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4.21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

(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 3,19xx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13,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下:

日食 月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上:

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

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7,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8,(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19,(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20,(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2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2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

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

24,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5,(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26,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28,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2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30,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3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3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

境).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

种:(汞),(铅),(镉).

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1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

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第二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本文由luohui252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 2 3 4 5 6 7 8 放大镜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放大镜下的晶体 怎样放得更大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我们身边的物质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铁生锈了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 宇宙 1 2 3 4 5 6 7 8 地球的卫星——月球 月相变化 我们来造“环形山” 日食和月食 太阳系 在星空中(一) 在星空中(二)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 2 3 4 5 6 7 8 一天的垃圾 垃圾的处理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分类和回收利用 一天的生活用水 污水和污水处理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透”镜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 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 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 导入:师出示放大镜: “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 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 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

” ,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 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 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 用…… 4、 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 2 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 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 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 ,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 、 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 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 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 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 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 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 “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2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 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 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 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 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 (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 课件。 )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师: 昆虫世界如此奇妙, 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 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 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 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 (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 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 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 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 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 6 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 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 :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 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 ,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 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

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 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 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3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 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2、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记忆中 借 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 放大镜下 这三种 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 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 在科学记录本上。 (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 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 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 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 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

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 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 (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 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 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 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资料: 资料:奇妙的晶体 http://www./bjkpzc/kxcl/wk/qnkxjkpwk/cl/9444.shtml 什么是晶体 /lm/511/52/83943.html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question/30813200.html4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4、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 、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 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 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

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 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 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 3 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 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 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 倍数也只能达到 25 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 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 10 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 (事先让 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 1-2 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 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5——放大镜 ——(两个凸透镜组合)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看 到 更 多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 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 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

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 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 1)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 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 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 13 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 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 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 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 13 页) 3、 每 2 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 13 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 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 学记录本或书上。 4、 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阅读 12 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 四、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 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 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 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3、 懂得由

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1、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 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 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两人一 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 A4 纸上。 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4、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5、交流我们的发现 1) 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 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3)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 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阅读 16 页资料。 二、细胞的作用 1、 师: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2、 观看课件或 21 页资料库的内容, 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 16 页的网状图。 3、 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如: 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 细菌作战。 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小结: 三、小结: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张贴不同细胞的绘图)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7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 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 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 糙沙粒中有 100 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 能够寄生大约 270 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 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 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 4 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 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 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 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 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 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 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 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 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 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 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 轻轻盖上盖玻片 5)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 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 18 页上。 b) 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 18 页,22-24 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 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 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 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 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 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8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资料: 资料: 伟大的看门人列文虎克 /content/20050423/11945.htm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 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 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 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 25 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 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 1500 倍左右,分辨率达到 0.02 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 1000000 倍,分辨本领达到 30 埃。扫 描遂

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3 亿倍,分辨率可达 0.1 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 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 是纳米,um 是微米 1 千米=1000 米;1 米=1000 毫米;1 毫米=1000 微米;1 微米=1000 纳米;1 纳米=10 埃 ?)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 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 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 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 式进行。 三、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 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 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 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9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 1 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 资料: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诞生 .cn/s/blog_49c03ccc01000bsg.html 资料 扫描探针显微镜和电镜有什么区别 .cn/bbs/shtml/20041112/94458/ 细胞学和原子学的关系 /question/36676596.html?fr=qrl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 (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 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 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 物质构成的。 过渡物质在变化: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 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 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让物质发生变化: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0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 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 么?说出你的依据。 总结: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 节课接着

研究。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 教学准备】 :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内容和要求导入: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 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 观察比较: 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 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对 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 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板书: 板书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

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 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 板书: 板书 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比较: 比较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是什么呢? 是什么呢? 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总结: 三、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 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11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 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谈生活经验: 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品味米饭: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 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 1~2 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 (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 的知识) 4、阅读课本 30 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淀粉实验: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食物淀粉鉴别: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

了。推测 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 31 页表格上。 激趣拓延: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 ,谁能帮我们解读?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12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 (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 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 体成分的? 小结: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

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5、铁生锈了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观察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 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 ,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 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 (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 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 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13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 (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 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总结: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 方法。 阅读 43 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

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 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 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 37 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 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1 2 3 4 5总结拓延: 总结拓延: 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 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阅读43 43页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14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

学准备】 【教学准备】课前经历 5 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 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 38 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 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 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8、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 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15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

