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时间:2024.3.19

东北石油大学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类型           野外地质实习               

实习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               

实习起止时间20110717日至2011722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20##年  9  月  7 日


目  录

前 言………………………………………………………………………1

(一)实习区概况……………………………………………………2

(二)地层……………………………………………………………4

(三)岩石……………………………………………………………7

(四)构造……………………………………………………………10

(五)外动力地质作用………………………………………………13

(六)地质发展简史………………………………………………16

(七)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8


 

北戴河地质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地质基础课程后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及整体规律认识,加深对课程理论认识的理解,掌握地质学、地貌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地质实习主要要求掌握常见的矿物岩石、水文、地貌等野外鉴定、观察和测量方法;掌握地层层序及实习地区各时代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特征、地层分界标志及接触关系;掌握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识别标志、野外描述和判定方法;观察认识分化作用、剥蚀作用及河流、海洋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学会判读地形图,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及后方交会法定位等;学会利用资料绘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编写实习总结报告。

我们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第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二〇##年八月十二日

一、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秦皇岛市,总面积约7812.4km2 。市区长50㎞,宽6㎞,是一个狭长的滨海城市。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不冻港”和“玻璃城”的佳誉。山海关位于海港区东北20㎞处的渤海之滨,老龙头是全国唯一的入海长城。山、海、关、城浑然一体,自古为兵家必争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镇,天下第一关举世闻名,另外还有姜女庙、玄阳洞、燕塞湖等名胜古迹。

秦皇岛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北戴河海滨风光秀丽,浪平沙细,是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气候温和凉爽,是中外驰名的旅游、避暑、疗养胜地,素有“夏都”之美称。

秦皇岛北依燕山,南邻北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拥有可供教学实习的重点地区——石门寨地区,习惯上称为柳江盆地。柳江盆地于1999年5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年12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河北省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由柳江盆地地质景观区,祖山、燕塞湖、角山、长寿山地质地貌景观区和长城人文历史景观区三部分组成。20##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盆地北、东、西三面由晚太古代绥中花岗片麻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盆地内部为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从地质角度看,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又称为“柳江向斜”。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最高山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94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难刁部落,海拔为70m左右。盆地中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200-300m之间,山峰多在400m以上;东部山区山峰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m。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全是砾石堆积,河床、河漫滩和阶地等河流地貌发育。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实习区内的主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其特点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高、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等。它们大都发源于北部山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或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河流的不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

秦皇岛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西翼。海岸线东起山海关东庄,西至昌黎县滦河口,总长度126.4km。除北戴河到山海关分布有20.5km岩石岸线外,其余均为砂质岸线。海区潮间带面积30km2,海岸带可以观察到海浪、潮汐、潮流及其地壳运动的各种证据。

地处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温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四季气候特征为: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0℃;冬季平均气温低于5℃;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每年11月中旬初入冬,到翌年3月底为冬季,长达140天;4月初到6月中旬初为春季,长约75天;六月中旬到9月中旬初为夏季,约90天;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末为秋季,约60天。

柳江盆地为半干旱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和半湿润夏绿林与森林草原景观的过渡带。表现为旱生阔叶林—山地棕壤。耕作土壤中有耕作熟化后的黄垆土和潮垆土。目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自然植被是森林遭破坏后次生的灌木丛。次生植被中,灌木以荆条、酸枣为主;草木以黄背草、白羊草占优势。枸杞树、臭椿、文冠果、栾树为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的残留种。

二、地层

实习区柳江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第四系。各时代沉积地层分布占全区面积的2/3左右,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中生界次之,其他时代地层零星分布。

在本次实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上古生界地层,其中包括石炭系(C)和二叠系(P)。实习区石炭系出露的地层有中石炭统和下石炭统。

石炭系

㈠中石炭统(C2),本溪组(C2b)最初命名地点在辽宁省本溪市的新洞沟与蚂蚁沟村之间的牛毛岭,本区东翼区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山剖面可以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为82m。

