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文档

时间:2024.4.2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第一章     前言

一、   目的任务

1)  工作目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类专业的一次地质认识实习,是在完成了《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的。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基础地质认识实习,地点主要位于xxx。

通过本次实习各个环节的训练,使我们掌握、巩固和丰富课堂的理论知识,认识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现象;认识地层层序和划分标志,学会岩石的野外观察和鉴定,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的观察描述等基本工作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主要学习(1)罗盘的使用;(2)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记录内容;(3)实习区及区域地质概况;(4)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及其现象;(5)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野外观察、鉴定和描述;(6)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7)地层的层序及接触关系;(8)褶皱、断层节理和劈理等构造的特征及识别标志。

2)  时间、地点(路线)、目的(内容):

3)  完成情况

二、   地理概况

1)  桂林市地理概况:

地形条件: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109°45''-104°40'',北纬24°18''-25°41''。平均海拔 150 米。有典型岩溶峰林地貌,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市内交通便利,实习期间所到地点坐车皆可直接到达。
    气候条件:桂林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8·9℃。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5·6℃。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发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9%。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70小时。平均气压为994·9百帕。
    土壤条件: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酸碱度为4·5~6·5。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击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89个品种。河流冲积母质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
    动植物资源:桂林市的动物种类繁多,有1593种,隶属60目295科。陆栖脊椎动物有400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鳗鲡等。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
    矿产资源:桂林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前景广阔。
    水利资源:桂林境内河流密布,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全市多年平均总水量为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水能,开发潜力巨大,已建成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
    土特产品:桂林有很多名产:沙田柚果大形美,肉质清香,驰名中外;夏橙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罗汉果乃“医疗保健之良药,清凉饮料之佳品”,被誉为“东方神果”;白果产量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质量居全国之首;月柿色泽金黄,肉甜味香,畅销澳、港和东南亚地区;荔浦芋个大味香,享誉京城;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被誉为“桂林三宝”;桂林米粉配料芳香,味道鲜美,尤以冬季上市的马肉米粉最受称赞;此外还有马蹄、荷花鱼、腐竹等名优土特产。

2)        部分实习区域地理概况:

1.      灵川县大圩镇。灵川县大圩镇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29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93.7平方公里。20##年被评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年被列为自治区204个重点建设镇之一,20##年5月被列入建设部、科技部"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项目",20##年9月和11月分别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农村改革典型镇"荣誉称号。

2.      资源县。该县位于越城岭山脉腹地,东经110°15′—110°55′,北纬25°46′—26°21′之间。东北与全州县相连,南西与兴安县毗邻,西南与龙胜县接壤。县城距桂林市107公里。境内高山环抱,山峦起仗,沟谷纵横,是一个山区面积大、平均耕地面积较小的县。

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但光能不足,光、热、水时空分布不均匀,自然配合不协调。由于地势偏高,地形复杂,具有山地“立体气候”特征。

土壤条件。资源县土壤主要是由岩浆岩系的花岗岩变质的岩类、沉积岩系的砂岩、页岩等发育成的红壤、黄壤、黄棕壤土类,土层厚度中等,质地疏松、肥沃、透水性好,理化性质较好,适合各种作物生长。

水系和植被。资源县处于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境内山山有水,岭岭有泉,河溪遍布,水源丰富。众多的支流汇于两大河流——资江和浔江。资源县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78.44%。

 地方特产。资源县地方特产以药材最为出名,盛产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县共有药材种类150多种。国家收购数量较多的品种有前胡、白艿、桔梗、勾藤、金银花、田七、黄连、黄柏、杜仲、厚朴等。其中野生桔梗,勾腾,前胡年产量150余吨;人工种植的杜仲、厚朴、黄柏、金银花近10万亩,每年收购量达100余吨,质优价廉。另浔江鱼、娃娃鱼与石蛙也是该县负有盛名的土特产。

3)      涠洲岛地理概况

1.  涠洲岛。该岛位于广西北海市正南面,新码头距北海国际客运码头26海里。南北方向的长度为6.5千米,东西方向宽6千米,总面积24.74 平方千米,岛的最高海拔79米。涠洲岛上单独设立涠洲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岛上有名的建筑有三婆庙、圣母庙和天主堂等。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岛上风光秀美,尤以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火山熔岩及绚丽多姿的活珊瑚为最,素有南海“蓬莱岛”之称。涠洲岛与火山喷发堆积和珊瑚沉积融为一体,使岛南部的高峻险奇与北部的开阔平缓形成鲜明对比,其沿海海水碧蓝见底,海底活珊瑚、名贵海产瑰丽神奇,种类繁多。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尤其南部的海蚀火山港湾更具特色。涠洲岛在1994年被辟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现在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涠洲岛地势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湾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圆椅形,东、北、西三面环山。码头背靠高10-30米的悬崖峭壁,崖顶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位于涠洲岛西南端,是涠洲最富特色的游览区,其火山口景观、海蚀景观,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20##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涠洲岛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排名第二。 20##年1月13日,国家旅游局发出公告,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鳄鱼山景区,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专家评审组审核评定,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附:桂林市实习区域交通位置图(图1-1)

