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课堂观察报告

时间:2024.4.1

生物课堂中教师讲授技能的观察

一、   观察背景

(一)任课教师:

(二)授课班级:观察者:;

(三)观察内容:生物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技能

二、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扩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吐和胞吞,知识量比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重要。本节课属于细胞的基本知识之一,关于物质如何输入和输出细胞,来维持细胞正常代谢。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我所观察的班级是高二(5)班,已经学习过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了细胞是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为这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的方向面大大的扩展,同时对一些图表的理解也大大的增强了,因此对学习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较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说明渗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2)  描述胞吞、胞吐的过程;

(3)  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  说明红细胞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1)  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无关因素的干扰;

(2)  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教学难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三、   观察方法与内容

课中观察:20##年10月16日第一节课。

(一)课前准备:课本(浙科版生物必修1);观察秒表;笔记本和笔。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

观察位置的选择本班一共有40个人,我选择的观察位置是教室后面的正中间这个位置,这样既可以观察教师在讲台上的行为,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教室中学生的一举一动。我主要观察教师与讲授技能有关的言行已以及使用的PPT和板书的情况,还有整节课知识点的传授情况和学生上课的表现。

(三)观察内容

1、课前:我在上课前5分钟到达教室;我发现班级里大部分的学生都趴在桌子上睡觉,可能是因为是早上第一节课,学生早自修朗诵以后犯困。只有少部分的同学低头写着作业,还有一些站在门外聊天,教室里比较安静;我随便问了下几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没有人预习过。在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张老师来到了教室,不过还是有一些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张老师喊了“上课”以后,学生起身开始恢复精神,大多数学生开始打开生物书,仅有少数学生在交头接耳。

2、课中:根据之前确定好的观察目标进行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3、课后:统计记录数据并分析、反思,撰写课堂观察报告。

四、   观察过程

五、   观察结果分析

本课是典型的以讲授法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一堂课,从观察统计表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授课从复习导入开始,善于对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指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渗透生物学思想,这些也体现在板书中;

(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采用阅读,演示实验,列表比较类比,并加油举例的方式,对与知识点的理解和区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对知识点的传授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直接讲解,更多的是通过帮助学生理解的技巧来完成一堂课;

(三)在提问的过程,教师能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进行主动讨论和思考,并且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本课堂的学习,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授语速适中、恰当、抑扬顿挫、有感染力、条理清楚、逻辑清晰。语言幽默,激发学生兴趣,有激情地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五)本节课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多,每次都能很好的将准备开始或已经走神的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课堂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课堂上安排适当互动环节,可以转不利为利,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长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又可以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六)从记录的情况下可以看出,整节的内容安排的有点紧凑,前面复习的时间有点久,导致新课的教授太快太赶,学生缺少自我思考的时间。

六、   总结与反思

首先,我觉得采用PPT和板书两种教具同时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既对PPT上的内容进行学习以外,对黑板的一些笔记也可以记录,两者相辅相成,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合理控制和分配PPT和板书之间的内容分配就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关于PPT的制作来说,不需要做的太花哨、做的华而不实。应该在有充分内容的前提下,做一些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视频或者一些Flash小动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关于板书,我们要记住,板书上面的内容是留给学生记录在书本上的,因为PPT会被点过去,而板书不会,板书会一直留到下课,因此对于板书的排版以及板书的内容我们都需要好好的斟酌,争取做到内容正确清晰,黑板字漂亮不杂乱。

最后,教授技能不仅仅涉及在PPT和板书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到我们的语言,学生学习主要是靠听,如何是我们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能。生动的问题,抑扬顿挫的语气以及幽默诙谐的语句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的教授知识,是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篇:《生物课堂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生物课堂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研究单位:徐州市经济开发区西朱中学