本组岩性下部为陆相铁质砂岩或褐铁矿(山西式铁矿)、粘土岩(G层耐火粘土),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再到湖泊、沼泽相粘土岩,加3-5层海相泥灰岩透镜体,含F层耐火粘土。陆相粉砂岩中含有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轮叶脉羊齿。石灰岩中含蜓类小纺锤蜓;腕足动物:马丁贝、帅尔文贝等。本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㈡上石炭统(C3),太原组(C3t)最初命名在山西省太原西山月门沟,本区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厚度在小王山剖面为51m;本组有两个沉积韵律:下韵律底部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分化后成黄褐色,具大型球状分化,向上过渡为青灰色页岩夹D层粘土或泥质灰岩透镜体;上韵律底部薄层细粒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分化,往上为青灰色细粒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煤线。并且产大量植物化石。本组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明显,标志是底部的具大型球状分化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分化后具小孔,分布稳定,过去称云山砂岩,本组属海陆交互向沉积。

二叠系:

㈠下二叠统(P1):

①山西组(P1s),山西组最初命名在山西省中部太原一带,主要分布在石门寨西门、小王山、黑山窑等地,是本区最重要的含煤、粘土矿层位,厚度61.8m。本组岩性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沉积韵律;下韵律底部含长石多、含砾,单层厚度大,顶部为粘土矿或煤层,上韵律顶部为B层粘土层位。本层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分层标志为其底部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但其横向上有时变为含砾中粗粒或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颜色由灰白色变为黄灰色,层位稳定。属大陆近海沼泽相沉积。

②下石盒子组(P1x),石盒子组最初命名在山西省太原市东5㎞石盒子沟,本区下石盒子组在黑山窑、石门寨西、石岭等地较为发育,厚度为115m,本组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细粒岩屑杂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粉砂岩构成三个韵律。第一韵律顶部为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第二、三韵律顶部分别是A2和A1层粘土,颜色为紫色、紫灰色。粉砂岩中产植物化石。本组与山西组分界清楚,山西组顶部为B层粘土矿,下石盒子组底部为黄褐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与山西组接触整合,属河流相、湖泊沼泽相沉积。

㈡上二叠统(P2):

①上石盒子组(P2s),本组出露局限性较大,以盆地东翼石门寨西门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较好,厚度72m,本组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有两个沉积韵律,第一韵律底部是在A1层铝土矿之上的灰白色中、后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具大型斜层理,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厚度大,分布稳定,称南山砂岩,属河流相沉积。

②石千峰组(P2sh),太原市石千峰为石千峰组建组地点,是本区古生界最高层位,因上覆地层覆盖,出露十分局限,仅在黑山窑、欢喜岭一带出露较好,厚度150m。本组是一套河流相紫色岩石,底部为含砾砂岩和砾岩,往上为细粒砂岩、粉砂岩及部分黄绿色泥岩。与下伏上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上石盒子组顶部为黄白色含砾岩屑长石砂岩,其上为石千峰组紫色含砾岩屑杂砂岩。粉砂岩中产栉羊齿、轮叶及腹足动物化石,多代表干旱条件下的陆相沉积。

三、岩石

在岩石圈中岩石种类繁多,按照成因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这三大类岩石在本区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在野外识别和描述这三大类是地质认知实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认识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

一、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水、大气、生物化学以及重力等的作用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同时也有火山喷发的物质、生物以及宇宙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淀后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本区沉积岩主要有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两大类,除沉积岩外,还有火山碎屑岩。

(1)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两种碳酸矿物组成。以方解石为主的为石灰岩,以白云石为主的为白云岩。这是碳酸盐岩的两种最基本的岩石类型。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石灰岩在实习区北部十分普遍,主要分布在柳江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其次为MgCO3、SiO2和Fe2O3。主要用途是用于烧制水泥。此外,用于烧制石灰、建筑石料。

(2)陆源碎屑岩

碎屑岩是指碎屑颗粒经过机械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砾岩是指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岩。地层中常见的砾岩有两种:一是底砾岩,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第二种砾岩是层间砾岩,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水流的冲刷、波浪的冲击、暂时的干涸、岸坡的滑动、地壳的微弱升降等均可导致层间砾岩的形成。

