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感想

时间:2024.4.1

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大学的职责又应该是什么?

学会最重要的研究,学术精神。敢于怀疑,善于发现。
整体素质,世界观,价值观提高。
对所学领域有一定见解和研究。
另外,附一个刘瑜写的哈佛课程清单可以看出一种树人的情况
我在哈佛做一年博士后,这一年,除了领钱,基本也没有什么别的任务。为了防止自己整天缩在家里,把薄薄的那一沓钱翻来覆去地数,我决定去旁听几门课。
那天我去学校我所在的机构,跟机构里的秘书表达了此意。她非常干脆地说,没问题啊,只要教授同意,都可以呀。我问,有没有一个什么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我
看看有什么课可选。我问的时候,想象的是几页纸,可以站那顺手翻完。结果说时迟那时快,柔弱的女秘书突然掏出一个庞然大物,向我递过来,我伸手一接,胳膊差点因为不堪重负而当场脱臼。
定睛一看,这本1000多页的玩意儿仅仅是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的简单介绍(一般3-5行的介绍)。我估计,把哈佛全校的课程名单一一排列出来,是不是得绕上赤道一周两周啊。
端着它回到办公室,仔细研读起来。如同一个饥饿无比的人,捧着一个写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的菜单,边咽着口水边往下读。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哈佛所提供的课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课程之人性化。

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学,当然是因为它最有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最先进的设备和雇了最牛的教授。但是同时,也是因为它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而这一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它的“核心课程”上。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这些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
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这样当他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不过是一个巨大有机体里面的一个毛细血管。
哈佛的“核心课程”分成七个板块:外国文化、历史学、文学和艺术、道德伦理、定量推理、科学和社会分析。拿道德伦理这个板块作为例子,所给的课程包括:
1.民主与平等
2.正义
3.国际关系与伦理
4.伦理学中的基本问题
5.儒家人文主义
6.有神论与道德观念
7.自我,自由与存在
8.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隶制
9.社会反抗的道德基础
10.共和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11.比较宗教伦理
12.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
13.古代与中世纪政治哲学史
14.现代政治哲学史
“科学”板块所给课程包括:
1.光与物质的性质

2.空气
3.宇宙中的物质
4.观察太阳与恒星
5.时间
6.爱因斯坦革命
7.环境的风险与灾难
8.现实中的物理
9.音乐和声音的物理学
10.看不见的世界:科技与公共政策
11.能源、环境与工业发展
其他的板块就不列了,太长。基本上,“核心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开始研究树木之前,能够先看一眼森林。最好能够把这个森林地图印在大脑上,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
我再列一些“本科新生研讨会”的课程。这些课程是什么宗旨、什么来头,我不大清楚,但是有些课程名称开得非常诱人,因为名单太长,我只列上那些我感兴趣的课程——也就是如果我有三头六臂会去旁听的课程:
1.人的进化
2.翅膀的进化
3.细菌的历史
4.银河与宇宙
5.象棋与数学
6.疾病的话语
7.DNA简史
8.美国的儿童医疗卫生政策
9.道德判断的本质
10.火星上的水
11.医药公司与全球健康
12.传染病对历史的影响
13.非洲的艾滋病
14.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
15.什么是大学
16.俄罗斯小说中的爱情
17.怀疑主义与知识
18.基督教与美
19.浮士德
20.黑人作家笔下白人
21.香蕉的文化历史
22.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23.苏格拉底及其批评者
24.怎样读中国的诗歌
25.互联网与法律
26.美国的70年代
27.语言与政治
28.美国的总统选举
29.60年代的青春文化
30.盗版
31.全球变暖与公共政策
32.公共健康与不平等
33.公墓的历史
34.“犯罪”的概念
35.烟草的历史
36.酷刑与现代法律
37.大脑的测量:心理学实验的兴起
你看,随便这么一列,就有37个。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来说,这些课程简直就是一场饕餮之宴,举着筷子,不知从何下手。
不知道清华北大,能给那些刚刚背井离乡的18岁孩子,开出上述37门课中的几门。
我相信,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大
学要造就的,正是达尔文的天真、爱因斯坦的天真、黑格尔的天真、顾准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变的。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像星星一样在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名校学生的大学生活

