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总结与反思

时间:2024.4.20

学校的起源以及学校观的

转变

姓 名:何 欢

学号:201322600073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任课教师:王建成

教育学的总结与反思

1

一、学校的起源

20世纪中叶,我国的教育学理论主要受苏联的影响,当时普遍的观点认为:学校产生于统治阶级对教育的垄断;学校产生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麦丁斯基在他编著的《世界教育史》中说:“学校最初是在蓄奴制社会形成如期,在古代东方各国发生的??这些学校和科学还 在阶级社会发生的黎明期就已不但成了满足社会需要的武器,而且成了祭司阶级为自身创造社会中特权地位和统治地位的工具。”1康斯坦丁诺夫在和麦丁斯基、沙巴也娃三人合著的《教育史》说:“当私有制、奴隶制、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出现的时候,原始社会就开始瓦解了??人民的统治集团(祭司、首领、长老)划分出来了;有些知识(田地的测量、河流泛滥的预告、病人的诊治等)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智力教育跟儿童学各种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分开,并变为祭司的特权。为了讲授这些知识,建立了特殊的机关(学校),这些机关是用来巩固剥削者统治的。”2但是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有越来愈多的学者反对这种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角度来考察学校的起源,他们认为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主观价值判断,“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学校起源的理论改造过来,把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表述为: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人的智力和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智力和能力必须通过创办学校进行训练和培养,文化知识 的丰富,学习内容的扩大,特别是文字的产生,有了贮存和传递知识的工具,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于是产生了学校。”

我认为,在文字产生后,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与传播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又需要有效率的传递,这才产生了专门的教学机构——学校。

二、现代学校观的转变

学校观是指对学校的基本看法。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人员的看法,也包括社会普通民众的看法;既包括个体的看法,也包括群体的看法。传统的学1

2 麦丁斯基著,叶文雄译.世界教育史(增订本)[N].北京,五十年代出版社19xx年10月第5版 康斯坦丁诺夫等著,李子卓等译.教育史[N].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12月第1版

2

校观建立在传统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就学校观的理论取向来看,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关注的是学校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对个人。功能主义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关注教育对社会整合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就是要在日益分化和异质化的社会中创造和维持团结与一致。而且,教育应该帮助人们决定应该以

3什么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冲突主义更是认为教育对维护阶级统治有着重要作

用,如阿尔杜塞就认为:“资产阶级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暴力的方式,实现对学校的控制,而学校教育的功能也就在于以非暴力的方式维护统治阶级的现状,并通过灌输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精神和文化上为统治阶级的控制提供服务。”4传统社会中学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5:

1.教育资源私有化。教育资源是指一切农耕转化为教育社会实体构件和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条件的各种自然因素。6可以分为如教师、教室、图书资料等的有形资源以及校风、学风、学校声誉等无形资源。教育资源是教育活动的载体和基础。在传统观念里,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属于学校私有的,具有专属性,是服务于本学校的师生员工的,教师授课只对本校学生,教室只能本校师生使用,图书资料不让校外人员借阅,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在大门口竖上“闲人免进”的牌子,更是完全将学校同外界社会隔离开来,学校就成了一个封闭式的专门场所,其教育资源根本无法与社会共享。

2.角色定位行政化。我们的教育行政体制来源于前苏联,是一种自上而下管理严格的中央集权型的体制结构。学校在这一结构中扮演着一种执行角色,往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提出种种价值要求,然后交给学校去实施,学校在教育中的作用只是一种执行命令的“教育加工厂”,没有其应有的自主权,学校的角色定位行政化色彩浓厚。长此以往,学校也乐于把自己当作教育的“下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越俎代庖地行使着许多本不属于他们的权力,过多地干涉了学校的正常发展。

3.教育方式单一化。传统的学校观认为只有全日制、面授的、进行课堂教学的有围墙的学校才是正规的学校。因此学校的教育方式是单一的,老师、学生、 教室、黑板、粉笔、教材就构成了传统学校教学的全部要件,偶尔有之的社会实3

4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N]..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N]..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5 郑利霞.传统社会学校观的历史局限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4:3-4

6 傅松涛.教育社会学新论[J].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3

践、实习、见习也往往流于形式,居于次要地位,更谈不上网络教育、社区互动了,这种教育方式下,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也很单一,只限于课堂教学上的师传生受,交流的媒介也只局限于教材等相关内容。

4.教育功能片面化。功能是指事物和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因此教育功能亦可称为教育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向个体传授文化、经验,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教育功能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的。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曾以美国中小学为例说明学校教育的这种功能即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这是教育功能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但是,当前学校教育功能发生了极大的偏差,人们过分强调学校教育的选择功能,学校因此成了社会对个人进行鉴别和选拔的一个筛选器。这种片面化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得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人格扭曲,成为被动接受选拔的学习机器。

5.管理方式泛行政化。学校的存在赖于其本体功能的必然性而非行政维持,虽然也需要一些行政机构进行日常的协调和管理,但它们应放在服务的位置,而现实学校管理中却是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注重效率要求而非科学诉求,强调行政服从而非科学规律,学校仿照社会机构进行行政化管理,过分强调学校管理的组织效率。教育行政已成为一项庞大的事业,学校管理的泛行政化现象也日益突出起来。

6.办学方式封闭化。传统观念中的学校是有围墙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场所,班级授课制是其典型的教育方式,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命令行动是其惯有的工作方式,办学只是在这一围墙内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完成教育任务,孤军奋战,缺乏与社会、家庭的信息交流,没有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的合力,没有把更生动的教育资源引入学校教育当中,是一种关起门来办教育的封闭型教育模式。

