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答题套路(精华总结_全面必备)

时间:2024.4.5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答题套路(必背)

1、城市格局合理,结构合理

●集中紧凑型:城市各项主要用地较集中,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又可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大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分散疏松型: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分片、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会高一些,通常是大城市和地形限制的城市。

●集中与分散型:主城区与外围具有不同功能的组团,主城与外围组团间布置绿化隔离带。

2、功能分区明确

1工业用地

● 工业区与居住区间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 避免工业区对居住区的干扰、污染。如风向的上、下及绿化防护隔离带、排放污水设在河流的下游,且在居住区的一端。

● 工业区中对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应接近生活区。电子、缝纫、手工分散在居住的独立地段,机械、纺织在城市边缘独立地段。 ● 工业区与居住区具体布置中、应有利于职工步行上、下班,同时考虑便于开辟公交路线,使交通负荷均衡,但工业与居住区若离若即,避免单间交通,防止工业区包围城市。

● 工业区注重运输联系:

※耗能:年运量10万t以上的,并直接来自铁路的货物,应敷设铁路专用线,或设置工业编组站。

※注意进线方向,避免进入工业区的主干道垂直直交。

※铁路货物接近工业区,并按需要分设几处。

※减少中转运输、减少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 沿江靠河的工厂:

※主要有造船厂、造纸厂、木材厂、化肥厂、印染厂等。

※注意岸线的合理利用。

※对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工厂,可远些,以免占用岸线。

● 沿对外交通的工厂: 考试大№注册城市规划师

※通常在城市边缘地段,合理组织工厂出入口厂外道路的交叉,避免过多干扰对外交通。

● 隔离工业

※远离城市的独立地段。

※化工、冶金业工厂与城市保持距离,设防护带500-800米以上。 ● 有协作的工厂

※就近集中布置,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转运、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形成产业链。

● 旧城区的工厂:

※分散几处的、要调整集中或创造条件迁址新建。

● 盆地、峡谷地段:

※静风频率高,不宜摆放污染工业。

2居住区

● 良好地段给居住

● 避开洪水、地震、滑坡、沼泽、风口等不利条件。

● 少占农田。

● 靠近就业地点。

● 城市规模小时集中布置,规模大时,分散布局,并留有余地。 ● 指标。

3仓储区

●小城市可单独布置在城市边缘。大、中城市应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不宜过分集中

●危险品仓库设在远郊独立地段,避免运输时穿越城市。

●冷藏库有异味,污水,设于郊区河流沿岸

● 蔬菜库:市区边缘通向市郊的干道入口处

● 燃料及易燃材料库:设在郊区独立地段,大风季节城市下风向或侧风向 ● 油库:离开居住区、变电所、重要交通枢纽、机场、大型水库及水电站、重要桥梁、大、中型企业、矿区、军事设施,最好在地形低处,并有防护林带。 ● 用地比例不宜过大,过小。

● 物流中心在城市外围环路与通往其它城市的高速公路。

4公共设施用地

● 商业中心接近服务人口的分布重心,大城市不止一个中心,还有副中心? ● 所处位置的道路性质不应为交通性干道

● 科技、高教区附近可就近安排高新产业区,便于功能衔接

● 直接服务于市民的公建设施(图书馆、科技馆),靠近居民区及科技、高教区

● 用地指标规范

5艺术性

● 利用好各自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高地、山丘、河湖、水域,将其作为总体布局的视线和活动焦点,创造出平原、山地和水乡等各种城市的特色。 ● 利用山川河湖、各胜古迹、园林绿地、历史文化区,充分体现城市美学,形成城市景观的整体骨架。

● 道路、桥梁的布置能很好地与山势、水面、林木相结合,创造出城市的艺术风貌。

● 注重城市中心和干道的城市景观定位,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心和城市干道的艺术面貌。

● 组织有秩序,有韵律的城市轴线,集中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和特色。 考试大№注册城市规划师

● 注意反映地方文化特色,避免破坏水系和大拆大改的线型等,保护好历史遗产文化区等。

6绿化

● 用地比例、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35%,绿地率>30%,主干道绿带面积>20%,次干道绿带面积>15%,小区绿地1ha.0.5㎡/人,小游园0.4ha.1㎡/人,组团绿地0.04ha.1.5㎡/人。

● 风景区内不得安排污染工业,避免过度开发。

● 绿化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均匀,绿化面积>70%

● 绿地形成点、线、面的整体特点,形成完善的绿地系统。

● 河、海、湖、铁路的防护林带宽度>30m,污染工厂>50m的防护林带。 7对外交通

※铁路应从城市边缘通过,不得分割城市过于零碎。

客运站 客运站在大城市可能有多个,设在中心区边缘,距市中心2-3km,中、小城市设在城区边缘,通过式。客 运站必须与城市主干道相连,协调好市区公交,长途汽车,商业服务,注重市内换乘,直接通达市中心及汽车站、码头、地铁可直接引入客运站。

