓展、提炼认识朋友的方法。小表《幼儿记录表》则是幼儿自己的记录表,上面要求幼儿给自己认识的朋友画像,并记录认识朋友的方法。在第三次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再是凭空回忆,或拿着照 22

片生搬硬套,而是让幼儿借表而谈,经验的丰富使幼儿在讲讲谈谈中有内容可说,老师有东西可挖。

反思三,活动中的追随点——孩子发出了什么信息,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应,如何应对。前二次活动时,有老师指出在活动中老师少了引导幼儿之间的生生互动。

调整:从问题入手,将原有活动设计1.介绍老朋友→2.认识新朋友→3.提炼方法,改成1.看看讲讲记录表,介绍喜欢和谁在一起→2.利用游戏增进同伴间的喜爱之情,有效地引导幼儿从回忆讲述(看记录表)→相互说说(体验情感)→合作游戏(增进情感),体验“喜欢和你在一起”的情感,并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学一学、说一说,以达到真诚地反馈,积极地互动。

通过这次园本教研的实践与反思:我深切地感悟到一个优质的活动,离不开与孩子的现场互动;离不开教师开放性的提问;离不开学会聆听与接纳孩子的信息,更离不开在梳理、提升中不断地专业成长,同时也越来越深地感到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改的实践研究中我会为之不断地努力!

23

小班社会《喜欢和你在一起》活动实录与分析

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 方琛

社会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它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使幼儿产生良好、健康的情感。

《喜欢和你在一起》是一节小班的社会活动,活动的目标是体验和老师及伙伴们在一起愉快的感情;会用抱一抱、搂一搂等简单动作表达自己喜欢和别人在一起。

活动实录一: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们喜欢的客人,它是谁呢?”当教师拿出天线宝宝之一——丁丁时,幼儿们很高兴,教师接着问:“丁丁有哪些好朋友呀?”幼儿们争着抢着告诉老师:“有迪西”、“有拉拉”、“还有小波”,“今天丁丁把小波也请来了”,当教师拿出红色的小波时,幼儿们开心极了。

分析:天线宝宝这四个人物形象是英国《天线宝宝》系列剧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幼儿所喜欢的卡通形象之一,在剧中,它们的动作简单、重复,这种简单、重复的动作更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模仿。

与教师对话:

问:“你为什么会想到选用天线宝宝这个角色?”

答:“天线宝宝作为幼儿熟悉的卡通形象之一,很多幼儿喜欢它们。很多成人觉得《天线宝宝》很幼稚,但正是它的简单动作与重复学习都是符合小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水平的,所以幼儿从情感上首先就接纳了它。选用它,就是因为幼儿对它们很熟悉,同时大家还会发现,天线宝宝之间表示喜欢、友好的方式很多,这种直观的感受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问:“为什么只选取了丁丁和小波两个角色呢?”

答:“如果人物形象过多的话会影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而两个人物形象既避免了多个人物形象之间复杂的关系,又能有相互的交往,所以我只着重选取了和《天线宝宝》片中一致的两个卡通形象。”

活动实录二:教师播放《天线宝宝》片段,幼儿看到丁丁和小波从房子里走出,相互碰碰肚子,碰碰屁股,抱一抱,回到房子里,再一次重新出来,重复刚才的动作。幼儿在片段播放中,很投入,时不时大笑起来,播放结束后,教师请幼儿说一说丁丁和小波是用什么动作表示喜欢对方的,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请全体幼儿站起来找到旁边的伙伴,学一学刚才丁丁和小波的动作,幼儿们愉快的与伙伴们碰碰屁股,抱一抱。

24

分析:观看录象片段,直观的、形象的感受天线宝宝间表示友好、喜欢的方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它将无形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具体可见的、可学习的载体。在直观感受外,教师又鼓励幼儿说一说,做一做,这非常好,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语言描述比动作表达要慢一些,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幼儿以动作来表示,将说一说与学一学这两个环节自然过渡成一个环节。

与教师对话:

问:“你放这段录像的目的是什么?”

答:“就是希望幼儿通过观看录像,能直接感受到喜欢对方的具体方式,比如抱一抱、搂一搂、碰碰屁股等,进而联想到生活中你会用其他什么方式表示喜欢和别人在一起,或别人用什么方式表示喜欢你。”

问:“你觉得刚才孩子们在说一说喜欢的方式和用动作表达的环节中,你满意他们的表现吗?”

