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时间:2024.3.31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摘要: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由西到东从植被、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处境等方面观察到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综合变化。对于长白山地的形成、垂直带性都有了很好的认识。最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务有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长白山 吉林 地理 地貌 土壤

一、研究区域概况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是在吉林省范围内进行,我以可见的地貌类型为主线,来记录本次实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看法。

吉林省的地貌以大黑山线为界,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四个基本类型。中山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不过2700米;低山海拔一般在400米以上和1000米以下。除火山外,山地多属于侵蚀剥蚀山地、侵蚀剥蚀断块山或侵蚀剥蚀褶皱断块山(大黑山),山脉间常有断陷盆地或谷地(蛟河盆地)。丘陵一般分布在中山和低山的两侧和宽谷盆地的边缘。台地包括有高台地和地台地。前者有伏龙泉台地和熔岩台地,后者包括很多的洪积扇台地。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除山地中狭窄的河谷平原外,大多开阔平坦,主要为冲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和湖成平原。比如洮儿河的冲积洪积累平原分布于洮安县东南部、白城市等。西部平原上多覆盖有大片的风成沙丘(比如:十三泡子周边)。

二、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及其其相互之间的演变和规律。

3、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分析,掌握主要研究区域现在的综合自然地理过程,

并能够运用知识推知其演变的下一环节和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三、实习内容

(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东部和西部的分界线。

大黑山市吉林省东部山地的最西的一列山脉,西邻山前台地平原,东邻伊舒地堑,呈北东向延伸,为吉林省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称为大黑山线。西侧有长春-四平断裂,东部有舒兰-伊通断裂带,山体界限平直,为地垒式断块山地。

(二)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的划分。

第一部分:吉林省中西部主要以平原为主,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沙丘覆盖的平原区。

1、冲积洪积台地

点1:长春台地(哈达村黄马架屯)

背景知识:这里地处松嫩平原,位于长春绿园区,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描述:这是一个人工挖的大坑,便于我们观察土层,坑底有一些水泡子。我们所站之处是草地,沿着出露的坑面看,从下至上依次是白色土层、黄色土层和黑土层。

综合分析:这里的腐殖质层没有表聚性,属于草原的特征。根据气候特征可知这里属于温带半湿润羊草草原。黑土和黄土没有白色的钙的分界线,这里的土是黑土。最近刚下过雨,但是地表没有径流,而坑底的水泡子说明水下渗速度较慢,所以才会有上层滞水。下渗缓慢说明这里的土颗粒较细,但是盐酸点上面没有钙反应,说明这里的黄土是水成,许老师解释说这里的土来源于长白山,形成时间是Q2,长白山在这个时期是冰期,可以形成黄色次生粘土矿物。另外,这里的白色土层属于白垩系地层。

点2:伏龙泉高台地(翁克)

描述:这是一个河谷发育的台地,同样这里也有挖沙的痕迹,出露的土壤剖面自上而下颜色依次为黑、黄和红色。黑色的腐殖质层不厚。

综合分析:

这里的红色部分是红色亚砂土,颗粒较粗,说明当初这里是河床,河流逐渐发育下切,阶地后退这里才变为现在的高台地。形成时间为Q1,此时的大兴安岭气侯除在早期冷干,后期温度比现在都高,温和湿润,有发育为红色亚砂土的气候条件。

中间部分发黄的土层是淀积层,这里在Q2时候沉积的土层,因为在Q3地面抬升,所以这里缺失Q3系沉积。Q4仍然在抬升,所以这里的土壤发育不很好,黑土层并不厚,也无表聚现象,说明这里植被生长没有1点好,越趋于干旱,此处属于温带半湿润森林草原。

总结:这里位于大平原东部的隆起地带,在白垩纪之前长期处于剥蚀状态,在白垩纪有相当深厚的陆相碎屑沉积,以后又缺失第三系沉积。下更新统冲击的红色亚砂土出露于伏龙泉一带,中更新世接受了大面积的冲积洪积黄土状土,厚10-30米不等。随着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性抬升,伏龙泉一带成为了高台地,现在海拔大约265米;中更新统的黄土状土则形成了冲积洪积低台地,现在海拔大约205米。