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活动制作: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 是怎样的呢?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课外活动: 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第三单元 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地球的卫星——月球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 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 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 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16)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 吴刚伐桂》等故事; 枫桥夜泊》 张继) 《嫦娥奔月 、 玉兔捣药》 《枫桥夜泊 ( (张继 :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

者背诗: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枫桥夜泊》 张继) 《 《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 李商隐) 《嫦娥 ( (李商隐 :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 《 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星沉。 《静夜思 ( (李白 : :床前明月光 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军行 ( (王昌龄 :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 《 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 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 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 46 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 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 登月考察)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 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制作我的“月球卡”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 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说明信息的来源;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

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 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 作自己的“月球卡” 作自己的“月球卡”) 。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 ,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 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地球的卫星—— ——月球 、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2、月相变化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 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17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 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 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

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 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 (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 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 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 、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 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 二十二左半边明亮 二十八向右 边明亮, 记忆诀窍: 字拼音第一个字母“ ”的形状) 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 、 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上半月, ——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 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

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 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 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 用皮球当作月球; 自己当作地球,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 月球”举在空中, 阳光”照到“月球” 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 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 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 即 。 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 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 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 跟月球不发光、 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 (预设: 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跟月球不发光、 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 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 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 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 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 同。)18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 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

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 应在清晨观察。 农历十六 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 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 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 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课外拓展 拓展: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 四。 张三说: “昨晚十点钟, 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 ”李四说: “十点的时候, 我正在家里睡觉。 ” 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 进商店偷东西 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 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3、我们来造“环形山” 、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

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月球上的环形山。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 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 (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 ,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19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制造“环形山 环形山”。 二、制造 环形山 。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 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 实验方法: 、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 (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 察现象。 、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察现象。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 ,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 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 等。 ) 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成因的假说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

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 寻找证据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 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2、学生阅读课本 52 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 3、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3、我们来造“环形山” 、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4、日食和月食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0【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 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 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月食” (板书“月食” )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

象? 板书“日食” (板书“日食” )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完成课题板书)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 (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 (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 (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 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分析过程预设: (1) 形的, (2) (分析过程预设: )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明挡光的天体是圆的。 )在日食过程中, ( 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 说明挡光的天体是圆的。 ( 在日食过程中, 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 ) 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 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 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 住了太阳的光辉。 住了太阳的光辉。 ) 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 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 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模拟实验要注意 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 要注意: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 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

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 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 4、交流: (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 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日食的成因。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 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 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 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 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 54 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 、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 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 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 。 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幸运的是有一个英雄 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 月食的成因。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21(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 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

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 )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总结拓展 六、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 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 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5、太阳系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 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认识太阳系。 一、认识太阳系。22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 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 (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 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建立太阳系模型。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 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 56 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 太阳” 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 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 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 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 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 14 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 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 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 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

动,感受太阳系的 浩渺。 浩渺。 ) 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 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 14 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 分别是 小为 0.05 厘米、0.12 厘米、0.13 厘米、0.07 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 5.8 米、10.8 米、15 米、22.8 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 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5、太阳系 、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 流星、彗星等)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236、在星空中(一) 、在星空中(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 、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 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 6000多颗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 成一群, 将全天划分为88

个星区, 88个星区 结合神话故事, 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 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 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 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 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 57 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 细线的下端。 说明:纸板上的 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 长短的数据 (说明: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 置关系来确定的。 置关系来确定的。 ) 4、学生分组制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仪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 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预设: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 (预设: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 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 6、思考:从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 7、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从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 座,它们组成的形状相同吗? 8、汇报交流情况。 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 北斗七星” (1、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2、“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 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9、小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三、认识星座 1、提问: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 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 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 较容易地找到它。 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245、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 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 的连线延长, 倍处, (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 5 倍处,有一颗比 较亮的星, 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6、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四、巩固拓展 我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它们的形状有何特征?有哪些动人的传说故事?请同学们收集相关 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开星空交流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6、在星空中(一) 、在星空中( 一、星座: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二、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7、在星空中(二) 、在星空中(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开星空交流会 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 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 (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预设: 天

津四、 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 形成一个三角形, (预设: 天津四、 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 形成一个三角形, 被称为 夏季大三角” “夏季大三角” 。 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 心宿二,也称大火星, 标志是 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 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 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 标志分别是牛郎、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 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 东是牛郎, 西是织女, 中是天津四, 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 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 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 条河流。) 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25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 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 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 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 天鹰座。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在星空中(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