答:“我觉得基本目的还是达到了,但我也感到说与做如果呆板的划分为两个环节的话,的确显得有些机械了,可以再自然些,比如一个幼儿在用语言表述时就可以鼓励全体幼儿都来用动作学一学。”

活动实录三:教师询问幼儿:“你们喜欢老师吗?”“喜欢。”教师接着问:“那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示你喜欢和我在一起?”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幼儿除了学习天线宝宝的动作外,还说出了其他方式,“想和老师唱歌”、“想和老师拉拉手”等。

分析: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示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并鼓励幼儿用不同于天线宝宝的方式来表达。这既尊重了社会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的,又不局限于单一的表达,是以发展幼儿想象和思维的引导性教育为主的。教师对幼儿的其他表达方式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但教师的提问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询问幼儿时用一种成人听起来都觉得特别长的语句“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示你喜欢和我在一起”,这句话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很不恰当,它也反映了教师的语言缺乏简练。

与教师对话:

问:“你觉得‘你想用什么动作表示你喜欢和老师在一起?’这句话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合适吗?”

答:“不合适,可能是我更想点明今天课的主题‘喜欢和你在一起’,这句问话当时我在课前也推敲了很久,也觉得它过于长,但我没有找到合适的,通过今天这节课,我觉得用语言来点明主题,其实是画蛇添足。的确,如果我问幼儿“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幼儿一样能明白我的意思,也不会脱离今天的主题,很感谢大家帮我找出这个问题的解答方法。

25

活动实录四:教师用双手环抱座位上一名幼儿说:“你的衣服真好看,老师喜欢你。”接着又用脸贴贴另一名幼儿的脸,说:“老师喜欢你。”又摸一旁边一位小姑娘的辫子,说:“你的小辫子真好看,老师喜欢你。”

分析: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用动作和语言表达了对每一位幼儿的喜爱之情,幼儿在这种亲身的体验当中也在学习喜欢别人的方式,教师的语言也很明确,喜欢你是因为具体到小辫儿,衣服好看,幼儿也能接受。

与教师对话:

问:“有的教师对你夸幼儿小辫儿好看,衣服好看,所以老师喜欢你持否定观点,你是怎么看的?”

答:“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对老师喜欢和他在一起,喜欢的理由是具体的,我觉得具体到喜欢他是因为今天衣服穿得漂亮,小辫儿扎得好看,幼儿也是能直接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我们也通常夸赞喜欢某个孩子,就是具体到某一点,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可能我觉得这种方式更适合小班幼儿。”

在这次的小班社会《喜欢和你在一起》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更多地以情感体验为主,以动作表达为主要形式,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得到良好的培养。

26

小班社会活动《喜欢和你在一起》活动设计方案

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 白霞

活动目标:

1、体验和老师及伙伴们在一起愉快的情感。

2、用抱一抱、搂一搂等简单动作表达自己喜欢和别人在一起。 活动准备:

VCD碟片,天线宝宝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天线宝宝——丁丁,引起幼儿兴趣。

师: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

丁丁有哪些好朋友?

丁丁最喜欢和它的好朋友们在一起,它们会做些什么?

2、观看VCD碟片,直观感受。

(1)说一说天线宝宝是怎么表示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的。

(2)幼儿之间学一学天线宝宝的动作。

3、体验喜欢和老师在一起的情感。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感情。

4、体验喜欢和伙伴在一起的情感。

(1)幼儿寻找自己喜欢的伙伴,用动作表示喜欢和对方在一起。 师:在班里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

(2)幼儿自由结伴,一起玩游戏。

27

中班社会活动《喜欢和你在一起》活动设计方案

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 蒋杰

活动目标:

1、能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朋友,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两个不同班级孩子各9名,分别穿红、黄两色衣服。

2、18块地毯。

3、课前带领两个班的幼儿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增进了解,并用记录表记录认识的新朋友。

活动过程:

1、玩“猜拳”游戏,体验同伴间的快乐。

2、看看讲讲记录表,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1)出示《喜欢和你在一起》记录表,帮助幼儿回忆新认识的朋友。 师:前几天我们在一起玩游戏,大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是谁?

(2)相互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师:你的朋友是谁?在一起玩什么?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师:你喜欢和谁在一起?喜欢他什么?

和朋友在一起心里有什么感觉?

3、合作游戏《划小船》。

师:朋友越多快乐就越多!让我们一起去划船吧!

