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人教版_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3.23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一、我国的国徽: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颗大的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齿轮和麦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国徽;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红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们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共同建设自己伟大的国家。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我们必须与其进行斗争,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被动摇,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什么是公民权利,我国人民享有哪些公民权利:

1、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四、我国宪法是如何规定保障人民权利的,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是怎样的:

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权利

五、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力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六、法律保障有哪些:

1、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保护。

2、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权利。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社会进步的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保障。  

七、人民与公民的区别,我国的宪法对公民是如何规定的:

1、含义不同:

   a人民是区别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b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范围不同: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3、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八、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利

5、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九、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十、公民如何正确的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力是,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力,承担自己对他人应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的享有自己的权力;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力也会落空;

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的一些认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帮妈妈做饭)、道德(拾金不昧)、纪律(放学扫卫生)、法律(爱护公物财务)等各个方面。

4、广义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a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b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的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5、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6、自觉地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保守国家秘密;

3、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依法纳税等

三、怎样认识道德义务的履行:

1、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的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2、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人责无旁贷

   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的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四、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2、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3、我们要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意义:

1、对法律所提倡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对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作)。我国法律对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中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依照法律的要求去做,不能不作。

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六、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1、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不许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2、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如劳动和受教育。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生权利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一、人格权的一些知识:

    我们每一个人要想真正作为一个人存在,并与他人协调共存,就必须具有(人格权)。

(人格权)是人把自己与社会连接在一起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与交往的前提。

人格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它与生俱来。在我们的生命中,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二、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

      自由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

三、   (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健康生命权不容他人侵犯。

四、(人生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1人生自由权是人格权的一部分,公民的(人生自由)不受侵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

2、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人生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生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五、   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

1、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2、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未来,(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六、说说我国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那些特殊保护:

1我国法律禁止 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2、法律禁止非法使用童工: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以漫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3、法律严惩非法使用童工这种行为,非法使用童工是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并且殃及民族兴旺大业的违法行为。

七、我国法律规定最低就业年龄一般不低于16周岁。

八、如何认识积极行使生命健康全权:

1、我们拥有的生命健康权的一些认识: 

a有权热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b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c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请求法律的保护

2、行使生命健康权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 

a注意自身的生命安全,使自己处于安全的境地,免受他人的侵害;  

b除了为正义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全部的让与或抛弃;  

c轻生和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于法不合。

3、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a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不得侵害生命权),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不得侵害健康权);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记住这样一句话: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让人为荣。 

c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生权利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人格尊严权: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即每个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他尊)两个方面。

二、(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人格尊严不可辱,污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关于名誉的一些知识点:

1、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客观的社会评价。人们常用诚实或奸诈、善良或邪恶、正派或卑鄙、真诚或虚伪等词语对他人进行评价,这些社会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名誉。每个人一生都处在这种评价中。

2、(名誉权)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3、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以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4、继承中华民族崇尚名誉的传统,做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如是可杀不可辱等。

5、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6、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力,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各国法律赋予了公民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面对不公正评价,我们有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名誉权,追究侵犯者的责任。

四、名誉权的概念及表现及法律规定:

1、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2、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a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名誉获得更多的利益;   

b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 

c有权在名誉受到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污辱或诽谤他人。否则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污辱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波赃物等

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

五、 肖像权的知识点:

1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地再现,(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

2、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

   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a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

b有权决定是否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如挂在家里还是用于广告;

c有权就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

d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伙同意。

3、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恶意毁损、丑化公民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否则构成侵权。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一讨还公道。

七、姓名权的一些知识点:

1、姓名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是每个人的人格标志。

2、姓名与某个特定人的联系紧密,一旦侵害其姓名,势必会损伤其人格,因此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

3、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a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

b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

c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d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4、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否则就侵害了姓名权。既不要干涉他人决定性名、使用自己的姓名,也不要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

5、(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6、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法律素质。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生权利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一、什么是隐私: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众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属于隐私范畴。具体包括:

a私人信息,如:家庭地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b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c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二、为什么要重视对隐私的保护:

1、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能够自由的放松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获得内心世界的昂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做人的尊严; 

2、当今世界,个人隐私被披漏的可能性很大,人们迫切需要保护自身的安宁与安全; 

3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个性的现代社会,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三、隐私权的一些知识点:

1、什么是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的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隐私权的作用:  

   a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私密的自由决定权,  

   b划定了个人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界限,   

   c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3、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4、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受侵扰。

5、公民的一些隐私权: 

a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b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c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察看、刺探和公开。

d公民有权自主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

6、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四、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A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 

B不干涉他人的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

C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的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

2、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3、尊重他人隐私,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五、依法保护隐私权知识点:

1、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

A侵害公民隐私是(违法行为):如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等; 

B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C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精神痛苦,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2、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如: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核扩散。

3、(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4、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时、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一、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地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二、为什么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1、一方面,教育是每一个人生活的准备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的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他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以及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2、另一方面,它能够唤起人的潜能,不断地提高和革新自己逐步走向成功,从而开辟人性的发展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3、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在当今社会,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

三、与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相关的一些知识点:

1、受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依据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2、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四、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

1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2具有普及性,所有适龄俄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3具有免费性,对学生免收学杂费,免费的步骤根据国情分步实施。

五、怎样维护我们受教育的权利:

1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基础。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3、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六、我们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学习。我们国家不发达,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的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不容易。

2、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义务教育,最主要有三项

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退学);

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3、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4、在当代,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接受教育,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一、社会财产按归属分类: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二、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三、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四、在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运用(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2、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环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3、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五、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首先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它实施法律规定的其他各种保护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 当所有权发生争议时,我们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

2、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拘捕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3、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环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出现违法现象,如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松,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六、和财产继承权有关的一些知识点的:

1、被继承人: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2、遗产: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

3、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其三、必须是合法财产。

4、继承人: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继承权: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5、继承法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抚养关系确立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他们享有继承权。

七、我国继承法规定的遗产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得继承,没有第一顺序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八、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法定继承: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我国现阶段,多数采用这种方式

    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原则是,第一一般情况,均等分配;第二特殊情况,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等。

2、遗嘱继承: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有效遗嘱必须具备的条件: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立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遗嘱内容合法,形式合法,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3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是法律允许的。这不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受遗嘱人依据遗赠人(立遗嘱人)的遗赠取得财产。受遗赠人获得的遗赠财产,受我国法律保护。

九、继承权发生争议时的解决:

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1、在遗产继承中,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拚弃那种不顾别人,自己多占的心理,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注重信义,互让互谅等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2、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加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3、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十、无形财产权的一些相关知识点:

1、智力成果: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2、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3、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鼓励。

十一、如何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1、保护治理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

    作为一个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利成果的事。

2、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

    对有特殊天赋或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八课—消费者权利

一、关于消费者的一些相关知识:

1、当我们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时,我们就成了消费者;对于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顾客就是上帝。

2、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因为在现代社会,商品繁多,消费者难以在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消费者在选购上处于被动地位;相对有高度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势单力孤,容易发生店大欺客的现象;还有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3、个别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坑害,使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运动应运而生,并形成世界潮流,引起联合国的高度重视,于1985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与1983年正式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国于1985年建立中国消费者协会。

二、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或者为什么消费者有权以合理的价钱购买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品:

消费者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充当(最后的购买和消费的角色。

消费者付出的费用,包括(商品的成本)和(经营者的利润)。因此消费者有权以合理的价钱,购买符合自己套求得产品。

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四、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

1、消费者应当享有安全权,消费者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不能危害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消费者享有知情权,

A有权知悉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B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3、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

A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

B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C自主解决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4、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

A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B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五、我国是如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中华任命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立法惯例,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9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经营者的10项义务

该法提供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依据,规定了切实可行的多种法律手段,用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惩罚不法经营者。

六、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或者说消费者的义务是什么

    法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如:1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

    2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

    3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4维护生产者的正当权益等。

七、维护我们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1、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我们作为消费者权利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呢,这需要我们:

    A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包括有关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B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使我们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斗争。

2不断增强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仅要体现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而且也要体现在不公平交易后

A在交易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B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我们应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3、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经营者侵害后要通过正当、合法的维权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A与经营者和解

   B请求消费者协会协调;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一、关于公平的一些知识点:

1、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时代、不同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2、公平体现人们:  A对自由的追求、  B对权利的尊重,  C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3、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比较的结果产生了公平不公平的感觉。公平是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

4、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那一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5、如果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人们就会认为不公平。公平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二、为什么说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良好的社会中,公平使人们能够稳定持久的合作,从而带来社会的长治久安如果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报复行为,导致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安定。

