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时间:2024.4.13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

学 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 级:地质08-3班

学 号:310803010317

姓 名:王金路

指导教师:陈江峰 王素玲 冯有利 潘结南

日 期:20xx年10月27日

目录

前言 .................................................................................................................................................. 1

1 勘查区地质概况 ........................................................................................................................... 3

1.1 勘查区交通位置 ................................................................................................................ 3

1.2 勘查区范围 ........................................................................................................................ 3

1.3 自然地理 ............................................................................................................................ 4

1.3.1 地形地貌 ................................................................................................................. 4

1.3.2 水文 ......................................................................................................................... 4

1.3.3 气象 ......................................................................................................................... 5

1.3.4 地震 ......................................................................................................................... 5

1.3.5 区域经济概况 ......................................................................................................... 5

2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及方法 ................................................................................................... 7

2.1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内容 .................................................................................................... 7

2.1.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 7

2.1.2 钻探 ......................................................................................................................... 8

2.1.3 地质编录 ................................................................................................................. 8

2.2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方法 .................................................................................................... 8

2.2.1 煤炭资源勘查类型划分 ......................................................................................... 8

2.2.2 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和方法 ..................................................................................... 9

2.2.3 钻孔测井方法 ....................................................................................................... 10

2.2.4 地质编录和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 ....................................................................... 10

2.2.5 地质勘探报告的编制方法与要求 ....................................................................... 11

3 区域地质特征与矿区地质 ......................................................................................................... 12

3.1 区域地质特征 .................................................................................................................. 12

3.1.1区域地层 ................................................................................................................ 12

3.1.2 区域构造 ............................................................................................................... 12

3.2矿井地质 ........................................................................................................................... 15

3.2.1地层 ........................................................................................................................ 15

3.2.2构造 ........................................................................................................................ 19

4 资源储量估算 ............................................................................................................................. 21

4.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 21

4.2 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划分原则 ...................................................................................... 22

4.2.1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原则 .................................................................................... 22

4.2.2块段划分原则 ........................................................................................................ 22

4.2.3块段划分结果 ........................................................................................................ 22

结论 ................................................................................................................................................ 24

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这次实习是在学了《矿产勘查与评价》课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方法。通过实习主要达到如下的目的与要求:

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 了解矿产勘查的钻探施工过程和取样方法;

3. 了解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的实施过程和测井资料的解释方法;

4. 了解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钻孔地质编录方法,特别是掌握岩心采取率及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

5. 掌握矿产勘查有关图件的编制方法;

6. 掌握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和估算方法。

二、实习地点

河南林州某矿区施工现场。

三、实习内容

1. 勘查区工作概况

地质队技术人员介绍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步骤。矿产勘查工作技术人员肩负的任务和责任。勘查区地质概况、地层、构造、矿层发育情况。

2. 参观钻探施工现场

了解钻孔布置的原则、钻孔设计类型和要求、钻探施工的过程、钻探施工机械及工艺,了解钻孔岩心的取心过程和采样过程。

3. 了解测井的种类、步骤、方法、原理以及对测井资料的解释。

4. 岩心编录:掌握岩心编录的内容及方法;掌握岩心采取率及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岩心倾角测定方法和岩石、古生物、沉积构造特征的观察、描述方法,并实际编录一段岩心。

以煤炭资源勘查为例:按照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标准(DT/T0002.1-4)进行。

5. 地质图件的编制

熟悉和掌握钻孔柱状图的编制方法及编制内容。

1

了解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预想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矿层底板等高线图、矿层对比图和矿层等厚线图的制作方法及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

将自己实际编录的一段岩心绘制一张钻孔柱状图。

掌握地质勘查报告编制的内容、要求、规范。

四、实习安排

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为2周。

1. 校内实习准备 1天

2. 现场实习 1天

了解勘查区区域地质概况;参观、了解钻探施工过程和取样方法,参观钻孔测井过程;现场钻孔岩心编录。

3. 校内我们对平煤五矿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编制钻孔柱状图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编写实习报告。 5天

五、实习队组成

第二组组长:宋炉生

组员:申苗苗、孟祥阳、任春雷、孙宝才、孙国瑞、王金路

六、成果

本组成功完成了本次实习教学任务。野外实习结束后,我们对野外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制了勘探区地层综合柱状图、实测钻孔柱状图及庚20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等图件,并完成了报告的编写。报告中的图件是用Cad绘图软件绘制完成。

2

1 勘查区地质概况

1.1 勘查区交通位置

平煤天安五矿(以下简称五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煤田的西部,平顶山市西北郊约8 km,西距宝丰县28km,为中平能化集团的主干矿井之一,行政区隶属平顶山市管辖。主井地理坐标东径113°13′26″,北纬33°47′03″。

