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总结

时间:2024.3.31

选择: 名解:(4个)

【内囊internal capsule】是指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的白质结构,其外侧为豆状核,内侧为丘脑,前内侧为尾状核,由纵行的纤维束组成,其纤维呈扇形放射至大脑皮质。上行纤维是丘脑内侧核至额叶皮质的纤维(丘脑前辐射),下行纤维是额叶脑桥束(额桥束)。损害后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脑缺血后坏死周围的脑组织,其血流灌注水平低于维持正常脑功能的血流水平,但高于引起脑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脑血流水平。其为潜在的可逆性损伤的梗死周边区,该区域如不能在时间窗内使血流得到恢复或采取其他的措施阻止细胞的死亡过程,即可发展为梗死。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指癫痫全身性发作在两次发作间意识不清楚,单次发作持续30分钟或在短时间内频繁发作。

【Willis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经颅底入炉,左右椎动脉合并为基底动脉,在脑底连成脑底动脉环(willis),由动脉环发出分支入脑,由颅底向脑室方向辐射分布。

【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症,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常见的原因是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前庭神经核损害: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绳状体损害:病灶侧共济失调;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Horner综合征;三叉神经脊髓及脊束核损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 简答:(2个)

1. 重症肌无力危象鉴别:

2.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3. 脑血管病的I、II级预防

I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的目的。防治高血压、防止心脏病、防治糖尿病、防治血脂异常、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颈动脉狭窄、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

II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针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达到降低卒中复发危险性的目的。对已发生卒中的患者选择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或其他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病因预防、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干预、卒中后抑郁的干预。

病例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出血性,梗死性?)CT---高密度,提示出血性。写全诊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临床特点、治疗------------书P159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视神经-左眼全盲;b.视交叉-双眼颞侧偏盲;c.视交叉外侧-左眼鼻侧偏盲;d.视束-右侧同向性偏盲e.内囊后肢视辐射全部-右侧同向性偏盲;f.视辐射下部(颞叶)-双眼右侧同向性上象限盲;g.视辐射上部(顶叶)-双眼右侧同向性下象限盲;h.枕叶皮质(视中枢)-右侧同向性偏盲,黄斑回避 损害表现及定位:

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颅内动脉瘤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睑裂以上是否受累):

中枢性: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临床仅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额肌、眼轮匝肌)不受累。常见于脑血管病。 周围性: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当用力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暴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吃饭时食物存于颊部与齿龈之间。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称为亨特综合症(Hunt’s syndrome)。多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大脑半球---病变交叉---优势半球(语言中枢所在)受累----书P33

脑桥综合症表现—Millard-Gubler综合征:展神经核损害:病灶侧展神经麻痹;面神经损害:病灶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锥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偏瘫;如累及脊髓丘脑侧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中脑综合症表现---Weber综合征:动眼神经损害: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皮质脊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瘫痪;皮质核束损害:中枢性面、舌肌瘫痪;如累及黑质:对侧肢体震颤、强直。 脊髓节段与锥体的对应关系:

脊髓各节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髓高:C1-4脊髓节段:平相应同序数椎骨;

C5-T4脊髓节段:比相应颈、胸椎高出一个椎骨; T5-8脊髓节段:比相应的胸椎高出两个椎骨; T9-12脊髓节段:比相应的胸椎高出三个椎骨; 整个腰髓节段:相当于第10—11胸椎水平;

整个骶髓节段:相当于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诊断要点:病前1—3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在4周内进展的对称性四肢弛缓性瘫痪和脑神经损害,轻微感觉异常,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检查,早期可见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幅正常或下降。

布朗-塞卡尔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又称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脊髓病变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颈膨大(C5-T2):受损时表现为四肢瘫痪,双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腰膨大(L1-S2)受损时表现为两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下肢及会阴部感觉缺失,尿便障碍。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与AIPD鉴别

年龄和性别:青壮年,无性别差异

前驱病史与诱因:1-2周前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疫苗接种史。受凉、劳累、外伤为诱因。

运动障碍:脊髓休克,表现为四肢瘫或双下肢弛缓性瘫痪,可持续3-4周。肌力恢复从远端开始,肌张力及腱反射逐渐增高,存在总体反射。

感觉障碍: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丧失,感觉消失区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二便异常(尿潴留)-----损伤马尾圆锥

