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认识与感受

时间:2024.4.7

浅谈我对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认识与感受

[摘 要] 新世纪以来,为加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我国也不例外。分析我国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现状主要通过课改的性质、课改的培养目标、教材的开发管理与课改对教师的挑战等方面剖析,浅谈读中新课改的认识与感受。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能力;素养

引言

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素质的人才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家间的竞争主要呈现为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个国家纷纷进行了课程改革。其主要目的,一是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备素质;二是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三是在课程的内容方面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以呈现出社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四是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手段之一。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临这这样的形势,我国如果不进行课程改革,不仅不利于我们对人才的培养,而且会放缓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步伐,不能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和未来的挑战。相应的,我国也出台了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认识

(1)新课程的性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1.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必须突出开放性和实践性。

2.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

高中阶段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3.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今社会对知识创新和应用要求的提高对学校教育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期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尝试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教学。

(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家政策的认识,积极参加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3)新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制定国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依据该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4)新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高中地理新课程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必修为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为学生依据各自的发展倾向而有选择性的修习课程。选修课程又分为限定选修和自主选修两部分,限定选修是指学校必须开设,修习人文方向学生按学科要求必须修习的模块;自主选修是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供学生进一步发展、自主修习的选修模块。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满足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确定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应遵循的指导思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6)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习、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科学发展前沿领域和新的成就,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属于新的知识范畴,加上目前许多学校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教学设备和资源以满足本专题教学的需要,可能导致教师课堂教学出现抽象说教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实例、图像、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高科技的学习工具。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要关注以下几点: ◆是否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是否注意对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展示与剖析;

◆是否注意地理研究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渗透;

◆是否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积极学习的热情;

◆是否注意对学生地理学习思维与方法的培养;

◆是否注意组织、协调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

◆是否注意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启发、点拨等。

(7)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1、应具备较高的地理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密切关注反映地理科学研究最新进展的内容,如人类对地外文明和宇宙空间的探索,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地理学习中进行应用。如“3S”技术,数字地球技术;从教学效果看,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技术也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新课改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因此,专业化的高中地理教师也必须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评价方式。由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变为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兴趣、需要、动机、信念、情感。评价的宗旨是以激励为主,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2、应具备较强的教育专业素养

专业化的地理教师不仅仅具有本专业的素养,还需要有较强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需育人。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育不能够仅仅强调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的培养。

3、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工作与教科研工作相辅相成。搞好教学工作为教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经验、素材,而教科研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师更应当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将其融入地理教学中。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与感受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开始实施了很多年,我们是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结束我们中学时代的,可谓是亲身经历了新课程改革,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赶上了课程改革的浪潮,在课程改革后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环境中收获快乐与知识。

课程改革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实施新课改后作业少了,桌子上的书也不再堆积如山,学校给我们减压了,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切身利益。随着新课改的开始,学校的选修课程也增加了不少课程,如体育、音乐、美术。一周不再是数理化语数英单调地重复着,这让我们在学习之余还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仅调节了身心,还收获了知识与快乐。课外活动也丰富了不少,最让我

难忘的是高中时代的“课前一首歌”,那时的我们激情无限啊!“课前一首歌”不仅缓解了上课后我们郁闷烦躁的心情,还为下一堂课调节了气氛,调动我们的积极性。

地理新课改后老师上课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满堂灌,变成了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甚至是学生讲解的模式,课堂教育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且提高了我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更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让我们懂得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探索问题的答案,如何讲解问题。也让我们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应以自己为主体,更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发学习。这样的课程培养了我们勤思考、好讨论的习惯,增强了我们敢挑战书本、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感情和同学友谊,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实施课改后,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老师再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我们传授读图技巧,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我们“动起来”,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

结束语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保持教育的与时俱进,为教师发展而学,为学生发展而教。总之,目前的地理新课改还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是将要为人教师的我们所要注意的,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所要具备的教师素养,为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我们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最终目的所在。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发表时间:20##-5-19   来源:《魅力中国》20##年第3期下   作者:刘转道

