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四

时间:2024.2.4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四

一、填空题:每题1分

1.( )是太平天国的根本大法。

2.《资政新篇》是( )的重要著作。

3. 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曾国藩提出了"( )"的口号。

4. 张之洞认为,"( )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

5.《劝学篇》是( )宣扬洋务的主要著作。

6.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 )、梁启超、谭嗣同、( )

7. 梁启超提出了"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 )学说。

8. 礼教派和法理派代表两种不同的法律思想,前者是( )资产阶级法律思想。

9. ( )是中国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

10. 孙中山曾将他的三民主义的"一贯之精神"概括为

"(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 太平天国对于那些缴获财物攫为私有的人处以( )

A. 枷刑 B. 杖刑 C. 死刑 D. 流刑

2.( )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的思想理论化、系统化。

A.李鸿章B.曾国藩C.张之洞D.左宗棠

3. 康有为认为"维新之始"应首先( )

A.办新式学堂 B.广开言路 C.组建新式军队 D.制定宪法

4. 主张"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维新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5. ( )是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

A.直接民权 B.间接民权 C.三权分立 D.监察制度

6. ( )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政权问题 等。 ,后者是

7.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 )的"反满"、"仇满"情绪最为严重

A.章太炎 B.黄兴 C.孙中山 D.宋教仁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为了解决清末的社会弊端,洪秀全主张建立的社会经济制度是( )

A."人无私财"B."天下为公"C."兴车马之利"D."兴器皿技艺" E. 人人平等

2.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部著作中( )

A.《原道救世歌》B.《原道醒世训》C.《原道觉世训》D.《立法制喧谕》 E.《资政新篇》

3. 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的具体表现是( )。

A.坚持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 B.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

C.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 D.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E. 一秉于礼

4. 张之洞认为"法律"与"经术"的关系是( )

A. 法律是"表",经术是"里" B. 法律是"里",经术是"表"

C.法律受"经术"决定并为之服务 D."经术"受法律决定并为之服务 E. 法律和经术没有关系

5.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 )

A. 康有为、梁启超 B.张之洞、刘坤一 C.谭嗣同、严复 D.孙中山、章太炎 E. 林则徐、魏源

6. 在下列著作中,不是康有为著作的有(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仁学》 E.《大同书》

7. 除行政、立法、司法外,孙中山"五权宪法"中另外两权是( )

A.监察权 B.罢免权 C.复决权 D.考试权 E. 审判权

8.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 )

A.政权问题 B.土地问题 C.资本问题 D.经济问题 E. 自由问题

四、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教、法兼行":

2.《劝学篇》:

3.《仁学》:

4. 五权宪法:

五、简答题:10分每题

1. 简评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

2. 简评《资政新篇》的法律思想。 .

3. 简述康有为的变法维新论。

六、论述题:10分

1. 试述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变法理论。


第二篇: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一带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1)

(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

1.按照恩格斯的理论,国家产生的一般标志有( )。

A.由血缘来划分国民

B.按地区来划分国民

C.公共权力设立

D.禅让制变为世袭制

2.我国国家形成的标志有( )。

A.禅让制变为世袭制

B.划分为九州

C.出现官僚机构及武装力量

D.出现图腾崇拜

3.中国法律起源的途径有( )。

A.部落战争中的刑

B.神权

C.反映部落内部风俗习惯的礼

D.血亲复仇

4.周人“以德配天”的主要内容有( )。

A.天是公正的

B.天命的转移是有条件的,即“德”

C.“德”的中心内容是“保民”

D.“保民”在法律上的体现即“明德慎罚”

5.西周礼治思想的内容有( )。

A.亲亲

B.尊尊

C.长长

D.男女有别

6.西周礼治的特征有( )。

A.忠、孝、节、义

B.礼不下庶人

C.刑不上大夫

D.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君仁臣忠

7.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对后世法律思想的影响深远,如( 从周公的思想中找到源流。

