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24.4.5

固始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20xx年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20xx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克难奋进,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县域经济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加速。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5.6亿元,同比13%,其中一、二、三产同比分别增长6.9%、14.5%、19.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税收完成1.37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近一半;一般预算支出13.19亿元,同比增长4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56亿元,比年初增加8.9亿元,增长12.7%,增加额和增长幅度均居全市前列;各项贷款余额43.33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75亿元,增长2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4元,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增长18.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四年跻身中部六省百强县(市)。

(二)工业经济在园区带动中势头强劲。全力打造204工业长廊,以民营工业城等十大工业园区为龙头,带动优势资源向工业集中,优势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经济集聚效应显现。县城工业集聚区产业规划顺利获批,史河湾实验区即被纳入黄淮四市政策支持范围。全年园区新入驻企业150家,总数达65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4家,总数达104家,实现增加值12.46亿元,增长28%,实现利税6.97亿元,增长75.6%。工业项目进展较快。全年新上工业项目160个,完成投资6.4亿元,其中,重点工业项目共完成投资4.27亿元,邑镇实业公司年产500万台碎纸机及办公电器、福村电公司年产1500万只微粒燎泡两个省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全部完成。

(三)新农村建设在探索创新中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在战胜洪水和病虫灾害后喜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1.5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牧业实现产值25.3亿元,增长15.2%。水产品总产量3.6万吨,被评为“全国渔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渔业重点县”。新增茶园面积2.3万亩,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全县茶园

面积发展到7.1万亩。大力实施高产柳条示范基地建设,新发展柳条种植面积7500亩。完成成片植树造林2.21万亩,4387.78公顷淮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获准建立。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市级3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7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较快,总数达471家,其中,金谷农科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全市第一家农民种粮合作组织。固始鸡、九华山、仰天雪绿等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仰天雪绿、九华山、十八盘茶叶在世界绿茶国际大赛中获最高金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总投资6325万元,新修、改建农村公路211公里,全县城乡通车里程达2700公里,实现了32个乡镇601个村(街)全部通达公交车。继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16年捧得省“红旗渠精神下”。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4.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7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53个“三项整治”项目全部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大力实施农村“五改一建三入户”工程,新建沼气池5000座,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2万人,消灭42个通电“盲点村”,文明村庄达136个。

(四)城镇化建设在统筹城乡中再添魅力。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固始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通过评审,确立了中心城区面积和城市人口“双50”目标。13个乡镇总体规划和114个村庄规划已经完成。城乡建设进一步加快。县城新增道路15条20.7公里,道路总长140多公里,新修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星级公厕等多处公共设施;新增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县人民银行、疾控中心、劳动培训中心、抗旱防汛指挥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34万人。三河尖撤乡建镇获省政府批准,陈淋子、往流、丰港、武庙、张广等乡镇小集镇建设发展迅速。全县集镇面积达7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9.8万人。城镇管理进一步强化。成立了固始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对集中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城管执法走向专业化、规范化轨道。深入推进“六城联创”,配合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达标验收任务已完成,武庙、马岗、汪棚三乡被评为“信阳市六城联创先进乡镇”。

(五)经济发展活力在改革开放中显著增强。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各项资金2.29亿元。积极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圆满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鼎担保投资公司

挂牌运营,农村村镇银行固始试点通过国家银监会批准,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粮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供销社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年共引进项目417个,到位资金19.8亿元。外贸出口715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消费市场更加活跃,消费对县域经济拉动效应明显,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2亿元,增长17.8%,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县区首位。

(六)特色产业在快速发展中持续壮大。劳务经济稳步提升。新增外出创业人员3.2万人,培训城乡劳动力4050人。外出创业人员47.9万人,年创劳务收入近50亿元;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方便;物流经济蓬勃发展。建成信合集美建材、安康粮油、玉安农副土特产品、农资、农机和花果山果品等一批大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税”,改造建设农家店48个;旅游经济再添亮点。九华山一期工程竣工,成功报华阳湖大佛山风景区和华阳湖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2万人次,增长44%,旅游收入7800万元人民币,增长45%。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围绕把固始建设成地区性中心城市和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以劳务经济为重点,挖掘放大人力资源。我县160多万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70万人,近年来,我们坚持“两条腿”一起走,内外循环一齐抓,变包袱为财富,变穷人为富人,实现了近50万农民大转移,年创收入近50亿元。一方面大力实施“金桥工程”、“阳光工程”、“维权工程”,让更多的固始人走出去,把劳务输出产业办成“不冒烟”的大工厂,把劳务大军变成加快固始发展的“人才库”、“资金库”、“项目库”。同时,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让更多出去的人走回来,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回流,把“工厂”搬回来,实现“外循环”。另一方面,通过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在户口管理、就业、养老等方面,放活农村政策,改变城乡分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让更多农民变为市民,走向城市,实现“内循环”。20xx年,全县回乡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00多家,安排就业岗位8万多人,近两年新上的工业项目中,80%是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的。