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感觉障碍平面常于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高颈髓,瘫痪也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和呼吸肌。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3素+免球+康复

脑栓塞栓子来源------心房颤动

脑出血的责任动脉---壳核-豆纹动脉(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疼、恶心、呕吐(DSA) 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

全面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失神发作

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撅嘴、反复搓手、添舌

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的一般措施:安定静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建立静脉通道

重症肌无力(大题) 1、 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 2、 危象的鉴别

临床特征:

1、 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骨骼肌易疲劳,肌无力呈波动性,呈“晨轻暮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缓解-复发交替

2、 骨骼肌以外的系统:可累及眼外肌、咽肌、呼吸肌、四肢肌。严重呼吸肌受累可引起危象。可引起突

然死亡。心电图发现T波平坦,S-T低平,心率快。新斯的明用药后可恢复。 CNS:癫痫、锥体束征阳性。随免疫治疗而消失。

平滑肌:麻痹性肠梗阻、动力梗阻性肾盂积水。随激素治疗而好转。 3、 合并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干燥综合症、糖尿病、白斑、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溃疡性结肠炎。

5%重症肌无力病人有甲状腺功能障碍。所有甲状腺病,包括甲状腺肿、粘液水肿、Grave’s 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都可合并肌无力。 辅助检查(把条框答出,检查答出即可)

1、疲劳试验():令病人重复某一相关动作20~30次,或持续1~2min,受累肌肉无力明显加重为阳性。

2、胆碱酯酶抑制剂Anticholinesterase试验:

1新斯的明(Neostigmine)试验:新斯的明0.5-1.5mg, 肌肉注射20~30min后肌力明显改善为阳性。药物作○

用持续2hrs。可加用阿托品(atropine)0.5-1mg减轻副作用。

2依酚氯铵(腾喜龙) Edrophonium Chloride (Tensilon)试验:依酚氯铵腾喜龙10mg+1ml注射用水。2mg ○

i.v.,30sec内症状无变化,余8mg i.v.。症状1min缓解为阳性。药物作用持续5~10min。 3、电刺激

1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ating nerve electric stimulation, RNS)检查:低频(2~3Hz、5Hz)、高频(10Hz以上)○

重复刺激尺神经、面神经、腋神经、副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递减幅度达10~15%(低频)、30%(高频)以上为阳性。

全身型MG低频刺激阳性率约80-90%。

2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m, SFEMG):SFEMG是诊断MG眼肌型和全身型轻型的最为敏○

感的电生理手段。>55微秒为jitter增宽,10%jitter>55微秒为异常。MG病人jitter明显增宽,严重时出现阻滞(blocking)。 4、 血清抗体

① AChR-MG, SPMG:80-90% 全身型MG AChRAb滴度升高。50%眼肌型MG AChRAb滴度升高。 ② MuSK-MG, SPMG . 3 ○

5、 胸腺CT、MRI:可发现胸腺肥大 危象鉴别

①肌无力危象:病情发展或抗胆碱酯酶药剂量不足所致。占95%。腾喜龙、新斯的明试验:可以暂时缓解病情。

②胆碱能危象: 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所致。表现为肌束颤动、瞳孔小、汗多、唾液多。占4%。腾喜龙、新斯的明试验:有暂时性肌无力加重伴上述症状加重。

③反拗性危象: 服用抗胆碱酯酶药期间,病人突然失去对药物的敏感性。占1%。腾喜龙、新斯的明试验:无反应,对病情无改变。 主要鉴别上两种

主要靠腾喜龙试验鉴别:症状加重—胆碱能危象,症状减轻---肌无力危象

危象处理原则(了解)

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发现呼吸肌麻痹,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器辅助呼吸。 ② 积极控制肺部感染。 ③ 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

④ 有条件者可给予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

⑤ 加强鼻饲和气管切开的护理: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湿化,严防窒息和呼吸机故障。 危象抢救

① 肌无力危象:立即给予足量抗胆碱酯酶药物。

② 胆碱能危象: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输液促进抗胆碱酯酶药物排出,待药物排出后再调整用

