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地质地貌)

时间:2024.4.8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年4月28日—20##年7月10日

二、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三、实习目的与要求:为了切实加强我院20##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计划,特安排我院08(1)(2)班进行两周的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初步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通过实习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其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

四、实习用具:

1:个人装备:背包、野外记录本、铅笔

2:实习队:扩音器、高度表、罗盘、地质锤、军用铁铲、样方绳、卷尺、医药箱

五、实习人员

指导老师:

组长:*****、***、****

带队老师:***、***、***、****

六、实习内容:1、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如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

4、庐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调查

5、庐山主要土壤类型的调查

6、研究调查区各种土壤饿形态特征及各土壤类型的关系和反应出的系列性规律

七、实习路线:7月5日:牯岭镇匡夏宾馆

7月6日:匡夏宾馆---日照松林---庐林1号—芦林湖—庐山博物馆—含鄱口—植物园

7月7日:匡夏宾馆—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锦绣谷(龙首崖、仙人洞、天桥)花径公园(如琴湖)

7月8日:匡夏宾馆—大月山水库----五老峰

7月9号:匡夏宾馆---庐山火车站---嘉应学院

实习人员:地科院081班全体同学

实习内容及过程:

7月6日我们来到我们地质地貌实习的第一站日照松林,我们冒着小雨的天气和带着满腹的疑问来到了断开山分析研究。这里我们知道了形成断开山是由地质的抬升以及断层等原因共同影响形成的。接着我们来到第二站庐林1号,这里是关于庐山的形成有着很多的争论,其中最被人认同和支持的就主要有以李四光为主提出的冰川形成学说和泥石流形成学说,但以冰川学说为主体。李四光先生在1931年首次带领北京大学地质队到庐山考察,随后先后几次进行更为详尽的考察,并认为庐山先后经历了鄱阳湖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大理冰期最终造就了庐山一绝。其中找到了许多相关的证据:冰川堆积物、很大块石块、漂砾(飞来石)、冰碛物等,而且都是大小混杂在一起,杂乱无章的堆积在一起,另外发现了有冰川的擦痕,冰斗(如大坳冰斗,鼓子寨冰斗)、冰川谷(大校场、七里冲冰川谷)、冰窖(东谷,西谷)、羊背石(白石嘴羊背石)等很多冰川遗留证据。但泥石流形成学认为那些石块大小不一,泥石流也一样能形成这样的状况,那些所谓的冰川证据也并不一定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学术上的争论可以说是一直没有听过,希望学术的争论让后人发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庐山的形成脉络。接着我们先后来到了庐山博物馆,含鄱口,冰桌,庐琴湖第一次看到了很多的冰川证据(在博物馆的冰川石,含鄱口的冰斗,冰桌那里的飞来石等)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也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庐山的地质概况

(一)  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

下面将列举一些庐山在强烈上升的证据:

1、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高峻、陡峭,未遭破坏,只有少数被沟谷切成三角面。

2、断层崖上的裂点。瀑布(如海会、秀峰寺等)高差虽然大(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以上),但大多数未溯源侵蚀入山中,表明断块山及断层崖的形成时间不长。

3、庐山早期形成有夷平面和宽谷中堆积的网纹红土层,其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这与庐山强烈上升有关。

4、由于庐山山体强烈上升,因而使山麓地带广泛堆积了砂、砾石层及巨砾。

(二)庐山的地层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三)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四)庐山岩层和山体的构造特征

岩层多为倾斜岩层,其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在10°~85°间,走向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下面以“月照松林”这块岩石所测数据为代表进行说明:

三、庐山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另外还有冰川形成地貌。

(一)构造地貌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1、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

(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

(3)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4)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所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为受剪刀峡断层的错东的错东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2、断层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二)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较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

(1)、冰斗:大坳冰斗等。

(2)、冰川谷:大校场等。

(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

(4)、冰窖:东谷等。

2、冰碛地貌

 (1)、终碛垄:如花寺内。

(2)、侧碛:如裁缝岭侧碛。

 (3)、漂砾:如西谷的“飞来石”。

(四)庐山水系及其演变

1、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和地质作用等其他原因共同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为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2、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

(1)锦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证据:A.花径风口 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沙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B.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

(2)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3、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

(五)、五老峰第一峰

   五老峰位于江西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故名五老峰。
  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在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