货运站 中、小城市只设一个综合性货运站、物,大城市按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段,设在市区外围。到发为主的综合性站物,接近货源或结合货物流通中心布置,不为本市服务的设在郊区。危险品设在市郊,并有安全隔离地带。 编组站 留有发展余地,一般设在铁路干线汇合处,避免被专用线,货场,工业,仓储包围。保证主要车流方向有便捷的线路,折角车流最少。会让站、越行站、间距约8-12km。

港 口 选址避开水上储木场、桥梁、闸坝、水源保护区。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留出生活岸线。应有疏港大道。水深10m可停万吨船舶。石油作业区在城市、港区、锚地、重要桥梁的下游。造船厂应划定专门水域、陆域。

机 场 选址布置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相切最小5-7km,通过15km,距市中心10-30km。30min以内,专用高速公路相连。与编组站保持适当的距离。机场宜适度集中,不应分散建设。

公 路 高速公路的设计时100-120km/h(山区60km/h)。特大城市布置高速公路环线联系各条高速公路,并与城市快速路网衔接,不能穿越市中心。中、小城市应远离城市中心,采用 立交,以专用的入城主干道接入城市。高速公路应与城市快速路相连,一般等级公路应与城市常速交通性干道相连。特大城市宜与城市交通密集地区相切而过,不宜深入区内。公路与城市道路各成系统,互不干扰,与城市不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定的入口处与城市道路连接。公路不能作城市干道。公路等级及横断面形式是否相符、合理。大城市设多个公路客运站,设在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

中、小城市设1个公路客运站。客运交通枢纽必须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有方便联系,可采用立体交叉。

公路货运站 日常生活用品的—-中心区边缘

工业产品、原料—-工业区、集中

与铁路、货运站、货运码头相联系、附

8城市道路

※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符

● 交通性道路两侧及两端,不应安排生活性用地(居住、商服中心、公建)。避免安排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尽可能选线直捷,两旁布置为开敞绿地。 ● 生活性道路两侧不应安排大、中型工业、仓库和运输枢纽。

● 城市各级道路应充分结合地形,与城市绿地、水面、城市主体建筑、城市的特征景点组成整体。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通道。

● 城市道路的选线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 道路系统规划应系统完整,分级清晰,功能分工明确,不仅满足交通联系要求,也要满足发生自然灾害时的紧急运输。

● 交通在道路系统中的均衡分布。

● 避免单一通道,应提供两条以上的路线(通道)为使用者选择。

● 城市各部分之间(中心、工业区、居住区、车站、码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 城市各组团、分区间要有必要的干道数量联系。

● 商业中心、体育场、火车站、航空港、码头等集散点附近的道路网要有一定机动性,可为地震时提供绕行道路并留有发展余地。

● 内密外疏(中心区、外缘;商业、工业)

● 支路在内的道路用地面积率20%以上

● 满足不同功能交通的不同要求

● 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不超过4-5条,交叉在60°-120°间,不组织多路交叉口,避免错口交叉。

● 城市出入口道路与区域公路网有顺畅联系。

● 与铁路站场、港区码头、机场有方便联系。

● 铁路与城市道路的立交应保证城市干道无阻通过。

● 避免过境交通直穿市区,避免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区。

● 旧城路网规划,充分考虑旧城历史、城方特色和原有道路网形成发展的过程,切勿随意改变道路走向,对旧街道与名胜古迹要保护。

● 适当的路网密度8-15% 道路用地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8-15%,200万以上的人口可15-20%

适当的道路面积率20-30%

道路间距 快速路(≥80)1500-2500m 宽度60-100m

主干道(40-60) 700-1200m 宽度40-70m

次干道(40) 350-500m 宽度30-50m 考试大№注册城市规划师

支路(≤30) 150-250m 宽度20-30m

● 立体交叉主要设置在快速干道的沿线上

● 交叉口附近不设公交站点,转角半径。主干路车速为25-30,半径为15-25。次干路车速20-25,半径为8-10。支路车速15-20,半径0为5-8。单位出入口车速为5-15,半径为3-5。

※道路横断面 一块板适应“钟摆式”。

两块板:交通性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

三块板: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客运干道

四块板:投资大,运行通力低,不经济

道路间距 快速路(≥80)1500-2500m 宽度60-100m

主干道(40-60) 700-1200m 宽度40-70m

次干道(40) 350-500m 宽度30-50m

支路(≤30) 150-250m 宽度20-30m

● 立体交叉主要设置在快速干道的沿线上

● 交叉口附近不设公交站点,转角半径。主干路车速为25-30,半径为15-25。次干路车速20-25,半径为8-10。支路车速15-20,半径0为5-8。单位出入口车速为5-15,半径为3-5。