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公平使整个社会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己积极性。

三、理智的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或怎么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1、公平的是(相对)的。

   公平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我们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努力。

2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现象发生时,我们要增强(维权意识),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用我们每一次的积极行动,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合理迈进。

3、公平与否的判断,受(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约;

   因不公平的事情委屈、困惑时,调整思维方式,(理性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可以使我们学会更加客观的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4、公平意识反映我们的(精神境界),是道德的重要内容,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援助受害者。

四、自主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1、良好的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说(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呢?在这种合作中,

A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

B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C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校和谐的运转。

2、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为了更好的合作,我们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别人不公平。

3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一、正义相关的一些知识点:

1、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2、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3、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

二、正义制度的作用: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度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三、正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我国相关制度规定了体现正义。

   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

   A即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

   B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C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A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

   B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因此,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3、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A正义则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造福每个社会成员;

   B正义使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撑,社会必然土崩瓦解。

四、如何做到自觉维护正义:

1、要维护社会正义,就必须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a正义和正义的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秩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b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c我们从小要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为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态度:

a非正义行为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面对非正义行为,如逃票乘车等,应积极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b如消极对待,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是某一个人的利益。

3、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正义感的表现:

a对正义的行为表现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b面对非正义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五、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做一个有(正义感,为人正直)的人,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正义感的表现:

a对正义的行为表现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b面对非正义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我们立身做人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正直具有无以摧毁的人格魅力,具有布局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不能没有骨气,不能没有浩然正气。总之,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自觉做一个正直的人

2、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

A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B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即使对受害人给予声源和救助;C对我们未成年人来说,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3、做有正义感的,必须由低到高到三个层次的要求:

A在认识上明确、明辨什么是正义的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B在情感上熏陶、感悟正义的力量、展现人格美。以升华道德境界;

C在行为上,以实际行动饯行,以伸张正义。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

5.1    我们都是公民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P5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含义)

②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③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

①“公民”这个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同一个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关系。

公民是一个法律上称号,是指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规定义务。 (最重要特征)

③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与自由

⑤公民通过履行自己在法律上的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贡献。

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爱国、关心国家大事、捍卫祖国)

第二要培养良好的民主意识和公民道德。  

公民培育民主意识,培养民主素养,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关心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

养成良好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

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5.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权利是指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2义务是指宪法、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3、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权利)的内容

公民的平等权利          所有公民,在法律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人格尊严权、个人隐私权。

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如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财产权、财产继承权等。

4、基本义务(宪法规定的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1、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                    2、尊重他人权利

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老人、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依法享有权利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平等性)                     2、依法行使权利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制约性)                   3、尊重他人权利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受教育)(合一性)        4、自觉履行义务

三、公民如何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树立权利意识,树立义务意识

1、如何维护公民权利:权利和义务相联系。要真正维护权利,就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依法享有权利。              指公民应当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依法行使权利。             指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尊重他人的权利。           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

的利益,因为他人的权利与我们个人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

2、如何履行公民义务

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这是因为:

第一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什么具有最高效力)。

普通法规要以其为基础,如有违背和抵触则视为无效

第三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体现了宪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①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宪法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两部分: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为什么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检察院等)

①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受宪法的严格规范和限制。

②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③我国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包括立法保障司法保障

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首先,认真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其次,依法行使公民监督权。(如何)

监督权: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对象)的权利。(含义)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内容)

公民依法行使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权,是国家权利为民服务的保障,也是维护宪法权威的表现。(意义)

第六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6.1维护人身权利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    

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含义)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力的必要条件。(意义)

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健康权两部分组成。

生命的存在和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

身体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健康的身体和精神,是我们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权利。(重要性、意义)

二、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方面表现)

3、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执法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必须搜查的,要向搜查人员出示搜查证。

这种搜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罪犯嫌疑人,是一种强制性的侦查行为(性质)

4、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有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程序)

5、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伤害他人生命,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伤害他人健康,包括精神健康,也为法律所不容。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

三、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为了更好地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遇到损害公民人身自由或伤害公民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可以打110报警,也可以直接到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或通知家人、朋友、老师向社会求救。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

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相应的就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6.2维护人格尊严

一、我们的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权:是指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人格尊严权利包括的内容肖像权 、姓名权 、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

肖像权。肖像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和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是写照。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名誉权。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荣誉权。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属于一种精神鼓励。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奖章。

