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策略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4.4.20

中学生阅读策略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基础英语教学的目标。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是中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学生的阅读心里,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全面构建学生的阅读策略,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目前英语素质教育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旨在试图从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方面来探讨当今中学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英语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y)是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采取的某种手段或方法。这里首先要说明英语阅读的目的,从广义上说:英语阅读是通过阅读获得某种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二是通过阅读获得某种乐趣(Read for pleasure),(by Grellet)。对于中国人来说,开展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在于:①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活动,人们通过阅读获得各种知识;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英语己成为获取科学技术新信息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径;②我国新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作为重要的能力来培养,通过阅读过程来研究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加大语言输入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激发英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通过阅读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会与人共处,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我国现行的各种英语考试中,阅读所占比重最多,语言难度也较大。
  事实上,对阅读策略的研究,在国外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在60和70年代,美国推广的3Q3R阅读法,对外语阅读技巧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即S(Survey),Q(question),R1(reading)R2(review)R3(Recite),在我国80—90年代也很盛行。最近,(摘自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王秋海老师撰写的《简介美国英语阅读课的改革》,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第三期上)美国南佛罗里友大学心理学教授,J?H.Keller提出了ARCS阅读动机设计模式,即A(attention)注意力,R(relevance)相关性,C(confidence)自信心S(satisfaction)满足感。不难看出它强调学生的阅读兴趣、动力、自信心和满足感,这与我国将要推行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有很大的相通性。
二. 研究的背景材料
  在当前中学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阅读课上的训练活动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阅读的目的只是借助于所读语言材料来学习语法,词汇,结果是教师重点讲解语言点和句法结构,而学生以为阅读就是学习语言点,理清句子结构和掌握一些语法规则。这种将词汇和语言点从上下文中分离出来进行孤立记忆,而忽视培养语篇分析能力的教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一句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目前国内英语阅读研究的实际情况和我校学生来源构成的特点,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学生的阅读现状:
  (1)从实际出发,调查我校初二学生英语阅读的态度、方法、习惯存在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法。
  (2)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机制分析阅读行为,帮助他们构建阅读策略。
  (3)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机,求知欲和满足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信心。

三、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第二中学初二(10)班。本年级共有572名学生,初一年级结束后,根据教育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始使用新版教材进行教学。初二(10)班是我真正站在讲台上接触的第一个班级。一个月的教学之后,开始了本项目研究的调查。全班52名学生全部参加了问卷调查,通过初一年级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英语学习习惯,对初中阶段英语学习方法、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从学校教学计划上来看,学生已完成了小初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任务。
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有两个:一是“英语学习基本情况的调查”;二“英语阅读理解调查”,笔者参考了“北师大外语系硕士研究生论文调查问卷”,根据本人在校期间的家教及培训班教学经验,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调查问卷均采用了无记名方式,旨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㈠表1:
1.请你选出下列各因素在你英语学习中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所起的作用:

2.你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你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

4.在英语课堂中,当老师题问题时,你的表现通常是

㈡ 表2


四、调查结果
  
1.从表1调查情况看,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高和比较高人数为39占70%以上)但对学好英语自信心不足。如:“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怕同学笑话”18人,占33%,在表2中,“阅读前有信心理解文章”有20人,占37%,“遇到困难读不下去,”有30人占55%。
  2.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有待提高。阅读时能“预测上下文”22人,占40.7%,“逐字逐句细读”26人,占48%,“译成中文帮助理解”29人,占53%。
  3.学生要求提高阅读能力的愿望很迫切,如要求“培养阅读兴趣”有53人,占98%。要求“扩大词汇量”52人,占96%,“改进阅读方法”42人,占77%,“多读英文材料51人,占94%。