※道路横断面 一块板适应“钟摆式”。

两块板:交通性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

三块板: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客运干道

四块板:投资大,运行通力低,不经济

● 平面环形交叉口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

● 互通式立交净距 车速 80 60 50 40

1000 900 800 900

※停车设施出入口宜在次干道上,不得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公交停靠站及桥隧行道处,如需在主干道设出入口,应远离干道交叉口并用专用通道与主干道相连。 ※城市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有两条对外放射道路。

9市政公用设施工程

※给水

● 为保证供水安全,城市应有无期备用水源

●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上游1000m,下游100m的水域,严格控制。

● 地表水取水点宜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清洁河段,设在河流的凹岸,主流靠岸的窄河段内

● 干管间距500-800m 连通间距800-1000m

※排水

● 截流式含流制适旧城改建

分流式适合于新城,矿区,不完全分流制不适用于地势平坦,多雨积水地区 ● 污水处理厂选址

设在地势较低处、水体附近、集中给水水源和城市的下游,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厂址与城市、工厂生活区应有>300m的距离,并设卫生防护带,尽可能与回用处理后的污水的主要用户靠近。不宜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靠近公路、河流、厂址有良好的水电供应、双电源。

● 管道定线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地下构筑物交叉。

● 污水干管不宜设在快车道下和狭窄的街道下,通常在人行道、绿化带、慢车道下,超过40m,两侧设污水管道。

● 避免设雨水泵站,不宜在快车道和交通量大的干道下,应在人行道或草地带下,雨水口间距25-60m。

※供电

● 火力发电厂:利用劣地或三类工业用地,靠近负荷中心,用地15-70ha。燃油电厂一般在炼油厂附近。电厂铁路专用线应减少对国家干线的影响。足够的贮灰场,容10年的贮灰量。留有适当的出线走廊宽度。

● 核电厂:靠近负荷中心,半径1km为隔离区,周围不能有化工炼油厂、水厂、医院、学校良好的公路、铁路、水上交通条件。

● 区域变电站:接近负荷中心,架空线走廊同时布置。110-500kv变电所 标高宜在100年一遇的高水位上。

35kv变电所 标高宜在50年一遇的高水位上

供电半径 35kv 5-10km

110kv 15-30km

220kv 50-100km

10kv 500m

● 配电所:容量<630kv.a 一般2名

● 高压线路规划:保证安全距离,对接近电台、飞机场的线路。不宜穿过中心区、人口密集区。避免占用工业、居住备用地。避免在高大乔木成群的林带通过。高压走廊不应设在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远离空气污浊的地方,减少高压线段的

转弯次数。

走廊宽度 500kv 60-75m

330kv 35-45m

220kv 30-40m

110.66 15-25m

35kv 12-20m

※燃气

l 煤气厂 靠近生产关系密切的工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0t/㎡,有避开高压线路的安全间隔地带。考虑机场净空区,电台和通讯设施防护区,名胜古迹等无污染间隔要求。

l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选址在城市边缘,与服务站的平均距离<10km,全年最小频上风侧,具有良好的市政设施条件,运输方便,远离名胜古迹、油库、桥梁、铁路枢纽、飞机场等。

l 调压站 供气半径:0.5km

l 瓶装供应站:供气规模以5千-7千户为宜,不超过1万户。供气半径0.5-1.0km,用地面积500-600㎡(600-700㎡)

l 管网规划:

低压一级 范围2-3km

中压一级 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保证的地区

天然气中压b二级 街道狭窄、房屋密集的地区

三级管网 情况复杂的大、中城市

※供热

l 热电厂:靠近热负荷中心,输运距离3-4km,留出足够的出线走廊宽度,一般一条管线3-5m宽度,有防护带。

l 供热管网:靠近负荷中心和大用户,避开主干道,繁华街道,人行道下面。

l 热力站:10万㎡供热能力,面积300㎡,若同时供应热水,还要加50㎡。一个小区一个热力站。

※通信工程

l 邮政枢纽:火车站一侧,靠近站台,不宜面临广场,不宜同时有两侧以上临主要街道,有方便出入枢纽的汽车通道。

l 邮政局:闹市区、居民、公共、交通便利。

l 电话管道:人行道下,若无法,可在非机动车道下。

※环卫

l 公厕:广场、主要交通干道道路两侧,车站、码头、展览馆、公建等附近,风景区、公园、市场、大停车场、体育场馆。主要繁华街300-500m 一般街道750-1000m

