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总结

时间:2024.4.9

金融学复习资料2

问答:

1.币材的特征

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无须支付费用等;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进行交易。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企业和政府。

3.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在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着种种稳定的经济联系,具体的工商企业之间的联系,在竞争中,由于要寻求有利的条件而可能不断变化;同时也可能力争稳定彼此之间联系以加强竞争力量。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这种联系的顺畅进行是必要的条件,如果没有商业信用,这种联系就会发生阻滞。正式通过这种可以分散决策的商业信用或懂,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一方面是这种信用形式存在于工商企业之间,所以它的规模大小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另一方面是其严格的方向性。一般来说,是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提供信用,是工业向商业提供信用,因而有些企业很难从这种形式取得必要的信用支持。

4.金融范畴的形成

在古代,货币与信用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因此并没有产生金融的范畴,而随着现代银行的产生,当货币和信用密不可分的结合到一起,与货币范畴和信用范畴存在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而金融正好符合这一范畴的外延。这个范畴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的所有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集合。同时伴随着货币与信用相互渗透并逐步形成以个新的金融范畴的过程,金融范畴也同时向投资和

保险等领域覆盖,而信托与租赁等,或几乎完全与金融活动结合,或大部分与金融活动结合,成为金融所覆盖的领域。

5.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

现代金融体系有五个构成要素,一是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二是金融机构,这其中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或可归结为经营货币或货币资本的企业,也课归结为充当信用中介、媒介以及从事种种金融服务的组织;三是金融市场,这其中大都是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这些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是金融机构;四是金融工具,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是金融机构中和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是金融活动的载体;五是制度和调控机制,市场经济体系中,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都存在国家对金融运行的管理和在金融领域进行政策性的调节。

这五个部分并不是按照某一标准划分开来的相互独立的、并列的子系统。

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是覆盖整个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是金融体系借以存在的前提;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是融资运作的两大领域,是构成金融体系尸体的两个互补的部分,换言之,金融体系是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所构成的;对于金融工具,没有脱离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金融工具,也没有不存在金融工具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国家对金融运行的管理和在金融领域进行的政策性调节,是由金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准公共产品。

6.为什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大题可以归纳为:一是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核心作用;二是金融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三是金融的状况,如稳定与否,效率高低,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和效率有关键意义,等等。

7.利息的实质

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在贷放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以剩余价值论的观点来概括,那就是: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体现了贷放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本家共同占有剩余价值以及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8.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的原因

在显示生活中。利息已经被人们看作是利益的一般形态,导致这样的原因如下: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接待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这种观念给广而化之,取得了普遍存在的意义,在货币资本的借贷中,贷者之所以可以取得利息,在于他拥有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而借者之所以能够支付利息,在于他将这部分资本运用于产业营运过程之中,形成价值的增值。第二个原因在于,利息虽然究其实质来说是利润的一部分,但是同利润率有一个极明显的区别:利润率是一个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联系因而事先捉摸不定的量;而利息率则是一个事先极其确定的量,无论企业家的生产经营情形如何,都不会改变这个量。第三个原因来自于利息的悠久历史。

9.为什么说“福利反应利息的本质特征”

无论是单利还是福利,都是利息的计算方法,而无论是哪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息,按劳动价值说,都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占有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归社会支配的剩余劳动产品。所以,采用不采用哪种方法都不会改变利息的社会经济性质。就形式来说,不论哪种经济理论,利息的存在,就是承认了资本可以只依其所有权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如果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那就必须承认福利存在的合理性。因为按期结出的利息属于贷出者所有。假定认为这部分所有权不应取得分配社会产品的权利,那么本金的所有权也就不应取得这种权利。简言之,否定复利,也鼻息否定利息本身;否则,只不过表明是自己在制造混乱。

10.什么是利率的投资弹性与储蓄弹性?影响利率的投资弹性与储蓄弹性的因素主要有那些?如果这两种弹性都比较强,利率将有可能对宏观经济发挥怎样的作用?

