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回扣-诗歌鉴赏

时间:2024.4.5

高三回扣:诗歌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问题: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思路:

2、鉴赏事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思路:

3、鉴赏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题: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答题思路: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炼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问题: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答题思路:

2、鉴赏“炼句”: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题:“应是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赏析其妙处

答题思路:

3、品味语言: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问题: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题思路:

【诗歌知识梳理】

一、答题思路

形象 人物: 点特点+析诗句+明作用

景物: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事物: 点特点+析品格+点手法+明情感

技巧 表达技巧:点手法+析诗句+明作用

结构技巧:点技巧+析诗句+明作用

情感 点手法+描内容+明感情

语言 炼字: 字面义+语境义+点手法+点效果+明情感

炼句: 点句子+析原因(结构、内容)+确较点(比较两句的不同之处)+总结语 风格: 点特色+析诗句+明感情

点特点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8.爱恨情长,建功立业。9.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10.哀叹夕盛今衰。

二、意境特点:

雄浑壮阔,苍凉悲壮,瑰丽雄壮,生机勃勃,繁华热闹;清新自然,清新明丽,安谧美好,恬淡闲适,恬静优美,淡雅悠远,清静悠远,清幽明净;幽深僻远,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迷离渺远。

三、语言特色:

雄浑豪放: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清新明丽,清新雅致,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往往用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绚丽飘逸,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景。

俊爽,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情、静默、淡泊、深远的特点。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

沉郁:指感情的浑厚、浓郁、忧愤、慰藉。

明快:直接的、爽快的、明朗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平淡:又称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描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真实深刻,又平易近人。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感慨。

含蓄隽永: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思而得之。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②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③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④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通“原”。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章 台 夜 思

韦 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出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

答题思路:

【参考答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

1、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什么形象)

2、词人通过动作描写:闲引鸳鸯、揉搓杏蕊的;外貌、神态描写: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等体现了闺中女子的愁苦及孤单寂寞。(形象的特征)

3、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形象的意义)

2、鉴赏事物形象:

步骤①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

步骤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

步骤③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鉴赏景物形象: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炼字”: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2、鉴赏“炼句”:

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花朵稀少。这里的“肥 ”和“瘦 ”,使用了拟人、借代的手法。词中把用来写人的“肥”、“瘦”二字,如今却用来写 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有新意。

3、品味语言: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口语化,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

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3分。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此词虽然表面上写自己安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情怀,内里其实隐藏了颓唐悲凉的心事和胸中的不平。尤其是结尾两句,埋怨上苍“心肠别”其实是诘责世道昏昧、朝廷苟安,慨叹“英雄老却”恰是“等闲”之事,更是直接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同意。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出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如“清瑟”“遥夜”“孤灯”“残月”“故人”“秋雁”等,展现了“思”的意境。诗的三、四联更是直接描写“思”的内容:时当秋节,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怀人思乡之情。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一)江 村 即 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1)这首诗的题目为“江村即事”,诗中写了哪些事?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1)写了①渔翁夜钓回来,②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③安心睡眠的事。写出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

(2)①这首小诗以小见大。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②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

(二)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写作本词时,作者刚调任密州,年仅四十。密州不比杭州,贫穷粗陋,连年蝗灾,民不聊生。

赏析: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

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1)词的上阕专写钱塘上元,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

(2)下阕中山城的“寂寞”更是人的寂寞,寂寞中抒发了作者情感,试作赏析。

.答案(1)上阕写钱塘上元的繁华与热闹,为下阕写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铺垫(衬托、对比)。

(2)密州的上元,火冷灯稀,天空阴云密布,将要下雪。人们击鼓吹箫,举行社祭,祈求丰年。作者此时感到年老而又寂寞难耐,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三)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释.溪居:溪边村舍。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却关:打开门闩。

[3] 鉴赏: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开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读者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1)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1)“疑”“急”表现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2)运用了白描(描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

(一)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赏析 此处的“黄金缕”就是“柳枝”的意思。写出了初春时节,美丽的新柳无人欣赏的落寞。 诗中拟人手法的妙用:自己与友人离去的浓重的愁恨和悲凉(千愁万恨、雨、烟)巧妙的借用绞缠无绪的柳丝表现出来。既没有分别的场景描写,也没有作者个人身影的出现,却把浓重的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1)有人说这首咏物寄情诗的抒情不滞不露,是一首文情并茂的佳作。请结合所咏之物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具体. 答案(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愁恨的情感。诗人用“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这一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自然便从柳的被冷落想到人的不如意,因而就产生了愁与恨。从柳的生长过程看,长出“黄金缕”一般的千枝万条是极不容易的,是柳经过千般“殷勤”方始织就,但这番殷勤的结果不过是“带雨”“笼烟”过一春就衰老、凋残了事,这怎能不使人“愁恨”呢?

(2)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殷勤织就黄金缕”一句说柳很“殷勤”,尚且能“织”,赋予柳以人的行为、感情,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条说成“黄金缕”是用了比喻,形象地说明柳长出千枝万条的不易,便于抒发柳枝容易衰老、凋残的愁恨。将“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突出了柳被冷落的感情;将“殷勤织就黄金缕”的不易与“带雨笼烟过一春”容易衰老、凋残相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愁恨之情。

(二)小 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首联以拟人化的笔触,将水中树影和短墙夕阳之景表现得极富特色。颔联将视野放大,秋树黄叶与夕阳落照,构成一幅颇为绚烂的图景。颈联再转小园,幽

竹、寒花虽是实景,却渗透着诗人的主观品格。竹静如人静,花寒似人孤,含有几许孤芳自赏的情怀。尾联以日落月出作结,既写新月如霜的凄清之景,又暗寓诗人为小园所陶醉,久久不愿离去。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水调歌头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鸸。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此处代指世外桃源。②拂金徽: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2)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答案(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

(2)①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一一表现词人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让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

更多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拓展训练15首

诗歌鉴赏拓展训练15首1.《梦回》南宋末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问题:意象、意境;表现手法,诗人感情。2.《题西溪无相院》宋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

20xx届高三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三)

20xx届高三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三)班级:姓名:座号:成绩: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1)…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针对练二

考点针对练(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湘门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注①碧湘门: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这首诗最后一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强化四思想情感鉴赏一、强化重点,聚焦考场。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其中一定蕴涵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阅读过程中首要而且是最重要的环节。中国古代诗歌,就其表现的思想…

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

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英山第二中学吴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

诗歌鉴赏方法谈——情感分析优质课教案

诗歌鉴赏——情感分析把握学习目标:掌握分析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突破高考诗歌鉴赏重难点学习过程一、导入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症下药,才能包治百病。2、了解高考诗歌考察重点参看资料上129页的第…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这种类型题常见的问法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回答这种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境,…

“一模”诗歌鉴赏讲评

“一模”诗歌鉴赏讲评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徐敏霞自20xx年广东高考独立命题以来,诗歌鉴赏题没有考过诗歌的对比鉴赏,这类题型在广州市“一模”考试中的出现,让我们对这类考题更为关注。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xx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春日即事①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

高考语文考前最后精典总结: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考前最后精典总结: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诗歌鉴赏知识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总结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四个方面。一、形象诗歌的形象主要考查意象、意境。1、常见的意象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酒、阳关思乡类:月亮、鸿雁、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捣衣、浮…

诗歌鉴赏(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