以下是我们在五老峰第一峰测量的相关数据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收获:通过此次的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初步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通过实习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其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第一次让我们体会了坐长途火车的经历,同时在上山的过程中也让我们第一次体会了什么叫做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我们也真正的体会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美妙景象,感觉一天有四季,天气的多变以及朦胧的仙境般朦胧美。我们在实习中也大致知道了庐山的形成史,庐山的一些特殊地质地貌构造,加强了我们对地质地貌实习所用工具操作和使用以及提高了我们野外实习的能力。我们也在彼此共同的生活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学之间那种至纯至善的同学之情和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情感,这将是我们在大学校园同学之间一段很美好也很值得去怀念的日子。除此之外,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提高了我们的身体素质。同时又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神奇美妙,陶醉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5A级景区的仙境中。

不足之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次实习安排的时间比较紧张,对于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我们同学之间也缺少对庐山一些相关资料的调查与查找,以致一些简单的实习问题我们都不能说明白。另外由于人数比较多,所以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吵闹,不太遵守老师说的规章制度的情况。还有就是同学之间可能平时缺少锻炼,身体的体能和山路的行走比较困难。


第二篇:地理科学专业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9月1日—20xx年9月5日

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掌握地质地貌、土壤及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样品采集袋、野外记录本、铅笔

指导老师:

实习内容:

1、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

2、观察褶皱及断层构造地貌: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垭口、单面山;

3、观察山地河谷地貌:了解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河流袭夺;

4、观察庐山代表性的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5、观察庐山山地主要植被类型;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进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实习路线:9月19日:汉口峡 — 大月山 — 植物园 — 含鄱口

9月20日:月照松林 — 大校场谷地 — 芦林大桥 — 回龙路 — 黄龙寺 — 电站大坝

9月21日:五老峰

9月22日:西谷 — 花径公园 — 仙人洞 — 大天池 — 龙首崖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 9月23日:牯岭街心公园 — 望江亭 — 王家坡谷地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xx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

二、庐山的地质概况

(一) 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从大地构造方面看,庐山位于准阳山字型构造弧顶东侧,庐山的南部为江南古陆(花岗岩),在南北向强大的挤压力下,使庐山地区产生了NE——SW和NW——SE向两组断裂及一系列褶皱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对庐山的地貌发育影响深刻,庐山山体即是沿NE——SW向的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的。

地理科学专业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由以上可以看出:庐山是在第四纪沿燕山期断裂和构造轮廓不断抬升形成的断块山。其目前还在上升中。

庐山在强烈上升的证据:

1、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高峻、陡峭,未遭破坏,只有少数被沟谷切成三角面。 2、断层崖上的裂点。瀑布高差虽然大(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以上),但大多数未溯源侵蚀入山中,表明断块山及断层崖的形成时间不长。

3、庐山早期形成有夷平面和宽谷中堆积的网纹红土层,其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这与庐山强烈上升有关。

大虎 背岭

西谷

女儿

大校场

月山

七里冲

七里冲

五老峰

牯岭

东城 谷

庐山地质地貌剖面:西北——东南

4、由于庐山山体强烈上升,因而使山麓地带广泛堆积了砂、砾石层及巨砾。

(二)庐山的地质构造

庐山内的褶曲,由背斜和向斜两列,由北向南:大马岭—虎背岭背斜;牯岭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主要断层有两组,NE走向:莲花洞正断层;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NW走向:九奇峰逆断层;仰天坪正断层。

(三)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四)庐山岩层和山体的构造特征

岩层多为倾斜岩层,其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在10°~85°间,走向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庐山的山体整体多表现为单面山,以下是五老峰岩层产状:

地理科学专业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三、庐山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一)构造地貌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1、褶皱构造地貌:

(1)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

(2)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其成因: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3)女儿城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成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的日照峰海拔1310米。

(4)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组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

(5)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6 )东谷—莲谷、王家坡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所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为受剪刀峡断层的错东的错东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地理科学专业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2、断层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五老峰即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2)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二)河谷流水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地、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较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东南侧三叠泉峡谷,其在七里冲—青莲寺谷的下游,深切300~650米,分三级跌水,形成三叠泉瀑布,三级高差达300多米。