◎刘转道(疏附县第二中学,新疆 疏附  844100)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91-01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20##年秋季高中地理新教材在新疆全面推广。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总结出要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20##年秋季高中地理新教材在新疆全面推广,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颇获裨益。通过新旧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对比,发现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即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必要。在这里粗浅谈几点本人这几年在新课程教学工作中的认识和建议。
一、更新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一)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主导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及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含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以情感为出发点,给学生积极鼓励。
    中学生对老师有明显的向师性,老师的每一个手势、眼神与动作,学生都能心领神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在课堂上经常选一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让他们解决,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实际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与同伴积极交流与合作,同伴的肯定与认同对他们也产生了积极的鼓励作用,从而赢得了本来对地理学习丧失信心的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爱。在教学中使地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声音、动画、音乐、景观图片和视频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地理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变知识教学为能力培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当前课程教材改革的主旋律。我们要勇于摒弃陈旧琐碎的地理知识,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地理教学之中,并使其有机地结合于地理知识体系之中。素质教育包含学生生理潜能的开发、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三个层次。
(一)学生生理潜能的开发。
    地理教材中融有大量的图像,地形图、政区图、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等以逼真形象的方式经常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开发大脑潜能。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读各种地图的能力 ,不仅是地理教学的特点,是学习地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新地理教材中不论图像、文字和作业哪个系统都有充分的智能因素,有利于学生地理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各种技能技巧的发展。地理教材中自始至终贯穿“方法”因素,这里的方法是指地理思维的方法,也就是地理学家看待世界的科学方法,以及地理学习的方法。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学。地理教学要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文化素养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地理教学中叙述地理知识的同时,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教育等观念教育,特别要渗透国情教育因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国情,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思想观念有机地体现在地理教材之中,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讲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课时,让学生了解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为了使中华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同时,通过我们不断努力打造一个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美好家园的爱国情结。
    三、地理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合作者与引导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要保持师道尊严,是课堂上主宰,经常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遏止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现代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把课堂的地位让给学生,享有教育的参与权,而现代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学生某一方面掌握的知识也不一定就不如教师,教师转变角色势在必行。
    (二)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多使用读图法、图文转换法。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地理学习必须突出图像的观察与应用,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饼状图、柱状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拐杖。笔者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图学习技巧,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先看面、再看点,学习时本着图—文—图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先鼓励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实到图上。通过笔者的努力,学生不仅提高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有较快的提高。这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总要性尤为突出。
    (三)突出新课程的特点,积极开展小组活动。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深化,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素质教育培养的是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人,这种新人是具有坚强的人格与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善于沟通及与他人协作。而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提高。笔者在开展小组活动时主要是采取了分工——合作——交流——展示的四大步骤。
    四、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势
    互连网与电脑已经在各个学校得到了普及与运用,在地理教学改革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教材多媒体化。
    教材的多媒体化是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媒体在处理信息方面容量大,速度快。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笔记本电脑把每节课开发为地理课件,形成一个系统,使每节课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对流雨的形成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对流雨的形成过程与原因,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也免去了板画的麻烦,也更具直观性。
    (二)在使用电脑时,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实行新教改的关键。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改的理解者与执行者,是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开发课件时,全新的教育理念很重要,否则,就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再花哨的课件也不能反映现在的教学改革的观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通过教师的再学习,教学反思、教师交流得到提高。而教师要努力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成为专家型教师、学习型的教师,及时了解地理教学改革的新进展,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与新模式,迅速追赶世界地理教育发展的潮头,用新理念、新知识做出高水平的地理课件。
    总之在新课程推进的今天,新课程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去总结与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11-21 08:39:00 ]    作者:郑永胜    编辑:studa0714

     

-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育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系统科学、传播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的启发,不断探索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

二、对有效教学的初步认识

(一)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描述式定义,即为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的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咨询、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另一种是流程式界定,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从背景、过程、产出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如Chris Kyryacon提出的“背景变量(教师、学生、班级、学科、学校、社区、时机)→过程变量(教师观念、学生观念、学习的任务与活动的特点)→产出变量(认知或情感方面的短期结果或长期结果)”。