五、调查结果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全面构建阅读策略,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课题的主导思想。
  ㈠要重视学生阅读心理机制的构建
  从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高,但为什么阅读前有信心理解文章的学生只占37%,遇到困难读不下去的人占55%呢?追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功利”心理严重。不难想象,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笔头考试,为升入高中乃至大学作准备。因而学生背着沉重的升学压力,他们认定“英语学不好考高中考大学就要受影响”,这种压力来自家长、社会乃至学校。
  就语言本身而言,乔姆斯基(N?Chomshy)把语言知识称为“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它存在于人脑中的一种能按本族语的规则把声音和意义联系起来的能力;把“语音知识”称为“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事实上语言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运用就无从谈起;但它们两者又不能等同起来,因为语言的具体运用牵涉到许多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如:情感、意志、信心、兴趣等。
  诚然,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表示为了考试而学英语,这本身并不错,但问题在于一味的追求这样的目标并成为一种包袱或压力,英语学习就毫无乐趣而言,因而这种学习是苦役型的,似乎目标成了枷锁,从某种意义上讲,未能满足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活跃的思维受到压抑,造成了教师吃力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导致学生中两极分化严重,说和写、读的能力严重分离。在教学中,同学们时而反映:阅读理解有时做得好,有时做得糟,问他为什么?他会直接地说:我心情好时(不紧张,平静)做得很顺,心情不好就很难做好。这充分说明,阅读不只是简单地文字辨认,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读者自始自终应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即:有阅读的欲望,有信心获得准确的文字信息,一句话,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由于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农村学生占很大比例,他们生性胆怯、害羞,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不敢举手发言,唯恐犯错误被嘲笑,同时,他们又希望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没有紧张感;这似乎是矛盾的心理,但实质上反映了学生的一种心理情感的需求。学生既然是一个完整的人,他有尊重与被尊重,爱与被爱的需要,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理念,从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出发,笔者认为重视学生阅读心理机制的培养就十分重要。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学生学习情感因素的培养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因此,有两个因素就成为我的考察的对象:第一是那个‘观念’,第二是人类的热情,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史的经纬线。”由此,反思我们的教学活动实质上就是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活动。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就是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人先天就有‘语言智能’,后天获得激励,使其得到发展,其关键是情感因素。”重新审视我们教师本身的被动为主动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教师本身必须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彻底决裂,诸如:“师道尊严”、“老师为主导”、“老师要站好三尺讲台”等等。教师必须实行三个转变:转变观念、转变地位、转变职能,从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育者、指导者和教学设计者,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视学生为朋友,努力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关爱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欣赏,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其语言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情操,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的目的。
  2.重视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唯物辨证法的重要思想。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成长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从初级中学考入重点高中后,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障碍,如胆小、自卑等等。阅读是一项综合语言运用的练习,学生不善开口,不重视口头语,课堂上不积极发言,久而久之,就无法培养英语语感,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很难培养。语言专家认为英语阅读的过程是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除了读者的语言能力之外,学生的情绪因素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从本项调查实例可证实)因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获取知识的动力源,学生有了自信心,他们就能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坚持到底,直到成功。
  3.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英语课上为什么“只记笔记,不举手发言?”又为什么要求“课堂气氛活跃,关系融洽”?98%以上的学生在要求改进阅读方法的同时,要求培养阅读兴趣,这就得到一种启示,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基础首先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这里所说的兴趣指的是情绪兴趣,是教师用表情调节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状态,如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的形式,制造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互动的形式等等,在兴趣驱动下从事的脑力活动,就会因得到劳动的成果而引起满足和快乐情绪,促使学生进一步钻研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这种转化的过程的中介是教师,教师要善于把握机遇,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情绪状态,采取不同年级用不同方法捕捉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以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㈡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策略