利率的储蓄弹性,是指利率对储蓄的影响,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一般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成为利率的储蓄的替代效应;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降低的现象成为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一般来说,一个社会中总体上的储蓄利率弹性究竟是大是小,最终取决于上述方向相反的两种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

利率的投资弹性,是指利率变化对投资所起的作用,通过厂商对资本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形成的。如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市场利率,可以促使厂商增加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

影响因素: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社会中可选择的财产形式的多少,国家对经济的管制程度;企业类型,投资期限的长短,国家对企业的管制程度。

11.金融资产的两个重要功能

一个是帮助实现资金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另一个是在资金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帮助分散或转移风险。例如,一个从未借债的企业通过举债,可将企业所有者一部分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再如,一个面临可能出现日元贬值而导致出口产品收入下降的企业,可以通过卖出日元期权的交易,将风险转移出去。

12.金融资产的特点

货币性和流动性,偿还期限,风险性,收益性。

货币性是指其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形式交易媒介或支付的功能。 衡量金融资产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是看交易的买卖差价,对于同一种金融资产来说,买卖差价是指做市商愿意买入和卖出该种资产的价格之差。差价越大,标志着该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越低。这是因为在市场价格波动的背景下,流动性低会加大资本损失的可能性。

偿还期限是指在进行最终支付前的时间长度。

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收益性由收益率表示,收益率是指持有金融资产所取得的收益与本金的比率。分为名义收益率,现实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概念见前)。

13.金融市场的功能

第一,帮助实现资金在资金英语布恩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资源配置。 第二,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第三,确定价格。金融市场的定价功能有助于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资金是按照金融资产的价格或者收益率的指引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价格信号的真实与否,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有效与否。

第四,金融市场的存在可以帮助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第五,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搜寻成本是指为寻找何时的交易对方所产生的成本。信息成本是在评价金融资产价值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14.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短期融资市场,融资期限一般是在1年之内。按照金融产品的不同划分为许多子市场,如票据贴现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回购市场等等。 贴现即出售票据一方融入的资金低于票据面值,票据到期时按面值还款,差额部分就是支付给票据买房的利息,这种融资的方式叫做贴现,利息率则称为贴现率。

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中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可转让大额存单是指在到期之前可以转让的大额存单。

回购市场是指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回购协议是证券出售时卖方向卖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

银行同业见拆借市场是指银行之间短期的资金借贷市场。市场的参与者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

15.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政府、企业、个人筹措长期资金的市场,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和长期证券市场。长期证券市场中,主要是股票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是专门对股票进行公开交易的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转让。股票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权益凭证,代表持有者对公司资产和收益的剩余要求权。

长期债券市场是对长期债券进行交易的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6.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初级市场是组织证券发行的市场,二级市场也称为次级市场,是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有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初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前提,没有证券发行,自然谈不上证券的再买卖,有了发行市场,还必须有二级市场,否则,新发型的证券就会犹豫缺乏流动性而难以推销,从而导致初级市场萎缩以致无法存在。另外,如果以及市场价值发现功能较弱,也会影响二级市场的价值发现的效果。

17.我国证券市场现阶段的主要特征(也是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的差别)

第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国有上市公司的固有问题并没有通过转制为股份公司并取得发行股票的上市资格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第二,在我国股票市场开放之初,考虑到国有资产归属问题,不允许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 第三,政府十分容易在市场运行中不自觉的扮演游戏规则制定者和游戏参与者的双重角色。政府角色的错位,为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市场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18.我国货币市场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市场的差别

我国现在的商业票据,绝大部分是银行承兑票据(国外大量流通的是融通票据),票据贴现市场的规模小,办理贴现业务的金融机构只有商业银行。贴现市场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是用于贴现的票据少,且质量不高。而我国的回购市场相对比较活跃。同时银行拆借十常侍我国规模最大的一种货币市场。

19.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于,推动科技向实际生产能力转化,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有政府出资、上市公司出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投资等四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公司。

