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3.19

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点击数:863 时间:2013-1-6 作者:中共黄山市委党校第33期青干班第3课题组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xx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美好乡村建设。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第33期中青班第三调研组,就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课题走访了市直有关部门,并深入区县了解基层干群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现形成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美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现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11.67万,占75.4%。全市有101个乡镇(其中53个镇、48个乡),6个街道,743个行政村(包含32个村改居),3500余个自然村,8900余个村民组。乡镇平均人口1.4万人,比全国少1.47万人、比全省平均人口少2.8万人。村级平均人口1530人。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通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四大平台,大力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服务业发展,加快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皖中、皖北、沿江地区相比,我市拥有明显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黄山美好乡村建设应大有作为。

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我市从20xx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00个以上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300个以上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xx年,力争全市5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xx年,力争全市9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各区县优先选择乡镇政府驻地村、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及城市规划区外的远郊村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古村保护型、优质生态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村庄。目前,市县均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组织机构,召开了动员大会,出台了《实施意见》,共推荐了115个中心村申报全省第一批建设计划,开展了两期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我市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变化,见证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城区近郊农村和具有产业特色优势的乡村,基本达到了村庄秀美,村民富裕,设施配套,

宜游宜居的目标。但多数乡村,由于资源优势不足,规划建设滞后,其生产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脏、乱、差、弱”等问题。突出表现在:

生活环境较脏。主要是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垃圾乱倒,胶袋乱飞,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垃圾随处可见。多数村庄没有垃圾收集点,没有垃圾处理设施,改水改厕还没有完全达标。少数地方还是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生活环境不容乐观。“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速度”的现象相当普遍。尽管有些行政村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但由于垃圾数量增长较快,原来垃圾处理经费预算被不断突破,经费不足影响垃圾运输问题越来越突出。垃圾处理难,污水处理更难。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刚刚起步,受村民居住分散影响,污水集中处理成本高,解决难度大。垃圾、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中最直接、最紧迫、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建房秩序较乱。与市县(区)城区建设相比,农村建设普遍滞后,规划监管不够。大部分乡镇没有配备规划管理人员,农村建房的日常监管仅靠乡镇土地管理人员,加上规划监管职能的缺失,在无规划、弱监管的情况下,农民建房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致使大批农村建房挤占道路、河道等公共施设和资源。村庄内道路拥挤、布局零乱,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现象较为普遍。对这些村庄进行旧村改造、风貌整治的工作异常艰难。

生活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差,便民设施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整体上素质不高,生活习俗落后。由于生活习惯以及公共设施的不配套,目前农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除了电视、麻将、#9@k几乎找不出其他的时尚健康的娱乐活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一些乡村的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闲置空置,特别是村级卫生室有场所无医务人员,村民就近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

发展基础较弱。表现在各区县经济实力较弱,财政仍是吃饭财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较弱。广大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弱、村级集体经济弱、农村劳动力队伍弱以及基层干部能力水平较弱。目前,全市101个乡镇中,税收收入超1000万的有41个,占40.6%;743个行政村中具有特色产业型的有99个,仅占13.3%;有经营收入的村476个、占64%,其中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的只有151个;无经营收入的村267个、占36%。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目前约有43.1%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人,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主力军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当前,美好乡村建设尚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全省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建设模式,各地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几乎靠各级财政筹集投入,这种状况对政府财力十分有限,民间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区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建议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各地既面临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接受一次不小的挑战。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

(一)要高度重视工作部署的整体性、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工作推进的可行性。 一要重视工作部署的整体性。“美好安徽”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我市而言,必须做好市一级的“顶层设计”。从调研、规划、实施、考核、验收,到形成黄山特色的建设模式和长效机制,都需要通盘考虑。不能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简单的升级版。各地要有整体性、高起点的建设规划,而且这个规划要将全市(全县、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大项目来布局,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要求,从道路建设、村庄改造、产业布局、配套设施建设、村民素质提升等各方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从调研情况看,各区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依据是各地的实施方案,规划偏重中心村一级层面,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规划方面考虑不够。而在市级层面也缺少必要的审核、把关手段,这就为日后简单建设、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的提供了机会和漏洞。目前,市城乡规划局正在制定实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指导意见,这将对区县做好布点规划、片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标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资源、环境、风俗等情况不尽相同,存在差异性,对各地制定的规划指导、建设项目审查、资金使用监管、工作评价考核等工作整体性考虑和安排就显得非常关键。