2、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固始是传统意义的“农业大县”,工业短腿,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县以园区为抓手,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实施工业项目带动,

完善配套支持工业发展相关政策,工业经济取得突破。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企业快速发展。20xx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46亿元,同比增长28%;各类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24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目前已达到137家)。二是成长型企业和龙头型企业发展迅速。我县十大龙头企业和七大成长型企业是我县工业企业的排头兵,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对我县国民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十大龙头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亿元,七大成长型企业全年共实现增加值4.5亿元。三是工业集聚效益明显。以民营工业城为重点的工业集聚区20xx年入驻企业约150家,企业总数达到650多家,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预计“十一五”中后期,工业集聚发展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四是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以正和工艺品集团、华丰工艺品公司为代表的柳编加工业,以中原、金桥水暖器材为主的水暖器材加工业,以臻正医疗器械公司、中原医疗器械公司为龙头的医用银针产业,以蓼风集团、豫申粮油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业,以九华山竹木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等集群产业,20xx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近三分之二。

3、坚持开发与改造并重,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填充内容,完善功能,强化管理,提高品味”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共投入城建资金50亿元,改造老城20多处,城区道路总长140多公里。兴建了莲花小区、香樟苑、水云居、怡和花园、湖畔春天等现代居住小区,修建了蓼城大道、南环线、成功大道、凤凰大道等主干道,全长10公里的蓼北路全线贯通,形成了七纵七横道路交通网络及环城路网,城南新区、怡和新城、凤凰新城和城东新区建设快速推进。中等城市初具规模,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4万人。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卫生县城”、“河南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县集镇面积7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8万人,建制镇镇区人口达13.3万人。三河尖撤乡建镇获省政府批准。全县有12个乡镇被确定为国家、省、市重点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其中,黎集镇为“全国文明集镇”,方集镇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史河湾开发区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城关镇为全省综合实力百强镇。

4、培育市场载体,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一是打造中心商务区。原城郊机械厂通过开发建成了踏月寺商业街,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吸纳

入驻商户500多家,已成为全省县级一流的精品商业街,“花花公子”、“老爷车”、“鳄鱼”等各种名牌应有尽有,西亚、国源、华联三家大型超市成为全县商业零售的龙头企业;二是建设专业大市场。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招商引资,不到两年时间里,先后建成信合集美建材市场、安康粮油大市场、玉安农副土特产品市场、农资大市场、农机大市场、桃花坞农贸综合市场、淮河路农资综合市场和花果山市场等一批综合性大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建设农家店48个,建设试点企业2个。一个大进大出、深购远销、辐射周边的市场体系正在形成;三是发展交通物流经济。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目前全县拥有5家运输公司,有发往北京、上海、深圳等长途专线68条,年客运量1304万人次,货运量607万吨,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成为城市繁荣的有力证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5、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固始是北国江南、江南北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林、牧、渔总产量及总产值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排名中都名列前茅。近年来,我们提出把固始建成周边地区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并在抓基地、抓品牌、抓认证、抓产业化上下功夫,整合资源,统一品牌,形成“拳头”。全县粮、经、饲比例调整到48:35:1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45.1%。建立了8大产业基地:14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6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6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30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5万亩柳条生产基地,20万亩优质紫云英种子出口创汇生产基地,2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拥有省级以上认证和认定的优质农产品及产地21个,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原产地标识认证10个。20xx年新增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3家,全县各类农业合作组织471家。固始鸡、九华山、仰天雪绿等获得省级品牌产品,仰天雪绿、九华山、十八盘茶叶获世界绿茶国际大赛最高金奖。固始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柳编之乡、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食品工业强县、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和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固始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加强,一大批具有固始地域特色的绿色产品挺进全国市场。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经济总量虽有较大增长,但人均水平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固始作为农业大县、粮食大县,目前我县三次产业比重为34.8:36:29.2,县域