井田东部和西部分别有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穿过;东南距孟(庙)宝(丰)铁路线上的平顶山火车站9 km,该站向东70 km与京广铁路孟庙火车站相接;向西与宝丰火车站约28 km与焦枝线相接。矿井通过矿区专用铁路与国铁接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县乡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见图1-1)。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1.2 勘查区范围

井田边界范围,北部:丁、戊、庚组煤层均以锅底山断层、己组煤层东翼以-800 m等高线、西翼以锅底山断层与六矿为界;东部:丁组以煤层露头、戊组和庚组煤层分别以43勘探线东470 m与200 m与七矿相邻;东段己煤深部以B0518-B0536坐标点与四矿相接,B0536-B0537坐标点与一矿相接,浅部以43

图1-1 五矿交通位置图

3

勘探线东200 m与七矿为界;南部止于各煤层露头;西部丁、戊、己和庚组煤层以50勘探线与十一矿毗邻;西南部以47-1孔为基点40?方位线及己组煤层-280 m和-320 m底板等高线与九矿接壤。井田东西长约6.5 km,南北宽约4.8 km,面积31.4645 km2。主井地理坐标:东经113°13′26″,北纬33°47′03″;中心坐标:X=3739648.00 m,Y= 38427926.00 m,Z=119.788 m。

五矿矿区范围为20xx年4月由国土资源部颁发的1000000140057号采矿许可证范围,由185个边界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31.4645平方公里,开采深度由+180 m至-800 m标高。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100万吨/年,有效期限30年,自20xx年4月至20xx年4月。

1.3 自然地理

1.3.1 地形地貌

平顶山煤田地处汝河以南、沙河以北的伏牛山余脉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向东红石山、龙山、擂鼓台、落凫山、平顶山、马棚山、焦赞山绵延不断,山脉呈北西走向,组成全区的地表分水岭,其南北分别为沙河水系、汝河水系。最高点擂鼓台标高+505.60m,龙山+464.27m;北部主要由二叠纪平顶山砂岩组成的低山;南部主要由震旦纪片岩、片麻岩及寒武纪灰岩组成走向西北的丘陵山地,有蝎子山,芦山和九里山,海拔+150~+158m。五矿矿井位于平顶山、马棚山之间山口以南的开阔山前冲积平原上。井田位于低山丘陵的槽形谷地之间,为一北高南低的倾斜平原。标高+90~+130m,相对高差40m。

1.3.2 水文

沙河位于井田外南部,流向东南,属淮河水系,河床宽阔坡度平缓,最大流量3300m3/s;旱季流量为0.80m3/s。西南部的白龟山水库为本区最大的地表蓄水体,库容量为3.21亿m3,最大库容量6.49亿m3;南部湛河呈东西向从井田南部煤层露头带经过。红旗渠自井营经九矿流入井田,为一农田灌溉水渠。此外井田内发育有多条南北向季节性冲沟,雨后洪水经井田由北流向南部汇入湛河向东排泄。

4

1.3.3 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据平顶山气象站1954-19xx年资料:

气温:最高气温42.6℃(19xx年7月19日),最低气温-18.8℃(19xx年1月3日),历年平均气温14.9℃,冰冻期一般为11月到次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14cm(19xx年1月30日)。

降雨量:年最大降雨量1323.6mm (1964),年最小降雨量373.9mm(1966),年平均降雨量742.6mm,月最大降雨量366mm(19xx年6月),雨季多集中在七、

八、九月份,约占年降雨量的50%。蒸发量:年最大蒸发量2823.6mm (1959),年最小蒸发量1490.5mm(1964),月最大蒸发量408mm(19xx年7月),月最小蒸发量40.7mm(19xx年1月)。平均绝对湿度13.5mm,平均相对湿度67%。

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最大风速24m/s,平均风速2.8m/s。

1.3.4 地震

据有关资料统计,平顶山周围历史上发生有感地震共27次,除19xx年2月4日张潘地震,震级53

4级,震中裂度7度,震情记载为“张潘店(今临颖县

城北20km,平顶山市东北67km处的张潘街)民舍皆倾复,被伤者无数,民野宿”,属破坏性地震外;其余26次为19xx年至19xx年发生的小震,震级1.5-2.8级,无破坏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平顶山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1.3.5 区域经济概况

区内原以煤炭开发与加工为主导产业,其原煤产量居全国前列,为我省能源和工业用煤需求及缓解南方煤炭紧缺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以平顶山市为中心形成了铁路、公路网络,交通运输极为便利;除煤炭开采业外,电力、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食品加工、餐饮、旅游等工业及服务业均较发达。农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第一、二、三产业,由传统生产、经营 5

