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小结

时间:2024.4.18

第一章 投资总论

1.投资是指一定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或资产。

2.投资总是一定主体的经济行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效益。投资可能获取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投资必须放弃或者延迟一定量的消费。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有多种形态。

3.产业投资,又可以成为实业投资,是指为了获取预期收益,以货币购买生产要素,从而将货币收入转化成产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经济活动。

4.证券投资是指一定的投资主体为了获取预期的不确定收益购买资本证券,以形成金融资产的经济活动。

5.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开厂设店从事经营,或者投资购买企业相当数量的股份,从而对该企业具有经营上的控制权。

6.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购买企业的股票、政府或者企业债券,发放长期贷款而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

7.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要投资,就要推迟药费,或者说要牺牲现期消费。要尽可能增加投资者的收入和增加社会财富总额,就必须合理分配投资资源,最优配置资源,投资学主要研究投资决策问题。

8.投资学研究的方法:变量分析与经济机制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投资决定

1.计划经济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劳动者的利益;生产的决策由社会经济中心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统一作出;社会经济中心运用计划手段,严格地按预定目标调节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从而使经济活动的记过达到预期的目标。

2.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自利性;自主选择性;激励互融性。

3.市场失效包括以下不同类型:第一类是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即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缺陷,又称市场失灵;第二类是非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它的存在与不同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微观基础有关。

4.政府可以在某些领域弥补市场的失灵,但政府的作用应严格限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而且应限制于能够修补的市场缺陷,政府干预经济所带来的收益应大于其所有付出的成本。

5.我国投资决定模式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一下四大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xx年);传统计划经济时期(1957-19xx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1979-20xx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20xx年至今)。

6.完善整个经济体制包括投资体制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为此,必须同时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效率、公平、经济稳定增长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完善投资制度的主要内容: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构建有效的投资激励与约束机制;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完善投资监管制度;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

第三章 证券投资概述

1.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对公司资产所有权的凭证。股票作为投资工具有如下特点:永久性、流动性、风险性。股票持有者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既可分享公司的收益,但同时也要承担公司的风险。

2.债券是债务人在收到债权人所提供的信用资金后,向其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期限偿还本金的债务证书。债券的发行人为债务人,承担着到期还本付息的

法律义务;债券的投资者为债权人,有权按约定想向债务人索取本息。

3.证券投资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基础,影响企业的规模和资本结构。在市场机制完善的条件下,证券投资可实现储蓄向实业投资的转化,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可优化资本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影响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平衡,促进宏观调控方式转换。

第四章 证券市场及其运行

1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消费时机的选择;风险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供信息和激励。

2.证券市场按证券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按照其交易的时间可分为定点交易市场和连续交易市场;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或者成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3.证券的发行制度有注册制、核准制和审批制;证券的发行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程序。发行股票一般要经过如下阶段:聘请保荐人;形成董事会决议;编制、提交股票发行申请文件;审核;路演、询价与定价;申购与发售;登记与公告。

4.证券的交易制度有做市商制度和竞价制度。一般投资者不能直接到交易所买卖证券,需要委托证券公司代为买卖。客户必须现在证券公司办理开户手续,存入足额保证金,然后下达委托交易指令。证券买卖成交之后,需办理交割、清算和过户手续。

5.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变动一般水平的指标。按指数形式的不同,股价指数分为股价平均数和股票指数。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某一时点的价格加以平均所得到的数值,主要有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和修正股价平均数三种计算方式;股票指数是反映各个时期股价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主要有简单平均法、综合法和加权综合法三种计算方式。

第五章 无风险证券的投资价值

1.货币时间价值实质上是使用货币的机会成本,因而应是在无风险或风险最小的条件下可能获得的收益。货币时间价值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终值和现值。

2.名义利率是指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3.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收入的资本化理论、认为利率主要取决于利润率以及利润在职能资本家与货币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比例;二是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4.即期利率是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后获得的一次性支付的所得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5.远期利率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6.到期收益率,是投资购买国债的内部收益率,即可以使投资购买国债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市价的贴现率。

7.收益曲线是描述国债的到期收益与其偿还期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8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有三种:无偏差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市场分割理论。