课题主持人:吴绍林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物课程标准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突破口。苏科版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了大量的学生可说、可议、可思、可讲、可读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就我市08年中考试卷抽样分析来看,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深度不够,不能把握文本前后的内在逻辑关系,也不能对图表材料进行分析与加工,造成失分较来重。在表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条理不清、用词含糊、思维断路(仅能说半句话)、逻辑思维混乱、文不通字不顺、洋洋洒洒几十字,离题十万八千里。用词不规范、不准确:突出表现在第28题第3问 预测1 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 作用。标准答案是[促进],许多同学的回答是五花八门---阻止、危害、害、有、利、副、正面、生长、负面、扩散、推进、重要、主要、支持、催化、营养、加速、营养、呼吸、光合、麻醉等等。这些词中,有些词看似合情,却不合理,就是不符合生命科学的理,也不符合“文”理。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生物教学应该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指导生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研究在生物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本课题的任务之一。选择“生物课堂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作为课题,主要是为了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达到激发兴趣,和谐教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课题研究的目的:

人的思维是语言的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功能上是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的。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多数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忽视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导致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常条理不清或答非所问,主次不分,语无逻辑,不能切中要点;从中考试题的答题中也出现表达不清晰、不准确的现象。本课题旨在教学中,探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成绩。

3.课题研究的意义

1

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中说”、在“说中用”、在“用中记”,改变学生学习生物时的死记硬背,教“活”的生物和活生生的人,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是很有意思的事儿,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以七年级生物教材为依据,按教学进度的时间顺序,研究以下内容:

生物课堂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2.研究方法

课题主持人负全责,负责课题的设计、组织、协调、成果资料整理、写结题报告等。

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资料查询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

察法、个案研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同的研究内容又根据需要综合文献调研法、调查法、观察法、在课题研究初期,更需要以大量的文献调研、调查研究为基础来构建整个研究与实践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

行动研究法是通过日常观察记录、个案研究、个人报告、阶段报告等手段来收集资料和分

析资料的。它的科学性是建立在计划、行动、反馈、调整的自我调整的螺旋式加深的结构基础上的,以及对这一结构进行评价的即时准确性和各个程序步骤落实的具体技术上的。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 准备阶段:

2008.9 — 2008.12,课题主持人撰写研究方案,做开题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做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2.实验阶段:

2009.1 — 2009.7通过个别访谈并进行了记录,修订研究的部分细节,落实改进意见,修定实施措施、提高表达能力的措施,通过查阅资料与记录,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撰写论文。

3.总结阶段:

2009.9 — 2007.12,汇总研究成果和资料,编号入册,请专家验收。

2

四、课题研究成果: 1.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题研究是师生共同完成的。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所发现,把死知识学活、用活。增加学生生物意识和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习成绩,成为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

2.为今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提供范式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自觉的运用,为其他学科提高表达方式的教学建立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3.理论研究及相关论文

共2篇:省级获奖相关论文1篇,市级获奖相关论文1篇(市二等奖1篇), 4.课堂使用效果

生物课堂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成绩跟综显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张弛有度,表达能力有新的发展,成绩稳步小幅度提高。

5.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录相资料

课堂实录光盘1盘。(存于电脑中,传不上去)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1.很难在农村中学抽出学生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目前,我区中小学为了实现地质学成绩的飞速提高,忙加班、忙加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甚至达到11.2小时,教师惯用指导背诵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6-7年的学习生涯中,已逐渐适应了这种教法,这种学法,有些学生不愿意改变学法。

2.市、区、局、校的等小气候教学质量观即:学生成绩、升学率是教学质量唯一标准,制约教师进行课改的进程,进行课改研究工作的压力很大,但我坚信只有进行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使学生与教师、教与学成为和谐的一体,因此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不能草草结题了事。

3.积极参与的学生偏少。总有一部分学生缺少动口的热情,每次实验都是看着别人说

3

看着别人做,认可别人的说法。怎样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本课题研究成果对大部分学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成果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今后要完善本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一种教学和谐课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外生活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动口说和动手操作的参与热情,丰富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附相关论文:

构建和谐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

————案例分析

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西朱中学 吴绍林

摘 要 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注入情感,使学生沉浸在轻松、民主、

和谐的氛围中,再树自信心,运用序列化、层进化评价语言,全方位激励,注重以“说”促学、以“用”促记,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执教七年级(下)生物(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八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对第一节植物体的组成和第二节《人体的动物组成》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

1 出现的问题:

3月4日上午第四节课,七年级(6)班生物课,课前批改了该班的作业,作业内容是:以“今天我学会了??”用150字左右进行叙述;生物补充练习册《人体的结构层次》。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①作业上量不足;②错误率很高;③存在着大量的抄袭、应付了事现象。当时,气愤、烦燥、无奈、苦恼一起袭来。如果不能改变现状,以后的生物课,将是怎的一个“难”字了得。

2 课堂教学录(部分)

2.1 片断

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略)。请相关同学来说说原因。

生:书丢了;不会写;写完了忘交了;我会做的都写了,不会的就抄了。

情景一:在学生谈原因时,他们的头深深的低着,声音几乎只是在嗓子眼里,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整个教室里顿时弥漫着沉闷氛围。我猜测他们的心理:应该是阴郁的、羞愧的、无主的、抬不起头的,他们感觉到对生物的学习不是轻松的、快乐的,而是痛苦的,对生物的学习是巨大的压力,是一种包袱,是负担。我意识到:再次的责怪他们是无益的,只能能使他们更加消沉。于是我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2.2 片断二:

师:(温和地)听完同学们说的原因,特别是“我不会,才抄的;不会、没写。”这是我的错误,是我没有把你们教会,减少你们做作业的障碍,才出现了这样的结果,这件事不怪同学们,只能怪我没有把你们教会的本领,但我坚信,我一定能把你们教会。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前面没学会的内容吧!

情景二:眉宇间已流露出不学会誓不罢休的神情。

2.3 片断三:

4

师:观察课本第人体的四幅图,尝试看图说话。

全体学生:观察,组织语言,说给自己听。

1/2学生:熟练表述,说给同位听。

生:(展示)说给全班听:第一幅图中有许多红色疙瘩是细胞核,蓝色块是细胞质,蓝线是突起,这幅图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师:(评价)只说一幅图,“好”,一个字,谁能得到“很好”“非常好”呢?

生:略

情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我说,我说”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2.4 片断四:

师:用你刚才说过的话,能解释窗外的大树能够“站着”吗?

生:因为大树的茎中有机械组织,机械组织的有支持的作用,所以大树能够“站着”。 师:“很好”,要是能再加点形容词儿,就是“非常好”了。

情景: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中,积极、兴奋的现象洋溢在整个教室,脸上的表情尽是没被提问的懊恼。

师:你瞧,我也“站着”,你能解释吗?

生:因为你的身体内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的作用,所以老师能够“站着”。

师:非常好,你会活“用”知识,解释现象了。

你学会了吗?今天的作业是:1、用“今天我学会了??”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话。2、修改生物补充练习册做错的部分,下课。

3 课后效果(令我惊奇):

①作业上交的速度快,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②作业质量比前次高出许多:字数超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内容全面,无人抄袭;③正确率大幅提高。

4 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本节课前后的作业效果对比,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师生间是否心灵相通,学生能否建立强烈的自信心,是成功学习与否的关键。而教师的态度、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调控手段、方法的选取尤为重要。

4.1 转变思维方式 “问责于已”为兴奋作好铺垫

由“问责于他”向“问责于已”转型。教师要有这样一个转变,一个“责已”的信念。正如片断二的记录,教师首先承担了责任,没有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的不足。一方面教师给自己加大压力,逼迫自己寻找使用更加和谐的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4.2 平常心唤起自信启动兴奋:

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学生,接近师生间的距离,用温和的态度情感、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好的师生关系胜过于许多说教,它可以使许多教育“症结”迎刃而解。有人情味的教学才是真正和谐的教育,有“情感投入”的教学是最容易有丰厚回报的教育。抱着这样的态度来开始工作,自己不觉厌恶,对待学生的态度好了,学生的自卑心理消失了,才能再树立自信心,师生间的教学活动才有心理上的保障。