涠洲岛交通位置图(图1-2)。

                                                        

1

                    

图1-1  桂林市实习区域交通位置图

图1-2  涠洲岛实习交通路线图

第二章 地层

     桂林区内地层出露较全,由中元古界四堡群—第四纪均有分布,其中以上古生界为主,次为下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其中以上古生界地层特别是泥盆系分布面积最广,其次为下石炭统;下古生界以寒武系、奥陶系分布最广。

此次桂林实习区域内,前寒武纪包括中古生界四堡群和上元古界丹洲群、震旦系,分布于西北龙胜—资源一带。寒武纪由于区域变质的影响,岩石受轻度变质,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溶江—资源一带,同时该区域也出现部分奥陶纪地层。上泥盆统、中泥盆统、下泥盆统分布广泛,兴安—灵川—阳朔一带均有露出。下石炭统分布于中部地带,分下部岩关组及上部大塘组。白垩纪零星分布,主要见于奇峰镇一带。

现对地层系统由老至新简述如下(G-001—G-021为各观察点点位代号):

一、 震旦系(Z):紫红色,中—厚层状浅变质砂岩。实习中于资源牛塘界钨矿大门口点位(G-012)可见苗儿山花岗岩岩体与震旦系(Z)侵入接触关系(图2-1 、图2-2)。震旦系(Z)浅变质砂岩作为围岩与花岗岩岩体侵入接触,于接触面附近见烘烤边,呈波浪状凹凸不平,上部为浅变质砂岩,附近可见石英脉。

图 2-1 苗儿山花岗岩岩体与震旦系(Z)侵入接触关系

图2-2  资源牛塘界钨矿大门口接触关系剖面图

二、 中泥盆统(D2)分上下二组,下部称信都组(D2x),上部称东岗岭组(D2d)。

1) 中泥盆统信都组(D2x):区内滨-浅海相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岩和泥岩,向上部颜色变浅,为灰绿、灰黄色。局部夹鲕状、豆状赤铁矿层,厚度 280 — 500 m。实习中,于杨堤合作村道班前小山包点位(G-004)观察,为灰白色,风化后呈土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节理皆较发育。(图2-3)

图 2-3  杨堤中—上泥盆统信手剖面图

2) 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区内浅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常见腕足类、层孔虫、珊珊化石。此期岩相分异明显,局部可出现较深海水条件下的硅质、泥灰质沉积。厚度 60-500 m 。实习中,分别见有其上段与下段岩层,以下分别简述

1. 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下段(D2d1)于杨堤(G-005)可观察。灰白色,风化面呈灰黑色,表面具刀砍纹,俗称太婆脸,泥晶结构,块状构造。 (图2-3)

2. 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段(D2d2)于杨堤(G-005)可观察。灰白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杂有少量硅质岩,岩层面含碳质。(图2-3)

另外,于白竹境水坝南高速公路点位(G-010)处观察到的奇峰镇—大埠断层,其上盘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厚层状灰岩、白云岩,节理较发育。 (图2-4)                          

图2-4  白竹镜水库奇峰镇—大埠断层

三、 上泥盆统(D3)分浅水型和深水型两套沉积地层;表明此期沉积受古构造的控制形成两类同期异相的沉积:浅水型(碳酸岩台地沉积),分下部桂林组(D3g)及上部融县组(D3r),桂林组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以盛产枝状层孔虫为特征,厚度200 m ;融县组岩性为灰白色块状灰岩、鲕状灰岩,化石罕见,以岩性质纯、色浅、不显层理,并常见鸟眼构造为特征。厚度大于400 m ;深水型 (台地边缘或台沟沉积),分下部榴江组(D3l)及上部五指山组(D3w);榴江组以硅质岩和硅质页岩为特征,产丰富的竹节石化石;三里组以扁豆状灰岩为特征。深水型的上泥盆统厚度仅为浅水型的几分之一。总厚小于400 m 。实习观察中,可见以下两组地层,现分别简述:

1) 上泥盆统榴江组(D3l)于杨堤(G-005)可观察。灰黑—深黑色薄层状硅质岩与硅质页岩互层,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影响,岩石较破碎,破碎后,硅质岩呈棱角分明的碎块状(图2-3)。

2) 上泥盆统五指山组(D3w)于杨堤(G-005)可观察。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扁豆灰岩。扁豆与条纹构造发育,扁豆体为泥晶灰岩,呈透镜状、蠕虫状、豆荚状,大小不一,条纹具水平层理围绕扁豆体波状起伏分布,条纹较细,主要为泥质、铁质及少量粉砂级石英。(图2-3)

