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实习报告3

时间:2024.3.31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系    部:         石油工程系         

专业班级: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四班    

    号:      111395002041418       

    名:           冯国强           

指导老师:封强李影景永强、申振强

提交日期:2012 年  05  月   25   日  

⒈实习概况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实践教学培养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使同学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并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掌握各种地质作用的一般规律,具有认识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2、野外观察岩层的主要特征,认识地层、岩石间接触关系的种类,结合地形特征建立地质体的时空概念,掌握矿物、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及矿产的鉴定、观察、描述方法。

3、学习使用地质罗盘,并测量地层(模型)产状的三个要素。

 4、掌握野外地质内容的观察、记录方法和程序,基本能够阅读常用的地形图。具备初步的野外调查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钻研地质科学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1、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记实习笔记。

2、观察沉积岩的特征,注意原生色和次生色的区别,联系其成因分析沉积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及氧化还原环境。

3、按要求采集岩石标本,并爱护实习工具。

4、实习过程中遇到特殊的地层,需绘制地层剖面图。

三、具体内容

主讲老师:申振强景永强  强,带队老师:王志强,维持纪律并保证学生安全。为了顺利的完成实习,同学们45人一组,﹝本组成员:冯国强、贺飞飞、张博、段瑞),每组一套野外地质实习工具(地质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地质包),每组都设有小组长,实习任务由小组长进行分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习内容。﹝实习班级有11级油化一班、四班)。

⒉正文内容

一: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具体步骤可为:

   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2)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以对岩石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3)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的分析。对岩石的命名和分类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命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份。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黑色矿物。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变质矿物如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因此,根据某些矿物成分的分析,也可以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4)在岩石命名方面,如果由多种矿物成分组成,则以含量最多的矿物与岩石的基本名称紧紧相连,其他较次要的矿物,按含量多少依次向左排列,如角闪斜长片麻岩,说明其矿物组成是以斜长石为主,并有相当数量的角闪石,其他火成岩、沉积岩的多元命名涵意也是如此。

5)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标本时,常常有许多矿物成份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份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深浅、坚硬性、比重大小和盐酸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火成岩中深色成份为主的,常为基性岩类:浅色成份为主的常为酸性岩类。沉积岩中较坚硬的多为硅质胶结的或硅质成分的岩石;比重大的为含铁质多的岩石;有盐酸反应的一定是碳酸盐类岩石等。

                                              

二、延安地层

1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

2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聚宝盆之誉。

三、各种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其中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

1外力作用
按照方式不同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2内力作用
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3剥蚀作用

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过程。

4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按沉积环境可分为大陆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物质沉积三类引。广义指造岩沉积物质进行堆积和形成岩石的作用,狭义的指介质(如水)中悬浮状物质的机械沉淀作用

5)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实习具体内容

一、地点一

日期:20##-5-15     天气:晴   

路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莫家湾后山

实习任务:饱和含油砂岩的描述及其标本的采集,制作信手剖面图,熟悉使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以及了解黄土地貌和地理坡度的测量。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天气是那样的炎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习前的动员老师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同的地质现象。老师详细讲解了几种常见岩层、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并且画出地质剖面图,再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和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有所收获,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初步了解了地质勘察要以及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点一:首先我们观测的是河边的一些饱和含油砂岩,经过我们小组的细心和认真讨论后得出饱和含油砂岩的一些性质,他的新鲜面为黑色,风画面为红褐色,具有厚层状层理,粗粒碎结构,碎屑成分主要有碎屑颗粒,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等,胶结物为较硬的硅质胶结物,饱和含油,具有原油味,可污手。

点二:距点一向西1000米,进沟距沟口约800~900米,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岩层的剖面,根据老师的认真描述与我们的细心观察,最后了解到该岩层剖面分为四个层次,最顶层是黄土层,紧接着是中砂,炭质页岩和细砂岩,并分别进行岩层的描述,黄土层:土黄色,由粉砂组成,含有一定量细砂和粘土,颗粒径在0.05~0.01mm之间,厚度约1~3m之间,中砂:灰黄色,粉状结构,含较多的粘土,细碎屑岩,且很单一,厚度约5m。炭质页岩:灰黑色,层状结构,页状层理,厚度约为3m。细砂岩:淡黄色,块状构造,成分较为复杂,厚度约为10米。

点三:据点二为基准,再进沟500米,向东到达山顶,本地貌点土质疏松,多为黄色土壤,此地形主要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卯为主,黄土卯是黄土被侵蚀切割而成浑圆顶部的孤立丘岗地形,如馒头状,各方向的坡度不一,此点北边坡度为38°,东边坡度为40°,西边坡度为43°,绵延数百米的长梁和浑圆状丘岗地貌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一眼望去,与顶基本相平。
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是地质实习中传统三大件之一,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是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本次实习,我们通过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复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具体体方法如下:
(1)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例如岩层的走向为60°或240°。
2)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    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倾向仅有一个指向,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例如岩层的倾向为150°。
假若在岩层顶面还是哪个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长测望标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北针受障碍,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S针亦可。  3)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    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贴紧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倾角的变化界于0-90°之间,如一岩层的倾角为35°。

