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材的体会

时间:2024.4.20

述而求作 振叶寻根——编写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材

的体会

日期:2008-12-30作者:李瀚荪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自19xx年我在教育部主持的合肥电工教材编写会议上,接受新设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教材的编写任务以来,迄今已近三十年。期间陆续编写出版了《电路分析基础》第一、

二、三版,第四版即将出版,在20xx年还出版了该课程的“高端教材”《简明电路分析基础》。这些教材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发行量很大,两次受到国家级奖励。其间也形成了我对教材编写的一些体会,简述如下,望同仁们不吝赐教。

一、述而求作

基础课教材涉及的是些成熟内容,虽不一定是传统内容。编写时驾轻就熟,往往是“述而不作”。列出一个编写大纲,把规定内容一一阐述正确无误即可。这样,同一课程的教材,版本虽多,却常陷入大同小异、缺乏特色的局面。“述而不作”一语出自《论语》,意指“只阐述前人成说,自己无所创作”(《辞海》)。我觉得,对基础课程教材,要创立新内容,难以做到。但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却可以有自己鲜明、独特的观点、见解,形成特色。这好比烹调的基本原料无非是鸡鸭鱼肉、果蔬瓜菜,但却可形成风味不同的诸多菜系,都能提供营养,供人品尝。

在写教材时,作者首先要有“述而求作”的基本态度,加上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观点、见解,方能写出颇具特色、利于教学的教材。理解、观点和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又是与时俱进的。因此,教材需要修订。修订时,有内容方面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力求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观点、见解,使特色更加鲜明。这就是所谓多年磨一剑的过程,不能低估其中经历的周折与苦思。

多人合写一本教材,按章分工,似不易形成特色。青年教师的培养,似应先在写讲稿上多下功夫。有志于教学的教师都应有自己的资料库和习题库,而历年的讲稿是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后写教材的依据。有特色、有个性的教材是水到渠成之事而不是拔苗助长的结果。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内容丰富,好比一棵叶茂枝繁的大树。南朝梁的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谈到文论要“振叶以寻根”,意即要能从枝叶问题追寻到根本问题。在处理教材内容时,我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注意教材的整体性,二是注意区分教材和讲稿。这便是目前我能理解到的,在教材编写工作中的“振叶 寻根”。

二、教材的整体性

教材都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正如房屋是由砖石筑成一样。一堆砖石不能成其为房屋,知识点的罗列也不能成其为教材。这就是说,教材的整体并非知识点的简单总和,整体还有整体作为整体自己的性质。我认为构成教材整体的三个要素是:体系、基本结构和课程的基本要求。它们是教材整体性质的体现。

体系属教材的科学性问题。采用什么体系,见仁见智,但应“各推所长,崇其所善”,体现特色。在电路教材体系上,我一直主张根据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关系,按形成电路响应的内因,采用划分为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两大部分的体系,摒弃传统的直流电路、交流电

路和过渡过程的体系。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就电路来说,内因只有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之分,非此即彼;作为外因的电路激励,却是多种多样,如直流激励、正弦交流激励、脉冲激励等,名目繁多。但不论外因为何,凡电阻电路,其响应与激励的关系是由代数方程或超越方程来描述的,凡动态电路,这一关系是由微分方程来描述的。考虑到电路分析的基本向题是:给定电路的结构、元件的特性(内因)以及各电源的激励电压或电流(外因),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响应)。采用这样的体系,就能使学生在面临当代繁多的电路问题时,知道解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而起到本门课应有的“打好基础”的作用。 基本结构属教材的教学方法论问题。它是“隐性的”,易为人所忽视,需要去挖掘。认识它并善于利用,在教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解决教学上“少而精”、“重点突出”等问题。基本结构(basic structure)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 Brunner)提出的,它指课程的基本原理,即课程中各种定理、方法、概念、定义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框架。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处理许多看来似乎生疏但密切关联的知识,有些新知识在他看来只不过是熟悉题目的变形而已。这样就通过迁移作用不断地扩大和加深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且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基本结构不同于一般所称的课程体系,它本身就是具体的教学中心、学习重点,具有广泛而强有力的适用性。我在19xx年撰写第一版时,即开始运用这个概念,经过多年的探索,直到20xx年出版的《简明电路分析基础》中才能明确提出基本结构是:一个假设、两类约束和三大基本方法。一个假设是指集总假设,由此确定电路分析的对象;两类约束是指拓朴约束(基尔霍夫定律)和元件约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三大基本方法是指分解方法(使复杂结构电路化为简单结构电路)、叠加方法(使复杂激励电路化为简单激励电路)和变换域方法(使电阻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得到统一)。至此,电路分析所需基础得到简单明显的表述,所写教材特别冠以“简明”两字,而把即将出版的第四版写成是该书的普及版。基本结构好比人体的经络,经络不通畅,学习就会感到不顺。

