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时间:2024.4.21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化学系

2014.10

目    录

1 项目概况... 2

2 项目建设成果... 2

2.1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

2.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

2.2.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

2.2.2形成“任务引导,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 6

2.2.3实训教学技术路线... 8

2.2.4建立化工职业竞赛平台... 9

2.2.5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10

2.3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4

2.3.1制定职业岗位学习目标... 14

2.3.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15

2.3.3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16

2.3.4特色教材建设... 16

2.3.5共享教学资源建设... 17

2.4 师资队伍建设... 17

2.4.1专业带头人培养... 17

2.4.2骨干教师培养... 17

2.4.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8

2.4.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8

2.4.5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8

2.4.6专业教师学历提升... 19

2.5实训基地建设... 19

2.5.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9

2.5.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22

2.5.3 实训实习基地内涵建设... 22

2.6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22

2.6.1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 22

2.6.2辐射能力建设... 23

2.7 专业群建设... 23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3

3.1存在问题... 23

3.2解决办法... 24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133”工程中3个省级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工程之一。本项目建设总资金88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300万元,延安市财政投入280万元,学院自筹300万元,建设期限三年。辐射、带动煤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和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本项目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建设。

通过三年努力,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创新、实训教学技术路线探索、化工职业竞赛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亮点突出,已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成校企互动、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同类专业和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专业。

2 项目建设成果

2.1 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2.1.1依托延安职教集团,与延长石油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鄂尔多斯化工集团、山东凯原祥等1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

     2.1.2成立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1.3合作编制化工类专业建设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1.4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标准;

     2.1.5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1.6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提供认知实习、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条件;

     2.1.7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2.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2.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开展专业调研,明确专业定位

通过对延安炼油厂、永坪炼油厂、延安石油化工厂、黄陵煤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双翼石化有限公司、陕西煤业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化工集团、神华集团煤制油厂、陕西煤业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延长石油榆林能化公司等11家化工类生产企业的调研,获得最新的行业现状与发展、人才需求、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等方面信息与数据。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统计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主要有六类:

一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从事化工生产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 70%;二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化工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 15%;三是生产管理,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如企业或公司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 5%;四是产品销售、售后技术服务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 2%;五是产品开发、科研、制图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 5%;六是行政管理和个体、其它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 3%。

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岗位群进行归纳、分析统计,确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岗位群为:就业主要面向是石油加工、化工等相关企业。首次就业岗位:石油化工工艺运行控制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岗,主要工作任务是以实现生产产品为目的,对石化生产装置进行操作与控制。发展岗位群:基层生产技术及管理岗。由此,将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石化企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确定培养目标

明确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后,校企合作召开由企业专家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能在石化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技术应用和班组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明确石化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过程为:见习→外操→内操→主操→副班长→班长→技术员(工段长)→车间主任,分析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概况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

专业知识:

掌握高级工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知识;

掌握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化学知识;

掌握生产岗位主要单元及反应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

掌握化工识图和简单绘图知识;

掌握石化生产设备、仪表与维护方面的知识;

熟悉石化产品的分析检测知识;

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掌握石化安全与环保方面的知识;

了解石化生产一线管理知识。

专业技能:

能正确分析处理实验和生产数据;

能识读、绘制工艺流程图;

能独立操作典型化工单元设备;

能进行 DCS 操作;

能分析和处理一般生产问题;

能根据开停工方案,仿真完成开停工任务;

能借助字典阅读外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

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爱岗敬业;

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

具有适应石化企业生产一线倒班工人需要的身体和心理;

具有良好的企业安全、环保意识;

具有节能降耗的意识;

具有石化企业文化认同感。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需要,以及企业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技能要求,创新完善“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三线引领,能力总成”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方联通、赛练互动”。学校20##年加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并于20##年成为理事单位,4人进入全国石油和化工高职行指委所属石油化工和化工技术专业委员会,1人参与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5人为全国石化技能大赛裁判员,与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15人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开展“双证书”培训与鉴定工作,与区域内石化、煤化工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建立一种三方合作的育人机制,其次是设计了一个以赛促学促练的人才培养技术路线图。一是顶层设计,即通过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的互联互通,创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为参照,以真实的生产任务为引导,指导专业设置,确定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以生产过程指导教学过程,实现三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享人才培养成果的目标。二是以化工职业竞赛为平台,按照“知识竞赛、技能比武、校内仿真、企业实战”的人才培养实施路线,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代练、赛练互动,相互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化工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的兴趣,通过反复学习与训练,不断提升职业素质,逐步形成化工综合职业能力。