、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8、探索宇宙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 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5 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 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课题)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 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 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 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26(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 一的。 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 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 (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 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大的漩涡,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

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 6、阅读课本第 61 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亿颗恒星组成, 万光年。) (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 100 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 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 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 宇宙正 膨胀之中! 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 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 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 ——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 ——爆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 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 ——变成黑洞或中子星 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 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 ——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 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 ——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 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 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 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

就吗? 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载人飞船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 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 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 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 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拓展延伸: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 、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 、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 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27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 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

秤。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 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 演示。 )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 称重。 一天垃圾的分类、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 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 教学反思: 让学生将垃圾带到学校合适吗?在尊重事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的要求下,如何帮助学生的一天的垃圾。 对于以住校生为主体的学生,这确实比较困难。2、垃圾的处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28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 场。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器材准备】 【器材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

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出示垃圾填埋场图。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解: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72 页的内容,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2)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汇报交流: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 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垃圾焚烧的分析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 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过程与方法: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2、教师准备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称重的弹簧秤。包装绳一根。再利用的小用品或 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29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请 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做汇报。 2、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 (板书: 减

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 二、减少丢弃的探讨 1、提问: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2、简单小结学生的讨论如(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 (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 (3) 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3、提出焦点问题:刚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减少(教师出示一简易商品包装盒) ,那 请问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吗?(引导归纳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卫生、美观等。 ) 4、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请问你们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充分发表 自己对此商品包装的意见。 ) 5、教师谈话: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商品包装比简易包装的商品浪费了很多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做 个礼品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盒重量的对比实验。 6、教师演示测量礼品包装和简易商品包装盒的重量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7、讲解:一些国家规定企业必须把包装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标准就判为“过度包装” , 应该受到处罚。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些礼品盒的包装的体积超出商品总体积的 50%以上的包装垃圾, 我们称之为过度包装。城市调查表明,垃圾中的 30%-40%都是商品过度包装。 8、分组讨论:过度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环境吗?我们怎样来看到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 你想对商品生产厂家说点什么?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包装? 9、学生汇报、小结:过度包装既浪费了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产生环境污染,同 时还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包装在生产过程中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真是得不偿失,我们应该 改变消费观念,购买绿色环保的商品包装,坚决抵制过度包装。 (板书过度包装的害处。 ) 10、填写给商品生产厂家的建议。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谈话: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你能举出 10 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3、引导学生继续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如:玻璃瓶、塑料袋、旧报纸、空罐头、旧图书、旧玩具、旧衣服等。 ) 4、思考问题: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处? 5、小结: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 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总结、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板书课堂收获) 2、课堂思考:

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你同意这句话吗?你是怎样理 解的。 3、介绍国际环保理念“三 R”减少浪费(Reduce) 、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卫生、美观。 过度包装: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增加消费者负担、增加垃圾量、造成环境污染 课堂收获:减少商品的包装以及废弃物品重新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4、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30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 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学 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课后再去实践调查的积极性; 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课后再去实践调查的积极性;二是课上将课文的这部 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 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 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 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四、这样的活 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 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

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 【课前活动】 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 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 : 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 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 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 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 ),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 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 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 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 查活动, 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 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 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 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 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 说明: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 (说明: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 宗在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 , 现。 ) 学生思考、汇报。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比如:金属、塑料等。生活中, 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样回收利用它们呢? 学生交流、汇报 1、垃圾回收调查小组的汇报 课前,老师派一小队同学做了一次调查活动,让他们调查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都 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调查小组同学的汇报吧! 调查小队的汇报。 师生共同评价调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注意,调查小组汇报前一定要让其他同学充分地思考并交流。这样自己先动脑参与了,再学习、 (注意,调查小组汇报前一定要让其他同学充分地思考并交流。这样自己先动脑参与了,再学习、倾 听才会更有收效。) 听才会更有收效。)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 示

