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总结

时间:2024.3.10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大数据的风险和回报

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14: Rewards and Risks of Big Data, By Be?at Bilbao-Osorio (World Economic Forum), Soumitra Dutta(Cornell University), Bruno Lanvin(INSEAD)

(报告主要从三方面的IT技术创新进行论述和分析,一是信息基础结构硬软件建设、应用的普及程度测算各国网络就绪指数,并对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二是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三是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这三项技术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智能化、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经营的方式。传统的大数据特征包括三个:分别是高容量、高速度、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而如今我们要给大数据添加一个特征:价值。为追求价值,我们要降低大数据的复杂性和笨拙性而使它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1、网络就绪指数测算及排名

报告中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网络准备指数的一些最新发现,提供了世界网络准备状况的一个整体评估。本报告的第1部分介绍了网络就绪指数(NRI)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世界网络就绪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估。此外,还包括了一些专家在探究大数据的作用以及如何从中提取价值的过程中所作的贡献。他们的贡献包括网络如何释放了大数据带来的好处;如何以及为什么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高管需要制定行动计划,从大数据中获取价值等。排名前十的地区是:欧洲和独联体,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北非。 表1至表5报告了20xx年整体网络就绪度指数(NRI)的排名,及其四个次标和十个支柱。网络就绪指数(NRI)从三个方面衡量了各国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度:信息通信技术在整体商业、监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环境;三大社会主要群体——个人、企业和政府——使用并获益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准备就绪程度;实际使用最新信息通信技术的情况。

为配合对结果的分析,专栏1给出各个国家/经济体20xx年NRI值和这个值的同比变化率;专栏2评估了欧洲数字鸿沟的性质;专栏3讨论了大型新兴经济体如果想要持续地将信息通信技术整合到更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时,必须克服的挑战。这种整合可以帮助其向知识型社会转变。

前十名继续由北欧经济体,亚洲四小龙,以及一些最发达的西方经济体主导。三个北欧经济体——芬兰、瑞典和挪威,遥遥领先并牢牢跻身前五名。其余的两个北欧经济体丹麦和冰岛也表现强劲,尽管今年出现小幅下滑,仍跻身前二十。 总体而言,这些经济体在信息通信技术准备度方面,具有优良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系统方面表现优秀,这让他们在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比如几乎普遍的互联网使用)和创新绩效两方面分数都非常高。

亚洲四小龙(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也表现非常强劲,都位列网络就绪指数(NRI)前列,其中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居于前十名。所有这些经济体以拥有最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卓越商业及创新环境为荣。

最后,前十名里还包括一些最发达的西方经济体——荷兰、美国和英国,这些

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新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因而大幅投资以提升各自的数字化潜能。

与上年度相比,今年的排名仍然很稳定——前六名没有变动。除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他排名变化可忽略不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排位上升显著,前进六位成为第八名。

芬兰连续第二年因其强劲表现名列榜首。其位列第一的就绪度次标要归功于优秀的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第1位)。同时,芬兰在使用度和影响力次标上排名世界第二,原因是超过90%的人口使用互联网以及高水平的技术和非技术创新。该国还在环境次标中跻身世界第三,得益于其非常强大的创新体系。 新加坡在排名上紧随其后,位列第二。新加坡拥有全球最优秀的商业和创新环境,这个城市国家继续受到来自顶级的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层面。由于政府的支持,新加坡拥有一个清晰的数字化战略以提供世界上最好的在线服务,信息通信技术设施的不断完善(第16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教育系统之一(第3位),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第1位)。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上知识密集度最高的经济体(第2位),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强国。 瑞典(第3位)今年位次不变,尽管其整体得分略有好转,但仍然无法回到两年前头名的位置。总体而言,瑞典的强劲表现反映了其世界一流的水平,尽管它的税赋很高(第123位),但具有价格实惠(第11位)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第3位)和一个稳定的促进商业和创新的环境(第15位)等优势。这些优势导致了个人(第1位)、企业(第3位)和政府(第7位)在获取和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优势。同时,瑞典是技术及非技术创新表现很好的国家(第2位),这使得瑞典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型社会。

美国在今年的网络就绪度指数(NRI)排名中位列第七,较去年上升两名。名次的上升得益于其在指数评测的多个方面有所改善,包括更加良好的商业和创新环境(第7名),ICT基础设施的改善(第4名),特别是用户平均国际互联网接入带宽更宽。

总体来看,美国企业、政府和个人等主要利益相关方都积极采用信息通信技术(排名分别为第9名、第11名和第18名),他们很好地利用了世界上最好最可负担(第20名)的ICT基础设施(第4名)。加上对商业和创新有利的环境(第4名),美国展现出雄厚的创新能力(第5名),ICT对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广泛(第9名)。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出现在前十名的名单中,说明了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并非中小型经济体的专利,如果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创造合适的发展条件,大型经济体同样能够成功。

英国今年名列第9,虽然与去年相比下降两名,但依然表现良好。作为服务导向型经济体,英国很早就意识到信息通信技术对于支撑创新、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因此,英国努力打造成熟的ICT基础设施(第15名),信息通信技术采用人数名列前茅(第8名),电子商务高度成熟(第1名)。加上良好的商业环境,信息通信技术给英国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第14名)和社会效益(第9名)。