管理模式正向现代化模式过渡,城市发展潜力较大。 6

2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及方法

本区的正规勘探始于19xx年12月,19xx年元月结束,由地质部中南地质局401队进行施工,勘探区域东西长4km,南北宽3.7km,总面积约14km2。布置六条勘探线,共施工钻孔56个(包括五矿和六矿井田),勘探线间距750m,孔距500m,岩心总回收率77.17%,主要煤层回收率超过75%者占78%,大部分钻孔进行了电测及泡粉分析工作,19xx年元月提交了《河南省宝、叶、襄、郏、平顶山煤田龙山庙矿区地质勘探报告》。

建井和生产期间,随着矿井地质研究程度的逐步提高。为了进一步查明风氧化带的位置、断层位置、煤层赋存特征,为适应矿井开采和改扩建的需要,平顶山矿务局勘探队与原煤炭部129煤田地质队(129队仅在六矿划拨的己三采区内有钻探孔)先后共施工钻孔约150余个。

2.1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内容

2.1.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勘探主要采用了钻探和测井等手段.勘探过程中未明确划分勘探阶段,但在勘探工程的布置和施工时注意并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勘探工程布置采用了长方形勘探网,未采用槽探、井探和巷探等山地工程,这对本井田是合适的。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1]66号)以及矿井揭露的实际地质资料,综合确定以250m~500m的勘探工程线距圈定经济的探明基础储量(111b),以500m~1000m的钻探工程网度圈定经济的控制基础储量(122b),以1000~2000m的钻探工程网度圈定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以2000m以上钻探工程网度圈定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目前开采的庚20煤层深部埋藏较深,钻孔间距较大(共

10孔),每平方公里约3个,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六矿工业广场附近钻孔密度达到《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勘探阶段的要求,其它地方煤层仅达到圈定333~334?类资源量类型的要求。

7

2.1.2 钻探

采用井下钻探,探明煤层产状、厚度、断失翼位置。据近几年统计,先后共施工钻探孔75个,总进尺约1500m,并经常使用该方法进行探放水。该手段的特点是效率高、见效快,省时省工,成本低,但所探深度有一定的限制。

2.1.3 地质编录

(一)巷道编录

在巷道掘进过程中,为能及时掌握和收集最可靠的煤厚、构造和水文等实际资料,更有效地指导工作面的回采和相邻工作面的布置,随时解决采掘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巷道编录。做好煤厚点的测定和断失煤层的判别,对所测的煤厚点、构造、水文地质等特征进行编录,并及时的反映在巷道剖面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对某些特殊的构造现象绘出素描图。通过巷道编录、综合分析其煤厚变化规律和小构造的发育特征,以便更合理地布置回采工作面和编制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尤其对厚煤层为下分层的开采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地质依据,每年约编录巷道剖面1300余米。

(二)编制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是指导采掘生产的重要依据,因此配合矿井生产一直在进行,通过综合分析勘探和生产揭露的有关资料,先后编制巷道掘进说明书约500份,采区地质说明书30余份,回采工作面说明书270份,地质预报千余份。切实有效地为矿井正常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

2.2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方法

2.2.1 煤炭资源勘查类型划分

煤炭资源勘查类型的划分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的基础是,对已勘查煤矿床的勘查经验的总结,按照影响煤矿产勘查难易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煤矿床进行分类。影响煤矿床勘查难易程度的诸因素种,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两个主要因素,因而成为划分煤矿床勘查类型的主要依据。按照地质构造的复 8

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见表2-1,2-2。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表2-1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表2-2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2.2.2 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和方法

勘查工程布置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煤炭资源勘查的效果,因此照在布置勘查工程是,必须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1)勘查工程布置一般是在勘查区确定了勘查类型之后,再根据勘查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布置的。勘查类型提供了探明各类资源/储量的基本线距,但在同一勘查区的不同地段其地质情况可能有变化,特别当勘查区的范围比较大时更是如此。因此,在具体确定勘查线间距时要有所不同,在同一勘查区内不能是完全等距的。因此,必须综合研究,区别对待。

(2)在布置勘查工程时,应根据勘查区的地质特点,并结合煤矿设计和建设的要求,有区别地进行勘查工程的布置工作。在详查阶段,应紧密结合矿区规模、井田划分、井型大小及开发顺序等布置勘查工程;在勘查阶段,勘查重点为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平)、设计的井筒和运输大巷位置等处,应加密勘查工程。