教材76页插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塑料、金属、玻璃、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归纳小结: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 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 提问: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31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 76 页的表格,结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识别哪些材料属可回收垃圾。 各组派代表交流。(注意提醒学生相同的答案不要重复,学生汇报时,老师应板书关键词,使学生对 (注意提醒学生相同的答案不要重复,学生汇报时,老师应板书关键词, 可回收材料有较清晰的总体印象。) 可回收材料有较清晰的总体印象。)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 提问: (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为什么? (2)你认为垃圾应该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归纳: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 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2、垃圾的分类 提问: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大家认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为几类来分装?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 学生思考汇报。 出示垃圾分类表格(见教材77页),向学生做简单介绍,使之进一步明确科学处理垃圾过程中的垃圾 分类方法。 谈话: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毒垃圾吗? 学生汇报 资料查阅组同学汇报: 3、资料查阅组同学汇报:有毒垃圾的相关信息 补充、归纳: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部分医疗垃圾及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充值卡(手 机卡、上网卡、电话卡等)等都是有毒垃圾,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四、做一个堆肥箱 谈话:说到家庭垃圾,有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家庭垃圾中约有1/3是食物废料,大家知道吗?它们 利用得好,可是宝贝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个利用食物废料等垃圾做成的宝贝——堆肥箱(板书:堆肥箱) 请同学们打开书78页,自学堆肥箱的制作方法。 带学生到生物园建堆肥箱 总结: 总结:垃圾分类、分装并不难!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 加清洁和美丽。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为班级、学校或社区设计分类垃圾箱,要

求制作适当图片贴在回收箱上。下节课 我们将进行小组作品的评比,并落实回收箱放的地方,谁去管理,怎么管理及回收后怎么办。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塑料、玻璃、金属、橡胶……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 垃圾 厨余垃圾 有毒垃圾 垃圾分类、分装,有效回收利用。 做一个堆肥箱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附: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渗透的信息: 1、人们对旧电池的危害认识已久,以往常将旧电池收集起来集中处理,经过多年实践发现,这种处 理方式反而比分散处理造成的危害更大。而目前环保电池在市场上占到了更来更大的比例,危害已经不是 太大,所以现在国家环保部门已不再提倡将旧电池集中起来处理。 2、各种充值卡污染大,也不宜集中处理。 3、垃圾分装时,不要系紧袋口,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垃圾都是采用了“风选”技术,系紧了袋口将 导致象塑料袋这样的轻材料不能被风选出来。32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课前活动】 【课前活动】 1、布置课前活动任务:要求每个孩子测出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说明:课前必须教会学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先教会孩子们自制量杯, 说明:课前必须教会学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先教会孩子们自制量杯,并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 次的生活用水,累积起来统计出一天用水总量。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 次的生活用水,累积起来统计出一天用水总量。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 用水等,所以还得教给孩子们估计的方法。 如洗澡用水的测量, (如洗澡用水的测量 用水等,所以还得教给孩子们估计的方法。 如洗澡用水的测量,可先测出单位时间内水量控制一定时的 ( 用水量,再乘以时间。另外,要提醒学生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 )或先指导学生学会水 用水量,再乘以时间。另外,要提醒学生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 或先指导学生学会水 ) 表读数,再让孩子们回家后在家长协助下,通过查看水表用水前后的读数, 表读数,再让孩子们回

家后在家长协助下,通过查看水表用水前后的读数,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 算出大致的个人的用水量。应向学生强调一定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测量,细心地统计并记录, 数,算出大致的个人的用水量。应向学生强调一定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测量,细心地统计并记录,不可盲目 地估计。 地估计。 2、布置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 教材运用】 【教材运用】 说明: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把“刷牙的对比实验”选在课堂进行。也许, 说明: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把“刷牙的对比实验”选在课堂进行。也许,大家会觉得一个开着水 龙头,一个不开,结果是显而易见,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得做出来。但我想,孩子虽然能认同这种差异, 龙头,一个不开,结果是显而易见,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得做出来。但我想,孩子虽然能认同这种差异,却 不一定能知道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在没有一定感性认知之前,是很难达到“要在行动上引起重视” 不一定能知道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在没有一定感性认知之前,是很难达到“要在行动上引起重视”的共 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不能省。也曾考虑到教室用水的不便,尤其有的教室可能并不具备水龙头, 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不能省。也曾考虑到教室用水的不便,尤其有的教室可能并不具备水龙头, 也曾考虑课前将这个对比实验进珩录像,在课上放给学生看。 也曾考虑课前将这个对比实验进珩录像,在课上放给学生看。但仔细想来终不如课上就让存在这两种用水 习惯差异的同学现场来做实验 更有说服力和震憾力。 习惯差异的同学现场来做实验,更有说服力和震憾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 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汇报 说明:如果在非常活跃的班级授课,不妨现场让孩子们模拟一下:突然停水时, (说明:如果在非常活跃的班级授课,不妨现场让孩子们模拟一下:突然停水时,人们处在那种情境 中的语言和情绪,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和表现力。 中的语言和情绪,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和表现力。 ) 小结: 由此可见, 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那么, 我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

