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4.14

20xx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备考 2009-11-06 21:07 阅读4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20xx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作者:zhengzh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14 更新时间:3/31/2009 20xx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 品的自然属性。

2.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的等价物。

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两个职能。

4.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5.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外汇汇率升高,可换更多的人民币)。

6.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 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叫使用价值)

8. 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 居民消费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影响(其中△指当前和预期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0.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的。

11.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3. 在社会再生产中,直接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和消费起桥梁作用,而消费是物质资料生 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4.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5.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7. 通过改革:①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8.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0.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他掌握着国家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1.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法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2.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3.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14.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15. 个体经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7.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18.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19.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0.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法人≠自然人)

21. 公司的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益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22. 公司经营的所有目的是利润。

23. 劳动是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4.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5. 社会化大生产是以分工为基础。光荣属于劳动者。

26.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7. 保障劳动者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为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28.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的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9. 我国是性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0. 利息是要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1. 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32. 商业银行三大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33. 债券风险: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34. 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35.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

36. 发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 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 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4.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5. 公有制有我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6.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7.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8.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9. 影响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分配政策;

10.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1. 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12.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 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3.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4.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5.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6.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主旨:更好地发展。

7.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10. 解决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做为

11.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2.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对广大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13.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6.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7. 我们的全部政治生命,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8.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9.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10. 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11.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人民一直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12.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13. 依据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义务。

14.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15.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16.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17. 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18.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0.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与西方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22.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3.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24.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25.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的事情,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26.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7.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8. 人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29. 依法有序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30. 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31.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和法规。

32.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3. 区别有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的认可和服从。

34. 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职能: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基本)

3.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公职人员的权利由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利,必须依据宪法和 法律规定。

5.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对人民负 责的原则。

6.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有权必责,用权受监督,侵权受赔偿。

7.实行民主决策的一些重要原则: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的 原则。

8.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 制,二者缺一不可。

9.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10.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上级政府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中国共 产 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 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11.政度的权威的含义:政府在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12.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13.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14.国家机关活动原则a.依法治国的原则b.民主集中的原则c.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5.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

5. 人大代表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质询权和提案权。

6. 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

7. 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9.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11.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1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 产 党的宗旨。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 产 党为领导核心。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6.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 产 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17.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18.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0.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2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3.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3.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4. 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5.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 产 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 产 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26. 坚持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27. 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8.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 产 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9.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0.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1.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32.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3.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4.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5.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6.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37.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8. 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39.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0.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1.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42. 民族区域自治坚定的社会基础是大杂居、小聚居的民主分布;政治基础是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43.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的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44.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5.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46. 宗教信仰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47.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48. 实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49. 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无神论的宗教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5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52.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核心,依法治国是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3. 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民主的特点)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1. 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是主权国家。

2. 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3.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4.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主权、管辖权。

5. 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6. 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7.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8.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9.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11.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2.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13. 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14.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5.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16.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长期存在,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

1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18.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19.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0. 增强综合国力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21. 我国的外交政策:

⑴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

⑵决定因素:国家性质与国家利益;

⑶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⑷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⑸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⑹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6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7 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而文化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8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9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

10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1.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2.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3.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4.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15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16.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 文化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4.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6.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8.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10.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1.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12.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

13. 教育是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的功能,要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14.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15.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

新的标准所在。

16.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基本特征,也是世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7.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18.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9. 在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既是人类文敏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见证{①思想文化

{②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中华文化之所以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5.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①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政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7.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的核心

10.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1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1.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 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3.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两个原则、两个服务、双百方针、三贴近、三创新)

4.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6. 中国共 产 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了旺盛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

7.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8. 发展先进文化,即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 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核心、本质的要求。“三个面向”和“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等特点,则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所应具有的时代品格。

10.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11.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2.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3. 指导思想,从来是判别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

14.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15.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16.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7.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18. 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

19.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0. 社会主义的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21.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

22.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的相承接的社火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23. 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24.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6.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7. 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8.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0.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四、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a) 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b) 哲学是科学之母(√)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a)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 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发展。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果实。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7.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8.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 物质的属性。

a) ①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②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③可知性。④ 永恒性。

2.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3.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4.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6.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联系观)

①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对于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课(发展观)

①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势。 ③判定新旧事物的标准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第九课(矛盾观)

①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②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标志。

③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⑤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十课(创新)

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②创新的直接哲学依据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创新的理论依据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实践依据: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⑥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4.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6.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7.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8. 坚持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9.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10.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第十二课

1. 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

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 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保证,索取是贡献的基础。

3.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4.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标是贡献个人的力量,增进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

6.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与记忆技巧

关于核心的说法: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全套)

高考政治万能公式(一)政府(国家)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经济生活复习题1货币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本质一般等价物3...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终极版】

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1商品价格是什么商品价格变动的具体影响对生活总体上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需求上升具体的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AB互为替代品A价格上升对A需求下降对B需求上升AB为互补商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经济生活复习讲义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

20xx高考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

20xx届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政治生活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

20xx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珠海星火教育用心教育快乐交流关怀成长启迪人生20xx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前购买现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

20xx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

20xx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是主权国家2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3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

20xx届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及其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含义从...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在政治的考试中我们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使自己必须记会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变得简单政治的任务是繁重的我们必须分清主次掌握好方法提高成绩下面是学大的...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