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4.3.31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年8月29日——9月3日

实习地点:南京幕府山、燕子矶、汤山、六合方山、安徽黄山

指导老师:孔兴功教授、张茂恒教授

实习者:地理科学师范22101027 崔羽

绪言

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的学生,为了将书本理论知识更好地同实际相结合,我们踏上了为期一周的地质野外实习路程。

此次实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观察基本的地质现象,从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地层,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巩固课堂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是学习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地理专业及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必要基础;与此同时,在思想上得到锻炼,培养热爱地学科学,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风尚。

此次实习的要求,首先初步学会认识、分析实习中所见到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一般地质现象;学会肉眼鉴别查那个键的矿物与岩石;认识主要地层特性、地质构造现象;其次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地形、地质图的使用与判读;学会绘制简单的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学会采集和编录岩石标本;学会野外记录;并初步学会拟写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地层现状

一、  元古代·震旦系

二、  古生代·寒武系

三、  奥陶系

四、  志留系

五、  泥盆系

六、  石炭系

七、  二叠系

八、  中生代·三叠系

九、  侏罗系

十、  白垩系

十一、    新生代·新近系

第二章地质构造与地质演化

一、  幕府山复背斜构造

二、  汤仑大背斜及断层发育

三、  汤山火石峰背斜

四、  加里东运动

五、  印支运动

六、  燕山运动

七、  喜山运动

八、  南京地区区域地质发展史概述

九、  黄山火山运动

十、  方山火山运动

第三章实习技能与方法

一、  地质观察

二、  鉴定矿物

三、  罗盘使用

四、  标本采集

五、  信息记录

六、  野外绘图


正文

第一章 地层现状

一、  元古代·震旦系

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南京幕燕沿江风光带景观路西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草鞋峡纪念碑旁,和中部水池南偏西10°/100m处D001观测地层。

图1 幕府山灯影组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地层主要分布在幕府山地区,岩石以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并产有藻类化石,仅上部出露。

二、  古生代·寒武系

第二天,我们来到汤山地区。从D006颐尚温泉北偏西40°/300m处,北偏西50°而后转向北偏东55°方向沿途下,直至D009江苏省地税系统干部培训基地门口南偏东40°/100m处。

寒武纪距今大约6亿年,因发生生命大爆发,又被称为“三叶虫时代”。汤山位于南京东郊,汤仑复背斜的中部,从地层岩性来看,汤山地区地层从古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出露。

据D006观察,主要分布寒武系深灰色白云质灰岩,含燧石结核,薄厚交替出现。沉积岩的岩性变化能够大致地反映地球演化历史,该地矿物含碳酸镁、碳酸钙成分,碳酸镁成分的增多表示环境相对干旱,碳酸钙成分的增多表示环境相对潮湿,反映了当时发生海相沉积运动。前期沉积以海相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后期则主要沉积形成页岩、砂岩、粉砂岩。由资料知,汤山——棒槌山地区,从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的确是一个浅海环境。据D006观察,主要分布寒武系深灰色白云质灰岩,含燧石结核,薄厚交替出现。

图2 寒武系汤仑大背斜核部向北

三、  奥陶系

奥陶纪距今约5亿年。据D006正北约300m处的D007观察,岩石主要为青灰色灰岩,较破碎,推测由构造运动挤压,岩浆活动上拱形成。岩石中含角岩、大理岩以及方解石矿物,角岩是泥岩被烘烤所形成,大理岩是石灰岩被烘烤后重结晶形成。方解石矿物,由以下特征判断:无色,呈菱形六面体,三组完全解理,硬度3大于指甲小于牙齿。

图3 方解石、角岩矿物

向北约300m,到达D008,此处碳酸镁成分变多,表明海相变浅,反映了当时的海平面波动,推测由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所致。D009一灰岩滚石于培训基地门口南偏东40°/100m处出露,其中方解石脉重结晶,含生物碎屑颗粒,表明从海相环境又向陆相环境发展。

图4 灰岩滚石,含方解石脉

四、   志留系

下午,我们从古泉水库至采石场沿途实习。

此处主要分布志留系高家边组地层。沉积物主要以灰黄色页岩、泥岩、粉砂岩为主,细分为下部黑色炭质页岩,局部夹石英细砂岩;中部黄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上部夹粉砂岩、石英砂岩。岩层中含有动物化石碎片,富产笔石化石。

坟头群下部为灰黄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中部为泥岩,上部为泥岩、粉砂岩,此地鱼类、腕足类、三叶虫化石丰富。