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有很高的比重;第二产业优势不突出,资源性加工企业规模小、能力弱,现代高科技企业起点低、数量少,产业技术含量仍然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三是财政运转矛盾突出。20xx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仅为2.5%,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刚性支出直线上升,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省委、省政府实现中原崛起和市委、市政府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议: 第一,建立强有力的督导机构,分类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县情、基础、区位不同,发展的差异性很大,有的是省扩权县,有的是工业强县,有的是农业大县,有的是财政穷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能走一个路子,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和差别监管。为此,建议在宏观体制上,一要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办公室。具体负责调研、制定不同类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给予分类指导。二要设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20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方针,实质上涵盖了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是非常庞大的宏伟工程,单靠省直一个部门很难牵头实施。要像中央那样,成立高级别的农村工作部,协调推进全省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三要设立整合支农资金办公室。当前,国家和省投向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很多,但资金投向过于分散,像撒“胡椒面”一样,没有起到综合效益作用。20xx年,省委、省政府又集中资金,重点扶持黄淮四市县市发展,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建议设立整合支农资金办公室,把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整合起来,打捆使用,扶持重点县发展,并通过“抓亮点、出经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支持县一级整合支农资金,集中资金办大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实施沿边开发战略,提高沿边县域经济竞争力。沿边县域是省际间开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竞争的主要平台。从固始看,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三面被安徽包围,其中,与固始一桥之隔的叶集镇,被安徽省确定为省级开发区,与固始展开竞争;与固始一埂之隔的安徽省霍丘县发现了9个大中型铁矿床,地质储量达16.5亿吨,属“华东第一位,全国第五位”,目前已正式投入开采;与固始一水之隔的

安徽省颖上县发现了面积达90平方公里的优质煤田,开采储量达6.9亿吨,开采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和安徽省“十一五”重点工程。可以说沿边经济的竞争与中部崛起的竞争一样正如火如荼,需要省、市给予特殊支持,尤其要在工业用地、权力下放上给沿边地区更多的特殊政策,根据不同区位、经济条件和优势,建议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上区别对待。以便放手竞争,放开发展,更好的实施省际沿边战略。

第三,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在黄淮四市项目支持上、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扶贫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方面,帮助县级协调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用地和资金问题。

第四,适当考虑上级安排项目市级财政配套资金问题。对上级投资建设的项目需有地方政府配套的资金,由于我县财政从省直接划拨,市级配套资金无法落实,县级配套能力差,本是扶持资金反而加重了县级财政负担。固始县作为信阳市行政区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国家安排项目要求市级配套资金,直接安排到我县用于项目建设。


第二篇: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四稿)


最美乡村春潮涌 风劲扬帆正当时

----婺源县20xx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婺源县,地处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20xx年,婺源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项目为抓手,以文化、生态优势为支撑,突出抓好旅游业、低碳工业、生态农业,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20xx年度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世界文化生态大公园”目标,发展特色产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7.7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4.32亿元,比上年净增1亿元,增幅达30.9%。收入结构日趋合理,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7.5%,高于省、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乡镇经济不断壮大, 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乡镇6个,过亿元乡镇1个。

二是旅游产业提质提速取得实效。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婺源旅游综合服务 1

区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国际大酒店对外开张营业,裕和颐园度假酒店基本完工,水印长滩休闲度假酒店、国际赛车场、朱子龙尾砚文化园等一批旅游大项目有序推进,江岭、篁岭、五龙源、鸳鸯湖、洪村等景区建设步伐加快,景区品位大为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启动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出台了乡村农家乐规范经营标准,倡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标准化服务。完善了旅游接待应急机制,加强了旅游秩序整治,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促进了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积极开展旅游推介和展演活动,在全国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发人民画报婺源特刊,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农民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2010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美丽乡村、梦里老家”婺源旅游品牌推广荣获江西省旅游创意奖,婺源旅游线路被列入中国世博官方旅游推荐精品线路。全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33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0%、15%和37.7%。

三是低碳工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工业项目顺利推进。茶浓缩汁及茶粉深加工、新大泽藻类保健品、统一矿泉水、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有机硅等一批大项目顺利签约;中呈光电单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创盛电子绿碳化硅微粉、胜利塑胶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年内顺利建成投产;州际公司863电子芯片项目进行了试产;完成了游山水泥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和沃尔顿陶瓷、百源木业三个国家补助技改项目。“一园两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工业园区二期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基本完成主体 2

