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书心得

时间:2024.4.13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书心得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深思的问题。在没有读这本书以前我认为孩子的画有些有意义,有些只是无意义的涂鸦而已。但是经过了这本书的洗礼,我发现了其实孩子的画中隐藏了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在我看来,不论你是老师、是父母或其他的角色,她对你以后了解你身边的孩子都是有帮助的,因为读懂孩子的画不容易,了解孩子的画卷告诉我们的内容,我们就能积极的回应孩子,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谓是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一种办法之一。 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作为一个母亲、教育者、艺术和治疗师的多重身份,她根据自己长期从事艺术和造型治疗成功经验,深入探讨了孩子不经意间的所画作品中隐藏的含义,并且告诉成人应该如何去解读儿童画的背景,理解绘画的动机和意图。书中讲述了一位母亲从52幅儿童画中读懂了孩子隐藏在画中的语言,发现了孩子的担忧、恐惧、孤独、悲伤、缺乏安全感等种种情绪以及一直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疼爱的愿望。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像是一本教育心理学,并且是针对美术教学的。孩子绘画,他们最基本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博得成人的赞扬?是为了成为一个小画家?是为了在某些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纸奖状?都不是。孩子绘画应该是一种自发的探索,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绘画的时候是在“玩”。涂鸦就像一幅地图,描摹着内心风光,它一方面描绘了有待处理的障碍,也表达了障碍的来源和处理的途径。涂鸦是所有绘画语言的基础。绘画语言的发展类似于口语,有自己的规律,内部逻辑及其严密。赛茨认为,人类的“原始冲动”的表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文字表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即将内心经历可视化。开始时,(孩子)要“全方位的学习”:他们会亲身体验,并通过尝、闻、触、抓、摸、握、听、发声、模仿、表演、反应等,感受周围的环境。他们玩线条,从不规则住进到规则,从无序逐渐到有序,从无控制逐渐到有控制,从无形逐渐到有形,其实,这中间能够让孩子坚持不断去探索,一直能够保持着绘画的浓厚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感觉这是一种有意思的游戏。孩子画的美表达了他们的健康、生命力、强健、柔软、内在以及生动??是一个有生活能力、完整人的前提。涂鸦,使内心经历可视化。类似语言发展的口齿不清的说话阶段。是儿童成长绝对必须的。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如果以后你面对一群孩子时,发现总会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时常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表现,每每这时教师总会及时加以训斥或者表现出关心,但是即使你给孩子机会和时间也会有很多孩子不愿意把心事外漏或不知如何去表达。而来自于孩子自发的绘画作品却能使你走进孩子,了解孩子。那些画在铅画纸上的颜色鲜艳、构图饱

满、构思巧妙的儿童画总会被幼儿园以各种方式保留或展示,而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孩子画在废旧纸上的、或者没有经过“加工”的随意之作,总会受到相反的待遇,备受冷落和忽视,甚至会遭受被丢进垃圾堆的厄运。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她正是从这些可能被扔进垃圾桶的随意画作中,看到了孩子要“诉说”的话,她看到了孩子的内心,看到了孩子的画作映射出来的焦虑和不安,也从画作中感受到了孩子的自我调剂和释放。线条和所表现的事物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那是孩子心灵深处的渴望,那是孩子用语言无法表达或者不愿意表达的思想,当然,很所这些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表达。

在儿童的知觉发展阶段,四种内心世界的原始状态:“中心”“轴”“原始圆形”“脉冲点”表达了年幼孩子的身体感受。慢慢的,孩子们对外界感触越来越多,“精神是在直接的身体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身体的感觉变成意识的一个重要的转换工具就是创造力??这个时期,知觉向外界的转移,表现在,整个身体都会出现强烈的感官意识。例如皮肤,作为内外分界线,他们开始在所画内容周围加上触须或者辐射等内容。”——“过度画”。从无造型向有造型的过渡,旧的发展阶段逐步退却,新的阶段逐步开始。通过画画,父母和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亲子关系获得了改善与提升。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本来就是喜欢故事的,儿童画也是有故事情节的,这种形式本就符合孩子的世界观。即使有很多家长想给孩子输入一些专业性的美术知识,也应该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让孩子慢慢的进入角色,慢慢适应成长的过程。孩子画画的出发点不是他们看到了什么,而是他们如何看待“外面的世界”。他们将意义赋予所画的对象,而且这个意义是按照自己的经历来赋予的。他们只画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那部分事物,并试着通过画画这个手段将周围的环境形象化。