图5 志留系高家边组

五、   泥盆系

泥盆纪又被称为“鱼类时代”。

茅山群以灰黄色页岩、石英砂岩为主,岩性较硬,陆相环境明显。

D013点位于变电房南偏西75°/100m处,此地为上统五通组与茅山组地层界线点,下部石英砂岩,中部夹少量页岩,上部灰黑色页岩,常见植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平行不整合。

图6 泥盆系五通组与茅山组地层界线

第三天,我们来到阳山火石峰,白水泥厂南偏西70/500m处D014观测,岩石为坚硬砂岩,含灰白色细砂以及石英颗粒。

图7 阳山火石峰

  

六、   石炭系

石炭纪以后,海侵范围逐渐扩大,地壳下降,形成了又一个重要的沉积时期。

距D014点150°/300m处,D015为石炭系下统金陵组地层。岩石呈灰黑色,底层含煤,古生物珊瑚、腕足类化石丰富,下部为黄褐色石英砂岩,上部为黑灰色生物碎屑结晶灰岩,石灰岩反映了当时的海相沉积环境。

图8 石炭系高骊山组

高骊山组沉积物岩石主要以陆相沉积为主,为黄绿色砂岩、页岩,岩石层面呈现明显的波痕状,且含有泥质灰岩透镜体,含腕足类舌形贝,说明该地区期间发生了海退运动。

和州组主要为泥质灰岩,含珊瑚、腕足类化石。

老虎洞组为浅灰色厚层结晶白云岩,含肉红色燧石结核。

中统黄龙组以浅海相为红色灰岩为主。

下统船山组以浅海相含核形石的中厚层致密灰岩为主。

图9 石炭系高骊山组、和洲组、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地层

七、   二叠系

二叠纪时期,海侵运动广泛,浅海环境,气候温暖,生物繁盛。

下统栖霞组在本次实习中缺失

八、   中生代·三叠系

下午,我们来到青龙群,分组观测地层现象。

图10 三叠系青龙组

下中统青龙组以灰黄色的泥质灰岩和黄绿色页岩为主,细分为下部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中部薄层灰岩,黄绿色页岩、泥岩互层,上部灰色块状微晶灰岩,并含有海相菊石化石。

这种地形的形成是由于海水的震荡,海水变深时,沉积物为泥质灰岩,海水变浅时,沉积物为页岩。由此推测,当时海水后退,震荡运动频率加剧,海水进退频繁。

我们具体测量了棒槌山西端青龙群下部地层剖面,剖面图另附。

九、   侏罗系

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剥蚀,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又产生出不同方向的节理。

根据资料,黄山地区早侏罗世底部以一层较纯的石英质砾岩角度不整合在千枚岩之上,向上为砂泥岩夹薄层煤层,属于山间盆地含煤建造。中侏罗世以紫、灰黄色中细粒砂岩为主,为内陆河湖红色建造。晚侏罗世为山间盆地火山碎屑岩建造,富含生物化石。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明显,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分为两个时期:侏罗纪前期花岗岩的侵入,此时形成的结晶颗粒较粗大;及侏罗纪晚期的燕山运动,再结晶形成的结晶颗粒细。据鳌鱼峰点观察,花岗岩球状风化,石英岩脉。岩石中含有乳白色的石英,硬度大。岩石中含有最多的是肉红色的钾长石,钾长石的颗粒粗大。岩石中还含有一些黑色物质,成为绿泥石化。据黄山天都峰北入口点观察,细粒花岗斑岩脉。岩脉总体呈“V”字形,灰白色,颗粒较细,岩脉表面比较光滑,有小孔,硬度大。“V”字形岩脉中间有断裂和位移,岩脉宽度约为80cm。

十、   白垩系

在燕子矶公园陶碑西5米处,为白垩纪浦口阻砾岩和第四系陆相沉积。燕子矶的岩石主要是砾岩,属于沉积岩类。砾岩是由直径大于2mm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其中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十一、    新生代·新近系

   第六天,我们来到方山南采坑,观察雨花台组及方山组地层。

新近系时期,喜山运动和缓进行,玄武岩浆上升,地壳间歇升降,地层平缓,多形成平顶山。

上新统方山组以单一橄榄玄武岩为主。胶结物为粘土、沙,较松散,砾石颗粒小,磨圆度好,上粗下细。

下更新统雨花台组,堆积物压实半固结,砾石斜层理,岩性为棕黄色黏土、砂及铁质粘合的砾石层,夹脉石英、燧石、石英砂岩,含少量火山岩、变质岩、赤铁矿、玛瑙等。推测当时气候变化剧烈,地形落差大,大陆抬升快,构造运动剧烈。

