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时间:2024.3.31

庐山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者:2010级地理科学(2)班 张云

二.实习时间:20xx年9月16日至20日

三.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四.实习目的:

1. 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 为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 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4. 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5. 土壤: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五.实习内容:

1. 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 植物: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

本调查和研究。

3.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

六.实习路线安排及实习生应掌握的内容:

2012.9.16下午

实习路线:牯岭街匡城宾馆——大校厂——大月山——芦林湖

实习要求实习生掌握内容:

(1)庐山北部地区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2)汉口峡的成因与河流袭夺现象

(3)大月山、大校厂、女儿城、东谷和牯牛岭的地质基础及其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4)大校厂谷地第四纪沉积物特征

(5)大月山复背斜构造地貌特征

(6)芦林盆地的成因

2012.9.17整天

实习路线:牯岭街匡城宾馆——毛泽东纪念堂——芦林桥——黄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

实习要求实习掌握内容:

(1)宽谷与峡谷纵、横剖面的异同及其成因

(2)石门涧幼年河谷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过程

(3)旋迴裂点与构造裂点的成因

(4)庐山河谷地貌和形态特征与发育过程

(5)龙首崖的成因

2012.9.18上午

实习路线:牯岭 街匡城宾馆——剪刀峡——小天池——王家坡 实习要求实习生掌握内容:

(1)窑洼、剪刀峡的形态特征和成因

(2)虎背岭的岩性、构造和地貌特征

(3)实测第四纪沉积剖面(风化壳的剖面分析)

(4)王家坡冰川地貌介绍

2012.9.19整天

实习路线:牯岭街宾馆——含鄱口——七里冲——五老峰 实习要求实习生掌握内容:

(1)大月山东南侧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2)庐山南、北部地层、岩性及地貌特征的对比

(3)七里冲的特征和成因

(4)五老峰单斜构造地貌和断层崖地貌

(5)五老峰东南麓地貌及湖滨地貌

(6)三叠泉的成因

2012.9.20上午

实习路线:牯岭街匡城宾馆——大天池——仙人洞——锦绣谷——天桥

实习要求实习生掌握内容:

(1)大天池一带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2)庐山西麓地貌

(3)仙人洞的成因

(4)宝塔状地貌的发育

(5)锦绣谷的发育和断层崖地貌

(6)天桥裂点上、下纵、横河谷剖面的比较

(7)锦绣谷河流袭夺

七.实习准备工作——了解庐山概况(阅读实习指导材料) 庐山概况简介: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以南 ,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之滨,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生物气候具有比较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它在山地气候、地质构造、地貌、植物地理、土壤地理以及自然景观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是自然地理野外实践的好课堂。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3月又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

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的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由于冰后期地壳强烈反弹快速上升,所以受冰后期流水侵蚀较为强烈。这样以来,虽然使冰川遗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增加了研究难度,但却造就了大批高品位的山水旅游景观。庐山几乎所有旅游品位较高的巉岩奇峰、怪石、岩台,都是在冰川刃脊的基础上,再经过流水的适当改造而成的;庐山独具特色的悬崖、瀑泉、碧潭景观,大都是在冰川U形谷、冰阶、冰盆的冰蚀雕刻基础上,再经流水的侵蚀叠加而成的。

一、植物概况:

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复杂性,许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为保存古老类型,如鹅掌楸、擦木、大血藤、紫树等和引进新的植物种类,提供了有利条件。庐山植物园自19xx年建立以来,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使庐山植物增添了许多外来成分,总数达到3000余种。其中,首次在庐山发现或以庐山(牯岭)命名的主要植物便有30科40种之多。

庐山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上显示出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植被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东地区,分别与华南、华中、华北三地区毗连。

二、地质概况:

庐山是一个北东——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的褶皱断块山,两侧分

别是九江凹陷、鄱阳凹陷。庐山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至西南长约25km,西北至东南约10km,面积约25km2,周长约70km。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

从大地构造方面看,庐山位于准阳山字型构造弧顶东侧,庐山的南部为江南古陆(花岗岩),在南北向强大的挤压力下,使庐山地区产生了NE——SW和NW——SE向两组断裂及一系列褶皱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对庐山的地貌发育影响深刻,庐山山体即是沿NE——SW向的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的。

从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庐山均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其分界线为一条冲断层线:上霄峰——仰天坪——九奇峰——犁头尖——太乙峰——含鄱岭——五老峰。