(3)在一个勘查区(井田)进行勘查的初期,为了获得评价煤矿产的基础地质资料,常常采用大体上均匀分布的勘查网。在详查、勘探初期,还应布置一 9

至数条主导勘查线,但在勘查后期除布置基本勘查线外,还要布置辅助勘查线具一些专门的钻孔。

(4)勘查工程原则上应布置成直线,但有时因特殊的地质目的和其他技术需要,或因地形地物的影响,勘查工程可在勘查线之间加密,或在勘查网中布置插心孔。

(5)在暴露区或半掩盖区,应尽量运用地表地质资料、山地工程及生产井、老窑资料;在掩盖区,应充分利用物探成果,作为布置钻探工程的依据。

(6)在首先保证勘探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布置无岩心钻孔。在勘查设计中,应说明不取心钻进的原因具不取心钻孔的分布和施工顺序,并将不取心层段和施工要求在钻孔技术说明书中加以明确规定。

当勘查类型和工程基本线距及勘查工程布置系统确定之后,就要进行勘查工程的具体布置。为了合理布置勘查工程和经济有效地完成勘查任务,一般采用三种布置方法:勘探线剖面法、煤层露头和底板等高线追索法、解决专门地质问题的勘查工程布置法。

2.2.3 钻孔测井方法

测井是利用钻孔内煤、岩层的电性、密度及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测井仪器测出反应不同物性的曲线,然后对曲线进行综合解释,用以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结构,划分并对比煤、岩层,了解煤质、断层、水文、井温以及孔斜和煤、岩层的产状等。测井方法主要有:

(1)电测井

主要有视电阻率法、电流法、自然电位法、电极电位法、人工电位法等。

(2)放射性测井

主要有自然伽玛测井、人工伽玛测井等。

2.2.4 地质编录和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

勘查工程中的地质编录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其方法是把文字资料,如观测点记录卡片、记录表格;图表资料,如各种工程的素描图、柱状图、实测剖面图、岩心鉴定表、化验成果表等,实物资料,如岩石、矿物、煤、化石 10

的样本及样品等,所获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然后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

2.2.5 地质勘探报告的编制方法与要求

地质勘探报告的编制要求:

(1)煤炭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核查验收。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探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

(2)煤炭地质勘查中的测量、地质填图、地震、电法、测井等野外工作由勘查工作的主承办单位组织核查验收合格后,方克编制专业总结报告,勘查工作的主承担单位审查合格的专业总结报告资料才能在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中使用。

(3)在煤炭勘查地质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项目的勘查阶段的具体要求(煤炭勘探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的意见),以《煤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规范》(审批稿)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

(4)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拟定的报告编写提纲,拟定出工作计划,组织编写工作,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减小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在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需要研究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应在报告中,属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不需在报告中论述。

(5)在项目勘探的后期,特别是野外施工即将结束之前,在日常地质“三边”工作基础上,要集中力量组织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地质报告的编制,必须在确保各项勘查工程质量,在取全、取准第一手地质资料和其他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勘查工程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编制而成。地质报告的编制过程,是对各种资料进一步加工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过程,也是地质研究的过程。

(6)地质报告既要满足项目投资者和煤炭设计、生产部门的需要,又要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程度。文字报告必须简练,重点突出,依据充分,接乱明确。图表要做到内容齐全,数据可靠,编制正确,清晰美观。

11

3 区域地质特征与矿区地质

3.1 区域地质特征

3.1.1 区域地层

平顶山煤田属华北地层区,豫西渑池—确山小区,自下而上发育有太古界太华群、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第三、四系。其中石炭—二叠系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表3-1)。

太古界变质岩系与上元古界震旦系,零星出露于平顶山煤田南部鲁叶断层以北。寒武系主要出露于平顶山煤田西部韩庄矿至梁洼矿以西,常王村四周及白龟山水库北侧,石炭—二叠系在低山区有零星出露。三叠系仅零星出露于由平顶山组成的低山顶部,大部分隐伏于山前缓倾斜平原冲洪积层之下。

3.1.2 区域构造

(1)大地构造分区及其特征

平顶山煤田地处嵴熊构造南区,该区为太华群变质岩系及中、上元古界火山岩和沉积岩系分布区。区内构造线总体走向NW,局部EW。由于紧邻华北板块南缘,变形以褶皱、逆冲断裂为特征。其构造形式,不仅显示了该区的变形特征,而且对煤田的展布和赋存起到了控制作用。在岸上—襄郏平移断层以南,郏石—义马逆断层、陈宅—吕沟逆断层、陆浑逆断层和青草岭逆断层以北 ,宽仅20-40km的狭长地带,赋存着陕渑—义马、宜洛、临汝、韩梁—平顶山四个煤田(图3-1),这些煤田的展布与褶皱、逆断层走向相一致。

