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详细内容总结

时间:2024.3.19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结论:是否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历史进退的依据。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1) 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设相、卿士,掌管政

务。

(2) 地方:封侯和伯(方国首领)

3.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

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4. 分封制(“封建”指的就是分封制)

(1)目的:周武王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

(3)受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

(5)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

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7)结果: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

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随着诸侯国势

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5.

(1)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

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

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规定家族嫡庶关系)

(3)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皇族到了第五代就

有了平民)

(4)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6.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为表,宗法制为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分封制。

7. 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和等级制度,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监察:秦(御史大夫) 汉(刺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

(御史台) 宋(通判) 明清 (都察院)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

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秦并六国的原因:

(1)春秋战国,战乱频仍,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符合历史潮流。

(2)商鞅变法大大增强秦国实力。

(3)有效的策略(远交近攻)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特征:皇帝独尊(诏、玺、朕??)皇权至上(阳陵虎符??)皇位世袭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4)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5)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 郡县制:

(1中央官吏

/乡亭(亭长)

特点:中央集权,分工明确。

4. 作用:

积极作用: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消极作用:个人专制

暴政 亡国

1.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2. 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3.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三冗”现象,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还有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5. 君主专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6.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7.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下辖六部:户部管户口、土地和赋税,礼部管科举),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8.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废相原因:

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 后果:加强了皇权;皇帝政务繁忙,身心疲惫。

3. 措施: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4. 内阁的出现: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中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明宣宗:票拟权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

注意: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5.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雍正:设军机处。

6. 军机处:

(1) 最初目的:西北军务需要

(2) 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

高)密(保密性强)

(3) 职能: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4) 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附表1:


第二篇: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西周的分封: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可简记为加强统治)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3、西周的宗法制: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三公职责需牢记); 地方 郡县制

第3课与第四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演进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汉朝“推恩令”—北宋,军事行政财政三措施(见课本13页)—元朝行省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

汉朝 中外朝制度;---唐朝 三省六部制(需记住三省的职责,影响削弱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宋朝 两府三司制(两府为中书门下和枢密院);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清朝 设立军机处(影响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公民的含义(课本22页最后1段)

2.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梭伦改革(打下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开始确立起来)-----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黄金时期)

3.雅典民主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4.雅典民主制的实质: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法律形式的变化 习惯法——成文法

2.法律发展过程 公民法(主要是《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3.《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4.罗马法的核心内容:(1)保护私有财产;(2)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罗马法的影响:(1)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2)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深远;(3)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影响;

(4)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光荣革命:16xx年

2.16xx年《权利法案》 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 责任内阁制 内阁首脑是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xx年x月x日美国独立)

1.17xx年宪法内容: (1)课本第41页第2段 规定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中央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享有自治权。(2)三权分立与制衡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掌握行政权;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除非犯罪终身任职,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课本41页第3段希望能重点背诵)

2.对17xx年宪法的评价:(1)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强调“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一定的民主精神;(2)存在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妇女、印第安人享有和白人相等的权利。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法国共和政体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权力如何制约 见课本45页第3段

2.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1)统一后的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2)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政府首脑是首相,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3)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规定:德意志国家是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大权,各邦保留一定的自治权。

3.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影响: 课本上46页第3段 (1)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2)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虎门销烟,中国人民禁烟(直接原因)

结果:18xx年x月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见课本51页3段 要求背诵,可以简单记忆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18xx年《天津条约》内容见课本52页第3段中间部分,可简记为:公使驻京;开口岸;赔款;允许游历经商传教;自由通航权。

18xx年《北京条约》内容:可简记为:承认;开口岸;割地;赔款。

影响:主权和领土进一步损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起义原因: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运动全过程:18xx年金田起义——18xx年永安建制——18xx年定都天京——1853-18xx年北伐西征——18xx年天京内乱——18xx年打垮清军江北大营——18xx年打垮清军江南大营——18xx年天京失陷,运动失败

3.18xx年冬《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评价:课本55页(1)它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4. 《资政新篇》:18xx年太平天国颁布的。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18xx年x月原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结果:18xx年x月《马关条约》内容:课本59页第2段 可简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投资设厂还要免关税。 影响:课本59页第3段,可以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逐条记忆影响。(注意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xx年x月—8月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维护在华利益

结果:19xx年x月《辛丑条约》 内容:课本60页最后1段 可简记为:赔款;设使馆区;拆炮台;禁反帝斗争;设外务部(看到这些关键词能回想起来条约内容) 影响:根据条约的内容逐条记忆。(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第13课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条件:

(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组织基础(5)军事基础(6)有利时机

2.革命团体:

(1)18xx年第一个 兴中会(2)19xx年x月,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3.19xx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辛亥革命意义: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客观打击帝国主义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 五四运动 19xx年x月x日爆发,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评价:一次不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xx年x月x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 原因: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的标志:孙中山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4.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2)年轻的中共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

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小结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一权利法案的制定1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2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西周的分封: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

高一历史必修二总结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衣: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改良的旗袍、裙子食:西餐进入中国住:西方建筑风格的房子在通商口岸出现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制度、社交礼仪但在广大农村,传…

高一历史必修二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总结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综述: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述至距今一万年左右。2.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3.原始农业耕作方法:刀耕火种4.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2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商周时期的重要工具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4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xx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xx06061434从原始阶段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采用牛耕技术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小农户个体经...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WWW6eljpCOM6e平平网下精品资料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从原始阶段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采用牛耕技术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2了解古...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书利华教育网您的教育资源库历史必修2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商周时期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4著名的水...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