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学改革总结

时间:2024.4.20

《旅游学概论》教学改革总结

旅游教研室  吕芳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之一,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学的理论体系、思想方法、调研方法、趋势预测、内容体系等知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针对旅游学科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以下是我的教学体会和思考:

1 教学研究框架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提出适合《旅游学概论》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使学生真正学到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教学目的。总结出以下教学研究框架体系:

2 教学实践探索

2.1教学理念:“传播知识、享受快乐”。

诠释: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气氛,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课程知识。

2.2教学模式:“教师主讲、学生参与”。

诠释:坚持教与学的互动和配合,教师好的引导和课堂师生互动。现在学生都很有思想和个性,老师搭建好舞台,使学生也成为你调动舞台的重要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这就需要老师有一个非常好的学期课程设置(课程策划)和每次课的课程设置,在这方面与其说教师是一个好的讲解者,还不如说教师是一个好的策划师,一个好的策划和课程设置,就等于这门课程成功了一半。提前告知本课程的学期安排,特别是学生实践环节和参与环节,让他们有充分的实践和时间来准备好这次活动,可以采取一些评选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便达到更好的参与效果。

2.3教学内容:

(1)系统性教学

依靠成果丰富的教学体系和实践优势,及时把最新的科研和实践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旅游资源时,涉及非物质性旅游资源讲解时,举例“徐霞客故居”的规划就是利用文化吸引,“珠三角旅游发展动力”强调其经济吸引和驱动等,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解释每一句理论和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所有的理论都是有现实的实践来解释和支撑的,这样既达到理解简单,又能够记忆深刻。

(2)热点性教学

旅游学科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与生活关系的密切。在教学中精选主体内容,以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熟悉的区域为话题,及时引入报刊杂志及网上最新旅游和社会发展动态,探讨旅游科学的新知,介绍旅游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如在讲解理论时会让学生思考“谈谈旅游景区涨价风波利与弊并分析其原因”;“旅游开发对农村社区的影响”;“香港迪斯尼对内陆主题公园的影响”等等。

(3)实践性教学

在整个课程体系设置中安排好实践环节,成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线,寓教寓乐,贯彻“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比如我在安排旅游调研时,就提前安排好教学实习环节“唐山旅行社调研”,让同学深入现场,实地调研,现场讲解,圆桌研讨,最后在课堂讲解时就非常生动,达到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良好循环,这样才会更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目的。

(4)活动性教学

在教学活动可以适当策划些激励学生活动,以达到更好效果。我在这门课程中就有一个活动,评选“旅游策划师”和“最佳团队”活动,并颁发鼓励性的证书。活动成功在于有好的策划活动和给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以及好的激励机制等。

2.4 教学形式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好的讲课内容用清晰和精美的ppt展示出来。有一个形象比喻:“内容就像一个人的思想,ppt就像一个人的语言”,好的讲课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一个好的表达和交流形式也同样不可小视,因为会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教学更精彩。

(2)我清醒地认识到:讲课不是作学术报告,在授课的大部分时间,主讲教师站在学生前或中间,与学生“零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学生注意力很集中。这种“零距离”的“教”与“学”的交流,从学生的眼神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随时调节和控制好课程的气氛和节奏,千万不要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播者,而不是有艺术的知识传播者,这两者的效果差别非常之大。

2.5 反馈机制

检验你劳动成果的重要途径就是你培养的产品(学生)的反响如何?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和学生交流,不要过分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不顾学生的实际坚持如一,其实通过交流后,你会发现有一些好的建议的确对整个课程的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是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的重要途径。交流的方式很多,上课中或课后,通过找个别聊或e-mail等途径都可以。同时像教学活动中教师听课后提出好的建议和吸收其他教师好的教学亮点同样是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因为只有好的反馈机制和接受这种反馈机制的心态,才会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才会成为跟上时代的好教师。

3 教学体会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和十多年的求学体会,成为一位好教师是我永远的追求,所以我也在不断的摸索中,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3.1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旅游学科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紧跟时代,所以在教学内容中案例的选择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要不断追求创新,根据自己课程特点,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千万不要一成不变,也不要一味模拟别人的上课模式,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寻找最适合课程和自身的教学模式。

3.2 好的课程设置和有序的计划安排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一半”,这在教学安排中同样重要,第一次课程安排非常重要,主要告知课程计划和重要环节安排,让学生了解课程特点和计划,使学生在未来的课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预习。

3.3强调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我认为: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讲解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思想方法、新理论、调研方法、内容体系和技术路线外,我还进行开放式教学:室外教学、圆桌研讨、策划与设计实践(学生竞标方案)。后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和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发表研究论文,培养他们初步的研究能力。

3.4 准备充分,信心上课

    上课的信心是建立在你备课是否充分的基础上的,我个人感受到:如果备课非常充分并且内容非常精彩,上课是件很高兴也是很兴奋的事情,否则,即使曾经上过的课,如果没有好的准备,上课的感觉也很没有成就感,我想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因为一趟课下来,你如果感觉不太满意,那肯定学生也会不太满意,但反过来,你感觉满意,学生也不一定满意。所以,我认为,要想上课达到好的效果,第一,你要准备充分,很有信心的走上讲台;第二,你的授课内容和讲课方式是否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等方面的情况,只有教与学的双方都达到满意,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3.5 跳出山界外,讲课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跳出山界外是在讲课时可以适当跳出旅游(专业)说旅游(专业),要有必要的发散,比如可以扩展到旅游——社会——人生等方面的话题,开阔思维、调节气氛,会收到很好的上课效果。讲课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是指要充分展示你个人的魅力,包括你的专业知识的渊博,以及你的幽默和风趣,以及你为人处事等方面对学生的立体影响,我想这些影响将对学生是深远的,也是上课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二篇:旅游学总结


旅游旅游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 旅游的定义: 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参与旅游业和受旅游业影响的四类群体: 参与旅游业和受旅游业影响的四类群体:游客、旅游企业、东道主政府和东道主地区居民。 旅游是由游客、旅游企业、东道主政府和东道主地区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游客的过程中产生 旅游 的现象和关系之和。 定义旅游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旅游的衡量标准和法律问题。 定义旅游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旅游的衡量标准和法律问题。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考 虑旅游的定义: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 虑旅游的定义: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自 己的家居环境、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从供给的角度定义旅游 给的角度定义旅游:旅游是为了 。从供给的角度定义旅游 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愿望的所有的企业、组织机构和设施构成的行业。 旅游是人们以旅行为手段,离开定居地并在异地做短期逗留,以了解自然和社会、完善自 旅游 我或发展事业为目的的社会生活现象。 。 旅游的特点:ⅰ、异地性ⅱ、暂时性ⅲ、流动性ⅳ、综合性 旅游的特点 旅游的本质属性ⅰ 社会综合本质属性: 旅游的本质属性ⅰ、社会综合本质属性:旅游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种因素的高度综合性活动,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对一个 国家和地区产生深刻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经济消费本质属性: ⅱ、经济消费本质属性:旅游从少数人的活动发展成现代大众性旅游,其根本原因是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必须获得 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接待服务,才能实现旅游的目的。在强调旅游产生的经 济基础和消费行为的同时,还要认识到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行为。旅游的一个重要功 能就是为社会产生出了更有效能的劳动者,他们都需要通过旅游或日常休闲恢复其再生产 能力。 文化休闲本质属性: ⅲ、文化休闲本质属性: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 化都可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另一方面,旅游又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旅游是人们在基本 物质需要满足后的高层次精神、文化享受的消费形式,也是休闲的重要形式和手段之一。 从经济的外壳进去,从文化的内核出来,才能真正认清旅游所具有的非经济内核,才能理 解旅游的文化实质,并认识到这种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旅游的经济意义。 。 国际政治本质属性: ⅳ、国际政治本质属性:旅游是一项跨国的人员流动现象,所以必然要涉及国际政治。在 现代国际交流中,旅游素有民间外交的美称,有利于世界和平。国际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反映世界局势和国家关系。旅游具有显而易见的政治色彩。 生活方式本质属性: ⅴ、生活方式本质属性: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 游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现代化、高质量、个性化、特殊化的生活方式。 旅游活动旅游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社会生活现象,是人们出于和平目 旅游活动 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全过程的综合性活动。简单讲,旅游活动是旅游者旅行、 游览全过程的活动。 1、 旅游活动并不是孤立产生的, 而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社会生活现象。 2、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新的消费形式,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形式,是人们物质文化 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3、旅游活动包括旅行和游览等全过程,它是临时的在异地的活动,不会导致在异地的 居留或工作。 4、旅游活动是出于和平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活动。 5、旅游活动的特点:综合性、享受性、暂时性、异地性、流动性。 休闲休闲定义 ①从时间的角度:休闲是从劳动和其他义务活动中摆脱出来的自由时间。 ②从活动的角度:休闲是人们从工作、家庭、社会的义务中摆脱出来,为了休息、转 换心情、增长知识,而自发性地参与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任何社会活动的总称。 ③从状态的角度:休闲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从中得到幸福与满足的,与 个人内心世界密切相关的体验与心态。休闲不仅仅是心灵上的(mental) ,更应该是精 神上的态度(spiritual attitude)和灵魂的状态(condition of soul) 。 休闲既不是时间,也不是活动,而是存在的状态同时也是