四、 下石炭统(C1)分下部岩关组(C1y)及上部大塘组(C1d):岩关期由于继承了晚泥盆世的沉积环境、古地理、古构造,因而亦分为浅水型和深水型两套同期异相的沉积:浅水型:岩关组为一套灰—深灰色灰岩、白云岩,间夹富含海百合茎的泥灰岩,产珊瑚及腕足类化石,厚度 468 m ;深水型:岩关组为一套灰黑色页岩、硅质岩、纹层状泥灰岩,产菊石、海百合、双壳类等。地貌特征为土丘,厚度 200 m ,大塘组在桂林附近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岩性以深灰—黑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为主,局部夹硅质岩及白云岩、常见腕足类化石,厚度大于 300 m ,在兴安以北上部夹劣质煤层,出现了短暂的海陆交互环境。实习观察中,可见上述两组地层,现分别简述:

1)  下石炭统岩关组(C1y)桂林实习区域内广泛分布,现分点位描述:

1. 反虹管刘家村南岸渡口点位(G-003):此处主要由灰黑色薄层状泥质灰岩组成,层面光滑,节理发育,有两组方解石脉发育。其中一组为白色薄层状,可见擦痕,厚约0.5-1cm;另一组呈雁形排列,白色透镜状。(图2-5)                          

  图2-5  反虹管刘家村南岸渡口

2. 大圩镇钓鱼山上点位(G-009):主要位于山坡下部,由深灰色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风化面黑色,呈刀砍状。此处与下石炭统大塘组(C1d)连续沉积,整合接触,产状为142°∠32°(图2-6)。

图2-6  下石炭统岩关组与大塘组整合接触关系剖面图

3. 大圩镇袁家村公路交汇处(G-007):此处主要由灰黑色薄—中厚层泥质灰岩及灰白色薄—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互层,可见劈理及挠曲构造。

2)  下石炭统大塘组(C1d)该组岩层在桂林实习期间可观察两处,分别为白竹境(G-010)与大圩钓鱼山上点位(G-009)。主要由浅灰色中厚层泥灰岩组成,其中夹杂泥晶方解石。风化后比较疏松。含较多生物化石,主要有笛管珊瑚、贵州珊瑚及一些腕足类。

五、 第四系(Q):为冲积、洪积、残积、坡积及洞穴堆积成因的最新地层。可为分下部更新统和上部全新统。此次实习仅于北海涠洲岛上着重观察第四系更新统,其为土黄色—褐黄色—灰黑色,多为薄—中层状火山碎屑岩,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橄榄玄武岩、凝灰岩等组成,多为水平层理 ,局部有交错、斜、爬升层理(图2-7)。

图2-7  涠洲岛海湾一处海蚀崖

第三章 构造

从区域构造分区上看,实习区主要属于华南准地台上的桂中-桂东台陷带内的桂东北凹陷区之桂林弧形断褶带。该带呈一向西突出的南北向弧形构造带。弧形构造带由泥盆系、石炭系盖层组成,局部出露早古生代褶皱基底。弧形构造带中次级线状背、向斜相间排列,轴面直立或歪斜,多呈拱状,部分为尖棱状或箱状。岩层倾角20°-50°。与褶皱伴生的纵向逆断层较发育,断面多向西倾,倾角30°-50°。

实习地区史上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各次运动其上下两构造层间存在角度不整合,褶皱构造以及断裂构造在区内较发育。分述如下:

一、 褶皱构造

在兴安-桂林-阳朔复式向斜范围之中,核部见到的部分最新的古生代地层为下石碳统,产状较缓,该复式向斜由多个轴向近南北或近北东的次一级背斜,桂林地区附近可见一系列的小型的背斜和向斜构造;往往见两翼为单面山,核部为较平缓的岩石,或被剥蚀为洼地,还可见背斜,向斜构造连续相连的地质构造景观,这些褶皱的形成时期大致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寒武系,奥陶系中的紧密褶皱,属加里东期形成,其二是泥盆系,石碳系中,属印支期形成的兴安-桂林-阳朔复式向斜。此次实习主要见有三处褶皱构造,简述如下:

1)  杨堤背斜构造

杨堤合作村道班前小山包点位(G-004)。该点见有杨堤背斜:核部地层为中泥盆统信都组(D2x)砂岩;两翼地层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白云岩、灰岩,西翼产状275°∠17°,东翼产状91°∠25°,轴面近于直立,向东倾斜。枢纽南端向南倾伏,北端向北倾伏,枢纽核部长款之比约为5:1。为直立倾伏短轴背斜(图3-1)。

