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

家访在预防初中学生违法犯罪中的作用研究论文集 ——探究初中学生犯罪心理

小组成员:杨前宏、杨洁、刘玉明、范安民、杜娟、朱荣、焦家敏

初中学生人数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我国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是自20世纪xx年代以后,我国初中学生犯罪出现长时间的高峰期,这是建国以来少有的。初中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初中学生犯罪问题解决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保护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如何预防初中学生犯罪心理的产生,就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初中学生犯罪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社会和家庭。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初中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冒险挑战心理和寻求刺激的心理

初中学生具有敢于冒险和创新、崇尚个人自主权利价值和尊严等心理特征,在社会约束逐渐弱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以谋求自我发展作为行动的指导。但初中学生往往把握不好自我发展的"度",为了张扬个性,他们热衷于当今时代最热门的领域发出挑战,醉心于别人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敢于挑战网络上的任何禁区,他们把入侵网络系统和破坏网络当成一种智力游戏,而且是游戏的最高境界,借此来表现自我,炫耀自我。。

. 2.自我实现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存在着一定的需要。而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们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定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以求得到社会、他人的肯定和认同。

初中学生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初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常常不能得到满足。而互连网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等,在网上,不管是谁,大家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这里没有天然的权威,没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人物,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网络的平等性为初中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在我国,目前网络犯罪初中学生基本是网络成瘾的初中学生。这些初中学生大多本来在校成绩差或沉迷网络后成绩变差。于是,他们感觉学习压力大,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加之家长、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他们便产生一种做人的失败感。为了摆脱"弱者"的地位,他们便在网络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以此获得网络同行者的“尊重”。从而,心理上获得一种"强者"的满足感、愉悦感。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陈文静.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家长,老师们便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

【关键字】 大学生 恋爱心理 误区 调试措施

【正 文】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是呈有增无减之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道德观念他们的恋爱态度,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分析大学生恋爱存在的误区

1.审美心理。

大学生的恋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大学生恋爱,不仅会考虑外在的特征美,而且更多地会考虑对方的行为美和心灵美。一般来说,行为是心灵的反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其心灵的美丑。心灵的美与丑,足以改变一个人自然面貌给人的印象。这就是审美心理的辩证法。大学生恋爱中的审美要做到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并且要把心灵美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这样的爱情才具有坚实基础。

2.择优心理。

择优心理是大学生恋爱中普遍具有的心理,一般来说,交际广的同学择优心理强一些,自认恋爱条件较差的同学择优心理弱一些。可以肯定,大学生在恋爱中对异性进行一定的比较、选择是无可非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去择优。因此,提出要求时要考虑自身的条件,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3.嫉妒心理。

在恋爱中产生嫉妒心理是非常普遍的。当得知自己喜爱的人同其他异性关系密切时,一种难言的痛苦滋味涌上心头,这便是嫉妒。嫉妒心理在大学生恋爱中的、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一种是自然性的嫉妒,一种是变态性的嫉妒。自然性的嫉妒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爱情。变态性的嫉妒一般表现为无端猜疑、充满敌意和怀恨报复。所以,自然性的嫉妒能通过无形的感情纽带促使双方相互追求、珍惜爱情,变态性的嫉妒只会破坏双方关系,导致感情的破裂。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如何应对出轨的恋人

恋人出轨,根据不同的情况,我把它分成四类:已婚仍有感情,未婚却放不下感情,已婚但感情淡漠甚至不合,未婚且恋爱关系出现危机。在我看来,最后一种不需要犹豫,快刀斩乱麻,双方已经彼此无感觉且又出现第三者的时候,果断分手才是最能降低伤害的做法。如果在没有感情的情况下仍旧苦苦坚持,只会使彼此更加厌倦。而第三种情况较之最后一种略微复杂,因为已经确定了婚姻关系,离婚就并不仅仅只是两个人的事了。你可能需要考虑很多,父母,孩子,甚至于已经融入生活的存有亲情成分的对对方的依赖。但是该果断时绝不应该委曲求全,一味退让并不能拯救日益淡漠的感情。所以对此我仍旧认为离婚才是最好的结果。

这篇文章我们着重讨论前两种情况。但其实,有感情的话就无所谓是否已经结婚了,你在乎的只是那个人和你们之间的感情而非一纸证书。正因为这样,出轨在你看来就更加的不可理解无法原谅但却又不想放弃。所以,如何在恋爱中做一个理智的、能够把握住幸福的人呢?

