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归纳之心理学

时间:2024.3.31

2011考研专业课暑期知识点归纳之心

理学

.cn 20xx年08月05日 11:53 万学海文

一、心理学统考重难点解析

1.普通心理学

1.1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分析:(1)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所以其中的基本概念、事实和理论很多都要识记,复习到很熟悉的程度才行。对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大纲体现在第一章“主要的心理学理论”中,要求是了解,比理解和掌握的要求低,但是因为是基本功的内容,所以也会考查,跨系考生需要强化一下。

(2)运用的选择题考查形式是给出现象或问题,用心理学理论解释,或者反过来,给出理论,问可以解释哪些现象。如果以简答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就要展开来具体分析了,一定要结合理论。

1.2重点难点

普通心理学的重点和次重点章节有:

次重点:一、心理学概述;四、感觉;五、知觉。

重点:三、意识和注意;六、记忆(难点);七、思维;八、言语;九、情绪和情感(难点);十、动机、需要和意志;十一、能力;十二、人格。

记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实验上,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实验心理学看,情绪和情感主要是理论部分难度较大,对每种理论的提出者,主要观点都要掌握。

1.3复习方法

首先,普通心理学是整个心理学的基础,复习时一定要以课本为主,扎实地看。不能为了方便,简单地看一本详解类的书。

其次,现在复习过一遍或两遍后,普通心理学,或者可以说整个心理学的架构可以搭起来了。整体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与意志和能力与人格三大块,每块包括哪些章节,每一章的内容又有什么,都应该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最后,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记的工作了。同时,涉及应用的知识点最好能自己举例。

2.发展心理学

2.1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经典实验研究。

(3)能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分析:(1)对发展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时,重点的概念和理论最好能记忆,次要的则能再认即可。

(2)实际上,这一点已经指出了从第四章婴儿期到第八章成年和老年期,这五章的重点,就是五个年龄阶段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性这三个领域发展的特征、理论以及涉及到的经典实验。所以,考查目标明确告诉了你什么是重点。

(3)最后考查的是应用,可能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对概念和理论一定要会用。

2.2重点难点

次重点:一、发展心理学概述;八、成年期和老年期心理发展。

重 点: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难点);四、婴儿心理发展;五、幼儿心理发展;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二章中的四大理论和四大问题可能难度比较大、尤其是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理论。

2.3复习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复习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判断主次,区别对待,即对基本理论和几个发展阶段要重点看,每个阶段在认知、语言和社会行这几个领域又是重点,次要的内容不能不看,也一定要知道。

二是以认知、语言和社会性为线索,重新理一遍内容,比如以认知为例,从婴儿期到成年老年期自己梳理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是分别以年龄发展和领域发展为线索,可以熟悉内容。

3.教育心理学

3.1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能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分析:(1)教育心理学中的重点的概念和理论最好能记忆,次要的则能再认即可。

(2)考查应用,可能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对概念和理论一定要会用。答题时要针对问题结合理论,切忌泛泛而谈,或者没有理论依据地空谈。

3.2重点难点

次重点: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重 点:三、学习的主要理论(难点);四、学习的动机;五、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的难度主要是学习理论。其中,布鲁纳、奥苏珀尔的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内容可能不太好理解,内容也比较多。

3.3复习方法

复习时,学习、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的含义、类型和作用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所以不能放过每个知识点;理论及其应用会以选择题或大题形式出题。教育心理学难度不大,记忆的内容比较多,考生反而容易忽略。第一轮后如果理解了,就可以开始背诵了。

4.实验心理学

4.1考查目标

(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分析:实验心理学就是考查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能力。前者包括了实验设计、实验范式和经典的实验,主要在选择题中考查;后者就是自己设计实验,或者对给出的实验能看懂和会分析,一般是大题中考查,最后一个综合题中涉及。

4.2重点难点

重点: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难点);三、反应时法;四、心理物理方法(难点);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学科中算是难点较大的科目。第四章中,传统心理物理法比较繁琐,但理解起来还可以;信号检测论的难度较大,需要深入理解。另外,实验设计可能对考生来说最难。

4.3复习方法

开始看书时,以理解为主要目标,一定要看懂课本。对于实验设计以及实验范式中的条条框框都能明白;经典实验的实验者、实验方法和结论要清楚。在此基础上,后面看书时进行训练和模仿,遇到书中的例子或实验设计题目,自己先思考怎么做这个实验,理论假设、实验方法和步骤、统计方法,假设结论各部分都要考虑周全,再去看经典实验或答案是怎么做的,通过这种练习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

5.心理统计

5.1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分析:心理统计主要的任务有两方面:理解概念和统计方法;知道某一题目要求用什么统计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或者反过来,会解释统计结果。

5.2重点难点

相对而言,推断统计比描述统计重要,但是考题中尤其是选择题中涉及了很多描述统计的内容。大题中考统计一般是推断统计一章的。对考生而言,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方差分析是难点。

