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重难点

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汉语——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各主要宗教建筑名称: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七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 …… 余下全文

篇二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20xx级2班 马可欣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一初二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初一初二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xx-5-6 19:53 | 提问者:幽兰の花

最好与课本同步,成条总结,越详细越好~有图分析的也可以。

满足要求者,会追加财富值!

最佳答案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xx),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xx), 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就是生出来的减去死翘翘的=活下来的,就是增长率) 2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虽然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却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比如说:中国960万平方千米,人口14亿,日本37.8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26亿。那么中国人口密度=14/960=0.014日本人口密度=1.26/37.8=0.033)

所以0.033/0.014 =2.38,也就是说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人口密度的2.38倍。

3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南部和东部(大概就是印度和中国这二个国家的位置,人口能不多嘛) 欧洲(社会稳定,生活富裕,虽然本地的出生率低,但移民去欧洲的很多啊)

北美洲东部和平原地区(你所听过的纽约,华盛顿,加州等美国大城市基本上都位于这个地区,人口能不多嘛)

4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就像撒哈拉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谁愿意住呀)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就像亚马逊雨林那样你敢去住吗,小心那里原著人把你吃掉哦)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那是企鹅,北极熊故乡,人类还不敢在这里撒野) 5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这个你们还体会不到),住房紧张(想想下课去厕所拥挤的情况就明白了)交通堵塞(咱大沈阳就是个例子,交通阻塞占全国前10名)

人均资源短缺(如果中国的人口和美国一样多,你们现在就不用做那么多作业照样都可以上个好高中)环境污染(雾霾天气还少吗,问下自己:多少天没见过太阳啦)

6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等你们长大的时候一个人需要养活4个老人,再不好好学,估计到时候德喝西北风了)

劳动力短缺(就是能干活的人少了)

国防兵源不足(当兵的少了)

7总之,人口多了不好,少了更不好,

采取的措施:人类控制自己(该生就得生,该死就得死)

有计划的生育(有钱的就多生几个吧,没钱的还是就生一个吧)

目的: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地球和地图 ???                      

1、 地球形状:是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3、 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4、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5、 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界限。

200W、160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东到1600E向西到20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西到1600之间或1600向东到200W之间的经度)

6、 特殊的纬线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0N、23.50S、66.50N、66.50S纬线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地理全部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5、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海陆变迁:

(1)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三、天气与气候

1、多变的天气: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①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撰 稿:徐长明   审 稿:谷丹   责 编:邵剑英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
  重点:初步体会统计思想和统计过程。
  难点:直方图、扇形图、折线图的综合应用
二、知识要点梳理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知识点一:抽样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调查部分对象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根据部分对象的情况来估计全体对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知识点二:总体
  被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知识点三:样本
  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知识点四:个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知识点五: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知识点六:简单随机抽样
  在抽样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的抽样方法。
  知识点七:组距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八:频数
  每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三、规律方法指导
  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6.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经典例题透析
  一、20##年12月3日22点16分,从摩纳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大会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
息——中国当选为20##年世博会的东道主!选举的方式是由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的代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
   在首轮投票中,中国以36票居第一,韩国28票,俄罗斯12票,墨西哥6票,波兰被淘汰;
   在第二轮投票中,中国获38票,韩国34票,俄罗斯10票,墨西哥遭淘汰;
   在第三轮投票中,中国获44票,韩国32票,俄罗斯被淘汰;
   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中国以54票胜出.
  (1) 怎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
  (2)你能将韩国、俄罗斯、墨西哥的得票率补充在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中吗?
  (3)通过刚才的探索,你能说说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吗?
  思路点拨: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解析:以首轮投票的结果为例:中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为36÷89≈40.45%,
  如图,反映在扇形统计图上,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应为
  360°×40.45%≈145.6°.
               
  (2)
               
  (3)第一步 计算各类数据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二步 按百分比计算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第三步 绘制扇形统计图.
  总结升华: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在于各个部分所占比例一清二楚。
  举一反三:
  【变式1】初二年级共有学生约300人,其中十三周岁的约有60人,十四周岁的约有200人,十五周岁的约有40人,请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不同年龄学生的比例数.
  【答案】分析 绘制扇形统计图分三步:
  (1)计算出十三周岁、十四周岁、十五周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2)按百分比计算在扇形统计图中不同年龄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绘制扇形统计图.
  (1)列表:
      
  (2)绘制扇形统计图
      
  小结 简洁的扇形统计图更具表现力,因此我们常常会用它来表示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二、对某班60名学生参加毕业考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求该班学生及格人数。
              
  思路点拨:求及格人数的计算量比较大,不如先求不及格人数,再用总人数去减。
  解析:因为不及格人数占0.1,所以不及格人数=60×0.1=6
   所以及格人数=60-6=54
  举一反三:
  【变式1】抽样测量某中学七年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
   (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问:1、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 2、整体分布情况如何?
  【答案】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