4.3 评价语言序列化、层进化,扩大激励面 延续兴奋

通常的评价往往是针对回答者本人,其他同学游离于评价之外,评价的激励作用限于个别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对这种评价无动于衷,有悖于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理念。组织评价语言使之序列化、层进化,如:“好、很好、非常好”;“good、very good、very very good”序列化语言,对答题者既有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见不足,不再是全盘否定,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回答问题不再是负担、不再是包袱,在愉快中了解自已表达、思维中的不足,学生不再有怕说,怕被提问的心理负担,思考是积极的,回答是高兴的,因此,想让老师多设问题,想多争取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层进化语言对答题者及其他同学而言,有很强的激励性,促使他们自觉地深度思考、周密表达,再加上老师的提示,就比较轻松的得到“很好、非常好”,也就是说,跳一跳是一定能摘到桃子的,何乐而不为呢?因此,片断三中有许多同学争先恐后的举手。

5

4.4 以“说”促学,以“用”促“记”的教学理念,缓解学生的记忆负担。

一般来说,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反复地读,反复的背,程度好的学生很听话,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在必要时只要把背会的东西呈现给老师看就完事了。学的东西越多,记忆压力越大,学生的感觉就在“苦学”“苦读”,经常记不住或混淆。一些后进生的情况更加糟糕了。把教材中的学生关注的兴奋点先挖掘出来,把生活中的事,自然界中的现象请进教室,使他们能够运用感官,有亲身感受,才能“言之有物”,甚至形成条件反射,当材料出现时,应会有感受,在片断三、片断四中运用了“看图说、看现象说”的教法。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学生积累越多,越累,要使知识“活”起来,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使用中,更加深入地把握其内在联系,才能有效防止疲劳记忆,使学生脱离苦学。指导自己的生活,解释周围生命现象等都是在“用”中促“记”。片断四,“用”知识点解释“我也‘站着’”,为下一步用“旧知”求“新知”奠定基础。

学会表达 促进有效学习

徐州经济开发区西朱中学吴绍林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以直观教学、插图、作业为载体,突出“我”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学生说图深化理解、学生记忆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考等方面,以“说”“用”为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践层面上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情境 质疑 说图 记忆 评价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更有效、更科学?是广大生物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1.选设、捕捉情境,引起质疑、筛选问题,激发内在求知欲望

1.1选好情境,召唤学生 提供质疑素材

上课伊始,大部分学生的精力是分散的,未进入学习状态,营造一种情境,在一节课开始短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转移转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为课程的开始做好铺垫,正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情境可以是一幅图、一个实物、一个模型、一个寓言、一段故事、一首诗、一段歌、一连串的手势、教师的一个姿势??学习《呼吸作用》气体扩散原理,选取“在讲桌前边连续喷几次香水,使学生感受香味由近至远,越远越淡”的情境。情境的展示后,学生的精力下马上转移到课堂上来,引起学生在心理发问:老师是干啥的?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上的一些即时情境,既能有效地吸引走神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在生物适应性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趴在教室墙上的白蛾,容易发现它吗?在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中,捕捉到个别学生课堂上偷吃零食的情境,问食物在体内旅游的经历。

1.2 抛出疑问词 启发质疑

据调查: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小学占13.8%,初中生占5.7%。

[1]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2]。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曾说:“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是在‘学答’” [3]。中学生逐渐形成不愿思考,甚至不会思考,他们的探究意识、创造意识也就在“没有问题”慢慢倒退甚至走向泯灭。把:why、what、where、when、which等,还给学生,使他们再次掌握并运用提问的工具,能提问、会提问,引起内在求知的需要,进行有效启发,有效质疑,使学生搭建起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平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出示天竺葵叶片,从颜色方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尝试一下,有同学能问:“正面颜色为什么比背面深?什么原因使正面颜色较深?” 6