在孩子们刚开始画画时,不断问他们:“你画了什么?”“这是什么?”等问题是多余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经历一种过程性的思维,他们的想法是多变的。他们的画源于“对心目中图形的想象”,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处于动态的、神奇的思维过程。

我们不能给孩子做榜样,比如花、房子怎样画。这样很有可能不仅剥夺了孩子发现自己的绘画语言的权利,而且是把一种“绘画外语”强加给他们。这种外语是我们对事物表象的看法,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有个性的绘画语言。

孩子的本质就隐藏在这些画的后面,这些画可以表达孩子隐藏的东西,和他们心里奇妙的世界。

孩子们充满了想象力。在他们的心里埋藏了许多经历和回忆。和我们一样,他们也会碰到不同的经历层面;清醒时的观察和睡梦中的感觉。而看到的和感觉到的通常是直接对立的。绘画会向我们展示这两种完全不同领域的过渡以及不同的层面。

在儿童发展的一些阶段,他们会特别喜欢画画。他们会把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进行加工。由于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成人世界的冲突也会对他们无形的“触角”产生影响。他们无法与这个世界划清界限,因此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忍受这些所见所闻。儿童画存在的意义在于,可以传达信息,也有呼救功能,得到大人同情、希望大人理解并作出相应反应。针对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的心扉也许只有在画作之中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我们的仔细研究发现这些孩子们的心灵所想,也许比教会孩子多画几种小动物更有意义,因为我们确实成了孩子们的真正的“好朋友”,不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能够通过儿童画看懂孩子心声的美术老师是伟大的,因为你是第一个可以读懂他们心灵的“大人”,孩子们会非常爱你。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一幅画都要包含深刻的含义,不是每个象征符号都要被解码,不是没孵化都要被赋予意义。儿童绘画知识处于活动的乐趣,表露出他们对彩色幻想世界的兴趣,也许只是因为当时正好没事可做,或者是他们的朋友也刚好在画画。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画画也好,表演也好,唱歌也好,无论是何种方式,他们都是在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不禁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教育是什么?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给那个年龄应该有的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孩子。 让我们以宽容和重视的态度陪伴孩子们吧!还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让他们想画画的画画,想唱歌的唱歌,想跳舞的跳舞,在自己喜爱的兴趣中自由的翱翔,不要因为他一时的兴起画了一幅你觉得好看的画就把他定位艺术家,因为这样不仅剥夺了他选择的权利,也剥夺了他快乐的童年。孩子的画告诉了我们什么?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不同于你生活的世界,在那个单纯的自由自在的世界里,请你好好享受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快乐,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角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看到的喜欢的一切事物。成年人可以通过自己画画的方式,对儿童画中的信心变得更加敏感。即兴的、不拘泥于外形美感等等,让孩子有自己更深层次的创作之源,换新他们自己心里深藏的那个充满创造力的自己吧!


第二篇: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通过教师的帮助,妈妈们读懂了孩子隐藏在图画中的语言,发现了孩子的担忧、恐惧、孤独、悲伤、缺乏安全感等种种情绪以及希望一直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疼爱的愿望。通过图画,父母和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亲子关系获得了改善与提升。

编辑推荐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内容简介:52个图画案例,深入解读儿童心理,全面增进亲子和谐,一位母亲、教师、艺术和造型治疗师的成功实践。 通过图画,孩子们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受:

乌莉(4岁):我不想要兄弟姐妹!

凯西(4岁):妈妈,我不是不听话,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蕾娜(4岁半):爸爸,太亲密的身体接触让我害怕!