20.现金贴现流计算证券价值的步骤

第一,估计投资投资对象的未来现金流量;第二,选择可以准确反映投资风险的贴现率;第三,根据投资期限对现金流进行贴现。

21.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

可以粗略的概括为中国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 分为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政策性银行(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为目标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各项有关投资业务的银行),金融公司,储蓄银行(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农业银行(反之向农业提供信贷的一类银行),抵押银行(专营以土地、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的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互助合作性的金融组织),保险公司。

22.发展中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特点

第一,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既有现代型的金融中介机构,又有传统的非现代型的金融中介机构。

第二,现代性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普遍沿袭了中央银行模式。金融中介结构一般较为单一。 第三,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了支持经济较快的发展,普遍对利率和汇率实行管制和干预,对于金融中介机构,政府则经常通过行政指挥手段操纵它们的业务活动。

23.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目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格局。具体构成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政策性银行(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投资的特定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目的:一是改善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化解潜在的金融

风险,提高其国内外资信;二是运用特殊的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通过建立资产回收责任制和专业化经营,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三是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支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券商,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宗旨和任务是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筹资和融通资金,促进其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指与人民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邮政机构,在办理各类邮件投递和汇兑业务的同时,办理以个人为主要对象的储蓄存款业务),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24.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必然性

金融中介机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金融这个范畴,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理由是借助自身的一些特定功能,实现储蓄想投资的转化。随着经济结构与激光机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显著,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日益要求开通越来越多样化的渠道为之服务。由于不同的金融中介经营规模、业务领域、职能特征不同,提供给社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比较又是。如果金融中介系统的结构过分简化,就难于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25.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国际清算银行:由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日本的中央银行和代表美国银行界的摩根保证信托投资公司,纽约花旗银行和芝加哥花旗银行共同组成。其宗旨为促进各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往来提供额外便利,以及接受委托或作为代理人办理国际清算业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是通过会员国共同研讨和协商国际好哦比问题,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开发会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汇率稳定和会员国有条不紊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协助会员国简历多变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长的外汇管制;协助会员国客服国际收支困难。

世界银行:两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共同宗旨是通过提供和组织长期贷款和投资,解决会员国回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资助它们兴办特定的基本建设项目。想成员国提供长期的优惠贷款。

国际开发协会:专门对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优惠的长期贷款的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公司:对属于发展中国家会员国中私人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提供资金;促进外国私人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和进行投资,技术援助,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 非洲发展银行:为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协助非洲大陆制定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各国的发展计划,以期达到非洲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26.三大业务

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吸收存款(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其他负债业务(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主要是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承兑业务等。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包括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

27.混业经营

赞成全能模式的理由是:通过全面、多样化业务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客户情况,有利于做好存款、贷款工作;借助于提供各种服务,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强银行竞争地位;可以调剂银行各项业务盈亏,减少乃至避免风险,有助于稳定经营,等等。

我国的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典型的混业经营,在一个银行内的不同大类银行业务之间,在人事、资金等方面均实施独立的管理,彼此之间设有“防火墙”,特别是决策各有其严格的程序。而在我们的银行里,资金调度实质上是混在一起的,这必然会给金融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造成商业银行的损失,呆账、坏账激增,加大金融领域的系统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出现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而就国际潮流来说,银行的全能化趋势却在日益加强,分业向混业的转化日益加速。但是这要求具备一些基本条件: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自身的治理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要不断提高,达到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宏观调控水平及金融监管体系的提高与完善;相关经济、金融法规的健全;证券市场乃至各类市场运行机制的日臻成熟等。

我国分业经营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使其利润来源渠道减少,主要存在与存贷利差;同时难于以多元化资产结构分散风险。过分的强调分业经营,使我国的保险业发展相当缓慢,信托业从发展到现在则呈现萎缩的态势,金融中介机构多样性的发展也得不到鼓励。是我国金融机构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和国际竞争力,而且降低了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28.金融创新反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得经济的发展不断突破时间、地域以及各种社会传统的界限,涌现出更多、更新的行业、部门、模式和手段。在这种形势下,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位置服务的金融是也特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金融事业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这就必然导致了金融创新。