量。

③ 反拗性危象: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输液对症,待药物敏感后再调整剂量。

运动神经元病

选择:会判断运动神经元病。1—2道选择题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感觉神经正常。上运动神经元—巴氏征阳性,下运动神经元—肌肉萎缩 分4型: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表现

脊髓、延髓损害并存。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

1多以一侧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起病:手指不灵活、手部大小鱼际肌和蚓状肌萎缩 ○

2逐渐出现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痉挛性瘫痪 ○

3肌束颤动常见,见于肢体肌肉、舌肌 ○

】延髓麻痹: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咀嚼障碍、舌肌萎缩、舌肌纤颤 ○

5眼外肌、括约肌不受累 ○

6多死于呼吸肌麻痹、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

诊断:

1中年以后、隐袭起病。○2缓慢、进行性病变。○3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4无感觉系统临床诊断依据:○

损害

5有典型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 ○


第二篇:神经内科总结


1.失语的类型及表现:

(1) 运动性失语,又称Broca失语或运动性失语:患者不能讲话,自发言语减少,或只能说一两个简单字且不流利,常用词不当,但对别人的言语能理解,对自己的用错词也知道。对文字能理解,但读出来有困难和差错,不能流畅的朗诗、唱歌,这种患者常伴有以右上肢为重的轻度偏瘫,并有情绪抑郁,常沉默。

(2) 感觉性失语:又称听感受性失语或wernick失语:患者不能理解别人和自己的言语,尽管患者的言语流利,但因用词错误或零乱,且缺乏逻辑,让人难以理解。

(3) 失写(agraphia):患者无手部肌肉瘫痪,但因书写能力丧失,不能书写或写出的句子存在词语、语义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抄写能力仍保存。

(4) 失读:患者尽管无失明,但对视觉符号的认识丧失,因此不识别词句、图画的含义。

(5) 命名性失语:又称遗忘性失语,由优势侧颞中回后部病变引起。患者称呼物品的名称和人名的能力丧失,但能叙述某物是如何使用的。别人提示名称时他能辨别是否正确。

(6) 全失语症:由额叶、颞叶同时有病变时引起的,对言语的表达和理解两方面均有障碍。

(7) 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复述不能进行的言语。言语的表达和理解是可能的。责任病灶在优势大脑半球岛叶皮质下,为颞叶和额叶的语言中枢连接纤维损害。

2.意识障碍分类:

(1)嗜睡(somnolence):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主要受意识清晰度水平的降低,动作减少。患者持续的处于睡眠状态,能被唤醒,醒后能基本正确的交谈,尚能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又入睡。

(2)昏睡(sopor):意识清晰度水平明显降低,较重的痛觉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能做简短、模糊且不完全的答话,当外界刺激停止后立即进入熟睡。

(3)浅昏迷:意识丧失,对强烈刺激,如压迫框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无言语应对,可有较少意识的自发动作。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4)深昏迷:自发动作完全消失,对外界刺激均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及腱反射等均消失,巴氏征反应持续阳性或跖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也常有改变。

3.真假球麻痹的鉴别:

病变部位不同:

真性球麻痹:脑干病变累及第Ⅸ、Ⅹ脑神经核,损伤支配咽喉部肌肉的神经引起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表现。

假性球麻痹:双侧皮质脑干束病变,使颅神经失去锥体束的支配引起呛咳、吞咽困难表现。

不同点:咽反射是否存在

共同点: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不同点

假性球麻痹

真性球麻痹

病损部位

双侧皮质延髓束

Ⅸ、Ⅹ脑神经

咽部感觉

丧失

消失

咽反射

存在

消失

强哭强笑

下颌反射

常有

多无

掌亥反射

常有

多无

4.脑干的各种综合症

(1)格斯特曼综合症Gerstmann syndrome: 有四主症,计算不能(失算),手指失认,左右侧认识不能,书写不能。见于左侧顶叶角回皮质损害。

(2)延延髓背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e:常由小脑后下动脉关闭所致。临床表现1)真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麻痹及咽反射消失。2)同侧面部痛温度觉丧失而触觉存在,对侧躯体痛,温度觉减退或丧失,3)病灶侧共济失调4)Horner综合征5)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6)呃逆,上述症状可全部或部分出现。