布约恩(5岁):我没有归属感,我很孤独!

彼得(5岁): 妈妈,您的保护让我喘不过气来!

埃尔菲(6岁前):我不想说话,但是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纳塔丽(6岁):家里太乱了,我要秩序!

曼努埃尔(6~7岁):我喜欢攻击别人,因为没有人关心我!

伊娜(7岁):心爱的马儿死了,我很伤心!

亚娜(6~10岁):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分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孩子们和他们的画

1 如果仙鹤长了两只耳朵——儿童表达意思的角度

动作——孩子们的第一次表达

是孩子的艺术还是被隐藏的事实

奇妙的现象

2 天使看起来像刺猬——儿童绘画发展的基本特点

涂鸦的意义

无造型阶段绘画的发展步骤

造型阶段的开始

4岁以后绘画造型的总体特点

3 狼穴、尖牙和肚子里的石头——形象的图案对解决冲突的作用 “现在我要画一个狐狸的故事”

意图解释

成熟时期和克服困难的方法

第二部分 关于儿童画的理解

4 理解儿童图画的方法焦点——接近这幅画

首要的问题

画面分 配、颜色以及绘画过程

三个基本规则

5 甲虫、刺猬还是圣诞树——你画的是什么

6 跑题的主题画

第三部分 孩子们的印记——十二幅画的故事

7 表达内心冲突的即兴画

伊娜:当云朵哭泣的时候

亚娜的心愿:让父母重归于好

弗洛里安:我们讲和吧

莎拉:死亡之旅还是生命之旅

8 三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埃尔菲:诉说着的沉默

曼努埃尔的黑墙

布约恩:牛病的树和受伤的蛇

9和妈妈们聊聊孩子们的画

安娜:转移到图画中的兄弟姐妹冲突

缇娜:不希望增加家庭成员

乌莉:牵着我的手

纳塔丽:肃清家庭混乱

蕾娜:胳肢我,保护我

第四部分 妈妈画画——作为沟通媒介、关系桥梁和教育手段 10 从纠结到解脱——一个小组过程

“我的儿子是发育迟缓吗”

观察与结果

被释放的创造力

11 放下巴掌——关系中的教育

“我的女儿不听话”

观察与结果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记录了我作为母亲、教育者、艺术和造型治疗师的经历。——在书中,我尝试向那些对儿童画感兴趣的父母以及教育、咨询和医疗工作者介绍儿童画及其本质。我写这本书中的目的是告诉成人如何——理解儿童画的背景,如何弄清那些让人费解的表达方式和隐藏在画中的含义,并说明孩子们画画的动机和意图。

本书的重点在于描述和说明孩子们的即兴“作品”以及产生这些画的背景。孩子们的画来自不同的情境,本书主要讲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状况,同时也有稍大或者稍小的孩子。B中提到了很多例子,包括健康的、心理不健全的、身体残疾的孩子,冲动的、沉默的、冷静的、内向的孩子,也包括经历过父母离异、与兄弟姐妹闹过矛盾,甚至与死亡擦肩而过的孩子。

在书中,孩子们的画向我们传达了他们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他们思想王国的种种现象,这些画可以被当做交流的手段,也可以架起成人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几幅画是妈妈们画的,她们想要重拾画笔,重新发现自己的“童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的图画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图画可以被用做教育手段。

这本书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源于生活的经验和理解方法;通过对图画的阐释,告诉读者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在家庭、幼儿园、学校、教育咨询、医疗卫生教育以及治疗的实践中。这些与儿童画打交道的实践活动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儿童的表达能力、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以及发现不同的理解视角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记

借助本书中描述过和谈论过的儿童画,我试图在理论认识、假设推断以及主体经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我在这里介绍的是以经验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图画在很多方面被用做媒介。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是引起对孩子绘画发展的思考,介绍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冒险世界,这些都可以在儿童画中找到提示。第一部分还介绍了在创造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治疗的力量。在表现冲突的即兴画中,我们能看出孩子面对的冲突、恐惧、忧虑以及困难。