影响:第一,使得金融工具多样化、灵活化。创新的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更高的流动性,且金额大小均有,适合不同投资者需要。第二,使金融机构传统的分工格局被突破,彼此业务全面交叉。第三,使一些国家在即成事实面前被迫放宽某些进通行证管制或取消、修改一些法令法规。第四,增加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复杂性。由于创新后的及内容工具大多增强了支付的功能,这必然增大了货币当局在宏观调节中对货币层次划分标准及控制上的难度,容易对货币供应量做出错误的判断。

29.我国形成不良债权的原因

第一,国有经济的低效率。第二,体制造成企业不得不同从来自上级系统、来自所在地方的只会,无法按照规律自主经营。第三,国有企业担负着工商业、服务业绝大部分的社会保障支出和部分社会救济的支出。企业所负担的这些支出,靠的也是银行贷款。第四,由国有经济负担的改革成本。第五,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国有银行,都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主体。第六,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国有大银行纷纷开办附属的信托、证券机构,从事高风险的揽存放贷和证券投机活动。

30.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盈利性,追求赢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是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

流动性,或者是清偿力问题,是指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方面要求的能力。 安全性,是指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31.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除了上面的三原则以外,我国还是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我国现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是资产负债管理的一种形式。其一向是:通过规定一系列的监控、监测比例指标实现对资产和负债的同时管理,以保证银行在安全星河流动性的基础上追求盈利性,避免风险。

32.中央银行出现的必要性

第一,由于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必要。分散的银行券发行不利于保证货币流通稳定;由于信用活动领域有着地区的限制,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内流通。第二,银行林立、银行业务不断扩大,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票据交换及清算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会自爱经济顺畅运行。第三,在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限于资金调度不灵的境地,有时则因支付能力不足而破产,银行缺乏稳固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第四,银行业经营竞争激烈,而且它们在竞争中的破产、倒闭给经济造成的动荡往往

会很大,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专司金融业管理、监督、协调的工作。

33.中央银行业经营的特点及职能划分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

活动特征是:第一,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央银行以金融调控为己任。第二,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不对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结算业务,而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第三,在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方针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集中存款准备,商业银行及有关即溶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款准备金;最终的贷款人,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同时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两,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意图;组织全国的清算。 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正财,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3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项目

资产:国外资产;贴现和放款;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外汇、黄金储备;其他资产。

负债: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对外负债;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35.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资助程度。或者是指中央银行在公

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绝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府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的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独立性问题集中的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一的原因:中央银行与政府所处的地位、行为目标不尽相同。政府要解决的目标是压倒一切,而中央银行的全部活动所围绕的中心始终是货币政策所要追求的稳定货币比值这一基本原则和目标;中央银行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机构,无论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还是确定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知道方针,都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为长期的专业经验积累。

二的原因:从金融与经济整体,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看,金融虽然在现代经济中作用极大,但在经济社会大系统中,它终归是一个子系统;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其他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中央银行的活动都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的,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主要负责人也是由政府委任的。

36.金融系统基本的、核心的功能

第一,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第二,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第三,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第四,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第五,提供价格信息;第六,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37.两种金融体系格局的具体比较(406页)

38.金融体系格局的演进趋向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极为强劲;而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发展却步履蹒跚。原因有: 第一,信息技术革命极大的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了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原来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优势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越来越多受到直接市场融资的竞争压力。

第二,战后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利率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浮动汇率制,汇率风险加剧,贸易和金融领域极其需要发展新的金融工具规避风险。这种客观需求刺激了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急剧的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

第三,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不断突破政府的各种管制,创造和使用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市场交易。

39.优劣比较

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的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或者认为金融体系必将想美国模式“收敛”,银行比较式微、衰弱,甚至泯灭,而金融市场必将成为金融体系主体。

原因:一是有关银行融资与资本市场融资两者对比消长演变所显示的趋势;二是资本市场近20年来在所有国家,包括银行主导型国家的迅速发展。

不同角度的理论分析:一是从风险分担与管理方面的优劣比较,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风险分担的机会,为一般的投资者提供大量不同的金融产品,因而提供了大量分散风险的机会,而相较于德国,股票的种类和数量很少,没有多少可供分散风险的机会,存在大量无法对冲风险的银行存款。但是流动性弱的长期投资收益高,流动性强的短期投资收益低,金融中介可以将大量具有不确定的短期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集中起来进行长期投资,使分散的存款人分享长期投资带来的高收益,金融市场没有这样的能力。