(二)国内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定义。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

1基础性: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2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①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三)有效教学的理论:

M·希尔伯曼--有效教学的量化理论: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 视听并用:20%

教师演示:30% 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

学生教别人:90%


为什么我们讲课的效率那么低?由“教师讲授:5%”可窥一斑。

为什么洋思中学的“兵教兵”方法效果比较好?由“学生教别人:90%”深受启示。

虽然人类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社会,无论教育多么快速的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思想还是不能少。

希望通过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达到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光辉使命。

(三)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从广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践与研究,所积累的经验,逐渐形成关于“有效教学”的体系,称之为“有效教学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

三、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的认识

现在对教学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于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却能够达成以下一些共识:⑴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教师、学生、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境等诸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⑵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⑶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研究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课程改革的科学性,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成为地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在“有效教学理论”的引领下,我几年来积极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提出至今历经“有效教学规模”、“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设计”三大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相同的是,任何一种方式和模式的有效教学都必须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指导”和“有效激励”这三大环节。

我所进行的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立足于“有效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着力于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备课、指导、激励方面的设计,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达到构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目的的思考和实践。

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一般策略

(一)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解决地理学的问题要通过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和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来实现。但是,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论在高中的开设相对地理学科而言,相对滞后,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可能对地理学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可能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成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做法是:(1)提炼核心问题、层层剖析;(2)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和“WHAT?WHERE?HOW?WHY?MORE?”的探究模式。例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在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里,紧紧抓住“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描述季节?”两个核心问题;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在多和杂的知识点中,紧紧抓住了“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地球上的水如何存在?”两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学习有针对性、让学生学习有方法、有可能、并有“完成”和“成功”的体验。运用“几何地图”把复杂的区域问题展现在简单的几何地图上,在用几何地图构建起区域知识的基本构架后,再通过“WHAT?WHERE?HOW?WHY?MORE?”即“这块土地是什么?这块土地在哪里?这块土地怎么样?这块土地为什么这样?在这块土地上过去发生什么、现在发生什么、将来会怎样?”的探究模式,用几何地图把区域知识丰富起来。

(二)追寻地理美学——引领地理学习的思想和行为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如是说。因此,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向学生介绍学科知识的体系,让他们了解学科的优势,也让他们洞悉学科的缺陷甚至弊病;但是,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更懂得要使我们的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必须先激发其求知的原动力——兴趣。所以,作为一名地理学的教师,我深知地理学很美,而美孕育着兴趣,因而在地理美学的追寻与体验中,着力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正确性,而首先是十分有趣;在地理美学的追寻和体验中,我不能强求体系的完备无缺,却也努力在各方面多做追寻探求,在哲学中、在逻辑学中、在自然科学角度、在人文科学角度、在几何图形中等,最大的目的是恢复兴趣在学科建设中的“导师”地位,从而使读者进而产生一窥其知识领域的强烈愿望,并在以后一旦进入体系后,不仅能较容易地掌握它,而且能够重新审视它!对地理美学的追寻和体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⑴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哲学观点

⑵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方法论

⑶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其他美学要点

例如在高一年级,学生没有正式地接触过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哲学观点还远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生活体验。但是高中地理必修1要描述和探究的是“自然地理”,直接面对的是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的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课程背景下,清晰地并且不做深入要求地提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学观点,并提示学生要认真记录,日后必是大有用处──当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时,老师重新提出这个哲学观点时,学生便有所警觉;当学生学习《大气运动》时,便对这个哲学观点进行有所讨论;当学生学习《水的运动》时,学生已经恍然大悟;当学生学习《地壳运动》时,学生已经对“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学观点深信不疑。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更可贵的是,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运用了哲学观点,把“自然地理”的行星地球本身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这地球的四大圈层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个哲学观点有机地串成了一条主线,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世界观体系。