  通过调查和平时的观察,学生在阅读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以下几个薄弱环节:
  ⑴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不良习惯。
  ⑵学生缺乏相应的阅读方法。
  ⑶学生阅读量不充足。
  ⑷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不够。
  ⑸教师在阅读课中讲解词、语法结构过多。
  从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因此,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钥匙。阅读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校时通过阅读获得大量信息和知识,而且离开学校以后还可以坦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和新的知识。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以阅读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为重点。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就是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使他们能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中,根据阅读对象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以达到最佳阅读效果。(根据调查后果分析)笔者认为: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要具体化、经常化和科学化。
  1.突出一个“导”字(instruction)
  新经济时代动摇了教师“一霸讲台”的地位,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由原来的100%下降到50%,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教师原有水平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地位必须向指导者转变。在“导”学上做大文章。针对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本人以为方法指导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首先以现用人教社教材为基础,采用“自上而下”(top-and-down)为指导模式,突破阅读教学就是语言知识教学的旧框框,把好文章整体关,将语言、语言知识和文化沟通融为一体;并将以下方法细化到阅读指导过程中:
⑴预测(Predicating)
⑵跳读(Scanning)
⑶略读(Skinning)
⑷默读(Silent reading)
⑸精读(Intensive reading)
⑹论读(Extensive reading)
  2.落实一个“练”字(Practice)
  足够量的阅读练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要教师要精心组织和安排:
  ⑴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
  除人教社教材以外,适当补充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如书虫系列丛书、《中学生英语阅读》、《21世纪英文报》等。选择阅读材料时,一要注意文章的长度和难度;文章的长度和难度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过长且生词过多,学生读不懂,易失去阅读信心;文章过短,达不到阅读训练的目的。二是要注意文章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可读性,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是选择的文章要尽量做到语言的真实性。
  ⑵把握好训练的方法和形式
  郎读训练尤为必要,通过大声朗读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悟,即:语音、语调、音调的节奏。这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大有好处,朗读可分为整体训练、小组训练和分别训练,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其要求是朗读时要大声读,速度要快,耳朵要听,脑子要想。默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速度,要限时间阅读,可开展比赛活动,看谁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到准确的信息;也可开展小组活动,采用自主的互动的形式,讨论和研究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便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⑶注重阅读的时效性
  中学学科门类多,学生时间有限。阅读训练要善于利用时间,讲究实效,如教材的阅读时效性取决于文章的难度和长度,教师要精心备课,哪些文章需要课前预习,哪些文章不需要预习;抓好课前五分钟快速阅读训练;同时规定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底限。
  3.围绕一个“扩”字( Development )
  这里所讲的“扩”是指扩展即延仲和综合。
  现有的英语教学大纲把阅读能力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提出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走一步提高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背景。”笔者认为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和说的能力之后,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必须牢牢抓住阅读这一“牛鼻子”。这是因为阅读是一种综合语言实践过程,包括文字、词汇、句子结构等等,其二“阅读活动是一种多因素、多向交流一反映的复杂解码过程”,是帮助学生形成英语语感的过程;其三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母语,并作为一套语言系统知识领储存在大脑里,那么阅读英语材料就意味着创造另一个知识系统,同时,原有的系统必然会对新系统产生影响,阅读能力产生正迁移现象,事实上母语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外语阅读能力也强;其四,时代走入信息化、全球化、多文化交流已成为必然,加深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利用各种资源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如:订阅英文报和英语杂志;学会在英特网上吸取所需知识等等。