二是从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劣比较,美国要求广泛公开信息,同时还有众多的分析师密切关注企业与市场的动态,分析、处理这些信息,但在德国,信息披露的要求不严,公共信息较少,但是在德国金融中介机构对金融市场有替代功能。银行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中拥有大量相关企业的信息,如果从利率、股市行情等金融信息的角度看,金融市场在形成信息这方面的偶是则是金融机构完全不能替代的;

三是从监管方面的优劣比较,银行监管可以实现监管成本的最小化。但是向德国这样的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对企业经营规范有较大的工时,对于监管传统产业也许够用,但当新的产业不断出现时,就难以形成一中关于企业经营观的共同意见。

四是从公司治理方面的优劣比较。

40.银行存在的理由

西方传统理论认为,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也可以表述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摩擦的存在。如果一个要直接投资贷出自己的货币资本,那么就要付出可观的交易成本。银行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同时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银行,不仅可以节余信息收集成本,而且可以加工出来高质量的信息产品。

从货币的角度看银行的存在,如果肯定货币是以债权债务为载体,那么货币的支付不过时债权债务的转移与对冲,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于货币支付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均有存在的必要。很难想想完全摆脱以存款形式保存支付准备的可能性,如果那样,支付服务环节就必然集中相当数量的负债。

41.DD模型(Diamond-Dybvig模型)

讨论银行问题最具基础的模型,三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银行开办活期存款可以通过在那些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消费的人们之间进行较好的风险分担来改进竞争性的市场;第二,提供这种改进的活期存款合同有一个大家不希望的均衡(银行挤兑),处于这种均衡状态时,所有的存款人都很惊慌并且马上提款,包括那些本来是愿意把钱继续存在银行里的人;第三,银行挤兑引起实际经济的问题,因为即使是“健康的”银行业会失败,这造成贷款被收回,生产投资被终止。

模型设定的条件是:一种同质的物品;三个时期;一个经济行为人集合,在这个经济行为人的集合中,设定每个人都掌握同量的物品。

42.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发展

银行业务的证券化发展,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了贷款资金长期占用与保持流动性的矛盾,而资本市场也相应的扩充了自己的领域;银行在资本市场中扩充经营范围。

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扩张。

43.MM定理

其核心内容是:在具备完美资本市场的经济中,企业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

第一,均等收益分类假设。即所有公司都可以按照收益和风险分类,在同一类别中的股票处于同一风险等级,它们的收益成比例变化(或完全相关)。因此,通过一定的调整,统一类别中不同股票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比率的概率分布相通,从而统一类别中不同股票实际上具有完全替代性。

第二,确定性假设。即虽然每个投资者对同一股票未来收益概率分布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期是一致的;无论债权发行者是谁,债权的单位时间收益是确定的固定常熟。

第三,完美市场假设。即在均衡的债权或者股票市场上,两种具备完全替代性的金融商品按统一价格成交。如果价格不容,就存在套利机会。

第四,个人财务杠杆假设。即个人投资者可以按照企业的债务比率进行借贷。在均衡状态,个人投资者资产组合的债务资本比率等价于企业的债务资本比率。

如果定理成立,意味着经济中的所有金融工具——不论是股票,是银行贷款,是债券,还是其他,都具有完全的替代性,都可以被视为一类金融资产,只需要一个利率就可以把它们串联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讨论成为多余。但是实际上竭尽这样理论抽象的现实条件并不存在。

44.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紧密联系的必要前提条件

一是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二是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45.从中央银行方面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第一是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第二是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第三是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46.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

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利。但是中央银行的行为也并不是完全不受任何约束的。就可能性来说,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可以是无限的。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没有货币需求,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有能力也无从发挥;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促成通货膨胀,则会受到客观经济过程的惩罚。

