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4 12单元总结

时间:2024.4.13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1)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

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1) 哲学就是追求智慧、使

人聪明的学问。(2)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区别 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 研究的结果世界观是零散的、朴

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联系 二者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

法。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 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 本质和规律。

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哲学为具体科学提 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等说法都是

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

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 来看)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

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从地位来看)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

着各种哲学的基本 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从哲学研究来看)四、哲学派别:

基本派别 基本观点

决定意识 基本形式 评价 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 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

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意识主观唯心主义

决定物质 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意志、感觉、心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客 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

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 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五、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

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 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

作用: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 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批

判功能)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 未来;(塑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物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没有

造功能)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激励功能)六、全面认识马克思主

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 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 进化论三大发现。

(3)直 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 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 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

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

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苏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 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大理论

毛 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主题 如何取得“新 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主要贡献 实事求是是毛 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三 个代表”思想 进一步回答 “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我们党的立党

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 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解决了怎么发 展,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时,要把握事物的可知性。

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3)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 属性,它是看不见摸

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千差万别,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

联 系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4) 要明确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

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 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

在。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具有物

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 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3)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

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 哲学上

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 系:二者不可分割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②物

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 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

学。 ●注意: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3) 运动和静止

的关系:①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 有发生某种运动。因此,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区别:①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②静止是 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

的特殊状态,也就是说,静止不是绝对不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不显著的运动,因而是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 不显著的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 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①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③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规律的 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 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 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注意:规律发生作用 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本身。因此人们利用规律并不是改变或创造规律,而是改变或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件。 三、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 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 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注意:意识形 式是主观的,内容则是客观的。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它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1、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含义: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 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①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 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②现实依据: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 怎么做:(1)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 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一切从实际出 发,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地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六、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一切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 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 性。(它是实践最本质的特征)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 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注意:不能说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 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科学实验活动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具。(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和认识都 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把客观和主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 观交汇点上的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但人 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八、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 真理:(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

前人人平等。(3)真理形式 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2、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 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 复性,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 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主体、基础都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 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 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一、本单元的基本概念:物质 意识 运动 静止 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践 认识真理二、本单元的基本观点:1、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哲理 2、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哲理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哲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哲理5、意识能动作用哲理 6、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哲理7、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哲理 8、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哲理

本单元常用的哲理(世界观+方法论)

范围

物论 观点总结 证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唯 物质和意识的辩物质决定意识 意 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

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 服

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错误的思想意识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客观规律和主观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能动性的辩证关

系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实事求是) 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要把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起来。

认 实践和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识论 辩证关系 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 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

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本规律 的历史的统一,与时 俱进。 认识发展的根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 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正确对待错误。

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

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 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在实践

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

是无限 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 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验和发展真理。


第二篇: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清偿债务、支付赋税、 租金。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③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

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注: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5、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1、现金结算2、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A、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

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

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①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

②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同城结算)

6、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例: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①汇率波动的影响:

A、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资金外逃。

B、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使一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但可以提高该国货币的信誉,提高该国的经济地位,吸引外资流入。

注:由于汇率波动对经济影响作用,使它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为了刺激出口增长往往采取直

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气候、时间、地域、政策、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文化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物价上涨。

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

②供过于求,物价下跌。

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这就是所谓的

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 商品的需时间。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作用: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B、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B、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 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下降,…增加…,导致…减少。

②互补商品:…,不仅减少…,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下降,需求量增加, 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 ↓

生产扩大← 获利增加←价格上涨←供不应求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A、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影响

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的影响。③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物价总体水平

①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

②稳定物价

B、如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①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②增加居民收入 ③稳定物价 ④发展租赁消费方式。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

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3)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的表现:①从众心理 ②求异心理 ③攀比心理 ④求实心理

(2)做理智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如何看待金钱?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②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④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就能让钱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多相关推荐:
六年级科学第五单元总结

六年级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17课走进科学家知识点:1、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科学家,如哥白尼、达尔文、李四光、袁隆平......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在这些科学家中,有些热衷于探索生命世…

初一英语上册8单元总结

欧阳老师英语语法请勿复制1、问时间用when。例:(划线部分提问)。2、月份(见书后面的单词)。January(一月);February(二月);March(三月);April(四月);May(五月);June…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

九单元总结与测试

第九单元1.Haveyoueverbeentoamuseum?你曾经去过博物馆吗?Yes,Ihave.Metoo.我也去过No,Ihaven’t.Meneither.我也没有2.反意疑问句:It’sintere…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

张宇欣20xx-3-6总结部分:一、背景:1、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变革出现的必然性政治上:幕藩体制与等级制度-----封建割据,阶矛尖锐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冲击封建领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高一历史必修一1-3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

第一章 单元总结与验收 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

[知识体系][阶段特征]阶段特征: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剧变的原因:19世纪前期,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接近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而这时的清政…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10 单元总结与回顾

Unit10单元总结与回顾一、短语1.说英语:2.弹钢琴:3.弹吉他:4.打鼓:5.吹喇叭:6.下象棋:7.什么俱乐部:8.想要参加:9.游泳俱乐部:10.舞蹈俱乐部:11.与……相处融洽:12.帮助某人做某事…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2-3单元总结

九年级(Unit2)一.词组1.usedtodo过去常常2.be/getusedtodoing…习惯于作3.beusedtodo被用来作4.wearglasses戴眼镜5.waitaminute等一等6.pay…

测量学第六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图根导线:直接为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所用的导线网称为图根导线。在高斯分带投影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该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为X轴。在该坐标系中任一点,统一将平行于X轴的方向作为起始方向,在平面上顺时针旋转至…

测量学第三单元总结

第三单元观测原理和构造1.水平角水平角是空间两相交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构成的角度。2.垂直角在同一铅垂面内,某方向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称为垂直角(竖直角或高度角)3.天顶距视线与向上的铅垂线之间的夹角z称为天…

单元总结(17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