工程,园区建成面积拓展到3.69平方公里,被列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新引进入园项目13个,入园企业达8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亿元,增长50%。太白、镇头两个工业集中发展小区建设开始启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亿元,上交税金达1.22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8.4%、40%和27.9%;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2家,总数达8家,新增税收过千万元企业5 家,总数达9家。

四是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27万亩,总产达10.9万吨。茶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实施了万亩标准化良种茶园改造、茶叶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等项目,启动了婺源绿茶出口加工区建设,全年加工贸易量达2.6万吨,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成为中国绿茶出口第一县,婺源绿茶荣获“江西绿茶特别金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总数达97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8家,联系带动农户3.66万户,实现产值4.47亿元。

二、注重科学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一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争取到国家支持项目42个,到位无偿资金1.03亿元。包装储备各类项目200余个,其中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专项规划项目22个,列入“市双千工程”项目55个。积极破解“用地、拆迁、融资”三大难题,获批建设用地603亩,拆迁房屋10.5万平方米,新增政府性融资 3

1.8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15个,完成投资18.5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度同比提高38%和80%,其中国家重点工程合福铁路建设全线动工。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继续推行了招商引资风险保证金制度,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重大项目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104个,实际进资14.4亿元,增长30.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进资4.36亿元,增长106.6%,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实际进资10.14亿元,增长39.3%,两项指标增幅列全市前茅。新批外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2397万美元,增长22%。新批外贸自营出口企业5家,实现外贸出口5560万美元,增长95.2%。

三是城镇化建设阔步前进。按照以县城为核心,示范镇为骨架,一般乡镇和生态景观村为基础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副中心、一百个生态景观村”的三级城镇框架体系。完成了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火车站片区、旅游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规的评审工作,千年古城保护区武营、宝婺两个广场,行政新区路网和文化广场北侧整体开发项目平稳推进,自来水厂异地改扩建、城东安置区、星江湿地公园、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基本完工,全年完成城镇化建设投入22.2亿元。启动了江湾省级示范镇、清华和赋春两个市级示范镇及107个生态景观村建设。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获全市综合先进。对全县355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乡村环境 4

不断优化。

四是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年来,围绕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建设,先后在香港、厦门、北京、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组织开展了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推介活动,成功争取到CCTV中国年度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等国字号金字招牌8块,江西省园林县城、全省双拥模范县等省级招牌5块。“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已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国际品牌。

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关注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全年投入民生工程的财政资金2.0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1.4%;民生工程八个方面的78件实事全面落实。新增城镇就业6728人,城镇就业率达96.5%,“零就业家庭”安置率为10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突破亿元大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参保人数达18.76万人,3.56万名年满60周岁老人领取养老金2345万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建廉租住房220套,9.71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扎实推进。

二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深入开展。教育体育工作再创佳绩,接受省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荣获优秀等次。成功举办了建国以来的全县首届运动会,承办了 5

全省第四届县(市、区)田径运动会,组队参加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夺得金牌二块、铜牌一块,被省体育局推荐申报为“全国群众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编制了《江西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县中医院建成投入使用。计生优质服务工程扎实推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社会形势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了县领导大接访和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群体访、越级访、重复访明显下降。坚持预防为主、防打结合,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继续加强法制工作,“五五”普法顺利验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安全感指数排在全省前列、全市前茅。

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从大环境上看,婺源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兴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京福高铁、九景衢铁路以及景婺常高速公路浙江段、上饶至德兴、德兴至南昌高速公路的建设,为我县更好地发挥生态、资源、区位优势,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断提升在 6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二、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优势叠加的后劲更加明显,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依然突出。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婺源县情的发展路子,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环境更加优良、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支撑婺源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仍然不多,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土地、资金、用工、物流等瓶颈问题比较突出,生态与文化的保护压力较大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未来经济的发展,削减了我们的竞争优势。

三、从区域竞争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不断增强,但争先进位的压力更加巨大。在全省、全市的竞争格局中,婺源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优势,“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影响力也愈来愈大,县域经济的后发优势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十分清醒地看到,纵向比,我们有大的进步;横向比,从省、市排位来看,我们的差距更大,可谓是前有标兵,后无追兵。此外,我们不仅发展的基数小,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这给婺源在未来的区域竞争格局中形成更大的压力。