(一)地层与岩性

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为老,由元古代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组成,主要岩层有片麻岩、匡顶板岩与仰天坪页岩等,其东南部尚有大片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出露。如庐山最高峰汉阳峰(1474M)就是由前震旦纪喷出的变流纹岩组成(南部在前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期间有多次火山喷发,喷出酸性变纹岩,燕山运动中有大

量侵入岩产生,产生混合岩。)。

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而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亦各大月山粗砂岩)与牯牛岭层。大月山粗砂岩岩性艰硬,在庐山都成为高大山岭、悬崖峭壁。如大月山、五老峰、

大林峰、虎背岭及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的断层崖皆由此岩层组成。牯牛岭层可分为二层:上层——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层、千枚岩;下层——女儿城砂岩。它们往往交互成层。女儿城砂岩较坚硬,出露之处,多为山脊,如女儿城、日照峰、蚱蜢岭 、含鄱岭、九奇峰、上霄峰与玉屏峰等,均由此岩层组成。上部的泥质砂岩、砂质页岩、千枚岩,岩性软弱,多被侵蚀,形成次生谷地,如大校厂、船洼、西谷、七里冲、小天池等。

庐山外围零星出露寒武系以后的各系地层,第四系地层在山上、山下均有分布,成因类型复杂。

(二)构造:

南部构造较简单,为一地层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虽有许多花岗岩体侵入其间,但其地层倾向西北方向仍显然可见。

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具复背斜性质,复背斜之脊即大月山背斜之脊,该背斜为倾伏背斜,向西南倾伏,在芦林盆地附近尖灭。大月山背斜东南侧为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在大月山背斜与三叠泉向斜之间发育了七里冲次生谷和蚱蜢岭单斜构造;大月山背斜西北侧为中谷向斜和虎背岭背斜,并发育了牯岭、女儿城单斜构造。在庐山断裂抬升过程中,由于虎背岭背斜和五老峰背斜被大断层切开错落,虎背岭背斜西北翼、五老峰背斜东南翼分别陷落到九江凹陷与鄱阳凹陷,目前,两者呈单斜构造出现。

南北分界的冲断层线一带,其断层面倾向西北,断层面的东南盘为下盘,西北盘为上盘,上盘逆掩下盘,形成北山掩复南山的形势。

上盘中尚有若干较小的冲断层,重重叠叠,形成叠瓦式构造。总的局势均为北向南掩复。

三 地貌概况

(一)构造地貌

总体来看,庐山是一个沿断裂上升的断块山。但其内部的地貌是有差别的。

庐山南部主要是沿温泉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和通远正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块地貌,其中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由变流纹岩组成,易受风化剥落,形成浑圆的山峰,位于山腹的仰天坪由页岩构成,是一个山顶上的宽浅盆地,周围沟谷纵横,周围的山丘皆成馒头形。而山南秀峰寺一带的山峰,由混合岩及片麻岩构成,虽抗蚀能力较差,但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体。

庐山北部地区的地貌又别具一格,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代表,其总的发育规律:凡由艰硬的石英砂岩出露的地区均构成庐山高峻的山岭和陡峭的岩壁,凡是软弱的长石石英砂岩分布的地区往往被侵蚀成次生谷地和山间盆地;凡是纵向性断层经过的地区都形成了宽谷,而横向张性断层横切的地区均发育为陡峭的谷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分别有:虎背岭单面山——西谷次生谷——牯牛岭单面山——中谷向斜谷——女儿城单面山——大校厂次生谷——大月山背斜山——七里冲次生谷——蚱蜢岭次成山——青莲寺向斜谷——五老峰单面山。呈现出一系列NE——SW向的平行岭谷地貌。

由于庐山是沿NE——SW向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使山体二侧形成陡峭的断层崖。断层崖以山体中段西侧为最高(达1000M)呈阶梯状,由此向东北端和西南端降低。这反映第四纪以来庐山的不等量上升。

(二) 河谷地貌

庐山在抬升以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展的谷地,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成峡谷。所以就庐山本身的谷地而言,上段为宽谷,下段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侵蚀旋迴裂点,构造裂点)。

宽谷多沿软弱岩层发育,适应地质构造,与地层走向相一致,大致是北东——西南向,其间发育一、二级平台或谷阶,老谷形态保存较好,谷底覆有网纹红土Q2和棕黄色堆积物Q3。