图3-1  杨堤背斜剖面图

2)  袁家村褶皱构造组合

大圩镇袁家村沿河进约500m路边(G-008)。自东向西约80m范围内相间出现两个向斜及两个背斜。其中以袁家村背斜最为典型,该背斜核部及两翼地层均为下石炭统岩关组(C1y)灰岩,转折顶端裂隙处有方解石脉。东翼较陡,西翼较缓,两翼产状分别为:东翼67°∠64°,西翼260°∠43°。轴面小幅度向西倾斜,枢纽向北倾伏,为一直立倾伏背斜(图3-2)。

图3-2  袁家村褶皱构造组合剖面图

3)塘家湾大型直立倾伏褶皱

塘家湾市委党校门口对面(G-014)。该点可见一完整的背斜构造。其核部地层为中泥盆统信都组(D2x)石英砂岩、泥质砂岩及泥岩。植被发育,地貌上表现为负地形;两翼地层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白云岩和灰岩,表现为陡峭的石山地貌。东翼产状260°∠35°;西翼产状110°∠28°。背斜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向南倾伏,为一直立倾伏背斜。(图3-3、图3-4)

图3-3  塘家湾背斜

图3-4  塘家湾背斜剖面图

二、断裂构造

    除寒武系、奥陶系中的加里东期断层外,区内主要的断层多属印支期,且近南北向与岩层走向近一致或小角度斜交的纵断层为主,并发育有规模不大的横断层。区内规模较大的断层,多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

南北向断层包括龙胜、永福断裂带、白石断裂;北北东向断层有资源断裂;北东向断层有桂林-来宾断裂带、观音阁断裂带。

现分断层及节理与劈理分别描述如下:

1)  断层

此次实习过程中,总共有4处点位出现断层,简述如下:

1. 白沙—寿崴断层

杨堤公路与桂阳公路交汇处(G-006)。该点为白沙—寿崴断层通过处,断层面向西倾,倾角较陡,近于直立,,下盘(东盘)为上泥盆统五指山组(D3w)薄层状灰岩,上盘(西盘)为下石炭统岩关组(C1y)厚层—块状灰岩,断层带宽约80m,带内牵引褶皱及断层角砾岩发育。断层角砾岩角砾成分为灰岩,呈棱角—次棱角状,被红白两色方解石脉胶结,同时角砾有被后期挤压破碎现象,又因该断层为张力形成的断层,为正断层。

2. 奇峰镇—大埠断层

白竹境水库北岸高速公路边(G-010)。该点可见奇峰镇—大埠断层:断层走向近南北向,上盘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厚层状灰岩、白云岩,下盘为下石炭统大塘组(C1d)薄—中层状灰岩。中间缺失上泥盆统(D3)和下石炭统岩关组(C1y)。上盘岩层较厚,节理发育,岩层较破碎,形成断裂构造带。下盘岩层较薄,由于挤压形成各样牵引褶皱,且多数褶皱不对称,较复杂。断层面产状为280°∠20°(图3-5)。

图3-5  白竹境水库边奇峰镇—大埠断层剖面图

3. 涠洲岛中海油油库燃烧塔南侧海岸边(G-015)断层

该点可见一约20m高的海蚀崖,崖中发育有一断层构造,并于断层面旁发育有阶梯状断层构造。断层东翼产状117°∠19°,西翼产状319°∠9°,为角度不整合。上盘呈下降趋势,下盘呈上升趋势,为正断层。(图3-6)

图3-6  涠洲岛中海油油库燃烧塔南侧海岸边断层

4. 涠洲岛滴水丹屏(G-020)同沉积断层

该点可见一高约20m,宽约70m的海蚀崖,崖中发育有一断层,东侧上盘向东倾斜,为斜层理,西侧下盘平行层理。断层分界面不明显,无明显分层现象,判断此为同沉积现象,说明该断层发育缓慢,在发育期间同时沉积岩层。于断层面底部附近上盘处可见有爬升层理构造。上盘产状为73°∠23°,断层面产状为110°∠10°。(图3-7、图3-8)

图3-7  涠洲岛滴水丹屏同沉积断层

图3-8  涠洲岛滴水丹屏同沉积断层剖面图

2)  节理与劈理

1. 节理。此次实习过程中,刘家村南岸渡口点位(G-003)、杨堤合作村道班前小山包(G-004)点位可见有节理发育。上述三个点位的节理产状、频度分别为:

(G-003)两组。顺层:产状72°∠45°频度1条/m。穿层产状:305°∠65°频度1条/m。(图2-5)

(G-004)三组。产状分别为171°∠87°、292°∠81°、340°∠85°,频度分别为1条/m、1条/m、1条/3m 。

2.劈理。此次实习过程中,一处点位见有劈理构造。大圩镇袁家村路口山脚下(G-007)可见层间劈理及挠曲构造,形成劈理构造的成分为较柔软、具挠性的碳质的泥质灰岩。产状117°∠63°。