在高一年级,学生也没有正式地接触过方法论,而在教学正式进入“自然地理”体系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在回顾和总结相关生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在“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这个专题上给学生提出“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论,并强化学生必须把这个方法论作为“自然地理”学习的主干线索,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当时所进行到主干线索的哪一个环节。当学生完成了《行星地球》──整体、《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局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学生便完整地掌握了“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论,同时也深刻地掌握了自然地理的学习线索,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例如在讲述“中国地貌”时,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多种多样,强化记忆不是最好的办法,也不能更好地完成高层次的课标要求——为祖国秀美河山而自豪。但是,地理美学,地理的几何美就能很好的解决基本的知识体系要求和高层次的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中国地貌中,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构成了一个网格平面,网格平面的线条就是山脉、网格平面的每个小格不是高原就是平原、盆地、丘陵;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也能展现着美妙的地理几何美学。

(三)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来落实,强调以下主要环节:

⑴学习思路(或本课时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⑵知识准备

⑶学习过程(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第二个问题、解决第三个问题……)

⑷课后疑问(“我的疑问”、“我想更多掌握的问题”……)

通过学案,落实地理学习的思路、核心问题、准备、过程、练习巩固和疑问等细节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双基落实上基本达到“节节清”的预期要求。

(四)把生活经验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地理知识形象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育。”因此,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地球和地图”时,利用学生切西瓜的经验,在学生中展开一次“经纬线和经纬度”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切西瓜的方式大致归纳为两种切法:一种是先把瓜从中间切为两半;另一种是先用刀把瓜从瓜头向瓜尾切成两半。教师分析第一种切法:平行中间切面,再切无数刀,可以切出无数个圆,每个圆代表地球上一条纬线圈,中间切面代表赤道,地球表面就有无数条纬线。给每个纬线圈上标上度数,就可以用不同的纬度表示不同的纬线。纬度实质是线面关系,即从每条纬线圈上任一点向中间切面(赤道面)圆心连线,所连线与中间切面(赤道面)的夹角就是该纬线圈的纬度,纬度最大是90度。按第二种切法,并且每刀都切到瓜头和瓜尾也可以切出无数刀,每刀切出的曲线就代表一条经线,给经线标上度数就是经度。经度实质是面面关系,即两个切面的夹角,最大只能是180度。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自然地开启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五)把游戏活动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使抽象规律具体化

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就要通过各种手段使抽象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一规律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一位代表地球,一位代表太阳,在代表地球的同学腰间系一条有颜色细带子表示赤道,在代表太阳的同学相同高度的腰间绑一只发光的小手电简,表示太阳光。让代表地球的同学侧着身体(模仿地球在宇宙空间的倾斜姿态),在事先画好的椭圆轨道上慢慢移动,让代表太阳的同学站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缓慢转动身体使手电光始终照到代表地球同学身上。这样其他同学就非常清楚的看到,代表地球的同学在椭圆轨道上移动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手电光在表示赤道的细带两侧也移动了一个来回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另外,让代表地球的同学不要倾斜身体在同样的椭圆上再移动一周,这样同学们就会发现手电光始终照在代表赤道的细带上。这样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及规律,进一步认识到黄赤交角的重要性。

(六)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探究兴趣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也是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如果设计合理,也是最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内容。

再比如讲热力环流这一规律时,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讲到这部分内容正好是秋末,上课时把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学生把备好的火机打着,分别放到门的上沿和下沿观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的看到把打着的火机放到门的上沿时火苗向外,当放到门的下沿时火苗向内,接着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这一节的难点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总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具体、深刻,设计一定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学习中,文字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否能用地理学专业术语来表示、描述、解释地理现象及过程。另一方面描述的文字是否符合逻辑,前后是否一致等。把学生的生活观察应用到课堂,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在讲到我国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时,设计了一道讨论题,让学生观察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谈南北方的房屋结构差异,这时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让各组派代表分别从屋顶的形状、房屋的材料、房子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陈述,把各组的意见归纳总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通风避雨;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透光保暖。让学生在这一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推测南北方的气候和水资源的特点,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南方高温多雨而北方寒冷少雨。