通过对儿童画的认知和体验,我与妈妈们讨论孩子的图画,去改变她们对孩子的评价标准、观念认识以及行为方式。在谈话之后,妈妈们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她们变得更加敏感,感受更加宽泛。“被理解了的”儿童画又反作用于家庭中。在理解儿童画的过程中,原有的关系模式变得松动,偏见有所缓和,新的交流层面被发现,已有的能力得到加强。 虽然有这些积极的成果,但我们也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有些孩子很早就尝试画画,但很快就气馁并停止。其他孩子受各自的兴趣和经历的影响,可能更喜欢角色扮演、搭积木、发明或者设计。还有一些孩子需要许多的“移动空间”,因此很少有时间去握画笔。但无论是通过他们的画,还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和游戏,孩子们都在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感受。

文摘

插图: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

几乎和语言的发展同步,孩子的身体发展也很快,他逐渐可以拿起笔、使用笔了。通过有节奏的运动、敲打式的运动、锯齿形的轨迹或者画圆,孩子留下了自己的第一个笔迹。当手和眼睛可以互相配合之后,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绘画便产生了。是孩子的艺术还是被隐藏的事实沃尔夫冈·格吕齐格尔在《孩子们的涂鸦、素描和绘画》这本书中,对成人们的一些表现进行了分析。很多成年人面对孩子的乱写乱画表现得“惊慌失措”。他们会对孩子的画进行更正、指责和劝导,有时候也会亲自示范什么是“正确”的画。他们根本不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每次都不想看到真正的孩子的画。此外,格吕齐格尔还提到了,

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与此相反,他们允许孩子“自由发展艺术”,但他们也很少关心孩子们的心理成长。

每一个进行儿童画研究的人,都会经常遇到有上述这两种表现的成年人。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在从事成人咨询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提醒他们要亲自画画。通过自己画画,成年人可以明白,儿童画的美及其意义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的美是不同的。儿童画的美表达了他们的健康、生命力、强健、柔软、内在以及生动。这一点与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紧密相关,而这种发展是一个有生活能力的、完整的人的前提。 快乐是驱动力。格吕齐格尔指出,当孩子们快乐的视线掠过他们的观察对象时,他们会感觉那可见的世界就活在自己身边,他们会用心编织这个世界,用更加深层和更加亲密的关系去感受和体会这令世界。反之,大人们却往往趋向于强迫或者引诱孩子们进行观察。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

——读《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

文/瑜

书目: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

著者:【德】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Rose Fleck-Bangert)

翻译:程巍 许玉梅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4

定价:24.00

购到此书,心中甚喜,迫不及待地就开始翻阅起来。插图很多,都是孩子的作品,没有饱满的构图,没有流畅的线条,没有艳丽的色彩??这些画告诉我们什么呢?带着疑问,我很急切地读完了此书。

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作为一个母亲、教育者、艺术和治疗师的多重身份,深入探讨了孩子不经意间的所画作品中隐藏的含义,并且告诉成人应该如何去解读儿童画的背景,理解绘画的动机和意图。

一、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

每一个人都需要交流,成人交流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语言和文字。可是对于语言发展期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思想,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每一个孩子不一定都会唱歌,但每一个孩子都会画画。画画就是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之前我们也是如是说,可是具体一副画里孩子都说了些什么,好像很少受到关注,很多

凌乱的线条、涣散的块面构成的“不好”的画面,都会遭遇到冷落的下场,被成人搁置一边不予过问了。

更多的成人盲目准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者教师迎合家长领导的期待,而把“绘画”强加给孩子,如何构图、如何用色、如何装饰??殊不知家长领导满意的背后,付出的是孩子的童心和童真。在画里孩子不见了,有的是饱满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匀称的涂色、精美的装饰,所有这些是孩子的需要还是成人的虚荣心在作崇。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

有一段时间,我把孩子的成长手册中的每一个主题,都要求孩子自己来表现,没有刻意的装饰、没有依样画瓢的痕迹,有的是孩子当时发展期最原生态的表达水平、有的是看似不负责任的毫无装点的原始画作。我一直也在考虑,我是误人子弟还是尊重了孩子?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孩子自己的声音重要还是家长的满意笑脸重要?是应该尊重孩子真实的成长轨迹重要,还是领导的所谓认可重要?

