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4.4.13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胡店二中

一、导言

我校(宝鸡市胡店镇第二初级中学)是一所山区学校,20xx年8月份又合并了辖区六所小学,成为了一所九年寄宿制学校。为了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巩固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一直不断的寻求和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20xx年鉴于全体教师已有了相当的课改理念,教学行为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我校通过研讨又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课题。经过理论学习、各种形式的教研实践活动、成果展评,全体教室都得到了相应进步与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对我校师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进了我校的课改步伐。

了大量的小学寄宿生,学校管理难度相当大,加上师资相对紧缺,小学部教师年龄偏大,疲于料理学生生活,对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及教科研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大量的小学寄宿生,学校管理难度相当大,加上师资相对紧缺,小学部教师年龄偏大,疲于料理学生生活,对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及教科研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2、新课改启动已经好几年,广大教师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新课程理论,有了研究的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靠这一组织形式实现。目前我们课改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师拥有先进的理念,但不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我们认为,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师的低效教学行为,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衡量这次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实践新课程三年后的今天,寻求“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3、区教研室等教育管理与研究部门调研分析,与城镇相比山区、农村依

然存在对新课程理解表面化,课堂教学形成“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的现象。

三、理论依据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探究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教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后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让每一堂课学生都获得真实的发展: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习惯、体悟过程;②有效率: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能够最大化达到预期教学(学习)目标;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课堂教学投入少,产出多,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具体内容

(1)研究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

(2)探讨高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分析有效教学案例。

(3)研究如何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4)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和过程评价。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致力于高效的课堂设计和实施,形成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3、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交流环境。

4、研究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使之行之有效。构建相应有效教学模式。

5、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并为广大兄弟学校的教师们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性较高的新鲜经验。

(三)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整理学习笔记,撰写相关论文和各种报告。

2、编写有效课堂教学实验报告集和案例集。

3、每位教师获得一种富有个性的有效课堂组织模式,学校形成一种基本模式。

3、形成研究报告。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根据我校教师的建议,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合理设计。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织领导机构,设立十个研究子课题,并分别成立了研究小组。整个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2、研究方法:主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观课议课研讨,辅助进行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情况测试、集体座谈、实地观察等。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总结经验,或改变措施、调整研究计划。包括:1、文献资料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叙事研究法

(三)实施步骤:

1、20xx年10月上旬:成立课题组并制定《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计划》,形成基本思路:理论培训——→教师实践——→研讨课——→教研组实践——→理论总结

——→教师专业化

2、20xx年10月一一20xx年1月:第一阶段,组织各子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文献研究。座谈会和听课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完善课题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工作。

3、20xx年2月——20xx年4月:第二阶段理论向实践过度,抽样对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撰写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根据研究

进展情况修改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计划。

4、20xx年5月——20xx年12月:第三阶段分两个步骤进行:

① 20xx年1月——20xx年4月利用两年的时间在全校进行大规模的实验,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在此多次参与了市、区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观摩研讨② 20xx年1月——20xx年4月:系统地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测量,研究分析,形成校本教研理论材料,评选各类优秀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并推广。

(四)、课题组织形式:总课题研究组由32人组成,按找学科特点分组时间探讨,共分小学理科组、小学文科组、小学综合组、初中理科组、初中文科组、初中综合组

具体实施实施:

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理科组

2、〈单元教学和课时计划的合理设计〉 小学文科组

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理科组

4、〈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初中文科组

5、〈课堂有效互动策略〉 小学综合组

6、〈反思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 初中综合组

五、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与评价:

1、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成员共上校内研究课120多节,校际公开课15节,承担或参与市级公开研讨活动3次,区级公开研讨活动6次,教学论文发表12篇、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获奖20多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科研成果显著,09年4月被区教研室评为校研先进学校。

2、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有了较大的转变,充分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参与校本教研热情高,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有了“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有了“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3、关注教学效益,教师有了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不再跟着感觉走。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4、教师具备了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能主动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六、我们的困惑与畅想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校要发展,教科研非常重要.但由于特殊的环境,我们也有许多的困惑之处:

1. 在教师定位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教书匠”的别称。好像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是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很少涉及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一方面缺乏研究的意识,把科研看成是教育专家的事,教研人员的事,部分教师不能自我认可,不自信、不主动。我校打算今后想法对教研成绩显著的教师予以支持奖励,并开展平凡的名师事迹学习,解决思想问题。

2、研究能力和方法上的问题

一些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课题研究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些教师缺乏科研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科研能力不强,失去了不少课题研究和论文创作的机会。我们打算今后多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论文、研讨、教学展评活动,使得实践活动和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产生广泛的影响。