第二篇:初中阅读方法与策略


初中阅读方法与策略(纯理论)

中考阅读致胜30招

如何在"中考"中取得"阅读"高分?这是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

(一)整体解读15招

1.理解主旨5招

(1)细观眉目(通过研究文章标题或副标题理解文章主旨)

(2)段意概括(通过概括、综合各段段意理解文章主旨)

(3)线索探究(通过分析文章线索、文路理解文章主旨)

(4)点睛品味(通过品味文章的点睛句段理解文章主旨)

(5)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2.理清思路5招

(6)抓纲理目(通过分析文眼理清文章思路)

(7)分段析层(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8)注意标志(通过具有标志性的语句、时间、小标题等理清文章思路)

(9)关注承启(通过分析文章的承上启下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10)推究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等理清文章思路)

3.解读写法5招

(11)探究构思(通过探究文章的构思解读文章的写法)

(12)研究笔法(通过研究文章的语言表达解读文章的写法)

(13)分析手段(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段解读文章的写法)

(14)关注文体(通过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把握解读文章的写法)

(15)比较求索(通过同材同旨不同写法的文章比较解读文章的写法)

(二)局部咀嚼15招

1.品尝词语5招

(16)引申推断(通过词语本义和引申意义的推断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7)瞻前顾后(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8)剥茧抽丝(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9)列句比较(通过列出相关句子比较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0)换词推敲(通过更换词语进行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品尝句子5招

(21)看段析句(通过分析段落意思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2)注意关联(通过分析句子本身和前后文句子的关联分析句子意义和作用)

(23)体察感情(通过体味、观察句子的情感色彩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4)考究风格(通过考察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5)换句品味(通过更换句子进行比较品味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3.品尝文段5招

(26)抓住核心(通过抓文段的中心句、精华句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7)通观上下(通过观察上下文段的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8)考察组合(通过考察句与句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9)观豹窥斑(通过把握全文意思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30)品味写法(通过品味段落的写作方法、结构方式分析文段的意义、关系和作用)

一、文体辨识能力训练

[课标原文]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考点说明] 文体辨识能力指的是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各种文体的识别能力,即判断各种文体及辨识其 1

表达方式、基本要素的能力。

1.指出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和要素;

2.辨识说明文的说明对家、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判别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办法;

4.分辨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

5.识别童话、寓言、新闻等特殊文体;

6.辨别各种文体中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做好文体辨识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各种表达方式。

[答题点拨] 做好文体辨识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简单地说,记叙即记人叙事;描写即描形写神;说明即说物明理;议论即发表评议;抒情即表露情感。虽然在阅读文段里往往是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但只要我们能准确辨别具体的表达方式,找出最主要的一种,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明确文体,把握阅读答题的方向。

做好文体辨识题还需要熟记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摸索答题的技巧。许多文体的基本要素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次数等往往有一定的规律,训练时要多注意积累这些阅读经验。

辨别各种文体中的表达方式是难度较大的题型。一般在记叙类文章里,辨识“描写”是主要的考点,记叙文中的描写分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又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以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等,答题时要揣摩题意,找准切入点。议论文中的的记叙、说明文中的描写在文段中出现较少,最容易被忽视,做题时要细心分辨。

二、略读浏览能力训练

【课标原文】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考点说明】 略读浏览能力指的是运用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写法、提取文段关键信息的能力。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略读浏览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了解各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总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2.理解标题的含义,寻找与标题相照应的句子;

3.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中心事件;

4.辨识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

5.辨识文章的主要人物,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6.概括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7.把握说明的角度及顺序;

8.领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了解论证的方式;

9.筛选并提取文段的关键信息.如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以及抒情句、议论句等;

10.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感情,筛选表明作者态度、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

【答题点拨】略读浏览能力训练意在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以便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所以阅读时要采用观其大略的方法,略去无关信息,把握本质特征,提高阅读效率。

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标题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钥匙,浏览标题有助于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记叙文的标题常常表明记叙的线索、中心事件、主要人物,有时还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指出了说明的对象,标题中的修饰限定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议论文的标题一般点明了议论的范围或者文章的中心论点。

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往往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创作意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文层次清晰,文段中常常有中心句,找到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一段的内容:议论文的开头结尾往往有总起、总括的句子,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就包含在这些句子之中。 答题时,语言表述要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精练灵活,术语运用规范、准确,力避繁琐呆板。

三、词句理解能力训练

2

【课标原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考点说明】“词句理解能力”指的是对文本进行词句理解、语言领悟、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词句理解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同义词或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选用;2.文中词语的指代内容;3.结合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4.文中限制语准确运用的品析;

5.词句的前后照应;6.理解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7.理解特定语境中句子的深层含义;8.品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作用;9.揣摩句子的言外之意;10.揣摩相矛盾词语的表达作用;11.品味词语或句子能否删去;12.品味相邻词语或句子能否调换;13.释疑解难,对词语或句子运用的妙处进行解析;14.联系语境,在表意连贯的基础上填写句子;15.揣摩句子的表达意图,按要求续写、仿写句子。