4)注意事项    在野外测定产状要素,往往只要测量岩层和一切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并记录下来。记录的格式:岩层的产状为150°∠35°,前者表示倾向,后者表示岩层的倾角。由于走向和倾向相差90°,倾向加或减90°即为走向,上述岩层的走向是60°或240°两个数值。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不记录走向的原因。只有当岩层倾角近于直立时才记录走向。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必须在岩层露头上测量,不能在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分露头和滚石,主要是靠多观察和追索,并善于判断。
另外,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一眼望去,与顶基本平其。

二、地点二

日期:20##-5-16    天气:晴  

路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塞县建华镇肖官驿

实习任务:观察河道沉积,观测楔状构造和尖面构造,观察铁质砂岩的特征,并且及进行标本采集

点一:河床上河流沉积剖面描述

位置:肖官驿河道走向25度,小桥旁10

描述:河流沉积的砂岩颗粒的大小变化,说明分选性差。颗粒由粗变细再变粗,说明当时水动力差,水流变化快,河流快速沉降,和水比较浊,河水摆动不定。

点二:岩性截面图

位置:肖官驿对面沟300处,方位145

根据岩石的分布画出岩性截面图

点三:

位置:肖官驿对面沟据点二200处,方位130

交错层理:通常也称为斜层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方向。

这种层理是由沉积介质(水流及风)的流动造成的。当介质具有一定流速时,底床上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砂波,这种砂波顺流移动的结果,在陡坡加积作用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

根据沉积岩构造画出岩层的层理

点四:铁质砂岩的描述

位置:肖官驿对面沟据点二150处,方位115

铁质砂岩:新鲜面为暗红色,具有厚层状层理,粗粒碎屑结构,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好。含大量铁矿物的沉积岩,若其中铁矿物含量很高达到工业品位时,即为沉

积铁矿。铁质沉积岩中常见的铁矿物包括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赤铁矿是前寒武纪和显生宙铁质岩的重要组分。针铁矿是中生代铁质岩的主要组分,磁铁矿在前寒武纪铁质岩中大量存在,常与燧石呈纹层状互层;铁的碳酸盐主要以菱铁矿形式出现,在一些非海相的富含有机质的泥岩中,尤其是煤系中,菱铁矿常呈结核体或放射状球粒结构的菱铁矿产出;铁的硫化物包括黄铁矿和白铁矿。

前寒武纪沉积铁质岩:主要由碧玉铁质岩、磁铁矿石英岩、燧石铁质岩等组成,其特征是磁铁矿、赤铁矿层与碧玉岩、石英岩、燧石岩共  生,构成条带状或纹层状构造。我国鞍山式铁矿即为此类岩石经变质作用产物。

海相沉积铁质岩:与海相沉积有关的铁质岩矿床有鲕状赤铁矿岩、鲕绿泥石铁质岩和菱铁矿岩等。鲕状赤铁矿岩常形成大型铁矿,如法国    的洛林铁矿、美国的克林顿铁矿以及我国北方的宣龙式铁矿、南方的宁乡式铁矿。矿石主要由赤铁矿鲕粒组成,形成于滨海环境。

菱铁矿岩分布于我国贵州、陕西等省,可构成一定规模的矿床,菱铁矿是典型的成岩矿物,因此菱铁矿矿床大多属成岩期形成的层控矿床。

湖沼相铁质岩:产于某些中、高纬度的沼泽与湖泊中,矿石的结构有鲕状、结核状、球粒状、疏松土状等。矿石成分以针铁矿常见,其次是菱铁矿、蓝铁矿。古代的湖沼相铁矿常与含煤地层共生,矿石成分以菱铁矿为主。    

三、地点三

 日期:20##-5-17    天气:晴   

路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壶口瀑布

实习任务:了解溯源侵蚀内容及意义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黄河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也是国内外罕见的瀑布奇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面目,壶口瀑布这颗黄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龙般的姿态奔腾、咆哮着。

  20##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 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 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壶口瀑布位列其中

⒊实习感想

我们高等院校地质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要求我们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用到实践中去。此次野外之行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考察,但兴奋之余,我们更明白这次实习的重要性。考察不是游玩,爬山,涉水,我们为了什么之前我不知道,但当自己亲身经历后才知道,这是每个地质工作者的工作,当然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的确地质实习是苦是累,我爬山时,当每次自己快走不动路时,但我想这是有意义的;当我采到自己辛苦得来的石头样本时,我忘记了劳累;当我和同学老师们一起讨论时,我收获了知识,。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两天里我收获的最多的东西了吧。

  再来说说我们学的《石油地质基础》这门课吧。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除了理论研究和室内模拟,还要求地学工作者直接去研究它,亲自去野外去考察、去研究。所以学习地质就是要走向教室、接触野外去探究他的奥秘。虽然说地质实习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困难与艰苦条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调查研究的实践,我们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地质学!