2、冲积平原

点3:河谷地方

描述:这里属于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海拔为150m~160m。

综合分析:这里的岩石是Q3时期的河流相沉积物,地势平坦,为平亢地,属洮儿河漫滩阶地。由于近期没有被淹没成为阶地,没有堆积,没有明显侵蚀。土壤母质为亚砂土,水分状况为非淋溶型,但存在季节性淋溶,一价盐淋失,黑土层薄,钙化作用明显,钙以假菌丝体的形式存在。海拔150m,由于地势抬升不高,所以地形面侵蚀很弱,地势较平坦。根据岩石的颗粒的胶结程度判断为Q3时期的亚砂土,土壤发育成黑钙土,原生植被是典型的羊草草原,但现在已被人类耕作。属于水上处境。

点4:十三泡子

描述:这是一处漫滩平原,土壤的湿度很大,草都低矮,只有边缘稍高的地方才有稀疏的树木。中间是沟谷,估计是以前的旧河床。

综合分析:这里是Q4形成的河漫滩,因为地下水很浅,影响到植物的根系发育,所以没有办法生长深根系植物。周围是沙垄,形成了一个闭流区,所以这里的水没有办法外排,盐碱化在这里也明显。因此这里形成的是盐化草甸土。

点5为沙丘,在后面我会详细讲述。

点6:洮儿河河谷

描述:左岸以水稻种植为主,所站地位河谷位置,这里的岩石磨圆不好。出露的土壤剖面有黑、白、黄灰三色。

综合分析:这里属于大兴安岭山前洪积扇,泥石流多发于干旱季节,岩石风化多以物理分化为主,泥石流裹携砾石沉积于此,距离太近没有时间足够磨圆。岩石风化不好,进而影响了土壤和植被的发育。水稻种植需水量大,而且经常人为排水,没有盐碱化问题。大兴安岭属于半湿润地区,这里的水稻多用地下潜水。高河漫滩受到地下水影响较小,地表腐殖质层较厚。但是因为距离地下水的远近不同,仍有一部分土会常年浸于水中,这就形成了潜育层,有一部分会季节性的浸入水中,就成为了潴育层。由于其低平的地形没有办法有强的径流,时不时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这里依然发育的是草甸土(不是典型的草甸土)。

在这里要提到的就是洮儿河改道的事情。

 

洮儿河在地壳抬升过程中被迫改道,在冲积洪积台地上侵蚀成河。在此过程中,河流冲刷带走了洪积扇台地的部分物质。

(阴影部分为洪积扇物质,细线部分为河谷物质)

点7:洪积扇台地

描述:海拔175米,砾石磨圆不好。

综合分析:洮儿河和蛟河从西北向东南流,汇合后折向东北流注入嫩江,两河属常年河流,但受半干旱气候的影响,雨季洪水流量大,在大兴安岭山前常常造成大面积泛滥。在扇形地北部,有冲积洪积台地,此地即是。

砾石颗粒粗大,透水性很好,钙大量流失,形成了地带性土带的淋溶黑钙土。

点8:挖沙坑

描述:洪积扇台地的大型的人挖沙后形成的大坑。从下往上看去,有灰白、红、黄和黑色。其中红色的岩层面不平整。

爬到洪积扇台地的坡顶,看到地面有羊草和针茅,而且地面有很多洞。滴盐酸有钙反应。

综合分析:白色的属于第三纪或是更早以前的沉积岩,红色的是Q1从大兴安岭流水搬运来红色亚砂土(详细参见点2),黄色的是Q2从长白山搬运来的水成的黄色亚粘土(详细参见点1),至于红色的不平整面,是因为Q1形成之后Q2早期有过冰期,气候寒冷导致冻融作用的缘故。