(1)交待游戏规则。

(2)组织幼儿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8

中班数学活动《做拼板》活动设计方案

中国科技大学幼儿园 刘敏

活动目标:

1、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初步探索用实物测量物体面积的方法。

2、能够将测量结果用数字表示出来。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奇妙。

活动准备:

记录纸一张;磁性操作用具;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套;大小不同的桌子。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

师:小熊玩具厂想用这块板做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玩具拼板,但他不知道 一块板能做几个正方形的拼板,能做几个长方形的拼板,小熊想请你们帮它量一量。

二、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小熊提出测量要求“只能用正方形的拼板摆在上面量,量的时候,一点都不能露出来,摆完一块再摆一块直到摆不下为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情况

3、请两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展示测量方法(一个较精确,一个摆放不整齐) 师:谁量的更好一点?为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呢?(边、角要对齐,正方形与正方形之间不留缝,也不能压在一起)

4、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幼儿观察“为什么两张正方形不可以叠压在一起?”

5、教师请幼儿选出相对应的数字,教师将结果记录下来。

三、通过测量、讨论找出最佳的测量方法

1、师:小熊还有第二个难题呢!这块板能做几个长方形呢?请小朋友再帮 小熊量一量,可是有个新的要求,量好后数一数你用了几个长方形,并找出这个数字摆在旁边。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测量时长方形的摆放方法。

3、请两名结果不一样的幼儿到前面来演示各自的测量方法,并请大家讨论 最佳的测量方法是哪一个?

师:都是一样的板,为什么这个小朋友量出能做6个长方形。这个小朋友却 量出能做7个长方形呢?

你觉得小熊厂长会选谁的办法呢?为什么?

四、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成功

29

1、师:老师很羡慕小熊,因为小熊有困难你们都帮助它,那我有困难,你 们也帮帮我好吗?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帮助小熊的办法帮我量量你们的桌子能摆几张这样的红板呢?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

师:今天你们既帮助了小熊又帮助了刘老师,我们真高兴,快来让我们亲亲 你们吧!

五、延伸活动

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用红板这一固定测量工具测量幼儿园里不同物体的表面或用书本、卡片、泡沫垫等大小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表面。

30

大班讲述活动《神奇的旅行》活动设计方案

合肥市西园实验幼儿园幼儿园 蒋玉华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讲述活动,能发挥想象续编富有情节的故事,比较连贯地进行讲述; 尝试互相提问、解答。

2、尝试用恰当的词汇描述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情。

活动准备:大故事卷、照片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幼儿发挥想象

1、师:“小兔经历了一次神奇的旅行,可高兴了!??”

2、出示标志(一),启发幼儿想象并讲述;

3、出示标志(二),启发幼儿想象并讲述。

二、幼儿自由选照片,观察并讲述(可以交换)

1、教师提醒幼儿“照片上有什么?小兔在做什么???”

2、幼儿仔细观察照片,自由讲述,教师参与、引导。

三、集体看故事卷讲述

1、幼儿讲述图一,教师引导幼儿生动描述;

2、出示标志(一),引出图二,师:“你们走过桥吗?走在桥上有什么感觉?能看到些什么?”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3、出示标志(二),引出图三,尝试引导幼儿互相提问、解答,幼儿体会小兔的心理变化。(小兔着急吗?它后悔吗???),

师:“谁来了?它会对小兔说什么呢?”

4、教师完整讲述前三幅图。

四、幼儿自由想象、创编

1、师:“打开这扇大门会到一个什么更神奇的地方?”幼儿自由想象,个别幼儿讲述。

2、教师讲述自己编的结尾。

五、延伸活动:激发幼儿用多种方法表达对故事结尾的想象。

31

更多相关推荐:
美术教研计划

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美术教研工作将围绕区教研室和学校工作计划中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在美术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美术课堂教学,规范教师…

美术教研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美音体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部门的学校美术及音乐、体育等学科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工作。通过教研活动不断革新本组教师的教学理念,树新时…

美术教研计划

潜江市实验小学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美术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原则,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

光谷美术教研计划

东湖开发区20xx至20xx学年度上学期美术教研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法规,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优化美术学科备课、上课、活动辅导、成绩考核等教学常规,强化美术教学质量绩效管理,促进美术教…

道明外国语学校20xx-20xx第二学期美术教研计划

道明外国语学校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书法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以新课标理论与教学实践深入探究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美术、书法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美术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20xx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美术教研组计划董志蓉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我们将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素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现特制定下列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以艺术学校弘扬我校手工制作色彩画特色教学品牌倡导和谐人文科学自然的教育教...

学校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美术教学工作计划20xx20xx一指导思想以学校计划为指导调动全体美术老师的积极性开展各种类型的艺术类活动为我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而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工作计划根据ltlt新课程标准gtgt的教学要求合理制定...

少儿美术教学计划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0xx年暑假班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新入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己的个性但...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美术学科已经在课程改革中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新的学期在现有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还将更加深入地进行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40分钟...

美术教研计划(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