自由意志。 ④从制度的角度:休闲的制度定义试图揭示休闲与工作、婚姻、教育、政治、经济等 社会活动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⑤综合的定义。休闲是复合的、多面性的,在劳动、玩乐、教育乃至所有人类社会行 为中都存在休闲的因素,单独任何侧面都无法充分说明休闲的本质。 休闲的特征(1)解放性:休闲意味着从义务性的社会拘束和不能充分满足个人的日常生活 休闲的特征 : 中的暂时解脱。 (2)自由选择性:参与休闲完全出于个人的自发性,它是根据个人个性、兴趣、需求 选择喜爱的活动。 (3)自我表现性:真正的休闲是最能真实地表现真正自我,并且在不受任何制约的充 分表现中得到满足的活动。休闲具有培育自由心性的非功利性的性质,能提高个性价 值。这在城市化、组织化、规格化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4) 价值创造性: 休闲具有追求快乐和价值的性质, 参与休闲活动能感到生活的意义, 丰富人生的内容,并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休闲能摆脱束缚个人的日常性和固定性 的社会制度,在超越一切的世界里自由的反对或补偿支配自己命运的价值。否则,人 类将在社会、家庭的制约中备受无处不在的挫折感的折磨。 (5)劳动关联性: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劳动与休闲是对立关系;对于脑力劳动者而 言,劳动与休闲是延伸关系。 (6) 生活方式性: 休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它构成了生活的重要领域。 休闲的功能 (1)休息功能:精神、肉体得到恢复,消除紧张与疲劳,从而让人体验到工作的自豪 感和成就感,并进一步追求人生的乐趣。 (2)转换心情功能:使人们从日常的、职业的压力或紧张状态中得到释放和舒展,从 而可以积累新的活力,维持正常生活节奏,使人产生对人生的幸福和快乐的期望。 (3)自我开发功能:使人们从刻板的、例行公事的工作中摆脱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 休闲方式,争取更好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休闲经济 (1)休闲时代 (2)休闲产业:根据国际统计局,休闲产业包括旅游、娱乐、体育、文化和休闲教育、 兴趣爱好、公益活动等以及服务于休闲经济的产业和部门等。 (3)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人类经济生活发展的第四 个阶段。它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 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一系列可记忆事件。一项 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变得值得回忆,进而成为一种体验。如果顾客愿意为这种体 验付费,那么体验本身也就可以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它创造的价值来自于个人内 在的反应。其实,体验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是直至现在我们才刚开始将它作为 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方式来对待。 娱乐娱乐(recreation)被认为是一种与工作相对立的,用于恢复身心,使人们能以更饱满的精神 娱乐 投入下一次工作或任务的活动。 。 雷珀模型 Leiper’s System Framework 1985 年:雷珀的旅游系统识别了 5 种互相影响的要素:旅游者;客源产生地;旅游通道; 种互相影响的要素: 旅游目的地;旅游业。 1990 年:雷珀模型包含了 3 个基本要素:旅游者;地理因素(客源产生地、旅游目的地、 个基本要素: 旅游交通系统) ;旅游业。 客源产生地 旅游通道 旅游目的地 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人文、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政治、法律等环境。 雷珀模型的特点: 雷珀模型的特点: (1)由于雷珀模型并不是建立在某个学科领域或研究体系的基础上,所以他能够将多 学科研究方法整合起来进行旅游研究,同时又提供了旅游学如何界定研究范围的框架。 (2)雷珀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它能够在许多范围或层面上使用。 (3)雷珀模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并显示各 类旅游活动所具有的共同要素。 (4)雷珀模型显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研究原理:所有的旅游要素都是互相关联、互相 影响、互相作用的。 (5)雷珀模型简单通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 营销系统模型 Marketng System 1985 年, Mill and Morrison 的模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的模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市场;旅行;目的地;营销。 1995 年,Hall 的模型包括: 的模型包括: Demand Factors: 需 求 要 素 Motivations Knowledge, comprised of information, past experiences and preferences Expectations Supply factors: 供 给 要 素 Tourism resourc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t Experience 旅游体验 旅游学科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旅游学科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思考:从多个角度认识与研究旅游。 1、旅游作为一种人类经历——心理学 2、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现象——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 3、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地理学 4、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经济学、市场学 5、旅游作为一种行业——管理学 为什么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为什么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任何产业的特点主要取决于其所服务的对象和产品、业务的特点。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包括旅行和游览两个过程,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综合性决定了旅游学研究和旅游业及其工作的特殊性 1)旅游业的特殊性:旅游业的拉动性。旅游业的依托性。旅游业的敏感性、脆弱性。 2)旅游业工作的特殊性导游工作的复杂性。旅游服务的特点。 3)旅游学科研究的特殊性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旅游统计的困难。旅游业是 否真的存在? 旅游发展史从旅游发展历史中学些什么? 从旅游发展历史中学些什么?

(1)旅行产生的历史,及其如何发展演变为现今的大众旅游。 (2)历史上促进旅行和旅游发展的要素。 (3)世界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阶段性与特征。 (4)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国情特点。 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1)古代旅行阶段:19 世纪 40 年代以前 (2)近代旅游阶段:1840 年至二战前 (3)现代旅游阶段:二战以后至今 三个方面的发展演进:

(1)人数不断增加 三个方面的发展演进: (2)范围不断扩大 (3)内容不断增多 世界古代旅行活动 1、概况 (1)早期迁徙活动:①缺乏外出旅游的主客观条件。②多是因为自然或人为因素,为 求生存而被迫进行的,其性质完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 (2)早期旅行者及其目的:①贸易与宗教朝拜旅行最初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 一种由经济需要而产生的交换与贸易活动,正是商人开辟了旅行的通道。埃及的宗教 节日、金字塔和神庙。②云游的医生、学者、传教士或艺人 (3)古代休闲旅游:①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早期寻求乐趣旅行的典型②古罗马人康 体娱乐旅行,最早的娱乐旅行者幅员辽阔、政治统