区域性结果

在利用数字生态系统作为鼓励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方面,欧洲一直走在世界前面。因此,位居网络就绪指数(NRI)排名榜单前几位的均为欧洲国家,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6个是欧洲国家:芬兰、瑞典、荷兰、挪威、瑞士和英国。如果进一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可以发现,总体上看,在欧盟成员国之间,

ICT基础设施和个人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情况更加趋同,但在创新和创业条件对于使用ICT带来的经济影响(如创新表现)等方面,欧盟成员国之间存在显著差别。这也说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数字鸿沟不太一样。

数字鸿沟不应只涵盖ICT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还应包括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一些独联体国家的表现得到改善,反映出他们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视,并希望通过此举实现经济多样性。

亚太地区在发展ICT方面表现十分活跃,共有3个经济体进入网络就绪指数(NRI)前十名,另有一些国家的表现得到改善。然而,亚太地区较发达经济体(亚洲四小龙和日本)、新兴经济体和随后的其他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尽管发展程度各异,但亚洲的经济体都从网络就绪指数(NRI)的改善中受益颇多。较不发达经济体扩大了民众急需的基础服务的覆盖面,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的效率。而较发达的经济体则增强了创新能力,竞争力也得到提升。 虽然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很多国家近年来都在大力发展ICT基础设施、提高使用程度,但改善连接性仍然是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重大挑战。在建设ICT基础设施、提高ICT基础设施覆盖率及质量、扩大利益相关方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上,智利、巴拿马、乌拉圭和哥伦比亚等国已获得长足进展。

然而,创新体系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缺陷,影响了该地区的整体能力,阻碍该地区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挖掘竞争潜力,凸显出新型数字鸿沟的存在,即能否通过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获得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继续缓慢地发展着ICT基础设施,移动通讯的覆盖人口有所扩大,互联网用户数量得以增加,南非等一些国家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这些进步带来了许多重要创新,提供了更多更好之前没有的服务,如金融服务。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总体上看,该地区信息通信技术设施仍然相对落后,使用费用依然高昂,仅少数国家例外。

更重要的是,该地区的商业和创新环境长期存在严重缺陷,因此ICT带来的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少。建设更加可靠的ICT基础设施,同时改善创新和创业的框架性条件,对避免新型数字鸿沟的出现将至关重要。否则,数字鸿沟将在所谓的数字革命(digital revolution)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中产生明显差异。 与之前几年一样,中东和北非各国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竞争力和改善民生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

一方面,以色列和几个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继续提高ICT使用率,为获取更高回报继续在更加良性的创新生态系统中更好整合信息通信技术。另一方面,北非的许多国家发展依然滞后,框架性条件和创新中的重大弱点影响他们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获取更高的回报。

(第一部分根据网络就绪指数测算各个国家和地区排名,揭示每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基础结构、信息技术应用、制度框架、商业环境、创新能力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改进优势和劣势。可依此改进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基础结构的硬软环境。请列出测算的指标体系框架和每个指标的含义解释,并解释测算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了解和分析信息化程度的具体内涵。

指标体系框架

网络就绪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

A. Environment subindex

1. Politic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2. Business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B. Readiness subindex

3.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content

4. Affordability

5. Skills

C. Usage subindex

6. Individual usage

7. Business usage

8. Government usage

D. Impact subindex

9. Economic impacts

10. Social impacts

指标的含义解释:

第一个指标:友好环境分指数

友好环境分指数衡量了一个国家的友好市场和监管框架在支撑高水平ICT摄取和创业的产生以及创新产生条件。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需要最大化信息通信技术在提高竞争力的潜在影响和发展。它包括18个变量并分成两个支柱。

政治与监管环境支柱(由9个变量组成)评估国家法律框架在多大程度上促进ICT渗透和业务活动的安全发展,考虑到监管环境的一般特征(包括产权给予保护,司法的独立性,以及立法过程的效率)以及更多ICT特殊的维度(信息通信技术相关法律的通过和软件盗版率)。

业务和创新环境支柱(九个变量)衡量业务框架条件促进创业的能力,考虑到业务规模(繁文缛节的存在和财政费用的过度使用)。这个支柱也衡量了允许通过变量的整体技术可用性、创新产品的需求情况来创新繁荣发展条件的存在(所代理政府采购发展的先进技术产品),风险资本融资创新项目的可用性,以及熟练的劳动力的存在。

第二个指标:准备分指数

准备分指数有12个变量,衡量一个社会充分使用负担得起的ICT基础设施和数字内容。 基础设施和数字内容支柱(5个变量)衡量了ICT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移动网络覆盖,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安全的网络服务,和电子生产)以及数字内容的可访问性。

负担能力的支柱(3个变量)评估访问信息通信技术的成本,要么通过移动电话或者固定宽带互联网以及确定互联网和电话行业的竞争水平的成本。

技能的支柱(4个变量)衡量一个社会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基于教育系统的质量基本教育技能的存在的能力,成人受教育水平的能力,中等教育招生的比率。

第三个指标:使用分指数

使用分指数评估了主要社会代理的个人努力就是个人、商业、政府去提高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以及他们与其他代理在日常活动中的使用。有16个变量。

私人使用支柱(7个变量)衡量信息通信技术在私人水平的渗透和扩散。使用指标例如手机使用订阅、个人使用互联网、家庭与个人电脑、家庭上网、固定和移动宽带订阅的数量以及社交网络的使用。