该区先后受到中岳期、少林期、怀远期、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岳期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产生强烈褶皱、断裂以及变质作用并伴有岩浆活动,形成了轴向北西—南东向的褶皱基底,成为本期构造运动的主格架。怀远运动和加里东运动使本区两次抬升,导致区内缺失奥陶至中石炭纪地层。在加里东运动和印支运动相对稳定期间,沉积形成本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印支运动使本区再次抬升,导致区内侏罗与白垩纪地层缺失。燕山运动使古老的基底发生隆起和拗陷,盖层产生 12

北西—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并伴有岩浆侵入与喷出,喜山运动使凹陷进一步发展。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13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表3-1 区域地层特征一览表

图3-1 豫西煤田中逆冲断裂系统分布图

(2)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平顶山煤田位于嵴熊构造南区的东段,由于受大型断裂构造的控制与影响,形成由四周拗陷拱托的隆起断块。襄郏、鲁叶、郏县与落岗大型正断层,分别构成北部、南部、西部和东部边界(图3-2)。在该单元内,褶皱相对断裂构造发育,主体构造线方向,以北西向为主。主要褶皱有:李口向斜、灵武山向斜、白石山背斜、襄郏背斜等。李口向斜是煤田的主体构造,轴向呈300方向延伸。该向斜东起襄城西南的焦赞、孟良寨之间,经李口镇向宝丰县赵官营方向延伸,为一宽缓的复式向斜。向斜两翼大

14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致对称,地层倾角北东翼8-15?,南西翼10-25?,轴部平缓,SE端收敛仰起,向NW倾伏,延伸75km以上。李口镇以东,向斜轴部出露三迭系下部地层,以西被第四系覆盖。五矿即处于该向斜的南翼。

勘查区位于平顶山煤田北东部,北部为平顶山煤田边界断层(襄郏正断层),南部为横贯平顶山煤田的李口向斜,区内褶曲从南至北有白石山背斜、灵武山向斜与襄郏背斜。断裂构造主要有襄郏正断层、白石沟逆断层。上述以北西向为主的褶皱与断裂,不仅控制了煤层的赋存与展布特征,同时决定了井田构造的形态与发育规律。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图3-2 平顶山煤田区域构造纲要图

3.2矿井地质 3.2.1地层

区内老地层在湛河以南,含煤地层在湛河以北的沟谷中有零星出露。低山丘陵主要由二叠系石千蜂组的平顶山砂岩组成。其余均为第四系覆盖,露头稀少。根据1/5000的地质填图和钻探工程揭露,地层从老到新主要为: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井田地层划分方案,按照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多数学者公认的研究成果,并参考生产单位的习惯用法,采用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时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所确定的地层划分系统。对于与之不一致的划分方案,不再将其与新的地层划分系统相对比。现将井

15

田地层从老到新分述于下。

寒武系(∈)

辛集组(∈1x)

上部为灰、深灰色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褐黄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黄~紫红色泥质灰岩、泥质粉砂岩。与下部地层假整合接触,厚55~210m,含三叶虫化石。

馒头组(∈1m)

以紫红、黄绿色泥岩为主,间夹泥质灰岩、泥灰岩、砂质泥岩、薄至中厚层致密灰岩和钙质砂岩,厚35~270m。分布于姚孟及洛叶公路两旁。

毛庄组(∈2m)

暗紫色、灰绿色粉砂岩,层面含大量云母片,显水平层理,间夹透镜状灰岩,厚90~140m。

徐庄组(∈2x)

下部灰、青灰色中厚层状泥质条带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质灰岩与黄绿色砂质泥岩,底部为褐色海绿石石英细砂岩;中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条带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质灰岩与黄绿色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间夹绿色泥岩,鲕状灰岩,致密灰岩及海绿石砂岩,厚50~250m。

张夏组(∈2zh)

下部为灰~深灰色厚层鲕状灰岩间夹致密状、泥质条带灰岩、豆状灰岩;上部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不明显鲕状灰岩。厚60~220m。

崮山组(∈3g)

灰-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间夹致密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具不明显细鲕粒结构,顶部风化后呈灰黑色。钻孔揭露厚度大于30m。

出露于井田外围北部及西南部,厚70m左右,与下伏寒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为兰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角砾状石灰岩,致密、质纯性脆。底部具有一层不太稳定的角砾状泥质灰岩,下部为灰黄色薄层状泥灰岩夹绿色泥岩,顶部为浅灰~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豹皮灰岩,具角砾状结构。

石炭系

太原组(C3t)

含煤地层第一段(庚煤段)。顶界位于最上一层灰岩之上的黑色海相泥岩之顶。底界以铝土泥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顶界为黑色海相泥岩顶面,由深灰色 16