腐殖质层不厚,说明这里的气候进一步干旱,因为这里风大,所以土壤粒度大,多以物理风化为主。处于背风坡,植被矮小,是因为在早春发芽阶段这里有焚风。

因为降水少的缘故,钙质淋溶到中部,所以滴盐酸有钙反应。这里是栗钙土。

点9:大兴安岭山前暗棕壤地带

描述:眼前一片郁郁葱葱,有针阔混交林,在低点还有羊草蒙古栎林。海拔大概400米,土壤腐殖质层较厚。

蒙古栎林的的前身是针阔混交林,演替的趋势也是针阔混交林。那么在这种森林中应该发育森林土壤,也就是暗棕壤,这样的土壤没有表聚性,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土壤的腐殖质层还挺厚,这说明这里处于一种过渡地带,及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也即暗棕壤和栗钙土的过渡地带。因为这里处于大兴安岭垂直带基带内,已经比较湿润。

越往西走越干旱,在大兴安岭西侧的沙漠化不影响我们,是因为山的阻挡,且山上生长森林。而且沙漠化靠风沙流,沙的搬运的是原生矿物,是近地面搬运。所以大兴安岭是东北大平原的生态屏障,对我们的意义远远大于长白山。

总结:吉林省西部的冲积平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大河沿岸的泛滥平原、主要由一级阶地构成的阶地平原和冲积洪积扇平原(点8和点9)。洮儿河的河谷就有泛滥平原分布,地面组成主要为全新统冲积相砂、砾石、亚砂土和淤泥质亚粘土,二元结构明显(点3和点6)以及长岭县的霍林河漫滩平原(点4)和其阶地平原(点5)。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观察,验证这样一个规律:越往西去,降水量减少,植被、土壤、气候等同时变化,且相互影响。每个地带内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性质。

3、沙地

点5:沙丘

描述:此处位于盐化的漫滩平原旁边的阶地,也可以说为高河漫滩,沙垄的颗粒比亚砂土稍粗,黑色的腐殖质层比较厚,已有植被发育,裸露的土壁上有白色的硅粉。

综合分析:Q4的河漫滩形成的时候,这里的气候较湿,之后气候变干,河流干涸或改道,地面的亚砂土随风而起,颗粒较大的较重的在周边形成沙垄,而颗粒较小的较轻的被风带到了更远的地方。而现在气候又向湿转变,所以这里的沙垄也不再发育,而是固定下来,有植被定居,因沙粒的透水性好,故没有径流。而且这里的太阳辐射、降雨量和纬度位置等因素共同决定了这里形成沙丘。降雨量

决定了下渗的强度,以至于使得钙仍有剩余,这对于沙丘的固定很有作用,因为钙可以帮助形成团里结构。距离地下水的远近不同,在丘顶生长有蒙古黄榆,往下有山杏、羊草。在现有的生物条件下,只要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沙丘就很容易得到固定,另外,西北平原的防护林带对风蚀和风沙活动都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最后中西部总结:

我们看到的很多诸如河谷、河漫滩、台地、洪积扇和沙地等,说明中西部平原地区主要以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为主。现在的地貌以及土壤等都是第四纪以来的产物,随着地壳的运动,局部的气候、水文条件、植被、土壤也变化,互相影响,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西部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势平坦,风大。在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沙化土地。之前,刘惠清老师在治理吉林省西部的土地沙化项目中做出很大的贡献,治理也很有成效。但是,这种沙化土地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办法根治,特定的综合自然地理条件下对应了特定的生态问题,这也是地理区域性的表现。

 


第二部分:吉林省东部山地,山脉和宽谷盆地相间分布。

点1:睡佛山

大黑山是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此处位于老爷岭东麓,睡佛山属于老爷岭山系,应该是北东走向,眼前的山被河流切割,河流溯源侵蚀,在山脉山坡出留下一块平地。