一、经济发展、交通发达、铸币通 行、语言共通、游览愿望…… (4)大游学时代 the grand tour:①17 世纪早期,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英国伊丽莎白 时代,鼓励家庭条件不错并希望步入管理、法律或军队生涯的年轻人出国旅行完成教 育。②该行为为社会上层所模仿,最后成为绅士们完成教育的风俗,是贵族子弟的一 种以修学求知为目的的漫游式旅行。③大游学十分有趣,频繁而富有传统。它慢慢地 演变成一种休闲旅游,巴黎、维也纳、佛罗伦萨等成为知名旅游地。现今的修学旅游 与之相比都显逊色。④19 世纪早期,拿破仑战争使欧洲旅行停止。 (5)中世纪以后, 新兴资产阶级对外扩对黄金的需求,促使了探险、考察性质 的航海旅行和 18 世纪中叶开始的掠夺殖民地运动 (6)18~19 世纪前半期,资产阶级提出个性解放和浪漫主义,引起回归大自然的浪潮 (7)早期关于旅行的著作 2、特点 (1)从旅行、旅游发展史看,旅行活动的兴起和发展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状 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从旅行形式看,商务旅行在古代旅行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 动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 (3)从参加旅行活动的人数和成员构成情况看,古代旅行活动的参加人数较少,消遣 旅行活动主要限于统治阶级、富豪和文人。 (4)为旅行服务的行业产生于旅行活动之后。 中国古代旅行活动 1、概况 、概况:①帝王巡游 ②商务旅行③政治旅行官吏宦游④学术考察旅行⑤宗教旅行⑥士人 漫游 ⑦航海旅行⑧国际旅行 2、特点 、特点:(1)一些形式领先于西方。 (2)参加旅行活动的人次、旅行种类及范围均超过其他国家。 (3)具有更为浓厚的文化色彩。 (4)来华旅行的人数较多,出国旅行的较少 近代旅游活动 与古代旅行相比,近代旅游的两个特点: 与古代旅行相比,近代旅游的两个特点:①19 世纪初期,旅游活动转变为一种参加人数较 多的社会活动。②19 世纪中叶,为旅游服务的企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并作为一个 独立的经济部门而存在和发展。 (一)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 (1)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出现。 (2)城市化进程及人们工作性质的变化。 (3)

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2)城市化进程及人们工作性质的变化。这促使更多人参加旅游活动来改变生活和工 作环境,以恢复体力和精力。 思考:比较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为什么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旅游的发展? 思考:比较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为什么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旅游的发展? 农业社会:农村生活与农业劳动。 工业社会:城市化与机器大生产。 旅游是非常规的生活方式,充满享乐性。 (3)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这扩大了有条件外出旅游的阶层。 产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机器化大生产使得人们在时间上和经济上逐渐富裕起来。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出现,扩大了外出旅游的阶层。 近代旅游还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如 1914 年开始的一战、1930 年经济大萧条、1939~1945 年的二战,严重阻碍了旅游的发展。 此外,近代旅游发展仍存在一些较大的障碍,如缺乏经验、手续繁琐、对异地的陌生感、 语言与货币方面等。 近代旅游业的出现与发展 重要事件: 重要事件: (1)1841 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了近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团队旅游,成为划分近 代旅游活动与古代旅行活动的标志。他本人也被誉为近代旅游业的创始人。 (2)世界上第一个经办散客旅游的是托马斯·贝内特。 主要表现: (1)旅行社的出现和导游书籍的出版。 主要表现: (2)运输业与旅游业务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 (3)旅馆业和饮食业的出现。 (4)金融业介入了国际旅游业。 (5)旅游胜地建设有所发展。 中国近代旅游活动与旅游业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深刻变化。从总的情 况看,由于近代中国战乱不断,广大人民生活困苦,交通落后,加上政府不重视及当时不 利的国际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我国旅游业始终没有得到发展。 1、旅游活动

(1)外国人来华旅行与旅游 (2)中国人出国旅行与旅游 2、旅游业 (1)中国近代旅游业出现于 20 世纪初期,首先是外国旅游企业。 (2)1923 年 8 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陈光甫在该银行设立“旅行部”,成为中国人 自己设立的第一家旅行社。 (3)旅游资源开发方面。 (4)旅游促销方面。 (5)20 世纪 30、40 年代,解放区的外事接待工作。 现代旅游 世界现代旅游的两大变化: ①二战后,特别是 60 年代以来,现代旅游活动迅速发展成为大众性的社会活动。 Mass Tourism:人数众多、迅速发展、时空扩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②旅游业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旅游经济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省市: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新经济增长点 世界现代旅游活动 1、迅速发展的原因 、 (1)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2)人口和社会的变化 (3)交通发达 (4)城市化进程加快 (5)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 (6)信息技术进步、教育事业发展 (7)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 世界和平与旅游发展世界和平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另一方面有利于世 界各国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领域的交流。旅游活动的发展可以促进国家间、地区 间和民族间的交流、沟通和理解,是重要的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形式。 2、特征 、 (1)游客的大众性 (2)发展的持续性 (3)活动空间:国际性与相对集中性 (4)活动时间:季节性 (5)综合性 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目的在于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的目标,并对达到该目标的参与人员给予一个非比寻常的旅游假期作为奖励。” 世界现代旅游业 1、概况 、 战后世界旅游业进入了大发展阶段,至 1993 年,世界旅游业已经壮大成为世界第一大 产业,在世界 160 多个国家中基本上都形成了独立的旅游产业,1999 年世界旅游业收 入占世界 GDP 的 11.7%。 2、特征 、特征:(1)持续发展与不稳定并存。 (2)旅游供给朝综合性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旅游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旅游人数增长速度。 (4)旅游市场发育日趋成熟。 (5)旅游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当代中国旅游业 1、发展历程 、 (1)初创阶段:1949.12——1956。首先经营的是国际旅游业务。以政治接待为主,而 且主要是免费接待。1949 年 11 月 18 日,厦门华侨服务社正式营业。1954 年 4 月 15 日,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旅行社。

2)开拓阶段:1957——1966。1957 年 4 月 22 日,华侨旅行服务总社正式成立。 国旅总社业务范围扩大。 (自费、 观光) 1964 年 7 月 22 日, 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成立—— 中

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客源市场有所扩大并发生重大变化,开拓了西欧与日本市 场。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 (3)坎坷阶段:1966.6——1977。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波浪式前进。1969 年,华侨旅行服务总社被迫撤销。1972 年 8 月 18 日,中国华侨旅 行服务总社恢复。1974 年 1 月 3 日,中国旅行社成立。 4)发展阶段:1978——至今。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从中央到地方建立 起整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旅游基础设施和专门设施 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保护。扩大开放,加强同世界 主要旅游国和组织的联系。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1983 年 10 月 5 日,中国被批准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成为该组织第 106 个正式成员国。 1986 年,旅游业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995 年,中国实行 5 天工作制。 1999 年,中国实行三个黄金周的放假制度。 2008 年,中国调整集中放假制度,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假期,即增加了 5 个短假期。 2、特征 、 (1)旅游产业发展:以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为先导,然后向 中心城市以外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逐渐推进。 (2)旅游产品结构:以观光旅游为主向多种旅游产品推进。 (3)旅游活动组织形式:以团队旅游为主,向散客旅游居优势、团队旅游与散客旅游 相结合的方向演进。 (4)旅游设施建设:以高等级为主,向中、低等级推进,最终形成以中等级为主体的 高、中、低等级结合的设施体系。 (5)政府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由主要进行微观支持和管理向宏观的调控和管理演进 3、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1)大国(2)古国(3)发展中国家(4)距离世界客源市场较远 5)人口众 多的多民族国家(6)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首先明确以下问题: 必须首先明确以下问题:

1、现代旅游活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每一种类型的旅游活动都代表着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 3、一个有效的旅游活动类型是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经营者共同作用的产物。 团队旅游团队旅游: 团队旅游:指旅游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可能性,规划设计出旅游产品并综合 各项价格出售给旅游者,组成团队而行,即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旅游活动。 团队旅游特点 特点①组织方式简便②人数较多③一次购买逐步消费④较为便宜、安全和方 团队旅游特点 便⑤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 散客旅游散客旅游: 散客旅游:指个人、家庭或结伴不经旅行社或只办理委托手续,并按零星价格承办, 以非团体方式进行的旅游活动。 散客旅游特点①人数较少,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和随意性②活动自由灵活,自主性和选 散客旅游特点 择性较强③更能体现旅游者的个性和满足旅游者日趋多样化的旅游动机④服务项 目分散,服务内容有特殊供给⑤目前,世界散客旅游人数超过团队旅游,且呈上 升趋势。 从旅游者角度划分 (一)活动的地域范围 1、国际旅游 2、国内旅游 (1)入境旅游 (1)地方性旅游 (2)出境旅游 (2)区域性旅游 (3)全国性旅游 国内旅游是旅游业的基础,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 中国:国际旅游的发展先于国内旅 (二)交通工具 1、徒步旅游(背包旅游者)2、畜力、人力交通工具旅游(特殊兴趣 旅游者)3、火车旅游(国内大众旅游者)4、邮轮旅游(豪华团、航海旅游者)5、 汽车旅游(欧美大众旅游者,自驾车旅游者)6、飞机旅游(豪华团、商务客人) 7、太空旅游(极少数太空旅游者) (三)消费水平 1、豪华等 2、标准等 3、经济等 (四)费用来源 1、自费旅游

2、公费旅游 3、奖励旅游 观光旅游定义: 定义:观光旅游指旅游者以观赏游览异国异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为主 要目的,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以及愉悦身心和增长知识的旅游活动类型 特点: (1)以静态观赏为主,缺乏参与性和交流性。重游率低。 (2)偏好知名度高的 特点: 旅游(3)活动空间大、流动性大、逗留时间短。 (4)消费量不大。 文化知识型旅游定义: 定义:文化知识型旅游指带有科学考察、文化交流目的,以满足人们文化知识需 要而进行的旅游活动类型。 特点: (1)求知欲望较强。 (2)希望与同行多交流;安排座谈、会议等。 (3)对 特点: 导游服务的要求高。 保健型旅游 定义: 定义:保健型旅游指旅游者以治疗疾病、恢复体力、强健身体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类型,

又分为疗养旅游和体育旅游。 (1)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健身为主,观光和娱乐为辅。 (2)对旅游地的自然、 特点: 特点: 环境条件和休闲设施等有明确的选择。 (3)有明显的年龄组成。 (4)对旅游设施 要求较高。 (5)逗留时间长,但消费水平一般。 公务旅游定义:公务旅游指以公务为主要目的,将公务与旅游结合起来的旅游活动类型,包括 定义 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和部分的科学考察旅游等。 目前,全球国际旅游者中有 50%以上属于会议旅游者;商务旅游者人数占全球旅游者 人数的三分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会议旅游国家。 特点: (1)对价格不敏感。 (2)逗留时间较长。 (3)计划性较强。 (4)要求接待服务 特点: 单位具备良好的活动场所、设施、通信设备和交通条件等。 (5)一般不受季节性 影响。 特殊兴趣旅游/专项旅游 专项旅游: 专项旅游:指针对旅游者的特殊旅游需求,根据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特长,将旅游活动项目加以精心设计和制作,形成某一种活动内容为主的旅游活动类型。 如哈尔滨冬季冰雪之旅、山东潍坊风筝节、孔子故里游、洛阳牡丹节等。 旅游者 1、为什么要研究旅游者? 、为什么要研究旅游者 (1)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2)先有旅游者的活动,才有旅游业。 (3) 旅游者的数量、 消费水平和停留天数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程度及内部各种比例关系。 (4)对旅游者的研究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后续课程有: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 营销等,其他课程均不同程度涉及旅游者。 主要讲述两个问题: 主要讲述两个问题: (1)谁是旅游者?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 (2)旅游者如何产生?旅游者产生的条件和动力。 2、旅游者定义 、 1、缺乏统一定义 旅游者的定义同旅游、旅游活动的定义是相联系的,同这两个定义一样,目前还未达 成一个普遍认可的统一定义。 目前,各学者和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仍是从异地性、目的、时间与距离等方面进行界 定。 旅游者是指出于定居和谋求职业以外的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到异国或异地活动,以 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人。” 。 3、技术性定义 、技术性定义——旅游统计之需要 旅游统计之需要 (1)国际组织的技术性定义 ) 1937 年, 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 (the league of Nations)the definition of a tourist as one who : travel for a period of at least twenty-four hours in a country other than in which he usually resides. 主要指国际旅游者。 主要指国际旅游者。 包括 ①出于消遣、娱乐、家庭和健康等原因进行旅行的人; ②为了某种社会职责而出国旅行的人,如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会议和公务; ③为了工商业务而出国旅行的人; ④在航海环球途中停留访问的人员,即使逗留时间不足 24 小时。 不包括: 不包括: 达某国就业任职或从事任何商业活动的人; 到国外定居的人; 国外学习,膳宿在校或某单位的人; 在边境的居民和落户定居者,超过边界到邻国去工作的人; ⑤ 临时过境而不逗留的旅行者,即使在某国境内时间超过 24 小时的。 1963 年,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罗马会议,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tourism) :Visitor: any person visiting a country other than that in which he has his usual place of residence, for any reason other than following an occupation remunerated from within the country visited. 各国的统计标准:①时间:24 小时,5 天,1 年等。②距离:50 英里,100 英里等 各国的统计标准 中国的技术性定义及统计标准: 中国的技术性定义及统计标准:①国际旅游者 。②海外一日游游客 。③国内旅游者 。④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国内一日游游客 。课后阅读: 国际旅游者 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修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 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 不包括:①应邀来我国访问,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的党、政、议会、军队代表团成员;② 各国驻华使领馆人员;③常驻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 ④乘国际班机直接过境的散客、机组人员和在口岸逗留不过夜的铁路员工以及船舶驾驶人 员和其他人员;⑤边境地区往来的居民;⑥归国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⑦到我国定居 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⑧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驻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晚、最