业务使用支柱(6个变量)衡量业务网络使用的程度以及一个经济体中的公司将信息通信技术集成到一个内部,富技术,产生生产力的有益于创新的环境。因此,这个支柱衡量了公司的技术吸收能力以及整体创新能力和由通过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的数量的新奇技术的生产。它也衡量了员工培训的程度,也就是表明了企业和员工更能识别和发展业务创新的能力。正如我们去年所做的一样,我们分离这些电子商务变量来区分B2B维度,因为有些国家在这两个维度有显著差异。

政府使用支柱(3个变量)提供政府在开展ICT政策竞争力和增强公民的福祉的见解的重要性,他们努力实现他们的ICT发展愿景,和他们提供网上政府服务的数量。

第四个指标:影响分指数

影响分指数衡量了广泛的经济和来自信息通信技术提高竞争和福祉而产生的社会影响的积累,反映了对信息通信技术和技术经济的转换。它包括8个变量。

经济影响支柱(4个变量)衡量了信息通信技术由于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的产生以及新产品或过程,和新颖的组织实践对竞争力的影响。此外,它还衡量了经济的整体转换到知识密集型活动。

社会影响支柱(4个变量)旨在评估ICT改善的福利。由于它们在环境、教育、能力损耗、健康发展、公民的积极参与的影响。同时,由于数据的限制,这个支柱集中衡量政府更加有效使用ICT和提供更多网上服务给百姓以及提高参与的程度。这个支柱也衡量了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作为一个潜在的利益的程度。

一般上来说,测量信息通信技术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严格的定量数据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结果,信息通信技术产生重要的影响的许多维度,特别是这些影响不是直接转换成商业活动就像环境和健康一样时不能覆盖到这些数据。因此这个分指数应当被当做是一项正在的工作将进化以适应新的数据在这些维度上可用。

测算方法:

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 = 1/4 Environment subindex

+ 1/4 Readiness subindex

+ 1/4 Usage subindex

+ 1/4 Impact subindex

另Environment subindex = 1/2 Politic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9个变量)

+ 1/2 Business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9个变量)

Readiness subindex = 1/3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content(5个变量)

+ 1/3 Affordability(3个变量)

+ 1/3 Skills(4个变量)

Usage subindex = 1/3 Individual usage(7个变量)

+ 1/3 Business usage(6个变量)

+ 1/3 Government usage(3个变量)

Impact subindex = 1/2 Economic impacts(4个变量)

+ 1/2 Social impacts(4个变量)

今年的54个变量中有27个变量是定量数据,数据收集主要来自国际组织类似国际电信联盟,国际银行,联合国。国际资源确保数据的验证和国家可比性。

基于连续聚合的分数,从指标水平到整体综合得分。

数据来源:

附英文原文:

Environment subindex

The environment subindex gauges the friendliness of a country’s market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 in supporting high levels of ICT uptake and 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prone conditions.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is necessary to maximiz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ICTs in boosting competitiveness and well-being. It includes a total of 18 variables

distributed into two pillars.

The politic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pillar(composed of nine variables) assess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national legal framework facilitates ICT penetration and the saf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activities, taking into account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afforded to property right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law-making process) as well as more ICT-specific dimensions (the passing of laws related to ICTs and software piracy rates).

The business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pillar(nine variables) gauges the capacity of the business framework’s conditions to boost entrepreneurship, taking into account dimensions related to the 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cluding the presence of red tape and excessive fiscal charges). This pillar also measures the presence of conditions that allow innovation to flourish by including variables on the overall availability of technology, the demand conditions for innovative products (as prox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s), the availability of venture capital for financing innovationrelated projects, and the presence of a skilled labor force.

Readiness subindex

The readiness subindex, with a total of 12 variables, measures the degree to which a society is prepared to make good use of an affordable ICT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content.

The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content pillar(five variables) captures the development of ICT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mobile network coverage, international Internet bandwidth, secure Internet servers,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accessibility of digital content.

The affordability pillar(three variables) assesses the cost of accessing ICTs, either via mobile telephony or fixed broadband Internet,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et and telephony sectors that determine this cost.

The skills pillar(four variables) gauges the ability of a societ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ICTs thanks to the existence of basic educational skills captured by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he level of adult literacy, and the r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nrollment.

Usage subindex

The usage subindex assesses the individual efforts of the main social agents—that is, individuals, business, and government—to increase their capacity to use ICTs as well as their actual use in their day-to-day activities with other agents. It includes 16 variables.

The individual usage pillar(seven variables) measures ICT penetration and diffus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using indicato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mobile phone subscriptions, individuals using the Internet, households with a personal computer (PC), households with Internet access, both fixed and mobile broadband subscriptions, and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s.

The business usage pillar(six variables) captures the extent of business Internet use as well as the efforts of the firms in an economy to integrate ICTs into an internal, technology-savvy, innovation-conducive environment that generates productivity gains. Consequently, this pillar measures the firm’s technology absorption capacity as well as its overall capacity to innovate and the production of technology novelties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 patent applications. It also measures the extent of staff training available, which indic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management and employees are more capable of identifying and developing business innovations. As we did last year, we split the e-commerce variable to distinguish the business-to-business dimension from the business-toconsumer one, because some notice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imensions exist in several countries.

