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党代会报告

时间:2024.3.31

改革创新 内涵发展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在中国共 产 党武汉纺织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尚 钢

(20xx年4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次大会是在学校完成更名工作,迎来历史新机遇,迈出改革新步伐,谋求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内涵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一、克难奋进,实现跨越发展的六年

20xx年11月,学校召开了中共武汉科技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六年来,学校党委团结和依靠全校师生员工,重点攻坚“更名”、“申博”两大阶段性任务,持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战略、高水平特色发展战略、多学科高水平发展战略、高水平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战略和全

- 1 -

方位开放办学战略等“六大战略”,着力破解地方高校发展思路不明、办学趋同、高水平人才匮乏、自我封闭等“四大瓶颈”,实现了学校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创新办学理念,推进特色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加突出特色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

1.确立了“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的特色发展方向。学校立足纺织材料、纺织技术的现代发展和纺织产业链的高端延伸,打破传统纺织观念,拓宽纺织学科应用领域,并通过“纤维轮”科学诠释纺织学科的现代内涵,直观展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回答了“办什么样的纺织大学”、“怎么办纺织大学”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更新了观念,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

2.确立了“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竞争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学校持续提升纺织及相关学科的竞争实力和学科显示度,在局部创优势的同时,鼓励多学科竞争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了以纺织为龙头、理工为主体,人文艺术、经济管理为两翼,相关学科共同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 2 -

3.确立了“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开放办学路径。学校面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专业与产业的双向嵌入,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面向产业重大应用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密切了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沟通和联系,“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务谋发展”成效显著。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内涵发展

学校党委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长足进步。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跻身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中西部100所地方高校行列。

1.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荣获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和5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创湖北省属高校科技奖励最高水平,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影响力。牵头主持国家973计划“新型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的基础研究”,首次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天然蛋白质纤维与再生”,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3 -

100余项,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

2.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王训该教授获批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维克多教授入选“外专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分别成为湖北省属高校入选该计划的第一人;徐卫林教授获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实现了湖北省属高校理工科领域零的突破;引进了一批外籍院士,获批湖北省“百人计划” 8人,“楚天学者计划”人选由20xx年的2人增加到64人,新增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校被评为“湖北省人才工作十强高校”。与20xx年相比,学校专任教师从724人增加到1078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由36.6%提高到50.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13.7%提高到35.8%,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3.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批立项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达到18个,平台建设水平跻身湖北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牵头组建“中国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科技创新联盟”、“中国苎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连续获批两个湖北“2011协同创新计划”,正式入驻湖北省大学科技园; 高水平学科平台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 4 -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2个增加到1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由16个扩展到47个,新增3个专业学位类别、7个工程硕士领域,研究生培养类型不断拓展,学位点布局更趋合理;获批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4.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突出。“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和品牌基地建设成绩喜人。学校大力实施“优质生源工程”、“阳光教育工程”,不断加强“五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导师队伍快速增长;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实现零的突破,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一大批“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

(三)优化办学资源,推进协调发展

学校近年来大力拓展办学空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1.完成三校实质融合,夯实发展基础。湖北对外贸易 - 5 -

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学校大力推进三校的融合发展,建立全员分级聘用、以岗定薪、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用人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实现了三校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学校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得到加强,办学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确立学科校区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学校按照“有利于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科交叉、有利于催生学科新的增长点”的原则,重组了二级院部,调整了学科专业布局,阳光校区以工学、理学、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南湖校区以人文、艺术学科为主,东湖校区以外经贸学院为主,初步形成了定位分明的办学格局;积极解决校区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不高、配置手段落后等问题,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

3.加强学校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公寓、标准化食堂、校医院以及生活辅助用房,新增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实验室硬件建设不断加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4亿元,增幅超过75%。文献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相继完成了校园绿化、休闲广场、人工湖改造、道路刷黑等校园建设工程,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师生员工的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校多方筹措办学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及湖北省政府各类资金,完成化债目标,资金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教职

- 6 -

工实际收入逐年增长。

4.大力整合校友资源,汇聚办学力量。学校以办学5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整合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北对外贸易学校的校友资源,召开了武汉纺织大学第一届校友代表大会,成立了校友理事会,先后在全国设立了15个校友分会,提升了广大校友的认同感,激发了广大校友爱校、荣校、兴校的热情。