CMU

清华

清华,一言以喻之:“祖传老中医,专治吹牛逼”
作者\杨奇函

最近开学季,大家纷纷进入新学年学习状态。离开清华前几天和几个同学谈天说地,回顾了我们的清华几年生活。最大的共识就是:“一如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

井底之蛙都觉得自己的天是全部。圈子越小,越容易觉得自己牛逼。 当时初高中的圈子小的可怜, 初中高中也确实还不错,我就有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老师问我大概觉得自己实力如何,我就说“日出扶桑万树低,文科清华我第一”。(话说以前参加一个叫《非你莫属》的节目,我参与录像的时候有说过自己高中时候的一些二逼言论,举例就是这个,只可惜导播把我一大堆话就截取了两句。。。。。。)
大学开始时候,我们和几个死党无话不谈的本科伙伴心血来潮,拼高中谁的大学想法更二逼。发现我们几个高中都是一样的过来人啊。某人高二给历史系某老师写邮件表示能不能历史保送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文史天才,先在去了哪个银行我也忘了。另外一哥们,还想在清华班里面成立个组织取代团支部,我靠这货后来在团委干的很high红的不得了;最无耻的一哥们认为他凭他的色艺双绝,日后会在清华找个校花级别人物,他貌似先在毕业了还单着。。。。。。