长不超过 6 个月的国内旅客。” 包括:在我国境内常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不包括:到各地巡视工作 的部级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和无固定定居地的无业游民。 海外一日游游客: “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 海外一日游游客: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 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不包括在在境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 港澳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 国内一日游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 10 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 6 小时、不足 24 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旅游者身份识别:①客源地 ②旅游人口统计学 ③旅行目的 旅游者身份识别 统计方式与内容 统计方式: ①海关边防对入境旅游者的统计。 ②饭店等接待设施的统计。 ③在入境 口岸、交通集散地、旅游景点或旅游中心对旅游客流量的抽样调查与统计。 统计内容:①将全国各地、市、县接待或组织的国内旅游者相加; ②对旅游住宿登记表 的统计; ③国内旅行社接待和组织的国内旅游者人数和人天数; ④对包括在亲友家住 宿的国内旅游者的调查。 旅游卫星账户( 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简称 TSA)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产业是 , ) 建立在它们的产出基础上,而非它们的消费对象数据的基础上的。 国家账户体系(1993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简称 SNA93)首先从生产的角度,系统定 国家账户体系 义了各个工业、农业生产部门以及相应的产品;然后以投入产出矩阵为框架,具体描绘了 各种产品对生产情况以及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游动情况。 卫星帐户是用于测量那些在现有国家核算体系中尚未或不能被作为一个产业的经济部门的 规模的一个核算方法。建立卫星帐户的目的,是在不过分加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负担的前 提下,针对所选择的社会关心领域,以充分灵活的方式扩大国民经济核算的分析容量。 卫 星账户是对国家账户的补充与完善 旅游者的产生 1、条件 facilitators 、 基本条件:①可自由支配收入 ——有闲钱 基本条件 ②闲暇时间 ——有闲暇 PS: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总和-个人所得税 必须支配收入=个人日常生活消费+个人社会消费+一般家庭耐用品等必须消费项目 可自由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必须支配收入 注意:决定旅游者能否出游的不是其收入总和而是其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 其他条件 ①科学技术因素 ②人口基数、 结构及素质因素 ③文化信息因素 ④政 其他条件 府或团体的鼓励因素 ⑤旅游业发达程度 ⑥政治环境和家庭状况的因素 ⑦ 气象气候等自然因素 动力 motivators (1)内动力——旅游动机,Pushing factors (2)外动力——环境差异,Pulling factors 旅游动机理论 Ⅰ、麦金托什 Mclntosh 的 4 类旅游动机:ⅰ、身体健康动机:休息、运动、娱乐消遣 等 ⅱ、文化动机:音乐、文化、艺术、民俗、舞蹈、绘画、宗教等 ⅲ、交际 动机:接触其他民族、探亲访友、结交新朋友、摆脱日常事务等 ⅳ、地位声望 动机:事务、会议、考察、个人兴趣、求学等 Ⅱ 、国内普遍划分的 4 类基本旅游动机:ⅰ、身心健康:疗养保健、消除疲劳、放松 心情、摆脱环境。 ⅱ、文化动机:学术考察、求知求新、文化体验。 ⅲ、社 会动机:亲情访友、寻根问祖、认知新友、声望地位。 ⅳ、业务动机:商务、 会议、竞技。 模型的运用: 旅游营销实论》 《旅游营销实论 普洛格 Plog 模型的运用: 旅游营销实论》 《 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 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特征因素两方面。 外部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体特征因素:个人客观条件和个人主观特征。 个人客观条件:人口统计学特征,如性别、年龄(个人年龄与家庭年龄) 、受教育程度 等。 个人主观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兴趣等构成的意识倾向性。 旅游资源定义: 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 (1)吸引性 (2)广泛性:的复杂性、品种的多样性、分布的多域性。 (3)变化 性:季节性;时代性。 4)文化性 (5)延续性 (6)地域性:

地方性;民族性。 类型 按旅游资源的性质划分 然旅游资源:山岳、河流与峡谷、湖泊、海滨、瀑布、泉水、气候与天气景观、特殊的 生物资源等。 人文旅游资源:古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园林、宗教圣地、帝王陵墓、古建筑、古 代工程、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现代游乐园、民俗风情等。 社会旅游资源:烹饪技艺与名菜佳肴、工艺美术品与土特产品、工农业生产地、商贸活 动 ①现实/已开发旅游资源 ②潜在旅游资源 按旅游资源的利用状况划分 ①综合性旅游资源 ② 以文化、娱乐、观光、度假、科考等为主 按旅游功能划分 要功能的专项旅游资源 旅游地及其类型 1、定义 、 旅游地: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目的地,它是指具有一定旅游资源,能够发挥旅游功 能的环境空间。 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单个旅游地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大型旅 游地域,或者多个旅游地通过某种形式的联合,共同构成功能复杂、服务多样、组织 影响较大的旅游地群,最终发展成为旅游者出行的终点地区。 旅游目的地一般以城市或相对独立的大规模景区形式出现,一般分为城市型和景区型 两类。 2、类型 、 (1)旅游点/风景点: 旅游活动的直接场所,由相对独立的旅游资源构成,是构成风 景区的基本单元,又与邻近旅游点组成旅游区。 (2)旅游区(旅游景区) 干个邻近的旅游点与接待设施组合而成并具有较大环境空 间的旅游地。如福建旅游区、闽南旅游区、厦门旅游区、鼓浪屿——万石岩旅游区等。 (3) 旅游区域/旅游大区 比旅游区更大环境和空间的旅游地, 它是根据旅游资源分布 与组合状况,由若干相似性较大的旅游区连接、组合而成。如华南旅游区、长江中下 游旅游区等中国一级旅游区 (4)旅游城市 以旅游业为其重要职能的城市,即旅游业在该市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和作用。具有以下特点:①旅游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被作为发展重点。② 能提供六要素等综合性的服务。③旅游区或旅游区的中心,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④ 旅游资源具有某方面的吸引力,旅游设施具有足够的接待能力。⑤水路空交通方便, 能形成一些较为经济合理的旅游线路。⑥知名度较高,旅游业发达城市。如厦门、上 海等。

3、旅游景区 风景名胜区 、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 旅游景区:是指基于各类自然或人文文化资源发展演变而成的具有一定明确空间范围 (边界) ,并按照一定的法律或制度规定纳入某种系统的资源管理、经营管理和游客管 理的地区。 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 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旅游区域与风景名胜区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旅游区域是为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这些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服 务的,服从旅游业的实际需要;风景名胜区则着眼于美学、历史、科学三大价值, 基本不考虑与个社会经济部门的关系。②地域覆盖面不同。旅游区域覆盖全国, 区区相连;风景名胜区则是旅游区域中旅游资源高度集中的一个区域,覆盖面较 窄,可孤立不相连。③旅游资源聚集程度不同。旅游区域内旅游资源的聚集程度 较低,主体景区和旅游功能类型不很突出;风景名胜区则较高,功能突出。④与 现行行政区划的联系情况不同。旅游区域与现行行政区划保持一致;风景名胜区 常打破行政区划 中国旅游资源简介 较多奇特。 ③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 ④各大区域各具特 特点 : ①、数量众多。 色。 ⑤西疏东密条块结合。 中国八大旅游区 ①京津冀:古都与新首都。 ②东北:北国风光、火山地貌、山地与海滨、森林与野生动物等。 ③西北内蒙:沙漠戈壁、风成地貌、草原风情、石窟艺术、民族与宗教等。 ④青藏:高山高原、地热与湖泊、民族与宗教等。 ⑤黄河中下游:中原文化、黄土地貌、名山、古城与海滨等。 ⑥长江中下游:三国文化、名山、发达的经济等。 ⑦西南:植物王国、山地峡谷、岩溶地貌、民族风情等。 ⑧华南:热带性植物景观、丹霞地貌、岩溶地貌、海滨风光、山湖风景等。 旅游业(一)旅游业的概念 1、定义 、 (1)难以定义 ①旅游业的构成具有多样性,即综合性,包括多个紧密联系的行业和部门。 ②旅游业所依存和发展的大环境不同,各地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差异,人们又从不同 的角度来分析旅游业。 各地旅游局所依附的部门: 国内:文化、交通、农林业、广播电视等。 国外: 交通与通讯(日本、西班牙) 、邮电(印度) 、戏剧(意大利) 、