短短三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    通过本次野外地质实习,加深了我对岩石的认识和不同类岩石的一些区别,对陕北延安地区的一些地质现象作了初步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对沿途地貌的观察使我对陕北延安地区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洛川地质公园的观察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的认识,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知识.在老师对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的技巧,对我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们感谢老师不厌其烦的帮助和指导,在这里我代表油化四班的所有学生谢谢您们,您们辛苦了。


第二篇: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绪言

在学习了两年地质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对一些基本的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和矿物都有了一些了解。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本领,我们在大二学期末,在我们专业指导老师童亨茂老师的带领下,在秦皇岛石门寨柳江盆地地区进行了为期24天的野外综合地质实习(2010.8.1—2010.8.24)。

地质实习路线共16条:

路线1 实习区踏勘

路线2 张岩子-东部落Ar-Pt3地层观测

路线3 东部落-潮水峪寒武系地层观测

路线4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C-P地层、岩石路线

路线5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O-C-P地层剖面实测

路线6 亮甲山奥陶系地层剖面实测

路线7 黑山窑“柳江叠加褶皱”和T-J1地层观测路线

路线8鸡冠山构造(含沉积构造)观测路线

路线9吴庄褶皱-断层构造观察路线

路线10 义院口褶皱构造和火山岩观测路线

路线11 潮水峪-砂锅店断层、岩脉侵入期次、岩墙、岩溶作用观测路线

路线12板厂峪火山岩类型、溶洞充填作用及古夷平面观测路线

路线13山羊寨构造地貌观察路线

路线14 南戴河现代海洋作用观测路线

路线15 燕塞湖南-大石河桥下-老龙头现代河流沉积作用和侵入岩观测路线

实习内容及要求:
    1、主要以常见的地质现象为主,包括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岩石及矿物的识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断层、褶皱等),地层古生物和石油地质方面的知识及野外的基本工作方法。
    2、 本次实习我们进行了地质测量、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学会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3、本次实习每班分五至六组,每组六人,分别兼任观察员、记录员、标本采集员以及前后测手。

第一节、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概况

1、实习区地理位置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实习基地上庄坨距秦皇岛市区为28公里。是国家地质公园——“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属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管辖(图1-1)。

二、实习区交通概况

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实习区有水泥公路、地方铁路相通,从实习区乘车经市区可到北戴河海滨、山海关和昌黎县黄金海岸等旅游胜地。

二、实习区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特征

1、实习区地形地貌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实习所在的石门寨地区,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区。高山主要由上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由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构成;在地质构造上形成一个比较宽缓的向斜,故名“柳江向斜”(图1-2)。

2、实习区气候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在400mm至1000mm之间,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实习区水文情况

 我们重点实习河流有大石河和汤诃。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全长约70公里,流域面积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平方公里在山区,因此为山区性河流,河长总高差约400米,平均坡降为千分之六左右,组成主要为砾石,其次是粗砂和中砂,砾石主要岩性为火成岩。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1.68亿,以降水为主,七、八月份雨季的降水量为全年的70%—80%,以往还发生过许多水患,1972年修建了大石河水库,又名燕塞湖,为市区主要供水水源库,亦是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库容7000万立方米左右。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汤河有两个源头,一为抚宁县柳观峪西沟,另一为温泉堡西南的方家河村,全长约36km,在秦皇岛海港区西侧入海。流域面积约177平方千米。

三、实习区经济概况

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不冻港”和“玻璃城”的嘉誉。山海关位于海港区东北20km处的渤海之滨,老龙头是全国唯一的入海长城。山、海、关、城浑然一体,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天下第一关举世闻名。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北戴河海滨风光秀丽,浪平沙细,是天然的海水浴场;气候温和湿润,中外驰名,素有“夏都”之美称。

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等。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发达。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 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秦皇岛地区具有齐全的地层露头、丰富的地质构造类型、多样的矿产,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地质实习基地之一。

第二章 地层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见下表(表2-1)。各时代沉积地层分布占本区总面积的2/3左右,其中第四系地层分布最广,中生界次之,其他地层零星分布。

表2-1 柳江盆地地层简表

第一节 上太古界(Ar)

上太古界在实习区主要表现为克拉通结晶基底。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形成于至今25亿年左右,岩性主要表现为混合花岗岩,属变质岩,变质程度高,矿物重溶作用明显,期间可见沿节理缝充填的石英脉。

张岩子Ar-Pt3角度不整合示意图(图2-2)及远景示意图(图2-3)如下:

第二节 元古界青白口系(Qb)

青白口系在实习区包括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形成于至今800-1000Ma。层型命名于北京西北约50km之青白口。

一、龙山组(Qbc)

分布于张岩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砂岩-页岩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花岗岩之上。上部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石,海成波痕和交错层理发育,含海绿石。与下伏的绥中花岗片麻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属典型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91米。张岩子-东部落Ar-Pt3信手地层剖面图(图2-4)如下: 

二、景儿峪组(Qbj)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分布于长龙山组基本一致。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下部为紫红色页岩夹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上部为中-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页岩。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海相特征明显。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东部落东山Pt3-∈1f平行不整合示意图(图2-5)如下:

第三节 下古生界(Pz1)

本区古生界地层发育良好,与华北广大地区地层相似,主要分布于柳江向斜盆地的东西两翼。由于向斜东翼产状较西翼平缓,其出露厚度约为西翼的五倍。向斜的南北两端,由于向斜轴的翘起,也有古生界地层出露。

一、寒武系(∈)东部落-潮水峪寒武系信手地层剖面图如下(图2-6):

(一)、下寒武统(∈1)

1、府君山组(∈1f)

府君山组 系河北省区测二队在蓟县府君山建立的地层单位。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部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豹皮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馒头组(∈1m)