点2:丘陵

找出山坡的低缓部分作为研究山地的第一步,为了方便,我们选取了公路对面作为第一个观察点。眼前的丘陵海拔450米,浑圆,生长有针阔混交林,土壤剖面显示此处为地带性土壤——暗棕壤。脚底的岩石颗粒粗。

综合描述:岩石风化后的颗粒粗,说明其结晶很好,而且也很硬,这样的岩石属于深层侵入岩。在古生代的海西运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则位于我国燕山一带,然后就是新生代的喜山运动,按照距离火山活动中心的远近,我们可以推断,想要形成深层侵入岩,就必须机理火山活动中心远,而燕山距离太近,喜山运动可以是的长白山火山喷发,都不可能形成深层侵入岩,只有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才有可能。所以说,这里的母岩是古生代形成的花岗岩。而没有发现近期地质沉积物说明这里主要以上升运动为主,有的沉积岩也已经被侵蚀掉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的平亢地处境。

⑴地面平坦

⑵组成物质颗粒粗,下渗状况好,无滞水。

⑶降水量大约700mm,除了用于蒸发外还有足够的盈余。

综上,这里为温带湿润暗棕壤地带。

点3:蛟河盆地

描述:蛟河盆地在西老爷岭和威虎岭之间,蛟河县中间的狭长地带,其属于构造盆地,两侧都有断裂,构造运动是的其两侧抬升,但是因为有一侧抬升幅度不大,形成了台地,也就是我们所要观察的地方。

观察:台地岩层倾角、沉积物颜色、土的颜色、植被为草本灌木等。

综合分析:

结合西部观察到的Q1的洪积扇台地,此地的倾角相比稍大,但是岩层又没有断裂褶皱等,说明其形成之后受到的构造活动不强烈,但是时间要早于Q1,因此推断岩层形成时间为中生代晚期白垩纪。所以蛟河盆地属于中生代断陷盆地。

沉积物颜色发黑,属于淤泥质沉积物。需要补充的是在第三纪末期东北已经变为陆地,所以此处的沉积物为湖相沉积。

观察沉积物粗细发生变化,说明此处构造运动不止一次,抬升和下降都有过。

湖相沉积物颗粒细,形成了不透水层,容易有上层滞水的现象,此处属于季风气候的湿润地区,当雨水充足的时候才有上层滞水,之后水分缓慢下渗,这样就有了潴育化过程,形成的为白浆土。因此土层发育的植被因为受上层滞水影响,根系较浅,没有典型的针阔混交林发育,只有草本灌木等。

盆地海波320米,台地面海拔380米,相对周围的山地来讲,台地面应该属于水上处境。

点4:蛟河东部,拉法河河漫滩

描述:从省道的一个大桥上下车,来到杏树林遍布的河漫滩,向西望去即为刚刚看到的台地,河谷的西侧还修有堤坝。

综合分析:堤坝处就是高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的分界线了。高河漫滩上发育有薄薄的土层,而我们所在的低河漫滩如果在自然状态下应该发育草甸土和草甸植被,现在则为人工的杏树林。

点5:牡丹江北侧Q3玄武岩基岩台地

描述:河流很窄,没有摆动,所占之处前方玄武岩出露,有气孔。土壤为黏土。

综合分析:

玄武岩为火山喷出岩,形成时间较近,否则的话气孔就会被风化掉了。现在处于第四纪Q4时期,发育牡丹江,那么最早的火山喷发应该到Q3。Q3裂隙式喷发,玄武岩喷出,形成玄武岩火山熔岩台地,Q4裂隙发育为河谷,从河流的宽窄来看,次河仍以下切作用为主,说明此时地壳仍属于抬升阶段。