新建居民区300-500m 未改造的100-150m

※防灾

l 易燃工厂、仓库设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

l 消防站

规模:5万人以下设1处消防站,责任区4-7k㎡

ⅰ级 6-7辆 3000㎡

ⅱ级 4-5辆 2500㎡ 责任区中心附近

ⅲ级 3辆 2000㎡

设于交通便利的地点,如城市干道和十字路口附近,与医院、小学、幼托,保持50m以上距离。与危险品单位保持200m以上的间距。

l 消防栓:间距≤120m ≥60m(道路) 双侧设

※抗震:抗震疏散通道>15m 1.0㎡/人.6° 增1°.0.5㎡/人

※防空:战时留城30-40% 按1.5㎡/人,居住区按总㎡的20%

居住区按总投资的6%。 10近远期规划

l 滚动开发

l 协调、不能过于集中或扩大规模

11审批程序及单位

l 直辖市报国务院审批

l 省府、人口百万、指定城市由省政府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l 其它设市城市报省政府审批。

l 市管辖县报市政府审批。

l 开发区总体规划由开发区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报送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镇体系规划

一、查看相关数据

1、风玫瑰

l 污染工业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居住区位于下风向。

l 注意当地静风的频率,尤其是盆地或峡谷的城市。在静风或谷地地区,加上山坡气流下沉,出现逆温层现象,有害的工业烟气滞留或扩散缓慢,加速环境污染。

2、图例:图上标识与图例相符

3、比例尺:1:50万-1:10万 重点地区示意图1:5万-1:1万

4、成果:文本、主要图纸。

附件: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基础资料汇编

5、编制资质:乙级以上单位

6、人口规模

7、城市化水平预测:注意“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避免过高现象。

一、 产业空间布局

1、划分经济区:以组织不同地区间的分工与协作,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结合,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

2、产业发展

l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旅游、海岸、矿藏

l 劳动力:数量、结构

l 经济技术基础:差的不宜建高技术园区

l 区域交通条件:电厂、钢厂等高能耗大户的原料运输

l 地理位置:接受大城市的辐射

l 产业分布:集中、适宜分布、形成产业链、避免重复分散建设 l 协调:产业符合环境、生态及周边协调要求

二、 中心镇选取

1、数量:一般不超过2-3个

2、选取:具有重要职能的城镇

3、位置:适宜、均匀、符合区位条件

三、 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1、发展方向 依托区位及经济优势,避开限制

发展带利用交通、自然条件好的区域,

有利于城镇群的形成

2、结构:点轴式、增长极核式。起到联系、带动、辐射作用,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3、等级、规模 中心城市规模不宜过大

中心城市与重点镇级差不宜偏小

不应缺乏中间层次

4、发展轴线:主要轴线穿越区域城镇发展条件最好的部分及尽可能多的城镇,体现交互作用阻力最小或开发潜力最大的方向。

5、区域定位:规模适宜,位置不相重叠。考虑未来一定年限内的新设城镇。

四、 交通组织

1、路网疏密 不宜过疏、过密

有与发展轴垂直的交通

2、联系 交通联系必要的城镇,且不受行政区界的影响。

道路连接等级不宜过高、过低(城市间高速路、城镇间公路)。

不宜过分追求环路。

有些公路无必要及可行性或经济不允许,不必修建

不能只有高速路,而无公路连接。

3、高速出口 预留恰当

有快速路,公路相连

4、过境交通:不宜穿越城市中心

5、机构设置 机场端净空不宜飞越市区。

跑道轴线方向避免穿越市区,最好与城市侧面相切。

与市区距离10-30km,且有专用高速路相连。

机场跑道中心与市区边缘的最小距离5-7km,若轴线通过城市,则15km。 多座城市共用机场。

五、 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

水厂、污水处理厂共享,容量合理,位置恰当。

辐射范围适宜。

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不造成污染。

1、区域变电站:接近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架空线走廊设定。

2、火力发电厂:靠近负荷中心,铁路专用线减少对干线的影响。水源充足,留有适当的出线走廊宽度。服务半径适宜(见总规)

3、教育:小学r<500m;幼儿园r<300m;中学r<1000m。

医疗设施:每10万人设一所医院,避免重复建设。

4、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污染、扰民、位置,灾害隐患,过多占用基本农田等。

一、 制约因素

1、资源短缺 土地、水资源缺乏,耗水工业不宜定位,城市规模不宜很大。 电资源缺乏,高耗能产业不宜布局。

其它资源缺乏,相应的配套产业不宜布局。

2、灾害 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的避让。

对历史遗产保护区的避让。

3、防洪 不宜在易淹没地区布置和利用

不宜在滩涂地布置项目

4、盲目性: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的盲目发展

5、土地 不宜过多占用基本农田

在丘陵、荒地上选址

5、安全:相邻地区的不安全因素的考虑

控制性详规

一、 查看相关数据

1、风玫瑰

2、图例:图上标识与图例相符

3、比例尺:一般为1:1千---1:2千

4、成果 文本(附图则)