5.3复习方法

开始学习心理统计,也是理解概念和统计方法。之后,可以先不做题,而是结合例题理解统计方法,再之后,自己练习做题,后过头理解概念和方法,如此反复进行从方法到题目,从题目到方法的螺旋式复习。

另一方面,建议大家不要把大量时间花在计算题上,尤其是复杂的计算题上,因为这是心理学考试而非数学考试。考试规则不要求考生带计算器,那么肯定不会出现需要大量计算的统计题。所以要注意计算量小的统计方法,理解原理,适当做题。

提醒大家的一点是简单的公式和常规数据要记忆。

6.心理测量

6.1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分析:心理测量重在理解概念和理论。对重点理论、测验也要记忆。

6.2重点难点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是重点,其中经典测量理论、信度、效度、误差、难度、区分度、常模、标准参照测验几部分是重点。第二章中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以及测验的应用是重点。心理测量的难点是三种新的心理测量理论。

6.3复习方法

心理测量也是考查的题目形式可以明显看出来的一门科目。比如心理测验的编制和施测、几种心理测验及其应用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就重在理解再认;重点的知识则要记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信度、效度和误差中涉及到小量计算问题,不要忽略。

二、心理学统考部分知识点简析

1.普通心理学

1.1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稳定性和变化性的问题;关于理性对非理性的问题;关于先天和后天之争。

1.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倾向于选择题】

观察法: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存在自然观察法中的主要缺点就是观察者偏差。即观察者对观察所见进行细微的扭曲,以使之符合自己所希望看到的。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系统操作自变量的变化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内在关系。 测验法:采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的形式来测量心理品质。

调查法:以提问的方式(问卷提问/访问提问),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一般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

个案法:收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个案研究方法以个案为对象的研究方法,而非指其单独的一种方法。事实上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搜集到解了个案所需资料,例如关于智力和性格的资料,需要测验法;关于家庭背景的资料,需要查调法等。

1.3主要的心理学流派:这部分内容在后面普心不同的章节中都有所涉及有不同的侧重点,教育和发展的理论部分也会用到这部分的知识,大家要多和这部分联系起来看。

1.4情绪和情感的概述:注意其含义、关系和功能等。

1.5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情绪的分类、情绪状态的分类、情感的分类。

1.6情绪理论【要学会用各种理论来解释现象。其中认知理论更重要些】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也称情绪的外周理论);坎农—巴德学说;阿诺德“评定-兴奋”说;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又叫认知-激活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2.实验心理学

2.1自变量及其控制:建立合适的操作定义;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和范围;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控制呈现刺激的方式(包括呈现时间、次序、空间位置等)

2.2 因变量及其控制:反应控制:使用规范的指导语:内容确定、简明、完全、标准化;建立合适的操作定义(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

2.3 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排除法 就是说把该变量排除在实验之外。例如排除外界噪音的影响,就可以去隔音室。缺就点是容易脱离了真实情景,结果缺乏普遍性。(这些都是很有逻辑的东西,容易想明白)。 恒定法 不能完全排除的因素就可以用此法。如实验使用不同的仪器会有误差,这样可以采同用一型号或者同一仪器。缺点一是不能推广实验结果,二是可能会与自变量产生交互作用。

匹配法 将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匹配,让每个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特点相等。这样得出的实组验和控制组的差异可以归结为实验带来的变异。但是缺点是不太实际,想把所有的特点都配匹很困难,所以一般不常用。但是大家准备考试要知道有这么一种方法。

随机化法 即把被试随即分派到每个处理组中。从理论上讲,此方法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

平衡法 采用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作用抵消。包括AB B A 设计和拉丁方设计

AB B A 设计,就是首先实施A处理,然后是B,随后B,最后A。这样就会很好地控制好顺序这个额外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处理A和B各有个在前,还有个在后面。A对B的影响和B对A的影响互相抵消了。多层次的AB B A ,就是多个AB B A 设计的结合。25 拉丁方,拉丁方的设计并不是唯一的一种,只要每行该项出现一次,每列出现一次就可以了。平时书上讲的都是标准拉丁方,也就是第一行开始按字母顺序从A排起,第一列也按照字母顺序从A排起。(这个大家稍微明白点就可以了,这个“拉丁方”的方法很重要,知道它主要目的是采用平衡的方法控制额外变量,然后知道有下面几种方阵这个点就算拿手到了。考试的时候应该不会让你排,要是需要的话随便编一种就行了)。

统计控制法 以上的几种方法可以统称为实验控制法,但是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不能采用以上方法,可以采用统计控制法,也就是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一般会采用方协差分析的方法(或共变系数分析)(这个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1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重要,可以结合实验出大题):横断研究、纵向研究(此方法为最常见的方法,是经常的考点)、聚合交叉研究。