水呢?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家做一次认真的测量与统计,下面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 二、 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 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 3、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 设计说明:这时候要求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做方法及结果的介绍, 设计说明:这时候要求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做方法及结果的介绍,一是看他们的测量方法是否科 学合理,因为方法的科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度。 学合理,因为方法的科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度。而且让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进 行比较,实则是为后面找原因做铺垫。 行比较,实则是为后面找原因做铺垫。 注意事项:每个学生代表汇报的数据老师都应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用水量比较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每个学生代表汇报的数据老师都应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用水量比较提供依据。有 条件的学校还可直接将学生的记录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 条件的学校还可直接将学生的记录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 三、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331、提问: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 小结: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 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同学不仅个人用水量不同, 他们的家庭用水量也不一样, 而且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2、提问: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学生汇报,老师将孩子们说到的原因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3、小结:同学分析出来的原因有很多,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记录、统计不准确;也有同学认为用水特 别少同学可能卫生习惯不好,还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这些同学的用水习惯不同,才导致了用水量之间这么大 的差距。 4、提问: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 学生汇报 四、 刷牙”的对比实验 “刷牙”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用水习惯确实是不一样的。书上 79 页为我们设计了一个非 常有趣的用水量对比实验。 开着水龙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毫升 用杯子接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毫升 今天,我们就请出两位有着这两种不同刷牙习惯的同学在课堂上来做一做这个对比实验,让我们看一 看一个小小的刷牙习惯的不同会导致用水量多大的差异。 说明:因为这个实验要用到水,所以最好能在有水

龙头的实验室上。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说明:因为这个实验要用到水,所以最好能在有水龙头的实验室上。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可以 用请另两名同学在实验同学刷牙时,在一边用“漏斗”帮助其模拟刷牙时开着水笼头的实验。 用请另两名同学在实验同学刷牙时,在一边用“漏斗”帮助其模拟刷牙时开着水笼头的实验。特别要注意 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这组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控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这组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控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 条件不同。 条件不同。 2、指名上台做实验,用量杯比较出不同的水量,得出结论,完成书中填空题。 3、学生发表实验后的感言 五、有限的淡水资源 1、资料收集小组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信息的汇报 2、老师演示:切苹果 据科学家研究调查发现,假如把一个苹果看做全球的总水量,而真正的可饮用水只相当于十六分之一 苹果片上的一层薄薄的苹果皮。 3、引出节水标志,让孩子们谈谈对这个图标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六、节约用水措施的探讨 1、谈话:伟大的毛主席曾说过: “贪污和浪费都是极大的犯罪” 。面对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我们 应该树立起节水意识,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球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 和谐。 2、提问:具体怎样节水,大家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呢? 学生汇报 3、介绍政府积极节水的事例: 上海市政府免费为居民调换大容量抽水马桶水箱,节约大量珍贵淡水资源的事例。 说明:宗在让孩子们意识到:只有当节水意识转化成为一种积极的节水行为, 说明:宗在让孩子们意识到:只有当节水意识转化成为一种积极的节水行为,才能真正达到节水的目 的。 4、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 注意向学生强调:制定节水方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 注意向学生强调:制定节水方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能真 正落实到行动中。 正落实到行动中。 布置作业: 七、布置作业: 1、关注身边人们的用水情况,发现浪费水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 2、创作一些节水宣传画,张贴在用水处。 3、写一份节水倡议书,张贴到校园和社区的宣传栏,或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进行宣传,号召全校 师生或社区的人们一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这些作业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注:这些作业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宗在让学

