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3.27

年襄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区政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扎实工作,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四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全力以赴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预计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是20xx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5.6%,呈不断提速、逐步向好态势。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引擎,预计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是20xx年的4.4倍,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预计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7亿元,是20xx年的4倍,年均增长33%,区级财政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切实壮大商贸服务业规模,预计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亿元,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0亿元、利税10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2.74倍、2.64倍和3.4倍,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累计利用外资6250万美元,出口企业发展到18家,出口总额突破1.4亿美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全区新口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是20xx年的3.3倍,形成了能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建材、机电汽配等五个产值过10亿元产业。加大工业平台建设力度,襄城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建成面积达到11平方公里,推动襄阳高校科技创业园建设,工业项目逐步向园区集中。着力实施文化立区战略,初步建立了由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组成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累计接待游客9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襄阳古隆中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姚庵村被授予“省级旅游名村”称号。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累计完成旅游开发投资13亿元,凤凰山水温泉、汉江水上游轮等项目正式运营,九天玄女文化生态旅游区快速推进并被授牌“全国社会养老示范基地”,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储备待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无公害蔬菜、麦冬、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基地8万亩,建设省级万亩优质高产示范片4个,建设养殖小区27个,成立专业合作社108家,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4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8亿元。坚持把发展建立在项目上,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大全员招商、驻点招商和上门招商力度,实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牵头、专班包保制度,累计引进项目1000多个,累计到位资金178亿元,兵装集团、恒大集团、三江集团、华新水泥等知名企业落户我区。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加快重大设施项目建设,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襄隆路改扩建、檀溪路改造、城区治涝、襄水河(南渠)综合治理、观音阁、余家湖污水处理厂等顺利完成,内环线、207国道改线、襄谷路改扩建等快速推进,新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和改造面积49万平方米,檀溪片、庞公片建设明显加速,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垃圾不落地工程”、“城乡清洁工程”和“三城联创”活动,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在全

市评比中始终处在前列。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入6亿多元新修和改善各类水利工程1200多处,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解决9.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通村公路836公里,新建和改造桥梁21座,提前实现村村通目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整体推进“两片三线”新农村建设,尹集乡和欧庙镇分别被纳入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一建三改”工程,建设户用沼气池5000多口,村容村貌深刻变化。加大土地、水源、森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和源头治污力度,森林覆盖率达到31.1%,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6%,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青山绿水得到有效保护。我区被人民网评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环境)区”。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将可用财力向民生倾斜,区政府连续五年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批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着力促进就业增收,累计增加就业2.5万多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1万多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9万多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全面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各项惠农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三资”委托代理制,用于“三农”的扶持资金累计达到2亿元。预计今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675元和8000元,是20xx年的1.83倍和2.13倍。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9%,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累计发放医疗补偿金7000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国家试点,累计发放养老保险金1000万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保障金1.7亿元,四季青、红花园社区被授予“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累计筹集廉租房源1119套,落实城镇困难家庭房租补贴3500户,资助670户农村困难群众进行危房改造。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明显进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城市义务教育杂费全免政策,全面化解“普九”债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3300万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220个,广泛开展城乡教研互动活动,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不断强化科技兴区战略,累计申请各类专利2675项,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城区”验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获“湖北省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累计投入1800万元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血吸虫、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等食品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符合政策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在控制目标以内,一批基层单位获全国、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区妇联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着力发展公共文化,累计投入750万元实现区、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城乡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我区被授予“全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档案、机关管理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明显加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先进典型,我区连续保持“省级文明城区”称号。先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和创先争优等多项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能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涌现出一批特色社区、和谐村庄,我区被授予“全省创建和谐社区先进城区”称号。强化依法治区工作,普法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提供法律援助1000多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15件,办结率100%。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全覆盖,扎实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局长活动,政风行风明显好转。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成功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手足口病、洪涝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加强减灾防灾