(1) 西谷

(2) 东谷

(3) 大校厂谷地

(4) 七里冲——青莲寺宽谷

宽谷之下,急转为峡谷。峡谷是第四纪地壳抬升,河流强烈下切,溯源侵蚀的产物。谷地深切,谷坡陡峭,有的成阶梯状,纵比降较大,沿途发育有多级裂点、瀑布,显示出幼年河谷的特征。典型的峡谷有:

(1)庐山垅谷地:在筲箕洼以下,谷深达400——600米,3公里水平范围里下降700米。

(2)石门涧谷地:部分河段成为深切河曲,刻入基岩达300——

600米,在四、五公里距离里降落800多米,沿途有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涧等瀑布。

(3)三叠泉峡谷:深切300——650米,因受岩层水平层理和 直节理的影响,分三级跌水,成为三叠瀑布,总高度约120多米。

(4) 剪刀峡:峡谷至峡口下降约700米。

许多峡谷沿着南东——北西向的断层发育,横切地层,故与上游宽谷呈垂直相交。东谷(西南)——石门涧(向西北);青莲寺宽谷(向东北)——三叠泉(向东南)等等。另东南或西北向峡谷中的河流,因流路短,比降大,又沿断裂或垂直节理发育,溯源下切侵蚀强烈,以致其中有些河流袭夺了东北或西南向的宽谷中的河流。

在宽谷与峡谷之间出现裂点,这种裂点是庐山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复活下切、溯源侵蚀形成的,为“旋迥裂点”。峡谷中也有多级裂点的分布,其中规模较大的反映庐山山体的间歇性抬升,如三叠泉裂点;而较小的裂点,则受岩性、构造的影响,如乌龙潭裂点,裂点上形成急流或瀑布。

(三)冰川地貌

庐山及其外围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作用,目前还存在着分歧。现根据李四光教授在庐山地区研究所提出的第四纪冰川和冰川地貌作一简单的介绍。

据冰川作用遗迹,李四光确定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作用,并划分为三次冰期: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

鄱阳湖冰期:时间最早Q1,冰川到达山下,冰川作用遗迹因受长

期破坏而保留无几。先期冰碛现在姑塘镇东北湖滨残存,该期冰碛物为坚硬的绛色泥砾,湿热化程度很深。

大姑冰期:时间Q2,也到达山麓,形成冰汛。此期的冰碛物为较结实的赭色泥砾,湿热化程度较前者浅,李四光认为,目前山下的冰碛物主要是大姑冰期的产物。

庐山冰期:时间Q3,这次冰川活动范围较小,仅限于山上东北数处,在王家坡谷地留有前碛三、四道,裁缝岭侧碛、大坳冰斗等。此期冰碛物为橙色,疏松,其上覆以黄褐色土。

庐山冰蚀地貌分布在山上,集中于山北,主要有大坳冰斗、汉阳峰附近的鼓子寨冰斗、五乳冰斗;王家坡U谷、大校厂U谷以及七里冲U形谷;窑洼、东谷、西谷、天花井等储存冰雪的冰窖;另外,还有白石嘴一带的羊背石等等。

冰碛地貌广泛分布于山下,主要由大姑冰期冰川堆积而成,庐山冰期冰碛地貌限于山上。冰碛地貌主要有前碛和侧碛。如山上莲花谷前、王家坡谷地中的前碛,小天池裁缝岭的侧碛,山下高垅以东的前碛、新桥一带的前碛。除上述冰碛地貌之外,庐山外围还有很多漂砾,大者直径可达2~3米。

关于庐山地区古冰川的遗迹,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有人认为李四光所指的冰碛物是泥石流堆积和流水堆积或融冻泥流堆积;山上一些宽谷的形成认为是更新晚期冰气候下经过冰雪融冻等作用改造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构造谷,对于这个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四.地史概况

庐山山体由不同时代的岩石所组成,最古老的岩石为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可见,庐山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发育史。以庐山地区地史演变的情况来看,自前震旦纪至二迭纪,除吕梁运动和加里东运动期间短期上升为陆地外,其余时间主要处于浅海或滨海环境,并缓慢沉降,接受外来沉积,沉积物厚达当数千米,为庐山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本区发生了质的变化,自此以后该地一直处于陆地的环境,同时,形成了以大月山为背斜主体的NE向褶皱构造和两大断裂体系,其中以北东向的断裂活动量最大,庐山就是在此时开始沿两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温泉正断层断上升而成的褶皱断块山,两侧相对下沉而成九江凹陷、鄱阳凹陷,并接受相关沉积(白垩系上统南雄组砂砾岩)。