47.源与流

原始存款是来源于中央银行创造和提供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把通货投入流通,公众用通货向银行存款,可以增加存款货币银行的新的原始存款;中央银行的夸大信贷,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这也就增加了它们的原始存款。如果流通中非银行部门及居民的现金持有量不变,只要中央银行不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量,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便难望再有增加,从而也无从反复去扩大贷款和创造存款货币。如果中央银行缩减或回收对存款货币银行等机构的信用支持,从而减少基础货币的供给,则必然引起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持有量的减少,并必将倒是银行体系对贷款乃至存款的多倍收缩。因此,基础货币及其量的增减变化直接决定着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的增减,从而决定着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量。

48.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

在典型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面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和对乘数的调控。三大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和法定准备率。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债权可以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使基础货币或增或减。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可随之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亦随之减少。

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机制是: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它们会相应减少贷款数量;贴现率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降低,则会产生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的作用。

法定准备率:当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宽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当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效果,最终会扩大货币的供应量。

49.居民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的因素

第一,财富效应,当一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大量增加时,通常,他持有的先进的增长速度会相对较低;反之亦然。这说明,通货比率与财富和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第二,预期报酬率变动的效应,居民持有的现金是不产生利息的,因此他们的货币报酬率为零;储蓄存款有利息收益,那就是货币报酬率大于零。储蓄存款利率变动与通货比率是负相关关系。

第三,金融危机。假若出现了银行信用不稳定的苗头,居民就会大量提取存款,通货比会因此增大。

第四,非法经济活动,要逃避法律监督,倾向于用现金进行交易。所以,非法经济活动的规模与通货比成正相关关系。

50.企业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第一,经营的扩大或收缩。经营扩大要求补充资本,补充资本的投入一般要求从补充货币资本开始。如果企业对货币资本的投入靠的是自身的积累,这不需要补充贷款;反之,则需要追加贷款。追加贷款,就会影响到货币供给。

第二,经营效益的高低。不管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还是整个经济比例、结构有问题,都会造成资金周转率降低。信贷资金占用时间延长,在相同的产出水准下会相对增加对贷款的需求并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反之则会减小对于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压力。

51.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主要靠两种行为: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在准备金总额不变时,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就越小,相应的,货币供应量也就越小;如果银行减少了超额准备金的保有数量,货币乘数会变大,货币供给也会相应增加。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会增加准备金存款,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能支持更多的创造存款货币。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5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

原来的特征:第一,国有银行面临强大的贷款需求压力。这个压力一方面来自企业,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各级政府。第二,在强大的贷款需求压力下,为了扩大贷款,银行首先是从中央银行争取较大的贷款规模。然后是努力吸收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款,以支持扩大贷款。第三,利率、准备金之类的调节手段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改革包括:第一,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事实上存在的资金供给制关系,建造市场机制所要求的银行与企业关系。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强调各级政府不得强令银行贷款。第三,理顺中央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促使和保证商业银行独立自主经营。

53.属于国家财政的或有债务

一是应有财政弥补的国有经济的亏损累计,其相当部分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 二是未列入财政收支的公共部门的债务,如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债券;

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欠账;

四是粮棉收购和流通中的亏损积累,表现为在银行的“挂账”;

五是从改革开放期,地方财政发债、集资尚未清理部分;

六是整顿清理各种金融机构过程中,确定应有财政兜底而尚未拨款的部分。

54.国债发行警戒线

一是国债依存度,它衡量的是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公式为:国债依存度=(当年净发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一般是不超过20%。

二是国债负担率,它衡量的是一定时期的国债累积额相当于同期GDP(或GNP)的比重,公式为: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累积额/当年GDP*100%,一般是不超过60%。

三是国债偿债率,它衡量的是当年到期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公式为:国债偿债率=当年国债的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一般是不超过10%。

55.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这是因为:各国中央银行往往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来吞吐货币,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内容。

56.发债与货币供给的相关关系

如果国债的一部分直接由中央银行承购,那就等于财政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这里立即使基础货币增加,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另一方面,发债的确可以既弥补赤字又有可能不使货币供给增加。

