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3.31

关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赵银海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称,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家,其中:精制茶厂42家,已完成改造并 1

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家,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知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20xx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园平均亩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入来源。

二、存在问题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绝大多数茶叶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 2

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右,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管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管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问题,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集团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藏库等 3

必要的储藏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望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今“大佛龙井”和“望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 4

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去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集团,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集团运作的局面。三要借鉴新昌等地与天福集团(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集团)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入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3、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鼓励全市茶园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制定出台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管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

建设一批道路园林化、管理机械化、产出高效化、品种良种化的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增强示范与辐射功能。

4、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市农林局应至少配备2至3名专门从事茶叶科研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各茶叶主产乡镇也应配备1至2名。同时,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人员普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实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要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推广立体摊青、智能化摊青、无烟尘加工新工艺,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同时将设施栽培技术引入茶叶生产领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调节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四要加强新名优茶开发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黄金茶和白茶及经济型名优绿茶,同时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如冰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从茶副产品如茶籽、茶末中提取茶油、茶色素、抗氧化剂等。五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作规程。

5、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我市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 6

化旅游与消费将成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市旅游业与茶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利用茶树起源、绿茶之源、茶饮俗之源等,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隆重推出“绿茶之源”品茗游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名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会的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辟茶文化专题节目,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弘扬茶文化,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20xx年3月)

7


第二篇: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xx年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茶叶是临沧传统、优势、骨干产业。长期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精心培育下,我市茶叶已发展成为面积上百万亩、历史上千年、产量上万吨、产值上亿元的“百千万亿”富民产业。

一、自然条件及制茶历史

临沧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两侧,复杂多变的立体生态环境,成就了丰富多彩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突变的地区,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之一,全市有茶组植物4个系8个种,是世界上古茶树资源保存量大,代表性突出的主要区域,临沧茶叶品质优良,茶多酚、儿茶素等对健康有益的物质含量较高,计划经济时代用与其它地区的茶叶拼配,以提高茶香味,素有“茶叶味精”的美誉。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代凤庆的茶文化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以茶待客、以茶交友的习俗在临沧可谓源远流长,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精彩纷呈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1938年抗战时期,为生产红茶出口,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国民政府派冯绍裘先生到云南茶区试制红茶,发现凤庆大叶茶制成的红茶最好,于是建立了临沧第一个精制茶厂——凤庆茶厂,创制了“滇红”品牌,在国际赢得了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高度评价。解放后,临沧市作为国家指 1

定的、我省唯一的茶叶加工出口基地,凤庆茶厂年产三四千吨滇红茶,全部出口欧洲市场,并以其品质高、声誉好,数度走红伦敦国际市场。19xx年,滇红工夫一级在伦敦国际市场创下拍卖最高售价;19xx年,首创滇红特级工夫茶,并被国家指定为定点生产的外事礼茶;19xx年,创制滇红金芽茶,再创国际市场最高售价。为此,中央办公厅给凤庆茶厂发来贺信,国家商业部把凤庆茶厂评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集体。当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红茶是云南的出口产品,临沧被列为我国红茶生产基地。国家规定临沧生产红茶,下关生产沱茶,勐海生产普洱茶。只是在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后,凤庆茶厂才“偷偷摸摸”地生产少量普洱茶。直到19xx年这种局面才被打破,但红茶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外,国际市场发生变化,销量下滑,国内市场普洱茶兴起。因此,仅靠主打红茶的临沧,茶叶品牌的名气不大,茶业产业一直徘徊在低潮。

二、发展现状

茶业产业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事关全市国土面积80%的山区、半山区,占全市农业人口84%的160多万茶农的增收。 19xx年《临沧地区关于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临发?1999?13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临沧茶叶产业化真正依靠科技进步,从数量上的发展转向注重质量上的提高。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势推动下,临沧各族干 2

部群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等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在高优生态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开拓、茶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茶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茶叶产业已成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山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源泉。 1、基地规模扩大,品质得到提升。茶叶基地从19xx年的68万亩,发展到20xx年的125.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88.3万亩。全市高优生态茶园有45万亩,其中:国家级优良品种云抗10号近30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共6.24万亩,无性系良种化程度达到31%,超过全国17%的水平。茶园面积为全省第一,占全省总面积近30%。

20xx年各县区茶叶种植面积图(单位:亩)

2、龙头企业增多,加工水平有所提高。19xx年,全市茶叶初精制合一的茶叶企业11户,初制所800多个,茶叶产量19370 吨。20xx年全市初制加工厂(所)发展到1000多个,有通过国家QS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120户,生产加工能力在7万吨以上,有先进的茶饮料生产线1条、CTC红碎茶生产线17条,加工技术和设备居同行业领先水平。全市通过有机茶生产认证的企业19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企业10户, 3