灰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间夹菱铁质泥岩和含海绵骨针化石的硅质泥岩薄层。含灰岩7-9层,常见7层。含煤7-9层,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者两层,其中庚20煤为可采煤层。底部铝土泥岩为灰~深灰色,具鲕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该组地层厚55~102m,平均厚70m,属浅海及潮坪沉积。

特征明显的灰岩和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是对比本组地层的可靠标志。

二叠系(P)

山西组(P1sh)

含煤地层第二个含煤段(己煤段),顶界为砂锅窑砂岩的底界面。由浅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为本区重要的含煤地层,含煤4~5层。其中己16-17、己15为主要可采煤层。底部砂岩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可作辅助标志层;中部的大占

砂岩为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厚0.8~29m,层面上富集有大小不等的白云母片,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该砂岩岩性和层位均很稳定,是区域性的良好标志层;顶部泥岩具鲕状结构,含有褐紫色板块,俗称小紫泥岩,也可作为辅助标志层。顶部常见紫斑泥岩(小紫泥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51~98m,平均75m。

2P1下石盒子组(x) 1

本组包括含煤地层的第三(戊煤段)~第五含煤段(丙煤段),顶界为田家沟砂岩的底界面。下部为紫红色、暗紫色泥岩、粉砂岩(大紫泥岩)及细~中粒砂岩,中上部为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煤12~20层,其中戊9-10、戊8、丁5-6和丙3为可采煤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183~345m,平均246m。根

据丰富的舌形贝化石和植物化石,本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

根据岩性自下而上分为三段,即三煤段(戊煤段)、四煤段(丁煤段)和五煤段(丙煤段)。现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1)三煤段(戊煤段):厚110.84-l76.41m。本段由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细~中粒砂岩和煤组成。含煤5-9层,其中戊8和戊9-10两层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戊9煤与戊10煤有分叉合并现象。其它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常相变为炭质泥岩。底部为区域性标志层(K5)砂锅窑砂岩。该砂岩为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常含有泥质包体和泥砾。厚

0.82-39.19m,平均厚9.45m,碎屑的分选性和磨圆度中等,具大型斜层理和平行层理。砂锅窑砂岩厚度大,岩性特征明显,是划分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的区域性标志。其上的紫斑泥岩(大紫泥岩)由紫红色、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构成,鲕状 17

菱铁质结核十分发育。大紫泥岩(K6)厚度大,颜色鲜艳,易于识别,是确定本煤段的

区域性标志层之一。

(2)四煤段(丁煤段):厚58.9~l29.22m,平均83.65m。本段由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细~中粒砂岩和煤组成。含煤4-7层,其中丁5-6煤厚度大,层位稳定,是全区主

要可采煤层之一。其直接顶板为0.1~0.3m的高岭岩,致密,细腻具滑感。底部为四煤段底部砂岩(K7),为浅灰色中粒石英砂岩,钙质胶结,碎屑的分选性和磨圆度中等。

砂岩厚0.64~l2.05m,平均厚3.94m,岩性、层位稳定,是划分三、四煤段的标志层。(3)五煤段(丙煤段):厚66.61~l30.88m,平均93.04m。本段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煤层。局部含有紫斑泥岩。含煤3-5层,其中丙3煤为大面积可采煤层。底部为细粒岩屑石英砂岩至长石石英砂岩,钙质胶结,厚l~28m,平均7.59m。岩屑的分选度和磨圆度中等。具大型斜交层理和平行层理。层位稳定,是四、五煤段的分界砂岩。

上石盒子组(1P2sh)

顶界为平顶山砂岩的底界面。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质泥岩、砂岩及薄煤层。含煤6-19层,均为不可采煤层。本组中部为含有海绵骨针的硅质岩,横向分布稳定,地表特征明显,是对比上石盒子组的可靠标志层之一。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284~530m,平均405m。

2.石千峰组(P22

sh)

顶界为“小红斑”砂岩的底界面。下部为浅灰~灰白色、肉红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俗称平顶山砂岩)、夹粉砂岩及细粒砂岩薄层。岩石的分选性和磨圆度中等,粒度下粗上细,底部常见有0.2~0.3m的铁质砂岩透镜体或薄层。具平行层理和大型斜层理,中上部为砖红色砂质泥岩及砂岩,具有绿色斑点。砂岩呈球状风化,层面上富含细小白云母片,具波状及包卷层理,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213~282m,平均248m。

第三系(R)

以灰白色中厚层状泥灰岩为主,底部见有角砾岩,钙质胶结,砾石多为灰岩。岩溶极为发育,43-3孔见溶洞直径达8.25m。呈角度不整合超覆沉积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厚度3~40m,平均20m。

18

第四系(Q)