(3)延髓内侧综合征也称延髓旁正中综合征Dejerine syndrome:患者出现舌下神经交叉瘫,表现1)病灶侧舌肌麻痹及肌肉萎缩,2)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是由延髓下腹侧病变引起。

(4)脑桥腹下部综合症也叫脑桥外侧部综合症或脑桥前下部综合症Millard-Gubler syndrome:表现为1)病变侧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瘫2)对侧中枢性偏瘫3)亦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病变位于基底部,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受损。

(5)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表现为1)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2)病灶对侧中枢性偏瘫。主要损害大脑脚底,影响了动眼神经和锥体束

(6)脑桥中部基底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病变侧展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常伴有双眼向病变侧协同水平运动障碍。

(7)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TBS: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即大脑脚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域包括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少数患者可出现大脑脚幻觉。

5.小脑损害临床表现:

1)小脑蚯部损害:躯干共济失调,即平衡障碍。表现为站立不稳、步幅加宽、左右摇摆、步态蹒跚,骨称醉酒样步态,但肢体共济失调及眼震很轻或不明显。

2)小脑半球损害:一侧半球病变时表现为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即指鼻试验及膝胫实验不稳准、辨距不良、轮替动作差等。同时伴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有时出现钟摆样腱反射。小脑半球病变常出现水平性眼震及小脑性语言(构音不清或暴发性语言)。

6.内囊损害临床表现:出现三偏综合征,表现为病变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7.脑叶损害临床表现:

(1)额叶:

1)精神障碍、痴呆和人格改变2)额叶性共济失调3)语言及书写障碍4)共同偏视5)瘫痪

6)强握或摸索反射7)foster-kennedy综合征。

(2)顶叶:

1)皮层感觉障碍2)体象障碍3)格斯曼特综合征4)失用症5)象限盲6)失读症。

(3)颞叶:

1)感觉性失语2)命名性失语3)颞叶癫痫4)精神及记忆障碍5)视野改变。

(4)枕叶:

1)视野改变:偏盲和皮质盲2)视幻觉3)视觉失认4)视觉变行。

(5)岛叶: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6)边缘叶: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碍。

8.常见的各种步态:

(1)痉挛性偏瘫步态: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

(2)痉挛性截瘫样步态(剪刀样步态):见于先天性痉挛性截瘫及双侧锥体束损害的患者。

(3)共济失调步态:见于脊髓痨。

(4)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

(5)跨阈步态: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6)摇摆步态:见于肌营养不良。

(7)癔症步态:似欲跌倒而罕有跌倒自伤者。

9.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不考简答)

体征 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瘫痪分布 整肢为主 肌群为主

肌张力 增高 降低

腱反射 增强 减弱/消失

病理反射 有 无

肌萎缩 无/轻度废用性 明显

肌颤 无 可有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无失神经电位 有失神经电位

10.角膜反射通路

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出现闭眼反应) 。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成的。当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或面神经损害时,均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

11.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不考简答)

特征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程度 重 轻

症状表现 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 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和口角下垂),额支无损(两侧中枢支配),皱额、皱眉和闭眼动作无障碍;病灶对侧面部随意动作丧失而哭、笑等动作仍保存;常伴有同侧偏瘫和中枢性舌下神经瘫。 恢复速度 缓慢 较快

常见病因 面神经炎 脑血管疾病及脑部肿瘤

12.脊髓定位体表标志:

(1)乳头水平为T4节段。

(2)剑突水平为T6节段。

(3)肋缘水平为T8节段。

(4)平脐水平为T10水平。

(5)腹股沟为T12水平。

13.脑血管病变常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最重要)、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颈动脉狭窄、脑血管疾病史、脑血管疾病史、吸烟、酗酒、肥胖。

14.脑前后循环供血范围

脑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前循环:颈内动脉主要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节);大脑中动脉皮支主要供应大脑半球背侧面的前2/3,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深穿支供应内囊膝部和后肢前2/3、壳核、苍白球及尾状核。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液。

15.Brown-Sequard Syndrom脊髓半切综合征

表现为脊髓病变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度觉障碍,而两侧触觉均保留,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