工作,庞公祠社区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扎实开展平安襄城创建活动,全力推进“两实”管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校园安全保卫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驻区部队和中央、省、市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襄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全面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坚决执行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把上级的要求与襄城实际紧密结合,高点定位谋划跨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直面发展难题,把解决突出矛盾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克难奋进的勇气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与全区人民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共创和谐。必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塑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所有这些,既是过去五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又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发扬。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规模虽得到较快扩张但总量仍然偏小,主要经济指标虽扭转了在全市摆尾的局面,但不少指标仍然处于靠后位次,区域竞争压力较大。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与环境的硬性约束更趋刚性,传统生产要素的经济贡献率逐步递减,优势资源向优质生产力转化不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三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加大,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期待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提高。部分干部存在着思想解放不够、思维打不开、视野放不远的问题,对新形势、新情况反应滞后,破解新问题、化解新矛盾的能力不足,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与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不到位,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执行力建设亟待加强。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襄城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难得。“四个襄阳”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市委、市政府对襄城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产业聚集地的高点定位,为我们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襄城人民盼发展、谋发展、抢发展的热情和干劲,激发了新的发展活力。刚刚闭幕的区第五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首善之区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新一届政府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不动摇,继往开来、勇于担当、不负重托,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襄城发展的新辉煌! 根据区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四个襄阳”核心区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城市化为动力,以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为根本,深入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强区”战略,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四城、三市、两园、一区”为载体,以“三集中、两改造、一保护”为基本路径,推进三次产业融合提升,全方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域推进城市化,全力打造精致襄城,努力把襄城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产业聚集地。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更加强盛。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转变,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持续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指标实现“两保、两争、两翻番”。文化更加繁荣。文化立区战略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城市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科教更加发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规模较快扩张,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引进、培养和成长环境不断优化,科教竞争力持续提高。生态更加优良。清洁、低碳、循环等绿色生产生活模式初步建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争创全省低碳经济示范城区。社会更加和谐。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人民权益充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维护,社会形势和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人民更加幸福。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倍增,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些奋斗目标,是把襄城置身于“四个襄阳”建设大局中衡量,在综合分析形势、认真研究区情的基础上确定的。完成这些奋斗目标虽然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坚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新一届政府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文化襄城,在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产业聚集地上见成效。深入挖掘古城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汉水文化等特色文化,科学保护开发文化名胜和文化遗产,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和社会文化产业,构筑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把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打造知名文化企业,推动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抢占襄阳文化产业制高点。树立全域景区的理念,以襄阳古城文化旅游区、古隆中文化旅游区、岘山文化旅游区、汉江风光带“三区一带”建设为载体,推进旅游资源精细化开发,探索发展工业旅游的新路径,推动旅游产业提速跨越。加快以高星级酒店、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性载体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旅游品牌营销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全面提升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力争五年内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5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超过20%,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二)优化产业结构,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上练内功。大力实施精致产业工程,内涵式提升经济发展质态,加快构建以服务业为主体、以精致品质为导向、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古城商贸中心、檀溪商务中心和余家湖物流中心三大中心市场开发建设为重点,打造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服务产业聚集区,推进城市综合体、区域总部和专业市场建设,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的影响力。力争五年内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5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创新工业发展理念,突出绿色、科技两大主题,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高端工业体系。高品质推进经济开发区和襄阳高校科技创业园建设,促进优势集中、产业集聚和效益集成。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走都市型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板块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规范和完善专业合作社组织,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三)加强城乡统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上求突破。大力实施精致城市工程,高品质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富有品位的主城区、富有特色的新城区、富有活力的新农村,形成多点支撑、层级带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并重,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襄南新区、隆中新区、欧庙卫星城“一主三副”城市生活板块为支点的空间布局,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加快推进城市内外环线、207国道、襄谷路改扩建及城

际快速通道建设,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区域发展服务能力。加快城市新区、卫星城基础设施与城市对接,充分发挥新区、卫星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联接节点作用,加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网络一体化建设。加大城中村、城郊村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一批精致街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在城市面积扩张过程中形成独有的文化品位。做好农村集中居住新模式推广工作,以宜居示范村创建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面貌大变样。