【答题点拨】作者遣词造句,都力求最佳表达效果。而在阅读中分析这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及表达作用,不但能培养一种语感,而且是我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前提,这里分别就品味词义,揣摩句义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品味词义常用的方法有:①语素分析法。先单个解释词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②同义换言法。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深奥的同一概念。③词义辨识法。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要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识清来源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④语境定义法。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定的意义或临时意义,这就要审视语境,联系上下文来揣摩其含义。

揣摩句义的方法有:①紧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句子由词连缀而成,句子中有些关键词语是句子表意的核心,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也就能正确句意了。②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句子的深层含义往往与文章的上下文有关,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时一定要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才能领会其深义。③结合文章主题,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作者遣词造句是为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服务的,那么在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有必要考虑该句子是否与文章主题有关,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④结合写作方法,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有些作者在作品中运有一些写作手法,或是修辞方法,使句意含蓄,耐人寻味。因此,结合写作手法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也是一种重要途径。

【词句理解能力专项训练】

l 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地里正干着活呢,有黑云从东南角起来,一阵凉风从脚下擦过。 .

写出了凉风很疾,准确地描写了暴雨来临前风的特点。

2.院子里漫起了水,雨砸上去,就冒起一片水铃铛。 写出了雨点之大 .

3.他看着那些铃铛顺着水往外漂,经过一个小阳沟,就到大街上去了。 .

写出了雨点之大之密,也写出了水铃铛流动的情状。

4.那不是故意留的,是雨自己找的。 ..

解题思路: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无外乎,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找”生动地写出了雨仿佛有思想有情趣的特点。

5.孩子也想往外跑。 .

解题思路:本句位于句首,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考虑,首先是衔接过度的妙处。另外我们知道虚词本来没有实在意思,所以只能从表达作用上去分析。

“也”字紧承上文水流到外面的大街而来,使上下段落衔接紧凑,过度自然。

6.它们让纸变得难看,不平整,发脏,隐隐约约的痕迹,是无规则的,但让纸充满深度。 ..

使回忆变得更加有价值和意义。

3

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7.因为你曾是一张纸,那雨把你淋湿了,起了皱,你把它凉干,仍是皱,再也回不了原样了。 看雨的感觉留在记忆中永远不会被抹去。

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8.孩子想他的心事,他有足够的时间。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句子,因此应该从句子特点出发思考答案。上文已经虚写了“孩子想他的心事”的内容,因此本句突出的是“他有足够的时间”。

本句突出了遐想的时间很充足,表达了雨带给了孩子闲暇的时间和快乐。

9.大人嘟囔一句,紧锄两下,抬头瞧,孩子早已在堰上等他们了。

大人的“紧锄”和孩子的“早已等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孩子急盼下雨的心情。

四、内容探究(基本梳理分析)能力训练

【常见考点】 基本分析能力指的是分析文章结构形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等能力。 基本分析能力的主要考点有:

1.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

2.划分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层次。

3.解说层次划分的理由。

4.编写文、段的结构提纲。

5.找出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或句子。

6.找出表示过渡、照应的词语、句子、语段。

7.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整体间的结构关系。

8.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

9.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语句、文段归位。

10.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题点拨】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首先必须通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辨别文章体裁。不同的文体在结构上各有不同的特点,要结合文体特点来分析文章结构。 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材料,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场景的转换,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表达方式和人称的转换等角度进行分析。 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及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组织材料,可按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分析结构层次。 议论文常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安排文章结构,主体部分常常采用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等结构形式,可按此基本格式去划分结构层次。 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应依据其各自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注意人称的转换和表达方式的变化。 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的起句、结句、中心句,以及表示层进、并列、转折、总结的关键词语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五、整体把握能力训练

【常见考点】 整体把握能力是一种基本而又综合的能力。它主要指阅读时从整体上感知、理解、概括、评价文本的能力。具体为,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大意,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概括文章中心和要点,评价文章的思想、情感、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整体把握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概括文本内容。