5、资质

6、道路坐标

7、场地、道路的比例 总的用地比例

8、任务书的格式

二、 深度

1、用地性质:分至小类进行标注,且按规范进行分类

中、小学、邮政所、派出所归属居住用地,以居住为主的干休所归入居住用地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

露天矿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

村镇公路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

电厂、煤气厂计入工业用地。

殡葬设施用地属市政公用设施。

绿地 公共绿地 公园

街头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园林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公安局、分局归入公共设施用地。

建设用地9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

2、道路:到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变。

3、管线:走向、管径、用地界线。

三、规定性指标的控制。(性面密高退、容绿交停配)

1、用地性质:标明性质代码准确

2、用地面积:适中、符合规模要求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ⅰ:60.1-75.0(㎡/人 )

ⅱ:75.1-90.0(㎡/人 )

ⅲ:90.1-105.0(㎡/人 ) ⅳ:105.1-120.0(㎡/人 )

规划人均单项 居住:18-28.0(㎡/人 )

建设用地指标 道路广场:7-15.0(㎡/人 )

工业:10.0-25.0(㎡/人 )

绿地(其中公共绿地):105.1-120.0(㎡/人 )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居住 20-32(%)

道路广场8-15(%)

总60-70% 工业 15-25(%)

绿地 8-15(%)

3、建筑密度:居住小区<30%

4、建筑高度:与周边协调、与指标相符

5、绿地率:街头绿地70%

6、交通出入口:符合规范

基地通道出口 距交叉口≥70m,距非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引桥、地铁出入口边缘≥5m, 距公交站台≥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废人等建筑物出入口≥20m。基地通道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人口密集的建筑基地 基地至少一面临城市道路、且≥l的1/6,至少有2个以上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避免直对交叉口,前有空地,有绿化、停车。

7、停车泊位 公共中心:机动车0.3/100㎡ 非机动车0.3/100㎡ 商业中心:机动车0.3/100㎡ 非机动车0.3/100㎡

集贸市场:机动车0.3/100㎡ 非机动车7.5/100㎡

医院门诊:机动车0.2/100㎡ 非机动车1.5/100㎡

酒店:机动车1.7/100㎡ 非机动车3.6/100㎡

8、配套公建 小学:服务半径<500m,教学楼冬至日 >2h的日照。12班:≥6000;18班:≥7000;24班8000。

中学:服务半径<1000m,教学楼冬至日 >2h的日照。18班:≥1100;24班:≥1200;30班1400。

托幼:接近公共绿地,服务半径<300m,层高<3层,三班以下可混合,但出入口单独,四班以上独立设置。

配套公建 托儿所:4班:≥1200;6班:≥1400;8班≥1600。

幼儿园:4班:≥1500;6班:≥2000;8班≥2400。

医院:10万人设一所医院 15000-25000 交通方便,环境较安静地段。 公厕:每1000-1500户一处。

垃圾转运站:0.7-1k㎡设一处,每处>100㎡,与建筑物的间隔不应小于5m。 公共停车场:设于居住区,小区人流集中地段。

建设用地性质变更

要点:(1)用地性质;(2)用地位置;(3)能否变更;

(4)批准单位; (5)程序;

具体: 用地性质与规划用地性质不一致时,为了合理使用城市土地,才能变更。 调整、变更是否经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并报市政府批准,位于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经省政府和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1、不得新征土地或利用不符合规划用地性质的用地进行安置。

2、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

3、城市市政基础设施。

4、公开拍卖取得土地使用权的。

5、绿地(规划、小区、公园、现状、道路绿地)。

6、特殊用地不应改为居住、经营性项目用地。

7、小于4h㎡的仓储,不应改为居住用地。

8、工业区不宜插建居住,化工用地不宜改为居住用地。

程序:1、城市规划行政主管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规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核,并报请市政府批准(成其是重要地段)。

2、向××发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提出规划设计条件。

4、××申请立项。

5、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6、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

7、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8、审核建设方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审核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要点:(1)工程名称;(2)审核一致性;

具体审核:

l 工程名称应与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的名称一致。

l 审核方案的指标与项目以前有关审批文件一致。

主要是:建筑性质、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化率、配套指标(千人指标)、户数、停车位数量、市政配套设施

l 审核是否符合:建筑间距、退界、退线、交通组织、防火、绿化、景观(建筑风格)、文物保护、日照

l 审核图纸内容与文字表述的指标是否相符

l 审核图纸标示的布局、层数是否与平、立、剖相符

l 不同使用性质或使用单位的建筑时,应在总平面图上明确各自的用地范围

l 层高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l 邻近保密单位应征求安全保密部门的意见

违法建设的检查

要点:(1)确定违法性质;(2)按程序执行

具体:违法建设 1、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违反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超越或者变相超越职责权限核发规划许可证件。

