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教案

时间:2024.4.8

第四单元 生命

教材分析:

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现象,几亿年前,生命出现在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地球就显示的多姿多彩,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本单元是让我们了解生命,探索生命,描绘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野草》一课,通过描写植物种子神奇的力量,让人感悟到生命的力量是巨大的,自然联想到生活中有许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琥珀》一文则以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让人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人生礼赞》则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辉煌的人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意义所在,从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来面对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生命奏响曲》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响曲”《孟子语录》一文以鱼和熊掌巧设比喻表达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关于生命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课下要求搜集资料、拓展延伸、探寻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感情朗读课文,在品读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领会语句的内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的词句,能够背诵精彩的句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关于生命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课时分配:

野草 2课时

琥珀 2课时

人生礼赞 2课时

生命奏鸣曲 1课时

孟子语录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

课题:野草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野草》通过描写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扬。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显然文章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激发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如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你还知道那些诗句?

2、诗句如此,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是绝处逢生的植物,这种不落在。。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夏衍。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汉族,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

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xx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代表作品《赛金花》、《秋瑾》、《包身工》、《上海屋檐下》等。

2.理解词语:

致密、瓦砾、意志、顽强不屈、磨练、傲然。

四、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①课文中的确有几个难读、难写的字,谁发现了?解剖(注意读音)、韧性的韧注意书写 ②(如果有说野草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师评:你还透过种子的力大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随即板书——力大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

①交流(刚才同学们都在很认真的看书,谁来共享一下?

②总结(针对同学们的回答,师直接总结)

(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2)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

(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子???

师:总结: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3.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笋的成长吗?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两种植物的生长历程?

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

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

3、那换成其他动词行吗?

4、说话要有理有据呀,请你再细细品读着几句话,说说你的理由吧。

5、“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掀翻”也给我们同样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提问:从大家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那一棵棵小草,一棵棵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的小草,周围是一片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小草们它顽强的成长着,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六、达标检测。

1.比一比,组词。

纷( ) 致( ) 坚( ) 此( ) 砾( )

粉( ) 到( ) 竖( ) 些( ) 烁( )

2.修改病句。

(1)虽然我和李晓光同窗六年,但是对他不了解。

(2)长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弯曲盘旋。

七、总结全文。

请同学们熟读全文,体会野草的品质。

作业设计:

学生熟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段落。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野草》。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四、探究新知。

(一)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里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

1、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指名读。

2、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

3、别着急,老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

4、出示资料,配乐朗读

19xx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xx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5、听到这你想说点什么?齐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读完以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心情,你会这样读,男生们,齐――

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

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以待毙吗?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帝国主义任人宰割吗?

作为当代小学生,当你看到无数革命先烈战死沙场,与敌人奋力抵抗时,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们身上好像拥有着无尽的潜能,力量,这种力是―――

(二)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离离原上草??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后用了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在此期间写下了《野草》他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写道:“第八自然段”(读一

遍)

五、拓展延伸。

1、作为和平年代得我们,生活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

2、再来读野草,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说一说。

(1)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说??

(2)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艳丽时,你怎么说:

(3)假如你是沃土中的一株矮松,你会羡慕石缝间的松柏吗?为什么?生活中有许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给同学讲一下。

六、达标检测。

将以上三题说话训练,任选一题简单地写一写。

七、总结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做一个有野草般顽强生命力的人。

作业设计:

1、写出你对文章的感悟(100字的小短文)。

2、搜集积累关于描写草的诗句。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琥珀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课文说明

的是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的形成,让人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琥珀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琥珀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出示目标。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四、探究新知。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3、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①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②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③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④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五、拓展延伸: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六、达标检测。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形近字组词。

七、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学生复述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2.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四、探究新知。

(一)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二)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三)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作者根据这块琥珀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六、达标检测。

修改病句。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3.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5.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完了,通过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说。

作业设计: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这首词在写法上,运用了想象与夸张、双关、引用神话的表现手法,借助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初步认识词的语言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音乐)

2、学生课前了解作者及文中人物资料,课文写作背景及有关事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由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词,题目是——(课件)出示题目,学生齐读课题。解题:蝶恋花是词牌名,答李淑一是标题,意思是答复李淑一。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一)字音:读准读通。

(二)理解意思,读出节奏。

1、在这首词中,你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能通过理解重点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吗?

2、指名抓重点字词理解句意。

四、探究新知。

(一)想像画面,体味诗境。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进行想像。

2、学生默读课文,画文结合,找到句子,组内交流。

3、小结过渡: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让我们伴随着这些画面,走进文中的意境之中。(课件出示动画)全班齐读。

(二)品读句子,感悟情感。

1、请大家回到文中,将那些你感受最深的字词圈出来,将你体会到的感情用一、两个词批注下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巡视,点拔。

3、请将你的自学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启发。

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检查,了解情况。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一句,一人主要发言,其余进行补充,然后小组齐读或带领全班读。(有不同感受的同学进行补充。)

五、拓展延伸。学法指导,情感升华。

同学们,刚才在大家丰富的想像中,我们走进了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师板书——境),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师板书——情),这就是我们学习诗词的学习方法。(板书“学法”),在这首词中,诗人还运用了“双关”和“神话”写作手法,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真切。就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次走进《蝶恋花 答李淑一》,全班感情朗读。

六、达标检测。

背诵诗歌。

七、教师小结:

一个“泪”字,流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表达了多少人的感情,它是对逝去亲人最深切思念的体现,它是对心中激情最痛快地倾泄,它是对心愿得以实现的告慰,它是对革命胜利最直接的赞颂,这泪,如倾盆大雨,飞洒人间。