二、学会用心灵解读孩子的心灵

那些画在铅画纸上的颜色鲜艳、构图饱满、构思巧妙的儿童画总会被幼儿园以各种方式保留或展示,而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孩子画在废旧纸上的、或者没有经过“加工”的随意之作,总会受到相反的待遇,备受冷落和忽视,甚至会遭受被丢进垃圾堆的厄运。

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她正是从这些可能被扔进垃圾桶的随意画作中,看到了孩子要“诉说”的话,她看到了孩子的内心,看到了孩子的画作映射出来的焦虑和不安,也从画作中感受到了孩子的自我调剂和释放。线条和所表现的事物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那是孩子心灵深处的渴望,那是孩子用语言无法表达或者不愿意表达的思想,当然,很所这些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表达。

作为教师,面对一群孩子时,总会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时常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表现,每每这时教师总会及时加以训斥或者表现出关心,但是即使你给孩子机会和时间也会有很多孩子不愿意把心事外漏或不知如何去表达。而来自于孩子自发的绘画作品却能使你走进孩子,了解孩子。

三、为孩子的未来奠基

孩子绘画,他们最基本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博得成人的赞扬?是为了成为一个小画家?是为了在某些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纸奖状?都不是。孩子绘画应该是一种自发的探索,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绘画的时候是在“玩”。他们玩线条,从不规则住进到规则,从无序逐渐到有序,从无控制逐渐到有控制,从无形逐渐到有形??其实,这中间能够让孩子坚持不断去探索,一直能够保持着绘画的浓厚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感觉这是一种有意思的游戏。

许多教师为了尽快展示自己的教育成果,取得家长和领导的赞许,盲目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过短期的训练,孩子的画作突飞猛进,无论作品的线条、构图还是用色,都很纯熟技能层面很高。什么背景渐变色的处理呀,构思创意的巧妙呀,主体物体的突出呀,都很精致巧妙。我们不禁要问:这还是孩子的画吗?画里还能找到孩子自己吗?

为什么初中的老师总是埋怨,孩子怎么到了中学就没有了后劲了呢?就逐渐对学习缺少了求知欲了呢?能愿孩子吗?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接受教师、家长的灌输式轮番轰炸,孩子从小就已经没有了自我,当离开老师,离开课本时,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当孩子长大了的时候,才会不断地埋怨他们缺少创新意识、缺少责任意识、缺少独立意识??这是孩子的错?

教育是什么?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给那个年龄应该有的快乐。

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孩子。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

杭州市时代小学 鲍赛红

一直以为,孩子画画是有天赋的,有些孩子画得好,有些孩子却画不好。我把这种

现象肤浅地归因为多元智能所表达的各有所长。

其实,孩子的画从某个方面看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更多包含的是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们只是通过他们的画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感受。四岁的侄子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小班学习生活,进步颇大。寒假里侄子还带回了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一项绘画作业——给一幅小蜗牛涂色。侄子开始涂色的时候,很急躁。不是把纸涂破了,就是涂出轮廓线之外。从涂色就可以看出,他做这件事情很没有耐心。该怎么办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分析,可能是这张涂色纸太多,也有可能是他还没有掌握好涂色的方法,所以导致涂色时不自信也不够有耐心。后来,准备给他降低难度。去书店买了描轮廓涂色的书。这本书轮廓线是挖空的,孩子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沿着有力的边框描好轮廓,在里面涂色。