这就为下一步主动观察叶片结构做了前期铺垫,学生主动从标本、插图、文本中探寻“钥匙”---叶绿体—叶绿素。

1.3筛选问题 命中课程目标

学生根据情境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浮浅、有的难度过大、有的与本节教学内容无关、有的在生物学界目前尚无定论,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筛选出起始问题,除去一些当堂无法理解的,引导学生给所提问题排序。课堂教学中,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是其他问题的开始,这样,教学内容由一个个可见的问题穿插过渡,使教学流程自然顺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在提问中,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2. 精读文本 直观教学 品说插图

2.1 指导精读 把握关键

精细研读文本是指在阅读时要做到一个字、一句话,乃至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轻易放过,要把其中的准确含义琢磨清楚。文本中的部分内容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血液循环途径、种子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部分章、节则需要反复读,要特别注意关键字词、“模糊”词。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要把捕捉其中的关键词作为重点,如: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活的生物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统一体。要求学生在教材上圈点、划线同时在上下、旁边空白处做上标注,光...

合作用中的“绿”字标注为“叶绿体(场所)”,“光”标注为“条件”,“二氧化碳和水”标注为“原料”。呼吸作用中的“活”标注为“任何器官、组织、细胞,只要是活的就要进行呼吸作用”; 教材中关于生物学事实、原理、概念、对于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环境、遗传变异的表述中大量使用了一些模糊性词语如:绝大多数、大多、主要、一般、几乎、通常等等,这些模糊性语言的使用,使教材中对生物学知识的表述更准确、更严谨,也使其蕴含一些特殊的含义:有“绝大多数”就有“少数”,有“一般”就有“特殊”,有“几乎”就有“例外”,有“主要”就有“次要”。阅读时遇到这些模糊词语时,要换一个角度明确其内涵。

2.2 直观教学,指导感知、表述感知

直观教学是用实物或实物的真切描绘进行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本中的图片、教学挂图、生物模型、生物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或者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视觉感知。在学生感知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使用几个行为动词、几个名词以及一定的句式,如:句式1 我看见(颜色、.....形状、状态、位置关系);句式2 我摸?感觉是(软硬、粗糙与光滑、温度);句......................

式3 我闻到(味道);句式3 我想到?;我猜到?。强调指出一个“我”字,突...........

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同时为下一环节的小组内表述、班内表述进行语言准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学生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学生在小组中话可说,有内容可讲,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蠢蠢欲动-—畅所欲言-—口口若悬河的氛围。

2.3品说插图 深化理解

图文并茂是苏科版教材的一大特色,生物的图片以其简洁明了、形象生动、信息容量丰富特点,在教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改变了学生的视觉感知信息及思维方式,插图主要包括照片、结构模式图、示意图。每一幅插图才、插图中的每一处都有其实际意义,例如“→”可以代表“方向、流向、起点与终点等”、“粗细”可以代表“量的多少”教师善于挖掘插图中 7

的线、色、形、数字、位置等潜在意义,引导学生把图转化成可表达的语言,加强“说图”,盘活图表资源,在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中,有效地深化对知识地理解。苏科版七上6--11人体内气体和运输示意图的教学中,教师反复明确:由于肺泡中的氧气浓度高,而血液氧气浓度低,所以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根据这句话让学生找到图中相应的气体及其流向,并在相关的位置标出“高、低”,然后要求学生看图,用“由于?而?所以?”的句式模仿教师的话,同桌间、小组内先锤炼语言再进行班内展示,尝试说二氧化碳的变化、在肺泡处(组织部)二种气体的变化。说图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任务知识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气体扩散原理与呼吸的全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知识内化建构在原有基础上。

3.选取方法 理清关系

3.1因材施“记”