A.春秋战国时期的“为政以德”思想

B.法家的“缘法而治”思想

C.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

D.汉儒法合流后产生的“德主刑辅”的思想

8.主张改良礼治而不是彻底否定礼治的代表人物有( )。

A.孔子 )等思想,都可以

B.管仲

C.子产

D.邓析

9.主张彻底否定礼治的代表人物有( )。

A.孟子

B.管仲

C.子产

D.邓析

10.春秋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11.道家法律思想的显著特点是( )。

A.以天为法

B.尚贤

C.崇尚自然

D.具有极强的批判性

12.阴阳家的法律思想主要有( )。

A.执法公正以体现“天志”

B.“以天为法”

C.创立“时令说”

D.创立灾异谴告说

1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其最有影响的儒学继承人是战国时期的(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14.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

A.人性恶

B.民贵君轻

C.兴教化

D.主张霸道

15.提出隆礼至法、力倡礼法合流的思想先驱是( )。

A.孟子

B.商鞅

C.荀子

D.董仲舒

16.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 )。

A.崇尚法治

B.维护礼治

C.提倡德治

D.重视人治

。 )

17.商鞅认为推行法治的方法有( )。

A.做到法、势、术有机结合

B.做到法、信、权有机结合

C.做到“一教”、“一刑”、“一赏”

D.做到重刑轻罪

18.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有( )。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子

19.属于法家的法律主张有( )。

A.法不阿贵

B.以刑去刑

C.“一教”、“一刑”、“一赏”

D.定分止争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国家的产生除了一般标志外,还有其他标准,比如经济上出现了( )并以此作为生产工具;文化上一般应该有了( )。

2.中国国家形成的特殊性,是在( )、( )相对滞后的状况下,国家已经产生。

3.对于经济、文化形态尚处在部落联盟,但政治形态却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具有国家的完整形态这一现象,学界称为( )。

4.《尚书》中记载了夏启征讨有扈氏的军令(《 》),是最早的军法文献。

5.中国法律在形成时,特色已然形成:源于战争的( ),格外重视法的威慑力,收到极为残酷;源于祭祀的( ),则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手段也较为温和,融残酷与温情为一体也正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

6.神权法思想形成于( ),兴盛于( ),在( )发生动摇,但同时也得到了补充和发展;礼治思想形成于( )、( ),完善于( )。

7.宗法制是礼治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有:一是以( )纽带确定尊卑贵贱的等级;二是以( )为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

8.周公“以德配天”思想在法律上的表现即( )。

9.春秋前期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的( )是“国之四维”,提出富国安民之道是(“ ”)就是其治国名言。

10.春秋晚期郑国执政子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法律铸于鼎上予以公布,破坏了礼治时期法律的秘密状态,提出的(“ ”)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11.春秋时期( )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2.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为( ),墨家以(“ ”)为立法原则。

13.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将人类社会的祸福、王朝的兴替用阴阳五行的变化加以解释,于是形成了(“ ”)说。

14.汉代儒家经典《礼记》总结阴阳家的为政原则是:( )以庆赏,( )以刑罚。

1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孟子对儒学的最大贡献是将孔子的“仁”运用于政治,提出了( )概念。

16.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 )只是一种促成名正言顺、事功成就的手段,这种手段与礼乐教化相比,略逊一筹,位居次要地位。

17.先秦儒家提倡“为国以礼”的礼治思想、(“ ”)的德治思想和“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

18.为了弥补上古、中世礼治曾经取得的成绩和人们好利恶害本性并未引起争乱的现实,韩非子提出了(“ ”),即德治、礼治、人治只适应于物质极大丰富的上古、中世。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一般指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阶级,为了取得人们的拥护,把他们的权力说成是神所授予的,把体现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的一种法律思想。在由宗教领袖直接掌握政权、实行神权政治的国家或地区,神权法也就是教会法(或称寺院法、宗规法)。

2.以德配天 “以德配天”是西周时期的神权政治学说,是指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是“天命”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3.礼治 所谓“礼治”,就是君、臣、父、子各有名分;贵贱、上下、尊卑、亲疏都有严格的区别。

4.明德慎罚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一带答案

四、问答题(共17分)

1.论周公法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6分)

2.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5分)

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人治论学说,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主张

认为国家的治乱决定于有没有“治人”,即是否贤人当政,而不在于有没有良好的法律; 这种主张的本质属于“贤人政治”。

3.比较儒、法两家法律主张的不同。(6分)