57.国债是市场经济中财政与金融的主要联结点

首先,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主要是通过发债的途径。

其次,国债是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力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操作手段。

最后,必要的国债规模还是金融机构调剂头寸之所必需。

58.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总需求的实现手段和载体是货币。而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业务,其中主要是贷款活动创造出来的。因此,银行贷款活动调节货币供给规模,货币供给规模又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

正常的情况是货币供给是适当的,由它作为载体的总需求也是适当的。因为这样的货币供给和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但是会出现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则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另一种情况是,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提供补充的货币供给予以弥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结果货币供给过多并从而造成总需求过旺的局面。

59.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但是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原因在于: 第一,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的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满足交易需求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即现实流通的货币形成市场需求;而作为保存价值的现实不流通的货币则不构成市场需求,或者说它是潜在的需求而不是当期的需求。

货币供给=现实流通的货币+现实不流通的货币;市场需求=现实流通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第二,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或使之出清,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方面的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

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对现实不流通货币的需求。

60.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配合基础:由于市场需求的载体是货币,所以调节市场需求也就是调节货币供给。换言之,需求管理政策的运作离不开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或使之增加,或是使之缩减。

区别:一个是通过银行系统,一个是通过财政系统;一个事运用金融工具,一个是运用财税工具;一个是由金融传导机制使之生效,一个事由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

配合:在经济疲软、萧条的形势下,要想通过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需求不足,以促使经济转热,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财政扩大投资是私人厂商无需自己冒投资风险却可以获得

维持乃至扩大经营的好机会。投资支出以及带动的消费支出,再加上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指出所直接引出的消费支出,对于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通过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一直需求过旺,以克服通货膨胀和虚假繁荣,财政政策不如货币政策。对于所有国家来说,财政支出有着极强的刚性,不仅难以绝对压缩,甚至压缩增幅也并非易事,而通过紧缩货币供给以压缩总需求,货币政策则相较容易的多。

61.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第一,依法管理原则。第二,合理、适度竞争原则。第三,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62.金融监管的社会利益论

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社会公众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决定了只能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责。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当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某种外部效益时,其自我运行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就有可能与社会利益目标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代表社会利益的国家对其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使其行为尽量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

简单概括:市场缺陷的存在,有必要让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经济生活,通过管制来就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以达到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目的。只要是监管适度,就可以在增进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同时,将管制带来的成本降到最低水平。

63.金融监管的金融风险论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直接迎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的内在特性,这就决定了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施适当的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64.金融监管的投资者利益保护论

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会导致交易的不公平。在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利用这一优势来损害信息劣势方的利益。因此,就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为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65.金融监管的管制供求论与公共选择论

前者将金融监管本身看成是存在供给和需求的特殊商品。在管制的需求方面,金融监管是那些想从监管获得利益的人所需要的。在管制的供给方面,政府官员提供管制是为了得到对自身政绩更广泛的认可。

后者强调“管制寻租”的思想,即监管者和备件管着都寻求管制以谋取私利。监管者将管制当做一种“租”,主动的向被监管者提供以获利;被监管者则利用管制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

66.金融监管成本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执法成本。这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在绝提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第二,守法成本。是指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通常属隐性成本。第三,道德风险。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投资者相信监管当局会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定,会保护投资者利益,就易于忽视对金融机构的监督、评价和选择,而只考虑如何得到较高的收益。二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得存款人通过挤兑的方式向金融机构经营者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畅通。三是由于金融机构哦在收件观众承担一定的成本损失,因而会通过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弥补损失。

67.金融监管失灵问题

第一,监管者的经济人特性。第二,监管行为的非理想化。尽管监管者主观上香尽力通过监管最大限度的弥补市场缺陷,但由于收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最终却不一定能够实现。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的局限性;信息不完备问题;监管时滞问题。第三,作为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金融监管机关处于独特的地位,没有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和约束,没有改进监管效率的压力和动机,着必然会导致监管的低效率。

68.金融监管体制

指的是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大致可以分为的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头监管体制。