(四)提升城乡环境,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上加力度。加强山水人文资源的保护,充分发挥襄城亲山临水宜居优势,着力打造“两型”社会示范城区,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生态赶超之路,使“生态文明”成为襄城的重要品牌。大力实施植树增绿工程,高品质改善城市绿化,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系统,出门见绿、移步换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注重节能降耗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新上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以上。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废气和废水监控治理力度,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2%,其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8%,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汉江河段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全面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不动摇,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

(五)完善公共服务,在亲民惠民利民上办实事。大力实施精致生活工程,加大民生事业投入,落实公共普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水平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辖区内高等教育发展,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强化就业培训,加强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帮扶,鼓励支持就业吸纳力强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促就业。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及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大力推进精致管理工程,全方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预警及调处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和公共安全监测管理机制,推动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转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人性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20xx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2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20xx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也是襄城确立新定位、展示新形象、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20xx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235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72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同比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9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700元和9200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5%,在此基础上力争完成得更好些、更快些。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优势

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为统领,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骨干支撑工程,加快襄阳文化产业园、教育装备产业园建设,策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博书画鉴定交易中心和艺术家村,逐步把“三园一心一村”建设成为襄阳文化产业的领军示范基地。围绕建设鄂西北文化艺术和职业技术

培训中心目标,制订教育培训产业专项规划,积极推动襄南大学城建设,支持各类教育培训企业发展。配合“都市襄阳”建设,积极支持休闲文化、娱乐产业、体育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规模,提升文化消费水平。积极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以唐城影视基地为突破,在影视制作、动漫制作、文化演艺、创意设计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提高旅游产业建设水平。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长远目标,明确阶段性建设任务,并形成目标管理体系。围绕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充实文化旅游项目库,完善提升一批、建设发展一批、规划推动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着力抓好岘山文化国际旅游区、九天玄女文化生态旅游区、卧龙文化生态旅游区、黄家湾风景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旅游开发投资8亿元以上。加大媒体宣传和营销推广力度,开展旅游品牌创建活动,支持和推动卧龙生态文化旅游区省级文明景区、黄家湾风景区3A级景区、卧龙镇省级旅游名镇创建工作,提高襄城旅游知名度。围绕“游、娱、购、吃、住、行”六要素,积极发展旅游配套产业,不断丰富旅游内容和形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组织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强旅游对外交流合作,联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襄城与周边区域旅游一体化。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5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分别增长40%和45%。

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站在“文化襄阳”的全局来谋划襄城的文化建设,勇敢扛起襄阳文化的大旗。广泛开展文化宣传和文化讨论活动,举办襄阳文化论坛,以襄城为中心推广襄阳特色文化、主题文化,提升襄城在文化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襄城打造成襄阳文化的标志。把文化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抓,培育民间艺术团体,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保护和宣传开发工作,彰显区域文化闪光点。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围绕建设鄂西北人才聚集地目标,建立健全引人、留人、用人、育人新机制。借助外脑促发展,把更多更精的专家团队请到襄城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强化文化建设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保证,把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作为考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立产业结构调整新导向

加快服务业规模扩张。紧紧抓住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功能大幅调整的机遇,按照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要求跨越式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服务业聚集区、特色街区和现代市场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辐射力。推进商贸流通聚集区建设,古城商贸中心重点在提高鼓楼商圈影响力上下功夫,檀溪商务中心重点在引领服务业发展新趋势上发挥龙头作用,余家湖物流中心重点在全市物流产业布局调整中提高地位。加快恒大城市综合体、檀溪高级城市生活馆、天赢宝物流等骨干项目建设,完成服务业项目投资20亿元。加大各类市场建设力度,新增营业面积5万平方米。积极引进品牌连锁商家,促进酒店、餐饮、咨询等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家以上。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大经济开发区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础设施覆盖面积2平方公里。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华中医药产业园、凌晟药业头孢菌素、欧克达医药中间体、金达成医药中间体、共同科技微生物转化等总投资40亿元的医药项目建设。加快襄阳高校科技创业园建设,全力推进伺服控制、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35亿元,增长40%。鼓励骨干企业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5个,完成技改投入15亿元。抓好企业成长工程建设,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以上。 加快农业发展方向调整。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完成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改造堰塘39口,改造机井、泵站251处,改造末级渠系46公里,启动渭水和青龙冲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新增流转