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整个庐山地区微有上升,继而地壳相对稳定,地面经受长期侵蚀,形成一级夷平面,因此庐山及其山麓和外围地带第三纪地层基本缺失(山下“九江砾石层”下部的粘土——砂砾层可能是这级夷平面的相关沉积)。

第四纪是本区断裂运动活跃的时期,今日的庐山主要是在第四纪地壳强烈抬升和外力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而且目前还在继续上升之中。据江西省地震局资料,近年达1mm/a,当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盆地进一步发展,继而积水而成鄱阳湖。

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证实:

(1)庐山山麓地带基本缺失第三系地层,而第四系砂砾层则普遍

堆积于山麓地带。这一现象说明,庐山在第三纪并无明显上升,也无明显高度差。只在第四纪才强烈抬升,形成高大的断块山,并在山麓地带堆积了相关的巨厚砂砾层和巨砾。

(2)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新鲜、陡立、高峻,断层崖上的瀑布、裂点虽高大几十米至百余米,但都未溯源切入山内,证明断层崖的形成时间是不长的。

(3)Q2网纹红土一直分布到庐山海拔1200~1300米。风成棕色黄土堆积在海拔1474米的汉阳峰上,这些较疏松的堆积物分布到目前这样的高度,未被侵蚀,是与庐山近期断块上升密切相关的(网纹红土是海拔湿热下的产物)。江西北部山地的网纹红土一般只分布到海拔600~700米,而庐山则分布到1200~1300米。这说明庐山到现在仍在上升之中。

(4)庐山山顶沿地质构造发育为背斜山、向斜谷、次成山和次成谷,比较宽平,基本形态与附近山麓相似,可见庐山山顶的构造地貌是在高度不大的条件下发育而来的,且是在近期被抬升的。

庐山是在第四纪通过三次间歇性抬升而形成的,分别是在Q1晚期至Q2早期、Q2晚期和Q3,由此在河谷中形成三级循环裂点,断层崖

为三级阶梯状断层崖。

五.庐山地区土壤

1.庐山的土壤类型

1.红壤

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

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残积--坡积物。

在山下岗丘地带还广泛分布着一种古老的红壤,它以具有明显的网纹层而区别于其它母质上发育的红壤。

2.黄壤山地黄壤

及分布于山麓地形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沉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残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5.山地草甸土及浅色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这类土壤曾分布在大月山、汉阳峰一带,现在由于人类建筑利用,已逐渐减小。

6.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等处。

7.水稻土

本区山麓、岗丘和江、湖冲积平原均有分布,水稻土为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而成。本区水稻土主要为岗丘上的网纹红壤发育而成。 土壤的垂直分布

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其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因此,庐山土壤的垂直带谱是建立在红壤、黄壤这一基带基础之上的。同时,庐山又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内,其土壤垂直地带谱,属湿润性质。庐山山势雄伟,但相对高度只有1400米左右。这些因素,对庐山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和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海拔400米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海拔400-900(800)米,气候湿润暖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杉木等,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海拔900(800)—1100(1200)米,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山顶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

由上述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组成和结构可见,基带土壤的上限海拔

较低,带幅不足400米,山地黄壤自海拔400-900(800)米,带幅达400-500米,成为庐山山地的主要建谱类型。山地黄棕壤的带幅,虽只200米左右,但在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庐山南、北坡土壤均主要由四个地带而组成的垂直地带谱,因此,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在南、北坡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坡向的不同,却影响到各个土壤带分布的高度,如山地黄壤带在南坡分布的上限在海拔900米左右;而在北坡的上限只达海拔800米左右。山地黄棕壤的上下限与山地棕壤带的下限也有类似的情况,其界线,南坡高于北坡约100米左右,从湿润程度来看,南、北坡差别不大,均属于湿润型,但从热量条件来看,南坡向阳,北坡向阴,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南坡高于北坡。

八.实地实习过程:

2012.9.16上午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全体实习生坐汽车到庐山实习地区。

2012.9.16下午由匡城宾馆出发至月照松林并沿路观察植被类型。 实习记录内容:植被分布位置1120米处,植被类型:黄山松林(森林最上层优势层),形成原因:人为原因(砍伐所致,植被管理糟糕) 落叶被砍掉下面是落叶阔叶树种 标本采集要求:枝叶完好,侧枝,有花有果 采集好的枝叶要挂掉签,编号,记录生境环境。

沿路观察到的植物有:山橿,短柄枹,茶荚蒾,椆李,野株兰,木莓,野柿,杜鹃(映山红),泽兰,绿叶胡枝子,山莓,毛栗,长叶冻绿,木兰(望春花),腊瓣梅,满山红,中华石楠,五角枫,椿木,杨榆,

黄花败酱,野木椿,金挖耳,灯台树,臭辣无茱萸,山樱花,悬铃木麻,算盘子,绒毛石楠,葛罗槭,山合欢,秋海棠,椴树,石灰花楸,四照花,山胡椒,小蜡树等。

2012.9.17整天在外实习路线牯岭街匡城宾馆——毛泽东纪念堂——芦林桥——八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

早上八点出发第一站到毛泽东纪念堂,停留约半个小时,观看了庐山冰川石,庐山植被图片,庐山地质构造图片,庐山地质研究历史以及毛泽东的旧居,接着赶赴芦林大坝,芦林大桥处风景远观很漂亮,余博士讲解了附近植被的类型及成因,附近植被应为常绿落叶阔叶林,而实际却是黄山松,针阔混交林,且针叶林多些。指导老师徐先海讲解了大坝是由冰蚀原因形成的。再接着就往下一地点去看土壤剖面,每班分两组挖掘土壤剖面,金宝石以地理二班一组挖掘的剖面为例讲解了剖面的构造,土壤颜色,岩性等并要求学生自己亲自观察并要记录下来。剖面观测结束后赶往八宝树,吃午餐并休息会,在八宝树附近有寺庙,有同学去拜菩萨和求签了。在八宝树附近也挖掘了一个剖面观察记录。接着去了黄龙潭和乌龙潭,徐先海老师讲解了这两潭形成的原因,还讲了风景点水帘洞就是西游记中水帘洞的拍摄点。余博士在黄龙潭路附近讲述了附近的植被特点:针叶树种不多,看不到黄山松,全部是阔叶树种,常绿成分少主要是落叶两者镶嵌分布,常绿沿沟谷。下站是电站大坝,徐老师讲解了电站大坝是第二大裂点,向下走地势陡峭,落差巨大,形成于第四纪中更新世。最后一站是龙首

崖,龙首崖是背斜轴部,很是陡峭。

2012.9.18上午

实习路线:匡城宾馆——王家坡——小天池

由出发点至王家坡停下,徐先海老师讲解王家坡的冰蚀地貌并指示观看王家婆U型谷,大校场U型谷及七里冲U型谷。还附带讲解了形成原因包括内外力两方面的作用,外力主要是流水冰川稍加修饰。接着由余博士组织指导大家在附近亲自动手拉样方,了解王家坡的植被类型,并采集植物标本回去教导我们怎么进行植物标本压制还讲述了植物标本压制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

2012.9.19

实习路线:匡城宾馆——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

首站到达含鄱口,自由观看山峰形状,接着沿路返回一段路程进入植物园观看植物院内的植物,园内有3400种植物是迁地保护的,蕨类植物有200多种,杜鹃花园中有300多个品种,裸子植物园内有260多个种(主要是松柏杉桂)还有一药谷有300多种药材种植于此园。从植物园出来前往五老峰,至山脚下休息吃饭休息片刻准备爬山峰,爬山途中询问从下山的人景色如何,往返路程要几时几刻,再加上和同学间边指示观看边聊天,不知不觉间由山脚爬过一峰二峰三峰四峰好些人兴致勃勃的爬五峰,有些人太累了就没有继续爬五峰。 2012.9.20

实习路线:匡城宾馆———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 由牯岭街宾馆至飞来石,徐先海老师讲解了飞来石的成因,李四光说