还记得初到大学,刚进宿舍聊天,聊起省排名(话说当时是最早的共同话题)。宿舍四人,一个省状元,一个第六,一个第四(我二十五,根本没好意思搭话)。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高考牛逼的人。但是半个小时后,我就发现他们哥仨也没啥了,因为我们那一届国家奥赛金牌不算,省状元就二十三个,其余的一百多个省前十不说了。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挺多同学来学校了都爱说自己多么贪玩,好朋友都是“混子”以及自己多么不努力等等。乍一听是炫耀,其实也是事实。关键是,这样人太多了。每年七月电视报道里面“劳逸结合”“贪玩谈恋爱”的省状元们一半都来了。以及其他一半的运气稍差实力相当的莘莘学子也都来了。
然后清华生活开始了。高考都不作为话题了,完全成为往事了。各路大罗神仙慢慢开始作法了。什么健将运动员啊,五花八门的乐器十级啊等等特长和能力开始在大一初期开始发挥作用了。让曾经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一段光辉岁月的每个人都目睹着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横空出世。在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方面,预料到和预料不到的实力总是层出不穷。牛人迸发的生活用五个字概括:速度与激情。
于是乎清华园成为了一个实惠周到的灵魂浴场——一个让所有人从灵魂深处对世界毕恭毕敬的绝佳场所。对于年少轻狂的高中生来说,“一入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大家都是自觉与不自觉迅速适应,各自根据需要调整,学渣学霸学神学痞什么的都该干嘛干嘛了。慢慢的就没人炫耀自己了,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发现自己没啥可炫耀的了,另外也是都太忙碌于挣扎园子里的丛林——因为要么自己忙着,要么别人忙着。
慢慢的习惯了园子里的峥嵘岁月,大二之后便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即使再牛逼的方面,在园子里总能找到更牛逼的人取得更牛逼的成绩。“你说你英语考试分数高,不好意思,我见过GRE托福双满分的”;“你说你写文章挺有名,不好意思,前几天大礼堂见过了蒋方舟”;“你说你体育牛逼,不好意思,我学妹叫易思玲刚拿奥运冠军”;“你说你工资年薪百万人民币很嚣张,不好意思,直系学长刚签约KKR,年薪30万刀”;“你说你申请到了哈弗和MIT是大神,不好意思,一位七字班学姐包揽了北美前十的全奖”.......
当遍地是大神,大神也通货膨胀了。入学前的众神们入学后马上便感自身凡夫俗子,反倒是识别真神的肉眼凡胎倒是升级为火眼金睛。大家对大神们的态度渐渐淡定了,并且对大神的标准也异常苛刻,能被认为是大神甚至牛人的逐渐的凤毛麟角了。曾经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方面在这里基本上泯然众人了。在园子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清华敢说自己某某方面第一,说了就是个死,不是嫉妒他杀,而是羞愧自杀。最终,清华上下,已很少有人敢当并且能当大神称号了。
峥嵘岁月,遥忆当年,蓦然回首,满目苍山。当年无论我多么目瞪口呆向高年级的描述某某某如何牛逼的时候,学长学姐们都是淡定一句:“挺好的。”慢慢的,无论任何人目瞪口呆跟我描述某某某如何如何牛逼的时候,我也都出于礼貌淡定一句:“挺好的。”
打掉了轻狂与浮夸,迎来了理想与真实。幡然悔悟往往发酵着厚积薄发,每一个浮夸的灵魂目睹了真正的海阔天空,所有的精气神都将静水流深,百川归海。知耻而后勇,当年越是觉得自己牛逼,先在越觉得自己二逼。 当年认为谁谁谁二逼,努力一圈发现其实自己是二逼而人家是牛逼。在清华的成长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不断自证二逼。不禁感慨:一入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
当年目空一切的二缺少年,现在基本上是波澜不惊的理想行者。那自诩英雄一世的豪言壮语,现在大多转化为回复导师邮件里面的谦卑的字里行间;那舍我其谁的高傲白眼,现在基本凝视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谨慎的实验数据。当我们不经意间回想起当初YY自己天下无敌的羊皮卷,也都赶快在尘封的记忆橱柜里搜罗搜罗,当作给理想的脚踏实地的擦鞋布尽快处理掉。最终,写满自以为是的草稿纸都用来擦脚踏实地的鞋了。
清华人傲么?傲。因为他们见过了太多绝尘的优秀与出色,所以对一般的鹤立鸡群往往不屑一顾。因为大家知道更高的成就要么发生在过去,要么发生在现在,要么发生在未来,但是一定发生在身边。清华人谦虚么?谦虚。因为经历了太多了挫败与仰望,也经历太多震撼与内省。哪怕大家取得再出色的成就,院子里的人也都是泰然处之,恭恭敬敬——毕竟,先贤总有遥不可及,平辈总有技高一筹,来者总有后生可畏。
清华,一言以喻之:“祖传老中医,专治吹牛逼”。前路还长,步子挺紧,志气不小,压力也大。叹一句: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但求天道酬勤,哪怕赌博一生。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除了每周五 2300 至周六 1000 关闭打扫卫生和假期(圣诞、元旦等),其余时间一直开放(http://www3.imperial.ac.uk/library/usethelibrary/openinghours/centrallibrary)。凌晨 4 点座无虚席的说法过于夸张了,但上座率很高是真的,即使是非考试期间。考试期间有时周六早上等图书馆开放都需要排队;deadline 期间全组人抱个睡袋在馆里过夜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由于本校 gym 在图书馆附近,提供免费淋浴,曾经发生过有人不租房,直接住在图书馆的情况。
2. 学生在图书馆刷人人、facebook:
除了少数来学校蹭免费网络的,谁会大半夜的专门跑去又闷又热、没有食物、不能大声聊天打电话、不能外放声音、键盘经常爬满各种不明物体的图书馆,只为刷人人?学习累了娱乐一会无可厚非,至少我没见过熬夜只刷人人不学习的。
3. 其它:
除了课多点,实验多点,考试变态点(比如我们一年 19 门课加个 project),其它生活和普通学校的没啥差别。吃饭睡觉吹水吐槽,人人 facebook 微博 twitter,喜欢谁了表白了被发卡了被劈腿了,大家都是人,不会因为进的学校不同,改变作为生物的基本需求。
我能观察到的最大差别,是本校的人普遍比较 nerdy,大概是理工学校的关系吧。说不清是贬义还是褒义,举几个例子:

和一个物理系的哥们看到天上挂着条彩虹,他感叹道:“光的色散真强大”,我接着感叹:“天空里有好多电子在跃迁”。顿时有种心灵相通的感觉。

· 做菜时候,同学往锅里倒酒,酒精的味道挥发出来,同学说:“赶快盖上锅盖,乙醇挥发性强,马上都挥发光了。” 我:“有共沸点的存在,乙醇是不会挥发 '光' 的。

剑桥

英国的名校大概只能是:剑桥和牛津(不自觉的还是把牛津放在了后面)当然我们也合称Oxbridge,毕业后的有些校友会也是一起举办的。但所谓的名校除了那些名声在外的影响力外,最主要还是有许多传统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因为我是本科到博士全都在剑桥完成的,所以感受可能会更深一些!剑桥800年历史的传承维系就是靠这些繁文缛节的延续(虽然现在有些传统已经被废止)。
首先我们的学校和其它学校的建制都不太一样,剑桥一直奉行的是Collegiate system(学院制),不同的学院传统和氛围又差异很大!比较大的学院有:kings、Trinity、当然还有我们St Johns.
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各个学院formal 也不尽相同,一般都在学院自己的dinner hall里举行。有看过哈利波特的人一定不会陌生,那一张张长长的桌子!我们学院的formal 开始前,要由fellow朗读拉丁文的晚祷文,每次fellow进来和离开时,坐在“低桌”的要起立以示尊敬。对参加者也有穿着上的要求,一般要穿Gown。其实在剑桥仪式一点的活动都是要穿Gown。记得当年我就是因为考试穿Gown,在Bus上被游客认出,邀请下车拍照而搞得最后差点迟到!
值得一提的还有学院举办的MAY BALL ,传统的MAY BAL穿得很正式. 男士要着晚礼服、领结, 女士可以是各式Dress晚装, 整个场面就是一晚装秀. 这个传统至今仍被保留, 是MAY BALL的一大看点. 当年每次St John’s的May Ball都能让我激动好一久,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票价也太贵了(各个学院的价格和形式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份三一学院的may ball菜单,你可以看看都有些啥?这是一份三一学院的may ball菜单,你可以看看都有些啥?