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毛泽东诗词《七律 长征》《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和苏轼的《蝶恋花》。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生命奏鸣曲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说明过程中,作者也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身体声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个人的了重感冒,去看病的时候,医生会拿听诊器在他胸部听,然后会告诉病人气管有没有炎症,我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难道气管会发出声音吗?他和疾病有什么关系呢?别的器官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读一读,并说出前两个词语的意思。

痉挛 酣睡 黏稠 鼾音 蠕动 麻痹

(痉挛:肌肉紧张,不由自主的收缩;酣睡:熟睡)

2、课文中的“生命奏鸣曲”是指( )( )和( )等人体的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并说说他们分别是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

3、理一理课文的条理:你认为课文可以分几段?请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结构方式:总-分-总)

四、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

1.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2.学生默读思考。

3.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生命奏鸣曲”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噶。

第三层(5、6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二)品读感悟。。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有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

3.读课文的2-6自然段完成,并说出理由。

(温馨提醒:注意品味语言的特点,尤其是比喻句。)

例如:A、心脏---勤劳的鼓手,理由是:

2、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说明语言生动准确、充满趣味。

(1)比喻,体现其生动性: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

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通过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易于明白理解。

(2)准确性: (具体数据: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而不说几十下。)

3、全文小结。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生命奏鸣曲》主要为我们介绍了 心脏、肺脏、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些声音交汇在一起,组成的一支特殊的“生命奏鸣曲”,也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医生正是利用了这种声音才使用听诊器为我们症疗。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另外,作为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在语言方面本文又注意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通过具体的数字,大量的比喻把人体内这三大器官发出的声音与人的健康状态的关系说明的清楚明白,易于理解。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吗?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六、达标检测。

1、《生命奏鸣曲》是一篇(说明 )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 )( )( )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些声音交汇在一起,组成的一支特殊的“生命奏鸣曲”,也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2、本文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清楚明白、充满趣味。

3、本文采用了( )—()—( )的结构形式。

七、总结全文。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

作业设计:

查找“生命的基本功能”“生命的本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伟大的日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导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伟大的日子》。让我们走近一个充满生机的小姑娘,走进一

个盲聋姑娘不寻常的生活吧,共同感受那个唯独属于她的——伟大的日子。

3、你知道这个伟大的日子是属于谁吗?

4、那么,你对海伦﹒凯勒的了解有多少呢?

5、教师出示幻灯,简介海伦﹒凯勒。

6、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那敏锐的世界。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探究新知。

1、分段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概括段落大意。

2、给每段内容家小标题。

(1)浏览课文内容,小组内概括小标题。

(2)师生共同选择最恰当的小标题。

3、走进“生活”感受“伟大” 。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安妮﹒莎莉文的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找出稳重的句子来说明。

(2)教师指导学生来朗读这些句子,并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局的的理解,深入体会安妮﹒莎莉文对海伦﹒凯勒的特殊关爱以及她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

(3)现在大家能不不能说一说,为什么那一天对海伦﹒凯勒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伟大”?

五、拓展延伸,感受坚强“伟大”

1.幻灯出示海伦﹒凯勒的名言。

2.指名分别朗读这些句子。

3.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海伦﹒凯勒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六、达标检测。

朗读背诵海伦﹒凯勒的名言。

七、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感受到了海伦﹒凯勒坚强不屈和超出常人的意志,我们要向她学习。

作业设计:

将海伦﹒凯勒的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小同学听。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综合活动

活动内容: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学生主持,教师策划,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探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从而认识到我们新世纪的青年一代,如何来面对生命。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学生主持:通过前边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到了生命的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从而认识到我们新世纪的青年一代,如何来面对生命。

二、出示目标。

三、活动过程。

分成若干小组,组成各个小组。

科学小组——探寻生命的起源,包括人类的形成。

历史小组——追寻生命的传说。

文艺小组——搜集人生、生命的歌曲。

美术小组——抓住一物表现生命主题。

评议小组——评议生命的价值。

三、分工合作

指导学生个体选择主题,学生自行进行小组分工。如:负责创意的,负责图案设计的,负责文字设计的??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

四、创编

1.教师在学生设计中应注意指导,特别注意突出生命价值这一主题。

2.学生自由创编。

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上没完成的作品。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成果展示:

1、文艺组歌唱人生(如: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辘)

2、主持人导入。

3、学生齐诵“|人生礼赞” 制成多媒体课件。

4、科学组讲解生命的起源。

5、历史组介绍生命的传说。

6、美术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7、评议组结合事例评价怎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展示同学们的作品,把大家的意见整理进去,一定会改得精彩。再写点自己的感受。

二、写作文

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或周记。

三、批改作文

1、小组内互相批改作文。

2、注意画出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3、看看是否突出了乐趣。

四、修改作文

按照同学们的批改意见,进行修改。

五、誊写作文

六、总结

同学们互批了作文,大家的作文水平都有了提高,注意了突出中心,尽量少出现错别字,把话说通顺。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单元教后反思: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观潮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狭窄语言文字能不能在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引用藕山教育默认分类20xx0616214016阅读3108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观潮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1观潮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邓瑞玲吕继生董文清第一单元整体教学反思本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反思 第1单元

找教案观潮教学反思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和语言积累运用上一让读占鳌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1搭石搭石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0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带教学反思的

1观潮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观潮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狭窄语言文字能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17课反思

长城教学反思朱海燕长城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学生亲身体验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观潮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