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题考点分析

时间:2024.3.31

高考小说阅读题考点分析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

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在备考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典型例题: 20xx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作品见实战演练)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 1

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题:20xx年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典型例题: 20xx年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四)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3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答案整合技巧

技巧一:应依文答题,忌随心所欲,主观臆断。

示例l:“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是因为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条列出。(每条不超过10个字)(4分) 相关语段: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潇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拣环境,不信你到舞台上走一圈,会发觉自己竟然不会走路!就算那些整天呆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收到阳光,并没有特别忌讳。有多少人能怜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我们不是担心食物有毒,就是担心消化不良,深怀戒心,结果戒心影响了吸收。一棵树全身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美,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类,一种保持了个性的完美。 ——节选自《上帝的花园》

「参考答案」

(1)因为树的自然、大方、优雅、潇洒:

(2)谦虚、有深度(或不夸耀自己的全部):

(3)没有忌讳(或珍惜宇宙的每一点营养);

(4)简洁、完美而保持个性。

「解析」

出题人是“依文设题”,所以我们也应“依文答题”。有的题干明确告诉了我们应根据某段或者是某句话去答题,我们解题的时候就应该围绕那个“中心点”,而不应背离它。锁定目标段和目标句之后, “筛选信息”,形象一点叫“沙里淘金”,就是排除多余的信息,去沙,然后淘出金(有用的信息)。尽量用原文的话,切记不可凭想当然去整理答案,否则得不偿失。以上四点,均是锁定目标段和目标句之后。筛选文本相关信息所进行的整合。

技巧二:应分点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扯西拉。

示例2: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相关语段: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谊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可以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看,向楼上望了一眼。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的气氛。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伤的样子。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 4

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地飞落下来。

——节选自《雪夜晚》,有删节。

「参考答案」

(1)开头冬夜雪花的描写预设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火盆互为映衬,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结尾再次描画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苍凉的心情。

(3)将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

高考现代文阅读是按得分点评分,而且阅卷老师阅卷速度较快,分点列写,答题思路显得清晰,也方便阅卷老师评卷。值得注意的是,答题时应将最有把握的答案写在最前面,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在答出最主要的得分点以后,可以将其他一些可能的得分点整合,作为答案最后的一点。

技巧三:应善作提炼,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示例3:作者之所以喜欢“扛椽树”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请根据全文内容,分三条指出陕北柳树的“根本特质”。(6分)

相关语段:

(1)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

(4)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黑还要浓黑。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外泼。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的刚强汉子。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鲁迅虽然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这就是这柳。

(5)倘问:这柳没有枝条吗?有。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6)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几年的工夫,又一层新的椽子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它常常悲壮的像断肢折臂的战士。但即使年迈,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而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

(7)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起它的。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豪雨一样,痛快地泼下它吧——扛椽树!

——节选自《名作欣赏。扛橡树》20xx年第ll期,有删改

【参考答案】

(1)刚强(或“阳刚”、“坚强”、“坚忍不拔”、“顽强”等)

(2)傲骨铮铮(或“正直不阿”、“敢于抗争”、“敢作敢为”)

(3)无私奉献

4分。仅答出“刚强”、“无私奉献”两点得2分;答出“傲骨铮铮”得2分;答“蓬勃向上”、“安于贫瘠”、“奇崛”、“笔直”等次要信息不给分。

此题信息筛选范围主要集中在四、五、六三段,每段可归纳出一点。

5

「解析」

题目要求分三条指出陕北柳树的“根本特质”,总揽全文,不难看出答题区间为4-6三个段落:

第4段相关信息为“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的刚强汉子。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鲁迅虽然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则应抓住“刚强”“阳刚”等信息。

第5段相关信息为“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每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可提炼出“正直不阿”“傲骨铮铮”等信息。

第 6 段相关信息为“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核心信息为“奉献”。

技巧四:应周详全面,忌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示例4: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对文章3段画线部分进行赏析。

相关语段:

在北大荒阔大的原野上奔驰,远远看到一带蔚然的莽林,一望如一堵粉白的长城,随地平线蜿蜒起伏,直至消失到看不到边的远方; “长城”之上覆盖一层绿冠,墨绿墨绿,呈现一条飘弧,仿佛是条海岸线;海岸线之上,是湛蓝湛蓝的天穹;这便是远处看到的白桦林的大观。白桦林的这厢,铺陈着草,风吹浪来,飘荡起伏。远近游弋,青黄不定,风吹草低,果见牛羊。走近白桦林,细看单个的白桦树。都一色地苗条标致,主干笔直挺拔,表现出蓬勃峥嵘奋勇向上的精神;树身粉白,显现出阳春白雪高洁不俗的个性;它的分枝婀娜,袅袅婷婷,水仙子一般高高地擎着一把开放的绿伞;它的叶子细腻秀雅,微风袭来,它们在高直的树冠上频频地招动着手臂,孤芳自赏陶然自得的姿态,让人心醉。走进白桦林,琳琅满目的生命,各种花呀草呀以及与桦树共同生活的其它树木,都在万类竞自由的环境里不求为人所知自自然然地生存着。它们各得其所,草木是枯了荣荣了枯,花儿是开了谢谢了开;各种鸟呀虫呀蜂呀,嗡嗡作响,乱飞迷眼。更为可贵的是,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是黑天鹅的家园,是许多珍奇物种的摇篮,是宇宙洪荒的自留地,是大自然的一块标本。于是,你就会于无意间骤然生出走入地老天荒,走入生命天堂的感受来。