二要重视政策落实的连续性。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省市县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由于是“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部门间的政策或多或少带有部门想法,各级政府之间亦然。这势必影响政策的含金量,进而影响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实效性,也无形中增加了政策落实的阻力。各级美好办如何统筹协调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如何保证落实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后续政策连续性?如何保障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的不重复、相配套、高质量、合民意?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三是重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工作推动快与不快,不取决于动力大小,而取决于阻力大小。美好乡村建设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农民。这就要求我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作用,考虑当地农民意见。要防止“以长官意志代替民意,领导决定一切”。项目安排要少做“锦上添花”之功,多做“雪中送炭”之事。要制定完善的项目实施可行性方案,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

(二)要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

宣传教育是基础。良好的村风和现代生态文明意识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条件。要通过群众喜爱的宣传形式,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乱

排乱放等陈规陋习,养成科学消费、大事俭办、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要把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写进乡规民约,把生态文明指标作为美好乡村建设、文明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坚持用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做到赏罚严明。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使用无磷清洁产品、新能源,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在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生态环保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村干部和农民参观“美好乡村建设”的典型村落等方式,帮助农民树立新观念,养成好习惯,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建设是突破口。要以规划为引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在便民利民、完善功能上下功夫,见实效。全面完成第一批115个中心村建设规划,重点在改善中心村硬件。大力推进第一批中心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要突出村容整治。全面完成中心村内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建房整治工作。要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中心村垃圾处理覆盖机制;超前做好农村污水处理规划,突出重点地域开展污水处理,积极推进农村卫生 “改厕、改圈、改厨”,解决“上气、下水、循环”难题,逐步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推进村庄内部整治,做好污水处理、畜禽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从而整体上改变村庄面貌。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产业发展是持续动力。农民就业增收,始终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见实效。要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和农业产业化“635”转型增效行动,着力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村,让农民从发展产业化中共享利润。加快以生态农产品深加工为支柱产业的新型生态工业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要建立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创新保护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工业、城镇化等多产业、多领域融合发展。

(三)要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公共设施建管、农民素质提升、工作评价体系等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管的机制。美好乡村建设,一半靠建设,一半靠管理和维护。要加快实现中心村垃圾处理机制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美好乡村建设物业管理办法,试行社会化、公司化经营模式。在市县范围内探索建立“美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按照市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渠道筹措,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建立村道监督员、河道监督员队伍,实行定期监督结果公示制度,并将公众参与卫生行动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垃圾清运和集中处理制度,让百姓逐步养成垃圾分类进箱、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设施建管的机制。继续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把生态文明作为送文化和种文化的重要内容,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把群众热衷参与的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活力。要把实施民生工程、惠民实事与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要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力争到20xx年,所有行政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有1名全科医生。公共服务实现“自来水、污水处理、文体中心、医疗卫生室、计生服务室、金融惠农网点、直销网点七配套”。

三是建立健全农民素质提升的机制。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当前,急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要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特别是留守农民的培训,增强造血功能。要“多予、少取、放活”,搞好农村经济,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吸引出外务工的农民回乡搞建设,创业办实体,创造条件实施回引工程,对具有致富能力、创业有成的外出务工青年,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鲜血液。

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规划项目评审机制、项目建设协调机制、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工作推进督查机制、工作创新保护机制、项目建设验收机制以及美好乡村建设验收评价等各项机制,确保“美好乡村”各项建设内容落到实处。我们坚信,全市上下通过5-10年不懈努力,我市一定会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家园。