课程的基本要求,即对课程“三基”方面的要求,已由专家制定文件,由教育部颁布,属执行问题,列为构成教材一个要素。毋须再作讨论。

三、教材和讲稿

教材不是讲稿,不能直接使用于课堂讲授,照本宣科。

讲授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环节,是重要一环,并非主要一环,自学才是主要一环。在校学习,有机会能聆听大师或有成就、有心得的老师讲课,其影响决不可低估,可能会是终生难忘。但归根到底,要得到知识,还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古今中外,自学成才者不胜枚举。由此说明,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何等重要,便于自学的教材和相关资料是何等重要。所以,我一直主张“教材宜细(致)不宜粗(略)”。“细”教材阐述透彻,便于自学,利于解惑。但“细”教材若不突出“教材的整体性”也会使人感到茫无头绪,抓不住重点,阅读困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应起主导作用的,讲课体现了这一作用。但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是一个空的容器,从而使知识可以像物品一样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用语言或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传递给学生的只是包装好的信息而已。徜若这种信息过密、过细,由于其瞬间存在,稍纵即逝,恐怕连传递也是未能到位的。这样的讲授能产生什么效果?其实,大学生已是一个成年人,不能忽视他们内在的逻辑能力,这种能力往往能使人从不充分的反应中找出答案。因此,我一直主张“讲授宜粗不宜细”。粗略决非粗糙。简约之中见精华也是要经过精心策划的。教师一、两句顶用的话,真知灼见,往往是学生一时不易体会到的。“粗”讲要注意突出“基本结构”,否则会使人感到杂乱无章,不得要领,听课困难。

一个要“细”,一个要“粗”,各具特点,作用不同。教材不能充当讲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借用老子所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来表明。“有”给人以便利,

“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真正有用的所在,还是在于无。除非是一本针对性极强的培训资料、讲义,面向全面开设这门课的众多学校和教师,一本教材只能是一个片面的、有限的事物,只能是一个有待加工、利用的对象,只有在人们根据实践的需要,摆脱这种片面性和有限性,处于“无”的境界,才能得到面对现实的使用价值。“有无相生”。

教师对待教材应采取“不取亦取,虽师勿师”的态度。教材只是一本教学的主要参考书,它大致规定了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课后有书可看,有题可做。教师要善于:按照基本要求,根据教学环境,利用教材主要论点,写出自己的讲稿。讲稿不必过分追求完整性和严密性,这些应由教材去解决。在很多情况下,可使用独创的或借用的、简单而易于说明问题的例题来阐述某种方法、某一定理或某个重要概念,教材中的某些练习题、习题或思考题也许有利用、改造的价值。写讲稿是一个创作过程,若干年后回头来看以前的讲稿,你将发现它们是你的一笔“财富”;对青年教师来说,还记录着你的成长过程。对名家大师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讲课时虽不一定手持讲稿,但他(她)是有备而来的,是胸有成竹的,不会照本宣科。

作为一个写书人,我十分欣赏朱熹那首题为《观书有感》的著名七言绝句,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大的池塘水面,可以映照“天光云影”,正像小小一本书可以令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灵气流动,思路明畅。要使观书人有如此感受,写书人就得思想活跃,才思不断,包容各种不同的思想,活水长流。可不是吗!□


第二篇: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

? 考试题型

? 填空题4’\ 5(20分)

? 简答题(相关概念的理解)5’\2(10分)

? 正误判断题1’\10(10分)

? 分析计算题10’\5(50分)

?