3.2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常常考选择,掌握人物时间事件等)

4.心理统计与测量

4.1假设检验的原理(两类错误的关系)

4.2方差分析的原理

4.3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4.4经典测量理论

4.5信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4.6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第二篇: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一)  一、心理活动  (一)心理活动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个体的认识过程、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 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内容是指每个人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映象本身,而心理形式是指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结构,如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形式,情感、意志、需要与动机形式,个性特征中的能力、气质、性格形式等。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  (一)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者  (三)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四)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  三、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

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三)格式塔心理学  其创始人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派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  质和意义。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这种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七)现代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出现在20世纪初,在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认知心理学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过程。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二)  六、遗忘:  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1.遗忘的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于1879年至1884年对遗忘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以及“先快后慢”的特点。  2.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的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进程。  3.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

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4. 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5.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七、想象:  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一)想象的种类  想象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以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理想和空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  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八、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  (二)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自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九、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2. 思维的类型  (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十、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一) 情绪的分类:  1.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2.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绪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十一、意志:  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一)意志的特征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3. 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斗争的四类:双趋式动机斗争、双避式动机斗争、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三)意志品质的特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十二、需要:  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一)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  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程度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十三、动机:  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引发功能、动机的维持功能、动机的激励功能。  十四、能力概述  (一)能力、才能和天才  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  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才能。  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和结合,能创造性地完成某一领域的多种活动任务,通常被称为天才。天才是高度发展的才能。  (二)能力的分类  1.-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则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

它是顺利完成某一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创造能力则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去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 遗传与营养  2. 早期经验  3. 教育与教学  4. 社会实践  5. 主观努力心理学基础知识(三)  十五、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 生物遗传因素  2. 社会文化因素  3. 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4. 学校教育因素  5. 个人主观因素  十六、气质:  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十七、性格:  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  十八、社会态度:  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  十九、印象形成:  是指对他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即个体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的旧经验为基础进行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形成有关他人或事物概念的过程。  (一) 印象形成的效应:  1. 社会刻板现象  2. 晕轮效应  3. 首因效应  4. 近因效应  5. 投射效应  二十、人际关系:  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需要有三类: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  二十一、人际吸引:  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人际吸引的因素:  1.相似性与互补性  2.个人品质  3.接近性与熟悉性二十二、群体心理:  是普遍存在于群体成员的头脑中,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倾向。  (一)群体规范  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广义的

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不遵循规范就要受到谴责或惩罚。  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的一个特殊形式,其规范没有明文规定,而是约定俗成的,它是每个成员的行为准则。非正式群体规范的形成是群体成员在彼此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内化的过程,是群体成员相互模仿、受到暗示,在顺从的基础上形成的规范。这种规范所形成的压力,可能不被意识到。而如果群体成员对这种群体压力承受不住,就可能向其他群体逃避,或者采取偏离行为。  二十三、社会助长行为:  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二十四、社会惰化:  是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二十五、利他行为:  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如帮助他人、自觉保护环境等;  助人行为是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第二,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做出的;第三,利他行为不求任何回报,是一种真正的无私奉献;第四,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它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却不为此而计较。利他者往往不仅勇于奉献,而且乐于奉献,帮助他人可以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二十六、侵犯行为:  又称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  二十七、社会影响  (一)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  1.从众的类型  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以下三类。  (1)真从众  (2)权宜从众  (3)不从众  2.影响从众的因素  (1)个体的特点  (2)群体因素  (3)刺激物因素  (二)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  1.影响服从的因素  影响服从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命令发出者。命令发出者的权威性、对执行命令者关心、爱护、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全过程等都会影响到服从。  (2)命令的执行者。道德水平、人格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等也会影响执行者对命令的服从。  (3)情境因素。是否有人支持

自己的拒绝行为,周围人的榜样行为怎样,奖励结构的设置情况,拒绝或执行命令的行为反馈情况如何等,也会影响到个体的服从行为。

更多相关推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七章1、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填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0xx年简答题)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

辽宁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辽宁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

教师考编 心理学 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冯特是“心理学之父”非(无)条件反射: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婴儿吮吸)条件反射:机体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

旅游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填空1.旅游心理学研究范围是: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诸如旅行社、饭店、交通运输部门和景区组织在内的服务人员、管理人员、领导人员等人,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述部分:·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4条)(记忆方法:1,2对于学生;3对于教师;4对于大方面)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更好地完成教育…

专为20xx辽宁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修改版)

第一章绪论填空、单选: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18xx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

社会心理学重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119xx年心理学导论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1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

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发展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心理发展2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

心理学知识点及答案

名词解释只解释内涵简答题是什么答什么不分析分析题说明心理学原理原理的阐述简明结合案例分析给我们的启示1观察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2心理...

应用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应用心理学引论名词1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它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2基础心理学往往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有时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着重于...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