“三线引领,能力总成”。既是一种理念的引领,也是一个具体的人才培养实操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学院“授人以渔”的办学使命,坚持以“知识奠基、技能强身、素质提升为目标。一是以知识、技能和素质教育等三条主线为引领,通过学习与工作过程的交替进行,以模拟或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必需够用的化工基本知识为支撑,岗位操作技能为主线,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二是始终坚持“人品就是第一学历”的理念,以延安精神特色素质教育平台为依托,以化工行业的特殊要求为参照,通过系统化的素质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基本素养、逐步养成化工职业素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化工专业高技能人才。

2.2.2形成“任务引导,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

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基础到核心,由仿真模拟到现场顶岗的顺序,以各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为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培养独立或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具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基础能力训练: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以装置认识实习、化学基础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基础能力。

核心能力培养:在化工仿真实训基地、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工分析检测中心,通过以化工单元操作训练、反应器操作、石化产品分析检测、企业技术人员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获得化工操作工和分析检验工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拓展能力培养:利用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典型装置仿真实训基地,通过以化工装置操作与控制、炼油装置操作与控制、企业专家讲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拓展能力培养模式,获得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能力集成:利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以生产装置的开停车操作、产品质量分析检验、化工仪表设备使用与维护、故障判断与处理等为内容的顶岗轮训,学院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从而按认知规律逐步实现由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的递进形成。

2.2.3实训教学技术路线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形成了“认知实习,激发兴趣;基本训练,夯实基础;仿真培训,模拟体验;大赛锤炼,技能集成;顶岗实习,能力总成”的实训教学技术路线图。

认知实习,激发兴趣在新生进校后,结合入学专业教育、行业背景介绍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有意识安排学生到相关化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亲身接触企业生产有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了解化工行业在本地区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化工产业的兴趣和爱好,坚定信心和决心,激发求知欲,为后续教学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基本训练,夯实基础以化工职业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着重培训化工分析、仪器分析技术,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操作与维护技术,化工机械设备检修与维护技术等,使学生掌握相关单项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开展仿真模拟技能培训做好准备。

仿真培训,模拟体验:以主要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为目标,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仿真模拟技术手段所创造的虚拟车间、虚拟工艺流程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真实情境的状态下,进行化工工艺和DCS操作技能训练,掌握石油及相关化工产品生产流程,通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开展综合技能训练创造条件。

大赛锤炼,技能集成参照化工总控工、检验工、化工仪表维修工、化工检修钳工等职业资格标准,以各工种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工种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适应和完成岗位工作的熟练操作技能,将以前所学所练的单项技能集成为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技能。

顶岗实习,能力总成:最后阶段,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综合培训和顶岗实习,从虚拟走向现实,从仿真来到实际工作场景,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使二者在工作中完美地结合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工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并逐步内化为岗位工作能力,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总成,完成学业,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双证书”,顺利实现由“自然人”到“职业人”的质变过程,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2.4建立化工职业竞赛平台

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依托全国和陕西省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逐步探索并建立了具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化工职业竞赛规范化运行平台,其中包括“化工知识竞赛”和“化工操作技能比武”两项赛事,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规定动作。每学年第一学期举行“化工知识大赛”,第二学期举办“化工操作技能比武”,两项赛事均以二年级学生为参赛主体,要求全员参与,三年级优秀学员引领与示范,一年级学生观摩学习。如此循环往复,每学年、每学期都有赛事活动,保证每一届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获得从观摩到参赛的亲身体验,实现培养兴趣,激发竞争意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2.2.5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2.2.5.1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由教学管理系统、教学检查评价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构成。

教学管理系统: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学院在院长的领导下、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的组织指导下,各教学部门主任带领下,依法、全面规范地开展教学工作。本系统职能是对全院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对教学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编排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根据信息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对教学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并及时对教学评估系统提供指导性意见。学院通过教学工作例会等方式实施管理和指挥。

教学检查评价系统:由院级检查评价系统(教务处、督导室)和系(部)检查评价系统组成。检查评估内容包括:绩效合同目标考核、系(部)日常教学检查、教师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系(部)教学工作质量的检查与评估和实训教学检查与评估等多个方面的教学检查工作。本系统职能是根据教学规章制度、教学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学院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进行系统、有效的监督检查,保证教学的效果。

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由教学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系统组成,具体工作由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务处、实训中心、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及各系(部)分别承担落实。本系统职能是收集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后,准确、全面、及时地反馈给教学管理系统,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将有关内容反馈给系(部)教研室及教师本人,为其改进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学院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其职能是建立、完善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工作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方案;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价方案的实施,验收评价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督促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落实。