(四)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推进和谐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贯彻“把方向、谋发展、抓大事、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努力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载体,提升了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学校高度重视思想建设,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党委中心组、战略研讨会、专题讲座为载体,引导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坚持理论学习与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相结合,科学分析发展形势,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切实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进发展的能力。学校党委中心组三次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先进党委中心组”。

2.领导班子依法治校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党委领 - 7 -

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的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形成了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科学运转的集体领导工作机制。按照省委组织部“五好”班子建设要求,着力实施理论学习与战略研讨制度、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度、深入基层与推进发展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作用,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3.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干部工作方针,形成“规范管理、动态平衡、形式灵活、不断优化、促进发展”的干部工作思路,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作为省属高校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探索“竞岗+任期+目标管理”的有效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内设机构及干部岗位职数,实行了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制。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4.基层党组织建设彰显特色。学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两访两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专项活动。按照“抓基础、抓规范、抓质量、显特色”的工作思路,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试点工作和“双带头人”工程,开展党支部

- 8 -

特色活动,打造党建文化品牌,推进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融合,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学生组织等群团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学校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5.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效。学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坚持“用爱育人,用严管人,用心懂人,用情感人”,举办“中国梦、纺大梦、我的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老敬老、帮老扶老活动,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余热。学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平安校园”建设成果奖;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

6.党风廉政建设坚强有力。学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党政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党风

- 9 -

廉政建设责任书》。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家专题讲座、观看警示片和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坚持廉政谈话制度和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把领导班子决策关、招生录取关、基建项目关、物资采购关、财务管理关、科研经费关、学术诚信关等“七个关口”,牢牢抓住党风廉政建设关键环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的六年,是纺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六年;是纺大人同心协力、真诚奉献的六年;是纺大人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六年。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师生员工,向学校历任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六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特色发展。特色发展是地方高校加快发展的重要方略。坚持特色发展,必须强化特色意识,找准比较优势;必须优化特色结构,突出比较优势;必须升化特色发展,创新比较优势,形成特色优势群。

必须坚持开放办学。开放办学是地方高校破解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坚持开放办学,必须突破本位主义,主动服务社会;必须构建开放模式,推进协同创新;必须深化内部改

- 10 -

革,提升开放水平。

必须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体现。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优势;必须加强人才引进,提高队伍素质;必须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必须坚持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广大师生是办学兴校的主体。坚持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必须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发展的驱动力;必须进一步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增强学校发展的塑造力。

必须坚持增强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增强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必须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谋划发展能力;必须强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引领发展能力;必须准确把握发展重点,破解发展瓶颈,提高推进发展能力;必须着力增强团结意识、群众意识、廉政意识,提高保障发展能力。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期待还有差距,学校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尚未获得博士

- 11 -

学位授权,极大地制约了学校发展;学科之间协调性不够、支撑度不强,学科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培养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学术骨干基数偏小,教师整体学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基层学术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办学条件还需大力改善。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直面现实,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采取有力举措,花大力气解决这些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蓝图

今后五到十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爬坡期,也是加快改革、提升综合实力的机遇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地方高校的生态位,科学谋划,理清思路,在改革中推动创新,在服务中谋求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一)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高等教育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政策也在进行积极的调整,“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支持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进一步增强学科特色和优势”,“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高校、特色院系、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一批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学科专业群”,已成为地方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 12 -

更加坚定了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信心。

随着世界纺织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生产和教育大国,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纺织生产和教育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纺织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纺织产业制造体系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规模化转移,湖北省位居中部,处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位置。纺织产业的承接转移和转型升级,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是高校激烈竞争给学校跨越发展带来的挑战;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给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带来的挑战;三是信息技术应用给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强力的技术支撑。

(二)发展目标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站在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能办出高水平,以更高的目标引领学校的发展。学校总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使之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实现这个发展目标,今后五年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在学科建设方面,力争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纺 - 13 -

织及相关学科达到国内一流,经济、管理、艺术、人文等学科加快发展;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20个,学科学位点覆盖面和布局更加合理;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达到10名;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楚天学者等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达到100名;新增300名左右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学术骨干;培育若干名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