馒头组最初命名地点为山东省长清县张夏镇南2.5km之馒头山。在本区向北依次为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透镜体。无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属干旱条件下滨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厚 71m。

3毛庄组(∈1mz)

毛庄组分布与馒头组基本一致,在沙河寨西山出露比较好,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片,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底部以出现黄绿色钙质页岩与馒头组分界。中上部夹有白云质灰岩透镜体。化石丰富,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与下伏馒头组整合接触,属滨海相潮上带沉积,其中白云质灰岩为泻湖相沉积。厚约112m。

(二)、中寒武统(∈2)

1、徐庄组(∈2x)

徐庄组分布比毛庄组更为广泛,在向斜两翼均可见到,出露较全的地方是东翼的东部落地区,西翼的吴庄地区也有出露。东部落西山徐庄组地层出露较全,化石亦丰富,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整合接触。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属浅海相沉积。厚101m。

2、张夏组(∈2z)

张夏组建组于山东张夏并命名为张夏灰岩。本组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岩性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属浅海相沉积。厚130m。

   (三)、上寒武统(∈3)

1、崮山组(∈3g)

崮山组与张夏组分布一致,建组于山东崮山唐王寨。主要分布于柳江盆地内侧,出露齐全。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包括泥质条带状灰岩,鲕粒灰岩及藻灰岩等)。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102m。

2、长山组(∈3c)

长山组建组于唐山市长山沟。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含三叶虫化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积。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仅18m。

3、凤山组(∈3f)

凤山组始建组于唐山市赵各庄凤山。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属浅海相沉积。厚92m。

二奥陶系(O)

亮甲山奥陶系地层剖面图如下(图2-7):

   (一)、下奥陶统(O1)

1、冶里组(O1y)

冶里组建组于唐山市开平冶里村。主要分布于区内东部。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厚125m。

2、亮甲山组(O1l)

 亮甲山组层型剖面及命名地点位于石门寨北亮甲山。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属浅海沉积。层厚118m。

   (二)、中奥陶统(O2)

马家沟组(O2m)建组于唐山市开平马家沟。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纹"。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层厚 101m。

百印台东O2m- C2b平行不整合示意图(图2-8)如下:

第四节 上太古界(Pz2)

石门寨西门上古生界C-P信手地层剖面图(图2-9)如下:

     一、石炭系(C)

    (一)中石炭统(C2)

    本溪组(C2b)建组于辽宁省本溪新洞沟一带。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纹层状泥质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含G层铝土矿。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二)上石炭统(C3)

太原组建组于山西省太原西山月门沟。本区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由两个韵律组成,下韵律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呈黄褐色,具大型球状风化,向上过渡为青灰色页岩夹D层粘土或泥质灰岩透镜体;上韵律底部为薄层细粒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形风化,向上为青灰色细粒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煤线。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瓦家山剖面厚48m。

二、二叠系(P)

(一)下二叠统(P1)

1、山西组(P1s)

山西组建组于山西省中部太原一带。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下韵律含煤层,上韵律含粘土层位。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属大陆近海沼泽沉积。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P1x)

下石盒子组建组于山西省太原市东石盒子沟。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细粒岩屑杂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组成的三个韵律。第一韵律顶为灰绿色含云母粉砂岩;第二、三韵律顶为紫红色泥岩、粘土岩。含植物化石。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分界明显。山西组顶为粘土岩;下石盒子组底为黄褐色 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属河流相、湖泊相沉积。层厚115m。

(二)上二叠统(P2)

1、上石盒子组(P2s)

上石盒子组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岩性特征以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由1 ~2个沉积韵律组成。第一个韵律底部是在粘土之上的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具大型交错层理。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属河流相沉积。层厚72m。

2石千峰组(P2sh)

石千峰组建组于山西省太原市西的石千峰,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泥岩。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属干旱条件下的陆相沉积。厚 150m以上。

黑山窑村西P2sh- T3h角度不整合示意图(图2-10)

第五节 中生界(Mz)

 黑山窑村西T3-J1信手地层剖面图如下(图2-11)如下:

    一、三叠系(T)

本区只可见三叠统黑山窑组(T3h)地层。黑山窑组层型剖面位于本区西南的黑山窑后村西侧,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和煤线为特征。其中含大量的植物及少量的昆虫化石。本组角度不整合于石千峰组之上,以底部的地砾岩统石千峰组分界,上下岩层差别明显。与上覆北票组为不整合接触,两者界限明显。属湖泊相沉积环境,其中发育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滨岸沼泽。厚度162m。

黑山窑村西T3h- J1x角度不整合示意图(图2-12)如下:

二、侏罗系(J)

(一)下侏罗统(J1)

北票组(J1b)与华北下花园组(J1x)可对比,为侏罗系底部地层,层序完整,分布广泛,黑山窑后村地层可作标准剖面。,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和页岩厚278m;上段以黄色大砾岩、含砾粗砂岩、粉砂岩和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含煤线,厚215m。植物化石丰富属冲积扇、河流湖泊及沼泽相沉积。

(二)中侏罗统(J2)