第六章 投资风险与投资组合

1.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核心是科学地计算各种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投资组合,使投资者在一定风险水平之下能获得最大可能的预期收益率,或在一定的预期收益率水平之下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2.在马科威茨模型中,为决定一个有效“组合”,有三个必需的变量:收益率、风险(方差或者标准差)和各种证券与其他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3.某一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指该组合中各种证券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投资组合风险同样可以用“组合”期望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表示。两种证券投资风险的相关系数等于这两种证券的协方差除以它们标准差的乘积所得到的商。

4.当相关系数为负,或等于0,或者小于1时,通过分散投资和构建资产组合,可以降低投资的风险。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消除的风险为非系统性风险,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消除的风险为系统性风险。

5.在同一风险水平下,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投资组合为有效率组合;在同一收益率水平下,风险水平最低的组合为有效率组合。所有有效率投资组合的集合称为效率边界。在解析几何上,效率边界为投资组合在各种既定风险水平下,各预期收益率最大的投资组合所连成的轨迹。

6.无差异曲线与效率边界曲线的切点所表示的投资组合为最佳的投资组合。

7.单指数模型,又称市场模型,其基本假定为股票在某一给定时期与同一时期股票价格指数的回报率线性相关。

第七章 证券市场的均衡与价格决定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有关证券市场证券价格决定的理论,重点是研究资产组合的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资产的均衡价格如何决定。

2.资本市场线是有效率资产组合的集合,理性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上面任意一种组合进行投资,实际中某个投资者如何选择取决于他的风险偏好。

3.风险资产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无风险资产的收益;二是市场风险溢价收益。

4.依据βi 大于或小于1,可将证券或者证券组合分为防御型证券和进取型证券两类。βi系数值小于1的证券或证券组合成为防御型证券或防御型证券组合;βi系数值大于1的证券称为进取型证券或进取型证券组合。

5.如果市场处于不平衡状态,市场上就有投资者可以利用的套利机会,而随着套利者的买进和卖出,套利空间将逐渐缩小直到消失,市场则进入均衡状态,从而形成均衡价格。

6.依据证券价格对三类不同信息的反馈程度,证券市场可以发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弱型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和强型有效市场。

第八章 证券投资分析

1.基本分析是证券投资决策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以证券的内在价值为依据,着重于对与证券价格存在逻辑联系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从而对证券价格的走势作出判断,以此决定投资购买何种证券及何时购买。

2.资本红利贴现模型,是指用一定折现率或风险调整率把未来一连串证券投资收入折算成为现在价值,并以此确定证券的内在价值。

3.市盈率是每股市值与每股税后净利润的比率,反映股票市场价格与当期税后净利润的关系。

4.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因素,决定和影响着证券市场的中长期趋势。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在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和方向。

5.行业因素分析的目的是对影响特定行业证券预期收益,风险水平和供求关系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特定行业证券的投资价值及价格走势作出判断。

6.公司分析的目的是对影响公司证券收益、风险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所发行证券的投资价值及市场走势作出客观判断。公司分析主要包括竞争力分析、经营管理能力分析和财务分析三个方面。

7.经济附加值是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经济附加值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基本变量: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第九章 证券投资的非线性分析

1.过度反应是指投资对某种信息做过度反应,选择超卖或超卖,从而导致证券价格超理论水平上涨或下跌的现象。

2.行为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面对复杂的环境,在信息有限的条件下,人们一般按被称为启发法的经验法则行事。

3.人们决策的一句是他们对未来的主管预测,而主管概率则是客观概率的非线性函数。价值函数是一条折线,其转折点成为参考点。

4.心理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也可能表现在多个方面:过度自信;损失规避与后悔规避等。

5.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可分为两种类型:“噪音交易者”和“套利交易者”。噪音交易者是指对风险资产未来收益分布形成错误理念的投资人。在现实中,套利交易者的作用是有限的。

6.正反馈交易,是指在证券价格升高时买进证券、在价格下跌时卖出证券的行为。

7.Mandellbrot等人认为,证券市场是一种分形分布。股票价格的时间序列,通常显示为一条参差不齐的曲线,因而它不可能是一维的;如果它不是正态分布的,不能填充为一个平面,因而也不是二维的。它的维数介于1和2之间。