4

2.领会文章主旨或寓意。

3.把握全文结构。

4.概括人物形象。

5.概括文中表现对象的主要特点。

6.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

7.评价作品的基本写法与表达技巧。

8.提取全文关键信息,如总说句、中心句等。

【答题点拨】 整体把握能力的答题技巧有: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或标题来迅速感知文本内容。 运用直接提取的方法来显现文章的总说句或中心句。 运用概括的方法来浓缩文章的基本内容。 运用概括提炼全文的方法或阅读文章的首尾部分来领会文章的中心或主旨。 运用概括的方法来理解文章表现对象的基本特点。 运用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来判定文章的结构模式。 用抓住文章语言标志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的顺序或思路。 用分析文章线索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构思方法。 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根据所掌握的写作知识来理解、说明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技巧,等等。

六、要点概括、提炼筛选信息能力训练

【常见考点】 概括提炼能力是指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把相关文字材料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概括提炼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提炼记叙的要素。

2.概括文章的情节。

3.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

4.提炼刻画人物的方法。

5.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6.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7.提炼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8.提炼或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

9.提炼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方法。

10.概括文、段的中心或内容的大意。

11.提炼段、句的写作模式并进行仿写。

12.通过划分文、段的结构,提炼文、段的思路。

13.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14.将材料进行归类。

15.提炼概括文、段的表达特点。

【答题点拨】 在阅读中做概括提炼题时,可以采用标题诠释法,因为许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段的中心,应结合文段的内容对标题的含义进行阐释。可以采用找中心句法,因为中心句有统领的作用。可以采用摘要法,文、段的意思总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思。可以采用联合法,如果文章中段落、层次的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它们联合起来,再简要概述。可以采用词句整合法,文、段的主要意思,通常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可以采用概述法,某部分的意思有时候很难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那就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此外,在答题时,要注意几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或综合使用。

七、细节探究能力训练

八、阐释解说能力训练

【常见考点】 阐释解说能力指的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说明、解说、解释,根据要求下定义、画表格、画图形等方面的能力。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阐释解说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l.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2.依据文章的内容,对词语、语句所指代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

3.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哲理句、中心句等)的含义进行解说。

4.给描述的对象下定义。

5.根据具体的描述,给描述的对象画出直观图形并进行解说。

6.根据文段所表达的内容,对其含义进行阐释。

7.对文章标题的含义进行解说。

8.对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进行阐释。

9.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说明。

10.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所叙写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阐释;等等。

5

【答题点拨】 解答阐释解说题,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联系语言环境。如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对句子、文段的内容进行表述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即联系上下文进行。 注重整体感知。如阐释文章标题的含义,对文段的内容、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进行阐释解说,要注意整体感知、把握文段、文章的内容,进行准确表述。 提炼信息及要点。如解答下定义、画表格、画图形题型时,要在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及要点,组合后准确表述。

九、手法欣赏能力训练

【常见考点】 手法欣赏能力不单指文学欣赏能力,它还指对各类文章表达与表现技巧的欣赏。在中考阅读题中,手法欣赏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2.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诠释、拟人式写法、答问式结构等。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散文的表现手法如托物寓意、咏物抒情、人称变化、抑扬结合、联想想像、比喻象征及语言的骈散结合等。5.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另外,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表达方式的运用、欣赏文章美点也可作为考查角度。

【答题点拨】 1.解答手法欣赏方面的题目,要注意调动知识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重文体知识、写作知识、构思知识的积累。

2.要注意对文章通用手法的理解。其实,在手法欣赏的考点中,不少考点是大多数文体所共有的,如:对比的手法、比拟的手法、设置线索的手法、侧面烘托的手法、人称变化的手法、照应的手法、引用的手法等,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析这些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答题。

3.要注意对文学作品表达手法的理解。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都要有所领会,这样在答题时就能“说到点子上”。

4.要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却可,不必面面俱到。

5.语言表达要具体、完整,突出层次感,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做到既有观点,也有例证。

十、语言品析能力训练

【常见考点】 语言品味能力指的是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和文段品读能力。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语言品味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

。2.比较、品味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3.品析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