——在科学研究方面,新增国家级重大科技奖励2-3项。到20xx年底,年度到账科研经费翻两番,年度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达到50项,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到10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稳定本科生培养规模,全面进入湖北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重点项目5项以上;通过国家专业认证专业2-3个,中外合作本科生项目达到5项;研究生规模翻一番,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200人以上。

——在基本建设方面,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资金投入,完成15万平方米以上的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仪器设备建设和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在改善民生方面,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保障水平, - 14 -

实现教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

(三)战略路径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争取一切有利条件,化解一切不利因素,汇聚正能量,形成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纵深推进上届党代会提出的“六大发展战略”,乘势而上,重点突破,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1.实施博士授权攻坚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是制约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的瓶颈。实施博士授权攻坚工程,就是要以申博为抓手,加快学科建设,强化优势特色,完善学科结构,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大力推进申博工作。对照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相关要求,加强规划和投入,整体提升学科实力,集中力量建设拟授权学科,做好申报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大力推进学科交叉。打破学科壁垒,改善传统学术管理和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交叉、共享的机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推进师资队伍交叉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开展专业性交叉学习。设立学科交叉研究发展基金,用于跨学院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启动、孵化和配套,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学科交叉、科研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15 -

大力提升人文社科水平。整合协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重点支持服装与艺术、经济与管理、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建设,大力推进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时尚创意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争取高层次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获批高级别奖励,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促进多种形式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力争获得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创新,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2.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就是要打造人才高地,汇聚学术人才,不断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和梯队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公开招聘、竞争择优的原则,选好人才;坚持人尽其才、扬长补短的原则,用好人才;坚持业绩考核、能力至上的原则,评价人才;坚持鼓励创新、优劳优酬的原则,激励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着力引育学术骨干。继续加大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汇聚和培养一批具有高端引领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充

- 16 -

分发挥学科领军人才的带头作用和凝聚作用,完善“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学术骨干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有利条件,建立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机制。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学科专业建设需求,积极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强重点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重点提高具有海外教育经历和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

3.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

科技创新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就是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扶优扶强,协同创新,实现科学研究的新突破。

培育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围绕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实施项目孵化和重点建设,力争承担国家核心项目。分层次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力争部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平,产生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强化政产学研深度合作。适应科技发展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强化教育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咨政服务,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推动科

- 17 -

技创新。面向纺织产业共性技术发展需求,推进武汉纺织大学科技园建设;面向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联合研发实体;面向未来新兴技术,推进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建设;深入推进“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博士进企业”工程,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力争获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完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优化科研工作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推进开放式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任务为导向、协同单位之间人财物合理流动与调配机制,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型合作模式。

4.实施培养模式创新工程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实施培养模式创新工程,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推进学分制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空间;注重实践育人,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实践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大力推进本科生卓越计划、试点学院以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的教学改革,探索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人才

- 18 -

培养的有效模式;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产学融合的专业体系,构建产业链知识嵌入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审核评估,推进专业认证,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质量标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专业竞争力、学生就业率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促进专业建设水平和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大力开展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扩大留学生规模,完善留学生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质量和层次,提升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

5.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就是要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主线,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制定《武汉纺织大学章程》为基础,合理设置组织机构,规范办学主体行为,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充分

- 19 -

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纪委、监察、审计以及两代会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

完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深化学校管理模式改革,实施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提升职能部门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按照重心下移、分权管理、责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校院责权利关系,健全校院两级管理运行机制,扩大二级院部自主权,充分发挥二级院部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主体作用。

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扩充纸本馆藏和电子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认真做好资产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虚拟现实平台,实现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提高学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6.实施幸福纺大建设工程

建设幸福纺大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实施幸福纺大建设工程,就是要更加关注师生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更加突出保障民生的制度安排,让学习生活条件优越、校园环境平安舒适、师生员工精神愉悦。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筹措办学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地完成综合实验与实训大楼、纺织纤维馆、

- 20 -

体育馆、9号教学楼等基本建设,加快仪器设备配套,夯实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断提高生活保障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学生公寓、教职工周转房、教工住宅小区建设;完善学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现教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学生多元资助体系,维护学生基本权益。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和解决师生员工的困难,照顾好离退休同志的生活,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汇聚合力,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推进校园亮化美化工程;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借鉴网格化模式,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安保体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公共服务和文体设施建设,方便、丰富师生学习和生活。

