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总结

时间:2024.4.20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总结.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1.生生: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怡:眄庭柯以怡颜(愉快,使愉快)

3.傲: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容膝:审容膝之易安(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日: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日)

6.琴,书:乐琴书以消忧(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棹:或棹孤舟(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三、一词多义:

1.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2.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3.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4.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5.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6.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四、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9.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滕王阁序》

一、通假字

1.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3.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二、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三、一词多义

1、故——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恭疏短引(名词,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shù——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四、古今异义

1.时维九月

古义:在

今义: 常作“维护”、“维持”

2.俨骖騑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 走上路程

3.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 没有钱,穷困

4.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 看机会,看形式

5.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物(有)华天(有)宝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4)所赖君子安(于)贫

2.被动句

(1)怀帝阍而不见

(2)纤歌凝而白云遏

3.倒装句

(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逍遥游》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二、词类活用

1.水: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南: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非: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4.致: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5.大:鲲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6.怪:志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

三、一词多义

以——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代词,代第一人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代词,代第三人称)

其真无马邪(难道)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中)

吾其还也(还是)

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再说)

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尚且)

且尔言过矣(况且)

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而且)

县官且顺群臣言(暂且)

且战且退(一边??一边??)

且适南冥也(将要;到、往;海)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乃——而后乃今培风(才)

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是,表判断)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只,仅仅)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

家祭勿忘告乃翁(你,你的)

无乃尔是过与(与“无”连用,表示推测)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于是)

时——时则不至(有时)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季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隔一段时间,有时候)

别君去兮何时还(时候,时间)

时不利兮骓不逝(时运,时机)

学而时习之(按时)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当时,那时)

时与出游猎(时常,经常)

知——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

朝菌不知晦朔(知道)

孰为汝多知乎(知识,见解)

知我者,鲍子也(了解)

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知己)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

修——未有知其修者(长)

修守战之具(整治,治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研究、学习)

邹忌修八尺有余(高)

比——行比一乡(联合)

比至陈,车六七白乘(等到)

天涯若比邻(挨着)

比比皆是也(处处)

朋比为奸(勾结)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认为和??一样)

与天地兮比寿(等同)。

数——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

数罟不入夸池(细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多次,屡次)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几)

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数不胜数(计算)

树——虽然,犹有未树也(树立,动词)

种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木(中有杂树)

善——泠然善也(高远)

好,表答应(王曰:“善。”)

擅长(京中善口技者)

善良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之——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

四、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春天山林沼泽间游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的马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旋风

今义:羊的犄角

8.神人无功

古义:无功利

今义:没有功劳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2.倒装句

(1)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2)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2、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草席)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4、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词类活用

1.仕: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2.闻: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终:无以终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4.卒:保卒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5.日:则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6.内: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7.躬亲:躬亲抚养(名词作状语,亲自)

8.犬马: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9.外: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作状语,在外面。)

10.闵凶: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11.微贱: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12.故老: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3.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14.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

15.秀才: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16.孝廉: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一词多义

1.行——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以——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4.至——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5.见——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拜——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9.当——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10.薄——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1.夙——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四、古今异义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报告,申诉

今义:使人知道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4.至于成立

古义:到

今义:连词,提及,另外

5.至于成立

古义:长大成人

今义:建立,形成

6.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或名号

今义:除去、消除

7.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古义:两难处境

今义:前进、后退。

8.臣之辛苦

古义:辛酸苦楚

今义:身心劳苦

9.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0.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向前,奔走效力

今义:很快的跑

11.拜臣郎中

古义:上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今义:数量少

13.岂敢盘桓

古义:犹疑不决的样子;今义: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古义:幸运

今义: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今臣亡国贱俘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介词结构后置: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急于星火

3.省略句:

(1)谨拜表以闻(陛下)

(2)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3)则告诉(陛下)不许

(4)少仕(于)伪朝

4.被动句:

(1)告诉不许(我申诉苦衷,请求暂 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

(2)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纠缠)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总结(全)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

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示例1: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xx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题示例2:(20xx年高考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答题示例1: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答题示例2:(20xx年高考题)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① 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②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答题示例3:(20xx年高考题)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

①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②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补充:

1.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2. 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3.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1: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xx全国卷《乡土情结》)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答题示例2:(20xx年高考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答题示例3:(20xx年高考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

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xx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表达方式类

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抒情、议论

1、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蕴藉。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答题示例:(20xx年高考题)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

文写得情趣盎然?——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像;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0xx-03-1815:03来源:互联网[标签:文言文高一语文必修一]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总结,为帮助大家学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

人教版新课改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2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古义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知识很多,尤其是知识点特别繁多。第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为大家做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是有关于文言文的。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一、通假字。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n南佚y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教学目标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教学内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

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

20xx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

20xx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秦伯说说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何厌之有厌通...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