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组第一学期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四年级数学教研组的五位老师秉着认真、务实的态度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努力把教学抓紧、抓细、抓实,在实践中探讨、反思、交流,求得共同成长,以求达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回顾前阶段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和本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
开学初,根据教务处工作计划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为了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特点,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采用了集体学习教材,讨论研究重点、难点,并有一人负责主讲,进行集体讨论二次备课,每位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二、加强理论学习,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强化学习意识,我们把强化理论学习,拉近理论和实践之间,理论和教研组教师之间的距离作为本学期教研组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立足课堂,学习理论,营造课改研究氛围,创造更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沃土。在研究教材,钻研教参的前提下,正确领会教材意图,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原则,合理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理解课标。
三、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促进教师成长。
1、我们数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温馨的团体,我们充分利用每天下午
的空课进行学习与研讨,充分利用现有学习材料《新课标》、《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2、平时上课前我们几位教师都会经常交谈,比如:上课前利用大家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一起探讨今天所要上课的内容,互相说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或某一个知识点可能会在教学中出现,这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课后我们又再一次聚在一起说说上课后的体会、心得。
3、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开出教研课1节。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开课、评课,为教师创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教研有活动计划,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总结。通过开公开课,促使组内老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上多研究、多探讨、多提高。
4、加大教科研力度,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教科研的有关理论知识,提高教科研意识。
四、下阶段的改进措施。
1、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认真看图、学会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关注课堂效率。
2、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一题多讲,举一反三,使每个知识点能讲全讲透,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成的知识网络,追求知识的连贯性。
3、对于落后的学生,要注重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以书本为基础,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力求做到课课过关,作业天天清,抓平时,重积累,让学生循序渐进,慢慢地赶上来。
当然,本学期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活动前的组织安排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方面工作做得较少、教师和学生的竞赛活动开展得不够充分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研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二篇:20xx~20xx年第二学期怀德苑小学数学组教育教学研究总结 1700字
20xx~20xx年第二学期怀德苑小学数学组教育教学研究总结
执笔人:张 彦
一、学期教研重点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开展了《构建小学数学文化场的校本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学期工作中师生以数学素养同生共长为目标,从三个阵地、三个平台、三项评价改革着手,重点落实了数学活动课程建设,将数学文化融合于教育教学之中,把研究工作做得扎实、深透。
二、研究过程及成果总结
1、转变课堂研究方式效果凸显
(1)、活动课程建设得到重点落实。
本学期,数学研究中心组以活动课程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加强建设了数学活动课程。数学教师们选择多样的题材,如教材中的实践与应用、你知道吗以及身边实事新闻,思考并挖掘所选题材中所含的数学知识本身所特有的“内在”的数学文化内涵,围绕活动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开发,以校内研究课的形式在各年级中铺展课程建设。活动中,全体教师坚持全程参与,每一位教师各自独立设计了活动内容,《制作年历》、《我们去春游》、《小小商店》等,其中有3位教师还同时以本届世博会为活动大背景,挖掘不同视角的数学活动题材,分别从计算、方位、统计的知识角度进行了有质量的同课异构《我们看世博》。活动最后阶段数学组安排了专题研讨、互评交流活动,在后续评议活动中教师们取长补短,在活动课程建设中专业素养得到了互补、提升。
(2)、常态课诊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本学期,数学中心组以跟踪听评常态课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显著。每月一次的“专题诊断” 由学科负责人徐秋燕、于亚燕,中心组成员张彦、张睿负责,对青年教师裴蓓、黄进峰等人的课堂活动板块设计、资源处理
方式、教学语言、甚至教态举止进行了详细指导,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3)、协进组活动主动参与,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我校开展了清潭片课堂研究及专题沙龙系列活动,青年教师黄进峰和滕颖蕾主动申报执教机会,全体教师团队协作,对两节试教课进行深度评析,对上课教师进行悉心指导,顺利承担开展了片协进组活动,既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的凝聚力。
(4)骨干教师寻找更高平台磨练内功,校内发挥辐射作用。
本学期,教育教学负责人徐秋燕、学科负责人于亚燕两位老师分别承担参加了两岸三地的课堂观摩活动、常州市潜力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寻找更高平台磨练自己的内功,在校内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2、调整常规工作细节有新收获
本学期数学组在“构建小学数学文化场的校本实践与研究”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基本做法(三个阵地、三个平台、三项评价改革),但为了尝试将文化建设项目更好地融于课程教学之中,对其中一些项目的细节做出了适当调整,其中,网上口算参与率得到显著提升。本学期数学网上口算比赛采用新的评价方式,各年级按照口算题的类型和学生口算的整体水平制定等级达标制,学生有目标地、有趣味地练习口算,人人有机会参加年级口算比赛,积极推进了网上口算比赛的参与广度。网上口算与期末口算测试整合进行,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3、教师数学素养在活动锻炼中得到有效提升。
(1)命题能力在数学比赛中得到培养。
本学期,学校的常规工作“麦斯俱乐部比赛”如期进行,各级部比赛的
内容由宋丽华、张彦、张睿、蒋奕、徐秋燕等人交互设计,通过顾问室的审核通过,从骨干教师做起,培养了教师们的命题能力。
(2)培养教师善于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元素。
本学期,数学组组织进行了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编一套与十二
册课本同步阅读的数学课外读本,6月底完成了编书第一阶段工作。教师们分工合作,先从平日的数学特色资料积累、相关杂志书籍、网络等各种渠道中寻找下册的数学知识文化元素,再进行有序筛选,基本确定了各项主题,在接下来的暑期中继续后续的编书工作。这项工作,能较快地让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三、后继研究活动的思考
我们在“构建小学数学文化场的校本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独具怀小校本特色的工作策略。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忙于文化建设项目,忽视将实践思索撰写成文,影响了教师教学素养的内力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数学中心组在今后的教研组织活动中还需要教师结合校本特色建设的优势,结合各项活动,进行实践思考,找到切入点,酝酿生成一批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评选活动,让每一位教师主动发展,有时间、空间发展,内力得到提升。
+ 更多类似范文
┣ 更多二年级数学教研总结
┗ 搜索类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