土地1万亩。巩固提升麦冬、山药、蔬菜等传统特色农业板块,重点推进尹集万亩苗木花卉基地、欧庙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卧龙农业观光体验园等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企业3家,争创省级著名品牌1个、市级知名品牌1个。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2亿元。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展现重大项目建设新气象

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坚持内外并举、招大引强、集约利用的招商方向,突出重点片区、特色街区、商务楼宇三大招商载体,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建立项目综合评审制度和准入评审办法,完善承接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规范招商程序,创新引资模式,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瞄准大型央企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精心组织好各类招商活动,推进文化旅游、商贸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招商,努力在高端项目、生态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合同投资80亿元,到位资金35亿元。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项目服务“秘书制”和“四个一”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重点项目跟踪服务,集中精力抓好35个亿元以上在建和待建重点项目的落实,力争完成投资48亿元。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用足用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项目储备更多的建设用地。全力确保九天玄女文化生态旅游区、檀溪商务中心、襄谷路改扩建、杜仲三级开发、楚工龙泰、凌晟药业等项目投入运营,全力确保襄阳文化产业园、卧龙凤凰山水温泉度假村、襄阳恒大名都、华中医药园等续建项目有大起色,全力确保三国民俗文化产业园、中国教育装备新城、檀溪高级城市生活馆等项目动工建设。

超前谋划争取项目资金。抢抓新一轮转方式、调结构机遇,密切关注国家、省市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精心策划包装,及时调整充实项目库。重点申报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生态建设、节能环保和民生事业等项目,力争全年争取上级投资突破2亿元。培育壮大小额担保公司,积极筹建村镇银行,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加大信贷资金争取力度。加强同省、市工作部门的对接,全面建立联系省、市部门的共建机制,争取将省、市更多的工作试点、重点、亮点摆布在襄城。

(四)提升城乡建管水平,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优化城市布局。高标准完成城市新区规划,高起点推进“一主三副”核心区域建设。以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积极推进襄阳古城风貌恢复,加快庞公新区和檀溪片区开发建设。以襄南新区建设为契机,抓好“田园城市”起步区建设。以汉晋建筑风格为特色,积极推进隆中新区扩容改造,努力把隆中新区建成“三国文化代表地”。以服务开发区发展为引领,积极推进欧庙卫星城发展配套产业。落实好重大市政功能项目,推进内环线、207改线、襄谷路改扩建、汉江三桥、五桥、闸口二路等重点项目建设。

创新城市管理。深化“城管革命”,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建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城市管理监督考核体系,完成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建设,初步实现城市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实施主干道立面整治工程,加强对户外广告、门店招牌整治。加大违规经营整治力度,杜绝占道经营等现象的发生。提升道路清扫保洁水平,开展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全面清理卫生死角。深入推进拆墙透绿工作,高标准提升单位庭院绿化美化整体改造。加大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

建设宜居新村。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联村整片推进模式,加快自然村居民并入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进程,启动宜居村庄和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按照村庄集聚、土地集约和资源节约的原则,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缩小农村与城镇基础设施差距,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按照全域城市化的思路,进一步加快一乡两镇和村庄规划编制进度,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强化村庄规划执行管理,规范农村建房行为。实施以庭院绿化和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绿化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生态文明村和

景观村。

(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管理盲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改善村居办公条件,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充实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全面推行“五事”制度和“四门”促和谐经验,提高村民自治和社区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正确引导和应对社会舆论。深化法治襄城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倡导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社会风尚。继续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个人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切实化解各类矛盾。进一步改进信访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推动各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常态化、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常态化。完善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注重源头治理,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洞察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全面推广社区“1+7”调解庭经验,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狠抓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督工作,保障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健全“两实”管理常态机制,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拳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社会稳定和谐。