ISO9000系列认证企业13户,HACCP和ISO22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9户, “勐库”、“凤牌”、“王子冠”、“健身”、“回味”、“嘉茗”、“莹毫”、“银竹”、“兰庭春”、“刘家坡”、“六大茶山”等11个品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红茶、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普洱茶、茶饮料、茶酒等茶类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居同行业领先水平。20xx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制茶企业19户,精制茶加工能力5 万吨以上,总资产##万元,总负债##万元,资产负债率##%,有职工##人。

3、茶叶产量稳步增长,精制茶比例有所提高。20xx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4.7万吨,是19xx年的2.4倍,其中生产精制茶2.94万吨,占总产量的62.55%,比19xx年提高10个百分点。4.7万吨茶中:普洱茶(原料来自晒青茶)产量9800吨,红条茶产量13125吨,CTC红碎茶产量5436吨,蒸烘青绿茶产量6197吨,晒青茶产量22298吨,各类茶占总产的比重分别为普洱茶20.83%、红条茶27.89%、CTC红碎茶11.55%、蒸烘青绿茶13.17%、晒青茶26.56%(不含用于制作普洱茶部分)。20xx年茶叶产业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89亿元,其中:实现农业产值4.35亿元;实现工业产值7.54亿元,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373万元,上缴税收1036万元,我市制茶企业自营出口茶叶2338吨,出口额41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805万元),出口退税294万元人民币。20xx年全市163万茶农人均来自茶叶的收入达267元。

4

5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设立分会场,举办风庆县香竹箐古茶王祭拜活动、双江勐库大叶茶茶祖祭拜大会、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历史博物馆开馆典礼、云县1 0万吨生绿茶饮料生产线投产庆典、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狂欢节一摸你黑。20xx年举办了主题为“云南临沧〃天下普洱第一仓” 的第二届茶博会,为充分展示“君临天下的茶都,沧海桑田的佤乡,茶马古道的重镇,人类最后的秘境”这一文化形象,开展了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第二届全球茶人祭茶祖大会、中国原生态茶交易会、“天下普洱第一仓”经典茶拍卖会、第二届中华茶艺公开赛、第三届普洱茶“神农奖”国际公开赛、普洱茶市场峰会、中国普洱佛茶圣地揭牌仪式、澜沧江万饼普洱佛茶开光大典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茶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示了临沧茶文化、佤文化和旅游文化品牌,对提升临茶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茶文化传播与交流,搭建国内外茶商的合作平台,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临沧第一届茶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临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人们开始注视临沧,关注临茶,那么第二届茶博会则充分展示了临沧丰厚的茶文化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让人们看到了临茶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市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

从传统优势看,临沧有八大优势:一是有宜茶生态优势,具有建立世界一流大茶园的独特自然环境,是世界上最适宜种 6

茶的地方;二是有原产地优势,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蒸青绿茶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三是有种植资源优势,是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和凤庆长叶茶的发源地;四是有品质优势,临茶原生态、无污染,内含丰富、品质优良,这是临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五是是有规模优势,是云南省第一大茶区;七是有加工优势,全市现有初制加工厂(所)1000多个,有通过国家QS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120户,有先进的茶饮料生产线1条、CTC红碎茶生产线17条,加工技术和设备居同行业领先水平;八是有茶文化优势,具有3000多年的饮种茶历史,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从发展机遇看,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特别是国家4万个亿的投资推动和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为茶叶产业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疲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保障;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大众经济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茶叶和茶事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为茶叶产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茶业产业19xx年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归纳为四个方面:

7

1、茶叶种植组织化程度低,难与适应规模化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我们是小规模生产、小农式生产、家庭作坊式生产,另外一方面茶叶已经形成一个大产业,要求规模化的生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在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基地全部是企业化、农场化经营管理,一个老板拥有几千亩、几万亩茶园,农户受雇于企业,老板和茶农是合同关系。而我们临沧茶叶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庭院式经济”,老百姓家家户户种茶,一家一户揉揉卖卖,在生产和销售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小生产、小作坊的局面,科学种植、良种推广难度大,很多茶园管理粗放,自生自灭,效益低下,我们号称种植面积最大,但效益仍然较低,全市茶叶平均亩产仅32公斤。在我省的主要产茶州、市中,我市种植面积居首,所占比例近30%。但茶叶产业效益却很不理想,产值只占全省产值的15%;平均每亩产值156元,大大低于全省380元的水平。

2、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带动作用不强,行业自律性较差。由于茶业生产行业准入门坎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量少,我市通过国家QS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120户中规模以上企业仅19户,多数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大的企业如滇红、澜沧江、戎氏,每个厂也就几千吨的规模,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创立大名牌,导致融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形不成规模竞争优势,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 8