蓝旗组(J2l)相当于髫髻山组。本组以一套火山岩系分布在地盆地中部一带,上庄坨一带出露较好。根据岩性组合及喷发旋回,分为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为偏酸性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及火山熔岩;中部以中性火山岩为主,灰绿色安山质、角闪质、粗安质火山熔岩夹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上部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本组与北票组等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在1000m以上。

(三)上侏罗统(J3)

孙家梁组(J3s)建组于辽宁省北票北面的孙家梁。本组分布局限,从区域资料上看,与蓝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一套灰色酸性、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厚度在350m以上。

第六节 新生界(Kz)

石门寨地区新生界仅有第四系零星分布,主要为河流阶地松散堆积物,尚未固结成岩。主要为河流冲积、洪积物,其次为坡积物、残积物。可见少量洞穴堆积,分布在山羊寨等地区的石灰岩溶洞中,为砂砾、粘土堆积物,可见少量脊椎动物化石,形成时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山海关、秦皇岛及北戴河海滨区以海岸沉积物及三角洲沉积物为主,部分地区可见风成沙丘和沙地堆积。

大石河三角洲平面示意图(图2-13)如下:

秦皇岛至北戴河海滨区域地质图(图2-14)如下:

第三章 岩石特征

在岩石圈中岩石种类繁多,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这三大类岩石在本区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野外识别和描述三大类是地质实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认识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

第一节 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的温度、压力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及重力作用下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本区主要可见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两大类。

一、陆源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由碎屑颗粒和填隙物所组成的岩石。据粒度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四类

1、砾岩

地层中常见的砾岩有两种:一是底砾岩,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第二种砾岩是层间砾岩,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水流的冲刷、波浪的冲击、暂时的干涸、岸坡的滑动、地壳的微弱升降等均可导致层间砾岩的形成。

J1x底砾岩分布图(图3-1)

2、砂岩

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砂岩是一种沉积岩,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砂岩主要产于柳江向斜翼部的新元古代地层中,实习区主要见于鸡冠山顶部。

3、粉砂岩

粉砂岩的碎屑组分一般比较简单,以石英为主,长石和岩屑少见,有时含较多的白云母。除粉砂以外其它由砂、粘土或化学沉淀物组成。粉砂岩因形成环境不同,成分和颜色也不同。粉砂岩在本区各时代地层中均有分布,且比较发育。如本溪组钙质粉砂岩、太原组深灰色粉砂岩、下石盒子组组灰色粉砂岩、石千峰组紫红色粉砂岩、徐庄组黄绿色粉砂岩、北票组深灰色粉砂岩和长龙山组浅绿色粉砂岩等。

4、粘土岩

本区粘土岩类型较多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粘土岩,在成分、颜色上也有不同。根据页理的有无可分为泥岩和页岩。寒武系和青白口系主要是紫红色泥岩和页岩;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是黑灰色泥岩、页岩和铝土质岩;长龙山组,景儿峪组页岩呈暗紫色,属潮上带产物;徐庄张夏组页岩呈黄绿色,属潮下带或潮间带产物。

河流沉积通常可见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组成的二元结构。大石河二元结构沉积剖面示意图(图3-2)如下:

二、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沉积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总称。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实习区灰岩可见砾屑灰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泥纹层灰岩、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等。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石灰岩在实习区北部十分普遍,主要分布在柳江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

亮甲山砂锅店东山灰岩溶蚀作用示意图(图3-3)

山羊寨溶洞与节理关系示意图(图3-4)

第二节 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岩浆岩分类表(表3-5)如下:

一、深成侵入岩

本区深成侵入岩分布在柳江向斜西侧和东南角。可观察地区主要为燕塞湖区。燕塞湖区为肉红色斑状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全晶质。含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角闪石等,其中正长石约占60%,斜长石约占10%,石英约占15%,角闪石和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约占15%。该岩石斑晶为正长石和斜长石,以正长石为主,粒径约为1㎝,基质为石英、云母和角闪石等。岩石中亦可见黑色析离体,约4㎝,由暗色矿物集中析出所致。可见明显的冷凝边与烘烤边。期间可见后期侵入正长斑岩脉体。

二、浅成侵入岩

本区浅成侵入岩规模不大,主要呈岩床、岩墙产出,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现择主要岩体描述如下。

(一)辉绿岩或辉绿玢岩

1、辉绿岩

辉绿岩多成岩墙、岩床、岩脉分布在潮水峪、亮甲山、鸡冠山等地,侵入于前中生代沉积岩或变质岩中。辉绿岩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灰绿结构-隐晶结构,个别具球粒结构、气孔构造。

2、辉绿玢岩

成岩墙、岩床或岩脉产出,见于亮甲山、潮水峪等地。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多绿帘石化。基质为隐晶质。在亮甲山地区可见辉绿岩岩床(图3-6)。

亮甲山岩床分布示意图

(二)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呈岩株、岩脉产出,在东部落、潮水峪可见闪长玢岩脉侵入于灰岩内。潮水峪区可见两期岩脉被断层切割。第一期岩脉厚约1m,结晶程度较好,粒度较大。第二期粒度相对较小。第一期岩脉先侵入,被第一期断层切割错开,断距约2m,后第二期岩脉侵入,被第二期断层反方向错开,形成目前岩浆岩岩脉与断层的交切关系(图3-7)。