在望江亭我们具体观察了剪刀峡的发育情况,剪刀峡从北向南依次为宽谷—V形谷—大V形谷—谷中谷,其中在宽谷和V形谷之间存在一个裂点,说明庐山在此发生抬升。

裂点:庐山地区的裂点根据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为旋回裂点,二是构造裂点,三是岩性裂点。

① 旋回裂点是由于庐山第四纪山体抬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复活溯源侵蚀河床下切形成的。如大校场谷地裂点。

② 构造裂点是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由于此种裂点波折落差大常形成瀑布叠水。如三叠泉瀑布、王家坡瀑布等等。

③ 岩性裂点则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的,也可以形成叠水瀑布,如秀峰的龙潭瀑布等。

注:宽谷与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切和溯源侵蚀到达之处,如三叠泉、芦林大桥裂点。

总结: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河谷,是在地壳稳定时期河流长期侵蚀而成。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重新下切形成。其从下游开始发育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和峡谷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递减。

4、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

(三)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1、冰斗:大坳冰斗等。(2)冰川谷:大校场等。(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4)冰窖:东谷等。

2、冰碛地貌(1)终碛垄:山上的王家坡、莲花寺谷内。(2)侧碛:如裁缝岭侧碛。(3)漂砾:如西谷的“飞来石”。

●探索讨论:关于庐山地区是否发生了冰川作用,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分为两派:

(1)冰川地貌观点

李四光根据冰川遗迹,确定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并一次划分了三个冰期,

从老到新依次:鄱阳湖—大姑冰期—庐山冰期。

主要依据有:①冰斗,如大月山西北坡的大拗冰斗②U形谷,如王家坡谷地与大校场谷地,其中在谷地中发现了冰碛物,大块砾石上具有冰川的擦痕。③冰窖:如窑洼、东谷、西谷等,作为冰川发源处储存冰雪的凹地

(2)泥石流地貌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初,以施雅风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提出了与李四光冰川学截然不同的新观点:①中国东部只有太白山、长白山以及台湾中央山脉等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存在古冰川遗迹,其他都缺乏有效的证据;②中国东部冰期气候以干冷为特色,不利于古雪线的大幅度下降和冰川的发育。③东部山区被当作冰碛物的巨石泥砾、漂砾、条痕石等,多数为泥石流或冻融泥流所产生;④中国东部所谓的“古冰川遗迹”,可以用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下的地貌发育和泥石流的模式进行合理的解释。

(3)个人的观点:在大校场谷地,我们具体观察了其出口处混杂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从其剖面分析而言,我个人认为泥石流学说比冰川学说更有说服力。剖面从上到下分为四层:

1、 第一层为棕黄色土层夹块砾层,砾石大的有一到两米,排列杂乱;

2、 第二层呈浅棕红色,砾石较小,具有一定的排列方向,长轴近水平,大的有40—50cm,局部可见一些沙层,具有粗糙的层理

3、 第三层为橙黄色巨砾层,大的可达2m以上,砾石含量多,排列杂乱;

4、 最后一层为灰白色基岩风化岩层,有10米厚。

首先,此处的岩石巨大,假设根据冰川学说,要搬运如此巨大的石块,必须有65m高以上的冰川才能搬运,但是大校场谷地比较浅,在高差上不符合。而且,我们并没有看见冰川常见的长条擦痕,砾石的排列一直堆积到谷地的最上源,也不符合冰期物的堆积特征。 其次,此处土壤颜色明显偏红,代表土壤是在湿热的环境下氧化形成的,铁锰结合,含量比较高,并且具有明显的层理,是典型的湿热环境下流水沉积而成。巨大的砾石并非冰川搬运,而是冰原环境下融冻作用形成的。由于冰冻寒冷,造成物理风化崩解,岩石受冻崩塌。

(四)庐山水系及其成因

1、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2、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

(1)锦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证据:1、花径风口 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沙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2、在裂点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

(2)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3、人工湖:芦林湖、如琴湖、大月山水库。湖泊成因及条件——有充足水源;地势低洼,有积水;岩性比较好,不渗漏;人工条件等。(如芦林湖:盆地地形,四周环山,只有一个缺口,处在大月山背斜倾伏端长石石英砂岩被流水侵蚀后变成泥浆,阻塞崖口及盆地。又如 大月山水库:原为一个地势低洼的沼泽地;属断块山体内部稳定;此处是长石石英砂岩易风化形成沙泥,并阻塞湖床及断口使水不渗漏。)