第四章 岩浆岩

从区域上看,实习区位于桂东北-桂中加里东期、燕山早期花岗岩区。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加里东期及燕山早期的酸性侵入体。加里东期有越城岭岩体、苗儿山、海洋山岩体和新寨岩体,燕山期有南源洞岩体。其中越城岭和苗儿山花岗岩体为多期侵入体。主岩体以基岩产出,属加里东期。中生代伴随南岭地区广泛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燕山期酸性岩浆以岩株的形式侵入于加里东岩体中,形成复式岩体。

此次实习于资源牛塘界路线可见岩浆岩,为苗儿山花岗岩岩体。

苗儿山岩体

苗儿山岩体分布于兴安县和资源县的龙塘岭、猫儿山、神仙岩一带,位于越城岭岩体之西,呈岩基产出。

岩体主要侵入于丹洲群、震旦系及寒武系砂、页岩中,东边与泥盆系为沉积不整合接触。岩体长轴方向与早古生代地层构造线方向一致或小角度斜交(其方向为北东—南西向),侵位于单洲群、震旦系及寒武系形成的背斜轴部。

岩体在实习区内出露面积472km2,呈不规则扁圆形。其接触面特点是:(1)岩体与围岩接触面多倾向围岩,只有个别点倾向岩体,接触面陡,倾角在50°—76°;(2)岩体西北部上茅竹山一带,较低地带出现南北延长的数平方公里之围岩残留顶盖,这说明顶部接触面高低不平;(3)岩体分布内许多山顶为细粒花岗岩,但边缘接触带发育较差,这也说明顶部接触面平缓起伏状,故边缘相岩石发育,而边部接触面陡则不很发育;(4)外变质带一般较窄,多小于500 m ,说明岩体与围岩接触面较陡。根据结构、岩性特点,可划分为中心相及边缘相。两者为过渡关系,其过渡带宽窄不一,最窄仅25 m ,最宽大于200 m 。

1)资源牛塘界越城岭场340°方向沿公路约500m公路边点位(G-011)

该点出露苗儿山花岗岩: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主要为正长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

正长石呈肉红色,短柱状,长约1-2cm,含量约25%;钾长石为灰白色,略带浅肉红色,板柱状,两组解理正交,玻璃光泽,多见卡氏双晶,一般长3-4cm,宽1-2cm,含量约30%;斜长石,灰白色,短柱状,两组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20%;石英:无色透明,粒状,油脂光泽,含量约20%;黑云母:黄褐色,鳞片状集合体,珍珠光泽,风化后显绿色,含量约10%。还有部分包体,方解石脉,含量约5%。偶见少量角闪石。

综上,定名为灰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图6-1)

    2)资源牛塘界钨矿大门口点位(G-012)

该点可见苗儿山花岗岩岩体与震旦系(Z)围岩侵入接触关系剖面。侵入面凹凸不平,上部为浅变质砂岩,产状107°角55°;下部为苗儿山花岗岩。受侵入接触关系影响,接触面附近岩体出现冷凝边,表现为组成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变细变硬,围岩出现烘烤适变边。风化后呈黄褐色,成小颗粒粉末状。还可见一晚期云英脉自岩体穿插入围岩。(图2-1)。

第五章 矿产

区内矿产丰富,种类较多,内生、外生矿产均有。金属矿种有铅、锌、铜、铁、钨、金及外围的锡、锰等;非金属矿种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重晶石、硅灰石、石英砂岩(玻璃原料)、磷、煤及外围的滑石等。

此次实习过程中,仅于资源牛塘界一带可见钨矿、萤石矿,现对此两处矿产及石灰岩矿、黏土矿、白云岩矿,参照实习指导书,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质图集》说明书等资料,简述如下:

一、石灰岩矿

石灰岩广泛分布,可作水泥原料和其他工业用原料者,目前已查明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处,主要分布于市南西郊。其产地为泰江、田心、鲁山、临桂、大头山—罗汉山、绿坊、菱角山等。

矿体大部分属上泥盆统融县组。个别为桂林组。矿石呈灰-灰白色,中-厚层状,微-细粒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局部少许白云石,品位CaO 50%-56%,MgO 0.13%-1.81%;总储量5亿多吨。

二、黏土矿

黏土矿广为分布,已查明可作陶瓷和砖瓦原料者,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7处,矿点1处,其产地为金鸡岭、田心、东江、临桂县二塘、茶店—新村、下窑、青平、潭南和绿坊等。

矿体主要属第四系冲积层和溶余堆积层,以黏土和亚黏土为主。含砂、砾少,黏性和可塑性较好。品位SiO2 42.34%-80.23%,Al2O3 9.74%,Fe2O3 1.87%-13.31%,灼减量5.86%-9.04%;共计储量约1亿t。此外,桂林—阳朔公路两侧尚有大面积黏土矿分布,找矿前景较大。

三、页岩矿

页岩矿主要是制作砖瓦或制作水泥熟料的原料矿种,现已查明矿床2处(定江页岩、庙头页岩)