指导老师:聂 涛

成 员:张徽秀 吴开秋、汪雨晖、程鹏彪

执 笔:程鹏彪


第二篇:关于村级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级“两委”班子选配及村级组织建设

工作的调研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南昌县富山乡党委书记龚晓荣,首先对市委政研室、市委组织部来我县调研表示热烈欢迎。下面就我本人对村级“两委”班子选配及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的调研情况,向市委政研室、市委组织部作简要汇报。

一、村级两委班子选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合适的“两委”候选人难确定。一些文化素质高、懂经济、会管理的“能人”不愿意当“村官”。个别村由于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合适党支部人选难觅。少数原任村干部虽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也曾为集体和群众办过不少实事、好事,但由于在平时工作中,不善于做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失去了一部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未能选进新一届村班子。

2、宗派势力干扰难消除。不同家族、宗派之间的矛盾在村级两

委班子选配中暴露出来,通过请吃请喝等方式来谋取选民的选票。

3、外出选民参选热情难调动。部分外出农民对换届选举不大关心,由于外出人数较多,如何确保选举人数过半,如何保证外出选民依法进行委托投票成为近年村级选举出现的新问题。

4、两委班子运作难协调。在一些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两肩挑的村,有个别村干部片面理解村民自治,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认为自己是村民大会选举的,对村中事务村委会应该说了算,脱离党的领导搞“自治”,使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难以发挥。

5、农村基层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工作作风及工作能力难适应。一部分新当选的农村基层干部,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存在着一

1

些不适应:一是政策理论水平较低,工作经验少,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和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二是一些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村务管理中,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纪律松驰,脱离了群众,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对村级两委班子选配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对村级两委班子选配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对基层情况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群众不够充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抓得不够到位,致使个别村在换届选举中出现一些问题。

2、对相关法规条例贯彻不力。在实施《村委会组织法》中经验不足,换届选举中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操作办法,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把关不够严、组织不够严密的问题。《村委会组织法》在实施中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一些相关的实施细则缺乏操作性。

3、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老化问题较突出,一批农村青年得不到党组织及时有效的培养教育,造成农村党员队伍后继乏人;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机制,特别是对一些有文化、有能力、素质较高的年轻人不注意压担子,缺少培养锻炼,制约了优秀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致使村级后备人才匮乏,造成村官难觅的现象。

4、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受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封建迷信、家族、宗族观念等封建习俗在农村一些地方根深蒂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出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堪忧,家族、宗族活动在一些村呈发展蔓延趋势,并向村级组织渗透,甚至在个别村出现了村级组织家族化倾向。

二、村级组织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原因

2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文化素质低,工作方法简单。有的村干部本来文化程度低,

平时又不注重学习,凭经验办事;有的作风霸道,私心重,处事不公;有的缺乏民主意识,搞“一言堂”,甚至拉“宗”结派;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耐心细致的能力,群众稍有不同意见,就采取过激行为,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2、党性观念差,组织纪律涣散。一些村干部在处理村务上厚此

薄彼,甚至假公济私。如在协助征收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审报宅基地、承包村集体企业、调处矛盾纠纷、发展新党员等方面,标准不一致,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3、思想观念旧,缺乏开拓精神。有的村级班子年龄偏大,思想

不够解放,小农意识强烈,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方面缺乏门路和方法。有的村干部怕惹麻烦,对新的形势和政策理解不足,把握不深,特别

是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不能发挥 “领头羊”的作用。

4、服务意识弱,群众观念淡薄。有的村干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看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而是以个人或本宗族等小团体利益出发。

5、为政不能廉,办事不够公开。有的村干部不能真正把村务公

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在计划生育问题上把关不严,存在包庇亲友、虚报信息、公开公示不实等现象。

(二)、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

1、思想教育不到位。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政策、法规教育不深入,业务技能培训不切实。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三会一课”制度没坚持好,导致党员干部不能经常性地接受教育,使党支部在党员中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减弱,支部战斗力不强,不能发