砂岩的粒度在2~0.1mm内。砂岩由主要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按粒度可分为粗砂岩(粒径为2~0.5mm)、中砂岩(粒径为0.5~0.25mm)、和细砂岩(粒径为0.25~0.1mm)。砂岩是一种沉积岩,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后因地球地壳运动,而形成今日的矿山。砂岩主要产于柳江向斜翼部的新元古代地层中,实习区主要见于鸡冠山顶部。

粉砂岩的粒度在0.1~0.01mm范围内,粒度为0.1~0.05mm的称为粗粉砂,粒度为0.05~0.01mm的称为细粉砂。粉砂岩在各时代地层均有分布,且比较发育,如本溪组的灰色钙质粉砂岩、黑色粉砂岩,太原组的深灰色粉砂岩。

粒度小于0.01mm的碎屑岩为粘土岩。实习区粘土岩岩石类型多,根据页理的有无,可分为泥岩和页岩两大类。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二、岩浆岩  

1.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鸡冠山下,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的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西部花厂峪至温泉堡一带的花岗岩,根据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岩体很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所以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
2.灰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镜下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四、构造

1、褶皱构造特征

(1)柳江向斜

柳江向斜是由古老变质岩系发育而来的背斜盆地。轴向近西北,轴线在黑山窑—傍水崖—老君顶一线。轴面近直立,略微西倾,由于中生界与古生界角度不整合接触,向斜面有迁移的迹象。柳江盆地南北延伸的不对称的倒转的背斜,东翼宽度是西翼的5倍以上。柳江向斜的基底是与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不整合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绥中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向斜的北,东及南部边缘。

向斜西翼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甚至直立,倒转。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2)柳观峪—秋子峪背斜

秋子峪背斜分布于柳观峪以东,秋子峪以南,呈北北东向延伸,出露长度约1.8km,宽约0.3km。

背斜核部在柳观峪以东由府君山组构成,沿裂隙发育有重晶石脉。背斜核部向北北东方向延伸到汤河以北,出露毛庄组紫红色页岩和粉砂岩,再往北褶皱轴逐渐倾没。

(3)秋子峪西山向斜

该向斜展布在秋子峪西山梁山,发育在张夏组鲕状灰岩中,规模不大,东西长约400m,南北宽约100m,两翼基本对称,倾角约30°,轴面近直立。该向斜亦为响山岩体侵入挤压造成,也是柳江向斜的东翼叠加构造。

(4)张赵庄—吴庄背斜

该背斜展布在张赵庄、吴庄、花场峪一带,呈近南北向延伸,出露长度4.5km,宽0.5km,亦是柳江向斜西翼的叠加构造。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两端被断层切割。两端为张夏组、凤山组,西翼倾角30°~40°,东翼产状总体复杂,一般20°~30°,受东侧逆冲断层影响局部变化很大。该背斜也是柳江向斜西翼的叠加构造,形成机制与柳观峪—秋子峪背斜一致,他们在空间上相邻,时间上也相似。

2、断裂构造特征

本区断层发育,种类较多,主要为逆断层和正断层,分布于柳江向斜内,各处特点不尽相同。分布于东翼的断层主要有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此外还有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两组。前两组断层大多为正断层,其中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并不显著。山于这类断层集中于岩墙、岩脉分布区,相互在成因上可能有一定的联系.断层的断距一般并不太大,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只有石门寨东南的126.6高地上的正断层,断距达数百米,以致奥陶系亮甲山组与寒武系张夏组接触。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在赵庄、亮甲山西北、潮水峪等地,断层面西倾,倾角很大。 
主要断层有:

①鸡冠山——汤河地堑。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鸡冠山中段南坡断裂带:

观察现象:在外力的作用下,岩石被挤碎,颜色发生变化,岩石成分与石灰岩有差异,断裂时的高温使矿质元素改变,形成糜棱岩,其矿物成分是石英和长石,糜棱岩粒径小,一般在0.5毫米左右,因此断裂处形成光滑的断裂面。