8.在现实中,大多数投资者会等着确认信息,并且不等到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就不会做出任何反应。证实一个趋势所需的确认信息的时间是不同的,但对于信息的不均等的消化可能导致一个有偏随机游动。这种运动又称为分数布朗运动或分型时间序列。

9.将协同论应用于对资本市场的分析,资产价格与投资收益的变化率取决于经济环境与资本市场参与者的相互影响。

第十章 衍生证券投资

1.金融衍生工具是由原生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是以支付少量保证金而签订的远期合约或互换不同金融产品的交易合约。它的价值取决于股票、债券、货币、利率等原生性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

2.期权是指期权卖方在收到一定费用之后,承诺到期权买方在一个特定的期限内或特定的到期日以特定的价格从期权卖方购买或卖给期权买方一定数量相关标的资产的权利而非义务的合约。

3.期权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内在价值;二是时间价值。其中,期权的内在价值,是指期权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期权的时间价值,是指期权费超过其内在价值的部分。

4.期权的主要价值受标的资产的价格、执行价格、到期期限、资产价格的波动率、无风险利率和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等六种因素的影响。

5.看涨期权的价值应该至少等于股票价格减去执行价格与到期前支付红利的现值。

6.对冲系数,或套利保值率,即抵消售出看涨期权风险所需购入标的资产现货的比率。

7.期权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二叉树定价模型和布莱克-舒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8.期货合约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一切成交的合约都要求买卖双方在合约规定的交割期内,按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规定数量的某种资产。

9.期货合约可用来对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进行套期保值。如果套期保值是完全的,也就是说资产加期货的投资组合是没有风险的,那么该组合头寸的收益率应与其他的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相同。否则,在价格回到均衡之前投资者就会发现套利机会。

10.套期保值交易是指交易者在现货市场买进(或卖出)某一数量的资产时,为了防止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在期货市场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资产的期货合约。

第十一章 证券投资组合管理

1. 证券投资组合管理,是指对投资进行计划、分析、调整和控制,从而将投资资金分配给

若干不同的证券资产,如股票、债券及证券衍生产品,形成合理的资产组合。以期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经济行为。

2. 证券投资组合管理必须反复权衡,合理搭配投资品种,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目

标。

3. 积极型投资组合以市场无效理论为依据,追求超额投资回报或者超过所担风险的非常回

报;消极型投资组合以市场有效理论为依据,追求平均利润或与所承担的风险相当的正常利润。

4. 采用自上而下的投资组合,投资管理者由评价宏观经济环境开始,再进行行业分析和公

司分析。采用自下而上的投资组合,投资管理者以直接选择有吸引力的个股为重点,主要依据单个公司的内部特征来选择股票的类型。

5. 采用何种类型的投资组合,渗透着投资者或投资管理者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投资理念。同

时,投资组合类型具体体现了投资者或投资管理者的风格。

6. 证券投资组合业绩评估也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证券资产业绩评估,即对由投资形成

的整个证券资产组合收益与风险的评价;二是对投资组合管理人员能力的评估。

7. 单因素证券组合业绩评估法是国际上评估证券投资组合业绩比较通行的方法,它以资本

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主要通过投资组合收益及其风险与市场组合的收益及其风险的比较分析来测度投资组合业绩的高低。

8. 投资组合管理能力主要体现着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两个方面。对投资组合

管理者能力的评估也包括这两个方面。

第十二章 产业投资概述

1. 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依据资产形态的不同,产业投资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

产投资与无形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又可分为净投资与重置投资。

2. 产业投资具有长期性、不可分性、固定性、专用性、异质性和不可逆性。

3. 产业投资的增长与结构变化制约和影响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结构变化;产业投资的

区域分布制约和影响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和生产力的布局;产业投资的技术构成制约和影响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产业投资的制度安排制约和影响企业制度和整个经济制度;产业投资效益决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

4. 从社会的角度看,居民个人是证券投资的主体,他们为产业投资提供资金来源;企业组

织产业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创造收入;政府投资主要应用于企业不愿或无力进入的产业部门和公共部门。