The government usage pillar(three variable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importance that governments place on carrying out ICT policies for competitiveness and to enhance the well-being of their citizens, the effort they make to implement their visions for ICT development, and the number of government services they provide online.

Impact subindex

The impact subindex gauges the broad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 accruing from ICTs to boost competitiveness and well-being and that reflect the transformation toward an ICT- and technology-savvy economy and society. It includes a total of eight variables.

The economic impacts pillar(four variables) measures the effect of ICTs on competitiveness thanks to the generation of technological and n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the shape of patents, new products or processes, and novel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In addition, it also measures the overall shift of an economy toward more knowledge-intensive activities.

The social impacts pillar(four variables) aims to assess the ICT-driven improvements in well-being that result from their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health progress, or more-active civil participation. At the moment, because of data limitations, this pillar focuses on measuring the extent to which governments are becoming more efficient in the use of ICTs and provide increased online services to their citizens, and thus improving their e-participation. It also assesses the extent to which ICTs are present in education, as a proxy for the potential benefit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ICTs in education.

In general, measuring the impacts of ICTs is a complex tas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igorous quantitative data to do so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s a result, many of the dimensions where ICTs are producing important impacts—especially when these impacts are not directly translated into commercial activities, as is the case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for health—cannot yet be covered. Therefore this subindex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work in progress that will evolve to accommodate new data on many of these dimensions as they become available.

2、物联网:网络如何释放大数据带来的红利

本报告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章节详细阐述了互联网协议(IP)网络如何成为物联网(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概念的重要支撑,并探索IP网络如何加快大数据对全世界个人、企业和政府带来重大转变。因为每天会产生数艾(?)字节的新数据,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地、物接入万物联网中,越来越多的新增数据在IP网络中流动。越来越多的专用网络(proprietary network)正迁移到IP网络上,促进大数据的增长。网络迅速成为数据产生、分析、处理和利用的

重要环节。

这一章中描述了推动数据在IP网络增长的四个趋势,并详细阐述了网络对于从数据洪流中最大限度提取分析价值的关键作用。可能加快或阻碍大数据和万物联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技术和政策挑战,包括标准及兼容性、隐私及安全、频段和带宽限制、跨境数据流动、遗留的监管模式、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电力。

3、大数据成熟度: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行动方案

本报告第一部分的第三章节探讨了大数据对于改进现有企业运营模式、重塑整个经济领域面貌的潜力。大数据可以为新生公司铺路,催生新产业的涌现。 各机构应该了解自身的大数据成熟度水平,大数据成熟度是帮助他们评测进度、找到必要措施的方法。同时,还要比较众多复杂的大数据使用方法,合适的方法往往意味着效率的提高或商业模式的改进。政府部门应特别注意环境成熟水平,向公民充分展示大数据带来的益处,化解人们对隐私的担忧,努力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对数据隐私的监管。

4、平衡大数据公共政策的风险和回报

我们正走进大数据世界,与过去相比,治理更多地由数据驱动。成功的数据驱动型社会,基础是对个人隐私和自由的保护。

公共政策

麻省理工的Alex “Sandy”Pentland在这一章中就如何约束滥用权力,同时让各机构更安全地使用大数据提出了建议,主要政策建议如下:

1.大数据系统能够以分散的方式存储数据。根据类型(如金融VS健康)和真实世界的类别(如个人VS公司)划分,由将自身功能聚焦于那些数据的部门来管理,设置共享权限,并由该部门人员监管。

最佳实践中的数据托管人应该是区域性的,并使用异构计算机系统。随着保障措施到位,同时攻击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就非常困难;同时,在没有真正授权的情况下整合这些数据类型则将变得更加困难。

2.数据共享应该始终保持与数据相关的起源和许可,并支持自动防篡改审计。只要有可能,最佳实践应该只分享与数据相关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数据本身。这允许改进内部合规和审计,并帮助减少未经授权的信息泄漏的风险。

3.系统由合作机构共同控制,而不仅是单个公司自己的系统,这样应该会比较安全。外部数据共享应该仅在具有相同的本地控制、许可、来源和审计的数据系统之间发生,还应该包括使用那些诸如受雇于信任网络的标准法律协议。否则,数据会在不用直接袭击中央系统的情况下,被从数据源或终端消费者那里抽走。

4.对于安全数据生态系统的需求延伸到了私人数据及合作公司的专有数据。因此,个人和商业数据流的最佳实践,需要他们具有安全的数据存储,并被吸纳到信任网络数据共享协议中。

5.所有实体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使用安全的身份凭证,最佳实践将信任基于生物签名。

6.创建一个“开放”的数据共享,在法律协议(如信任网络协议)下,对于合作伙伴是可利用的。通过允许第三方改善服务,开放数据可以产生巨大价值。

管理大数据的风险和回报

当然,大数据带来的风险,需要平衡这些收益和由此涉及的个人隐私问题。

大容量、多种类的数据创造了三个重要趋势:

·大数据利用以前未使用的数据源,从其以前隐藏的地方释放信息。

·大数据管理需要尽可能自动化,因为容量和复杂性消除了人类及时干预和重组过程的能力。

·大数据迫使我们创建适应性强、坚固的数据系统,因为多样性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打破旧的计算和交易的写作方式。