②吴庄——傍水崖断裂带。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吴庄,东至傍水崖。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断层面多向西倾斜。少数向东倾斜。倾角70°~80°。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

③石门寨126.6高地北采坑正断层。该断层出露在柳江向斜的东翼,位于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废采坑处。断层走向NE15°,断层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延伸,在剖面上向东倾,倾角61°整个断裂宽带15米,其中有正长斑岩岩脉侵入。宽约3.5米。断裂带中有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以东岩为主。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胶结形成硅化带。实出地表面呈锯齿状近南北向延伸。断层延伸有1.5公里。

④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E,倾向东南(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该断层在浅水营至北林子一段呈近南北向延伸,在石门寨东门126高地,断层向东倾,倾角为85°;西盘为张夏组鲕状灰岩和叠层石灰岩,东盘为亮甲山组灰岩(含蛇卷螺和满洲角石);断裂带内为硅化角砾岩带,在平面上呈锯齿状。

该断层为早期东西向构造成分,后期为NNE向构造叠加,属先张后压(或压扭)的复性断裂

五、外动力地质作用

(一)、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产物:残积物、倒石堆、风化壳。

球形风化:

在砂岩、泥灰岩、辉绿岩和花岗岩等结构胶均匀的块状岩石中,若有三组接近于正交的裂隙发育时,可将岩体分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立方形岩块,岩块中在二组裂隙相交的棱和三组裂隙相交的棱角处,岩石的自由表面最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首先风化破坏,经过一段时间后,使岩块的棱角逐渐消失而圆化,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和椭球体,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是自然界中的厚层或块状岩石风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二)河流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以自身动能和所搬运的固体物质破坏河床的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①溶蚀作用,②水力作用;③磨蚀作用。

类型:侧蚀、下蚀和溯源侵蚀。

2、河流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拖运(牵引搬运)— 粗碎屑,悬运(移) — 细碎屑,溶运 — 离子和胶体。

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搬运能力 — 能搬运多大的碎屑,由流速决定;搬运量 — 能搬运多少碎屑,由流速和流量决定。

3、河流的沉积作用

沉积的原因:流速的变化,流量的变化,搬运物质的增加(加积作用)。

(三)海洋地质作用

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这 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浊流

     浊流是一种水下的高密度水流,湖泊中也可形成。大洋中的浊流大多形成在大河河口外,大陆坡上部坡度较大,并有大量碎屑物的地段。当 海底有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外因触发时,海水携带大量的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沿大陆坡滚滚而下,直冲至深海底地形较平坦的地方堆积下来。浊流饱含大量泥沙,密度可高达2g/cm3,流速与斜坡坡度有关,坡度为1/190时,时速为100km;坡度为1/2000时,时速为23km。浊流的堆积物称为浊积物常以细砂为主是良好的储油层。

浅水波

    浅水波出现在海水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海域。海浪中水质点运动轨迹受海水与海底岩石摩擦力的影响,呈椭圆形,波形不对称。

深水波和浅水波波形特点可在泥、砂沉积物上留下痕迹——波痕。由于不同水深环境波痕特点不同,波痕可作为鉴别海洋环境的一种标志。当海浪推进到水深小于两倍波高的海域时,波形急剧变化,波长减小,波高增大,波峰翻卷,海浪在重力作用下向前倾倒,并且破碎成白色浪花,称为破浪(或激浪)。在沙质海岸破浪一道道向岸奔来,形成激浪带。海浪破碎后形成进浪流、退流(底流)和沿岸流。进流是破浪破碎后冲向陆地的水流。进流冲到一定高度的地方,能量耗尽,在重力作用下退回海中,这股退回海中的水流称为底流(退流)。进流和退流是横向水流(垂直海岸方向为横向)。进流和底流在沙、泥质沉积物上常常留下流痕。

六、地质发展简史

    本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历过的主要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太康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

(一)元古代的发展 

1. 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2. 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2) 

3. 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3) 

(二)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发展 

1.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Pz) 

2.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Mz) 

3.新生代发展阶段(Kz)