所站之处前方出露的玄武岩证明了这里是基岩台地,而不是阶地,因为从阶地的组成物质来看,这里没有粗的河床相沉积物和较细的漫滩相沉积物。

玄武岩属于隐晶质岩,组成颗粒细,必然有滞水层,属于水上处境,所以台地上发育白浆土。而对面的河漫滩上发育了草甸土。这都属于暗棕壤地带内的非地带性土壤。

点6:Q1玄武岩丘陵

描述:这是一个取土坑,所站之地海拔560米,丘陵顶为600米。丘陵顶部地势不平坦。

综合分析:

Q1沿着牡丹江断裂喷出大量的玄武岩岩浆,冷却速度较慢,结晶较大。

Q2裂隙中发育了河谷。

Q3再次喷发,岩浆量变少,因此快速冷凝,形成隐晶质岩。

Q4再次发育为河流。

此处的岩石结晶较大,显然透水性就相对好,海拔600米,不受地下水影响,属于残积处境,是本地区的地带性突然发育带,发育暗棕壤。

点7:小沙河(Q3玄武岩台地)

描述:牡丹江支流——小沙河,此处马上就支流汇入牡丹江。河流的两岸玄武岩壁直立,有的部分已经长有植被。

综合分析:火山的脉冲式喷发使得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具有水平层理,而玄武岩本身的性质则为垂直节理发育,所以说,这样的话在流水的侵蚀下,下部的玄武岩被侵蚀掉,上部的玄武岩由于重力作用崩坍,形成了冰川中才能发育的“U”型谷。

点8:敦化盆地边缘

描述:这里是一个人工的采石场,岩石的颜色混杂,没有黑色的玄武岩覆盖。

综合分析:这里的样式岩石颜色混杂,且岩层有褶皱,倾角也挺大,说明这里的样式形成时间早,前面的观察点中有中生代的岩石倾角不大,所以判断此处的岩石形成时间为古生代,地质上通过同位素测年确定为奥陶系地层。

观察岩层颜色:白色部分为石灰岩的变质岩,黄色部分为砂岩的变质岩,说明岩石形成之后经历过海侵海退。

作为敦化盆地的边缘,在地质运动时期此处必然有一条断裂线。

总结:吉林省东部山地,山盆相间。断裂带发育在牡丹江河谷地,中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频繁,第第三纪发生断陷,继而有多起多期玄武岩流喷溢,周围山地隆起。本地区的土壤、植被多受到火山熔岩玄武岩母质的影响,或在河漫滩发育为草甸土、阶地的白浆土等。

第三部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点9:二道白河河谷

综合分析:这里是取土坑,岩石出露。脚踩火山灰是流水冲击而来,因为流水带来的物质是局部分布的。火山灰的分布很广泛,说明当时候的火山喷发规模非常大,大到日本海、格陵兰岛,被誉为人类历史上喷发尺度最大的火山。砾石稍有磨圆,有气孔的玄武岩和碱性粗面岩,这样的岩石通过泥石流搬运而来。因为受火山活动影响,河谷发育的土壤为火山渣土。

点10:玄武岩台地中科院一号样地

综合分析:红松针阔混交林,发育的土壤为白浆土,这是因为玄武岩风化为细粒的黄色亚粘土,透水性不好。所以说,母质影响着土壤的发育。

点11:奶头山

描述:穿过树林,看到一个人工挖沙坑,这里出露的岩石类似与敦化盆地边缘奥陶系地层。

综合分析:此处为长白山自然区中的平亢地处境,发育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和土壤。

山底海拔900米左右,山顶平坦,距离地下水远。深海石灰岩和浅海砂岩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水平层理已经有些直立了,所以这里的排水性良好。

奶头山在Q1时期没有被当时喷出的玄武岩覆盖,等到第四纪的时候,在流水作用下,形成了离堆山,也就是现在的奶头山。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总结:

长白山火山群位于吉林省的东部边缘,以长白山截顶圆锥状火山为主,周围有广阔的熔岩台地,台地上又有从多的小火山分布。

在第三纪初,这里形成准平原状态的低缓地形,在喜马拉雅运动开始时,沿断裂有少量的基性熔岩溢出。在中新世早期,熔岩流的分布开始扩大,在临江以东,鸭绿江以北,形成大面积的玄武质熔岩被,主要岩性为黑灰色致密拉斑玄武岩。上新世未到更新世,断裂活动更加剧烈,并伴有大量的灰黑色含橄榄玄武岩喷发,称为军舰山期玄武岩,在抚松以东,甄分以西,二道江以南和长白山火上以北,形成了大面积的玄武质熔岩被,与南部的玄武岩一起构成广阔的长白熔岩台地。容颜厚度达数百米,所有少数的山峰突出在熔岩地面之上,比如:奶头山。

第四纪以来,由裂隙式喷发逐渐转为中心式喷发。中更新世,沿着长白山火山口喷出的粘稠的碱性粗面质岩浆,围绕火山口呈环状分布,叠加在早期形成的盾状熔岩基底之上,并构成了接近今日面貌的巨型层状截顶火山锥体。晚更新世,在长白山火山锥体附近有小型的寄生火山喷出,与此同时,有熔岩流填充图们江上游河谷。全新世晚期,沿长白山火山口又发生有爆炸性中心式喷发,喷出大量的灰白色及浅黄色碱性粗面质浮岩和凝灰角砾岩,披覆在火山锥的浮岩,厚达79米以上,较细的火山灰渣随风飘落,堆积在以火山口为中心平均半径60-70公里的范围内,细粒物质向东飘的更远。

第四部分:我关注的地方:

1、在哈达村黄马架屯

在这里形成了Q2的黄色亚粘土,是从长白山通过流水作用搬运而来。我了解到,大量的岩石风化的次生矿物被搬运,一般是在比较冷的气候下才会发生的,因为气候温暖,就会进一步风化为高岭土类。

气候条件

通过查阅文献,在孙广友等写的《中国东北第四纪冰川研究新进展:遗迹厘定、新发现与冰期模式》这篇文章当中,写到了Q2时期长白山的气候状况。长白山在中更新世早期是处于锦江冰期,此期冰川遗迹位置出现在海拔1 400~1 800m,分为地面与埋藏两类。我们知道,长白山是图们江、鸭绿江和松花江的发源地,其中松花江也即第二松花江的从天池到至安图县两江口古称上两江口)为二道白河段,在二道白河源头东岸分布着典型的 “U”型谷和终碛垄,厚度达100m。这样的气候与次生矿物的形成相符合,同时这也是黄色亚粘土来源于长白山的气候条件。

通道条件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在流经过程中汇入了多条支流,其中饮马河和伊通河都终汇入其中。哈达村黄马架屯位于长春附近,伊通河和饮马河在洪水期间都会受到第二松花江的顶托作用。这并不是说明确定的水流通道,也或许并不是固定的河道而是强降雨之后大量的地表径流,只是说黄色亚粘土的水道很方便。

2、Q1红色砂砾岩的冻融作用

在洪积扇台地的人工挖沙处,看到的红、黄和黑色的三个土层,其中红色的土层不平整。此处为大兴安岭山前洪积扇,洪水裹携着砾石、泥沙等沉积在山前,原应为平整的一层。但是现在不平整,可以看到有的红色部分已经渗透到黄色的土层,许老师给出的解释是这里发生过冻融作用,本来就分选不好的松散沉积物受到挠动与再分选,使得层面不平。

红色砂砾岩形成的时间是Q1,此时的气候应属于暖干。在孙广友等写的《中国东北第四纪冰川研究新进展:遗迹厘定、新发现与冰期模式》这篇文章当中,写到了Q2时期的气候状况。

冻融作用主要见于冰川作用区、高山区和冻土区。我们可以看到Q2早期为冰期,所以说这里有冻融作用发生的足够的低温。

但是我有一个疑问,既然说Q1形成的红色砂砾岩可以在Q2早期发生冻融作用,那么Q2形成的黄色亚粘土在Q3早期的冰期,会受惠于本身的细小颗粒不会冻融分选的那么明显以至于使层面不平整,但是应该会有别的冰缘地貌类型的,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验证。