姓名权。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人格尊严权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1、原因:未成年人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等

2、表现: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辱骂孩子,学校、老师歧视、辱骂甚至体罚学生。

3、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为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如何)

1、要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取笑别人的外貌 、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不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不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人应该认识到:每个人不论地位、贫富、相貌、智力和年龄等情况有何区别,都有着同等的人格权利。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如个人某些独特的生理特性、心理活动。(含义)

尊重个人隐私,是公民应有的 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循的 公共生活准则

2、个人隐私权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含义)   

我国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保护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要尊重个人隐私?     (意义)

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致使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邮政法规定: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拆阅他人信件。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如果父母或老师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权,怎么办?

①  反对和制止他们的行为,据理劝说,告诉他们这样做是违法的。

②  理解、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多于他们沟通交流。

注意:父母对子女的成长享有知情权、监护权    (对立关系)

三、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1、尊重自己的隐私权:①对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不到处宣扬。

②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2、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①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

②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

③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等。

出于好奇心或不良动机窥视和传播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尊重隐私权不等于自我封闭

第七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7.1维护受教育权

一、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1、受教育权利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又是我们的基本义务。

2、受教育既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又是我们的基本义务的原因:       (意义) 

个人:受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                             发展体现:(1)生存就业  (2)创造财富

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

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称为九年义务教育。

2、 九年义务教育的特征:免费性、普遍性、强制性。          显著特征:公益性。

3、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各项保障:法律保障《教师法》、《义务教育法》、

物质保障(资金 、学校设施)、      师资保障。

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如何1、2、)

1、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就读,剥夺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例举侵犯教育权的行为:家长不让或终止孩子上学 、学校随意开除学生 。教育场地被非法占用、不法分子扰乱学校教学秩序 、妨碍学生学习等。

如果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要运用法律维护权利。

2、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

7.2维护财产权

一、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1、公民私有财产是公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  (含义)

包括私人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 

2、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国家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     《宪法》作了原则上的规定

《刑法》处罚有关犯罪行为(最严厉最有效)

《行政法规》与侵吞公民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民法》通过民事法律手段

二、公民的财产继承权 

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继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2、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1)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     (含义)

(2)法定继承的顺序第一顺序人:

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第二顺序人: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产分配的原则:在法定继承中,一般均等原则;协商原则;照顾原则;权利与义务一致原则

(3)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个或数人继承。由立遗嘱人的意愿确定,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遗赠是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只有有效的遗嘱才具有法律效力。

(4)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所有权是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形式。

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未成年人对继承所获得的财产享有所有权,通常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其管理,不得随意处分。

三、我们的智力成果权  

 1、智力成果权是公民或法人(依法代表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含义)

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2、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如发表或转载的作品没有付稿酬,专利发明被用于商业用途而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作品或发明被剽窃等,都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可以诉诸法律,寻求解决。 

       

7.3维护消费权   

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2、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哪些权利

(当人们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经营者提供的服务时,就成为了消费者)

(1)安全保障权(2)知悉真情权(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5)依法求偿权(6)维护尊严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1、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如何维护)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与经营者有协议的)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4)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司法部门提起法律诉讼。

1、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1)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2)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购买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索取、保留发票或其他有效票据)

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积极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理性消费,不盲目追随。

第八单元   对社会负责

8.1   社会合作与公平

一、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社会生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合作活动(含义)

1、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的合作由民选政府来组织和实施。

2、政府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哪些?                       (民主选举的方式所产生的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实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如:制定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修建社会公共设施,为人民提供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保护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

政府通过这种服务来保证社会合作能够稳定、健康地运行和发展。(意义)

二、社会合作需要公平                               

1、为什么社会合作需要公平?      (必要性)                     公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1)为了更好地在社会合作中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2)公平的社会是追求人民共同幸福的社会。

(3)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危害社会稳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不公平的危害)

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四个方面。

2、社会合作需要公平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合作中如何实现公平?

(1)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公平的含义)

(2)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公平互惠的,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合作中得到应得的利益

(3)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均,享受社会利益较多的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负担。

(4)帮助和扶持社会弱势阶层和弱势群体,使他们获得较为有利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条件,这是一个公平社会追求的目标。

社会公平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需要国家和全体公民不断努力。

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有什么意义?