提升教职员工精神追求。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建设幸福纺大的重要支撑。大力倡导爱校荣校、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增强教职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加关注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积极拓展事业发展平台,助推教职工成长发展;大力提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提升教职员工的精神追求,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高度统一。

三、创新党建,以先进大学文化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 21 -

大学作为人才荟萃、知识聚集之地,是传承、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创新学校党建工作,要强化党建与文化的融合互动,着力培育大学先进文化,以文化凝心聚力,以党建铸魂塑形,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1.创新党建工作思路,着力培育大学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大学的支柱和灵魂,更是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源泉。培育大学精神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突显学生为本、学者为大、学术为上的价值取向;坚决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原则要求,进一步树立“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事业观;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培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发展精神、彰显特色的执着精神”,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

2.创新党建工作机制,着力培育大学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运行主导系统,主要包括决策与执行文化、组织与干部文化、民主与廉洁文化,决定着学校的管理运行和创新发展。培育大学决策与执行文化,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二级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培育大学组织与干部文化,要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能力,深入推进“双带头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全校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

- 22 -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优势,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培育大学民主与廉洁文化,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畅通参政议政渠道,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各级党组织要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和习惯,使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着力培育大学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大学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制度规范在党员和师生员工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培育大学行为文化,营造执行文化氛围,要以党风建设为龙头,聚焦高校“四风”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两访两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争做好干部”活动,加强干部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以党风带校风、以校风促教风、以教风正考风。要以舆论宣传为引导,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特别是要发挥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党建专题网等平台作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树立先进学习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要以文化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人

- 23 -

成才。

创新党建工作,学校党委是关键。要按照省委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在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坚持办学特色,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为人师表,在加强师德学风建设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民主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科学执政,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

武汉纺织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是我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回首过去,我们克难奋进,获得了发展自信;立足当下,我们审时度势,坚定了道路自信;展望未来,我们绘就蓝图,增强了前途自信。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突破学校发展瓶颈;扎实推进六大工程,再度实现跨越发展;提升纺大幸福指数,让广大师生员工更加体面地生活,更加快乐地学习,更加舒适地工作,更加和谐地发展,是我们美丽的纺大梦。

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力量,有梦就有远方。“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脚踏实地,团结奋进,追求卓越,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开创武汉纺织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 24 -

更多相关推荐:
天津大学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报告(最终版)

以人为本内涵发展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而奋斗在中共天津大学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xx年12月29日刘建平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天津大学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

大学党代会心得

中国共 产 党忻州师范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法本0904班田利龙12月x日上午,在庄严嘹亮、响彻全场的国歌声中,中国共 产 党忻州师范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艺体楼演播大厅隆重开幕。作为一名即将毕业学生党员,我对党代会…

党代会讲话华北电力大学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迎接我校第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在第一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党委书记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志功20xx年7月5日同志们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按照中国共 产 党章程中国共 产 党普通高等学...

大学生党代会心得体会

大学生党代会心得体会篇一4月15日中共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贵阳隆重召开省委书记栗战书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此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

3.重庆理工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日程安排(0926)

重庆理工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日程安排暂定123

大学生学习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月x日,中共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贵阳隆重召开,省委书记栗战书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此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xx年 湖南师范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学校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一五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简要回顾2一工作体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2二廉政教育工作扎实有效4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加强5四执法执纪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5五认真查办了一批案件6六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7宝贵经验二...

一届四次“两代会”学院工作报告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一届四次两代会学院工作报告学院工作报告20xx年3月31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受学院党委和行政委托向大会作学院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也请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一一届三次两代会以来工作回顾20xx年...

华北电力大学20xx年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校长刘吉臻20xx年2月22日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华北电力大学第六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大会的任务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及十二五发...

武汉大学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20xx年)

校长工作报告在武汉大学六届二次教代会上的讲话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20xx年工作并对20xx年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请予审议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新武汉大学合并组建五周年也是学校发展历史...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代会上校长报告(20xx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代会上校长报告尊敬的各位代表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就学校20xx年的工作情况以及20xx年的工作要点向大家作一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一20xx年主要工作回顾20xx年是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十...

高校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建设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保驾护航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稿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院纪委在上级纪检和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

大学党代会报告(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