3、长白山的地下森林

很多树木的根部外露

尤其是一些树龄较大的树木。可能是季节性冻土的因素,在冬季时土壤结冻,夏季时土壤结冻。但是这些参天大树,形成数百年,在树根裸露的情况下何以不倒呢?考虑到这里处于长白山北坡,在冬季虽然盛行西北风,但是由于冻土的作用加固了根的稳定性;在夏季盛行东南风,由于是背风坡,所受影响不大。

暗针叶林

这里树林的郁闭度很大,常年潮湿,所以都发育暗色针叶林。

林隙很大,很多倒木

 

暗针叶林内有大量倒木存在,这些倒木对保持系统物质循环平衡和林木的更新有重要作用。下表是长白山暗针叶林形成的林隙形成方式统计表,可以看出: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是风倒,风倒林隙占全部林隙的77.78%,其它形成方式较为次要。所以说树根外露对于树的稳固性还是很有影响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林隙形都是有益的,因为有很多细小的树木是它上层倒木倒下时受害的,而且这种现象随处可见。我担心的是本来这里有很多老龄树木应该倒下,化作春泥的,但是小树所受的牵连更大,没有办法更新这里的树林,这样的过熟林会不会在一场雷电之后焚毁呢?

4、雪蚀洼地

在坐车去天池的路途中,我们走的路是北边的二道白河河谷,看到有一片片的大块白色斑状物。我心想这应该是防止坡陡碎石下落,所以用水泥人工铺上的。后来一打听原来是雪蚀洼地。

长白山的山地冻原植被仅孤立的分布在海拔2100 m以上的高山带范围之内,为长白山高山植被带的基本植被类型。这里气候属于低温、多雨的高山性气候,风力特大,往往在10级以上,年平均温度约在-5℃以下,夏季平均温度也不超过10℃。甚至在最温暖的7月份在背阴坡尚有大片积雪。冬季降雪甚厚,一般达1 m以上。所以有雪蚀洼地也很正常。

5、倒石堆

长白山瀑布以南的乘槎河海拔2050m以上的地段,以及瀑布以北到温泉附近,海拔1 900~2050m的地段,倒石堆规模相对较大。上图即为瀑布附近的大型倒石堆。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倒石堆的规模之大,同时也可以看出倒石堆是有层次的,因为没有亲自爬坡去看,但是我认为起码有2个层次(图中即可显示2个层次还有一块雪蚀洼地)。

观察倒石堆,有以下特点:

⑴倒石堆下部岩石粒径大,上部岩石多为细小碎块。

⑵这些倒石堆上并无植被覆盖,可能是最近形成,还没有发育成熟。

⑶观察这些倒石堆颜色为灰色,说明它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玄武岩,Q1形成的是玄武岩熔岩台地,Q4时期形成的是火山灰,所以说这里的玄武岩是Q2时期喷发的。

形成这样的大型的分层次的倒石堆,可能有以下原因:

⑴玄武岩本身垂直节理发育很好,受到风化作用之后很可能大块崩塌。

⑵陡峭的地势为倒石堆的发育提供了温床。

⑶这里的火山活动频繁,会使得岩石更加松动,不同阶段的地壳振动就会形成大型倒石堆。

⑷长白山地区降水丰沛,温差显著,导致当地强烈的寒冻风化,为倒石堆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

但是倒石堆为什么会分层呢?可能是形成倒石堆石头的来源分层了,但是中更新世的岩石为倒石堆石头的来源。前Q4时期长白山喷发,在天池周围堆积形成了火山灰浮石。这样的话,就有两个来源了。