3

挥战斗堡垒作用。

2、政策衔接不紧密。近年来,国家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力度,

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一些应由农民应尽的义务的政策、制度却滞后。

3、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对村两委干部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有的村干部不能带头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务纪律,导致财务管理混乱,民主理财形同虚设。村帐镇管不够深、不够细。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壮大了一些村干部违法乱纪的胆子,使之有机可乘。

4、激励机制不健全。税费取消后,国家对农村实行转移支付,乡镇对各项工作管理实行目标考核,实行工资与奖罚挂钩,造成一些村干部情绪悲观,心里有怨气,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实施“龙头带动工程”,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要建设一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顺利推动农村改革进程的服务队伍,必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选优配强村级班子。要拓宽选人渠道,从机关、乡镇事业单位、种田大户、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派一批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去村任职。

(二)实施“管理增效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农村工作涉及面广,是纷繁复杂而又非常艰巨的。要做好农村工作,就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村务公开工作,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规范村级管理职能,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村干部述职述廉、干部离任审计、村帐乡(镇)管、“四议两公开”等制度。

(三)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干部服务水平。

农村“两委”班子处在基层组织建设的最前沿,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

4

基层的重任,村干部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党在农村的形象和执政基础。因此,要采取多种办法提高村级班子的素质。

(四)实施“激励保障工程”,激发干部工作活力。

良好的运行机制对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要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情,逐步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要打破身份限制,坚持多渠道推荐选任干部,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养老保险金额度。

(五)实施“环境优化工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要进一步营造重视、关怀、爱护村干部的浓厚氛围,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改善村级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为村级组织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村,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对有一定资源的村,要进一步盘活资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完善信访维稳排查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农村的各类矛盾。

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各地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各地村级组织建设,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大胆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找出一条适合各村发展的新路子,为我县“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提供基础保障。

5

更多相关推荐: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乡村休闲旅游理论: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

《第九周:美丽乡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马甲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以梅岭村为具体调研对象前言马甲镇政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关于实施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镇实际正在努力建设一批村...

关于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20xx年9月按照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要求市政协人资环委成立调研组在张忠孝副主席的带领下近期对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

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点击数:1594时间:20xx-1-6作者:中共黄山市委党校第33期青干班第3课题组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xx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美好乡村建设。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第33期中青班第三调研组,就加快我市美好…

关于联合村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章举典

关于联合村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创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整个社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城市乡村二元化发展任有差距所以发展农村缩小与城市的差距迫在眉睫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农村发展的形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建设美...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前言为了深入了解美好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寻找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近期利用实习周空余时间深入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形成...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作者来源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日期20xx1202为配合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兴根带领部分农工委委员先后赴区农业局区风景旅游局转塘街道双浦镇等9个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和...

库木西力克乡村级阵地建设调研报告

库木西力克乡村级阵地建设调研报告村级阵地是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物质载体近年来库木西力克乡坚持服务发展谋全局全面协调搞建设以人为本抓管理统筹兼顾促应...

浙江匡堰镇乡镇建设调研报告

浙江匡堰镇乡镇建设调研报告匡堰镇地处杭州湾南岸紧靠慈溪中心城区东离宁波56公里南倚四明山麓西距杭州150公里北临杭州湾跨海大桥20公里329国道横穿镇区匡妙线纵贯南北全镇行政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2万亩...

关于请求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报告

关于请求拔付新建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报告亭湖区财政局为积极响应省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提升331省道两侧村庄的面貌按照上级的要求我镇新建村美丽乡村项目己经进行申报立项现根据规划设计院的规划需对该村道路河道排水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报告1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报告调研成员调研时间20xx年1月底调研地点广东省化州市宝圩镇调马村本调研报告说明一调研目的了解化州市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发现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据此探索建设的新思路为社会主...

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xx县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调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县一直把美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整治后再反弹现象时有发生当前必须加强制度...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