16.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简答)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病前多有感染史,常先有双下肢麻木或背痛或束带感,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损害平面以下肌无力或截瘫、感觉缺失,以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胸髓(T3-5)最常受累。

1)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但在急性起病者,早期可为一过性弛缓性瘫痪,称为脊髓休克。数日至数周后逐渐出现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等典型体征。病变节段相应的肌肉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麻痹,但大多无典型体征。运动障碍大多对称,也可累及一侧,或双侧病情程度不一。若病变部位较高,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吞咽困难等。

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感觉减退或丧失。深浅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但双侧严重程度不一定对称。若仅一侧脊髓受累,则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于感觉正常与感觉缺失的交界区常有一痛觉过敏区。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急性期多有尿潴留或便秘,脊髓休克期过者逐渐出现尿失禁,部分病例最终成为自主性膀胱。随损害节段的不同,可出现其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Horner综合征、血管舒缩异常、汗液分泌及营养障碍以及内脏功能异常等。

治疗: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17.脊髓压迫症(spinal cord compression):是由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等引起脊髓及其血管受压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征为逐渐进展的脊髓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和椎管阻塞的表现。(名解)

18.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痛。(名解) 三叉神经分为上颌支,下颌支和眼支。三叉神经痛常自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随病程进展影响其他分支。眼支起病少见。

特发性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中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名解)

面神经炎时面神经损伤定位及表现:

1)茎乳孔处面神经受损:仅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

2)面神经管内鼓索神经近端的面神经受损:除面神经麻痹外,还有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减少

3)镫骨肌神经近端面神经受损:除面神经麻痹外,还有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和重听(听

觉过敏)

4)膝状神经节病变:除面神经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和重听(听觉过敏)外,还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见于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Hunt综合征。

19.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或视网膜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缺血发作,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每次发作持时10-15分钟,多在1h内,24h内症状完全恢复不遗留后遗症状,常反复发作。

TIA的表现:

(1)ICA(颈内动脉)系统: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眼动脉交叉瘫(同侧单眼一过性黑朦,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失语(优势半球受累)

(2)VBA(椎-基底动脉)系统:

常见:眩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

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脑干网状结构缺血):突然双下肢无力倒地,可随即自行站起,过程中意识清楚

短暂性全球遗忘症(TGA):一过性记忆力丧失,伴时间空间定向障碍。持时数分钟-数小时。 双眼视力障碍(双侧大脑后动脉矩状支缺血致枕叶视皮层受累)

其他(脑干及小脑缺血):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复视、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异常。

20.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常见表现、检查、治则见病例分析

21.脑囊虫病分型及临表:

(1)癫痫型:症状性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最多,亦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2)脑膜炎型:脑膜刺激征、嗜酸粒增高等。

(3)颅内压增高型: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4)精神障碍性:精神异常、智能低下。严重者可有幻觉和妄想,可误诊为精神病。

(5)脑室型:可寄生于第三第四脑室,引起阻塞性脑积水。以第四脑室更常见,出现布隆征(Brun sign)发作—眩晕、呕吐、意识障碍、跌倒,为囊虫在四脑室产生活瓣作用,导致脑压突然增高所致。

(6)脊髓型:可在颈胸段出现硬膜外的损害。

22.帕金森病(PD)特征表现:

静止性震颤、强直(齿轮样或铅管样)、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

23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定义: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女性稍多于男性。临床上呈反复发作与缓解,每况愈下的病程,常同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的白质。

24.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resyndrome,GBS也叫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炎症性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的自身免疫疾病。 GBS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有疫苗接种史。

(2)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无力,可自远端向近端发展或相反,亦可远、近端同时受累,并可累及躯干,严重病例可因累及肋间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

(3)瘫痪为弛缓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例反射为阴性。早期肌肉萎缩不明显,严重者

可因继发性轴突变性而出现肌肉萎缩。

(4) 可有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或)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

(5) 脑神经损害以双侧面瘫多见,尤其在成年人;延髓麻痹以儿童多见。

(6)自主神经症状有多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严重病例可有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多无影响。

特殊分型--Fisher综合征,也叫Miller-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25.运动神经元病分型:可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型,遗传性进行性近端脊肌萎缩型,进行性延髓麻痹型,原发性侧索硬化型有四主症