「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白桦树树身、树枝、树叶等角度描写了白桦树的标致挺拔、婀娜多姿、细腻秀雅,表达了对扎根于塞北的蓬勃峥嵘的白桦树的由衷的赞美,为下文说明人类应当爱护白桦从作铺垫。

「解析」答这类题最容易顾此失彼。或只答出一种修辞手法,或只能答出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不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或不能结合文章的主题来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技巧五:问与答的转换。

(1)原因与结果的转换

现代文阅读在试题题干设置上的一条规律就是:题干给出的是事情的结果,而要求我们回答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是题干给出的是具体原因,而要求我们根据文章内容推导出事情的必然结果。那么,这类试题的“问”与“答”之间其实就是“因”与“果”之间的

相互转换。我们看到这类试题时,一定要认真揣摩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问”与我们所需的“答”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以确定我们解答的方向和具体内容。

示例5(1):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相关语段: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俞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俞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

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

「参考答案」

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

「解析」

6

这道高考试题是很典型的“因果转换”型试题。从题干中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出,它给出的是事情的结果,“为什么”三个字就提醒我们需要回答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从原文的语境中我们不难发现, “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和“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俞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两句,是直接导致俞伯牙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的原因所在。两者能形成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只要将这两句话稍加整理,就可以形成答案。

(2)抽象与具体的转换

现代文阅读在试题设置上的另一条规律是:试题题干的“问”和需要我们作出的“答”之间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转换关系。或是题干具体、答案要求抽象概括,或是题干抽象概括、答案要求具体明确。解答时我们只要认真对照题干,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述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就能形成答案。

示例5(2):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相关语段: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

「参考答案」

“开门”的含义意义是指一个新的开始,而“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

「解析」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显然是一种概括性的叙述,属于“抽象”的范畴,而“开门”“关门”的含义则是具体的东西。因此,本题的实质就是要将题干中抽象的叙述转换为具体的内容。从上文第2段的内容来看,“开门”的含义具体表现在“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一句上。而这句话突出的就是“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而“关门”的含义又表现在“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这句话上。

(3)总说与分说的转换

现代文阅读在试题题干设置上的第三条规律,是题干和解答之间存在着一种总说与分说的关系,有可能题于是总说,解答时需要我们分举;也有可能题干是具体的,而要我们加以概括说明。因此,在解题时同样要认真揣摩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问”与我们所需的“答”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转换关系。

示例5(3):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不超过28个字)

相关语段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参考答案」

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

「解析」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总说与分说转换”的试题。从文章来看,“童年的烙印”显然是对文中若干具体内容的一个总括,是总说的内容,而题干中要求我们回答的“哪些”显然又是分说内容。“童年的烙印”实际上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难忘、难舍的真情,那么根据语境,我们便不难提炼出以下一些“分说”的信息:

①“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②“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③“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7

④“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适当整理、归纳,就能够形成完整的。

所以,依据题干、结合语境,运用转换的方法,是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一把钥匙,学会运用,一定会受益匪浅。

8

更多相关推荐:
非谓语语法高考考点总结

非谓语高考考点总结考点1:作主语1._____________(walk)isagoodformofexerciseforbothyoungandold.(全国)2.Eugene'sneverwillingto…

20xx年我校考点工作总结

精心组织无纰漏、齐心协力促圆满——20xx年全国普通高考孝感市综合高中考点工作总结20xx我校继续承担高考考试组织工作,本次高考我校考点共设考场38个,参考总人数有1114人。其中艺术理科考场9个,考生258人…

20xx年高考数学主要考点总结

20xx年高考数学主要考点总结专题一集合考点1集合的基本运算考点2集合之间的关系专题二函数考点3函数及其表示考点4函数的基本性质考点5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考点6指数与指数函数考点7对数与对数函数考点8幂函数考点9...

20xx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20xx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一描述某地位置特点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二气候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大气状况天气气候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

常见动词时态高考考点归纳

常见高中英语动词时态考点归纳英语组叶志灵时态是高考英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考点,是高中英语考纲要求的必考内容——每年必考,每省必考。经常听学生抱怨高中时态太繁杂,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多年教学中学生所遇到关于时态的疑难…

20xx年全国普通高考南昌二中考点工作总结

20xx年全国普通高考南昌二中考点工作总结20xx年全国普通高考东湖考区南昌二中考点承担了红谷滩新区68个考场,其中文史考场13个、文史高职1个、文史兼艺8个;理工类39个、理工高职1个、理工兼体1个。结合20…

20xx年成人高考47中考点总结

20xx年成人高考47中考点总结在省市高招办在各级领导的督促指导下在巡视员李老师的指导下我校全体考务工作人员及监考老师的认真工作下已于10月14日上午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为我校培养了一...

高考化学常错知识点总结

常错点1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

高考知识点总结 外研版 BOOK 5

BOOK5Module1一重点单词精讲精练1confusingadj令人困惑的难懂的confuse使困惑confusing令人困惑的confused感到困惑的confusion困惑迷惑confuseAwitha...

高考政治知识点个人总结(全)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

20xx高考化学高频考点归纳(完整版)

学贵于持之以恒20xx高考化学高频考点归纳1各种水汇集一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水晶SiO2二混合物氨水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H氯水分子Cl2H2OHC...

思想政治高考总复习考点归纳

必修四考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考点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的起源是什么怎样理解二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是什么怎样理解2哲学与方法论是什么怎么样考点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

高考考点总结(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