5. 产业投资的目标是追求资本增值的最大化。投资者现在付出货币资金,是现金的流出,

在未来时期获得收益,是现金的流入,资本是否增值,就要看未来时间的资金流入是否大于现期的资金流出。

6. 在公司制条件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涉及三类不同的主体:所有者、经

营者和相关利益者,企业投资者的目标能否实现与这三类主体之间的权、责、利的配置密切相关,而这三类主体之间的权、责、利的配置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7. 从资源的角度看,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分析、决策和执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企业资

源、决策资源配置方案和整合和利用资源的过程,其中关键是投资的决策和投资方案的执行。

8. 产业投资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投资前期、投资期和投资回收期。

第十三章 产业投资的市场分析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价值来源于顾客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支付的货币额,只有当

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高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时,企业才能盈利,因此,必须对准市场空隙进行投资。

2. 企业在进行市场分析时,应积极寻找市场的空隙,并主动地创造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

中要做到,无人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3. 企业投资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增长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单位产品的投资

需求量。

4. 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受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产品间的关联、产品的生命周期、价格

水平、消费者的预期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5. 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不仅受产品进入壁垒、退出壁垒等多项一般供给制约因素

的影响,还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6. 市场调查是运用一定方法,收集、记录和整理有关市场信息的过程。市场调查依据所获

得的信息资料的性质,可分为间接市场资料调查和直接市场资料调查。

7. 市场预测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市场需求、供给及价格的

变动趋势进行的预计和推测。一般的预测方法,大致可区分为两大类:非数量方法和数量预测法。

8. 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发现投资机会,并有利于企业正确选择投资的市场定位。在市场细

分的基础上,企业可采取无差异化战略、差异性市场战略、密集性市场战略和蓝海战略。

9. 产品线延伸可分为三种方式:向上延伸、向下延伸和双向延伸。

10 按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的产品分为四种类型:市场增长率高、

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对这四类不同的产品应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第十四章 产业投资的供给因素分析

1. 供给因素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以什么方式和手段生产、怎样生产以及何处生产,

分析的目的是要以最低的成本将投资项目建成,并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2. 供给因素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设备的选择、生产规模的确定和投资地点的选择等。

3. 制造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技术的主要来源包括:自行研究

开发;向国内研究机构或企业购买;引进国外技术。生产工艺的选择方法主要有工艺成本比较法和总成本比较法。分析设备的经济性主要运用费用效率指标。

4. 决定企业投资规模的基本因素包括: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协作的条

件;产品的需求量;投资与生产条件;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等。确定投资规模的基本方法有:盈亏平衡的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

5. 无论采取何种投资规模战略,都必须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依托,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否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将导致投资的失败。

6. 所谓投资环境,是指制约投资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从各种环境因素所具有的属性考

察,通过将区域经济环境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

7. 在地址的选择时,必须综合考察企业投资、生产营运和职工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是否能够

获得满足,同时还要考察相关的成本费用。

8. 投资地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有利于生产力在全国的合理配置;接近原料、燃料

产地和消费区;充分利用集聚效益,防止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建设、生产经营与职工生活的要求;讲求投资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9. 投资地点选择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完全费用比较法;追加投资回报收期法;评分比较法;

最小运输费用法等。

第十五章 产业投资效益分析

1. 固定资产投资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技术

的购置费,工具、器具、用具购置费以及其他投资费用。

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有: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系数法;生产能力指数法;主要部分投资

比率估算法;主要部分投资系数估算法和概算指标估算法等。

3. 估算流动资产的需要量主要是计算存货铺底资金的需要量,其估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比

率估算法,即参照企业流动资产占用与固定资产、产值及利润等经济指标法,即各种流动资产的需求量及其周转天数来计算流动资产的需要量。

4. 无形资产投资估算主要是计算外购的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投资的需要量。这类资产通常

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租赁权、计算机酸碱和商标权等。

5. 为了正确分析企业投资的经济效益,需要预测其未来营业的收益、费用及税金等,并将

这些预测数据汇编成预估财务报表。预估财务报表主要包括:预估损益表;现金流量预估表和预估资产负债表。

6. 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方法和指标主要包括:简单投资收益表;静

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比率和内部收益率。

第十六章 不确定条件下的产业投资决策

1. 未来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存在着固有的不可预测的成分,决策者无法获取关于未来的完