 当然还有毕业典礼,这就更为复杂。小到鞋的颜色、样式,院袍前襟的式样,大到Hood的穿戴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那么多学院毕业时的先后顺序也是要讲究的,有名望的如:kings、Trinity、St Johns学生先举行仪式,其它的学院都得往后排。在导师的带领下,大家鱼贯而入到举行仪式的 SENATE HOUSE。首先导师走到校长或校监前发誓如下学生是根据什么什么规定获准毕业的,然后学生也要跪到主持者(校长或校监)跟前,握着一支手指发誓。形式也颇为庄严! 当然还有毕业典礼,这就更为复杂。小到鞋的颜色、样式,院袍前襟的式样,大到Hood的穿戴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那么多学院毕业时的先后顺序也是要讲究的,有名望的如:kings、Trinity、St Johns学生先举行仪式,其它的学院都得往后排。在导师的带领下,大家鱼贯而入到举行仪式的 SENATE HOUSE。首先导师走到校长或校监前发誓如下学生是根据什么什么规定获准毕业的,然后学生也要跪到主持者(校长或校监)跟前,握着一支手指发誓。形式也颇为庄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我本科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我几个月前的一篇日志可能可以描述在这里的一点儿感悟:
有些事情只能在这里开始 毕业3年后重回伯克利有感
听着熟悉的加州口音,我正在回去三藩市的飞机上,明天早上我要去Global Social Venture Competition, GSVC 20##年总决赛聆听众多全球社会企业领袖的演讲。GSVC是一个有10多年历史的全球性社会企业竞赛了,她将社会企业的理念和方法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着一个个如我这样的年轻人投入到社会创新中。而GSVC正是10多年前在伯克利诞生的。
除了GSVC,伯克利还有如Haas商学院的非盈利领导力项目、CITRIS (工学院内专门研究解决社会问题的研发创业中心)、Blum Center(商、工、人文学院、国际关系等联系起来建立的解决国际上社会问题的学院,如淡水短缺、小额信贷等)等非常激励人心的跨领域中心,更别提一早就在致力于研究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的各个理工项目了。在3年前我毕业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伯克利对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在离开这里3年后,我在北京、马来西亚、澳洲,以及现在在休斯敦/Oklahoma,我都没有再感受到过当年的理想主义了。
当年在伯克利可谓被洗脑了,大家都对新能源信心满满,觉得能源革命明天就要来了;我们每天讨论Synthetic Biology,希望这种技术可以让全世界大部分人填饱肚子和治疗疾病;同学们都在开发新的应用,希望智能手机可以代替医生、钱包和大脑;我们见到一个个社会企业家的崛起,开发着从将用过的纸变为白纸的技术到全球众筹;我们的同辈在倡导着企业应该made for China,而不再是made in China;我们的同辈Jessica Mah被誉为下一个Mark Zuckerberg,这个华裔女孩13岁开始创业,毕业的时候已经是硅谷著名的新生代创业家了 – 在这里仿佛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无比伟大的想法,并已经在路上将这个产品、企业、产业做出来。
当我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的时候,我回到了北京,从工作到生活都看到了更大更真实的世界:

- 石油企业的规模是如此巨大,她们对整个基础设施的影响如此之深,无论任何一种新能源要代替石油都不只是成本问题,而是整个基础设施都需要改进;天然气的崛起大大减缓了化石能源退出历史舞台的速度,她甚至在拯救着美国的经济,全美经济增长最快的10来个城市都和页岩气的开发有关;即使是最为有前途的清洁能源 – 地热能,未来最有可能掌握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价值的也是现在的石油公司;能源生产领域的创业机会还存在,不过在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夹缝下生产应该日子不会很好过。
- 在中国普通人的生存是如此之难。工作、住房、教育、医疗,每个字打出来都是压力巨大的。当年以为读了大学就好了,可是出来后竞争更大。基本上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抱怨 - 挣破头后进入国企的朋友抱怨着没有前途,做公务员的说每天阿谀奉承一辈子也只能盼升个科长,做外企的工作时间超长,做小型企业的被税务压垮,做公益的薪酬福利都很不理想。感觉能活得“跳着舞去上班”的朋友不多,愿意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的就更少了。
可以说伯克利的理想主义让我对象牙塔外的世界一度预期过高。这个充斥着美国左派文化的校园一直有着浓烈的“社会革命情怀”,从反越战到支持同性婚姻,从社会创新到科技革命,这个地方一直那么充满能量,一直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一直鼓吹改变世界,一直那么乐观地想着通过我们的努力世界可以变得更加自由和平等,即使在其面临破产边缘的时候。如果我没有受着这样的熏陶,我不会感到落差如此之大。
不过,这几周在德州我的想法有了变化。我的一个同事也是伯克利毕业的,他说伯克利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些事情只能在这里发生。Only here, not anywhere else. 对啊,伯克利她只能是这样子的,只有她这样的独特性,她才有可能产生出这么多奇葩的想法,她才可以在大家都看到困难的时候看到机会,她才可以不断推进着人类知识和道德边界,她才可能成为一个与世界上“主流”不同的小生态圈,她才可能(和史丹福一起)推进着硅谷的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世界。
虽然管理咨询消磨了很多创业的锐气和灵活决策的思维能力,可是伯克利的DNA还是从根本上塑造了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比如