6、岳桦林带是温带、寒带地区火山喷发后演替独有的现象。

在长白山看到了岳桦林,这种树木矮小,根系外露,经常几株树抱成一团,树枝弯曲且细。这种形态表明了岳桦的生活环境很恶劣。经查询,岳桦稀矮林主要分布长白山的北坡,西坡和南坡,而东坡没有。许老师解释说,在火山喷发时期,长白山处于温带盛行西风带,在高空形成热气旋,所以火山灰在东坡最厚,北坡最少。由此看来,火山灰对植被具有毁灭性破坏。

岳桦林因为岳桦喜生于寒湿地带林区的半阳坡山脊上,在高山带生长者常为丛生状,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北海道和朝鲜半岛的针阔叶混交林区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五、总结

本次实习在吉林省境内,从长春出发,分别沿着东、西两条线路来实际考察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均在变化,这就是一套相互匹配的模式,它们的变化必须具有整体性。

我印象深刻的要数地形的变化,因为这是我可以亲眼看到的,最形象。尤其是地形,我认为深刻的了解所调查区域的地形是十分必要的,地形可以告诉我构造运动、水文处境,从而我可以推断出植被、土壤等。事实上,当身处其中的时候往往没有办法考虑全局,有时候会陷入想当然的困境中,但是当我查看地图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

参考文献

[1]杨修.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及干扰状况.生态学报.2002(11):1826-1831.4.母岩究竟会在多大程度影响土壤的发育

[2]牛云博.长白山冰缘地貌过程及其与环境演化的关系.20##年.

[3]肖荣寰,胡俭彬.东北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地貌的若干特征.冰川冻土.1988年6月.

[4]孙广友,王海霞,范宇.中国东北第四纪冰川研究新进展:遗迹厘定、新发现与冰期模式.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3).

[5]程东来,钟学斌,毛鹏飞.地貌在自然综合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咸宁师专学报.2001(12):75-77.

[6]徐文铎,何兴元,陈 玮,刘常富.长白山植被类型特征与演替规律的研究.生态学杂志.2004,23(5):162-174.

[7]施雅风,崔之久,李吉均等.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科学出版社.126一132.

[8]曹 伟,李媛媛.中国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7)55-58.

The report of comprehensive natural geographical practice  

Abstract: Taking jili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west to east ,from vegetation, soil, topography, geology, hydrology situation etc  to observe natural geographical factors comprehensive chang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land, we have had a good understanding. Finally, i have some simple discussion to what i do not know .

Key words: jilin province   changbai mountain   geographic   landform soil

更多相关推荐: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前言一野外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一方面获得基本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效另一方面在自然地理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观察和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能...

地理科学专业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9月1日20xx年9月5日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模板

实习名称学院姓名和学号指导教师起讫日期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矿业工程学院袁悦20xx14430120袁海春20xx14430121杨旭青20xx14430102柳莹20xx14430129王政许永利谷海红2...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学院XXX专业XXXXXX班级姓名学号XXXXX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目录前言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结束语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1前言一实习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前言一实习目的二实习方法三实习的相关课程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第二章地质地貌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第三...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学院水电学院专业班级11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姓名学号地质实习报告目录1前言12实习区概括23地层44岩石65地质构造86岩浆作用107河流地质作用128矿产资源129结束语131一前言1实习时间本次实...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学院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资环1101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目录前言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状况一邯郸市二昌乐县三青岛市第二章地质一地层二构造三岩浆活动第三章气候一邯郸...

陕西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XX大学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姓名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

自然地理长途实习报告

标题摘要关键词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路线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1目录峨眉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摘要通过本次野外实习在都江堰乐山峨眉山中选择对峨眉山的植被状况及其垂直分带作一定介绍由于山势高使其气候要素山麓到山顶有显著差异...

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报告题目陕西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综合调查报告姓名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

南京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班级20xx级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一实习时间5月7日5月9日南京地区5月7日幕府山燕子矶5月8日汤山孔山南坡5月9日孔山北坡棒锤山5月10日5月12日安徽黄山二实习目的1加深...

土壤—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土壤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植被综合自然你地理实习报告水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