4、有关部门非法批准进行建设的。

l 违法占地 1、集体土地改变为建设用地,须由建设

单位根据计划部门批准的立项进行征地,将土地所有权性质改变为国有土地后,才能申请规划用地许可证。

2、占用耕地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由市政府审批,超过35ha由国务院审批。其它>70ha

l 检查的依据:<<规划法>>第39、40、41条。

l 检查的程序 1、立案阶段;

2、处罚审批阶段;

3、制作行政处罚书和送达阶段;

4、结案阶段。其中听证标准:对公民处1000以上,法人超30000元以上罚款,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l 建设工程的规划监督:办理<<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 通知书>>验灰线、验正负零、完工审核、竣工规划验收。

l 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建设项目的选址

要点:(1)性质;(2)规模;(3)布局;(4)经济;(5)实施;

(6)安全;(7)文保;

一、用地性质 1、避开与项目性质不符或不相容的城市公益设施现有或规划用地。

2、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相容的用地性质,与周边性质相符。

3、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改变用途。

4、注意选址的重复性。

二、用地规模 1、建设规模符合拟选地址的容量。

2、建设规模不超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及生活设施的配套要求。

3、建设规模周边交通、道路、通信、能源、防灾规划的衔接、协调。

4、使用农村土地或宅基地的建设项目还要注意安排被动迁的农民、居民的安置问题。

5、用地规模与建设规模相匹配。

三、布局:1、符合场地坡度要求 铁路0-0.25% 机场0.5-1%

居住0.3-10% 工业0.5-2%

2、选址不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生产或存储易燃、易爆、剧毒物的工厂、仓库等项目,以及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的项目,应该避开居民密集的市区。

4、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该避开水源保护地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避开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

5、产生放射性危害的设施,要避开市区和居民密集区,并设置防护工程,妥善考虑事故处理措施和废弃物处理设施。

6、节约土地,尽量不占,少占近郊的良田和菜地,尽可能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合理调整使用土地。

7、港口设施综合考虑城市岸线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证留有足够的城市生活岸线。

8、铁路货运干线,编组站,过境公路,机场,供电高压走廊及重要的军事设施应当避开居民密集的城市市区,以免割裂城市,妨碍城市的发展,造成城市有关功能的相互干扰。

四、经济性:符合市场经济规划和建设成本最小化。

五、安全:环保、防疫、消防、交通、绿化、河港、铁路、防汛、农田水利、军事、国家安全的要求。

六、文保: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的要求和避让。

七、实施:1、拆迁安置方式;2、分期建设方案;3、市政设施建设;4、留有余地;

分区规划

要点:(1)原则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

(2)市、区极公共设施的分布及用地规模。

(3)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

(5)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走廊的确定。

(6)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区的用地界线。

(7)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成的保护要求。

具体:

l 查看风玫瑰、图例、比例尺、计算相关数据。分区功能是否符合总规要求,能否指导详规的编制。

l 人口布局和总量控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总规布局和人口布局的大要求。 l 分区中心、地区中心、居住区中心、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规模大小是否适中,布局是否合理。

l 城市道路、绿地、对外交通系统是否符合总规要求,与周边的协调。 l 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的划定是否合理,控制要求是否明确。

l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合理、是否适合近、远期发展的要求,容量是否合理,用地是否已界定。

l 是否符合城市人民政府的意见。

居住小区规划

一、查看相关数据

1、风玫瑰

2、比例尺 1:500-1:1000

3、图例

4、承接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

布局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二、总体布局: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1、协调:布局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影响区(工业、交通)结合得较好、自然,与城市的关系造成不同的出行方向的合理性。

2、功能:划分明确,中心绿地及公建服务设施选址准确,位置得当。

3、组团:划分合理,结构清晰,分布均衡。将组团间消极空间设计为绿地、停车场,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美化了环境,方便了小区居民。

4、整体空间形态:建筑布置规整而富有变化,形成多样而相得益彰,顺应外围自然景观,使小区内绿地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小区景观设计的均好性。

5、城市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住宅布置

l 住宅间距合理,朝向满足气候的影响,不低于大寒日照1小时的标准。 l 消防间距(6、9、13)符合要求。

l 中、高、低层住宅的位置恰当,形成错落有致的小区景观轮廓线。 l 住宅户型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l 联排式住宅取30m左右,多层住宅高标准,4层以上的电梯、无电梯住宅不超过6层。

l 住宅形势活泼中,便于标识,利于景观及认知。

l 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

一、 配套公建与公共活动中心

1、内容:配套设施齐全,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残废人通道,坡度<2.5%,宽度>2.5m。