生不光在思想上 有触动,还能身体力行,并积极参与到校园乃至社区的节水宣传行动中去。 有触动,还能身体力行,并积极参与到校园乃至社区的节水宣传行动中去。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34附:我国水资源现状(网络查阅的信息) 我国水资源现状(网络查阅的信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 2500 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1/4,世界排名第 110 位,被联合国列为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 668 座城市中,有 400 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 60 多亿立方米。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 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足。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 。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 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单方节水投资会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 3、机制不力 。当前节水工作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水价太低是主要原因,许多节水 工程直接经济效益有限,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上,而国家又缺乏优惠 发展政策。这些原因的存在,致使许多用水大户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并没有真正变成企业、农户的自发 行动,节水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4、法制不强 。节约用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单靠政府行为,没有市场推动,节水必然动力不 足;单靠市场推动,没有政府引导,节水也必然难见成效。抓好节水必须充分考虑节水工作的特点,既要 靠市场推动,也要加强政府行为。强有力的政府推动和切实有效的广大用水户的积极自觉行动相结合,才 可能促进我国的节水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节水小窍门 1、洗手间 :洗漱时应缩短用水时间,用完后立即关闭用水器具;用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不要 定得太高。 2、洗澡 :学会调节冷热水比例;尽可能先从头到脚冲洗一遍,然后全身涂香皂冲洗,最后一次冲洗 干净,不要单独洗头、洗上身和洗脚;洗澡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悠然自得。 3、厕所 :发现漏水器具应及时修理;垃圾不论大小,都应从垃圾道清除,而不应从

便池用水冲掉。 如果厕所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 4、洗衣:用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不要太高;手洗应先用洗衣粉泡 15 分钟左右再用手揉搓,漂 洗时不要开大水龙头冲,应用一盆水仔细漂洗。 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养鱼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 5、收集废水: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收集洗衣、洗菜后的废水冲厕所; 6、洗餐具:最好先用纸把餐具上的油污擦去,用热水洗一遍,最后才用较多的温水或冷水冲洗干净; 7、生活习惯:刷牙、取洗手液、抹肥皂时要及时关掉水龙头;不要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 洗水果应先削皮后清洗;正在用水时,如需开门、接电话等应及时关水龙头。 说明:孩子们每节课上收集到的一些相关信息,在课堂交流之后,不妨整齐地张帖于教室的墙面, 说明:孩子们每节课上收集到的一些相关信息,在课堂交流之后,不妨整齐地张帖于教室的墙面,让 孩子们课余读一读,看一看,时时提醒自己。 孩子们课余读一读,看一看,时时提醒自己。 6、污水和污水处理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 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让孩子们选择既有泥沙, (生活污水可让孩子们选择既有泥沙, 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 、自来水一杯。 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 、3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 学生汇报(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 2、小结: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水污染的有关问题。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 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 、 净化污水的实验。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 吗? 学生汇报 4、讲述: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 使用的标准。 三、污染源的讨论 1、提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 82 页的网 状图。 状图。 学生汇报,完成网状图。 2、小结: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 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 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那么,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呢?建造污水处理厂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四、污水的处理 1、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污水处理图。 2、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 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汇报 3、归纳,小结: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 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种叫“格栅“的装置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 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 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 其他用途。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由技术人员为学生介绍污水的处理过程, 注: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由技术人员为学生介绍污水的处理过程,是最理 想的。 想的。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36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 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 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 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 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制订计划: 一、制订计划: 1、谈话导入: 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 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 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 案,注意安全等。 )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可参考教材 84 面的样稿。 实地考察: 二、实地考察: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 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 (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观察讨论: 三、观察讨论: 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 85 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 水域名称 地点 水域周围的环境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颜色 气味 水质情况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其 他 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

未污 染,讨论为什么? 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的环保小论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实地考察 自然水域:河流、池塘或湖泊 设计考察方案: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采集水样 显微镜 我的考察报告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37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 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 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关于大气污染: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 3、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 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关于白色污染: 二、关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 3、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4、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三、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欣赏教科书插图中的珍稀动植物。你认识他们吗?请学生介绍他熟悉的珍稀动植物教师给予补充说 明。 2、他们为什么稀少?阅读教科书,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4、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

速度加快等 乐观、积极地对待 现 状 原 因 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 速度加快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对策381

更多相关推荐:
20xx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总结时光如流水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又将过去了本学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新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意志品质技能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时光如流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又将过去了。本学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新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改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大岗中心小学黄美珍时光如流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又将过去了本学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新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改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六(2)班数学教学总结——马子旭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个关键时期。本学期我能认真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20xx20xx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上头地小学白玉文时光如流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又将过去了本学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新课程促进课程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时光如流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又将过去了本学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新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编者按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是小学阶段上的最后的数学课它是同学们进入中学学好数学的关键学完了这一册的知识后同学们会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会从习惯上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会用网格图来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压缩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正负数1负数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是负数在数轴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等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若一个数...

20xx-20xx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负数21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06等3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概念第一单元负数1负数负数是数学术语指小于0的实数如3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等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