图11 方山组玄武岩

图12 雨花台组砾石层

第二章 地质构造及地质演化

一、幕府山复背斜构造

幕府山地层是典型的复背斜构造,长江断裂带在幕府山西北侧以很小的角度斜切它的背斜轴部。长江南岸连续出现沿江陡崖,主要是断裂作用形成的断层崖。断层崖走向稳定,与地层倾向无关,甚至于地层倾向相反。断层崖壁破碎,具有断层三角面。

二、汤仑大背斜及断层发育

汤仑背斜的轴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是宁镇山脉南带的主体构造,本区的山脉大多为褶皱山,其延伸方向基本与本区褶皱轴方向是一致的。并发育有近东西向主断裂、北西南东向平移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等三大断裂体系。

三、汤山火石峰背斜

如下图,火石峰背斜构造明显,所测背斜地层约11.4m,使用罗盘测量产状,左翼320/80,右翼180/80,得出结论左翼与右翼接近对称,砂岩层厚薄相间。

四、加里东运动

发生在志留纪末期的褶皱运动、造山运动,被称为“加里东运动”。加里东运动在原来的许多大地槽中,发上了大规模的海水后退,地壳上升,形成众多高山,陆地环境就此形成。

五、印支运动

发生在晚二叠纪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被称为“印支运动”。印支运动时期海水复行侵入,秦岭造山带强烈变形和抬升,导致本区地层褶皱隆起。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在印支时期完成统一,因此可以说,没有印支运动,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大陆。印支时期形成的碰撞带指导今天还是中国大陆上重要的断层带,许多地震都是因为断层带的活动而引发。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区现今所见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格局。

六、燕山运动

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被称为“燕山运动”。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燕山运动导致地壳运动频繁、激烈,地层断裂,火山喷发。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地貌的构造格局便清晰地显现出来。

七、喜山运动

喜山运动,泛指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发生于第三纪的喜山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为这一期形成,直到现在它的活动仍很强烈。喜马拉雅运动是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在喜马拉雅期间,印度板块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撞上了欧亚板块,使整个欧亚板块东部再次受到了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喜山运动后,进入了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过后,现代的中国地貌基本形成。

八、南京地区区域发展史概述

汤山地区在志留纪时期处于海洋环境,从深海向浅海发展,构造活动性弱。志留纪末期,海水退却,本区成为陆地,遭受剥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于泥盆纪早、中期,从而使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的沉积缺失。

自石炭纪早期至二叠纪中期,本区海平面升降频繁,海进、海退交替发生,总体上处于温暖陆棚浅海环境,间有滨海环境出现。

从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本区海平面呈现海退、海进、海退的基本过程。中二叠世末期-晚二叠世初期的海退,致使本区处于以滨海为主的环境。

受三叠纪晚期印支运动的影响,本区于三叠纪末发生褶皱、断裂,而成为陆地,并出现由地质构造、风化剥蚀造就的山、谷。

总之,汤山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是内动力作用、外动力共同作用的历史,是地壳垂向运动、水平运动的地质构造运动史,是海相沉积、陆相沉积的沉积史,也是江苏地区地质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九、黄山火山运动

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

十、方山火山运动

据资料,六合方山在上新世末期喷发,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中间存在短暂的休眠期。前一阶段强度较小,形成的下橄榄玄武岩结晶程度高,形成柱状节理,只在火山北侧发现,可能此时就已存在破火山口;后一阶段强度较大,形成的上橄榄玄武岩结晶程度低,并有火山弹产出。在南北坡都有发现。通过气孔可分层,证明此阶段进行过多次喷发。玄武岩中可见橄榄岩包裹体,证明古火山岩浆来源于地幔。六合方山火山为南京周围一小火山群的一部分,该火山活动应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以及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的俯冲有关。

第三章、实习技能与方法

一、地质观察

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地层的构造形态(包括褶皱或断层、新老变化等),岩石的出露情况、层理界面(包括岩石矿物成分、颗粒大小、颜色差异等)、测量岩石的产状。

二、鉴定矿物

从矿物形态、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等物理特性,或滴稀盐酸等化学特性实验观察。首先分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三、罗盘使用

罗盘包括此阵、水平刻度盘、竖直刻度盘、悬锤、水准器、瞄准器等几部分;罗盘的使用包括磁偏角的矫正、目标方位的测量、坡度角的测量、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测量。