贸易(葡萄牙) 、外 交部(斐济) 、工艺品部(突尼斯) 、野生动物保护部(肯尼亚) 、文化部(马来西 亚 (2)一个定义 )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规划发展和组织安排旅游活动, 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而收取费用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地经营旅游业的三大要素: 、旅游服务(软件) 。 旅游地经营旅游业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硬件) 2、构成 、 3、性质 经济性产业、 、性质——经济性产业、服务业 经济性产业 旅游业的性质在中国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文化性、政治性的外事接待工作。 (2)改革开放后:重要的经济性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支柱性产业 旅游业的多重目的性: 一般的产业目标指向非常清晰,那就是利润最大化,但是旅游业兼具公益性和私 营性。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在不同时期,其发展旅游业的动机和重点是不同 的。 特点: 综合性 (2) 文化性 (3) 服务性 (4) 依托性 (5) 涉外性 (6) 特点 (1) 敏感性 (二)旅游设施 1、定义 旅游设施:是指为直接开展旅游经济活动,满足旅游者多方面需求而建立起 、定义: 来的旅游机构及其必备的成套建筑和设备的总和。 。 2、意义 、意义(1)经营旅游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2)旅游设施的数量、规模和水平状况 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3)旅游设施的提供显示了旅游供 给的多样性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类型 (1)旅游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水电、道路、排污、电讯、环卫等公用事 业设施和银行、食杂店、医院、治安管理机构等生活基本设施。 (2) 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上层设施: 包括食宿设施、 旅游问讯中心、 旅游购物商场、 某些娱乐设施等 (三)旅游服务 1、定义 、 旅游服务:指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的设施及使用一定的手段,向旅游者提供各种 劳务的总和。 旅游系统提供的实物产品千差万别,但服务却是不变的要素,它是旅游供给的主 体,因此旅游产品主要是一种服务产品 2、类型 、 (1)从服务主体划分,有设施设备服务、接待服务和管理服务。 (2)从旅游者的需求划分,有导游、住宿、交通、餐饮、娱乐、购物及其他服务, 它们共同构成旅游服务体系 3、作用 : ①扩大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②服务项目、内容的丰富程度,反映了 、 旅游业供给水平的高低。 ③服务质量高低,关系着旅游经营的信誉,成为旅游 业的生命线。 ④服务优劣体现了旅游企业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成为 评价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标准。 4、特点 ①综合性。 ②物质条件和劳务的相互制约性。 ③面对面的服务,生产 、 到消费具有明显的直接性。 ④旅游服务对象广泛,内容繁杂,服务过程具有应 变性和个性特点。 5、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旅游业永恒的话题 旅游业永恒的话题 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服务质量=实际感受-预期。 内容:①实物商品质量 ②设施设备质量 ③劳务质量 ④环境质量 (四)旅游产品 1、定义 、 旅游产品: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吸引物、设施和服务 的组合 ① 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 组成 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旅游吸引物;设施;服务。 3、类型 (1)综合性旅游产品 (2)单项旅游产品 、 特点 (1)综合性:组合产品。 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对一种产品的消费会引起对另一 产品的消费,各旅游企业紧密依存。 (2)服务性:以服务形式存在的商品 ①无形性 ②不可移动性 ③生产 与消费的同步性/同时性 ④不可贮存性 其他特点:季节性、高弹性等等。 (五)旅游市场 1、定义 、 (1)市场的三种含义 ①“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 ②“市场是在 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③“市场由一切具有特定的欲望 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此欲望和需求的潜在顾客所组成。 。 (2)旅游市场的定义 ①广义: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围绕旅游产品交换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 总和,即包括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 ②狭义:由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所构成。 2、发展历程 ①国内旅游市场 ②区域旅游市场 ③世界性旅游市场 、 3、旅游市场的划分(旅游细分市场) 、旅游市场的划分(旅游细分市场) (1) 类型 ①按地域范围划分 ②按人口状况划分 ③按旅游目的划分 ④ 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 ⑤按旅游费用来源划分 ⑥按某一时期旅游客流趋势

划 分 4、旅游市场的特点 、 (1)波动性 (2)季节性 (3)高度竞争性(4)旅游客流具有规律性 (4)旅游客流具有规律性 ①近距离旅游游客流量大。 ②远距离旅游客流主要与 经济发展国家或地区有关。 ③大量流向风景名胜区。④流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中所存在的不利因素和问题? 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中所存在的不利因素和问题? 客观问题: ①距离问题:与世界两大客源地距离均较远。 ②竞争问题:与周边国家存在激烈竞争。 主观问题: ③旅游产品开发和质量问题。产品类型单一,主要为团体观光旅游产 品。产品质量较突出的是服务和管理水平方面。 ④市场沟通和海外促销问题。 (六)旅游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1、定义 、 结构:事物或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及构成的状况。 旅游经济结构:指旅游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及经济活动各环节的 比例关系和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 旅游经济结构一般包括:旅游产品结构、旅游消费结构、旅游市场结构、旅游区 域结构、旅游产业结构等。 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业六大核心行业和部门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技术联系与 比例关系,是旅游业的资源配置结构、生产能力和产出结构等的综合。 2、旅游经济结构特征 ①综合性 ②复杂性 ③变化性 ④功能性 、 3、旅游产业结构 、 (1)旅游产业结构松散而复杂,难以调整和优化 (2)优化原则 ①保持旅游业内部各子行业的结构比例,促使各子行业与旅游经济整体性发展相 适应。 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③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要灵活,不能照抄照搬。 ④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③旅游交通 ④旅游购品 (3)优化措施 ①旅行社 ②旅游饭店 ) 旅游影响一、经济影响 经济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 3、带动关联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4、拓宽就业门路,容纳大批劳动力。 (二)负面影响 1、容易引起物价、地价上涨。 2、有可能使产业结构发生不利的变化。 3、过分依赖旅游业可能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三)旅游经济影响的衡量 1、旅游卫星帐户 TSA 2、旅游乘数效应 PS 较之贸易创汇,旅游创汇的特点? 答: (1)创汇能力强:就地出口,流通费用和中途损耗大大降低;价格参照国际 标准,且减免进出口关税;销售所得为现钞,直接换取外汇,换汇率高。 (2)旅游创汇相比较贸易创汇的优点:成本费用较低;获利较高;现汇收入。 二、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指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组成的物质环境。 自然环境指存在于自然中的气候和天气、水域、地形和土壤、植物和动物等。 人造环境指各种建筑物和其他构造物。 (一)正面影响 1、保护重要自然景区,如中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2、保护和维护历史古迹,如中国各级各类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和 文物保护单位。 3、提高环境质量。 4、美化环境。 5、改善基础设施。 (二)负面影响 1、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 2、过度拥挤和交通堵塞。 3、土地使用问题。 4、破坏生态平衡。 5、各种环境危害。 6、对历史古迹的破坏。 7、废物处理不当 (三) 环境影响的评估和监测 1、 环境影响核查表 2、 环境指标 3、 环境监测 4、 环保行动计划 PS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①旅游依托于环境,环境是旅游资源的构成基础,更是旅游活动的空间和载体。 ②旅游对环境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旅游可促进环境保护、美化和改善,但也 可以污染和破坏环境。 ③旅游对环境有天生的依存关系,污染环境等于破坏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最终将 导致旅游地吸引力的下降,这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我们应促使旅游发展和环境 保护相协调。 三、社会与文化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旅游活动可使旅游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增进国家间、民族间和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 3、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推动国家间、民族间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二)负面影响 1、冲击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2、恶化社会环境,破坏社会秩序。 3、动摇政治信仰。 4、导致游客与居民关系紧张。 5、同化民俗风情,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 6、游客的不同体验需求与设施的标准化。 (三)旅游对发达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的负面影响在欠发达地区表现明显、问题突出,因而

