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初中文言虚词用法总结

常用文言虚词(25个)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 余下全文

篇二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

虚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有人对出现在中学课本上的文言虚词作过统计,共240个左右,重复出现10次以上的83个,其中最常用而又必须掌握的有40个,这40个是:之、以、而、也、其、为、于、者、所、与、则、矣、自、乃、然、已、故、乎、亦、如、是、若、将、相、焉、且、请、遂、因、虽、或、夫、及、固、莫、诸、哉、即、耳、既。这40个常用虚词中,又有25个在中学教材中使用频率最高,又有一定难度,应该逐个研究掌握。这25个是:之、以、 1

而、也、其、为、于、者、所、与、则、自、然、是、焉、且、请、遂、因、或、夫、莫、诸、即。

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一)之

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中文言虚词用法系统归纳

初中文言虚词用法系统归纳

一、“以” 的用法

(一)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把”“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A.屠惧,投以骨,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以:把)

B.“能以径寸之木”,“醒能述以文者”(以:用)

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以:凭借)

D.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以:根据)

E.以弱为强——(以:由、从)

F、不以物喜;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G、咨臣以当世之事;悉以咨之(拿)

(二)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3.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可不译。

4.表示目的关系,译作“来”、“用来” “以便”;

5.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

6.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用来 )

B、以伤先帝之明 ——(以:以致)

C、以光先帝遗德

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

E、以彰其咎

F、以告先帝之灵

G、故为之文以志

H、以激怒其众

I、以知天地之广大

J、将以攻宋

K、杀之以应陈涉

(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1、皆以美于徐公。

2、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四)、特殊用法: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虚词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

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教版)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

初 中 常 见 文 言 虚 词

1.之 zhī

①动词,去、到、往 吾欲之南海 《为学》 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二世杀之 《陈涉世家》

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 《狼》

莫不奇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名之者谁

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 助词,的 嗟来之食 《乐羊子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在河之洲

山之僧智仙也

④结构助词,(不译)

人之立志 《为学》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2. 者

①结构助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的 下者飘转沉塘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代人,物,事,

宜多应者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孟子二章》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④??的原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孟子二章》 ⑤语气词,不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 夫

①成年男子(名词) 此庸夫之怒也 《唐睢不辱使命》 ②发语词,无义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唐睢不辱使命》 夫环而攻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虚词归纳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虚词归纳 问之客曰(代词,代这件事)//登轼而望之(齐军)//公与之乘

代词

(曹刿)// 愿借子杀之(他,指代“北方侮臣者”)

他(们)、她又数刀毙之《狼》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令辱之(指代吴广 )// 杀之以(们)、它(们) 应陈涉(指代当地长吏) // 又数刀毙之(狼)

这、这种、这

助词:的

动词:去、往

不译、无义(助

词)

倒装标志

取消句子独立

音节助词

给、替

向、对

为了、为着

因为、由于

为 表反问或感叹

的语气词,

“呢”

做动词:

心理活动

雕刻

制造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人皆有之(这种思想 ) //吾既以言之王矣(它,指代这件事 )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于厅事之(的)东北角。《口技》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水陆草木之花//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忠之属也(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无义)// 行道之人( 的 )// 臣之弟子禽滑厘 // 为楚造云梯之械(的) //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之所以:……的方法) // 于厅事之(的)东北角。《口技》 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送孟浩然之广陵 期年之后(时间词后面,不译)// 公将鼓之(语气助词,无意义)// 怅恨旧之( 无义)//何罪之有(无义)//臣以王吏之攻宋(无义)//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宋何罪之有?《公输》 // 何陋之有?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无丝竹之乱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满井游记》// 吾妻之美我者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不译)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向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项为之强(《童趣》)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贤能为之用《隆中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茅屋为秋风所破 // 贤能为之用 (被)// 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睛雪所洗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好为《梁父吟》(唱)// 为坛而盟(筑)//酿泉为酒(酿造)//以弱为强者 (变成)//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天下为公//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谓为信然( 是)// 俱为一体 // ……为天下富//此为何若人//为与此同类(是 ) 或异二者之为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 …… 余下全文

篇八 :最全最新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北京市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 …… 余下全文