?

?

? 初始值的计算 相量法的应用 三要素法的应用 互感线圈的伏安关系

? 电路设计题5’\2(10分)

? 根据节点方程或网孔方程设计电路(注意方程系数是否对称从而考虑是

否含受控源)p126

? 基本要点总结:

? 电路的基本规律

? 电流、电压、功率、能量的定义——参考方向

功率的正负号

u-I p-t w-t的计算 判断元件有源还是无源

? KCL、KVL的应用及其扩展——集中参数电路

节点 支路 回路 网孔—广义节点“两部分之间若只有一条支路连接,

则支路上不管连接何种元件,该支路电流为0”

假想回路 拓扑约束——拓扑图 元件约束

? 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阻 电导——(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 正电阻是无源元

件而且是耗能元件

开路 短路 二端口电阻的电阻\电导参数方程R 、G

——给出相应的二端口电阻电路,求其电阻参数矩阵

——已知电路及电阻参数矩阵,列写参数方程运用于求解

独立源:电压源 电流源定义及其VAR表示 ——独立源并不总是发

出功率

电路中的参考点及电路的简略画法——对于有一端接地(参考点)的

电压源通常不再画出电源符号,而只在电源非接地的一端处标明电

压的数值和极性

受控源:四种形式及其VAR及其电路图识别——控制端口的功率恒

为0

电路的等效:条件 对象 目的

电阻的串并联——分压分流公式及应用——电流表及电压表原理

电阻的Y形(星形 T形)电路和△形(∏形)电路的识别与等效

变换——结合电路实际情况选择等效方式

等效电阻的定义及求法

独立源的串并联 实际电源的两种等效模型 电源的等效转移

? 电阻电路分析

? 基本概念:

树 树支 连支

基本回路(单连支回路)——方向与该回路中连支方向一致

n个节点,b条支路——n-1 b-n+1

? 基本方法:

2b法 支路电流\电压法

回路法(网孔法) ——基本(独立)回路的选取

节点法——参考节点的选取(最简化原则)

? 基本电路定理:

齐次定理

叠加定理(如何表示各个激励源单独作用的情形)——仅适用与计算

电压或电流,而不能直接用于计算功率,仅适用于线性电路

替代定理——被替代支路与原支路其他部分间不应有耦合

等效电源定理(戴维南定理 诺顿定理)——应用:最大功率传输

条件 适用条件:线性的 只能通过端口电压电流来联系,而不应

由其他耦合 应特别注意各电源的参考方向

? 求等效电阻的相关方法:

串并联法——弄清电阻接在那些端子

外施电源法(利用等效电阻的定义)

? 动态电路

? 电容:定义 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微分形式及积分形式

电容电压、电流、功率、储能的计算

? 电感

?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

? 动态电路方程——时间常数“时间常数越小,响应衰减越快,暂态过程

所经历的时间越短”

? 电路的初始值(独立初始值——换路定律)动态电路稳态的特点(电容 电

感)

? 电路的响应:

固有响应(暂态响应)——按e指数衰减

强迫响应(稳态响应)

零输入响应 ——仅与初始值有关

零状态响应

?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公式:

初始值 ——换路定律 “是否为独立里初始值”

稳态值 ——电容开路 电感短路

时间常数——R0为独立源置为零后,从动态元件两端看进去的

等效电阻

? 正弦稳态分析

? 正弦量的三要素 相位差(超前 滞后 同相 反相 正交)