是冰川石,冰川是谁学说称为U型谷,冰川学说认为是冰川搬运形成的。非冰川学说认为是粗砂岩,与虎背岭,牯牛岭岩石岩性相同认为飞来石是从山上滚下来的,且考察者发现剥开水泥层有网纹红土层。如琴湖像小提琴,西谷非常宽敞,古壁陡峭峡谷幽深,大坝处为雷电,如琴湖下游为被夺河,花径是西谷河流过的地方。仙人洞是断层的一臂,顶部有软弱性泥质砂岩砂质叶盐,先形成小洞穴(非常潮湿)后来人为挖掘而成。

九.实习感受

庐山实习过程中既游赏观景了,也学习了很多地理知识。将课本上学到的地理知识与书本上的地理地貌地质和植被分布状况的理论知识相结合。

由于实习路线都是徒步走下来的,实习后的一个深刻感触就是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是很必要的。很多同学走一段路就累得气喘吁吁的,不得不走一小段路就休息一会。加强体能锻炼,提高个人身体素质,无论我们是选择工作还是考研都有利,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去。实习中感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基础的地理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且知识体系没有自己系统化,记忆的比较零星。老师提到某个知识点有印象,知道学习过但是不能完整的回忆起整个相关的知识体系。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差,不能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地考察的地点相联系分析各个地方的构造原理地质环境,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加强。实习中,很多同学的态度不够端正,过分注重在每个实习点拍照游玩不积极主动地围绕在老师身边听老师讲解地理

构成原因和地理特征,白白浪费了极好的实地学习机会。值得赞赏的是实习过程中大家都比较服从老师的指导安排,安全工作做的很好,顺利完成野外实习任务。实习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鼓励,在危险的地方相互提醒注意安全,累得时候互相激励共同走完实习路线的全程。实习中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为大学生活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实习中老师总是很耐心的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时时提醒同学注意安全,关心同学身体状况,与同学之间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很感谢实习指导老师精心合理的安排我们的食宿和实习行程以及陪着我们辛苦的走山路保护我们实习途中的安全。

这次实习是地理专业学生最后一次集体出游,总的来说大家是知识满载而归也是心情愉悦返程,这次实习将是大家大学生活中的美好回忆!

更多相关推荐:
庐山实习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10级地理科学专业庐山实习报告姓名王茹学号170210008班级10级地理科学1班庐山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时间5二实习地点及其简介5实习地点5实习地点简介51庐山的地理位置52庐山的气候特...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学校安庆师范学院院系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班级地理科学一班姓名钱福生学号170210058目录一庐山概况2二实习目的2三实习时间2四实习地点2五实习内容2六实习路线2七庐山实习综合整理3庐山地貌3庐山...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10级地理科学专业毕灶娟庐山野外实习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1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10级地理科学专业毕灶娟目录一实习目的3二实习时间3三实习地点3四实习路线3五实习内容3六报告正文31庐...

庐山实习报告

九江学院生科院前言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

庐山实习报告(地质地貌)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7月10日二、实习地点:江西庐山三、实习目的与要求:为了切实加强我院2008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计划,特安排我院08(1)(2)…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实习报告学院资环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时间实习报告一庐山地理概况庐山东经115度52分到116度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是世界级名山庐山...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临床劳动毕业实习实习形式集中分散学生姓名王仲宇学号6002210045专业班级给水排水101班实习单位庐山实习时间20xx101720xx1019庐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临床劳动毕业实习实习形式集中分散学生姓名叶建亮学号专业班级实习单位庐山实习时间1目录一实习目的3二实习内容3龙潭34漱玉洞4海会镇5三叠泉7九江县狮子洞8三实习总结9...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作者李晓瑞园林1003班学号102401078实习时间20xx年6月10日至20xx年6月13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6月10日下午庐山牯岭街花径锦绣谷仙人...

庐山实习报告 武大资环

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目录一庐山实习简介1实习概况2实习路线3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4庐山地质概况二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三流水地貌四冰川地貌五庐山的植被六庐山的土壤七庐山的气候八资源与环境及利用九实习总结与收获一实习...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实习目的了解庐山的植物和建筑周边的植物配置实习时间20xx年6月9号至20xx年6月14号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生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1006班我首先去的是美庐在美庐外面可以看到有一个亲水平台水...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专业地理科学姓名XX1目录一实习目的3二实习时间3三实习地点3四实习路线3五实习内容3六报告正文31庐山地理概况42庐山的地质概况43庐山的地貌概况84庐山的土壤概况115庐山的植物地理概况186庐...

庐山实习报告(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