4.品析成语、俗语等的精练准确及表达作用。

5.品析句式的变化及表达作用。

6.品析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

7.品析段落及全篇的语言特色。

【答题点拨】 解答语言品味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紧密联系语境。即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来理解品味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要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

2.要准确把握角度。如表达意图、语体(书面语、口语)、感情色彩、表达方式、句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

3.要精练准确地表述。比如,品析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比喻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形象优美,排比的作用是使语言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感情强烈,对偶的作用是使语言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十一、感受评价能力训练

【常见考点】 感受评价能力指的是感受作品的内容、语言、思想、人物形象、情感倾向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作出评价的能力,常以开放题型出现。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感受评价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摘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3.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4.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5.针对阅读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6.根据文章内容,想像情节。

7.揣摩文中人物性格,想像其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8.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

9.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答题点拨】 1.摘录句子并说明理由时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必须在感悟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把握的句子。答题重点应放在“说明理由”上,“理”要充分,要能说服人。

2.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应着眼全文,结合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感情,对感情较隐晦的文章要挖掘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力求准确。

3.谈对文中某问题、某说法的认识必须“结合现实生活”,要有创意,还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6

4.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深入的分析、认真的态度,既要联系文段,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答题时建议使用“我认为”“我建议”的句式,使口吻谦虚,表达规范。

5.根据内容想像情节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材料中的情节、人物、细节、情景、场景,要想得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想像内容要丰富,描述要生动,并能与文章浑然一体。

6.谈阅读感受比较灵活,可以从构思、语言、形象、思想等方面思考,但一般应着重从文章的情节内容、思想内涵给人的心灵启迪及精神影响方面来谈,最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7.评价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要在感知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从性格、精神实质方面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语言要概括凝练。

十二、学会品味评价能力训练

【能力目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学会品味语言、学会手法欣赏、学会感受评价。语言品味能力指的是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和文段品读能力。手法欣赏能力不单指文学欣赏能力,它还指对各类文章表达与表现技巧的欣赏。感受评价能力指的是感受作品的内容、语言、思想、人物形象、情感倾向并根据

自己的阅读体验作出评价的能力,常以开放题型出现。

【考点阐释】:与能力目标相对应,结合近三年的中考,我们将其考点和考题类型作归纳如后。

⑴考查语言品味能力的考点主要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比较、品味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效果;品析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品析成语、俗语等的精练准确及表达作用;品析句式的变化及表达作用;品析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品析段落及全篇的语言特色。

⑵手法欣赏能力的考点主要有: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诠释、拟人式写法、答问式结构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散文的表现手法如托物寓意、咏物抒情、人称变化、抑扬结合、联想想像、比喻象征及语言的骈散结合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另外,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表达方式的运用、欣赏文章美点也可作为考查角度。

⑶考查感受评价能力的考点主要有:摘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针对阅读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根据文章内容,想像情节;揣摩文中人物性格,想像其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知识智囊】: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十三、迁移拓展能力训练

【课标原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考点说明】所谓的“迁移拓展”,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引出学生的知识储备,其考查的着重点在于知识积累。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迁移拓展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联系生活实际,印证作者的观点、评判作者的观点、驳斥作者的观点;

2.评说作品中的人物的言行;

3.想象作品中人物的所思、所言、所行;

4.围绕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写名言警句;

5.拟广告语或标语、提建议、设计小制作等;

6.整合文本与相关资料进行类比探究; 7.学科之间的渗透;

8. 列举与题目有关的材料、事例、言论等。

【答题点拨】解答迁移拓展题,其前提是认真对待文章的主旨,读通全篇,把握要义。

7

印证作者的观点,就要使所选取的材料具有针对性、说服力;评判作者的观点,评判作品中人物的言行,首先要明确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或补充;反对驳斥类的,一定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是所有的反对意见都能体现“创造性思维”。不要空谈,要用具体的事例与作者对话。

做想像文中人物所思、所言、所行的题目,要从人物的具体言行出发,做到合情合理,所想、所言、所行应是从原文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解答课外阅读类的迁移题时,要熟知相关的课外读物(尤其是中外名著),要积累丰富的名言警句,但不要随意“创作”