随着19xx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 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于19xx年又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论,学习已不再成为在专门的教学组织机构中进行的专门的系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是正常的日常生活之事,教育成为人的基本人权。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教育不再是一生中某个阶段的特定工作,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事。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结构的转换,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已成为人们 4

生存的必要条件,教育也从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扩展到终身教育。尊重个体的主体性。

学习化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学习的个体和组织构成了学习 化社会主体,这些个体和组织既是社会的主体,更是教育的主体。在学习化社会 中,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从传统社会学校中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和获取,教育内容和方式也随着学习者的不同因人而异,体现了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着眼于个体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学习化社会的终极目标是推动个体和社会的不断持续发展。学习作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手段,在未来的社会中应该突破 传统教育的落篱,成为人伴随终生的必然需求,教育的目标不是指向现实的谋生需求,更重要的是指向个体的未来发展。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要 素,不只是满足于社会当前的稳定和繁荣,而是指向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 会资源更加开放和共享。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共享的社会,一切可供学习的社会资源全部向学习者开放,给学习者营造一个全面学习的环境。同时,各个教 育单位之间、社会单位之间,甚至国家之间也对彼此的教育资源实行开放和共享,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加快全球化学习社会的到来。

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给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在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办学方式等还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面对挑战,我们必须进行大胆的教育改革具体来讲,就是要使学校具有自主、 开放、合作的新特性7:

(一)自主

学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不同层次、类别、地区的学校情况又千差别,因此不存在到什么地方都适用的教育发展计划和指令,学校应根据自身能力、互动对象、环境资源等灵活自主地调整其工作和发展方向。做到:管理方式弹性化。一方面要改变目前各类学校教育特别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不沟通的状况,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使正规教育体系变得更加富有弹性;8同时,在同一类教育内部实行学分制,进行弹性管理,允许学生在一定期限内自由决定工作和学习;再有,放宽入学限制,实行无考试入学,无论什么人,修满相应学 分,达到考核要求就授予其相应的证书和学位,学校就象“学分银行”、“知识超7

8 张静,郑利霞.学习化社会中的学校观变迁研究[J].教育理论争鸣,2004:16-19 张再林.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J].人文杂志,2000(4)

5

市”一样,可以随时、方便地满足任何学习者的需求。角色定位独立化。学校和 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不再是等级森严、依附性强的上下级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只是 政府办教育的智囊机构,学校是一个办学实体,教育行政部门只起到指导、协调 、规划、监督和服务的职责。教育管理体制走向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相给合, 中央决定大的办学方针、性质,具体实施由地方特别是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来实施, 学校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二)开放

持田荣一等在其名著《终身教育大全》中指出:“今后学校的样子,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是“利用校外设施进行教育”;二是“多目的利用学校”。充分体现了未来学校的开放性特征。

(三)合作

学习化社会中的学校必须与多方合作,拓展办学途径,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办学方式多样化。学习化社会中的学校不只是政府举办的教育场所,将实现多种办学方式并举的局面,比如:民办教育和培训、国际间合作办学、企业的职工培训、社区教育活动等等。

我认为学习化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还不足以反应学校观的转变,学校是一个复杂系统,我们应该从系统内部与系统外部两个方面来考虑到底什么是学校。复杂性不仅表现在教育过程的动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教育主体的复杂多元性、学校系统整体与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学校组织内部诸要素之间显现出的各种不确定的非线性关系,还表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所有教育系统内部规律、教育系统外部规律都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使学校不断积累量的变化以致质的飞跃,从而产生新的学校观。

6


第二篇:教育学人物总结


教 育 学

一、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xx年壬寅学制,19xx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更多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总结

20xx年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数学学科的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如下:一、以高尚的师德育人我热爱和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4.三年级数学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总结

小学四年级20xx-20xx学年下学期英语工作总结尖山小学杨秀宇时间过的很快,转眼结束了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中,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j教育教学总结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在刚刚过去一学期里,我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指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努力和团结协作下,崌峪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围绕省级示范学校评估复查授牌工作重心,推…

二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2

二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总结本学年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

三生教育教学总结

“三生”即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

二年级三生教育教学总结

一学期以来,本人对“三生教育”这一话题从陌生到熟悉,教学工作从生疏到熟悉。教师们在不断的学习、教学中体会到了“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地投身到教学当中,也得到了不少收获。现将二年级“三生教育”开展情况做…

20xx——20xx学年三生教育教学总结

红岩明德小学20xx-20xx“三生教育”教学总结红岩明德小学20xx年x月x日红岩明德小学20xx-20xx“三生教育”教学总结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特殊教…

课程教学小结模板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小结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2本表由任课教师填写一式两份一份归系部存档一份教师自留

大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

硚口区机关幼儿园教师工作手册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20xx年3月至7月学年度第二学期大一班当夏天炎热的脚步轻轻走来匆匆茫茫的一学期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们也即将踏入小学的门槛结束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不能不感叹时间的飞逝...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小学

教育学及其功能选择填空教育的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出自论语乐正克的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捷克民...

20xx年度某某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和谐奋进铸辉煌展望未来谱新篇20xx年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20xx年我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胜利地拉上帷幕一年来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中心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县教育局质量提...

教育教学总结上

明港一幼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大班教育教学总结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在忙忙碌碌中又一学期已到尾声本学期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园里布置的各项任务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政治思想方面我坚决拥护中国共 产 党的...

教育教学总结(1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