3、“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

在课题研究中,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教研员与教师的合作、学校部分教师合作三种类型。我校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共同探究,专业研究人员对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

远没有发挥出来;从教师共同体形成来看,由于过去教师习惯于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目前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约束制度,因而教师共同体的形成是松散而不稳固的。我们打算进一步建章立制,争取理论学习机会,并多邀请教研人员、名师、能手来校指导,把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提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上海教育》20xx年18期》 《走进新课程》—校本研修


第二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密云四中课题组

曹建波执笔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次全教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各种条件、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素质得以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从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主,从师与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型及辐射型交流,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克服学生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偏智重分、围绕学校“升学率”指挥棒而转的现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然而,回顾我们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主要表现在: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重教师“教”,轻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重教法轻学法;在对学生的态度上重优秀生的培养,轻后进生的辅导,不能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致使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不下来,教育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因而迫切需要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又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

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此,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阿莫纳叶维利在对教学过程的论述中明确提出:“如果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那么就是把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被局限为仅仅是学习和认识活动,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观。教学的过程不在于教师强制儿童学习,而在于通过教学过程,使儿童参加到造就他们自己的过程中来,成为自觉地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个体。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具体的教材、教学方法和师生交往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向交流,激发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自信心与教师和学生等多向交往的快乐感受,对于独立的和集体的认识活动的渴望。”

2、夸美纽斯在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学过的新知识,没有经过自我交流或相互交流,就很难做到真正的掌握,则如同不断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去。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作过这样的描述:“学生的成长与个性的发展,不是统一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来衡量学生,更不能用一定的分数等级来评价,关键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主动的、自由的、多向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3、早在80年代,美国把课堂交流作为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二标准。他们认为要使儿童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功课,就必须重视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4、现代教育中的人本主义理论,现代人本主义认为,教育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氛围,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分组讨论互动学习,课堂主体反馈等,整套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手段,正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映了现代人本主义的理论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用创新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探索能让学生主

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主体型教学过程”新结构。

2、用创新学习的新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和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的学,努力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实施课堂的民主化教学,创设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和谐的氛围里,利用设疑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的主体;采取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学、思考、研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改变课堂检测、总结、反馈方式,使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总结归纳知识的收获者。对上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种简便易行,具有时效性,符合校情、班情和学生个体实际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初步设想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迪研讨、导悟结合——奇思妙想、反复体验——多向联系、实践探索”。 “导”是学生知识活动的“催化剂”,它不断作用于学生的“悟”,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不把知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导”的作用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从发现到运用的过程,把教学重点从“教”转变为“学”,从“听”转变为“悟”,教师通过“引导发现”、“开导理解”、“辅导练习”和“推导操作”来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成立课题组,完善组织机构,课题启动。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

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关于学生主动发展教育方面的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引导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为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打下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探讨尝试阶段( 20xx年2月—20xx年7月):课题实施,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进行研究。按照实验构想,分步实施,分段侧重,低段重点放在“趣”字上,保护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让学生乐学;中段重点放在“导”字上,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学、会学,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高段重点放在“活”字上,设疑启发学生,激活思维,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思维开阔、活跃 , 有创新欲望和实践能力。低、中、高三段都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在教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校首先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说课活动入手,课题组的教师100%的参加了以“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要内容的说课评优活动。在说课评优活动中,校长给全体教师作报告,对说课活动的目的、意义作说明,聘请教研员对不同学科说课的内容、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这样,全体教师明确了说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从而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活动方式作为我校的特色长期坚持,每学期初进行研讨,总结上学期的优势,找出不足,确立这学期的研究重点。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对说课活动进行点评。备课组每周进行说课听课活动,探索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方法。

我校说课活动的程序是:年级学科备课组就某一节课或一课书的内容,从教材分析、主要教法、学法指导、教学流程、特色等方面加以分析。备课组把分析的结果在教研组中展示,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阅读、分析、讨论说课稿,深入到课堂听课,对备课组的说课加以评价,尤其是提出改进的办法、对学法指导的完善。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多次聘请县里教研员来我校加以指导。他们深入课堂听课,对新世