2.2.5.2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运行

日常教学检查

日常教学检查包括定期教学检查、经常性教学检查、重点教学检查。通过“三查”,实施日常教学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定期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学前一周,进行以教学准备、师生到校率为重点的期初教学准备情况检查;学期中进行以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效果为重点的中期教学检查;学期末进行以考试环节为主、对考风、考纪为重点的期末考核检查。

(2)经常性教学检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经常性教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到课率、课程表和教师授课进度表执行情况;教师迟到和提前下课现象、学生上课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等;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进展和完成质量情况等。

(3)重点教学检查。针对在教学改革方面有突破并取得一定成果的课程,或学生反映较大、课堂教学质量存在明显问题,不能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及教学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重点教学检查,把教学检查工作引向深入,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作用。检查方法:学院教学管理系统提出教学检查工作整体要求,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随机抽查。各系(部)根据学院的部署,负责本部门的检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将检查结果形成总结材料及时上报教务处。

专项教学评价

通过专项评价,对独立或专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实施监控。

(1)顶岗实习评价。每年对顶岗实习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规范和加强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等工作,有效地提高顶岗实习环节教学工作的水平,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2)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每学期末,教务处组织对申请立项并批准实施的课改项目,进行集中的评价、验收,并提出整改措施,建立教改档案。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坚持把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和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年末,依据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教务处组织对申请立项并批准实施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行验收。

教学信息监控

通过反馈机制,实施教学信息的监控。

(1)学院督导信息反馈。学院督导室、教务处人员,通过听课及深入各系(部)了解教学的主要问题,及时向学院领导等有关部门反馈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

(2)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员要填写信息表,对教师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等有关教学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反馈到教务处及各系(部)。

(3)教师信息反馈。通过教师集体座谈会或教师个别访谈,及时获取信息并反馈到各系(部)、教务处和院领导。

(4)系(部)主任及教学科长信息反馈。召开教学工作例会、教学系(部)主任及教学科长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定期反馈到有关教学部门。

2.2.5.3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运行

专项制度保障

(1)听课制度。学院建立学院领导、系(部)主任、同行教师的三级听课制度,听课人要按要求完成听课任务。学院督导及系(部)主任通过听课、查课、座谈等形式,有重点地监控教学运行过程,评估教学质量;收集、分析、调查和研究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指导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听课要求:听课人员根据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如实填写听课记录,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学系(部)或教务处。各系(部)的听课记录表由各系(部)收集、保管,并将本学期的听课情况统计表交系教学科备案;院领导、督导专家的听课记录由教务处收集存档。

听课信息的反馈:系(部)和教务处综合各方面听课记录后,要将综合评价结果、相关建议向被听课人反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处理。

(2)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期末由学生无记名填写评教卡或进行网上评教,采用计算机统计汇总学生评教结果。

(3)整顿改进制度。经过综合评定,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较差的教师,各系(部)主任要找本人谈话,问题较严重者应安排在职进修提高,经过进一步考核不及格者,不再承担授课任务。

激励与约束机制保障

按学院《课时费发放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的规定,奖优罚劣,对学院教学工作有贡献者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给与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造成教学事故者进行严肃处理。

2.2.5.4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对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采用发放毕业生追踪调查表、建立优秀毕业生档案、电话联系、网络 QQ 空间等对毕业生进行追踪。主要对就业渠道、职务变动、工资变动、工作对口情况、工作满意度、工作前景等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从而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动态,改进教学质量管理,进行课程调整创新等。

2.3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2.3.1确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

通过采取化工行业企业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毕业学生调查等措施,按照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和岗位群分析,确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对应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

能分析检验化学品性质,分析处理实验和生产数据;

能识读、绘制化工工艺流程图;

能独立操作典型化工单元设备;

能熟练使用常用仪器和设备及仿真DCS 操作;

能进行化工工艺模拟实操及仿真DCS 操作;

能初步分析和处理一般生产性问题。

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见表1。

表1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

2.3.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是组织专业教师、课程专家,对区域石油、化工企业开展调研,进行行业情况分析,形成专业调研报告,确定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对毕业生可能从事工作的性质、任务、岗位责任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工作分析,并选定实践专家;三是举行专家研讨会,分析相关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框架;四是对单一、分散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科学描述、归纳整合,形成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任务集合——行动领域;五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序化、加工和处理,转化而形成基于化工行业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框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终形成本专业完整的教学指导文件体系。课程体系构建方案见图1。

图1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2.3.3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石油化工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与永坪炼油厂、榆林炼油厂、延安炼油厂、陕西煤业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煤业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燃料油生产加工技术》、《化工产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等5门“教、学、做”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建成院级精品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任务为导引,以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岗位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在教学评价方面,校企共同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考核与岗位工作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