矿体属下石炭统岩关组中、上部。由风化、半风化的灰褐色、深灰-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品位SiO2 67%-78.93%,Al2O3 9.43%-16%,Fe2O3 2.95%-4.38%;共计储量552万t。

四、黄铁矿

已查明的矿床1处(上村黄铁矿)

矿体产在中泥盆统信都组中上部及东岗岭组,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为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断续分布长约2km,厚0.3-0.63m。品位硫29.85%,储量133.75万t;锌2.16%,储量B+C级1.3246万t;镉0.077%,储量D级0.0487万t;铅0.396%,储量D级0.243万t。

五、砂岩矿

已查明的矿床2处(桂林南郊的龙泉砂岩及灵川北潭的北山砂岩)

矿床为中泥盆统信都组中、上部石英砂岩和细-中粒砂岩、粉砂岩。长220-2500m,宽10-348m,厚5.12-56.5m。品位SiO2 82.25%-98.37%,Al2O3 0.42%-8.33%;总储量696.35万t。这两个矿床均为桂林玻璃厂的原料基地。

六、白云岩矿

已查明大型矿床1处(二塘四塘白云岩矿)。

该矿位于临桂二塘南西3 km处。矿体属下石炭统岩关阶白云岩,呈北东—南西向分布,长3000-5000 m,宽200-900 m,厚80 m,含MgO 18%-21%;储量大于 5992 万t。

七、钨矿

已知钨矿2处,位于资源牛塘界和兴安华江钨矿。

牛塘界钨矿矿体赋存于寒武系清溪组中,清溪组自上而下可分为四段,矿体主要产在第二段下部(3-4层白钨矿)和上部(1-6层白钨矿),矿床的顶底板为浅变质的富钙镁的泥质粉砂岩和绢云母板岩。矿床呈层状,似层状或沿层产出的透镜体,走向或倾向上常有膨缩现象,局部见含白钨矿石英脉交切矿层。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吻合一致,总体倾向200°- 250°,倾角10°- 40°。单层矿体平均厚1.34-3.99m。

矿石主要为含白钨矿的矽卡岩化角岩,含白钨矿的矽卡岩化大理岩,含白钨矿的泥质粉砂岩和绢云母化板岩等类型。WO3 的含量0.144%-0.766%。属矽卡岩型矿床。

八、萤石矿

已知萤石矿1处,位于资源牛塘界。

矿体赋存于寒武系清溪组F4断裂带中,矿脉平面形态为脉状,呈近东西向展布,矿脉断断续续出露,长度近500m,矿体倾向南西197°,倾角60°,局部变陡达65°左右,矿脉严格受F4控制,矿脉产状基本与F4断裂一致、矿体厚度0.6-1.8m,平均1.20m,矿石含CaF2 46.7%-69.3%,平均58%。矿体顶、底板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厚层状轻变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板岩。矿脉体与围岩的界线清楚,近矿围岩中见硅化蚀变现象。属破碎带热液充填型萤石矿。

第六章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一、 内动力地质作用

1)  岩浆作用

区内岩浆岩分布于北部边缘地带,主要是加里东期及燕山期的酸性岩侵入,东部的劳江岩体为加里东期侵入的花岗岩株,下泥盆统莲花山组不整合覆于其上,未受变质。东部外围的海洋山花岗岩体亦为加里东期侵入岩基,与寒武系、奥陶系侵入接触,而泥盆系不整合覆于其上,未受变质。北部的猫儿山花岗岩体为多期活动侵入岩体。主岩体以岩基产出,侵入于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中,属于加里东期侵入。中生代时随着南岭地区广泛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燕山期酸性岩浆以岩株的形式大量侵入猫儿山、越城岭的加里东岩体中,形成复式岩体。区内南部的南源洞花岗岩体为小型岩株。侵入于下石炭统岩关组中,围岩蚀变明显,无疑属中生代之侵入。

另外,北海涠洲岛是火山岛,为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详见涠洲岛简介。

2) 变质作用

广泛而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伴随而来的即为区域变质作用。致使震旦系及早古生代地层普遍发生轻度的区域变质,岩层强烈褶皱,泥质岩石(如页岩、泥质粉砂岩)中的粘土部分变成绢云母,局部尚有变成绿泥石者,致使泥质岩石为板岩,千枚岩这是区内加里东构造层区别于相对年轻的海石构造层的一个特点。即前者多经受了一次广西运动的改造。在加里侵入体的接触带上,寒武系、奥陶系的岩石由于受岩浆热力的烘烤,岩石中的粘土成分发生集中乃至重新结晶,形成斑点状板岩,越靠近岩体,则斑点越明显、越变大,依次形成斑点状绢云母角岩,斑点状绿泥石角岩,斑点状云母,这种现象和规律是确定泥质碎屑岩与花岗岩侵入接触的有力证据,也是寻找隐伏岩体的可靠方法之一。这种角岩的标本可在漓江沿岸的砾石中普遍找到。如果花岗岩侵入的围岩是碳酸盐岩,则产生大理岩化,硅灰石化,矽卡岩化,如南源洞岩体即普遍找到。断裂作用也可使岩石变质,形成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这往往是断层存在的证据。