买来后,侄子对涂色还是不怎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示范给他看,先描好轮廓线后再涂色,作品色彩鲜明,值得一看。当侄子看着我们的作品后也想跃跃一试时才给他准备好工具。手把手地教他从小范围开始涂色,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使色彩更均匀。他慢慢地尝试着,先从小处着手,慢慢地看他的作品一点点成型。终于第一幅作品诞生了,他很是欣喜。接着再引导他看看哪里涂得最棒!棒在什么地方。再看看哪里还有些欠缺。渐渐地,他也很会评价自己的作品,会评价意味着会改进。一口气又涂了两幅作品,当然还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但是看着他的进步也着实让人高兴。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懂得欣赏自己的作品,懂得耐心地把这件事情做完。而这也缘于给他进行了降低难度的合理化处理。使他尽快掌握了涂色的方法并重新建立了涂色的自信。

具备了基本的涂色方法后,给他足够的信心也是很重要的,另外环境的布置也不容忽视,环境布置首先需要安静,其次最好能创设大家都在学习工作的氛围,重点是要让他觉得能静得下来。可是,会涂小幅的画并不意味着能耐心地完成大幅画作。重新将小蜗牛的轮廓要涂色时,前面一部分涂得很安静,质量也不错。可是没一会儿,他告诉我们说:“我的手好累哦。”这是向我们表达他想歇歇的信号,绝不能让他半途而废。“是的,完成这幅画是会比较累,可是看看你前面涂得多棒啊,再坚持坚持,就能把整幅作

品完成了。你这样涂一半可不好看。”他想想有道理,换了只手,继续涂起来。在我们的不断支持鼓励下,终于涂好了。和他的第一次作品相比,已经有了十足地进步。把两幅图放在一起,他自己都能点评得十分到位。让他自己看到进步的成果也是很宝贵的。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他证明自己有耐心的有力说明。有效地方法就能培养一个孩子的耐心,我们都很欣慰。其实孩子是最不会说谎的,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怎么面对这份真实。是简单的下结论,这孩子真没耐心,没有画画天赋;还是从他真实的语言中读懂背后的原因,并帮助他战胜自己。这都取决于大人是否用心看待孩子成长的过程!

书名:《拯救男孩》

作者:孙云晓 李文道 赵霞 出版单位:作家出版社

获奖理由:该书首印10万册,被称为0-18岁男孩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该书以众多研究为基础,对当代中国男孩的危机作了科学而翔实的描述,深刻揭示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该书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书中强调:教育应尊重男孩的性别差异,父教对男孩教育有重要的影响,教育应让男孩适当承担压力和责任。

书名:《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

作者:[德]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 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获奖理由:该书从儿童画的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解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儿童画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儿童画里面包含着重要的信息,孩子们在画里面展示着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所处的生活状态。这本书将孩子们的图画融入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关系情境之中,用敏感的观察力描述了画画的孩子们所处的状态和父母的想法。每个阅读过该书的人,都将以新的态度对待孩子们的画,并且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书籍作者: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一书的作者指出,孩子们通过图画展示自己,也展示着他们的世界观。孩子们的画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内心的冒险世界。通过对儿童图画的研究,作者发现了感知和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新渠道。

第一眼看到《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学解读》,我就有了心动的感觉。这种感动源于作者从儿童视角对儿童绘画进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儿童画进行的全面解读和心理分析。

该书的作者罗泽·弗莱特-班格尔特力图向那些对儿童画感兴趣的父母以及从事教育、咨询、医疗工作的人们介绍儿童画及其本质,向他们说明该如何理解儿童画的背景,该怎样弄清那些让人费解的表达方式和隐藏在画中的含义,阐明儿童画画的动机和意图。

作者在第一部分介绍了孩子们和他们的画,并详细介绍了儿童表达的特点、儿童绘画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形象的图案对解决冲突的作用。孩子们的画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内心的冒险世界,它们或丰富有趣,或惊悚恐怖。

作者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理解儿童画的4种方法,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在画中没有直接说出来的内容,弄清楚孩子在画中隐藏的信息。

作者特别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格莱格·弗思(Gregg M. Furth)提出的在观察儿童画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和3个原则。主要问题如:孩子的画向我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画的中心是什么?画面上的物体大小、形状以及运动的方向都是怎样的?画中是否存在不同的视角?哪些内容被重复?等等。