2.3.4特色教材建设

结合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特点和实际,反映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与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开发基于化工工作过程和岗位群任职能力培养的5部教材。

2.3.5共享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合作开发教学标准3套、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3套、开发核心课程标准(包含实训课程)24门、核心课程教学课件12部、自主学习网络精品课程5门;开发学生网上仿真实训平台1个,共享化工原理仿真实训、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仿真实训、化工反应仿真实训、化工工艺仿真实训等20个仿真软件,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教学动漫库2个,开发化工教学视频库1个,开发了核心课程习题库1个、试题库1个、电子书库1个等共享教学资源,化工类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初见规模。

2.4 师资队伍建设

2.4.1专业带头人培养

按建设方案计划培养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带头人2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徐仿海老师通过主持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持《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工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等工作,提升了专业带头人能力,担任鄂尔多斯化工集团、陕西双翼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煤业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兼职技术顾问、教育部行指委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指委、化工生产技术专指委委员,扩大了企业、行业影响力。

企业专业带头人吕子胜为陕西煤业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拥有生产发明专利6项,在陕北地区石油化工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引领了专业发展。

2.4.2骨干教师培养

三年来通过教学研讨、公开课、说课、考察学习、校内外高职教育理论培训、下厂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或化工协会与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组织的技师培训班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了李恺翔、朱玉高、马鹏帅、武存喜、张欢、罗娟娟等6名骨干教师,提升了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科技研发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骨干教师与企业合作制定了 6门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5 部,指导国家级技能大赛 2 项,陕西省技能大赛 2 项,公开发表论文10篇,参加教学研究项目6项,完成技术服务项目 2 项。经过培养,骨干教师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技能、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2.4.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三年来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校内实践技能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兼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与技术培训工作、 安排教师参加化工教育协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参加国家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考评员培训、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等方法方式,现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

2.4.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人脉资源,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聘请25名企业兼职教师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举办技术讲座、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标准、研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兼职教师人数达到40人,专兼比达到1:1.5。强化兼职教师管理,由学院组织人事处牵头,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系部使用为主,组织人事处宏观管控的兼职教师资源管理系统;由学院教务处牵头,督导室督查,系部实施教学反馈和评价,保障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2.4.5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该团队现有专业教师 27人。教授、副教授 5 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5人、硕士学位14人,具有技师资格教师 8人,具有考评员资格教师15人;国家高职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石油化工及化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5人,兼职教师 40人。

专业带头人徐仿海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教育部行指委石油化工技术、化工技术专指委委员。本专业教师在学院组织的教学评比活动中多人多次获得课改成果一、二等奖、说课比赛一、二等奖等,获得全国化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裁判员等荣誉称号。本专业青年教师下厂实践已经制度化、常态化,青年教师经过锻炼,积累了企业工作经验,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为从事化工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和专业技能基础。本专业教师主持《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工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高职化工类专业课教学模式和实训方法研究》、《新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降凝性能研究》等市级、院级科研课题 6项;共发表论文10篇,主、参编教材4部。

2.4.6专业教师学历提升

根据学院关于教师在职进修学历的相关规定,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继续在职攻读学位,以获得更多规范的学术训练、提高学历层次。本专业教学团队3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5实训基地建设

2.5.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化工技术实训中心为省级实训中心,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并将于11月份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确定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省级示范校项目投资430万元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建实训室6个。其中包括第二化工仿真生产实训室1个、仪器分析实训室2个、煤质分析实训室2个;石油化工操作技能实训室1个,新进化工总控工国赛装置1套,具体设备仪器及所放位置见表1-新扩建实训室一览表。


表1 新扩建实训室一览表


2.5.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现有延安炼油厂、永坪炼油厂、榆林炼油厂、陕西煤业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煤业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黄陵煤化工有限公司等6个校外实训基地。为进一步拓宽学生顶岗实习范围,三年内增建鄂尔多斯化工集团、延安石油化工厂、陕西双翼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校企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形成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既满足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又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持。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接受企业和学院双重管理,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生业务学习、业务考核等办法。

2.5.3 实训实习基地内涵建设

营造职业氛围:以岗位任务为引导,以石油化工生产操作为载体,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入石油企业文化,促进与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

编写实训教材:校企合作编写化工单元操作项目化实训、基础化学实训指导书、油品分析实训指导书等5部校本教材。

制定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建立校内石油化工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管理规定、工艺流程、运行办法和考核办法,制订质量评价标准,优化实训的作业文件和考核办法。