这些趋势面临着两个主要挑战:

·大数据是看不见的模式,需要使用可视化分析工具和技术。获得的结果只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以正确的方法使用。

·与封送处理(Marshaling)存储和可计算的资源这些相对简单的问题相比,系统发现、捕获、管理和保护更多数据显得更为复杂。

本章提到了健康护理、物流以及零售业的例子。在这些领域,大数据正在以系统的方法处理,即考虑连续不断的信息流,以及在历史数据库中有所发现,从而揭开大数据的神秘面纱,并在核心层面去理解大数据的风险和回报。

5、数据驱动型经济中社会经济不对称的再平衡

这一章解释了增长的数据量是由个人创造的,他们给商业企业提供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来换取“免费”服务。

不过,他们这样做没有意识到数据的货币价值,很少或没有控制其现在或将来的使用。在广阔的数据生态系统中,这些社会经济的不对称性对于新兴的数据驱动型经济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因为当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以使用、交易和分析数据为条件时,整体产出可能减少。

作者认为,对于数据生态的需求是以公平的价值交换和使用者控制与他们相关数据的使用的能力为基础的。通过潜在的技术和政策,这些能够被实现。为推动可持续的数据驱动型经济,需要对技术和政策等进行深入研究。

6、建立信任:在打开大数据价值过程中规制的作用

这一章强调,未来几年,要想大数据为社会、公司和个人创造巨大利益,一些要素必须到位:高速稳定的互联网、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以及对服务的信任, 特别是对于个人数据和隐私的保护。从大数据到大的社会和经济机会:哪项政策能够挖掘利用数据驱动型创新的潜力?除了为更好的决策过程而生产和使用数据,公共部门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数据驱动在整个经济创新和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

(1)使公共数据成为可获得的开放数据的格式;

(2)促进平衡的立法;

(3)支持教育,重点是数据科学技能。

今年的全球IT报告聚焦大数据及其应用的兴起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革。首先测算了各国的网络就绪指数,然后分析大数据应用的广阔前景及可能带来的法律、隐私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利用的公共政策。少有经济分析,但NRI可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的IT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可对国家或地区之间数字化进程的比较研究。对照提出的政策指南给具体国家提出政策建议。

要列出NRI的测算指标体系及每个指标的含义、测算方法,并列表比较国家(金砖四国、亚太地区分层次(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第一层次,中国、印度等为第二层次,其他为第三层次;欧洲地区分工2-3个层次;北美分两个层次非洲忽略。)

金砖四国:NRI指数和NRI分指标分值排名比较。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总结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总结

亚太地区:

数字化颠覆:从被动到主动

商业全面数字化:数字化颠覆,从被动到主动,Accenture,014

埃森哲20xx年技术展望主题“商业全面数字化”着重强调六大趋势,充分反映出未来数字化中坚企业目前正在经历的一系列转变:特易购、通用电气和迪斯尼等大型企业正在发挥自身的规模优势,重新定义各自行业中的数字化。以特易购(Tesco)为例,在过去两年,这家连锁超市不仅在机场和地铁站附近设立了互动式门店,开始涉足流媒体电影和电子书并推出自有品牌的7寸平板电脑,其公司的网上销售中,超过五分之一是通过智能手机完成的。在制造业方面,通用电气将筹码押在了工业互联网上,希望依靠智能分析法构建基于云的服务,通过收集大量的工业机械数据和设备数据,并且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独到洞见,为企业提供支持,从而确立关键行业,如能源和航空等新的绩效标准。在B2C领域,迪斯尼公司为光顾主题游乐园的游客提供具有无线跟踪功能的腕带——魔力手环,提供个性化客户体验,例如大大缩短排队等候时间。此外,游客还可通过用手环触碰特定设备来轻松购买食品和商品,无需刷卡或现金。还可以提前在网上制定游览计划,顾客可通过手环提前预订餐厅和点餐,由于该技术记录了游客全体游览过程,也为迪斯尼公司提供了详实的数字记录。这些举措表明,它们已认识到“大企业数字化”是下一场重头戏。

(通过三个案例——零售业的乐购,制造业的GE,旅游休闲业的迪斯尼,说明利用新的智能终端设备、大数据开拓新的业务和提供更好服务的前景。)

趋势一:数字与现实边界模糊:将智能扩展到边缘

随着智能接口的出现,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相互融合,拓展了体验者的边缘决策能力和方式,而不再各自为政,这意味着他们不但能够根据需要随时做出决策,而且信息基础更多,方式更加社交化且易于使用,从而推动企业和政府重新探索如何与客户和民众进行更多互动交流的方式。数字与实体相结合的系统能降低成本、提升能力,因此也为建筑业带来了新的体验,令建筑商、地产经理和工业设备销售商都从中获益良多。数字与实体结合的系统改变着医疗、航空、仓储业、农业、运输业的运作模式。

数字实体融合性趋势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发现采用了这种方法后将提高效率。第二阶段,数字与实体结合的系统开始引发行业颠覆,企业改变用户对普通产品/服务的预期,一旦用户对产品/服务抱有更高预期,行业颠覆便势不可挡。在此阶段,凡是能够积极改善用户体验的企业都会成为颠覆者。第三阶段则是企业如何做出响应。企业需要弄清一些问题,例如智能自动化将如何真正改变与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互动、及其预期。(即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条件下,数字与实体结合将会给行业带来深刻地变革。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与方式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如企业它是怎样提高效率的?对具体行业,数字与实体的结合如何颠覆行业?企业对这种颠覆如何做出

响应,会产生哪些变化?)