26.癫痫持续状态(epileptic status)

概念:癫痫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能恢复,或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 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呼吸道通畅,吸氧,监护。

控制发作:首选安定静注,其它—苯妥英钠,异戊巴比妥钠,利多卡因等。 维持治疗:苯巴比妥肌注

27.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SE

机制:HSV为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HSVⅠ型引起HSE约占90%左右,HSVⅡ型感染多见于新生儿、产妇等。 HSV引起口腔、呼吸道感染,病毒沿三叉神经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经嗅球和嗅束侵入脑叶,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经三叉神经入脑而引起脑炎(逆行感染)。HSVⅠ型潜伏在三叉神经节,HSVⅡ在骶神经节。

诊断:(1)起病急,病情重,发热等感染征象突出。(2)口唇、皮肤黏膜疱疹。(3)脑实质损害:精神症状、癫痫、意识障碍。(4)脑脊液常规生化:病毒感染特点。(5)脑电图弥漫性异常(颞、额区为主)。(6)头颅CT或MRI发现额颞叶病灶。(7)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8)血及脑脊液病毒学及免疫学检查阳性结果。

治疗:1.治疗原则:不可逆脑损伤前及早防治。

2.药物治疗(1)病因治疗:抗病毒化学药物治疗阿昔洛韦

(2)免疫治疗:干扰素,转移因子,肾上腺皮质激素。

3. 全身支持治疗

4. 对症治疗

更多相关推荐:
神经内科 总结

名解internalcapsule:内囊,指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的白质结构,其外侧为豆状核,内侧为丘脑,前内侧为尾状核,由纵行的纤维束组成,其纤维呈扇形放射至大脑皮质。上行纤维是丘脑内侧核至额叶皮质的纤…

神经内科20xx年工作总结

20xx年,神经内二科在医院党委、院委会和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的支持下,全体医护人员精诚团结,埋头苦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开展优质服务:内二科作为兰考县中心医院重点专科,在院领导及科主任的…

神经内科20xx年工作总结

神经内科一病区20xx年工作总结20xx年x月以来,在我院领导大力支持,尤其是下半年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团结努力,通过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管理,进一步增强科室员工的竞争…

神经内科 精华总结

神经内科学总结第一节神经病学概论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1周围神经表现为手套和袜子型感觉障碍2脊神经后根受损相应区节段出现感觉障碍前根为运动障碍3脊髓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完全缺失伴肢体瘫痪和大小便障碍4脑干交叉瘫...

神经内科20xx上半年总结

20xx上半年度工作总结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收治新病人为250人次出院人229次输液6337人次抢救病人12人次危重病人313人次工休座谈会6次电话回访215人次中医护理操作4771人次业务收入644万余元而这些是...

20xx年神经内科工作总结

20xx年神经内科工作总结过去的一年里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领导下通过全科的共同努力顺利的完成了本年度的护理工作任务无差错事故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现做如下总结一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并组织护士参加我院相关培...

神经内科问题总结

晨间提问神经内科1如何区分深昏迷和浅昏迷答浅昏迷者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偏盲出血灶对侧同向偏盲7脑出血引起高热为何可用冰袋降温而脑梗死为何头部禁用冰袋光等刺激无反应而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的表情瞳孔对...

神经内科护理实习小结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在神经内科的一个月实习已经结束了,今天转到了呼吸消化内科。在神经内科的一个月里最大的感触就是临床和理论有太大的出入,可能是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对一切还是很陌生。平时觉得那些病离我们很远,但是在这…

神经内科主任总结

神经内科主任工作总结*****,男,*****,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主任,中共党员。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全面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共产…

20xx年内科护理总结

20xx年内科护理总结内科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遵循医院管理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服务宗旨认真执行本年度护理工作计划按照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标准考核细则完善各项...

神经内科护士长20xx年个人工作总结

神经内科护士长20xx年个人工作总结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在这岁末迎新的时刻我就担任神经内科护士长这两年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一在科主任及护理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产房的行政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二按护理部及产科质量管理要求...

20xx年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总结

20xx年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总结1神经内一科20xx年护理工作总结20xx年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领导下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努力开展工作现将全年...

神经内科总结(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