2、位置:分布合理,配建公共停车场(库)。

3、面积:与人口规模相适应。

4、服务半径:小区400-500m,组团级150-200m。

5、交通流量:交通方便,人流集中,符合上、下班走向。

6、协调:小区中心宜与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自然景观的河湖水面。

二、 道路交通

1、道路结构

●路网清晰,主次分明,地震六度以上的地区,考虑防灾救灾。

●与城市道路的接口交角>75°有利于交通组织,至少两个出入口。

2、居住区出入口

●景观广场的设计合人行和车行非常有序,强化小区主入口的形象和功能。 ●机动出入口间距>150m,人行通道80m。

3、停车场的停车数量及位置

●按0.5个/100㎡计。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集中布置有利管理,有利于组团绿地及宅前步行环境形成。

4、等级

●小区级车行道9m以上,居住区级红线宽20-30m。小区级车行道5-8m,组团级3-5m,宅前路>2.5m。

5、要求

●避免过境道路,城市主要交通性主、次干道,通过小区。进入组团的道路,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道路不应过分平直,有一定曲折,但不圩回,达到通而不畅的效果。有利于居民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 尽量人车分流,设有步行系统。

● 尽端路<120m,设12×12回车声。

● 建筑>80m设底层人行通道,沿街>160m设底层消防通道。

六、绿化系统和景观

1、绿地率:不宜偏小,新建小区>30%,人均公共绿地组团0.5,小区1㎡/人,居住区1.5。

2、集中绿地:至少1/3不在建筑日照阴影内,绿化面积>70%。

3、绿地布置与景观创造:由点、轴串起若干组团中心绿地,形成系统的绿地结构,充分体现小区内景观设计的均好性。

4、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

七、市政设施:水平排序:电力管线(电信)、煤气、热、给水、雨、污。垂直排序:电信、热、<10kv电力、煤、给、雨、污。

● 锅炉房

● 煤气调压站:负荷半径500m

● 变电室: 负荷<250m

● 地下防空室:以地面建筑面积2%配建,出入口宜设于交通方便的地段。 ● 垃圾转运台:0.7-1k㎡设一处,>100㎡,间隔>5m。

● 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70m。

一、 景观

沿街立面,整体形象,增强社区认同感。

二、 经济技术指标

三、 管理:封闭物业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一、道路规划基本要求

1、●城市各级道路划分各区、组团、用地的分界线。

●城市各级道路联系各区、组团、用地通道。

●城市道路选线有利于组织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2、●道路功能与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

●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布局合理,尽可能地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输,尽可能减少跨越分区域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每一种交通需要,应提供2条以下通道。

●市中心、工业区、居住区、车站、码头有便捷的交通。

●组团、分区间要有必要的干道数量联系。

●商业中心、体育场、火车站、航空港、码头等附近道路网有一定的机动性,当疏散人流提供绕行道路,留有发展余地。

3、●中心区道路密度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道路网密度大,工业区较小。 ●有利实现交通分流。

●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不超过4-5条,交叉角60°-120°。 ●公路不能和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相混淆。