趋势二:从员工到众包:无边界企业的崛起

“编外人力资源”的产生。Kaggle、亚马逊的Mechanical Turk平台,以及Elance、oDesk等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均可视为网络劳动力市场,它们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符合经验、能力和时间要求的劳动力资源,完成既定任务。编外人力资源正改变着企业营销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消费者提供丰富而详细的信息,有助企业深入了解其产品的性能、使用情况及潜在的消费者。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有助企业进一步修正预定的销售数据,不仅更加准确地预测销售,还能募集到进行产品生产的营运资本。编外人才俨然已成为其降低产品开发风险、缩短上市时间、提高新产品接受度的宝贵过滤器。利用广泛的大众资源有助企业开展新的业务,帮助企业向其他行业大举进军。(移动和无线网络,可以利用客户和员工的知识、经验来营销、开发新产品和改进产品,扩展商业机会。在管理学研究上,应如何实施及制订计划?在经济学研究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企业效率及竞争力?)

趋势三:数据供应链:让信息流通起来

当前,企业领导者必须对数据形成一种端到端的认识,才能实现业务目标。端到端“供应链”才能打破数据孤岛,让数据真正流动起来,使整个企业受益。先需要创建一个数据服务平台或统一的数据访问层,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访问方式,以便及时获取企业的大量可靠数据。虽然很多新的数据平台策略都是基于独立开放的各个数据源而制定的,但都必须通过统一的标准访问协议才能开放。于是,企业纷

纷借助于各种应编程接口,而且往往也能得到应用编程接口管理平台的大力协助。美国药品零售商沃尔格林公司(Walgreens)就开放了自己的处方应用编程接口,支持第三方开发者利用该技术,通过扫描药瓶上的条形码,方便客户后续购买药品。

企业应该提升供应链中的数据速度,通过增加“数据温度”等级(或数据层级)来提升数据速度。数据可以随时被“加热”或“冷却”。这种基于业务需求随时无缝调整数据优先等级的能力不但提高了数据速度,而且还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供应链流程始于数据收集。企业能够使用各种新的数据源,其中也包括它们无法控制或拥有的数据,Collaborate.org就是开放数据源的一个典型代表,该平台包含了5PB以上的数据。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协作平台(指鼓励用户在使用平台数据的同时向平台提供数据),支持用户浏览地理空间数据,比如卫星地图、 空气质量等。

“认知计算”是机器学习系统将数据作为经验来学习。然后再把学到的知识推广应用到类似的情境中。认知计算技术能够且必将令很多行业受益,它会从根本上改变很多企业的运作模式。这不但可以成功解决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打造智能化、互动式的数据供应链。(利用技术和平台将数据加速交流与传播,对客户、员工形成数据供应链,可从中进行认知学习)

趋势四:驾驭超大规模:硬件重现舞台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拥有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储存、带宽、内存和计算能力。谷歌是这方面的领军者,拥有超过100万台服务器,微软紧

随其后,也达到了百万台数量级;其次是亚马逊,约有50万台服务器,接下来是脸谱网和雅虎,各自均有数十万台。这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需要提供真正全天候的服务(100%时间),哪怕99.99999%都不行——这正是所谓的“不间断服务”时代。

实践证明,围绕处理器、存储器、专用硬件而进行的创新可以使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更高的设计要求,如能耗要求,正在催生技术创新。惠普公司从移动处理器获得灵感,创建了Moonshot服务器,可比传统服务器节省89%的能耗。存储技术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快速访问和处理数据的新途径。服务器架构的创新为专用基础设施与应用运行相匹配提供了更多选择,SAP有28个客户在使用HANA平台执行数据分析任务,速度比过去提高了一万倍,这充分说明专用硬件已发展很成熟。

硬件三大领域的创新正有力地推动超大规模技术的应用。第一,处理器。低能耗ARM处理器取代了原来的x86 服务器,GPU变成了加速器或协处理器。大规模并行数据库(MapD)技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GPU(而不是CPU)的内置存储器上,显著提高计算速度。第二,存储设备。闪存技术的创新兼顾了数据速度和数据成本。Fusion-io和Violin Memory等供应商都在提供闪存产品,解决与超大规模有关的问题,比如对低延迟、低能耗的需求,对数据中心尺寸的限制,以及对高度灵活性的要求等。第三,服务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创新推动了两类超大规模处理能力的分头发展:一类针对通用型的网络规模化计算进行优化,另一类则是为了专门任务而优化。对于通用计算

来说,数据中心设计者目前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建立起超大规模:一种是低能耗系统,如惠普公司的ARM Moonshot;另一种则是x86通用服务器;对于某些专门任务(如对海量数据库的分析)以及计算密集型任务(如天气预报和DNA测序)而言,SAP和甲骨文等数据库软件企业纷纷建设了内存计算一体机,大幅提升了大数据分析技术水平。 (大数据和云计算有赖于功能强大的硬件设备的改进,才能实现。包括运算、存储和服务器设备、只有功能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后,才能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