? 正弦量的有效值 峰值 ——适用范围 正向电压、电流的表示

? 相量法:振幅相量 有效值相量 正弦量的相量运算

? KCL KVL的相量形式

? R L C的VAR相量形式 要求:作出其相量模型 相量图 ——已知相

关量的有效值,利用相量法时,设零初相(并压 串流)

? 阻抗:电阻 电抗 阻抗角(电压减电流)——根据阻抗角判断电路性

?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

?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最大功率匹配或共轭匹配”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P 无功功率Q 视在功率 S 复功率

?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同名端

? 去耦等效电路——求等效电感

? 解题时应注意要点

? 注意参考方向关联与否(求功率时,应用欧姆定律时,分压分流公式的应用,电阻

串并联等效的方向 等效变换的方向)

? 注意广义节点如何选取,回路绕行方向的明确(互感线圈的顺接串联、反接串联) ? 已知其中一个量,通过算出他们的比值,求得另一个量

? 电路等效前后注意相关量的变化——“变与不变”(例如:端口电流)

? 明确哪些量可以用已标示量表示,进行简化

? 应用等效电路定理时,注意R0的计算(将独立源置为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等效

电阻)

? 根据特定条件和需要分别画出电路图(正确 清晰)

? 根据所给节点或网孔参数方程设计电路,参数方程对称与否来确定是否含有独立源 ? 初始值的计算:作出换路前的电路;作出换路后的电路(利用置换定理); 利用换

路定律进行计算

? 三要素计算公式:可分别用于计算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但应分别画出相应

状态的电路,来计算各自的初始值和稳态值以及时间常数

? 时域形式与相量形式的转换——正弦量的相量运算“导乘积商”jw

? KCL KVL仅适用于瞬时值和相量值

? 要会作电路相关量的相量图

? 相关知识复习

? 积分上限函数的求法及其导数

? 逆矩阵的求法

? 复数的运算及其各种表示方式

更多相关推荐: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节小结

第四章小结1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上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应用叠加定理应注意l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一般不适应2某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余独立源置零置...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节小结

电路分析基础教材各章小结第一章小结1电路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实际电路的理想化模型它是由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理想电路元件是从实际电路器件中抽象出来的可以用数学公式精确定义2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分别定义为i电流...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小结电路分析基础南京大学精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教材各章小结第一章小结1电路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实际电路的理想化模型它是由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理想电路元件是从实际电路器件中抽象出来的可以用数学公式精确定义2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分别定义为i电流...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总结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元件1集总参数元件当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远小于使用时其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忽略电场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从实际元件抽象出能反映其主要电磁特性的理想化模型成为集总参数元件...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点概要(仅供参考)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点概要请同学们注意复习时不需要做很多题但是在做题时一定要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整理复习参看以下内容1书上的例题2课件上的例题3各章布置的作业题4测试题第123章电阻电路分析1功率P的计算功率...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主要重点难点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主要重点难点,内容附图。

模拟电路总结分析

模拟电路总结分析转载20xx4161711阅读1466赞71评论7转载210分享341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上一篇下一篇自动化工程师的对模拟电路的掌握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是熟练记住这二十个电路清楚这二十个电...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20xx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Analysis课程编号005A1290学时72学分40一课程教学对象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以及计算机应用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C013003C015003英文名称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学分325学时72其中理论学时52实验学时20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路分析基础》1~7章电路思考题

注1花了2天时间仓促整理难免出错大家要以批评眼光看解答2有些问题来不及总结因此没有作答3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看书做题理解111实际电路器件与理想电路元件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是什么答1联系理想电路元件是对实际电路器件进...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目录电路分析基础1电子线路线性部分13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18数字电子技术23信号与系统27C语言程序设计30数据结构34教学技能38计算机维护技术40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46多媒体技术应用49音响技术54Visu...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80学时)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编写单位信息技术系通信电子教研室编写人蒋雯雯审批李明燕编写日期20xx年07月修订日期20xx年03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学时数80学...

电路分析基础总结(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