四、标本采集

注意采集岩石的新鲜面,并编号记录。

五、信息记录

注意详细、客观、图文并茂。

六、野外绘图

必须的要素为图名、比例尺、图例、地形轮廓、地层走向、以及地层分界面、断层位置、倾向、倾角、岩体位置、形态等。

结语

本次实习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以及与同学的合作中顺利结束,在此深表感谢。本次实习对于前言中所提目的与要求,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走过地球从古至今的变迁史,使我对地球演化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地质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分析地质地貌,进而推测彼时彼地的地理状况,乃至更进一步应用于现实发展。本次野外实习,使我对地球地质现象实现了从完全感性认识到理性观察的飞跃。在“中国式”旅游热盛行之际,我更加体会到以前的自己去黄山仅为旅游拍照而后便忘在脑后,十年后带上地理的思想再去黄山,多了一份学术感与收获感,视野开拓,受益良多。这反映了野外实践学习的重要性,我将秉承地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在地理学习的路途上不懈前行。

参考文献

1、《野外记录簿》

2、《地质野外实习》 石尚群主编

3、《南京地区地理综合实习指导纲要》 赵媛主编

4、《南京湖山地区与六合方山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等


第二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土 木 1 0 0 1 201016002108 靳 鹏 伟

经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土木工程地质的一些理论知识。而在这学期接下的一个星期里将由靳鹏伟老师带领我们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本次考察时间为五天!

一. 实习目的及任务

1.)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的地质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目的。提高我们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使我们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2.) 实习任务

1通过实习,初步学会如何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 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岩石,河流,构造及矿产,分析他们形成及作用。

3 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具备初步的野外调查能力。

二.本次实习的主要路线

路线一、永州市零陵区愚溪古桥—柳子庙前 路线二、永州市零陵区思柳桥心滩

路线三、永州市零陵区小石城遗址—零陵火车站 路线四、永州市零陵区卫校后面

路线五、永州市零陵区湖南科技学院综合楼A座后面。

三.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路线中岩溶的地质作用、河流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第一天我们走的是愚溪到柳子庙周围,小雨。首先老师带我们观察了校外公路和房子的一处沉降,原因是路面和房屋地基下有地下暗河,将地基掏空致使的。然后来到的是愚溪,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愚溪河的历史,愚溪河全长45公里,发源地在永州梳子铺戴花山,是潇水河的最后一条支流。其基床为巨厚石灰岩基座基地,河床存在溶蚀现象,发育有溶洞、溶槽、溶沟,但是河床中无河卵石,原因是碳酸钙风化便溶于水。还介绍了柳子庙、柳宗元及其历史,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了愚溪的走向及愚桥的倾角。

第二天我们来了思柳桥心滩,阴天。潇水隶属长江水系。思柳桥心滩坐落于潇水河下游河中,该心滩以卵石、漂石为主,其表面光滑有一定的磨圆度。潇水河全长345

公里,发源于南山县九嶷山脉野狗山,该河流走向为北偏东25-30度,注入湘江,老师让我们辨别了岩浆岩、变质岩(花岗岩、硅质岩、砂岩、板岩、玄武岩等),并说道东风大桥桥墩应坐落在5米厚的微风化的基岩上,若房屋基础下有溶洞,可采用填充这种施工工艺;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小石城遗址,考察了这附近的山脉断层,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这里是属于6000万年前白垩纪时期的新断层。这里的断层崖受到的是拉力的作用而形成的上升断盘,断层上有镜面、擦痕及朝下的阶步,断层崖存在风化剥蚀,在一端形成断层三角面。该断层的出现使河流发生了90度的急转弯。考察了小石城遗址厚我们又来到了零陵火车站旁,分别考察了这附近的采石场和火车站广场,观察了附近岩石,测量了走向、倾向、倾角;

第四天我们搭车来到了卫校后面,观察了这里的岩石特征,这里的岩石主要为泥盆系泥岩:紫红色砂质。岩石中风化至强风化,倾斜巨厚层的隐晶质结构,开发利用于制砖,接下;

而第五天我们就在学校A座后面考察了下,每次出行收获都不同,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实地考察的能力。

经过这五天的实地观察和老师的讲解,让我们懂得了很多,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下面则是这次

所学知识的总结:

1、)岩溶的地质作用主要为溶蚀。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 通常指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

岩溶形成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即可溶性岩石,岩石具有透水性,水具有溶蚀能力和流动性。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溶岩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2、)河流的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

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3、)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在使用前需作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重合,两者间夹角称磁偏角。当地球上某点磁北方向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时,称东偏(记为+);偏于西边时,称西偏(记为—)。为工作上方便,可以根据上述原理进行磁偏角校正,磁偏角偏东时,使水平刻度盘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磁偏角值则可(若西偏时则逆时针方向转动)。经校正后的罗盘,所测读数即为正确的方位。