3)  构造运动(详见第三章 构造)

二、   外动力地质作用

1) 风化作用

于资源牛塘界越城岭林场340°方向沿公路约500m公路边点位(G-011)。该点可见花岗岩风化壳剖面,高约20m,从上往下依次为土壤层、强风化层、半风化层及基岩层。其中,土壤层厚约0.2-0.5m,富含腐殖质,植物根系发育;强风化层厚约1-2 m,由岩石碎块组成;半风化层厚约3-6 m,岩石节理发育,较破碎(图6-1)

图6-1牛塘界花岗岩风化壳剖面

2) 剥蚀作用

1. 河流的侧蚀作用:反虹管洲尾村北岸河漫滩上点位(G-002)。此处向南岸望去,南岸为下石炭统岩关组(C1y)灰岩构成基座,漓江于此处由由北向南流转为由东向西流,对南岸侧蚀作用明显,表现为下水部岩石表层蚀空。此处向西望,由于河流分流,形成心滩。北岸由于河流的搬运及沉积作用沉积下来的砾石磨圆度好,与河流侵蚀作用有关(图6-2)。

图6-2 刘家村渡口河流阶地剖面图

2. 湖泊的侵蚀作用:白竹境水库北岸点位(G-010)。此处可见近湖岩石受湖泊侵蚀作用明显,表现为中泥盆统信都组(D2x)岩层表面较圆滑。

3. 海蚀作用:此次北海实习中,尤其是在涠洲岛上实习期间,观察了众多海蚀地貌,包括海蚀崖、波切台、海蚀凹槽、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桥等,为海洋的主要为海浪动力剥蚀作用形成,现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涠洲岛上猪仔岛西方南湾海岸边山脚下点位(G-018)进行描述:

    该点可见一高约15 m的海蚀崖,崖下部可见数个海蚀凹槽及海蚀洞,海蚀洞最深约5 m,洞口最宽约3 m,沿海岸可见一由崖向海延伸约30 m的波切台。由于海浪的不定向冲蚀,造成少部岩层出现一些非平行层理。且因为地壳的间歇式抬升及沉积间断,某些沉积地层由于海蚀作用出现波浪形层理(图6-3)。

另外,还有海岸常见的以滴水丹屏为典型的波浪对海岸的冲刷作用,海岸边由于海风较大,海风对沿岸岩石的剥蚀作用也较为明显。

图6-3 涠洲岛上猪仔岛西方南湾海岸边

3)  搬运及沉积作用

1. 河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反虹管洲尾村北岸泄洪渠口点位(G-001)。该点可见河漫滩二元结构剖面:高约3 m,上部0.8 - 1 m为河漫滩相,由细砂、黏土、植物茎系等物质组成;下部约2 m,由一些1-2 cm砾径的砾石组成,自上往下密度增大,为河床相。此为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特性,密度较大颗粒先沉积、较小颗粒后沉积,造成剖面大致上细下粗。而底部砾石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皆向河岸倾斜,形成叠瓦状构造(图6-4)。

反虹管洲尾村北岸河漫滩上点位(G-002)。该点可见由岸向河延伸过20 m的河漫滩,由大小不一的砾石组成,大者砾径约20 cm,小者砾径约2–3 cm,多为砾径8–10 cm。有砂岩、粉砂岩、花岗岩、石灰岩等,多为砂岩及粉砂岩。在岩石中存在石英脉。这些砾石皆为河流从上游搬运而来,由于漓江于此处从由北向南流转为由东向西流,所以砾石皆于北岸内弯口沉积。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砾石的分选性好,由上往下表现为砾石由细到粗,深部砾石皆向河岸倾斜,形成叠瓦状构造(图6-2)。

    

图6-4 反虹管二元结构剖面图

2. 火山弹的冲击作用与海洋的搬运、沉积作用

此次北海涠洲岛上实习期间,可见大量火山弹冲击形成的呈“U”或“V”字型的重荷膜以及冲击坑(包括较深的石臼和坑边具螺旋纹的石窝)。火山弹由于喷发时于空中高速旋转,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最为典型的是月亮湾上的大型呈极度扭曲的火山弹(图6-5)。而由于海洋的搬运作用将火山弹搬走,所以可见许多重荷膜和冲击坑上并无火山弹(此外还有火山喷发出来的角砾岩也有对地层有冲击作用,但由于其大小相对较小,无火山弹冲击作用明显,故不作描述)。