潮水峪岩脉切割关系示意图

(三)正长斑岩

该类岩体主要呈岩株、岩脉产出,在张岩子村、石门寨、潮水峪、燕塞湖等地均可见。燕塞湖区为灰黑色正长斑岩(图3-8),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粒径为1㎝,约占30%,基质为隐晶石英玻璃质,灰黑色,约占70%。围岩为斑状花岗岩,可见明显的烘烤边和冷凝边。

燕塞湖正长斑岩示意图

三、喷出岩

1、安山岩

本区可见安山岩的地区主要有板厂峪、义院口两地。峪见灰白色安山岩呈柱状正交节理(图3-9)状态产出,可见石英、长石斑晶,主要为斜长石,结晶程度好,粒径约1㎜,含铁质成分,具有少量气孔构造。义院口见灰绿色安山岩,具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基质为隐晶质,气孔杏仁较少。

板厂峪节理示意图

2、火山集块岩

火山集块岩(图3-10)主要可见于义院口地区。具集块结构,集块占50%左右,由火山弹和熔岩碎块堆积而成。多分布于火山通道附近。集块大小不一,最大15㎝。集块成分主要为灰紫色和灰绿色的凝灰岩,基质是灰绿色安山岩

义院口集块岩示意图

第三节 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变质岩由浅到深的构造分布为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块状。本区的变质方式有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出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体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中。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大面积内发生的变质作用的统称。它是由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的一种大面积的区域变质作用造成的,变质岩的范围往往达数百或数千平方公里。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呈面型分布,出露面积从几百至几千平方千米,影响范围可达几千至几万平方千米,形成深度可达20千米以上。本区见到的区域变质岩均以混合岩内的残留体出现,但具老基底变质岩特点 。主要分布在鸡冠山一带。

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是在区域性变质作用的后期形成的一种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岩石。张岩子村出露的花岗片麻岩为混合岩体,是绥中花岗岩的一部分。该岩石主要成分为石英、钾长石,含有少量的角闪石和黑云母,具有一定定向排列。

动力变质作用是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其变质因素以机械能及其转变的热能为主,常沿断裂带呈条带分布,形成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而这些岩石又是判断断裂带的重要标志。由动力变质作用所形成,如压碎角砾岩、碎裂岩、碎斑岩。断层角砾岩(图3-11)又称压碎角砾岩、构造角砾岩。是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

吴庄垭口南断层角砾岩示意图

第四章 构造特征

实习区柳江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华北台地一致,大体经历了基地形成、盖层演化、构造变形改造等几个阶段。本区共有四个角度不整合、五个平行不整合、一个异岩沉积不整合,其余均为整合接触。根据不整合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即中生界构造层 ;上元古界构造层;下元古界构造层。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本区主要构造单元为“柳江向斜”,柳江盆地南北向展布东侧近于单斜,西侧受燕山期花岗岩侵入的挤压影响,产生一系列紧密褶皱和逆冲断层,使地层局部直立,甚至倒转。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 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

第一节 褶皱构造特征

一、柳江向斜

柳江向斜(图4-1)轴向近南北,轴面近于直立,略微西倾,由于中生界于古生界角度不整合接触,向斜轴面有迁移迹象,可能是由于构造叠加造成。东翼区地层出露宽,总体近于单斜,地层倾角10 º~25 º之间,平缓而稳定,构造简单。西翼出露面积狭窄,宽度仅为东翼区的1/3,次级褶皱发育,倾角较大,受后期岩体侵入的挤压影响,局部直立倒转,在山羊寨等地可看到次级褶皱(图4-2)

柳江向斜剖面示意图

山羊寨奥陶系信手构造剖面图

二、吴庄背斜

该背斜展布在赵庄、吴庄、花厂峪一带,近南北向延伸,亦是柳江向斜西翼的叠加构造。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两端被断层切割。两翼为张夏组、凤山组,西翼倾角30 º~40 º,东翼产状总体复杂一般20 º~30 º,受东侧逆冲断层影响局部变化很大(图4-3、4-4)。

吴庄垭口复杂断层褶皱关系示意图

吴庄垭口北山坡采石场断层褶皱关系示意图

三 义院口背斜

该背斜展布在义院口公路东侧。核部为本溪组地层,两翼依次出现太原组、山西组地层。北翼产状340 º∠44 º,南翼产状为192 º∠10º,轴面174 º∠80 º,枢纽265 º∠10 º,背斜东西展布,核部有闪长斑岩侵入。背斜由南向北为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到下石盒子组(图4-5)。

第二节 断裂构造特征

实习区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在柳江向斜的四周,各种性质的断裂均有发育,时代也不一致。但规模均不大,延伸不远,显示了柳江向斜对断裂的控制作用。

一、正断层

1、鸡冠山山梁正断层

出露在鸡冠山山梁东坡,断层发育在长龙山组石英砂岩中。上下盘均为长龙山长龙山组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地层上不易判断断层力学性质。断面西倾。碎裂岩发育,内有压性透镜体。从透镜体的镜面特征可判断为上盘下降,即为正断层。发育牵引构造,上下盘地层在断层附近碎裂,上盘自下而上向断面收敛,下盘自下而上也向断面收敛。显示正断层性质(图4-6)。