主要为黄土、黏土、亚黏土及砾石层。与下伏各时代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0~30m,平均22m。下部为坡积及冲积的砂、卵石层;中部为棕红色亚黏土夹有钙质结核;上部为黄土和耕植土,常见有姜结石。

3.2.2构造

井田位于李口向斜的西南翼,总体为一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85?-125?,倾向0-30?,倾角一般10-15?,锅底山断层附近,由于断层影响,倾角变化较大。井田内褶皱断层均较发育,但以中小型断层为主。

褶皱

井田内的褶皱主要有山庄向斜和诸葛店背斜,仅发育在己煤段和庚煤段地层。

(1)山庄向斜

位于锅底山断层的NE盘(下盘),向斜轴大致在47'-8、46'-7、46-10至45-21孔一线,跨越五矿与六矿井田,呈NW-SE向延伸。在己16-17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向斜轴部呈椭圆型,轴部最低煤层底板标高 -638m, 轴线与F8逆断层近平行,延伸约2000m。NE翼较缓,倾角30?左右,SW翼较陡,倾角达80?,并被F8逆断层所切割,为一不对称向斜。

(2)诸葛庙背斜

位于锅底山断层下盘.跨越六矿井田东翼与五矿己三采区西翼,背斜轴大致在45-10孔至46'-28孔一线.呈NNW-SSE向展布,向NNW倾伏,西翼与山庄向斜相连,倾角30?左右,东翼倾角较缓约15?,为一宽缓开阔的不对称短轴背斜。

大断层

锅底山正断层为井田内主干断层,中小型断层大都分布于其两侧,且走向和倾向大多与锅底山断层基本一致

19

中小型断层

围绕矿井生产的主要为小型断层(落差<5m)和部分未查明的中型断层(落差5-20m)。在456条断层中,正断层365条,逆断层93条,分别占总数的79.6%和20.4%,以正断层为主;戊9-10煤层正断层254条,逆断层66条,分别占断层

总数的79.58%和20.62%;己16-17煤层正断层83条,逆断层26条,分别占断层

总数的76.15%和23.85%。丁5-6煤层基本全为正断层,逆断层偶尔可见。

3.2.3岩浆岩

平顶山煤田内仅在一矿、十矿井田范围内发现有喷出岩,西部韩梁矿区大庄矿井田内及附近有大量岩浆的喷出与侵入。本井田范围内至今未发现岩浆喷出与侵入。

20

4 资源储量估算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按照19xx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以及《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进行。

4.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1)、煤层倾角

区内煤层较平缓,倾角一般在15°以下。

(2)最低可采厚度

本区为缓倾斜地区,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附录E.2规定,炼焦用煤的最低可采厚度为0.7m,本次实习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庚20(高硫煤)最

低可采厚度为0.8m,小于最低可采厚度不估算资源储量。

(3)可采边界

根据勘探规范的规定,以未达可采厚度的钻孔煤厚与邻近已达可采厚度钻孔的煤厚内插求取最低可采厚度点,或者以无煤钻孔与邻近已达可采厚度以上的钻孔连线中点作煤厚零点,再内插求取最低可采厚度点,最后各点连线即为可采边界,可采边界外不估算资源储量。

(4)灰分

按规程规定,最高灰分Ad为40%,风化带不估算资源储量。

(5)边界煤柱

按《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第37、38条的规定计算留设。相邻矿井技术边界煤柱一般一侧留20m,总宽度不小于40m;断层煤柱按规程规定计算结果留设,但一侧煤柱不小于20m。工业广场煤柱、村庄煤柱、大巷煤柱,依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规定留设,根据建筑物的保护等级确定围护带宽度和受护范围,再依据矿区实测岩层移动角画出保护边界。风氧化带是通过钻探资料及开采阶段煤质变化情况确定风氧化深度为垂深30m,倾斜深度延伸至50m。

21

4.2 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划分原则

4.2.1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原则

依据“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8号和“关于印发《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的公告(20xx年第一号),正常生产矿山,即使未开展过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应属于技术经济可行的项目。因此,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煤炭资源储量分类与类型条件划分标准,以及附录D表D.1和表D.2确定的探矿工程基本线距要求。

4.2.2块段划分原则

块段划分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各类资源量计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进行。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的原则,是在以往储量块段划分基础上,以矿区边界、开采边界、可采边界、煤柱边界和断层构造线等为界划分相应的资源储量估算块段。

(1)依采区边界和工程控制程度划分出各级资源储量边界,再依煤厚、产状及开采技术条件等的变化和差异划分为若干小的地质块段。

(2)大、中型断层旁侧一般圈出50m宽的333类资源量。同时,考虑到以往锅底山断层旁侧150~200m范围内各煤层均因断层密集、煤层厚度变化大等原因未能采出,故在此范围内,即使工程达到圈定高级储量的密度,也圈定为333类资源量。其它断层密集地段,也降级圈为333类资源量。与333类资源量块段相邻的断层旁侧块段,顺次降为334?类资源量。