全信息,事物的发展在未来可能有若干不同的结果,我们却不能确定每种特定结果发生的概率,而只能对其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给予主管的规定。这就是所谓的不确定性。

2. 产业投资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外生性风险和内生性风险。

3. 敏感性分析是传统不确定性分析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分析项目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对主要变动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来确定项目抗御风险的程度,并寻找回避和减少风险损失的措施。

4. 在不确定条件下,投资要求承担风险,从而要求获得风险收益,在投资效益的评价时,

可以使用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5. 概率分析法不仅可以揭示投资活动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在未来时期的多

种不同情况,还可以考虑这些不同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6. 决策树分析法将因果分析、时序分析、层次分析和概率分析融为一体,可以为决策者提

供思考不确定因素的结构形式,便于决策者理清各种方案、各种状态及其结果之间的因果、时序和层次关系;同时又可以将这些关系形象地表达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7. 实物期权是近年兴起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将企业拥

有的投资机会即在未来某一时刻购买某种资产的权利视为一种类似于金融看涨期权的选择权,然后引入金融期权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进行不确定条件下的产业投资决策。

8. 企业处理产业投资风险的方法一般有如下五种: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自留;风险

分散与结合;风险转移。

第十七章 产业投资的社会评价

1. 产业投资的社会评价是指分析评价项目对社会发展目标所作贡献与影响的一种评价方

法,以确定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并研究采取何种措施,以促使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 政府在产业投资领域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失效,政府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也不能完

全像企业那样局限于企业内部成本和效益的评价,而应对项目进行社会评价。

3. 社会评价和企业财务评价不同的地方,或者说所有社会评价方法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市场

价格扭曲、项目成本和效益外溢及社会决策标准三大问题。

4. 成本和效益项目调整的目的,是要排除转移转移支付对项目成本和效益的影响,并将项

目的外部成本和效益内部化,从而准确反映项目的社会成本及其对社会的贡献。

5. 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价格不能真正反映项目投入和产出的社会价值,或者不存在市

场,就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社会价值的价格,这就是所谓的“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可以定义为是项目所创造和所使用的产品的社会价值,它衡量边际单位的产品对社会的贡献。

6. 确定社会贴现率,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一是消费增长率确定法;二是资本边际生产率

法。按照第一种方法,社会贴现率可以理解为政府给予不同时期的累计总消费效益和成本的相对权数;按照第二种方法,社会贴现率是该国经济中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7. 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社会评价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的就业、分配、环境及其他效应。

第十八章 投资总量

1. 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投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特殊的一部分。投资具

有创造需求和创造供给的两重功能。一方面,投资创造需求,需求要花费掉现期的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投资创造供给,可以增加未来时期的国民收入。

2. 意愿投资并不必然与意愿储蓄相等。当意愿投资小于意愿储蓄时,社会上投资不足,就

会导致存货的非经济增加。相反,当意愿投资大于意愿储蓄时,或者投资意愿无法实现,或者挤占意愿消费进行强制储蓄。在现实生活中,投资和储蓄受不同因素影响和制约,因而也就产生了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可能性。

3. 中国投资需求的决定已不同于科尔内所描述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投资需求的决

定,但同时也不完全同于凯恩斯模型、后凯恩斯模型、新古典模型、托宾模型、卢卡斯模型及实物期权模型所描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决定。

4. 社会产品必须有一部分用于消费和补偿,剩下的才能用于净投资。就净投资而言,投资

供给的大小取决于社会产品用于消费和补偿后剩余多少,而后者正是我们所说的储蓄。

5. 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离不开特定的经济条件。经济条件不同,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也就不同。

现实的经济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需求约束型经济;另一种是资源约束型经济。在需求的约束型经济中,投资决定储蓄;在资源约束型经济中,储蓄决定投资。

6. 我国总需求量与总供给非均衡的经常性和普遍性的形态已由过去的总供给不足转变为

总需求不足。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供给短缺不足不是普遍性的短缺,而是自然、技术等因素决定的资源性供给短缺,一般产品特别是消费品的供给并不短缺。

第十九章 投资周期

1. 按投资增长的阶段及波动的幅度,投资周期可分为古典周期和增长周期两类。古典周期

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增长周期包括扩收缩两个阶段,不出现经济的负增长。

2. 投资乘数指总投资增加所导致的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成熟取决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