趋势五:应用再定位:软件是数字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愤怒的小鸟”或“印象笔记”这样的智能手机应用,这些应用不仅尺寸更小,而且操作更为便捷。这种开发方式已进入企业,企业的移动设备、网络、桌面平台等创建新的应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团队正在倾力打造企业软件平台和架构,其关键是把与用户进行互动的应用与大型的后端服务分隔开来。事实上,这对IT部门和业务部门来说是一种双赢:一方面,IT部门得到了一定的空间来夯实复杂系统的基础;另一方面,业务部门获得了技术平台,可以持续关注定制软件,通过快速反复互动的方式,针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定制解决方案。 对企业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复杂,往往需要多个应用程序来运行错综复杂的业务流程,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打造一个应用库或“生态系统”,这在企业应用商店的兴起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东航于20xx年建立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希望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移动应用程序,东航针对飞机保养、员工反馈服务、移动办公自动化等

工作领域开发出了相应的移动应用。企业应用系统的真正威力主要蕴藏在应用“并联”方面——即通过各种方式的合并与互联,最终创建定制化的应用系统,以有效执行较大的企业任务。日本邮政株式会社一直使用Force.com平台简化业务规划流程、开拓新市场。它一共创建了15项定制型应用,用于提高旗下三大零售机构(即日本邮政银行、日本邮政保险和日本邮便事业株式会社)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业务流程透明度。

趋势六:弹性架构:“有故障不宕机”不间断运营的秘诀

奈飞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利用各种自动化检测工具——业内将它们称为“猴子军团”,通过故意破坏来寻找自身系统的漏洞。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业务活动更容易因系统中断而受到影响,黑客的攻击角度更多,手段更多样:网络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网络罪犯技术越来越娴熟,而且极具策略性,很少被绳之以法。 企业应当规划不间断运营,抵御网络攻击,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进行弹性架构设计,未来弹性架构的框架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互联性;第二,多元性与冗余性;第三,模块扩展性;第四,适应性。随后,必须设法寻找投资,为企业提供物超所值的安全系统。此外,安全专家还必须针对不同经济环境、业务风险因素以及不同切入点(其中也包括企业自身的安全系统)全力打造弹性组织架构。另外,还应该利用技术提高系统弹性,实现大规模敏捷性转变,需要一系列的运作方法和技术,其中包括开发运维(DevOps)、绩效监测和故障跟踪、工作量管理、软件定义网络(SDN)等。

针对本报告的总结,基本上了概述了核心内容。若要更深入地研究,可增补对数字化颠覆和每个方面的分析、思考,提出问题并试图寻求答案,以此寻找可研究的题目。

数字化的商业应用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根本性的变化,如何促进产业升级,改变竞争规则和产业结构?可参照报告提出的六大趋势的某条或其中几条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实际可研究的问题:中国的传统产业(如纺织、服饰、玩具、家具等)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摆脱困境和实施产业升级?

中国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

China’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Internet’s impact on productivity and growth,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July 2014

(主要分析了数字化应用对中国五个行业的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可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具体产业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目前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32亿,中国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iGDP指标,虽然20xx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只占GDP的3.3%,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但到了20xx年,中国的iGDP指数已经升至4.4%,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高于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对中国GDP直接做出的贡献比例在提升,在对GDP影响几个最重要的领域:消费电子、汽车、化工、金融服务、房地产以及医疗卫生,互联网的发展对其都在产生着史无前例的影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计,互联网能促进年GDP提高4万亿-14万亿元

人民币(6400亿-2.26万亿美元)。预计20xx年的GDP中,近10万亿(1.6万亿美元)为网络经济,但能否实现将取决于互联网应用的速度和深度。

(可将iGDP理解为信息经济产出。请详细列出MGI的iGDP测算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在此方面的研究,包括:1、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基于iGDP的研究。2、中国在iGDP的增长速度如此之快,其因何在?3、中国数字转型的定义、内涵和发展阶段,它对经济增长有何作用?4、它能否提高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5、加快iGDP发展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互联网还将提高中国劳动力水平的基准。它也会导致工作机会机构的一些变化。“新的互联网技术会将现有商业活动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导致一些职业面临消失的困境,但互联网可以帮助个人获取海量信息与学习工具,从而帮助劳动力大军做好迎接数字化新时代的准备。”

中国政府面临着驾驭互联网增长的多重政策挑战。一方面要放开市场,一方面要适时介入监督,允许积极竞争,从而加速生产率的提高。打造更为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对增加上网人数、促进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建立一套均衡的法规体系明确企业可以共享的信息种类、获得许可的使用方式,以及消费者必须同意的信息类型,这样才能消除采用大数据的种种限制。为了缓解劳动力市场的断层和错位,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劳动者新能力培训。还可以通过调整学校课程,培养学生数字化技能,打造真正的从毕业到就业的通道。

(IT革命对就业的影响可参见《经济学人》的三篇文章)

对企业而言,互联网将激化竞争,面对富于创新的后来者,传统企业必须做出快速应对。任何行业的企业都必须反思自己的运营、必须加强客户引导;企业家和首席执行官都需要深入地参与,因为他们的决策对变革公司的业务模式至关重要。各行各业都将面临人才短缺问题,规模较大的公司可以考虑通过锁定和收购目标企业来弥补技能差距,而较小的公司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进入新的市场。