●城市出入口道路与区域公路顺畅的联系和良好的配合。

●道路系统与铁路站场、港区码头、机场联系方便。

●铁路两旁都有用地的城市,立交设置至少应保证城市干道无阻通过,必要时没人行立交。

4、●道路的布局尽可能使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

●道路走向最好东偏北15°,避免正东西向,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

二、道路系统规划图

1、●平面图标出干道网(道路网)的中心线线形及控制点的位置、坐标、高程、平曲线半径、广场和交通设施用地、位置。

●交叉口形式和平面形状规划,1:2万-1:5千。

●横断面图标出红线控制宽度,断面形式及标准横断面。尺寸1:500-1:200。

三、公交站场

1、换乘枢纽安排3条以上线路的到发站。

2、一第线路安排4-5个停车位。≤1000㎡。

3、r=300m时,覆盖面积50%。r=500m时,覆盖面积90%。

4、同向换乘<50m,异向换乘<100m,对置设站错开30m。停靠站应从交叉口相应后退一定的距离。

5、交叉口,换乘d<150m,不得大于200m。

6、快速路、主干路、郊区双车道公路上的停靠点不占用行车车道、采用港湾布置,市区公交港湾停靠站长度至少2个停车位。

7、长途客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设公交车站

8、公交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换乘。

9、公汽首未车应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1000-1400㎡。

10、调度中心工作半径<8㏎,500㎡。

四、道路设计

1、一般主干路小型车道选用3.5m,大型车3.75m,支路3.0m。

2、双车道7-8m,四车道14-15m,双向4车道合理。

3、与其修筑超过6条以上的车道,不如改善交通集散点的布局或开辟平行的交通路线来分散交通。

4、行驶公交车的一块板道路次干路,其停靠站附近单向车行道最小宽度停一辆公汽,同时通行一辆大汽车,考虑适当的自行车道宽度。

5、人行横道最小宽度4m,通常4-10m。

6、主干路旁不应设置路边停车带,次干道设置应布置为港湾式,或设分隔带与车行道分离,支路旁也为港湾式。

五、交叉口设计

1、在城市立体交叉口和跨河桥梁的坡道两端,隧道进出口外30m,不宜设平面交叉口和非港湾式公交车站。

2、停车场出入口距入行 >50m,交叉口>80m。

六、步行交通

1、步行交通设施应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2、主干路、次干路

3、行人横过快速路

4、商业步行区与次干路距离<200m,步行进出口距公交站<100m,间距<160m。

5、步行道路10-15m,宽、小型广场,每平方米0.8-1.0人。

6、步行区附近有p,距出入口<100m,<200m。

规划设计条件的给定

要点:(1)性质;(2)规模;(3)布局;(4)退线;(5)退界;

(6)间距;(7)日照;(8)交通;(9)绿化;(10)市政;(11)景观;(12)文保;

(13)无障碍设计;

一、明确用地和建筑性质

●确定用地面积和范围(包括代征道路及绿地面积)

●确定建筑性质

二、明确土地使用强度

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符合规划,微波通道,机场净空控制要求。

建筑间距:保证日照、消防通道。

容积率:

三、明确市政配套设施要求

1、道路:红线宽度,内外交通组织的要求。

2、交通出入口:方位

3、公交站场:

4、停车场:设置停车泊位

5、退后道路红线

6、后退道路、铁路、江、河的距离:退后边界符合相邻空间权益,满足间距要求。

7、相邻高压走廊的退后要求。

8、配建地下人防工程。

四、明确绿地配置要求

1、绿地面积

2、绿地率

3、 人均绿地

4、防护、隔离绿地:生产、生活区间的卫生防护要求,邻近水源保护区的要求。

五、明确名城保护、风貌地段、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区的要求。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符合规划要求。

2、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规定。

3、风景名胜区内规定。

六、必须代建的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等配套要求。

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保证,人防配建设施。

七、建筑造型、标准、风格、色彩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建设项目色彩、形式、满足景观、城市设计要求。

八、提供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应拆除的旧房范围界限。

九、提供统一的坐标,标高和比例尺。

更多相关推荐:
城市规划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

1居民区产生的原因: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城市产生的原因: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3城镇化的定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

城市规划工程师20xx年工作总结

骄傲的20xx20xx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也已来临,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按照公司的要求,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20xx年,公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在一步步的壮大,与…

城市规划总结

马文亮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纲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世纪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城市的职能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

城市规划设计师工作总结

尊敬的院领导:您好!20xx年即将过去,感谢又一年来您对我的关心和指导。对我来说,这些点点滴滴不是流水无痕,而是铭刻在心;同时也要感谢同事们的协作和帮助,在公司这个大家庭里能够经历这一年的分分秒秒,我深感幸运!…

城市规划实习总结

寒假实习报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这个寒假,我在上海联合建筑有限公司南阳分公司实习了一个月。目的在于使我了解城…

城市规划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城市规划人员个人工作总结我九四年七月入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在前一阶段的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央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党章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

城市规划个人年终总结

20##年个人年终总结市政室:##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步入规划设计院也已两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多数情况下,如今的自己都与以往不同,工作的忙碌使得自己不再像以前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开始变得开放,问题不在于…

城市建设总公司工作总结

城市建设集团公司20xx年度工作总结一20xx年任务完成情况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年初市委提出的城市建设总体目标紧紧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

山地城市规划案例总结

山地城市概念山地城市是广义的概念山地包括地理学划分的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它们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其中山地约占33丘陵约占10高原约为26山地城市是指城市主要分布在上述山地区域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地区迥然不同的...

城市规划综合实习报告

淮阴工学院综合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习单位成绩城市规划规划1102班宋文静一实习目的1在已经初步掌握规划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院城乡规划局所等相关实践单位的实践...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实践线索总结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实践之线索概要总结119世纪末以前城市规划实践立法及理论探索是以工人居住及城市卫生为导向代表性事件包括三个规划理论设想欧文在1817年给解放制造业穷人文员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新协和村的理想居住社区计...

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综合社会实践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实践的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等实际运作工程了解我国城市规划体制巩固所学理论进一步培养学生作为城市规划师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实习任务了解城市规划设...

城市规划总结(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