立不到位,企业与茶农的关系松散,茶农卖茶多数随行就市,市场好时原料靠抢,开工不足,50%左右的毛茶卖到市外、省外去;市场不好时,竞相低价抛售,恶性竞争,企业停产,大量茶园被弃采,严重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xx年规模以上制茶工业增加值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8%(电力38.34%、制糖28.62%、矿产17.93%,饮料7.65%),上缴税金仅占2.25%(电力36.46%、制糖29.12%、矿产20.99%,饮料2.23%),制茶工业对工业经济和财政的支撑还十分薄弱。

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结构图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制茶

其它3%

矿产

18%

电力

37%

3、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受20xx年普洱茶风波和金融风暴的影响,茶价低迷,产品积压,严重消耗了我市制茶企业本来不多的积累,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严重短缺,根据对全市100户茶叶加工企业调查,20xx年初,企业产品及原料库存2.24 9

万吨,占压资金5.38亿元,20xx年19户规模以上企业计划加工精制茶3万吨,需要流动资金约4亿元,其中:原料收购资金

2.5亿元,企业自筹1.5亿元,尚缺口资金2.5亿元,一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开工不足,全年完成茶叶生产吨,占计划的##%,据部分企业反映,20xx年春茶生产,收购资金仍面临巨大困难,资金缺口仍达2亿元以上。产品积压,资金短缺,还未能全面缓解。

4、深厚的茶文化挖掘宣传不足,知名度还不高。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茶文化的收集、整理、宣传工作,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打造产业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临沧深厚的茶文化远没有发掘出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很好的茶礼、茶俗、茶市,由于品牌多而杂,文化与品牌难以整合,人们饮茶、说茶、研究茶的氛围不够浓,与一些地、州、市相比尚有差距,更不如广东沿海。临沧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茶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整理。

五、对进一步发展茶业产业的意见

要真正摆脱我市茶业产业目前“一流茶叶、二流品牌、三流价格”低水平发展格局,我们必须下大决心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打造文化、扩大宣传。

1、创新机制,强化原料基地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为基础,大力推进村企业结队,探索和创新工业反哺 10

农业机制,以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两会一体”(新农村理事会、产业协会、党群致富联合体)相结合,借鉴蔗糖产业专业村、组模式,提升原料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把企业与茶农的利益关系、经营关系等等结合起来,政府应统一出台最低保护价政策由企业承当茶农无法承受的市场波动,保障茶农收入相对平稳增长,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推动茶叶产业一体化发展。

2、大力推进整合,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品牌。打破区域界限,从原料、设备、技术、资本等各个方面全面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一是以滇红集团为基础,整合红茶资源,打造临沧滇红茶品牌;二是以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基础,整合普耳茶资源,打造临沧普耳茶品牌;三是以澜沧江茶业公司为基础整合绿茶资源,打造临沧绿茶品牌。以更高的专业化、精深化,更大的规模化、集约化,更具感招力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我市茶叶产业的竞争力。

4、围绕打造大品牌,系统发掘茶文化。由于我市制茶企业小、散、乱,品牌多杂,鱼目混珠,品牌效应差,今后的茶文化开发必须围绕打造大品牌服务,以品牌承载文化,扩大宣传,以文化烘托品牌,提升价值。

4、坚持“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市场。临沧茶叶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外宣传,努力开拓省外、国外市场。通过走出去,得到外界市场的认可,反过来再带动我们茶叶市场和 11

茶叶产业的大发展。

5、强化招商、寻求突破。坚持“请进来”战略,以我市优势资源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优惠政策为辅助,广泛的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寻求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引进浙江、福建等产茶大省的茶叶种植、加工、管理和先进技术,提升我省茶叶产业整体水平。争取外部(特别是发达地区)资金的投入,快速突破产业发展的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壁垒,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大规模,集约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制茶龙头企业。

6、加强茶叶专业协会建设。协会是企业和农户、企业与企业之间、上上下下之间一种比较有效的协作方式。目前,临沧市已经建立有茶叶协会,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针对目前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和体制,使协在沟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农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之间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协调沟通,强化行业互助和自律。

(注:本文引用20xx年数据为部门快报,与最终统计公报可能会稍有出入)

二〇一〇年三月四日

12

更多相关推荐: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王建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和特点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按照政府主要领导安排近期我们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各乡镇及相关涉农部门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县是一个...

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以周陵为例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

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市政协经济委员会4月26日市政协副主席周继安同志率政协经济委员会部分委员赴市经济开发区和秦栏镇等地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企业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

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生产调查报告题目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学校专业层次经济管理姓名学号指导老师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xx年78月份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全湾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全湾村在...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遂宁市船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xx10091459遂宁市船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吕祥林贾萍唐中安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的瑰宝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和繁荣我区文化产业积极推动人文涪陵建...

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市政协农业产业化调研组一基本情况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本着政府引导市场推动龙头带动基地示范服务农民的思路正在加快发展且初现端倪在粮食生产上部分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产加销一...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为全面落实县四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助推三个和新农村建设切实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根据县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组织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题...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景调研报告乡政府团委书记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