今后的发展思路与措施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婺源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世界文化生态大公园”的战略目标,紧 7

紧抓住旅游产业这个经济工作的中心,坚定不移地发展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低碳工业,积极稳妥地发展以徽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努力建设生态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婺源。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婺源发展的第一推手,千方百计引项目、争项目。精心做好项目可研、环评、规划等前期工作,策划包装好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项目。建立健全项目争取激励机制,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掌握政策信息,主动搞好项目对接,用足、用好、用活各类政策、品牌和资源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笼子。继续实行县领导负责制、部门跟踪服务制,抓好项目用地、用水、用电等各个环节的落实,切实解决好资金配套、征地拆迁等瓶颈制约。

二、坚持把产业提升作为推动婺源发展的根本支撑,千方百计调结构、促转型。在旅游产业上,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为契机,着力推进旅游综合服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创评5A级景区,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养生会展型转变。在低碳工业上,坚持“项目带动、园区聚集”,错位发展工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县工业园区和镇头、太白两个工业小区的“一园两区”发展格局。注重加快新能源材料、机械电子、绿色食品、旅游商品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在生态农业上,突出做强茶叶产业,精心抓好优势品牌农业,着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争创全国 8

第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在文化产业上,编制好《婺源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系列扶持性的政策措施,以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为平台,充分挖掘弘扬婺源乡村民俗文化,朱熹、詹天佑等名人文化,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动漫影视制作等产业,努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

三、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动婺源发展的重要载体,千方百计塑亮点、提品位。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县城环城公路和六大片区建设,推动县城中心城区扩容升级。扎实推进江湾和清华、赋春示范镇建设,并以点带面努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集镇和107个生态景观村。推动城乡管理向“精细化标准”迈进,不断创新城市经营管理机制。全力支持配合京福、九景衢铁路建设,继续加大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内外通达水平。继续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探索生态保护新机制,争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县品牌。

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婺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千方百计增活力、强后劲。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农垦企业改革以及乡镇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有效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坚持提升开放水平。依托环境优势和旅游目的地效应,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会所经济。继续推行和完善产业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

五、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婺源发展的落脚点,千方百计促和谐、保稳定。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 9

强待就业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切实提高城乡养老、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全信访工作和群众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中共婺源县委书记:林显君

婺源县人民政府县长:贺瑞虎

10

更多相关推荐:
XX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一XX县发展概况XX县辖14个乡镇397个行政村60万人土地面积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属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建设XX重要的盐化工基地力争进...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市长调研)

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高市长赵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在楚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和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奋力冲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候各位领导亲临楚州调研指导工作帮助我们加快发展步伐这是对楚州的极大关心和厚...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20xx年6月)

大兴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共大兴镇党委大兴镇人民政府20xx年6月大兴镇位于宿豫区东南16公里处镇域面积59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人口526万耕地415万亩是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新型...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做特产业做大经济做优生态做旺人气全力建设生态活力幸福新篁中共新篁办事处委员会新篁办事处人民政府20xx年11月7日今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篁办事处党政班子精诚团结抢抓机遇抢占先机保持...

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共XX市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20xx年9月XX镇位于XX市龙高半岛东南末端兴化湾畔距XX城区40公里距平潭综合实验区35公时辖个行政村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12868户总人口万多人...

乡镇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乡20xx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共乡委乡人民政府201年6月日尊敬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安排我就乡20xx年16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年初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各部...

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今年来中共XX镇委XX镇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保稳定谋发展促进当地经...

关于某某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20xx年4月30日乡位于区最东端东与县镇接壤西与镇为邻南靠镇北与县镇隔江相望全乡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有51个村居民小组4476户14152人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乡属人稀地少的...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中共米易县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20xx年4月自县委十二届四次党代会和县十六届五次人代会召开之后XX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特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幸福米易这一主题集各方之智凝四方之...

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在XXXX镇开展三进五大活动的几点体会佘立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为扎实推进三进五大活动的有效开展12月5日至元月15日我先后四次深入XXXX镇组织召开了干部座谈会考察...

XX区经济社会和福利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精品XX区经济社会和福利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来源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值此建国56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前来xx参观访问首先我代表xx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

20xx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

20xx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浏阳市人民政府20xx年7月日各位代表下面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通报20xx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上半年工作总结上半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