目前旅游影响研究的主 要对象为欠发达地区。但是,近年来的观察发现,旅游同样也给发达地区带来负 面影响,这日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四)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测量 1、难以测量 (1)社会文化影响总是高度定性化和主观化的,它涵盖的内容包括某种疾病或传 染病等明显可测量的方面,以及那些难以鉴别和测度的方面,如风俗和行为的改 变。 2、测量方法 (1)访谈法、专家意见法、观察法、当地家庭与居民以及旅游者问卷调查法等。 (2)从新闻报道、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等获得的二手资料。 (3)能够进行细节描述和量化的社会文化影响变量,如游客占当地人口数比率、 主客之间在交易过程中或在共用设施时或为社会文化目的而发生的接触的数量、 主客之间年龄段分布的区别、和游客接触的人占当地总人口的比率、旅游直接从 业人员占间接从业人员及其他产业人口比重、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集中程度等。 PS 为什么游客总在寻求不同的旅游地,但不管在哪里却总是喜欢走进麦当劳用 餐? (1)旅游者的动机是多样的,他们总是会积极寻求与日常不同的文化体验。为了 能在市场上将自己的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区别开来, 许多目的地强调产品的环境、 气候和文化的独特性。 (2)虽然旅游者外出寻求陌生的环境和文化,但却要求使用熟悉的设施。这会引 发一系列问题:新建设施与当地环境完全不同;经营这些设施需要引进与当地社 会完全不同的运行机制;标准化的设施破坏了当地文化环境的真实性、多样性和 动态性。

四、应对旅游的负面影响 (一)为什么 1、差异的碰撞 2、主客交往及语言障碍 3、旅游者的漠视 (二)如何做 1、正确认识 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 以经济发展为唯一导向,容易导致自然生态、人文 环境的破坏。旅游是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大交流,满足人们的需要与满足经 济需要一样重要。其实,任何一种开发行为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只是 这种负面影响是不是在我们可以接受的或控制的范围内。“由于旅游将不同地 区和社会联系起来,因此某种程度的社会文化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2、旅游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1962 年,美国,卡尔逊, 《寂静的春天》 。 1972 年,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 。 1972 年,联合国环境署, 《人类环境宣言》 。 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 。 (布伦兰特 报告) 。 1992 年,联合国地球峰会, 《21 世纪议程》 。 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布伦兰特报告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 可持续理论框架涉及面较广,涵盖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几个方面,并将 道德和代际公平作为争论的标准。 (2)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和平衡旅游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使旅游与自然、社 会、经济、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在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 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统一发展。 3、规划与管理 拒绝旅游开发;承受能力调控;居民参与并受益;旅游产品和游客类型定位;成 立民间保护组织(NGO) ;游客管理与旅游教育;功能区规划;开发更加注重当地 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的旅游产品;支持本地小企业发展等。 旅游业一、旅行社二、酒店 三、旅游交通 四、旅游购物 五、旅游文娱 六、旅游组织及其政策 一、旅行社(一)定义 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 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旅行社条例》 (2009.5) 旅行社的产生加快了旅游活动的大众化、社会化和经济化,是旅游产品购销方式的革 命。 PS 旅行社是否是生产性企业,是否有自己生产的产品? 旅行社是沟通旅游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流通环节,是提供旅游中介服务而获取 收益的旅游中间商。 旅游中间商:是指介于旅游生产者与旅游消费者之间,从事转售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 的产品,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或个人。旅游中间商以旅行社为代表,在不同的国 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类型和称谓。 旅行社在旅游业众多部门和行业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和中介作用,既是旅游产品的设计 者、组合者,也是旅游产品的销售者,是带动其他旅游供给企业经济活动的枢纽。 组装并销售旅游产品,为旅游生产企业提供宣传促销、协调沟通、销售与反馈服务, 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

组织、协调与接待服务。 PS 旅行社的性质如何影响其经营与管理? (1)技术含量低,易被模仿。 专利保护、开发动力。 (2)主要是观念上的创新,无须投入大量资本,不必承担太大风险。 渴求人才、受 制于人。 PS 这几年来,中国国内旅行社数量一直在增长,你觉得旅行社赚钱吗? 利润: (1)作为中间环节的批零差价。 (2)作为代理服务 (三)类型 1、按经营的地域范围划分(中国) (1)1985 年《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 :一类社、二类社;三类社。 (2)1996 年《旅行社管理条例》 :国际社、国内社。 中国三大旅行社集团:国旅、中旅、青旅。 (3)2009 年《旅行社条例》 :取消传统分类,增设外资旅行社。 2、按主要经营业务划分(欧美国家) (1)旅游批发商 Tour Wholesaler (2)旅游经营商 Tour Operator (3)旅游零售商 Tour Retailer 4、按服务对象的不同划分 (1)普通旅行社 指为愉悦旅游者服务的中间商,主要指经营团队包价旅游 的服务机构。这仍然是我国旅游中间商的主体。 (2)商务旅游服务商 指为人们从事商务旅行和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包括商务散客服务、公司差旅管理、会展奖励旅游、节事旅游、购物旅游等。 (四)作用 1、在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中,旅行社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 2、在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旅行社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供给:销售渠道) 3、旅行社向旅游者和旅游供给企业提供了旅游方面的信息,发挥了宣传促销和咨 询作用。 (需求:组织者、中介) (五)业务 1、组合产品、设计线路; 2、促销产品、传递信息; 3、销售产品、招徕客源; 4、组织协调、安排客源; 5、实地接待、提供服务。 (六)经营特点 1、资金投入少 (1)表现:固定资产少;流动资金少。 (2)原因:中间商——中介服务。 (3)影响:进入壁垒低;经营基础薄弱、短期化、投机性强、亏损破产率高。 2、依附性强 (1)表现:与旅游企业的紧密联系。 (2)原因:产品的综合性;中介服务。 (3)影响:经营的脆弱性;对协作、沟通要求较高 3、对无形资产要求高 (1)表现: “出售诺言,购买梦想” (2)原因:产品的无形性;中间商。 (3)影响:对声誉、信用、口碑要求高;对人才要求高。

4、经营风险大 (1)表现: “开设易,办好难” 。 (2)原因:非生产性企业,供给能力受旅游生产企业的影响;产品不可储存,旅 游供给呈刚性;市场需求波动大,季节性、随时性和潮流性明显;外部大环境的 影响,脆弱性、敏感性突出。 (3)影响:危机管理、应变能力。 (七)发展趋势 1、旅游中间商是否会被网络销售方式取代 “由于互联网随手可得,航空公司、酒店和旅游批发商或经营商以及旅游目的地都 可以在线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旅游者也可以在线直接自己购买旅游产品而不需 他人帮助。 2、旅游中间商企业的一体化 一体化:是指一个公司和另一个公司之间建立的战略联盟关系。 (1)纵向一体化:旅游中间商企业将现有的经营业务扩展至原料采购、产品生产 以及产品销售诸环节的一条龙发展战略。如一个旅游批发商或经营商通过兼并或 买断方式获得一家连锁旅游零售企业;有些旅游中间商还拥有自己的航空公司。 (2)横向一体化:两个旅游经营商或代理商通过兼并或收购的方式合并经营。如 旅游零售网点在空间上扩展地理分布范围。 二、酒店(一)定义 酒店:指以大厦或其他有形的空间、设备、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效用为凭借,依法设立, 为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提供住宿、饮食、娱乐、购物和其他服务而获得经济效益的综 合服务性的企业。 发展:1、古代客栈时期(18 世纪之前) (二)发展 2、权贵酒店期(18 世纪末~19 世纪中叶) 3、商业酒店期(19 世纪末~20 世纪 50 年代) 4、现代酒店期(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三)类型 1、地点 城市饭店、汽车饭店、机场饭店、海滨饭店、温泉饭店、风景区饭店等。 2、服务对象 商务饭店、度假饭店、长住性饭店、会议性饭店、旅游饭店等。 3、规模 300 间客房以下的小型饭店、 300~600 间客房的中型饭店、600 客房以上的大型 饭店。 4、经济类型 国有或集体饭店、私营饭店、外资饭店。 5、等级标准 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级饭店 6、接待设施及其提供服务的覆盖面 (1)无限服务型酒店:城市型商务酒店、胜地酒店、专题型酒店(公寓酒店、汽 车旅馆、青年旅舍)等。