加强实习管理: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权限和职责,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监控与考核办法,探索双导师指导制,实行企业为主的管理和考核办法,严格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考核,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2.6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2.6.1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

面向陕北石化行业和中国西部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区石化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提供服务。近三年来,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黄陵煤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双翼石化有限公司、陕西煤业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化工集团、内蒙古中谷矿业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榆林财贸学校等合作单位开展职工岗前和转岗培训、中职学生培训等近1000人次。完善技能鉴定工作长效机制,使技能鉴定经常化、程序化。每年进行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甲醇合成工、煤制气工、化工仪表工、压缩机工、精馏工、等1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为我院学生及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近1000人次/年。

依托本专业师资力量和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完成省、市、学院技术研究课题等6项,承担延安市科技局《新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降凝性能研究》课题 1 项,提高了教师的科研与科技服务能力。

2.6.2辐射能力建设

扩大校际合作与交流,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科技服务、基地建设等方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加强对口院校支援力度,为2所对口支援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和教学指导。每年为对口支援院校培训2~3名骨干教师,每年选派2~3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对口支援院校指导教学工作。

2.7 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建设方案重点考虑专业群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完成1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4名,完成《煤制气工》、《气体净化工》等职业技能取证培训课件和习题库。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存在问题

(1)由于学院地理位置及课时费待遇等问题,企业兼职教师入校上课存在诸多不便,导致兼职教师队伍难以稳定,流动性较大,增加了兼职教师队伍管理的难度;

(2)作为龙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其辐射带动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等专业建设发展的作用还不突出;

(3)建设方案中计划完成8门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但是只完成5门核心专业课程建设;

(4)建设方案中计划编写10部校本教材,但是只完成5部校本教材编写。

3.2解决思路

   (1)加大兼职教师待遇,为兼职教师提供生活工作的便利条件;

(2)在做大做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同时,加强其专业群相关专业建设力度,实现整个化工类专业的快速发展,为区域能源化工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3)根据国家加快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要求,把剩余的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或精品视频公开课;

(4)组织力量,完成剩余5部校本教材的编写。

更多相关推荐:
宝兴县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建设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宝委组[20xx]102号宝兴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项目工作报告市委远程办:现就宝兴县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项目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宝兴县辖9个乡镇,55个行政村,人口5.8万,有农村党员3…

XX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XX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结报告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远程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乡认真按照“建为基础、管位抓手、用为目的”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使人民群众得实惠…

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概况1.项目情况简述:项目名称:武汉市公安局电器设备采购项目建设地点与位置:武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项目性质:设备安装项目业主:公安局指挥中心2.项目建设内容: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七楼指挥大厅…

项目工程竣工工作总结报告.

桂林市耀和荣裕商住小区5#、6#、8#、9#楼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总结报告首先我代表福建省来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对各单位领导、代表和到场的贵宾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对我司承建的工程进行验收表示感谢!由我公…

项目总结报告范文

沿庆县慈母川村20xx年果园改造工程项目名称实施单位建设项目总结报告20xx年果园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庆县慈母川村20xx年12月1目录一慈母川村概况3二项目实施情况3一项目实施内容3二资金筹措及使用情况5三组织管...

《建设项目总结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总结评价报告》(自评报告)编写提纲(一)项目概况1.项目情况简述:项目名称、建设地点与位置、项目性质、项目主要技术特点、项目业主。2.项目决策要点:决策的目标和目的。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建…

项目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附件2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一项目概况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行业技术背景12项目内容13项目目标及预期投入情况二项目执行情况21项目的进度安排22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三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31财务管理制度及专...

1.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目录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1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1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3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3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3二师资队伍建设5三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7三特色项目建设情况8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

甲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沈阳市东二环道路改造工程项目部项目管理工作个人总结报告姓名20xx年10月24日目录一东二环第二标段工程概况二参建单位三项目管理工作情况四工作遇到的问题难点五设计新亮点新工艺六设计需完善的内容七今后努力的重点一...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目录一水电安装工程的重要性二成本控制三质量控制四工作遇到的问题难点五今后努力的重点一水电安装工程的重要性长期来由于水电安装工程造价仅占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1020比例甚小项目参与各方对水电安装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项目经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项目经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报告时光荏苒20xx年很快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从纺西街的竣工验收及纺四路开工到年末这一年的工作一幕幕的在眼前闪过在总公司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互相关爱与工作配合下在...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在示范校建设期间为加快我校省级示范校建设步伐打造建汽车运用与维修重点专业推进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毕业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本专业严格按照建设内容和项目建设任务书的要求聘请专家...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