四、土壤

(一)土壤概况

庐山土壤形成因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类型多样的土壤。据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常绿阔叶林的植被条件,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生物、气候依次变化,土壤类型也依次更替,呈现出垂直地带性的特征。另外,许多隐域吐,像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石质土等在庐山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从庐山的地质基础来看,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使庐山沿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m的山地,奠定了当前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的基础。另外,庐山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各种类型多样的地貌形态。这些都是构成了庐山土壤形成的基本条件。庐山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深刻地制约着植被地垂直分布,因此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带的更替,由于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并且影响到土壤结构以及保湿和保持养分的性能,所以庐山植物的分布垂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形成。庐山的局部地貌和水文状况使得局部地区土壤发育,形成一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五老峰一带,地势高,山峰陡峭,在岩石缝隙中,因排水不畅,且风蚀作用微弱,从而发育成石缝土。在溪边和湖滨平地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

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庐山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山地棕壤 山地黄棕壤

山地黄壤

黄壤、红壤、水稻土

土壤类型及特性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坡积物。特点:各层次间质地均匀;有机质含量低,代换量不高;土壤吸收复合体高度不饱和,土壤pH值差异不大,呈强酸性反应。

2.黄壤及山地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沉积物。

成土过程:在潮湿的成土环境中,土体内的氧化铁发生强烈水化作用,随着结晶水的增加,红色的赤铁矿变成棕色的针铁矿,进一步转化成黄色的褐铁矿,使土体呈黄色,这一过程又称黄化过程。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大月山水库下土壤剖面分析:枯枝落叶层:3cm;腐殖质层15cm;淋溶层15 cm ;淀积:20cm。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残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大月山公路旁山地棕壤剖面观察:枯枝落叶层:3cm处于半分解状态

淋溶层:3 —24cm

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对大月山水库下山地沼泽土分析:形成于还原环境;原来积水多,有水生植物不断积累有机质,颜色深;上面覆盖有黄土,说明此处发生了环境变迁,即由沼泽地变为坡地;剖面性质:土层深厚,无明显层次;其下层土壤为埋藏土壤,有指示作用。

剖面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其粉砂粒含量较高,黏粒也有一定含量,可能与地下水位较高、水溶性较强有关。2、土壤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有机质含量很高,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有机质含量急剧降低。

2、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五、植被

(一)概况

庐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上显示出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庐山植物区系中,中国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喜树、香果树、长年兰等。其它残遗种,裸子植物中有银杏、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连香树、枫香、玉兰、糙叶树等。从以上淀积层:24—38cm

概述,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特征。

(二)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灌丛——山地草甸。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三)植物园植被

9月19日下午,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是国我著名的亚高山植物园。它的创建为庐山的植物区系增加许多外来成分,为中国的植物科学研究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也为庐山平添了一道风景。下面是植物园实习后几大类的概况

1.杜鹃类:光枝杜鹃,桃叶杜鹃,大白花杜鹃,广福杜鹃,四照花(四照花科),云南山茶花(山茶科)

2温室类:地木耳(一种蓝藻,雨季林中长出,作鲜食凉菜)金琥(墨西哥,仙人掌科)剑麻(美洲热带,龙舌兰科)芦荟(印度,百合科)花叶芦荟(南非,百合科)翁柱(墨西哥西,仙人掌科)霸王鞭(印度,大戟科)马齿苋树(巴西, 马齿苋科)量天尺(墨西哥,西印度,仙人掌科)点纹蜘蛛抱蛋(华南,百合科)圆盖荫石蕨(华南,华东,西南,骨碎补科)旱伞草(印度,马达加斯加,莎草科)瓶儿花(墨西哥,茄科)大花栀子花(中国,茜草科)袖珍椰子(墨西哥,棕榈科)茄色三角花(巴西,紫茉莉科)

3.茶树类:连香树(中国,日本,造园树种,连香树科,2级)黄枝油杉(山西,贵州,用材,松科)台湾松(台湾,优质用材,杉科,2级)大理罗汉松(云南,观赏,罗汉松科)海南粗榧(海南,优质