(3)为便于矿井生产和储量管理,工业广场、边界煤柱及上、下山煤柱等均划分独立块段估算资源储量,其中广场煤柱等永久性煤柱,单列统计,未计入采区储量,且一经算定,不再重复核算。

4.2.3块段划分结果

本次储量计算的煤层为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庚20煤层。庚20煤层共划

22

分资源储量块段26个,获得总资源量977.9万吨;其中111b类3个,共226.0万吨,该煤层占总资源量23.1%;122b类3个,共137.4万吨,占总资源量14.1%; 332类2个,共97.3万吨,占总资源量9.9%;333类17个,共475.1万吨,占总资源量48.6%,334?类1个,42.1万吨,占总资源量4.3%。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23

结论

野外实习阶段刚开始大家还只是抱着玩玩的态度,反正就是随便看看就行了,可是随着实习的开始,大家才真正体会到并不是随便看看就可以的。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矿产勘查的钻探施工过程和取样方法、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的实施过程和测井资料的解释方法、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钻孔地质编录方法,特别是岩心采取率及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掌握矿产勘查有关图件的编制方法、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和估算方法,培养我对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这个阶段也让我们的团队合作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程度,大家在一起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帮助,共同的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我庆幸的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一直相互扶持走到了最后,顺利的完成了我们实习阶段的所有任务。经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时刻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培养自己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绝不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向其他成员学习。

最后,感谢陈江峰、王素玲、冯有利、潘结南四位老师的耐心指导!同时还要感谢我们组的成员,感谢大家的互相帮助,正是由于大家的团结互助才使得我们的报告得以圆满的完成。由于我的所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有很多的缺陷,请老师和同学们指正批评。

24

附表:资源储量估算明细表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25

26

资源勘查方法实习实习报告

更多相关推荐:
实习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实习心得体会范文】(六篇)[1]总之,这次实习是有收获的,自己也有许多心得体会。首先,感受颇深的一点是,理论学习是业务实战的基础,但实际工作与理论的阐述又是多么的不同,在工作的闲暇之间,在同一些工作多年的会计…

万能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第一次参加实习,我明白中学生实习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到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实习,有助…

实习报告总结

有一名话叫做:不经过风雨,怎么见彩虹?我想改一下:不真正进入社会,怎能了解社会呢?在这次实习中,给我收获最大的是我觉得很多工作需要我去摸索和探讨,要不怕吃苦,勇于激流勇进,有的工作虽然单挑又重复,但这是磨练意志…

5000字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我是一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即将面临毕业的这半年里听从学校的安排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单位实习到目前为止我的实习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里确实也是学到了挺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我相信在我以后的工作...

公司实习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实习性质:专业实习实习单位:院、系名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成绩:20xx年x月实习是大学学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我们走向社会的纽带和桥梁,是我们由学生角色向工作者角色转换的转折点。实习中,我学到了…

实习报告

陆水电厂实习项目陆水水力发电厂作为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的试验电厂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曾留下了辉煌的一页19xx年12月26日电站第一台8800千瓦机组发电19xx年4月正式并入湖北电网机组容量相同的其它三台...

社区实习报告

摘要作为居民代言人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要千方百计调动支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社区居民服好务一直以来民一社区坚持对社区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革推出了各项亲民为民举措围绕内强素质提效能...

磴口综合实习报告

综合实习报告本次实习是学校组织的一次锻炼我们熟练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草图绘制以及内业综合制图等综合技能的一次实习也是大学本科学习期间最后一次综合性的实习一实习目的本次综合实习的目的在于加强我们学习理论知...

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光阴似箭岁月穿梭一晃几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在这最近几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和欢乐但同时也有着苦涩和教训这些成功的经验将激励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然而失败的经历将使我努力去改变不完...

实习报告

二一四年十二月五日学生实习报告二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力求结合生产实际或以具体工作为背景或按指导教师指定课题开展的内容实习内容1现场施工工艺中我知道工人们一般施工工序是1按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粗装修后精装修的原...

毕业实习报告—办公室文员

XXX大学毕业实习报告系部经济管理系专业工商企业管理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实习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实习基本情况1一实习时间1二实习地点1三实习主要内容1二实习过程2一实习的具体工作时间安排2二实习中的工作表现...

实习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报告姓名王梦雪年级班级工商112学号311110010210指导教师刘本伟一实习目的1通过本次实习了解和认识企业的运作过程学习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

实习报告(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