在对方向或目的物方位进行测量时即测定目的物与测者两点所连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至

测线的夹角。首先放松磁针制动小螺纽,打开对物觇板并指向所测目标,即用罗盘的北(N)端对着目的物,南(S)端靠近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三者连成一直线,同时使圆目标的方位角。形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测

二、了解路线二中思柳桥心滩的地貌、野外辨别岩石:

1、)野外辨别岩石:

岩石: 覆盖在地球上的坚固部分称为岩石。岩石有各式各样的种类,通常我们所称呼的石头,就是岩石破碎之后的样子。岩石是在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多种矿物组成。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 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 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 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

1.砾岩 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 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 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 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三种常见的变质岩:

1.大理岩 由石灰岩或白云岩重结晶变质而成。颗粒比:石灰岩粗,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遇酸剧烈反应,一般为白色,如含不同杂质,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理岩硬度不

大,容易雕刻,磨光后非常美观,常用来做工艺装饰品和建筑石材。

2.板岩 由页岩和黏土变质而成。颗粒极细,矿物成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具有明显的板状构造。板面微具光泽,颜色多种多样,有灰、黑、灰绿、紫、红等,可用做屋瓦和写字石板。

3.片麻岩 多由岩浆岩变质而成。晶粒较粗,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颗粒黑白相间,呈连续条带状排列,形成片麻构造。岩性坚,但极易风化破碎。

三、了解路线永州小石成遗址—零陵火车站断层地貌的判别、岩层类型及分类、溶蚀 平原地貌、:

1、)断层地貌的判别。

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同。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崖 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 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 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2、)岩层类型及分类。

岩层: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把组成地壳的岩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层。国际上的趋向是把地层分为三大类型: ①以岩性作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岩石地层(岩性地层); ②以化石作为划分依据的生物地层;

③以形成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时间地层或年代地层。

3、)溶蚀 平原地貌。

溶蚀:地下水和地表水相结合,对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解和侵蚀作用。

平原地貌:平原从上游到下游,分为:

1、冲—洪积扇(山前平原):河流流出谷口后分散为扇状水流,迅速堆积,平面呈扇形。土层颗粒分选性稍差,含水丰富,扇体边缘常形成沼泽。扇体表面像下游倾斜,坡度较小。

2、河漫滩和河湖平原:是河流侧向侵蚀和湖泊沉积形成的平原,分布于平原中部,其内部常分布有牛轭湖、阶地、自然堤,地形平坦,土层颗粒分选性好。

3、河口三角洲及滨海平原:是河流在滨海堆积形成的平原。三角洲平面呈三角状,内部港汊纵横,土质以淤泥质土为主。

滨海平原多为古河流的三角洲,和三角洲一样土质细腻,但因长期缺乏淡水补给导致盐碱性强。

四、了解路线五岩石边坡的崩塌:

岩石边坡的崩塌:岩石边坡的滑坡、崩塌一般是沿着节理、断层等薄弱面进行的。软硬相间的岩石由于温度、水的影响,会在分界面产生裂隙,发展成破碎带,大大减少了软硬岩石之间的摩阻力,当摩擦力小于重力在边坡方向上的下滑力时,边坡就会产生滑坡,崩塌。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永州零零地区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理解。

更多相关推荐: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学校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和任务进行地质学野外实习是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对实际情况形成一定的认识野外实习使我们对自然界中的地质的基本情...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1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封强李影景永强王志强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实习情况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别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能力加...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年月日123附图图片1图片1是一个逆断层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断层上盘的下端有沿断层面向下倾斜的痕迹所以可以由此判断上盘是上升盘此断层为逆断层但这个断层并不是由于大型地壳运...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班级1240101姓名吴倩珠学号20xx400101091摘要本论文主要对杭州西湖周边地区的一些地质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实习区的地...

普通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实习日期一实习目的及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的地质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搞高我们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级实际观察和动手能使我们具有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7

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2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

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1实习的目的本次地质实习针对国土学院09级水文地质工程专业学生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地质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观察和了解野外基本的地质知识学会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

优秀地质学实习报告内容

优秀地质学实习报告内容,内容附图。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石门寨镇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此次实习一方面使理...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利用姓名朱中考学号1109010118年级20xx级指导老师刘元生年1月1020xx日目录引言1页一实习目的及意义2页二实习地点及时间2页三实习安排2页一...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本次实习选择野外地学资源丰富地质现象典型的大青山作为野外教学基地涉及...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3

2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聚宝盆之誉三各种地质作用地质作...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