(六)注重社会民生改善,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新期待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着力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裕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6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00人以上。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险覆盖率,完善大病救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城乡居民低保动态管理,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投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社会互助活动,依法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权益。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增加廉租房和公租房供给数量,及时发放住房困难家庭住房补贴,启动农村危房改造。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逐步减少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利用效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法严肃查处“两非”案件,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衡。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完成植树造林6500亩,“四旁”植树65万株,森林覆盖率

增加1个百分点。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和军民团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及社会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老龄、档案、保密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倾力办好十件实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20xx年集中力量办好如下十件实事。一是全面实施惠及15万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3万多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2000万元。二是投入400万元新建和改造8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投入170万元免费为全区3.4万名55岁以上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三是投入2400万元改扩建2所标准化农村中学,投入40万元建设18所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四是投入3870万元为1.3万户城乡低保家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投入180万元为900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五保供养金,对当年考取大学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给予2000元左右的资助。五是投入3190万元分别在欧庙镇和卧龙镇启动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投入850万元建设2个垃圾中转站,投入180万元在乡镇和城乡结合部建设30个垃圾转运点。六是投入3800万元整理土地1.8万亩,投入1500万元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七是投入1980万元硬化寒桦路、汉丹东路、唐家巷南路等3条城市道路,投入240万元维修改造通村公路

2.1万平方米、新建和维修桥梁5座。八是投入1930万元建设社会维稳和城市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视频监控网络体系。九是投入850万元解决10个村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250万元建设户用沼气池500口。十是投入2400万元完成9条主次干道临街建筑立面改造。

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未来五年,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推动襄城实现转型跨越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全区人民的厚望。我们必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基本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人民放心的政府。

坚持为民执政。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切实改进干部作风,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效果,检验衡量政府工作成效,以公正公平、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坚持多谋善政。倡导广大干部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工作的本领、破解发展难题的本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在推进发展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体现实效。在工作方法上敢于除旧更新,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工作思路上敢于推陈出新,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使政府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提高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努力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与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按法律规定办事、按政策程序办事,重大事项都要履行决策程序,都要广泛征求人大、政协和群众的意见。

坚持高效履政。深化政府执行力建设,着力开展“治庸问责”工作,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强化工作目标管理,使政府每一项工作都有目标要求、有责任主体、有监督考核、有责任追究,确保定一件、干一件、完成一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廉洁勤政。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树立和维护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加强政务公开,完善财政审计监督,促进行政权力依法公开,阳光运行。强化行政效能

监察,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

各位代表,回首激情过去,勤劳智慧的襄城人民创造了辉煌成就;展望美好未来,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襄城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全区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是我们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我们有条件、有责任、有信心把襄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让全区人民享受更多更好的改革发展成果。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排难而进,再接再厉,共同开创襄城更加美好的明天!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最权威解读

20xx年17个改革重点抢先看20xx年03月05日1418作者人大重阳20xx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

20xx年事业单位备考必备: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练习题及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120xx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上一年增长A636万亿元74B663万亿元76C638万亿元73D683万亿元75220xx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考点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考点1李克强总理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2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

工农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3月4日在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田弘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提交大会的工农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并审议一20xx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发展成...

20xx年湖北省考时政热点: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词汇”问题

20xx年湖北省考时政热点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词汇问题时事评论背景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词语的注释时事评论观点1双引擎双引擎主要是指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

北海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2月1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长周家斌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

20xx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xx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一20xx年工作回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生产总值5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粮食总产达到919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进出口总额增长4居...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月日在镇第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镇第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一五年来工作回顾第七届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镇...

20xx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汪玉凯

课件名称20xx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测试题目共20总分值100测试时间60分钟第1题目前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还不尽满意是否题分值5A对B错第2题尽管这两年政府改革力...

20xx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课件答案

剩余时间44分54秒

20xx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课件答案

剩余时间44分33秒

20xx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 您的得分为95分

20xx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您的得分为95分

作政府工作报告(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