《失恋三十三天》里面的一个情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老奶奶已是癌症晚期,她的丈夫想为两个人举办金婚的婚礼,让爱人走得没有遗憾。女主角黄小仙接受了这个婚礼的项目,去医院了解老人想法的时候,和奶奶聊天的时得知,爷爷曾在奶奶怀孕时和别人产生了感情。听完这个黄小仙立即气愤的表示:“后来呢?您没对陈老师(奶奶的丈夫)实施打压政策,没想离婚啊?”奶奶却说:“离婚?我昏头啦?就像买台电冰箱,保修期三年。你嫁了个人,还能要求他一辈子不出问题啊?出了问题就修嘛。”后来奶奶去找了那个女人,坦白得说了一些话,结果那个女人第二天就消失不见了。小仙又问:“您就不觉得不甘心啊?”奶奶答:“不甘心?我这辈子不甘心的事情很多,唯独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不甘心。”

另外一本小说里面有一个相似的情节。陈静和洛阳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修成正果还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是一对同学眼里异常甜蜜美满的情侣。大三时陈静发现洛阳和

…… …… 余下全文

篇四 :心理论文

“等待真爱”团体辅导

“等待真爱”团体辅导活动

一、活动背景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二、活动目的

针对目前青少年早恋现象日趋严重的现状通过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怎样正确对待爱情如何耐心的等待爱情等系列情感问题最终说服参与者能坚定决心直到18周岁以后才开始恋爱。

三、活动主题

等待真爱,阳光成长

四、参与对象

中学生(未满18周岁)

五、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

时间:20xx年x月x日

地点:8教608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方案设计 :小组开会讨论相应的活动情况并设计适当的活动方

(2)视频录制:找一些成年人进行“假如我们恋爱了”游戏并录制视

频以备使用。具体游戏规则在活动开展阶段中详细叙述

(3)场地布置:借用一个大教室把教师的桌子放成五个圈中间空出一

块空地。

(二)、活动主要内容

1、分小组五分钟,将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组十到十五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

2、问题讨论。十五分钟,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以下两个问

题:

A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在成年之前开始恋爱

B恋爱是什么

各小组完成讨论以后请组长作为代表整合本组同学的观点上台发言。

在组长发言后小组内部成员可做补充说明。其他组的同学有异议的可以现场提出以供讨论。

3、老师讲解三到五分钟,在各个小组组长发言过后心理老师给大家讲

解关于少男少女青春期心理变化让同学们对“青春期的悸动心理”与“恋爱心理”之间的区别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明显的带有对“早恋”的批判而是要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来说明这样能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 …… 余下全文

篇五 :【心理论文素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我见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趋于更高的水平,然而,各种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教育难、医疗难、就业难等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所有问题的面对者,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受到学业、恋爱、人际、择业、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的冲击,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极大地挑战。作为一个心理危机高发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大学生的身心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及国家"全民教育"口号的提出,我国每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人数存在不断增长的趋势。伴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据20xx年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年统计,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1/4以上,同时,有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这个数字不容乐观。这也是各种大学频繁出现休学、退学现象以及现如今大学生中暴力、自杀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源所在。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祖国明天的栋梁,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继"马加爵事件"后,大学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发生的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我国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88起[2],平均每半年发生近18起。大学生本作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然而,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事件发生率呢?

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学业上的压力

结束完高考,结束完多年的繁重学习生活,在亲戚朋友的"完美校园"观念的熏陶下,每一位学生都带着无限的憧憬踏入大学的校门。然而,半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却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曾经是老师嘴上长挂着的"优等生",而如今却是门门红灯的挂科生。来自学业上的前后差距,使大学生产生失落感,容易拿自己现在的成绩与中学时代作比较,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从而导致大学生走向抑郁。

…… …… 余下全文

篇六 :心理学论文 范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期末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目录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 2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 3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 4

四、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 5

五、人际交往的主要障碍及其原因 ............................................ 6

六、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 .......................................... 7

七、结术语 ................................................................ 8

参考文献: ................................................................ 9

10- 1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摘要: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 …… 余下全文

篇七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罪犯教育改造模式的创新

【论文内容】 教育改造是一项区别于社会普通教育的特殊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行刑方式的一种体现。新的时期以来,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着挑战和困境。笔者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了教育改造模式存在的问题, 并试图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给予解答。因此,本文首先从考察罪犯教育改造的涵义和其教育学、社会学理论依据出发,介绍当代世界罪犯教育的社会化、个别化、技术化、国际化发展趋向;然后,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造的以“三课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安全稳定”为工作重心和教育改造的方法、手段多样化的三个特点;并着力于厘清教育改造的基本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探究了再社会化是罪犯教育改造的实质,大胆引入了半成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作为罪犯教育改造的同义理论术语,丰富对罪犯教育改造的理解和认识;分别用教育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犯罪学理论论证生活教育应成为罪犯教育的主要内容;用控制论观点证明了动态的稳定性才是科学的安全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 立情境化教育改造模式的背景:教育改造面临挑战和教育改造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提出并定义情境化改造的概念,讲解了情境化教育改造的程序要求;分别从教育学、哲学、犯罪学、社会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层面论述了情境化教育是罪犯教育改造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紧接着,从克服自由刑弊端的角度说明了情境化教育改造模式的对一切为了回归的行刑理念的遵循性特征;从教育学角度重点论述情境化教育的对罪犯主体作用的注重性特征,明晰其与传统教育改造模式下罪犯被动型接受教育的差异;从体系结构的角度阐明情境化教育相对传统模式的颠倒性特征,并且用系统论观点解释了该特征将产生巨大的功能;从内容组成角度指出情境化教育对传统教育改造内容的兼容性特征,界定了二者在继承和发展中的性质关系;之后,提供了本人在情境化教育改造模式创新实践中宝贵的经验。最后,在结论中逻辑的提出了稳步推进教育改造模式创新的建议,以期增色有中国特色的行刑方式。

…… …… 余下全文

篇八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快感,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