鸡冠山山梁正断层示意图

2、汤河地堑

该地堑由四条断层组成,大平台小平台各一条;鸡冠山西北侧两条,汤河河谷为共用下降盘。断层面近于直立,地层是长龙山组砂岩和绥中花岗片麻岩。4条断层西南方向收敛,东北方向发散,延伸不远(图4-7)。

汤河地堑示意图

3、鸡冠山山梁北坡同沉积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鸡冠山山梁北坡,断层发育在上元古界海绿石砂岩中,可判断为还原环境。两个走滑断层,可见擦痕。断面产状257 º∠76º,岩层产状293 º∠13 º。上覆黄色粉砂质泥岩(图4-8)。

鸡冠山山梁北坡Pt3同沉积断层示意图

二、逆断层

(一)吴庄垭口南逆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吴庄垭口出处,断层南为亮甲山豹皮灰岩,北为张夏组鲕粒灰岩。可发现断层角砾岩,其磨圆较好因而判断为逆断层(图4-9)。

吴庄垭口南逆断层示意图

三、走滑断层

实习区走滑断层规模较小,多发育在柳江向斜四周。大量正、逆断层复合带有走滑性质。

潮水峪村北三岔路口处经地质填图可发现以规模较大的走滑断层断层东为府君山组泥质条带灰岩,西为冶里组逆温层灰岩。走滑断层为主,顶牛现象不明显。

第五章 区域地质发展简史

   本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历过的主要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太康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

第一节元 古代的发展

  一  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特别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实习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可见到下元古界绥中花岗片麻岩。

 二 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2)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带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比较强烈,断陷和隆起比较明显,地台北部出现了呈北东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至中元古代末期,边缘断陷作用减弱,结束了边缘活动的历史,燕山海槽转入陆表海沉积。实习区位于山海关古陆西南侧,在中元古代仍是古陆剥蚀区,未接受沉积。

 三 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3)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到青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堆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稍后堆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青白口期末,蓟县运动抬升,造成大面积还退。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

第二节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发展

 一 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Pz)

  古生代伊始,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随后海侵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界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府君山晚期浅水活动区形成球形隐藻灰岩。

  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沉积环境逐渐变为正常浅海较深水环境,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早奥陶世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以头足类有壳鹦鹉螺的兴起,三叶虫的出现衰落为特征,称雄一时的腕足类,笔石及介形类也开始发育起来,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转入华北地台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气候温暖、潮湿,灰岩被地下水溶蚀形成许多溶洞。古风化壳上形成残余式铁矿。

  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地壳升降频繁,滨海沼泽中有大量植物繁衍,以厥类为主,海洋中则以珊瑚,腕足和双壳类动物最多;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海水时进时退,但以陆相沼泽为主,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生长,死后形成巨厚堆积,形成本区含煤地层。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短暂侵入。

 二.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Mz)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大约在海西晚期本区经历了一次自西而东的挤压作用,产生了由龙山组至石千峰组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压性断裂和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向斜西翼倾角略陡,东翼倾角较缓。印支期产生柳江向斜。大约在印支期,北票组沉积以前,本区还经历了自北向南的挤压作用,形成了东西向压性断裂、褶皱等。由于柳江向斜向北扬起,地形北高南低,北端侵蚀层位较低,东翼区石岭以北侵蚀至二叠系下石盒,普遍不见下石盒子顶界。向斜北西端侵蚀至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在老君顶——小王山东西向隆起上,其侵蚀层位也较低,而沉降盆地保留层位较高。

  本区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沙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持续的凹陷及气候转亚热带潮湿气候,盆地内部潮水加深,沼泽广布,大量的裸子植物繁盛起来,取代了古生代兴起的蕨类植物。

    燕山期侏罗纪地层中有多个不整合 ,火山活动强烈,但变形行迹不强。主要变形在白垩纪,它形成柳江向斜的构造层。

  北票组沉积以后,本区燕山运动第一期构造变形仍以塑性变形为主,产生了本区北西向构造,并伴随有闪长玢岩浅成侵入体侵入。

  中晚侏罗世是华北地台极不平静的时期。蓝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孙家梁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蓝旗组之上,频繁的构造运动伴随而来的是阵发式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位。本区蓝旗组火山岩系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西翼区南北向走向断裂被新华夏系压性或压扭性断裂迁就,利用,部分新生断裂切割了北票组。

 燕山运动第四期是以断块运动为主,鸡冠山地堑应是这次断块运动的实例。即本区晚东西向构造。

第三节 新生代发展阶段

中生代以后,本区已经成为高山峻岭,未见到第三系沉积物,大约在第三纪本区达到了准平原化状态。到晚第三纪时,形成了本区第二夷平面。构造上的盆地与地貌上的盆地已经分开。到第四纪时,以石门寨为中心的地貌上的盆地已经形成。大致在中更新世湟水期形成了本区山羊寨、汤河及其三级阶地,周口期形成三级阶地及溶洞内的堆积物。

喜山期主要 变形为拉张和地壳稳定抬升。汤河地堑可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由于地壳抬升,地下水溶蚀作用留下许多溶洞,给哺乳动物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六章 地质矿产

   