对于生命科学这门知识量较大、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而言,如果靠简单重复、机械背诵,往往会事倍功半,同时也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兴趣。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因材施“记”。根据教学内容,选用①情景记忆即对一定时间和地点信息的记忆,尤其是关于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或情境的记忆[4],如夏天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某一午餐给你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②故事法即利用某些复杂内容的关键词,编成容易记忆的事来记忆,如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可以记住“油煎鸡蛋沾糖吃,果汁的盐水真解渴”;③简图法即把复杂内容的关键词用转化成简单的式子来记,如:生+环=生态系统;④比较法即对复杂内容的异同点列表简化记忆,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异同比较、玉米花生种子的异同比较;⑤浓缩法即把复杂内容高度浓缩来记忆,正确书写光合作用可以记住“光7、4了”(7个要素叶绿体、阳光、二氧化碳、水、→合成、有机物、氧气。有4个动词即消耗了二氧化碳、水,释放了氧气,合成了有机物、储存了能量。);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可记为“多、7、毛、薄”(肺泡多、7亿、缠绕大量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并在6-7插图上进行旁注,在2周后的复习课上,学生看着图仍然能够准确地说出其特点,采用有的句式是:我看见?我想到?。

3.2、理清关系 巧用关联词

辩证法告诉我们,运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各种现象彼此相互联系的,有着内在逻辑关系,“教师通过生动事实把规律性揭示得越深刻,学生去记忆的全部事实、细节、详情的必要性就越少。不需要背诵,而是按照逻辑本身,就能把规律性的概念保持在记忆里,记住它们也是很自然的事。只要深刻地理解和思考清楚各种

[5]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就够了。复习检查要要揭示新的因果联系??”内在逻辑关系、

因果关系通常是用关联词来反映的,同时,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带有的一到二个关联词,连在一起,一方面能够提示现象间内部联系、逻辑关系,另一方面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方便记忆。常用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选取关联词语,规定句式,适当提示,引导学生主动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例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110页的插图,请同学们说说图用“我看见??这是因为??所以??”提示学生用上“呼吸作用”。在小组研讨后,有同学这样说:我看见左边瓶中的蜡烛火势大,而右边的火势小,这是因为左瓶中的材料是用沸水处理的菠菜,细胞是死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消耗氧气,氧有助于燃烧,所以,左边瓶中的蜡烛火势大;右瓶中的材料是用新鲜菠菜,细胞是活的,进行了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助燃,所以,右边瓶中的蜡烛火势小;二周后,在三个班级随机选了3名同学进行反馈,学生不仅能正确说出,而且情绪高涨,缓解疲劳记忆、机械记忆。

3.3知识=工具 让知识“活”起来

8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6]。学生积累越多,越累,要使知识“活”起来,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使用中,更加深入地把握其内在联系,才能有效防止疲劳记忆,使学生脱离苦学。课堂上《营养物质的作用》一节中, “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后,进而问:生活中的羊、小鸟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呢?;掌握了“人为什么要喝水”后,进而问:为什么要给植物浇水?学生使用了前期的知识进行解释,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的使用与迁移。让知识在课外生活中得到运用,有时,学生不会把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忽略了知识的使用,这需要教师适当引导与点拨。在《合理膳食》一节教学后,布置一项开放性作业:分组给你的任课老师设计一天的食谱,组内选取优秀食谱,送给并能说服相关老师。小组合作成完成设计后,开始不敢送、不好意思送,经过鼓励送给科任教师,有学生这样反映:XX老师听我说的时候,我紧张得要命,说完后,我挺高兴的,下次我还去找老师。一周后,有其他科任教师说:“学生给我写的,真好,我还真不知道唻,蛋白质还有这种作用。”《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教学后布置:请你指导XX选用什么水,浇花比较合适,而且要说服XX。在表达中、在交流中、在使用中,学生的生物兴趣有增无减,知识得到巩固,交往技能,健康心理得到了发展。