从小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便于我们顺利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对于我们的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前途的发展,对于建设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我们如何树立公平的合作意识?
(1)保持公平合作的观念去和他人相处,去处理面临的问题,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3)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有权要求得到公平的对待,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4)对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我们也要给予关注、思考和批判。 

3、遇到不公平的现象该如何做?

   (1)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调整自己的思维,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3)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

         

8.2   社会规则与正义

一、制度规则和正义

1、为什么要规则?      (重要性)

(1)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是一个按照制度和规则来管理、运行的系统。

(2)有了合理的制度规则,社会合作才能顺利进行,社会生活才能够有序地运转。

2、正义的制度有什么作用?

两个保障:保障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保障社会合作公平性

3、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意义)、

每个人都能够从制度的正常运行中受益,每个人也都受到制度规则的约束,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形成和谐的社会生活。不遵守规则轻则损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重则违法犯罪,是不正义的行为。

4、制度的正义表现在哪里?

制度的正义在于它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它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

公平合作需要什么来支持?

公平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良好的道德规范来支持。

二、道德规范和正义

1、道德规范与法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都是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行为规范。

不同点:1)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量来执行的。                                   法律:国家规定

2)单位的规章规章制度是靠奖惩等行政力量来执行的。                  道德规范:自然形成

3)道德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起作用的。

2、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是判断是非曲直、善恶的标准。          (作用)

善良的行为,应该做的行为,对社会、他人、个人都有好处,是公平和正义的;

?       依据一般的道德标准,任何不公平地去对待别人,侵害他人的权利和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行为。

三、做有正义感的人

1、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1)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权。   (2)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规则。

(3)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自由。   (4)正义要求承担责任。                      

8.3   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

一、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

人在社会中拥有多重身份,是因为社会生活本身是多方面的。

1、为什么人们的社会身份会发生变化?

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或他参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2、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哪些不同的责任?     在学校、在家庭、在工作中

3、负责任要付出哪些代价?

(1)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时间、精力,有时还需要付出金钱。

(2)负责任还需要我们承担某些精神上的代价。

(3)负责任还需要我们放弃一些个人兴趣和利益。

4、为什么要负责?

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我们为他人负责任时,别人也在为我们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是一致的;负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一个人正是在对责任的承担中,才体现出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5、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道义上的责任可以不做,做了,体现了品德高尚。

一些责任心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道德良知。在他人危难之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看到不正义的事情能挺身而出,这种责任心最能体现人性的高贵和光辉。

8.4   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

一、负责任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1、我们为什么要负社会责任?         (负责任有什么意义?)

(1)负责任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2)负责任能铸就我们高尚的民族精神。负责任需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

负责任需要我们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负责任使人能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                 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

(4)负责任使人赢得自尊自信。

(5)负责任使人增长才干。

(6)负责任使人获得实际的利益。

2、不负责任会带来什么后果?       (危害)

(1)使社会和他人遭受损失。

(2)使个人利益遭受损失。

(3)使个人名誉遭受损失。

三、责任冲突和责任选择

1、为什么会出现责任冲突?

社会身份的多重性有时会引起责任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时间、精力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责任的履行可能会引发冲突。

2、我们在进行责任选择时,可以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时间,可以选择时间上最紧迫的责任去完成。

(2)相对重要性,选择最重要的责任去承担。

(3)可能性,选择自己有能力去完成的那些责任。

(4)创新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承担责任经常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担当道义。

四、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

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

(1)从小培养责任意识,锻炼自己的责任能力,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对于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祖国的建设、人类的命运,都非常重要。

(2)只有做负责的人,才能满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xx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提纲52720xx最全面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图形的变换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玉河冰剑制作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提纲42220xx最全面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图形的变换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1轴对称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沿对称轴对折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0xx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图形的变换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图形的变换1、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2、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3、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一平移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二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

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已用

英语下册知识点总结一重点短语1lookat看一看4excuseme打扰了7ofcourse当然10alotof很多13rideabike骑自行车16comealong过来19thisway这边走22readst...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成轴对称图形...

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英语下册知识点总结一重点短语1lookat看一看2overthere在那边3inEnglish用英语4excuseme打扰了7ofcourse当然10alotof很多5inthepond在池塘里8swimwel...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书香浸润励志成长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一平移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二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要点5

一因数与倍数一因数与倍数1因数的概念1226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2612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概念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也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二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