做拟广告语或标语、提建议、设计小制作题,不仅要与原文相切合,还要注意题干对语言的要求。 做类比探究题时,要从整体上对所选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得出符合所有材料的结论。 做学科渗透题,一定要结合原文和所掌握的学科知识,注意答案的科学性。

做列举题时,要注意列举的事和人的相关性,不能随意列举,要做到语言的简洁。

十四、综合理解能力训练

【课标原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考点说明】“综合理解能力”指的是对文本进行文体辨识、整体感知、提炼概括、情感体验、结构分析、手法理解、比较探究、词句体味、内容评价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讲,“综合理解能力”也指对不同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综合理解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整体理解或概括指出文章的大意、中心、清洁、事件、因素、观点、要点、寓意;

2.运用表格整理文中的相关内容或“分点”罗列文中人、物、事、理、景的特点;

3.综述文中说明对象或人物的主要特点,对人物的言行或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价并说明理由;

4.根据文本的内容解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进行因果分析;

5.划分文章的层次、说明文章的写作顺序、分析文章的结构形式、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6.识别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理解文章的详略处理、叙述结合、首尾照应、线索设置、伏笔照应、对比烘托等方面的表达手法;

7.对文本中的看法、道理提出疑问或就文中的内容、手法进行探究;

8.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对不同的文本进行对比;

9.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品味语言的特点或对语言进行自由赏析;

10.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补写或续写。

【答题点拨】 综合理解题几乎存在于每一份阅读材料中,这样的题离不开综合概括,要学会运用整体归纳、提取主句、分层归并、点示要点、运用图表等方法,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分析题、解说题或赏析题,最好运用总分式的语言模式答题。先总说自己的观点,然后一“点”一“点”地进行说明,要让人觉得答题的思路非常清晰。

做思路理解、层次划分、结构理解、顺序说明等题目时,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一是利用熟练的技巧去辨识,如对“总分”结构的识别。二是要注意抓住表示层次、顺序的语言标志。三是借助“概括”来归纳要点,理解层次。

理解文章的表达手法需要背景知识,答题时要尽量调动知识积累去进行辨识。

发表看法、提出疑问或进行探究时,要集中视点,说透、讲透一个方面的问题。答这样的题,一定要注意语序的清晰。

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补写或续写时,既要看清要点,又要注意层次性和控制字数。

8

更多相关推荐: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总结

我在实习期间为了更加了解现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开展了对“部分中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的调查活动,我共调查了近百名初中生,通过调查,我发现这些学生课外阅读意识在增强,但课外阅读时间不足,课外阅读数量不够,课外阅…

中学生阅读习惯调查报告

中学生阅读习惯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温州市教育部门近几年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强化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做出了大量工作而且本次调查报告致力于研究同学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以及为学校提供资料以便为新建成的图书角提供购书方...

研究性学习报告: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小组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结题报告一内容提要书香小组围绕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全校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宣传课题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在全校内分发了调查表并进行汇总将名人故事在全校进行了宣...

关于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前言今年寒假我在宝鸡一中七年级八班学生中进行了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就自己所回收的194份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并不乐观一调查目...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我们高中生而言阅读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积累语言提高语文成绩而且能够丰富我们的心灵扩展视野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养成不良糟...

中学生读书调查报告

中学生读书调查报告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

中学生阅读调查报告@

中学生阅读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郭文凯薛锦涛王伟雄高宇李寅晖张国强指导教师袁敏项目涉及学科语文心理摘要阅读是一个传统而又现代无聊而又有趣阅读对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多也有许多建议关键词选择性益处调...

关于寒假小学生读好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寒假小学生读好书现状的调查报告安丘市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王政阳前言终于放寒假了我们是多么的渴望放假啊放假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了尤其放寒假过年和朋友们一起放炮玩的是多么高兴啊随着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自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重要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除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

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2)

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20xx年11月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名称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自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重要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除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

关于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前言今年暑假我们对张店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农村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就自己所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发放问卷200份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并不乐观一调查目...

中学生阅读调查报告(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