4.示范引领 激励评价 变式作业

4.1发挥优生示范 落实小组合作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运动参与;逐步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起主导、引领作用,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不同观点和感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式能力。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示的材料,限定句式,引导学生说现象、说过程、说生活、说插图、说自己,教师注重学生的视觉感受、生活感受,规定了说话句式,很多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内的讨论;优生的“说”往往与教师设计的答案是一致的,于是,请优生再慢说一遍,给其他后进同学起到讲解、示范作用,其余学生跟着说,小组内再互说互听互纠,兵教兵、兵练兵,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使小组合作、表达交流气氛浓厚,教师通过对2-3名后进生的提问,便可掌握反馈信息。

4.2 鞭策性评价,有效促进思考

“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怠”,课堂上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再思考是评价的任务之一。将:好、good、很好、very good、非常好、ok,Excellent, wonderful,、great、 perfect等简洁多样评价语言,适当组合搭配使用,使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激励,学生即张有紧张的压力感,又有轻松的愉悦感。例如:这个回答-好,差一点就是“很好”;离“非常好”只有一小步了;对于完美的回答甚至可以说:非常 很好;very very good;很很很好;再把某个词用进去就是“好”答案了;你敢在教室里,你敢到外面去说吗?等等。学生受这样的评价,感觉老师没批评任何人,对自己来说又有挑战性,产生了亲师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做,不怕犯错误,对老师说的、做的有愉悦的思考情绪,学生在不知识不觉中,又上完一学生物课。

4.3变作业模式 开放作业空间

传统的作业模式往往是教师布置练习题(选择、填空、简答),学生照本抄来,或是练习册第几页,学生抄抄答案,学生作业过程创造性思维被扼制,思维空间狭小。每堂生物课都有一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选择几个作为“骨”,在学生原有语文的基础上,连词成句,连句成章,使生物学知识成为可串可连的整体。既达到的巩 9

固知识的目的,给学生以创造的空间。例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教学后,我尝试布置这样作业:用“生物圈、我、说明、知道了、恶化、保护等词写一段100-150字的短文。”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云晓,郑新蓉,康丽颖1999.您了解今天的中小学生吗.中小学管理,7(11):.2-8

[2]袁振国.2002.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4

[3]沈琳 胡兴昌.2008.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学教学,33(11).:16

[4][美]Anita Woolfolk .2008.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72

[5][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81.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 2-3

[6][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81.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5

10

更多相关推荐:
课堂观察报告

对大气压强一课师生问答的分析及思考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行为是课堂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研究课堂提问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提出问题的...

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察点:教师提问有效性观察人:***观察小结许**老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较单一,注重培养学…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授课课题:细胞膜和细胞壁授课科目:生物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0xx年10月18日授课班级:高二(2)班一、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一)、课堂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麻老师在教学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

课堂观察报告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培训者研修班课堂观察报告第九组:靖宇县濛江学校:杨**本次培训有幸聆听了侯恕老师关于《课堂观察》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使我深受启发,备受启迪。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以…

八年级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第二章实数2.6.实数(二)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此案例由司*老师主笔,附件部分为上课教师的导学案)(背景)任课教师:李**教学主题:2.6.实数第二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观察教师:数学教研组活动背景:(1)继…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一观察目的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影子研修参与课堂观察是一次尝试意在原来观课议...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12月4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对老师执教的whenwasitinvented?一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分设立了如下几个角度,以下是详细材料:观察目标:课前预习效果及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观察…

对外汉语 实习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课型课时时间年月日听课地点教材教师听课班级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观察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指向一、观察点选点说明这一节课《代数式的值》属于概念和计算相结合的课,是让学生理解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值等概念,在明白概念的基础上计算求值。根据王老师课前会议说课及教案设计…

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数学课堂观察报告情境创设与资源课本资源的利用是怎样体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1观察点与选点说明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的课堂文化维度中的创新视角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和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已是国际数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

一堂小学数学课课堂观察报告

比的应用观课报告观看了许老师的课下面就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测点的观察情况作一简单分析由上节课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导入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上来老师让学生观察信息窗中的信息从图中的奶与茶的比是37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进行思...

课堂观察报告(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