(2)有效服务型酒店:经济型酒店。 (3)辅助接待设施:赌场酒店 casino、露营地、产

权酒店、农家乐、产权酒店。 7、其他住宿设施 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的住宿设施; 校园住宿设施、医疗住宿设施、亲友家庭等。 (四)作用 :1、重要的旅游供给部门。 2、旅游收入和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3、为地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4、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五)特点 1、综合性 多种服务:客房、餐厅、商务中心、会议室、康乐设施、银行、邮电服务等。 多部门之间的配合、高度协调。 2、资金密集型 固定投资大:三星级以上,每间客房 20~100 万,投资回收期 8~10 年,改造 5~ 8 年。 3、以有形设备为凭借,以手工操作为基础 服务行业,设备不能代替手工操作。 注重员工素质与培训。 4、供给缺乏弹性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客房不可储存性与市场需求波动性的矛盾。 注重营销活动。 三、旅游交通(一)定义 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者由定居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各旅游点往返所提供的交通 服务。 旅游交通不仅包括公共交通工具还包括旅游包机、旅游车船、电瓶车、缆车、小火车 等旅游交通工具。 (二)方式及其特点 旅游交通方式主要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以及特殊交通方式。 它们在速度、运载量、运费、能耗、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安全性、灵活性、舒适性和影 响因素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旅游交通不仅完成旅游者的空间位移动能还能满足旅 游者物质与精神享受。 (三)作用 :1、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起调节作用。 2、在旅游收入中发挥重要作用。 3、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 4、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四)中国旅游交通概况 我国旅游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旅游供给:“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旅游需求:安全、便利、快速、舒适、经济、娱乐。

四、旅游购物(一)定义 旅游购品:指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商品,它是旅游者在旅游活 动中购买的具有国家、地区或民族特色的物质产品。 (二)类型 二 1、旅游工艺品 2、旅游纪念品 3、文物古玩 4、土特产品 5、旅游食品 6、旅游日用品 (三)作用 1、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发展多种经营。 3、提供商品和市场信息,有利于发展正常出口贸易和丰富国内商品市场。 4、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可起到吸引旅游者的作用。 5、有利于挖掘传统手工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五、旅游文娱(一)定义 旅游文娱产品:指以满足旅游者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需要,由生产者凭借一定的资 源、设施、设备、服务等生产出来的制成品或半制成品。 (二)类型 1、以景区、旅游线路为依托:在旅游线路中编排文娱活动;在旅游住宿地安排文娱活 动;专项文娱活动。 2、以饭店为依托:音像类;康乐类;娱乐类;文艺类。 3、旅游娱乐企业:以大中型游乐园、康乐宫为主的综合性娱乐企业;如跑马场、射击 场、高尔夫球场等单一性娱乐企业。 (三)作用 1、满足旅游者正当需求,丰富游客和群众的文娱生活。 2、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收入。 3、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客源的作用。 4、可构成一种旅游资源,发挥吸引旅游者的作用。 六、政府组织及其政策(一)政府介入旅游业的原因 1、在 21 世纪,世界范围休闲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旅游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 重要因素,对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发展机会。旅游对一个国家的经济 发展越是重要,政府部门介入旅游业就越多,并设立国家级的政府机构独立对旅游业 履行职责。 2、由于旅游业不能控制旅游目的吸引物的全部要素,而且旅游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也很 大,所以政府的最高管理层需要对旅游发展的模式进行选择,并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 框架。 3、其他原因:旅游产品的公共性、综合性与复杂性、旅游市场失灵等。 (二)公共政策框架 政府部门主要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上对旅游业进行干预和管治。 1、在国家层面上,政府通常是建立国家旅游组织来促进和规范旅游发展。 2、在国际层面上,各国政府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参与并支持各种国际性的旅游组 织来推动旅游健康发展。 (三)旅游行政管理架构和职能 1、旅游行政管理架构 (1)形式各异 政府旅游行政管理的组织架构差异很大,这取决于旅游业的规模和政府出于 各种原因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 一个国家旅游组织的架构取决于该国政府的旅游发展目标以及旅游组织为实 现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主要形式 ①专门成立一个部管理旅游事业。②与其他部门合为一个部。 ③旅游事业归属于政府的某一

部的下属机构负责,即部下设旅游局。 ④单独设立旅游局。⑤非中央机构形式。 2、旅游行政管理职能 (1)主要职能 ①市场营销 国际与国内旅游市场营销、海外办事处、制作宣传材料、通 过传媒和旅游交易会促销旅游、商务旅游、旅游服务等。 ②旅游开发 资源管理与保护、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旅游项目策划与招 商、人力资源开发等。 ③危机管理 安全保障系统、应急预案、公共关系等。 (2)中国国家旅游行政组织的职能 ①监督管理职能。②制定旅游政策和法规职能。③计划和控制职能。 ④促销职能。⑤协调职能。⑥财政职能。 (四)国际性旅游组织 有代表性的国家旅游组织 (1)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日:每年的 9 月 27 日。 (2)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 (3)国际旅馆协会 (4)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 (5)世界旅游理事会 (五)旅游业国际惯例 1、世界旅游业运行的主要原则 ①“旅游业的普遍重要性”原则。②旅游者“往来和旅行自由”原则。 ③“为旅行提供便利”原则。④“对旅游者进行安全保护”原则。 ⑤“保护自然、文化和人文环境”原则。⑥“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⑦“促进国内和国际旅游和谐发展”原则。⑧“政治和行政支持”原则。 2、旅游业国际惯例 ①适应旅游者的需求,设计、组合旅游产品。②尊重游客意愿,组织多种形式的 旅游活动。③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以方便旅游者的进出和旅游活动。 ④旅游服务操作符合国际惯例,旅游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水准。⑤旅游城市国际化。 ⑥按照国际惯例实行保险和安全制度。⑦制定同国际接轨的旅游法律和法规体系。 ⑧建立国际合作的体系。

更多相关推荐:
音乐教育专科舞蹈专业课教学改革总结

音乐教育专科舞蹈专业课教学改革音乐教育专科(师范)的《舞蹈》课教学在我系已有六七年的历史,它是在原有的音乐教育专业《形体与舞蹈》课基础上拓展的。本课程是专为舞蹈主修的学生开设的,是学生未来从事音乐舞蹈教育的基础…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深刻体会到着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是教学改革的“导航仪”,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驾驶员”;学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受益者。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坚决执…

燕山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改革的由来,我们的做法,取得的成效,还要解决的问题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于20xx年出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xx年教育部指定了180所院校作为全国的改革试点单位,并正式推…

高 效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总 结 报 告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战场,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渠道。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前,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全…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巴乡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一学期来,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中心学校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在本学期积极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加强了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无忌小学教学工作汇报——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本学年,我校全面贯彻翁旗教育局20xx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重课堂、抓实际、求实效,从根本上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推进“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改革,精细化…

无忌小学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无忌小学教学工作汇报本学年,我校全面贯彻市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重课堂、抓实际、求实效,从根本上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推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精细化管理,精致化教学。下面是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

语文教改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此我对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做以下的总结和回顾一端正教学思想加强理论学习我校教学建模活动犹如一列火车向...

20xx年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20xx年课堂教学改革总结20xx年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小学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研究身边...

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月个人总结表

20xx年秋学期课堂教学促进月活动个人总结表123注1此表作为活动先进个人评选和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务必指导教师认真规范填写学校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料留存2打号的项目必须附相关佐证材料其他活...

学案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高垴庄中心学校学案教学改革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们高垴庄中心学校全面贯彻郊区教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教研室关于推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转观念重课堂抓落实求实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案导...

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

秦川镇东川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为了有效推进二期课改工作促进本校教师迅速将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在新课堂改革的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革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已制订了推进课...

教学改革总结(1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