(一)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

儒家主张人治,孔子重人治 ,轻法治,提出 “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片面夸大当权者个人的作用,国家的治乱,政事的兴废,完全取决于有无明君圣主,儒家主张把当权者个人置于法律之上。而法家主张法治,认为法任而国治。

(二)儒法刑罚轻重的对立

儒家主张德主刑辅,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宽猛相济的刑罚,“民亲爱则无相害伤之意,动思义则无奸邪之心。夫若此者非法律之所使也,非威刑之所强也,此乃教化之所致也”。法家则认为要重刑罚,轻罪重罚,以刑去刑。

(三)儒家主张“刑不上大夫”,法家主张“刑无等级”

儒家在礼治秩序下,刑法的适用也主张别贵贱,分等级,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有等差”。法家则认为刑无等级,商鞅云:“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 法家认为奖赏刑罚完全要一种客观的标准。

(四)儒法两家代表阶级立场不同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以中庸哲学理论为基础,出于维护奴隶主专政而提出来的。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认为,维护贵族世袭特权的“礼”是不公平的,必须将其废除,应实行重刑,借此威慑臣民守法,因此“法治”成为他们推崇的治国方略。

(五)儒法两家的历史观的不同

儒家为了维护已经过时的礼,反对当时新兴封建势力所采取的某些改革措施。法家则提出“不法古,不修今”,主张法律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主张变法革新。

(六)儒法两家重君与重民的分歧

儒家重视民心向背,认为统治者只有争得民心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法家则主张以君为主,法为君操,势为君处,术为君执。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法律思想史读书笔记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社会的构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最令法学界兴奋和充满激情的莫过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从开始的法治合法性认证到现在的法治进程与方案的初评研究法学界对建设法治...

《中国法律思想史》读后感

读中国法律思想史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摘要通过阅读中国法律思想史对中国法律史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从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此之后的各个朝代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再到汉朝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转型读后感

读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有感打算读一本关于法制史的书后看了推荐书目最先吸引我的就是这本书的名字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法制文明古国法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而且辗转相承绵延不断形成了悠久的特色鲜明的法律传统...

法治理想国读后感-西方法律思想史

论法治理想的东西差异从孔孟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开始说到当今法制现状为什么法制难以推行为什么法治观念不入人心为什么办事托关系更有效这是自从我们进入法学院伊始就萦绕在心的问题想解开这个疑团必须首先从中国法制之法源出发再...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主要从家族婚姻社会阶级宗教与巫术等几个方面较为详尽得描写了吾国传统社会的现实形态在终章则着重于意思形态上的讨论从礼与法徳与刑以礼入法等方面阐...

读《中国伦理思想史》有感

读中国伦理思想史有感伦理道德根植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存在于人类的社会关系中而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受早期亚细亚生产方式影响特别重视血缘关系氏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所讲的是国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我...

《中国思想史》读书报告

中国思想史读书报告读完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我对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有一个了粗略的认识这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跨越了几千年脉络十分清晰从文字中便能感受到作者的思路和条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具体知识更令我不断加深对中国思想史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11历史袁香妹11020xx51胡适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胡适189119xx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留...

管理思想史 第九章读后感

福利和效率的博弈读管理思想史第九章第一节有感12级人力资源管理班张晋浩学号320xx050037雷恩的管理思想史第九章题目是人的因素开辟道路从人自身特点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能改善管理而这样的思路堪称在为管理开辟道路...

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

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有着灿烂文化一个处处充满美感的国家然而在近代战争的枪炮声中这个古老的国家犹如一座古屋被暴徒残忍的炸毁剩下了满堆的瓦砾它犹如一头睡熟在笼子的雄狮...

重读传统文化——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

重读传统文化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姓名学院班级学号摘要有幸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觉得政治化因素颇多略微遗憾然毕竟是一个时代思想的进步令人稍有感触不失为一本好书关键字中西文化儒家思想时代的变更正...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初到图书馆去借这部书的时候我着实被它吓了一跳一本薄薄小册子和两本很厚实的书顿时有种想转身离开的冲动虽然我还是拿下来看了但是依然枯燥的令我读不下去于是我只得匆匆浏览了个大概便又还回去了这部中国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