消费倾向,是边际储蓄倾向的例数,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方向变化,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方向变化。

3. 投资乘数效应,是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的理论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受多种因素

的制约,投资乘数的实际作用比理论值低得多。而且,投资乘数作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其本身也是有局限的。

4. 加速原理的主要含义是,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对产出量需求的变化会导致

对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起投资。加速原理的作用是两重的,既包括加速增加,又包括加速减少。

5. 投资乘数原理说明投资变动对收入的影响;加速原理说明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影响。二者

的着眼点不同,但都是说明收入与投资的相互关系。把加速原理的作用和乘数原理的作用互相结合起来,就叫加速原理和乘数原理的综合作用。

6. 科尔内认为,决定传统社会主义投资周期波动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义

预算款约束下存在难以遏制的投资饥渴;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的扩张必然遇到一定的容忍限度。

7.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我国投资增长率先后经历了两种周期性波动。1953-19xx年,我

国投资周期波动为古典型;从19xx年开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由古典型转入增长型。

第二十章 投资结构

1. 投资需求和供给都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类别,投资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其结构的转换过程。

2. 广义地说,投资结构是投资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比例。投资结构可

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投资需求结构与投资供给结构;投资来源结构、投资使用结构、投资回流结构与投资主体结构;投资流量结构与投资存量结构。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由企业自主决策,投资用于何种产业部门,则取决于企业的行

为,包括进入和退出行为。

4. 社会需求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要保持产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就要求投资结构随消

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就不可能有消费需求结构的合理化;没有消费需求结构的合理化,也就不可能有投资结构的合理化。

5. 从长远看,现存的产业机构是过去时期投资的结果,现期的投资结构又塑造着未来时期

的产业结构。

6. 技术进步是推动投资结构变化的动力,技术进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推动投资结构的

演进。

7. 投资结构的演进归根到底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投资结构的变动受市场范围的限

制。

8. 在开放条件下,某一产业产品的总需求=国内需求+出口需求-进口需求;某一产业部门的

国内投资需求=该产业的投资需求总量-外商投资。

9. 一般而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投资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投资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10. 在重工业化阶段,投资一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推进;在高加工度化阶段,

工业投资以原材料工业投资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推进;在技术集约化阶段,所有工业部门的投资将越来越多地用于高级技术、工艺和实现自动化,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比重也将逐渐提高。

11. 规划投资结构的方法主要有筱原基准法、经验判断法、动态投入产出和最优规划法。

12.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投资结构发生下列变化: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投

资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三次产业之间的投资比例趋于合理,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升;投资结构的调节由过去单一的指令性计划调节变为计划与市场双重调节;兼并收购投资发展迅速,资产存量结构调整加快,企业组织结构有所优化。

13.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优化我国的投资结构应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基本导向,需要有

科学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指导企业的投资行为,同时还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

开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资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第二十一章 投资区域配置

1. 投资通常先是在一些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或人口集中、劳动力供给

充分的地区集聚。由此产生投资的密集区和稀疏区。当投资集聚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收益就会降低,甚至产生负效益,于是投资就会向外扩散。因此,投资的区域分布总是非均衡的,始终存在集聚与扩散两种运动趋势。

2. 制度变革和市场的统一是投资区域合理配置的先决条件;科学技术进步是投资区域配置

格局变动的基本力量;优化投资区域配置往往以基础设施投资为先导;主导产业部门通常伴随着投资区域配置重点的变化。

3. 投资区域配置涉及公平和效率两个基本方面,为了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必须发挥市

场的基础调节作用,还需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4. 实行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其投资配置的重心往往先是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沿边地区,然后

逐渐向内陆地区推移。

5. 我国的投资区域配置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1953-19xx年为第一个阶段,其特点可以概

括为以内地为准、平衡资本配置;1979-19xx年为第二个阶段,特点是以沿海为重点,梯度推进资本配置;19xx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特点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 我国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错位;地区经济结构趋同;地区

间发展差别过大;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对分离;区域市场分割;外资进入的区域过于集中且结构不合理。

7. 我国投资区域配置未来时期的走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换和城市化。

8. 在投资的区域配置中,政府的基本职能应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政府调节的基本目标