七、结束语

通过此次的秦皇岛实习,它使我有了野外地质实习工作的经历,也从中总结出了野外地质实习的经验。使我极大地丰富了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来世的讲解我们主要了解了三大岩石类型及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知识;还有对断层的形成的研究以及地层的类别划分。地质构造例如断层、褶皱等抛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终于可以亲眼观察到这些构造,而这些是从书本上永远也看不到摸不到的这是实习的收获之一。我觉得收获最大的部分就是我们学会了罗盘的使用以及后方交会法定位置,并且通过罗盘测方位角、倾角、倾向。使我们弄清了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仪器的使用方法。

谈到这次地质实习工作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并非每个同学,每个点位,每条路线都一丝不苟,都能认真执行老师的意图,安排;

二: 组员合作不够,没能很好沟通,配合,讨论不够;

三: 同学与老师之间不够默契,有时老师和同学的节奏不一样,不是在前就是在后;

针对上述几大缺点不足,首先我们要在态度上认识到自己确实做的不够,某些方面确实让老师们伤心;其次,有错要改,既然犯了错误,存在不足就要改正,做到真正洒脱,实在的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地质工作是一项真正锻炼人,使人获得知识与磨砺的工作。我们要热爱本职工作,发扬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使祖国的地质工作蒸蒸日上。

这次实习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细心的帮助

我们全系的同学经过六天的实习后,对我们专业的工作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为我们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提供了前提,使得我们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使我们以后更加信心的十足的做地质工作。在相对艰苦的野外实习环境中,更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实习时间太少,使我们对每种地质构造都有了一定的接触,但每种都没弄透,所以还不是太清楚。因此希望学校能延长实习时间。还有就是,虽然我们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艰苦奋斗,但我个人觉得实习条件太差,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会影响我们的探索热情。所以建议学校能改善一下在柳江地区实习的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地球科学概论,柳成志、赵荣、赵利华主编;

2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戴俊生主编。

3秦皇岛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06,6

4秦皇岛地区石门寨地质测量教学实习纲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06,6

5秦皇岛地区区域地质考察,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4

6构造地质学,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10

7秦皇岛路线地质教学,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4,7


                                        

更多相关推荐: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石门寨地区综合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资源勘查工程2009级带队教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二○年七月第一章、绪论1.1野外实习的目的及任务1.1.1实习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管理系地理科学2班20年9月9日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秦皇岛实习基地位于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区内有柏油公路及铁路与秦皇岛市…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实习总结报告实习类型: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实习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实习起止时间:20年7月16日至20年7月21日指导教师所在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班级:油工11-1班学生姓名:学号:20年…

秦皇岛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第一章前言11实习目的12实习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13实习项目及工作量工作方法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特征21地形地貌22地层岩性221地层222岩浆岩223沉积岩224变质岩23地质构造及发展史24水文地质...

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名称10地质2姓名马克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5月1日目录一绪论1实习的目的与任务2实习区地理概况二地层1柳江盆地地层总发育状况2柳江...

秦皇岛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东北石油大学实习总结报告实习类型实习单位实习起止时间20xx年7月16日至20xx年7月21日指导教师所在院系班级学生姓名学号20xx年9月5日1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地质认识实习...

秦皇岛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3)

东北石油大学实习总结报告实习类型实习单位实习起止时间20xx年7月16日至20xx年7月21日指导教师所在院系学生姓名学号20xx年9月5日1目录第1章前言3第2章实习区概况5第3章地层7第4章岩石12第5章内...

秦皇岛实习报告素材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石门寨镇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此次实习一方面使理...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石门寨镇地质实习报告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石门寨镇地质实习报告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石门寨镇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秦皇岛石门寨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总成绩石门寨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编写日期目录前言第一章实习工区地质概况第二章地层第三章岩石第四章地质构造第五章地质作用第六章地质发展简史结束语前言11实习时间20xx63020xx710...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孙志敏1011222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10级2班20xx年9月10日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

秦皇岛实习报告-

绪论1实习的目的与任务11实习的目的为了更好的理解课堂上我们所学的知识联系实践能帮助我们更加牢靠的记住所学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从而不至于只会纸上谈兵更能培养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新时代的铁...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