- 喜欢做饱受质疑、挑战权威、屌丝逆袭、大家说你不可能做到的而我偏偏就要做的事情
- 喜欢改变别人改变世界,无论是通过产品让你改变生活方式还是通过倡导给你洗脑
- 喜欢将产品快速投向市场然后不断改进的IT产品思维
- 喜欢非正式交流,不过不喜欢想太多,有想法就立即就回去工作桌上将想法做出来
在外面久了,就需要回到伯克利。这里的想法、这里的行动、这里的鸡血,会让人感觉到世界还在不断往更好的方向推进着。
这里是理想主义的天堂,这里可以让理想主义变现实,虽然有些事情只能在这里开始,我们需要将这里的变化带到更广大的社会。

 

更多相关推荐:
我 对 大 学 生 活 的 感 悟

带着梦带着理想我们来到这梦的港湾大学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自由呼吸的地方他孕育着我们让我们在这里成就梦想放飞希望然而在这方净土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着人生之中仅有的一次大学生活呢20xx年我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带着自...

大学生活感想

逝者如斯时光在指间悄然滑落不知不觉我已经读完了大二两年的大学生活已在我的身后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脚印回首这两年来的大学生活不禁感慨万千对于即将入学的学弟学妹们也有一些建议在此特别提出树立崇高目标规划美好人生对于我们...

大学生生活感悟

大学生活感悟如今,我已经步入大学生活两年了。回忆过去的两年生活,让我感悟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在这其中,我成长了很多,也更多的了解了社会。曾经,大学生活是无数学子的梦,春的温馨,夏的炽热,秋的丰实,冬的烂漫,那…

当代大学生生活感悟

当代大学生生活感悟分类感动故事20xx05030919阅读907评论2一老农致信记者痛陈儿子不知感恩不知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又到一年高考录取时当一张张高考录取通知书像幸运小天使般飞到那些幸运儿手中...

大学生生活感悟

1.大学应用最少一半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2.能不挂科最好不要挂课,不挂课的经历才是最完美的。3.找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人,用心的去谈一次恋爱。4.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要自己每天都过得充实。5.不要因为看…

大学毕业生活感悟

我的大学生活四年的大学生活犹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进昨日现在似乎真的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向这段充满欢笑充满浪漫充满豪情壮志也充满酸涩与淡淡忧郁的学生时代告别大学生活的结束只不过是人生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大学是一个...

大学生活感想和对未来的展望

大学生活感想和对未来的展望quot十年寒窗一朝及第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延续了中国文化的光荣到现如今我们进入梦想的大学已经不止苦读十载了我们相信每一个没有进入大学的人对大学的生活都是感到神秘的充满好奇充满憧憬的感觉大...

感悟四年大学生活

感悟四年大学生活几许不舍几分留恋几许懊恼几分畅怀我的学生时代就这样弯弯曲曲地画上了一个句号渐渐淡忘了拼搏的艰辛嬉戏时的乐趣拥有时的欣喜失落后的痛楚却怎么也挥不去烟云般的大学记忆在我的大学生活进入倒计时的时候我深...

真实的大学生活感受

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大学生有这么一个特殊的成长时间段这么一个特殊的成长场合我们彼此呼叫着自己的名字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是校园青春这个特殊的场合是校园如今的我们更像是华夏儿女血脉相连正式因为这样纵使我们不在家也依旧能感受...

我对大学生活的感悟

我对大学生活的感悟诚信待人心存感恩自强自立环化系07精细梅军涛背着行囊装着我对未来的憧憬我独自离开了我亲爱的家乡来到美丽的河北工院因此我们相识从此开始结缘初次见面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在以后我们共同生活的两年中我确定...

学习“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和体会

学习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和体会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门书籍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

大学生军训感言8篇

大学生军训感想1七天的军训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七天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对我来说由于初中都没有组织过军训所以这次的军训的确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难得的考验和磨励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它让我明白了...

大学生生活感悟(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