纪教师如何教课、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等做了实际的指导。通过我们研究及县教研员的指导,我校的说课听课活动不仅经常化,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这个活动中,我校全体实验教师都参加了说课、做课,有的教师做课多达2—3节。通过说课活动,我们认识到,抓住一点坚持不懈的训练,积累数据,进行研究。再把这些串起来,课题有了切实的支撑。这样,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研究的方法操作化,使课题落实到了实处,有效的支持了课题的实施。我们抓住了这关键的一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成果,摸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深入课堂物化探究(20xx年8月—20xx年7月):在说课做课的基础上,我们把研究的初步成果物化到课堂的实践中,以进一步验证。主要做法是: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彼此碰撞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课题组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摆正在课堂中的位置,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满堂灌的课不可取,学生并未亲自体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间接的,没有完全接触课本上的文字材料。满堂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是在被动地思考,潜意识里是要还老师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学生也没有机会完全接触课本上的文字材料。其实质都是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剥夺了学生亲近课本文字材料的权利,剥夺了学生接触生活的权利,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

的活动。教师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运用灵活的教学教法,激发学生乐思乐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端正了教学观念,摆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位置,变口若悬河的讲授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通过创设问题环境,设置层次不同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习他们所欲求的新知,运用已知探求新知。因此,课题组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而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学法,有一千篇课文就有一千种教法,在具体传授知识时,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因课因人而宜 ,有的可直入重点,中间突破;有的可篇末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这样,变单为众, 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3、加强学法指导,教给让学生会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叶圣陶先生对“扶”与“放”也有精辟的论述:“教学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这对当前的教学仍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所谓“扶”,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由“扶”到“放”,首先要做到授法鲜明,方法明确、具体、有效;其次要按“扶——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放”的路子设计教学过程;第三,由

“扶”到“放”,要及时注意反馈、总结归纳,形成学生自己的方法。我们在评价教师的课时,以不体现传授方法的课,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就不是好课为标准,同时也就不能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题组教师在学法指导上采用了: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

4、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好学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方法、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前预习性质疑、课中深入学习质疑,还是课后回顾延伸性质疑等,教师都采取了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通过提倡、鼓励,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乐于” 提问。通过引导,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做到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鼓励质疑问难,对待学生的不同质疑教师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特别在解疑中打破了教师包办的局面,有的可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有的可引导学生自己解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 20xx年7月—20xx年11月): 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并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鉴定。 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在实验阶段,教师做县、市级公开课,录像课多节,获县级以上不同等次奖励的课14节。教师把在实验中的体会、经验写成论文,学校收集了两期论文,对优秀的论文已编辑出版成论文集,其中有17篇论文在不同级别评选中获奖或者在刊物上发表。通过科研实验,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中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xx年中考我校的中考成绩优秀率全县第三,20xx年中考我校也是名列前茅。

七、课题研究的结果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验,证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必要的,是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学习中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通过课题的研究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泛化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进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2、促进了学科的整合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现有教学资源,从实际出发,与常规教学方法紧密配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资源达到共享。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刺激和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育气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3、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知、能、情、意”得到长足发展。 通过课题实验的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迪研讨、导悟结合——奇思妙想、反复体验——多向联系、实践探索”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筛选、提炼、凝聚和压缩,达到了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揭示规律的目的。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我语言的表达过程,通过课堂的议论和争辩,学生可以把对知识的看法和见解,经过自己的思维,系统地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阐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把全体学生推到了学习探究的第一线,这种教学环境和学习

气氛造就了学生大胆向上、求异创新的良好品质和竞争意识。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分组活动中,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课题实验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素质。

自主性课堂教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参与实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课题组成员都能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钻研教材和教法,互相交流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之风,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八、课题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虽然我校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加强了组织领导,课题组教师团结一致,总结了一些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但是这只是行成性、经验性的,没有成为全体教师的统一意志,没有向更深的层次挖掘:

1、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进一步的的扩展,争取每一学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我们应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现代媒体真正发挥它的效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密云四中

20xx年9月

参考文献

(1)学校教育科研的操作方法 吴凯

(2)北京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成果集(密云教育局 教研中心编)

更多相关推荐:
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问题提出一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由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的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系莒县教科学所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20xx年3月进行开题论证20xx年4月立项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

《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涂少军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我校化学科组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针对我校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构建一套较系统完善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付秀丽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上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在有限的45钟的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

《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化学课题组一本课题成立以来主要工作1进一步修订课题研究内容根据初中课改三年实践情况及进入高中课改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受到初高中课改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体化研究面临新的问题这主要是...

《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期研究报告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花园二小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靠这一组织形式实现目...

《信息技术促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信息技术促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执笔李晓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的教育英国政府推出全国学习网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在也提出学校教育...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必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xx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性而课堂互动离不开课堂提问要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课题中期报告书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区域整体教学水平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中期报告书子课题名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杨和年课题承担单位芜湖市第四十二中学填表日期20xx年11月25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学校新丰镇第四小学主持人王成锋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应把学生的和谐全面...

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