另外,沙滩、泥滩沉积和其上的沉积贝壳、螺类等也与海洋搬运及沉积作用有关。

图6-5  月亮湾火山弹

4)崩塌作用

此次桂林市区实习期间可见岩溶山区崩塌地貌,桂林市雷劈山(G-013)。该点可见一发育于岩溶峰林地貌区的山体崩塌地质现象。崩塌发生在雷劈山北坡,崩塌方向为NE30°,可见陡立的崩塌面。崩塌体呈锥状,组成崩塌体的砾石大小不一,棱角分明,其块度分布具一定规律性,自山脚向远处,块度依次变小,一般80-100 m³,崩塌体整体体积约9万m³。据当地居民介绍,该崩塌发育于清朝期间,年代较久远。(图6-6)

分析本点崩塌的成因有:

(1)  构造方面  与山坡面基本平行的一组节理较发育,将岩石劈开。

(2)  岩性方面  山体由上泥盆统融县组厚层灰岩构成,灰岩质纯性脆,在山脚下发育有溶蚀凹槽,使得被节理“劈”开的危岩体临空失重。

(3)  地形地貌方面  陡立的山体,相对高差约120m。

(4)  其他方面  诱发因素如雷震等。

图6-6  雷劈山山体崩塌剖面图

第七章 结束语

  这次野外实习可以说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次宝贵财富。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能够有机会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大自然,认识各种自然地理现象。这离不开学校和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在这里,首先我想衷心地感谢带队的xx老师、xx老师。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怀和悉心指导,感谢您在教学过程中的循循善诱和细致耐心。正是因为有了像您一样的好老师,我们才能更加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

实习期间,我第一次学会了如何系统而准确地记录地质现象,如何用专业的术语描述所看见的地形地貌,用规范的作图方法描绘各种地质现象。学会了如何观察、鉴定岩石,并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打罗盘,辨方向,测产状,量倾角;在每一个点位我都会重复这些操作。因为我知道这是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所需的最基本的技能,就像是人学会吃饭喝水一样重要。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谈得上更近一步的提高。当然,除了在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外。通过此次实习,我们班级的凝聚力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同学们之间学会了互相关心爱护,增进了友谊。遇到困难时,大家齐心合力解决困难,表现出了地质人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同时,受老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了很多关于专业就业的知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受启发。

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周,但是它带给我们的知识与经验是无法估量的。对于一个地质专业的本科生,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是课本上理论方面的居多,很少有实践的机会。所以,实习便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是一个将理论知识赋予实践的好机会,通过这样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我们将更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便于长久记忆。与此同时,在实际的观察和思考过程中,发现自己平时所学的不足与错误,及时加以改正,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过,此次实习还是能反映出不少问题。遇到某些地质现象时,因理论知识的生疏,不能快速准确地描述其特征。书本上知识的遗漏,导致不能全面而正确地判断现象的成因,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面对陌生而复杂的地形地貌,不能很快找到其关键点,从而浪费时间,拖慢了记录观察的效率等。这些问题和缺点都将是勉励我继续学习的最好理由,是督促我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相信在未来的实习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地对待,提高自身能力,学习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而光荣的地质工作者。

更多相关推荐: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时间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自然地理与交通第三章实习区地层第四章实习区地质构造第五章实习表现自我评价及完成任务情况第六章实习体会与感悟第一章前言实习时...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二实习仪器地质罗盘铁锤放大镜50米皮尺和钢卷尺三地质罗盘的使用...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时间1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实习的安排和进度第三节实习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第二章西山实习路线第一节西山地理地貌特征第二节滇池的地理环...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一目的任务1工作目的20xx年5月2日20xx年5月18日我们XX专业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基础地质认识实习实习地点为桂林周边七个地点反虹管杨堤大圩白竹境资源牛塘界雷劈山和唐家湾及北海涠...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电话土木1101王久涛155xxxxxxxx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

地质实习报告格式

齐齐哈尔大学地质实习报告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时间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土木工程101班焦庆20xx225048吕春杨楠郭健郭国梁20xx5720xx520

20xx年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20xx年地学实践与地调实践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团队名称地质初行者指导老师顾刚队长王玮团队成员田园刘晴晴郑雅玲地球科学学院团队名称地质初行者目录一实习地概况2实习地简介2实习站介绍3二野外...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1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专业地质工程班级姓名杨东兴学号指导教师骆祖江赵燕容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零一一年九月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言3第一节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及...

采矿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一前言实习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喻伽山及其周边实习时间20xx年6月20日20xx年6月24日实习目的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目录前言2第一部分实习区地理及地质研究概况31交通与自然地理2地层3岩石4区域构造概述第二部分地质观察路线及各观察点概况71下苇地观察路线2各观察点概况结束语111前言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09级采矿工程学生的煤矿...

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实习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实习区地处北纬3240四季...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类型地质学实习学号20xx301496学生姓名李仕俊专业班级采矿125班院系能源与安全学院20xx年6月30日1地质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实习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