则应是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维护地区间的公平。政府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项:制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科学制定区域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调节投资的区域配置;政府直接参与投资区域配置活动,但主要领域应是公共工程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而且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要合理分工。

第二十二章 投资的宏观管理

1.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对投资的管理应该是间接的,政府应以市场为管理调节对象,

通过市场调节企业的投资行为。

2. 投资宏观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保持投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的平衡和结构的平衡,

实现投资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持久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间接管理和直接干预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政府调节的对象不同。

3. 为了保持投资总量和结构的平衡,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和调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

制度与规则的安排与调整;二是对市场变量的调节。投资规模合理与否可以通过利率和投资品价格的变动来反映。据此,政府可以将利率和投资品价格作为调节投资总量的中间参数。

4. 在投资总量一定的条件下,投资究竟流向哪一个产业部门,主要受各部门投资预期收益

率的调节。政府可以讲各个部门的投资预期收益率作为调节投资结构的中间参数,通过调节各部门的投资预期收益率来调节投资结构。

5. 投资运动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因而可以从资金形成过程入手进行投资的宏观管理。财政

政策和金融政策是投资宏观管理的两个主要手段。

6. 财政通过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投资规模及结构,财政政策按其总量

目标的不同可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

7. 为了促进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财政政策应遵

循公平税负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为了鼓励某些产业的投资,可以采取减免税收的措施;为了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增加税种或提高税率的措施。

8. 财政分配对全社会投资的调节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实现。为了发挥财政政策调节全社

会投资总量和结构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建立健全财政调节机制。

9. 为了提高财政投资效益,必须明确政府投资的职能和范围,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

主化水平,严格依法管理,并建立严格的投资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10.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既要防止高位通

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

11. 中央银行以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调节企业投资,主要是通过利率

来传导的;资本市场价格的变动亦会影响到投资。

12. 有效的货币政策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健全,微观经济主

体能够对货币政策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二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畅通,货币政策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出现扭曲和梗阻。

13. 财政政策主要用于对公共部门投资的调节,用于长期调节和对投资结构的调节;而

金融政策主要用于对非公共部门投资的调节,用于短期调节和对投资总量的调节。

14.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搭配可有以下类型:双紧搭配;双松搭配;松金融,紧财政;

松财政,紧金融。每个具体年度内应采取何种政策搭配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学期工作总结本学期根据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学校工作目标以学科教学为主要渠道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加快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提供优质后勤保障为依托工作中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全校教师不懈地努力下圆满...

小学生学期个人学习总结范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

小学英语学期总结

小学英语教学总结时光过得真快呀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一学期来工作给了我很多磨练的机会我也在迅速地成长着本学期顺利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英语教学工作...

小学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学期工作总结,小学学期工作总结范文XX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在教育办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校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建平安…

小学学期工作总结

大路陈小学学期工作总结一学期来,我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在乡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小学数学老师学期工作总结

学期工作总结伴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已进入尾声。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努力,有收获。也有遗憾和失落,现在对本学期所做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本学期我担任三(1)班和四(1)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

小学学期工作总结

巴音库鲁提乡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在中心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校按照上级规定和中心学校工作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建平安校园扎实工作积极创新使教育教学质...

中心小学20xx年春学期工作总结

郭墅中心小学20xx年春学期工作总结我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深化课改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狠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第一学期小结和总结

阶段性总结上第一次小结教育局党办和县工会联合举办了校际间的师徒结对活动我有幸成为宋佳宁老师的师傅我知道师徒结对它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与一份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感到一种压力我指导徒弟多学习在现行的教育形势下一定要不断学...

半学期工作总结

前半学期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度本学期在学校和政教处的领导下按照学校校历和政教处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人工作方案并在工作中做到切实落实灵活处置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前半学期工作总结

李咀小学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前半学期工作总结转眼本学期已经过去了本学期来按照教育局和学区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教学工作沿着学区教学总体思路顺利进行基本完成了前半学...

20xx学年下半学期工作总结

20xx学年下半学期工作总结我院劳卫部在本学期以来本着以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对各班量化加分情况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性保持灵活性的方针切实抓好我们数学与统计学院劳卫工作以保证我院全体师生正常的教学和学...

小学学期小结(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