在观察儿童画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匆忙下结论。成人的表现对孩子和他们的画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不能随便干涉儿童作画或更改他们的画,特别是内容和结构,不能给他们示范,不能批评他们。总之,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节拍、用自己的语言作画。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作品,哪怕我们理解不了、无法看懂的作品。

成人不要在孩子开始画画时就不断地问他们:“你画的是什么?”因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想法是多变的,他们的画源于“对心目中的图形的想象”,他们正经历一种动态的、神奇的思维过程。孩子们头脑中那些像密码似的信息跃然纸上,抽象的内容在他们的画中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这个过程很奇特。

作者在第三部分介绍了12幅儿童画及其背后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孩子恰好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画出这样一幅画。第四部分,作者介绍了图画的教育作用。在作者看来,孩子们的画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眼中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思想王国的种种现象,是他们表达和交流的手段。

通过教师的帮助,家长们读懂了孩子隐藏在图画中的语言,发现了孩子的担忧、恐惧、孤独、悲伤、缺乏安全感等种种情绪,以及希望一直得到父母关注和疼爱的愿望。通过图画,家长和孩子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德]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著,程巍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出版。本文作者张丽娟系该书中文版策划人)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从画中感知儿童心灵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从画中感知儿童心灵

更多相关推荐: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除了教材以外,我很少同小孩一起看课外书,因为我们平常给小孩买书针对他的年龄层都买些带拼音的书或者买些他喜欢的卡通书让他自己看;要不就买些益智故事书由他妈妈在睡前读给他听,然后听完回答些问题。这…

和孩子一起读书心得体会

导孩子去运用这些知识同时通过现实中的事例来将寓言故事中的寓意体现出来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故事的寓意并化为自己的知识牢记在心当然陪孩子读书不是象我写得那么容易关键是我们家长要为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要有耐心要...

我和孩子共读书心得体会

我和孩子共读书心得体会中二班魏然可嘉的家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一直坚信爱读书是一个好习惯也是一件很值得表扬的事情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从阅读中体会写作的益处提高个人涵养书的影响对孩子也是很大的像一把钥匙开启人的智...

幼儿读书心得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知识就是力量中国古典诗歌中也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由此可见读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读书也能给人带来快乐而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则能增加父子间母子...

陪孩子读书的感受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关键古人云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将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使我们与孩子形成共同的成长记忆以前在孩子晚上睡觉之前我都给她读一段睡前故事让她听着故事甜甜地进入...

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心得

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心得只希望孩子能做到很安静地去阅读并不要指望他能全部理解这些书的精神内容随性而为之形成一种终生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观点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地强迫孩子读什么兴趣...

和孩子一起读书心得

做儒雅少年---陪孩子读书心得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做为家长,在享受孩子成长喜悦的同时,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困惑。教育的过程是不停尝试、探索的过程,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书…

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读书心得

一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古往今来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情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的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母亲对待孩子不外...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刚开始抱着好奇的心情读爱心伴孩子成长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在书中提到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

把心灵献给孩子 读后感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章金玉做为一名教师对李镇西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李老师是教育智者是教学巨匠在李老师的文章或书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鲜活的感人的能引起心灵共鸣的发生在课堂上的和课堂外的事例通过品读这些事例我们总能...

孩子你慢慢来 读书心得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摘要孩子你慢慢来记录了一位母亲与她的孩子之间的20个小故事描写了亲子间的亲密互动和诸多生活中有趣的情节阅读完之后在对待有关孩子的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迪本文就阅读完孩子你慢慢来之后关于父母为孩子...

陪幼儿读书心得-(阅读书籍的快乐)

阅读书籍寻找快乐和成长大四班张若希家长书是人类漫长历史岁月的智慧积累指引我们个人的成长在生动有趣的图书王国里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的文化之旅阅读是激发孩子语言兴趣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也是锻炼其思维能力和了解这个世界的途...

孩子读书心得(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