六个行业研究的主要结论:

消费电子

互联网为消费电子类产品释放出巨大的创新动力,包括智能家电和网络电视等连接设备。20xx年,大约70%的中国网民观看网络视频,有大约50%使用移动互联网观看网络视频。数据存储、文件共享和其他用途的消费者,云服务将成为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利用互联网提高生产率,因为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范围扩大,并能在网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消费电子领域的电子商务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03%,而实体的复合增长率仅为9%。报告发现互联网对行业的重大影响仍将继续,到20xx年对行业总增长的贡献预计可达14-38%。

从纯电子产品升级到网络化电子产品,产品智能化,可接入网络的智能终端设备,都是电子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汽车

领先的制造商已经使用实时数据来优化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及运输线路。互联网还能够帮助汽车制造商管理持续攀升的营销成本,充

分利用消费者在网上显示的购买决策信息。物联网则为售后打开了新市场,如汽车的维修保养提醒和远程车况检测等。另外,它还能还能追踪甚至锁住拖欠贷款的车辆,这样银行和经销商也更加愿意为信用纪录不足的中小企业主发放车贷。借助互联网,中国二手车市场也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出租车和豪华车租赁服务开始使用互联网优化车队调度。20xx年,互联网技术对汽车业GDP增长的贡献度为10%到29%,之中60%来自于提高的生产力。

化工

通过提供从供应商库存、货运物流到下游客户需求等方面细化的实时数据,互联网可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并优化生产计划。互联网还能提升研发能力,促进与客户及外部专家的合作。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提供综合产品解决方案,如可为工业客户提供水处理方案、提供精细农业系统等。预计到20xx年,互联网对化工业GDP增长的贡献度为3%至21%。

金融服务

通过对互联网上海量的实时数据分析,银行可降低不良贷款风险,而在线渠道提高了市场营销和与客户互动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提升、交易成本下降,银行得以服务更多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目前,中国消费者有大约60%的金融资产放置于银行存款,未来随着互联网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信息透明度,网上货币市场基金、折扣券商和第三方在线市场开始出现。在线支付平台为网络零售交易提供了关键的基础,亦推动了实体零售消费的增长。预计到20xx年,互联网

对金融业GDP增长的贡献度为10%到25%。

房地产

中国的购房者和租房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搜索理想居所。类似搜房网等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开发商、经纪人、个人房东的挂牌信息、楼盘广告和搜索功能。由于能够更快地找到有诚意的购房人,开发商和经纪人可以优化房地产搜索和交易流程,降低营销和存货成本。地方政府现在可以搭建土地招拍挂网上交易平台以增加信息透明度。 此外,淘宝网也推出了抵押房产的拍卖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让房地产开发商、承包商和连锁酒店可以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上采购建筑材料、设施、设备和装潢材料。互联网更改变了商业房地产的需求,网络零售降低了实体网点的需求,却提高了拥有先进物流的现代仓储地产的需求。互联网对房地产产生的可量化影响充满不确定性。预计到20xx年,该行业的GDP增长可能因为互联网降低3%或增加6%。 医疗卫生

互联网将可能成为提升医疗系统效率的重要工具。中国80%的资源集中在城市,患者哪怕是小毛病也要千方百计到大医院治疗。区域健康医疗信息网络 (RHINs)则可以将大医院和社区诊所联网,协调转诊和治疗事宜,从而缓解这些问题。同时远程医疗和远程检测在病人和几百英里之外的医学专家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互联网还能利用电子健康记录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创新技术提升医疗质量,而病人可以通过在线预约工具和点评平台了解医疗服务提供商的资质评级。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应用可以有效监督药品供应链,而电商可扩大

非处方药市场。互联网每年可以节约1100亿到6100亿元人民币的医疗卫生支出,这笔费用将占20xx年到20xx年医疗卫生成本增长的2%到13%。

可利用报告后列出的Bibliography,寻找MGI相关研究的文献和报告,扩展数字化转型对中国产业和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总结

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

在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

在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主观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避免主观题体积较大从而在评价中题量较少的问题?又如何避免主观题阅卷中评分标准易受阅卷者主观意志影响的问题?请老师们结合自身实际和个人发展规划,谈对教师专业发展…

m小学下学期信息技术总结

*****小学20xx/20xx学年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展望未来,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好,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试题集

客观题4.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的网址为http://www.moe.edu.cn,该网站的顶级域名及其表示的含义是:()A.edu万维网B.cn中国C.www教育D.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4.2.2文…

教师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总结表

下南小学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姓名:林伟健学科信息技术班级五年级时间20xx年x月x日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及效果怎样?(800字以上)科学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如何上好我…

新课改下微型主观题在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的应用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华二中),丁芳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实施,学生学业评价的目标、体系、策略和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微型主观题作为一种新生题型,它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一、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

14-15年度信息技术总结

碑坝镇前进完全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展情况总结转眼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今后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一本...

20xx年信息技术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20xx年信息技术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的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

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心得

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心得摘要本文通过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及其功能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的几个转变的分析以及信息技术辅助于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剖析说明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工作总结(1)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工作总结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为只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德育的意识从教材实际...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王克华)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信息技术教学总结高二级组东校王克华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

信息技术总结(9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