用材,三尖杉科,2级)红桧(台湾,日本,北美,珍贵经济用材,柏科,2级)红皮糙果茶(广西,广东,福建,香港,油料,观赏,山茶科,2级)厚皮香(中国,日本,柬埔寨,工业原料,山茶科)虎皮楠(江南,朝鲜,日本,交让木科)木犀(西南,木犀科)秤锤树(江苏,观赏,安息香科,2级)青钱柳(长江以南山谷林中,制茶,胡桃科)枸骨(长江中下游各地,观赏及药用,冬青科)乐东/

4.蕨类:a.薇菜(紫萁科,分布中海拔阴凉树下,一般药用,食用)b.金星蕨科(金星蕨,延羽卵果蕨)c.鳞毛蕨科(镰羽贯众,黑鳞耳蕨,华东复叶耳蕨,假黑鳞耳蕨)d.水龙骨科(线蕨,庐山石韦,石韦)e.卷柏科(江南卷柏,细叶卷柏,伏地卷柏)f.碗蕨科(溪涧碗蕨)g.凤尾蕨科(井栏边草)

(四)庐山地区植被演替及生态环境分析

植被演替是指某一地段上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类是才长期人类经济活动作用下,森林植被收到哦啊破坏,致使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的逆向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朝着顶级群落方向发展的顺向演替。

在月照松林地区我们注意到此处并没有找到主要树种黄山松的幼苗,并且树种长势良好,说明会发生顺向演替。

(五) 综合探究

1、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庐山地区目前生长的这些植物绝大多数都是长期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果。例如鄱阳湖沙山沙丘生长的单叶蔓荆,它在流动沙丘地段具有匍匐茎,并有许多不定根固定于沙丘,但从流动沙丘过渡到固定沙丘其匍匐茎逐渐为直立茎所取代,不定根也消失。

(2)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主要是针对植物群体而言的。鄱阳湖沙山的沙丘、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就是单叶蔓荆为主的植物群落不同程度固定沙丘的结果。因此植物可以很好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

2、植被开发利用或保护问题分析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庐山80%的山体都被植被覆盖,自然环境优美,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胜地。 在庐山的植被开发和保护问题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尽量不破坏已存树种,保持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完整性,在有特殊需要引进新物

种时应该充分考虑其与当地物种的竞争等生态关系。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建立保护区,加强管理,经济开发与保护植被相结合。

(2) 利用植被资源发展旅游资源,例如著名的“三宝树”、月照松林景点等。但是在景区的植被种植中要注意植株的选择和植株种植密度等,不仅要考虑植被与环境的结合,也要考虑游客的心理作用。

(3) 特色产业庐山云雾茶的生产。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资源合理发展茶业,通过有效的科技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并将其做成庐山的品牌产业。

六、实习总结

通过此次庐山野外实地实习,让我们对庐山总体的自然环境(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有了一定了解,培养了实践的技能,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庐山实习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10级地理科学专业庐山实习报告姓名王茹学号170210008班级10级地理科学1班庐山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时间5二实习地点及其简介5实习地点5实习地点简介51庐山的地理位置52庐山的气候特...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学校安庆师范学院院系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班级地理科学一班姓名钱福生学号170210058目录一庐山概况2二实习目的2三实习时间2四实习地点2五实习内容2六实习路线2七庐山实习综合整理3庐山地貌3庐山...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10级地理科学专业毕灶娟庐山野外实习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1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10级地理科学专业毕灶娟目录一实习目的3二实习时间3三实习地点3四实习路线3五实习内容3六报告正文31庐...

庐山实习报告

九江学院生科院前言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地貌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者20xx级地理科学2班张云二实习时间20xx年9月16日至20日三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四实习目的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实习报告学院资环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时间实习报告一庐山地理概况庐山东经115度52分到116度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是世界级名山庐山...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临床劳动毕业实习实习形式集中分散学生姓名王仲宇学号6002210045专业班级给水排水101班实习单位庐山实习时间20xx101720xx1019庐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部分)

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南大科院﹚

科学技术学院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临床劳动毕业实习实习形式集中分散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习单位九江市庐山地质博物馆实习时间年月日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

生物科学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生物科学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学院生食学院姓名涂兴辉学号5601111005班级生科111实习目的了解各种植物的科类别的特点以及科类别的代表植物的基本信息实习地点庐山及庐山植物园实习时间5月14日5月18日一简介二目...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江苏师范大学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姓名专业地理科学s学号年级指导教师庐山实习指导组实习名称环境地学实习学分实习天数9天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地理科学专业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9月1日20xx年9月5日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

庐山实习报告(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