单一监管体制是由一家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业实施高度集中监管的体制。(英国,澳大利亚) 多头监管体制是根据从事金融业务的不同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不同,由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实施监管的体制。(美国:分权多头式监管;日本:集权多头式监管)

69.金融业自律

是一种金融业自我管理、规范和约束的民间组织。通过行业内部管理,避免参与主体间的不正当竞争并促进彼此间的协作,与政府监管当局共同维护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

功能:第一,协调功能。妥善处理各会员单位的利益冲突,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增进彼此间的友谊,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

第二,服务功能。简历会员间的服务网络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了解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态势,对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在金融同行间交流经验和教训,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

第三,沟通功能。在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之间以及各金融机构之间假期沟通的桥梁。

第四,监督功能。通过简历举报监督系统,强化会员金融机构的自律和互律,并对违规会员做出相应的处罚,维护和提高金融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形象。

70.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属于集权多头式,由中国银监会(根据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中国证监会(依法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和中国保监会(对我国保险事业实施监管)三方同承担着对我国金融业的监管职责。具体职责见725页。

71.金融压抑

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金融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过多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效率低下等现象,概括为金融压抑。主要表现见764页。

72.金融压抑的政策原因

第一,通过规定存贷款利率和实施通货膨胀政策,人为的压低实际利率。

第二,采取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

第三,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控制。

第四,人为高估本币的汇率。

73.利率管制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人为地压低利率)

第一,低利率促使人们更关心现期消费,忽视未来消费,扭曲了公众对资金的时间偏好,从而导致储蓄水平低于社会最优水平。低的储蓄使投资也低于最有水平,最终损害经济的增长。 第二,低利率使潜在的资金供给者不去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存款,而是直接从事收益可能较低的钩子,这就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

第三,政府管制的金融中介可能因地方性的、非正规性的、低下的信贷市场的兴起而被削弱。 第四,由于资金成本较低,银行借款人会投资于资本密集的项目。

74.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

第一,放松利率管制。第二,缩小指导性信贷计划实施范围。第三,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促进金融同业竞争。第四,发行直接融资工具,活跃证券市场。第五,放松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限制。

75.爱德华肖关于金融自由化对经济促进作用的理论说明

第一,储蓄效应。第二,投资效应。第三,就业效应。第四,收入分配效应。第五,稳定效应。第六,减少因政府干预带来的效率损失和贪污腐化。

76.麦金农关于金融自由化对经济促进作用的理论说明 第一,货币与实务资本的互补性假说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

第三,金融自由化导管效应。

更多相关推荐: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

金融基础知识汇总

现货黄金相比股票投资的十大优势一双向买卖中国A股只能买涨股票下跌是不可能赚钱的甚至会出现深套而又无能无力的情况而黄金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可做空做多都可获利二24小时交易中国A股的交易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盘中四小时交易...

金融知识宣传总结

20xx金融知识宣传总结为了切实加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长效机制,我行积极组织员工开展一系列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一宣传前准备1、成立宣传小组,成员如下:负责人:姚瑞(营业部…

xx银行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总结

xxxx分行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服务金融消费者,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金融改革成果。9月x日我行按照人民银行的安排部署,精心安排,积极行动,认真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

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日活动总结1

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日活动总结为进一步宣传普及现代金融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金融素养,营造良好的金融业发展环境。我社在县联社统一部署下,于X月X日在XX分社旁边的集贸市场组织现场宣传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各类银行金融…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财政总论1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理解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2政府与...

银行金融知识总结

银行金融知识总结什么是银团贷款银团贷款又称为辛迪加贷款以共同出资共同承担风险为特征的银行联合信贷经营形式在国家投资信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银团贷款的当事人为借款人和参加银团的各家银行后者又可以分为牵头行代理行和参与...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第一部分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

银行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微信公众平台学信金融考试中心江苏唯一承诺包进银行银行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第一部分通货膨胀及其治理一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造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是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

银行金融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花萝卜论坛第一部分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

《金融学》黄达 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1宏观政策通过货币供给调节...

金融学知识难点总结(一)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金融学知识难点总结一CAPM是英文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的缩写中文意思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由经济学家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

金融知识总结(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