贴近生活进行地理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给学生以生活的启迪,使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八)经营有序课堂,构建有效教学

有序课堂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有效教学反过来更能促进有序课堂的建设和经营。在构建有序课堂方面,主要特别注重以下环节:

⑴认真对待每个班级的每一节地理课,负责任地上课,给学生传递积极的职业态度

⑵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用心上课,给学生传递学科教学和学科教师魅力

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体验学习任务可完成的感觉和成功感觉

⑷真诚热情地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了解你的正直、严肃、公平、真诚和热情

⑸不放任每一个必须干涉、纠正和教育的环节

主要参考文献

1.皮连生、刘杰主编:《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1月

2.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年4月

3.高慎英、刘良华主编:《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年5月

4.蒋敦杰、杨四耕主编:《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年4月

5.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年11月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04-06 10:55:00 ]    作者:王振勇    编辑:studa090420

     

-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给老师指明了地理教学的方向但在高考中地理仍是难度最大的一科。
        全国新教材试点省份——江西省,在对学生学习新教材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学习地理时遇到的学习困难仅次于物理,居第二位。下面我专门从学生的角度详细分析造成该状况的原因。
        一、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二、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缺陷表现在:
        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然而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
        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震级和烈度等。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盐碱化,简述其原因。”好多学生不能按逻辑(即:地下水水位升高——蒸发——地表积盐)正确描述。
        三、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相反,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就没有去认识的动力。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暗示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小科”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的偏见,学地理最直接目的就是应付会考。由此一来,这些学生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结果是地理越来越难学。
        四、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本学科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
        从我省初中教材看,仅初一《社会》涉及地理学科内容。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体现综合学科特色,初一《社会》教材已大大简化了原人教版初中地理内容,把原两年学习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压缩到初一《社会》中教学。再加上现行的中考毕业考试文化课考试中不考地理,因而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再到两年后重新学习,学生多半早已遗忘殆尽,这样的结果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其次,学生自身的相关课程知识,如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也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使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教师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需要教师把握新教材、渗透新理念、推广学法指导、增强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即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地理教师应在研究性学习中大显身手,在课外活动和观测上发挥地理的独特优势,在学校内为地理教学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我们相信,通过广大的地理教师不懈的努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困难是可以消除的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新课改学习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改学习心得平凉七中靳文妍作为刚执教两年的新教师很荣幸参与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总结和反思反思中有如下心得一教育职能的...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如何应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通过参加高中地理远程培训使我收益匪浅作为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我充满了信心和憧憬一新课程观念教法有所转变面对新课改首先应具备新理念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以及校本教育观念的转变与...

高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学习高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这一次我很荣兴参加了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作为刚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

高中地理新课改学习总结

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以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视角对待这次课改,具体到地理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师提出的要求1、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培养学…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地理教学总结20xx年x月开始我担任了学校二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经过半年不断的努力,和与同事们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积极参加课改在教…

10高一新课改地理调研总结

20xx年大足县普通高中新课改地理教学调研情况总结大足县教师进修学校杨伟20xx年9月1228日大足县教委组织县进修校学科教研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对全县普通高中学校新课改进行了教学调研本次针对高一年级通过听课对我县...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武鸣中学地理组方成茂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们广西实施一年多了这期间地理教师们紧跟课改步伐积极投身课改认真参与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陈东伟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臶拉开了帷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对高中地理...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同课异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一同课异构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新课程背景下新教材更具开放性新的教材观新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具有独特个性有追求自我提升和成长的需要同课异构的教研方...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我们地理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效率地图地理技能学习兴趣正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改提出...

普通高中新课改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新课改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深圳市益田中学于清香12地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路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多角度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到这种关系的变...

走进高中新课改(地理教师必读)》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读书心得闫陆军前阶段在准备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时粗落地读了好几本关于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的著作让我受益颇深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比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首先交...

高中地理新课改总结(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