    本区矿产主要为沉积矿产,如煤、耐火粘土、烧制玻璃的石英砂岩、冶炼溶剂白云石和萤石、建筑材料及烧制石灰石灰岩等,其中以煤、耐火粘土及石灰岩为主,开采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金属矿产较为分散 ,尽在柳江盆地周缘发现铁、铜以及铝土矿等矿产。现在将主要矿产介绍如下。

第一节 金属矿产

   实习区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铝矿。成因类型既有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型,又有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型。

  (一) 沉积型

   1、铁矿

主要分布在区内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白云质灰岩顶与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底不区域性平行不整合界面上,属与本溪组底部。矿石主要为风化型褐红色铁质砾岩,褐铁矿及菱铁矿。矿层厚度小,且不稳定,品位低,开采条件差。

2、铝矿

主要和褐铁矿分布在中石炭的本溪组,在平行不整合面之上。瓦家山地区铝土矿层较薄,且不稳定,品位低没有开采价值。

 (二) 岩浆热液型

 在石门寨西岩石主要有冶里组豹皮灰岩和在亮甲山组与马家沟组交接处出现了燧石结核。

第二节 非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较多,主要有煤,耐火黏土,石灰岩,石英砂岩及重晶石等。除重晶石为岩浆型外,余均为沉积型。

 (一) 沉积型

 1. 煤矿

主要含煤岩系有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侏罗统北票组。 均分布在柳江向斜两翼。由于东翼较缓,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分布较西翼广,侏罗系可采煤层分布在义院口一带。煤层中具有开采价值的有二叠系、石炭系和侏罗系的煤。各煤层厚度变化在1~4m之间。

   2. 石灰岩

本区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厚层石灰岩及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厚层灰岩。可做烧制石灰的原料及建筑材料 。

 (二)岩浆热液型

 重晶石矿。重晶石矿与铅锌矿处于同一地质构造位置,为岩浆热液作用而成。另外,在沉积煤层中也可见到重晶石结核。

第七章 结束语

二十多天艰辛而快乐的地质实习结束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累而充实,辛苦却快乐,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这次实习我们收获很多。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会了很多课外知识,也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第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通过这次实习了解和掌握了地质填图的规矩、程序和工作方法;学会了计划、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初步学会了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了指定范围的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基本掌握了罗盘的各种使用方法以及岩石和化石的标本采集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收获了许多专业知识,也收获了更好的友谊: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友谊。这必将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受用一生。实习中我们一个班的同学老师相帮互助,遇到陡坡,男同学拉女同学上去;遇到河水,男同学被女同学过河; 累了大家相互鼓舞,喝了有水的主动拿出来让大家分享。闲时大家在一块有说有笑,十分开心。工作中大家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我们的指导老师还好多次在一天实习结束时请我们吃清凉可口的西瓜。大家和老师打成一片。一片团结的氛围。

 通过这次实习,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专业基础知识还很欠缺,总是在需要的时候记不起来

  、 组员合作不够,没能很好沟通,配合,讨论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学以致用,做好每一份工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地质工作是一项真正锻炼人,使人获得知识与磨砺的工作。我们要热爱本职工作,发扬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使祖国的地质工作蒸蒸日上。

   最后,真诚感谢和我们同甘共苦的老师,感谢你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的教导,更感谢你们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秦皇岛石门寨野外地质实习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路线指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童亨茂 主编,2010.7

2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王家生 主编,2004.6

3 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徐开礼,朱志橙 主编2006.9

4.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夏邦栋 主编,2006.9

5  野外记录簿,08地质创新班第一组,刘海楠

更多相关推荐: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1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封强李影景永强王志强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实习情况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别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能力加...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年月日123附图图片1图片1是一个逆断层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断层上盘的下端有沿断层面向下倾斜的痕迹所以可以由此判断上盘是上升盘此断层为逆断层但这个断层并不是由于大型地壳运...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7

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2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班级1240101姓名吴倩珠学号20xx400101091摘要本论文主要对杭州西湖周边地区的一些地质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实习区的地...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学校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和任务进行地质学野外实习是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对实际情况形成一定的认识野外实习使我们对自然界中的地质的基本情...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刘鑫环规20xx120xx4577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7日实习地点金马河都江堰水利工程映秀镇都江村指导老师肖海华二实习内容1金马河金马河是我们野外地质实习的第一站在温江区境内...

地质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8日实习地点温江金马大桥都江堰都江村映秀镇路线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都江堰映秀镇都江堰都江村摘要地质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从实习中我们所走访的地方实际体验到各...

地质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班级通风111姓名熊伟学号1131005139日期20xx年1月7日指导老师张世家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录第一章前言3一实习目的3二实习要求3三实习时间地点及方法3第二章实习区地质概况3一实习区...

地质实习报告格式

齐齐哈尔大学地质实习报告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时间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土木工程101班焦庆20xx225048吕春杨楠郭健郭国梁20xx5720xx520

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地质实习报告院系名称专业名称年级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绪言4一实习的主要任务内容和时间安排4二实习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4第二章地层与沉积6一...

安徽理工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实习类型地质学实习学号20xx300879学生姓名卢传庆专业班级土木1302班院部土木建筑学院指导老师李宗海20xx年6月28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土木建筑学院2...

土木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时间2二实习地点2三实习目的2四实习内容2五实习总结9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xx年5月24日二实习地点天津市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